第2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A卷•基础过关卷)(解析版)_第1页
第2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A卷•基础过关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A卷•基础过关卷)(解析版)_第3页
第2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A卷•基础过关卷)(解析版)_第4页
第2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A卷•基础过关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A卷·基础过关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

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

(1—20题20*2.5分=50分,21—25题5*2分=10分,共60分)

卷Ⅰ(选择题共60分)

1.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下面示意图

中的空缺部分“▲”处应该填写()

A.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和豪强B.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并三年一换

C.设立多重机构取代相权D.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答案】B

【解析】根据“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

结合所学可知,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实行了

重武轻文的政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并三年一换,B项正确;

汉武帝在位时建立了刺史制度,排除A项;明太祖设立多重机构取代相权,排除C项;雍

正帝在位时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排除D项。故选B项。

2.一种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第1页共15页.

A.重农抑商B.重文轻武C.和亲会盟D.闭关锁国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宋代实行重文轻武,这是导致宋代在边境战争经常失败的一个重要

原因,这使一些人认为,宋朝这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

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B项正确;材料是在说军

事政策,不是说经济、民族、对外政策,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3.为了防控疫情,我国开始大规模的接种新冠疫苗。据《痘疹定论》记载:宋代丞相王旦,

因苦于自己的孩子们均有出天花之疾,遂请峨眉山神医为其幼子王素种痘。王素种痘7日后

发热,12日后结痂。这是史料记载的最早的一次天花疫苗人痘接种获得成功的案例。由此

可知宋代()

A.医疗卫生水平位居世界第一B.对于瘟疫防治有所认知

C.商品经济繁荣推动医疗进步D.佛教兴起利于中医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宋代丞相王旦,因苦于自己的孩子们均有出天花之疾,遂请峨眉山神医

为其幼子王素种痘。王素种痘7日后发热,12日后结痂。这是史料记载的最早的一次天花

疫苗人痘接种获得成功的案例”可知,宋代对于瘟疫防治有所认知,B项正确;题干材料是

宋代探索瘟疫防治,说明不了宋代医疗卫生水平位居世界第一,排除A项;商品经济繁荣

推动医疗进步题干材料体现不出来,排除C项;题干材料是宋代探索瘟疫防治,说明不了佛

教兴起利于中医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4.宋代的学校教育异常发达,京师设有国子学和太学,还鼓励各州县兴办学校,至宋徽宗

时期,全国由官府负担食宿的州县学生人数达到十五六万人。与此番景象的出现密切相关的

是()

A.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B.辽宋夏政权的并立

C.国家经济重心的南移D.科举制利于选拔人才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宋太祖赵匡胤自己是黄袍加身的武将出身,因此对武将集团相当顾

忌,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

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受到牵制,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

化素养的提高,A项正确;辽宋夏政权的并立、国家经济重心的南移、科举制利于选拔人

才与题干无关,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5.北宋初年的统治者以路作为高层行政区,按照交通路线为主划分。每路设转运司、刑狱

司、常平司和安抚司四个机构,隶属中央各部,分别负责地方财赋、监察司法、粮食储备平

抑物价、治安边防的职能。据此可知,路的设立()

第2页共15页.

A.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B.深刻影响后世行政制度

C.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D.体现宋朝重文轻武政策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初每路设四个机构,分别有不同职能,旨在通过分化事权的方式

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定程度上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A项正确;这对

后世体制影响较小,排除B项;这一方式可能会降低行政效率,排除C项;这不能说明重

文轻武的理念,排除D项。故选A项。

6.宋太宗时期,宰相有9人,参知政事有23人,枢密使有4人,知枢密院事有3人,枢密副使有

12人,同知枢密院事有7人,签书枢密院事有5人,三司使有22人,除去重复任职者,参与这个宰

相群体的有55人。宋太宗的这些措施()

A.激化了君相间的矛盾B.意在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缩小了地方的行政权力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宋太宗时期,宰相有9人,参知政事有23人,枢密使有4人,知枢密院

事有3人,枢密副使有12人,同知枢密院事有7人,签书枢密院事有5人,三司使有22

人,除去重复任职者,参与这个宰相群体的有55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为了削

弱相权,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使得宰相群体人数庞大,B项正确;激化了君相间的矛盾,

题干未体现,排除A项;人员过多降低了政府行政效率,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中央权

力的变化,与地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北宋时,王曾出使契丹留下如下记载:自过古北口,即蕃境。居人草庵板屋,亦务耕种,

但无桑柘,所种皆从垅上,盖虞吹沙所壅。山中长松郁然,深谷中多烧炭为业。时见畜牧牛

马橐馳(骆驼),尤多青羊黄豕。亦有挈(带)车帐,逐水草射猎。食止麋粥(粥)、耩(炒米干粮)。

该材料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政权并立与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D.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王曾描述的契丹人的生产生活情况是有的学会农耕,种植庄稼,有

的过着游牧生活,根据所学可知北宋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出现民

族交融的情况,所以题干反映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项正确;政权并立与社

会变革题干并未体现,排除A项;当时是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并不是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排除C项;题干体现的是民族交融与民族关系发展变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8.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第3页共15页.

A.B.C.D.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为都城;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

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

帝,定都兴庆府,夏位于宋的西北,史称西夏。由此可知,辽在北宋的东北方,西夏在北宋

的西北方,C项正确;ABD项均不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排除ABD项。故选

C项。

9.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

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B.诸侯交替掌权的时代

C.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辽、宋、西夏、金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

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同时周边民族相继崛起,西夏、辽与重文轻武的北宋

并立。女真族建立金朝,灭辽和北宋之后与南宋形成对峙。因此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

题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A项正确;诸侯交替掌权、地方军阀割据、封建国家统一,都与

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下列关于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及其对应的内容正确的一组是()

A.耶律阿保机——女真族——辽朝——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

B.元昊——党项族——西夏——先后与北宋、元朝对峙

C.完颜阿骨打——女真族——金朝——灭亡北宋

D.成吉思汗——蒙古族——元朝——灭南宋,统一中国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完颜阿骨打是女真族人,他建立金朝,金在1127年灭亡北宋,C

项正确;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人,西夏被大蒙古国所灭因此没有和元朝对峙,成吉思汗建立

大蒙古国而还是建立元朝,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1.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议和,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B.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议和”可得出,和议维持了

双方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的经济发展与贸易往来,B项正确;材料与黄河开发无关,排

第4页共15页.

除A项;和议中宋朝要交纳岁币,加重了人民负担,排除C项;宋辽、宋金之间属于民族

关系,不是对外,排除D项。故选C项。

12.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

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早市”和“夜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则

上万”。材料描述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汉代长安B.唐代洛阳C.北宋东京D.元朝大都

【答案】C

【解析】根据“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

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可得出这反映的是市的交易突破了时

空的限制,根据所学可得出这最早出现在宋代,因此最有可能是在其都城东京,C项正确;

汉唐时期限制严格,排除AB项;元朝在宋代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3.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下列一组图片,那么该展厅的

名字最合适的是()

A.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B.民族政权的并立

C.民族关系的发展D.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纸币是商业发展的表现;《货郞图》是城市中商品交易的表现;《清明上河

图》描绘的是东京繁华的场景;市舶司是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这些都是宋代商业贸易

繁荣的表现,D项正确;A项只符合图四,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政权并立和民族间的关

系,排除BC项。故选D项。

14.《中国大历史》中提到,当时(北宋)全国商品交换的价值,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

亿~70亿美元,这时金属货币已难以适应商品的流通。这说明纸币产生的原因是()

A.政府的强制推行B.金属货币的短缺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D.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当时(北宋)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亿至

7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金属货币已难以适应商品的流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种

第5页共15页.

情况下,金属货币已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铜钱、铁钱体积大、分量重,对于长途贩运

或巨额批发贸易,十分不便。于是货币发生了突破性变革——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

说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纸币,又促进了商业的发展。D项正确;题干中未反映政

府的推行作用,排除A项;题干反映了金属货币已难以适应商品的流通,不能说明金属货

币的短缺,排除B项;题干与活字印刷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5.下面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

战国牛尊东汉执锸立陶俑北宋《耕获图》

A.奴隶制瓦解B.水稻种植技术发展C.农业的发展D.金属冶炼技术的发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牛尊”体现了牛耕的应用;“锸”是农业工具;

《耕获图》描绘了农村耕获情况,因此,三者共同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情况,C项正

确;“东汉执锸立陶俑”、《耕获图》与奴隶制瓦解无关,排除A项;水稻种植技术发展与“战

国牛尊”、“东汉执锸立陶俑”无关,排除B项;《耕获图》与金属冶炼技术的发达无关,排除

D项。故选C项。

16.两宋时期通航的海港至少有20来个,设有市舶机构的港口就有10多个。宋代与中国有

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有60个,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地区、

红海周围及东非沿海地区。这反映宋代()

A.产品行销世界B.边界贸易兴旺

C.海外贸易发达D.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C

【解析】根据“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有60个,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

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红海周围及东非沿海地区。”可得出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广,贸易

的国家多,说明当时海外贸易发达,C项正确;ABD项与主旨不符合,排除ABD项。故选C

项。

17.观察下图,我们不难发现,北宋初期到南宋中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寒冷期,南宋中后

期正值温暖期。据此可知,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第6页共15页.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南方自然气候条件优越

C.北方战乱南方安定D.政府鼓励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及文字可知,北宋初期到南宋中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寒冷期,南方气温

变幅小于北方,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南方自然气候条件优越是影响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

的重要因素,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北方战乱南方安定、政府鼓励商

品经济发展,排除A、C、D项。故选B项。

18.观察下列不同时期的形势图(或疆域图),其体现出的发展趋势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断发展B.各民族间交融趋势受到阻碍

C.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时断时续D.战争推动经济中心不断南移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从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割据,到辽、宋、西夏时期的局部

统一,再到元朝实现大一统,这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在不断发展,A项正确;图示内容反映

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断发展,不能说明民族间交融趋势受到阻碍,排除B项;图示内容

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19.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的建议,推行

中原地区各种制度和文化,其作用在于()

A.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B.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内迁

C.为统一蒙古奠定了坚实基础D.促进蒙古族封建化进程,推动统一大业完

第7页共15页.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各

种制度和文化”可知,这是忽必烈学习汉族的先进制度和文化,促进蒙古族的封建化进程,

推动统一大业的完成,D项正确;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排除A项;忽必烈学习

汉族的先进制度和文化,促进蒙古族的封建化进程,与北方民族内迁无关,排除B项;元太

祖元年(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蒙古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

20.某同学梳理郴州历史沿革(如表)。与这三个时期相对应的制度是()

时期沿革内容

春秋战国属于楚国

秦汉秦始建郴县,汉初属桂阳郡

元设郴州路,隶属于湖广行省

A.分封制、行省制、郡县制B.郡县制、行省制、分封制

C.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D.行省制、郡县制、分封制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实行分封制;秦汉时期在地方实行郡县

制;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C项正确;ABD项顺序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21.要论证“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这一结论,下列史实可以作为论据的是()

A.隋炀帝派人三赴琉球B.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加强管理

C.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归属中央D.元朝设立宣政院直接统辖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设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

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D项正确;隋炀帝派人三赴琉球,琉球即台湾而不是西藏,排除

A项;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排除B项;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

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即新疆地区而不是西藏,排除C项。故选D项。

22.某校虚拟现实(VR)社团准备选取以下元素再现中国古代的场景,该VR场景的主题应

是()

地地地

元素元素元素

点点点

第8页共15页.

开临大

封安都

A.宋朝的重文轻武B.元朝的辽阔疆域

C.宋元的都市生活D.宋元的中外交通

【答案】C

【解析】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每月举行多次庙会;随着城市的繁荣,宋

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叫做瓦子;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C

项正确;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图片展示的内容是宋朝的,

排除B项;图片内容与中外交通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3.某同学选用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宋代针铺商标清明上河图交子南宋海船

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元朝国家统一D.大都闻名世界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宋代商业发展,出现了商标、纸币等。《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

端描绘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繁华景象的不朽作品,南宋海船说明宋代海外贸易繁荣,故他确立

的研究主题应是宋代商业繁荣,A项正确;图片没有体现民族政权并立,排除B项;材料体

现了宋代商业的发展,与元朝国家统一、大都闻名世界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24.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第9页共15页.

A.独特的绘画艺术B.高超的雕塑工艺

C.丰富的体育活动D.发达的医学成就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阳画像石蹴鞠图、绿釉相扑男俑、灰

陶气功舞俑”都涉及了体育活动,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丰富的体育活动,C项正确;“绿釉相

扑男俑、灰陶气功舞俑”不属于绘画艺术,排除A项;“南阳画像石蹴鞠图”不属于雕塑工艺,

排除B项;三幅图片不能体现发达的医学成就,排除D项。故选C项。

25.如图为出土于江西省抚州市的《宋代彩绘立人罗盘陶俑》,是世界上最早的罗盘造型实

物。陶俑怀抱一个带有指针的大罗盘,中央装有指针,做左右指向,针端与罗盘相接,罗盘

为宽平面环状,盘上有明显的表示刻度的条纹。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代()

A.农业生产的发展B.制成指南的工具

C.手工业水平提高D.海外贸易的兴盛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陶俑怀抱一个带有指针的大罗盘,中央装有指针,做左右指向,

针端与罗盘相接,罗盘为宽平面环状,盘上有明显的表示刻度的条纹”可知,这描绘了判别

方向的工具,也就是指南针,它在当时条件下的航海导航工具,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当时

先进的科技成果——指南针,不是说农业、手工业、外贸的发展,排除ACD三项。故选B

项。

第10页共15页.

二、综合题(共0分)

26.分析史料回答问题。(12分)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与文化变迁的隆盛时代。

材料一通过文物了解历史

文物①

文物②文物③

彩绘骑马戴帷帽

曲辕犁《步辇图》

仕女泥俑

文物④文物⑤文物⑥

罗盘针《清明上河图》四川交子纸币铜板拓片

材料二明经、进士是唐代科举最重要的两个科目,其中进士考试的内容以诗赋为主,

尤为重视新兴的诗体律诗,旧士族擅长的文体不再有市场。宋初大力发展科举制度,扩大了

录取规模,“取士不问家世”。从宋太祖后期起,举人经礼部考试之后,必须再通过皇帝亲

自主持的“殿试”才算合格,被录取的人便成为“天子门生”。——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

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三史学界关于唐宋之变的观点(部分)

观点出处

观点1唐宋时期的变化之所以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是因为变化的李健《唐宋

幅度比较大,变化的层面比较多,但这些变化和差别都不是质的变化,而时期科技发展与

只是量的差别。论变革程度,唐宋不如春秋战国。唐宋变革》

观点2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后,士族门第兴起。隋唐时

期,皆属门第社会,以上皆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是重要的转型期,钱穆《理学

宋以后,是纯粹的平民社会。宋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较之前代,与艺术》

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文物信息,将文物匹配到相应的主题(填写序号即可),并给缺失的主题填上合

第11页共15页.

适的主题名称。(3分)

主题名称放入文物

生产工具进步

社会风气开放

民族交融加强

④⑥

⑤⑥

(2)有学者认为,正是凭借科举制度,中国古代政治真正完成了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转化。

请结合材料二中相关史实加以说明。(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其中一个观点。(5分)

【答案】(1)

名称放入文物

生产工具进步②

社会风气开放①

民族交融加强①/③

科学技术发展④⑥

商品经济繁荣⑤⑥

(2)“进士考试的内容以诗赋为主,旧士族擅长的文体不再有市场”,这表明唐朝以诗赋取士,

削弱贵族势力,中央掌握选官权,扩大统治基础;“宋初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取士不问家世”,

加强了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宋代以后,殿试成为定制,进士成为天子门生”加强了君主专

制。

(3)示例一:观点:唐宋变革程度不如春秋战国剧烈。

或:示例二: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重要在宋代。

【解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曲辕犁体现了生产工具进步,仕女泥俑体现了社

会风气的开放,《步辇图》体现了民族交融的加强,罗盘针、交子拓片体现了科学技术发展,

《清明上河图》、交子拓片体现了商品经济繁荣。

(2)根据所学可知,“进士考试的内容以诗赋为主,旧士族擅长的文体不再有市场”,这表明唐

朝以诗赋取士,削弱贵族势力,中央掌握选官权,扩大统治基础;“宋初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取士不问家世”,加强了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宋代以后,殿试成为定制,进士成为天子门

第12页共15页.

生”加强了君主专制,因此说,正是凭借科举制度,中国古代政治真正完成了向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的转化。

(3)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示例一:观点:唐宋变革程度不如春秋战

国剧烈。示例二: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重要在宋代。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唐代长安城(下图)内,皇城位于城市正中的北部;皇城对面的南厢是百官、

市民居住的地区一一坊;皇城左右两厢是专门从事商业贸易的地区一一市;坊与市之间有土

城隔开,坊门按规定时间开启,夜晚禁绝商业活动,居民也不得上街。

材料二:宋神宗时期,开封城有6400多家资本比较雄厚的工商业者,还有八九千家小

商小贩。工商与居民杂处,商店可随处开设,市民面街而居,彻底打破了唐朝的坊市制度。

城内各种手工作坊、商店、货摊林立,车马拥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营业时间不受限制,

除了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早市。夜市到三更为止,早市从五更开张,可谓是通宵达旦。

——《看得见的中国史·宋》

材料三:北宋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面。北宋前期四川地区通

行铁钱,但铁钱沉重,市值又较铜钱低,于是部分四川地区商人便收取客户铁钱,然后向客

户发出类似存款收据的证券一一“交子”,客户可凭交子向发行交子的商人,兑换等值的钱

铁,或直接以交子进行交易。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中华文明传真·7》

(1)请根据材料一回答,唐代城市布局的特点是什么?(3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3分)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