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记要点与突破练习02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原卷版)_第1页
背记要点与突破练习02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原卷版)_第2页
背记要点与突破练习02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原卷版)_第3页
背记要点与突破练习02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原卷版)_第4页
背记要点与突破练习02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背记要点与突破练习02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时空线索】

【单元概述】

阶段特征: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和

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这一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江南经济发展起来,赶上并超过

北方。

(1)政治:①从民族政权并立(辽、北宋、南宋、西夏、金)走向国家统一(元)。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进一步发展(重文轻武政策、行省制度)

(2)经济:①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②商业活动突破坊市界限。③“交子”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

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

(3)科技:科技发展出现高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民族政权并立民族交融加强,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经济高度

阶段特征,,

发展。

制度创新行省制。

经济重心唐朝中期开始南移,至南宋完成。

民族政权间时战时和以和为主,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高

民族关系,

潮时期。

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兴盛,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第1页共17页.

【背记要点】

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程标准】

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宋太祖)“陈桥兵变”,建立政权,改囯号为宋;定都开封。

2.北宋的局部统一: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不是全国统一)。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最根本的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权,维护宋朝的统治

措施影响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加强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但是

军事方面中

权。(武将领兵,文官调兵);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积弱”

③经常调动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

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加强了皇权,但造成了机构臃

中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还设立多重机构,

肿。“积贫”

政治方面央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地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知州);加强中央集权,但造成了机构臃

方各州府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对知州进行监察和分权)。肿。“积贫”

加强了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

财权方面地取消地方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

势力的物质基础,但造成地方财

方赋收归中央。

政过于穷困。“积贫”

4.作用(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

(2)措施:①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②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第2页共17页.

(3)表现: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严重束缚了统

军的指挥权。)

(4)表现: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授官从优,升迁迅速。(在

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

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唯物史观):

积极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

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办事效率低下,财政支出大,军队战斗力下降等;导致了宋朝积贫积弱。

三、王安石变法

1.原因:(1)北宋行政效率低下(2)财政支出浩大(3)土地兼并严重,人民起义此起彼伏。

2.目的:实现富国强兵

3.措施:经济上:募役法(限制官僚特权,增加政府收入)、方田均税法(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农田水

利法(促进农业发展)

军事上:保甲法(增强国家军事实力)。

4.结果失败,但收到一些成效

【难点突破】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

①经济文化兴盛,但军事上却软弱至极。

②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③遇有战事,由文官挂帅出征。

④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文举兴盛,武举录取人数较少。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程标准】

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

政权名称辽西夏北宋

辽、西夏

建立时间10世纪初(916年)11世纪前期(1038年)960年

与北宋

民族契丹族党项族汉族

的并立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元昊赵匡胤

第3页共17页.

上京临潢府兴庆府东京

都城

(今内蒙古境内)(今宁夏银川)(今河南开封)

统治措施仿制中原制度,发展仿制中原制度,发展生收兵权、削相权和地

生产产方权

一.辽与北宋的和战

1.背景:宋真宗时,辽军攻宋至澶州,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澶州之战”)。

2.结果:辽宋于澶州议和,辽向北宋称臣,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3.影响:增加百姓的负担,但从长远来看,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和平局面,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

二、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2.宋夏多年互战后议和:元昊向北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难点突破】关于宋与辽、西夏关系的认识

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辽宋、夏宋之间有战有和。战是短暂的,是历史的支流;和是长久的,是历史的主

流。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了民族间的交融,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和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通过岳

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一、金的建立(女真族)

1.1115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都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史称金太祖。

2.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二、金灭辽及北宋

1.1125年,金灭辽。

2.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金灭北宋。(靖康之耻)

三、南宋的偏安

1.南宋的建立:北宋灭亡后,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宋高宗),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2.岳飞抗金: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不是民族英雄)。南宋初年,岳飞等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

第4页共17页.

许多失地。“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但岳飞被宋高宗和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3.南宋和金的对峙

(1)宋金议和:岳飞被杀害后,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

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2)宋金议和后: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难点突破】岳飞是抗金英雄还是民族英雄?

提示:岳飞是抗金英雄。因为民族英雄是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同外国侵略者进行斗争,而女真族是

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宋金之战是兄弟之战。民族间的战争只有正义与非正义之说,没有侵略与反侵略

之分。

【活学巧记】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在中

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农业的发展

1.原因:①南方战乱少;②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自然条件优越。

2.表现:

②农业上,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

③南方水稻推广到在北方,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④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⑤南方普遍种植茶树。

⑥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后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第5页共17页.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①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②南宋后期,棉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2.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

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

宋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出现了大都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商业活动的空间不受限制,打破了市坊的限制;经商的时间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乡镇

也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做“草市”。

2.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

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3.纸币——“交子”的出现

(1)原因:商贸的繁荣使货币交易量增长,市场上流通的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说明宋朝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商业的繁

荣)。

(3)作用/优势:便于携带,促进货币流通,有利于经济发展。

4.南宋时出现了“会子”,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四、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

(1)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2)社会因素:北方长期战乱,对经济造成破坏;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政府倡导与重视经济,促进了经济

的快速发展

(3)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2.开始于: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后);

3.结束于: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北方)转移到长江流域(南方)。

4.表现:南方农业、手工业和海外贸易均获得快速发展;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

区。

第6页共17页.

【难点突破】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宋朝海外贸易为何这样发达?

(1)表现:①商港闻名世界(广州、泉州)。②海外贸易范围广(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③主要港

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2)原因:①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②宋朝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发

达,为远洋航行提供了条件。③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从而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家国情怀】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①经济发展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

②经济发展要重视人才交流。

③经济发展要重视引进先进科技。

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资源。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课程标准】

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通过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一、蒙古的兴起

1.蒙古政权建立: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尊称为成吉思汗。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1.蒙古灭西夏:1227年西夏灭亡。

2.蒙古灭金:蒙古和南宋结盟并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

3.金朝灭亡后,蒙古和南宋直接对立局面形成。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元灭南宋统一全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全国统一。出现了“人生自古谁无

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英雄文天祥(爱国主义诗人)。

3.意义:结束了分裂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难点突破】有人认为,既然元朝统一全国是进步的,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呢,这不是自

相矛盾吗?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提示:在元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蒙古军队是通过征服来完成全国统一的,大肆屠杀和掠夺激起各族人民的

反抗,而文天祥反抗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

第7页共17页.

元朝统一全国,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角度来看具有进步性。元朝统一后,疆域扩大,社会安定,

有利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活学巧记】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元朝设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

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

一、元朝的疆域

1.疆域: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的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

历史上最大的。

2.民族融合:①少数民族同汉族杂居相处;②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二、行省制度

1.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

密院(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监察事务)。

2.在地方,把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设置行省。被称为“行

省制度”(又称“行中书省”)。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台湾.西藏)的管辖

1.台湾:澎湖列岛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是历史上中央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

构。

2.对西藏的管辖:设宣政院直接统辖,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第8页共17页.

【难点突破】元朝行省制度的确立有什么意义?

元朝实施的行省制度,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继秦朝郡县制后,我国政治制度上的又一次重大

变革,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一直沿用至今。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

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每月举行多次庙会。

3.热闹的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元建立后,在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兴盛起来。

5.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宋元时期著名的大都市

北宋开封、南宋临安(杭州)、元朝大都(北京)

二、宋词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

1.豪放派的苏轼(北宋)和辛弃疾(南宋),词的特点:豪放、飘逸

2.婉约派的李清照(北宋末年南宋初期),词的特点:委婉、细腻、清秀。

三、元曲

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四、司马光和《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1.《资治通鉴》,作者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

第9页共17页.

2.体裁: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3.内容: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4.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司马迁的《史记》被称为“史学双璧”,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难点突破】我们如何看待瓦子?

提示:(1)从起源上看,瓦子的产生,是宋代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结果。

(2)从内容上看,瓦子里的活动既有物质生活方面的,又有精神生活方面的。

(3)从趋势上看,宋代市民文化生活的趋势:商业化(以营利为目的,有专门以此为生的艺人)、通俗化(内

容接近百姓生活)、大众化(市民参与的普及性)。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程标准】

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宋元时期的科技

项目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

1.隋唐时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唐朝时,中国人已发明了火

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

发明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药。

为“司南”。

2.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毕昇发明的;

1.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

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作了系统的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

到军事领域;

发展总结创新,发明转轮排字法。元朝中期,出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2.宋元广泛用于战争。

现了铜活字印刷。

3.元朝发明了火铳。

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经蒙古人传到欧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

传播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洲。等

影响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

第10页共17页.

生了重大的影响。航海技术的发展。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

洲社会的变革。

二、发达的中外交通

1.陆路交通: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到中国居住了17年,回国后讲述在中国的经历,形成《马可.波罗行

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

2.海路交通:

(1)条件:①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②指南针的运用;③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2)航线:宋代的海路可通往日本、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丝绸

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难点突破】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经济、政治、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四个角度回答)

提示:①经济:宋元时期经济持续发展,为科技文化成就奠定了物质基础。②政治:北宋结束了五代

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实现了大一统,使社会出现相对安定的局面。③民族关系:民族交融加强,

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④对外交往:对外交往增多,各国之间互相学习,丰富本民族文化。

【知识整合】

1.宋元时期的政权更迭

2.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

项目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不创建时期西周秦朝元朝

同中央与地诸侯国相对独立,诸侯权力、地郡、县是中央政府的下属地方行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

点方的关系位世袭政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

第11页共17页.

任免省负责

一定时期内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作用和开发了边远地区,但随着诸侯国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

影响的力量日益强大,到后期王权衰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

微,造成了分裂和诸侯混战

相同点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3.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

4.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第12页共17页.

【突破练习】

一、选择题

1.著名学者王立群这样谈论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

销兵权。”他评价的是

A.成吉思汗B.唐玄宗C.宋太祖D.隋文帝

2.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士兵多但良莠不齐:集中军权、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将不识兵、

将无常兵、将帅指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士兵经常换防,缺乏训练,素质低下。为此,

王安石实行

A.募役法B.方田均税法C.农田水利法D.保甲法

3.对以下时间轴解读正确的是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4.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崇拜孔子,先后于上京建国子监,府、州、县设学,以传授儒家学说;辽国出土的一些皇室

和贵族的随葬品充满了中原气质。这些反映了

A.礼乐文明的确立B.农牧文化的交融

C.经济重心的南移D.科举制度的沿革

5.下列是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对立的示意图,正确演变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②③①

6.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

第13页共17页.

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7.宋初,市舶管理实行“州郡兼领”;神宗时期,《广州市舶条》规定市舶事务由漕臣兼领、由转运使主持;

徽宗初年到南宋末年,官府对市舶事务设置“专置提举”。这反映出

A.中央和地方在博弈中分权B.国家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

C.宋朝的税收政策摇摆不定D.海外贸易的地位日益重要

8.观察下列不同时期形势(疆域)图并依据所学,分析所体现出的趋势是

A.藩镇割据的局面在不断重现B.各民族间交融趋势受到阻碍

C.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时断时续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断发展

9.“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了

一个王朝的兴起,这个王朝是

A.宋B.元C.明D.清

10.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作者旨在说明行省

A.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B.巩固了元朝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C.消除了地方分权和实现了中央集权D.解决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

11.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

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下列属于元朝对西藏“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的是

1206年统一家古草原

1227年灭亡西夏

1234年灭亡金朝

第14页共17页.

1271牟元朝建立

1276年灭亡南宋

L1279年统一全国

A.设立驻藏大臣B.设立宣政院C.设西域都护D.伊犁将军

12.古装电视剧《清平乐》的时代背景为北宋。剧中,宋仁宗带着女儿微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最

有可能看到或听到的是

A.人们在争相传颂郑成功收复台湾B.人们在瓦子里听岳飞抗金的故事

C.大相国寺门口上演《大闹天宫》D.逛夜市上购买景德镇精美青白瓷

13.古装电视剧《清平乐》的时代背景为北宋。剧中,宋仁宗带着女儿微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最

有可能看到或听到的是

A.人们在争相传颂郑成功收复台湾B.人们在瓦子里听岳飞抗金的故事

C.大相国寺门口上演《大闹天宫》D.逛夜市上购买景德镇精美青白瓷

14.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驿传旧有三等,日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jù急),日行

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元史·兵志》载:“元制,设急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唯兵一昼夜行四

百里…凡铺卒皆腰革带,悬铃,持枪,挟雨衣,赍(jī携带)文书以行。”据这两则史料可以推断

①宋元时期通过驿站传递文书②政府设驿站加强与地方联系

③元朝开始设置驿站④宋元时期陆路交通发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5.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

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②造纸术有助于人文精神的传播

③火药推动了欧洲社会历史变革④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二、材料题

16.“……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

中华爱我中华……”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清晰地告诉我们,是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从古至今,我

国成功的民族政策、良好的对外关系令许多国家称道。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