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
两汉文学概述第一节
两汉社会概况国家的经济力量十分雄厚,“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
《史记·平准书》
)经济文化1、废除秦的“挟书律”,大规模收罗文籍,并允许各家学说流行。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方面束缚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特别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方面,再也看不到战国时代自由活泼的气氛。另一方面又以文化手段调节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意识。3、武帝时大规模扩充乐府机构,重视采纳来自民间和异域的“新声变曲”,有力地促进了音乐和文学的繁荣。汉王朝大力向外开拓。控制西南,北击匈奴,沟通西域,不但稳定和扩展了国家的边疆,解除了长期以来北部地区受游牧民族武力侵扰的威胁,而且大量引进了外来文化,形成历史上第一次中外文化交流的热潮。
对外关系第二节
汉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大体可划分为四个时期。自高祖至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战国文学的多种文体余绪在这一时期得到沿袭,新的因素也有萌生。《七发》为汉赋体制奠定基础。受战国说辞和辞赋的影响,汉初政论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切。楚声诗歌广为传播,并且用于宫廷祭祀,成为庙堂之曲。这个时期代表作家贾谊和枚乘的辞赋和政论都有较高的成就。从武帝至宣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期。新体赋代表着汉代文学最高成就在这一时期定型、成熟,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一大批辞赋作家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史传文学以司马迁的《史记》为代表,也发展到高峰。政论散文也由越世高谈转为本经立义,在风格上
向深广宏富,醇厚典重方面发展。乐府大量地采集、记录民歌,宫廷文人也竞相创作乐府诗。从元帝到东汉和帝,是两汉文学的中兴期。辞赋创作掀起第二次高潮,相继涌现出扬雄、班固等著名的辞赋作家。班固的《汉书》在此期间问世,成为继《史记》之后又一部重要的传记文学作品。由于经学的日益深入人心,文坛的模拟风气日趋严重。王充的《论衡》却以其“疾虚妄”的批判精神,和当时陈陈相因
的不良倾向形成鲜明的对照。
从安帝到灵帝是汉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也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从张衡开始,抒情短赋陆续出现,集中体现了汉代文学的历史转变,京都大赋也发展到顶点。赵壹、蔡邕、祢衡等人的辞赋更加贴近现实,批判精神很强。五言古诗进
入成熟阶段,《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两汉王朝总共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汉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学发展的措施;加之国力增强,社会进步,汉代文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无论是作家的文学素养,还是文学作品的数量和种类、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平都很值得注意。汉代文学在价值取向、审美风尚、文体样式等诸多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典范。第一章 秦代文学第二编 秦汉文学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秦代文学的社会政治环境。2.了解《吕氏春秋》,秦代刻石文。3.掌握李斯及其《谏逐客书》。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李斯其人是教学重点;《谏逐客书》的内容解析是教学难点。三、思政目标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节
秦
代
社
会政
治政治组织军 事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北筑长城南修灵渠
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经
济统一文字
文 化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民间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及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之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迁怒于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第二节
吕氏春秋吕不韦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之于飞
氏』p__
-L_
l-1_I
L
卜-l_,-i-_E
园E-旧l-lI1
可“--1F
“-i--1一旦-mE-卧-F
喷
旦1-5-书回国I《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国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著作,又称《吕览》。全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摄取儒、道、名、法、墨、兵、农、阴阳等诸家之说,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农业、外交、伦理、道德、修身等各个方面,同时涉及天文、历法、地理、乐律、术数等等,成为一本体系庞大而复杂的学术著作,既有指导实践之用,又有知识教育之功,且蕴含着耐人深思的哲学意味,可谓先秦诸子百家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实践经验以及各种文化观念、哲学思想的提取和浓缩。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惑乎?第三节 李斯一、李
斯生平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帝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李斯(约前284年—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二、谏
逐
客
书《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优秀古代公文,是应用写作法定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里的"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臣子向帝王逐条分析事理的公文名称,与表性质类似。创作背
景秦王政元年(前246),韩国因惧秦,遂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资财,削弱秦国军队。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使水工郑国为间於秦,凿泾水自仲山为渠,并北山,东往洛,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乃使卒为之。」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过:错。窃:私下客:客卿,指客籍官员。为臣听说官员们议论要驱逐客卿,我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结构分析1、开门见山的表明观点,指出
逐客是错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开门见山,语气谦和,切合日理万机的秦王的性格。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穆公:春秋秦君,姓嬴,名任好,在位39年。由余:春秋晋人。流亡于戎,戎王命出使秦国,为秦穆公所用。献策攻戎,开境千里,使穆公称霸。百里奚:春秋楚人,字井伯,为虞大夫。虞亡,被作为晋献公的女儿的陪嫁奴仆入秦,走宛,为楚人所执。秦穆公闻其名,以五羖(gǔ)公羊皮赎他,用为相。蹇叔:春秋时人,居宋,穆公厚礼迎为大夫。丕豹:春秋晋人,父丕郑为晋惠公所杀,因奔秦,穆公任为大将,率兵攻晋,连下八城,生俘晋君。公孙支:秦人,游晋,后归秦,穆公收为谋臣,任大夫。荐孟明于穆公。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并国二十:指用由余而攻占的西戎二十部落。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惠王:秦孝公子,名驷。用张仪为相,使司马错灭蜀,又夺取楚汉中地六百里,始称王,在位二十七年。张仪:战国魏人,与苏秦同师鬼谷子,同为纵横家。苏秦主合纵,合六国拒秦。张仪相秦惠王,主连横,散六国合纵,使六国西向事秦。惠王卒,仪到魏为相卒。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内:同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2、铺陈四代秦君重用客卿而富国的史实,证明客卿有功。穆公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昆山:即昆冈,出宝玉,在于阗今属新疆。随和之宝:相传春秋时随侯救了受伤的大蛇,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称随珠。春秋时楚人卞和得璞,剖璞得宝玉,琢为璧,称和璧。明月之珠:即夜光珠。太阿:春秋时楚王命欧冶子、干将铸龙渊、太阿、工布三宝剑。纤离:良马名。翠凤:用翡翠羽毛作成凤形装饰的旗子。灵鼍之鼓:用鳄鱼皮制成的鼓。说:同“悦”。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若是一定要秦国所产然后才能使用的话,那么夜光宝玉就不能用来装饰朝廷,犀角象牙制品就不能为您所赏玩,郑国、卫国的美女不能住满了您的后宫,駃騠良马不能填满您的马棚。江南的金锡不该为您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应用来来作色绘画。駃騠(jué
tí):北狄良马。所以饰后官,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下陈:犹后列。宛珠之簪:用宛今河南南阳县地的珠来装饰的簪。簪,定发髻的长针。傅玑之珥:装有玑的耳饰。玑,不圆的珠。阿缟:东阿在今山东出产的丝织品。随俗雅化:随着世俗打扮自己。夫击甕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甕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3、用物与人类比,列举事实说明爱异国物、逐外国人非统一天下、制服诸侯之术。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4、理论概括论述,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
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5、得出结论,逐客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文本结构1.表明观点————开门见山(逐客是错误的)2.史实论证穆公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3.类比论证爱异国物逐外国人(客有功于秦)非统一天下、制服诸侯之术(逐客不利统一大业)4.归纳论证———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逐客将危害秦国)5.得出结论,逐客必将造成秦国的危机。
(2)气势奔放,文采斐然。这与作者多用铺陈、夸饰手法和排比、对偶句子以及多选用华美辞藻有密切关系。(1)善于用比喻。从而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写
作
特
色思考与练习1.简述《吕氏春秋》的成书过程、体例及主要思想。2.《谏逐客书》的艺术特色。第二章
汉代辞赋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汉赋的渊源
2.掌握汉赋的发展脉络
3.掌握各阶段赋的特点、代表作家、作品二、教学重点与难点赋的概念、特点是教学重点;各阶段赋的特点、代表作家、作品是教学难点三、思政目标学习汉代辞赋,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批判精神,增加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赋,本意是铺陈直叙,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一,与比、兴并列。战国后期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内容侧重状物叙事,形式介于诗歌、散文之间,适于朗读,不能入乐歌唱。一、起源、流变及特点(一)起源
一般认为,赋作为一种表现形式,源于《诗经》和《楚辞》,而作为一种文体,则源于宋玉和荀况。(二)流变及特点赋自产生后,从汉至宋,多有变化。1.汉代 汉代的赋可分为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三类。
(1)骚体赋
(2)汉大赋
(3)抒情小赋2.魏晋南北朝 以抒情小赋为主,题材广泛。一方面,受诗歌的影响,抒情成分增加,作者个性表现鲜明,语言平易而感情激越。一方面受骈文影响,对仗工整,音节和谐,辞采华美,渐变为“骈赋”。这一时期的辞赋可分为三大类:
(1)叙事类
(2)咏物类
(3)抒情类3.唐代 受格律诗和隋唐科举制度影响,逐渐形成科举必试的“律赋”。4.宋代 一方面沿袭了唐代律赋的形式,一方面受诗文革新的影响,变为以散文为主的“文赋”。5.宋代以后 基本上只留存了“律赋”,其余的赋作形式衰亡。(三)汉赋的发展阶段:(形成—兴盛—衰微)1、汉初—武帝初(70余年)(形成期)骚体赋流行代表作: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淮南小山《招隐士》大赋也开始出现:枚乘《七发》骚体赋体制:极力模仿楚辞,尚铺陈,且富于抒情色彩,但篇幅不太长。句式整齐,通篇用韵,带“兮”字调贾谊其赋兼具屈原、荀卿体制,然精神更与屈赋沟通:抒写愤懑,情感强烈代表作:《吊屈原赋》、《鵩鸟赋》汉早期赋皆模仿楚辞,贾谊赋则在骚体的基础上有了新赋体的特点:形式趋向散体化,大量使用四字句,句式较整齐,显示出楚辞体向新赋体过渡的痕迹2、汉武帝—东汉中(200余年)兴盛汉大赋流行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子虚》《上林》西汉扬雄《长杨》《羽猎》东汉班固《两都赋》东汉张衡《二京赋》大赋汉赋主体体制:篇幅较长,规模宏大,一般千言以上结构:多主客问答,句式参差不齐,兮字调基本消失韵散相间,散文成分较多,故又称“散体大赋”喜铺采摛文,排比事类,对事物作穷极声貌的描写,故又称“体物大赋”3、东汉中—东汉末(100余年)衰落期,转变期抒情小赋兴起代表作:张衡《归田赋》蔡邕《述行赋》赵壹《刺世疾邪赋》抒情小赋体制:篇幅较小,不采用大赋的问答体,通篇押韵,“兮”字调基本不用内容:侧重咏物或抒情文辞:清丽枚乘《七发》1、生平
主要生活在文景帝时期,颇有政治眼光(安车蒲轮)2、代表作
《七发》(1)释名(今多从李说)(2)内容(3)艺术特色(4)地位《七发》释名刘勰以“七发”为“七窍所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粱之子也”李善《文选注》以“七发”为“说七事以启发太子”今多以李善说为是《七发》内容吴客与楚太子问答,以戒膏粱之子摆脱庸俗腐朽生活,关心有益之事。始于“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先言“宫居而闱处”诸事:音乐,佳肴,车马,游宴,无果后言宫墙外事如畋猎、听涛,太子颜色动末言与方术之士讲习天下万物至理,探索其间精妙,太子“据几而起,霍然病已”观点:安逸享乐导致的病症最好从思想上治(3)《七发》艺术特色主客问答体,极尽铺张,铺写过繁,刻画有余,生动不足(4)《七发》地位:标志新体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奠定了新体赋形式,促进了汉代辞赋发展,引起诸多模仿,行程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所谓“七体”。司马相如(1)生平(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2)代表作《子虚》《上林》人物:楚子虚;齐乌有先生;汉亡是公内容:齐楚互辩斗富;汉亡是公更胜一筹宗旨:超越诸侯眼界,歌颂大一统皇权艺术:铺张扬厉,气势壮阔;对偶排比,词采富丽;确立大赋“劝百讽一”传统(“此太奢侈”)缺陷:堆砌辞藻,好奇僻字并罗列同偏旁字,炫博(3)其它作品:《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思考与练习1.汉赋发展的各个阶段特点及代表作家作品。2.就《子虚赋》谈谈汉大赋的特点。
第三章汉代诗
歌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乐府民歌
2.掌握乐府民歌的内容特色
3.了解文人五言诗的产生发展
4.掌握古诗十九首的内容特色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乐府民歌是教学重点、《古诗十九首》是教学难点。三、思政目标现实主义精神、乐观的人生态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爱情观、婚姻观。第一节 汉乐府一、含义:乐府最初的涵义是指朝廷掌管音乐的机构。在汉代,通常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歌为“歌诗”,后来人们把这些由乐府配乐演唱的“歌诗”通称为“乐府”,于是乐府便由音乐机构的名称而变为一种诗体的称谓。1.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主要工作有两个,一是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2.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的,有的则不一定合乐,但因其沿用乐府旧题,也往往被一概称为“乐府”。到了唐代,“乐府”概念渐渐脱离音乐的特征,而更加注重其创作上“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一面,有所谓“新乐府”之称。宋元时,“乐府”又往往被用为合乐能唱的词、曲的别称。南宋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现存成书最早、流行最广而收罗乐府诗最完备的一部总集。此书辑录了从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全书共一百卷,主要从音乐角度把作品分为十二大类: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曲辞;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歌辞
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二、 乐府民歌的采集★ 《汉书·艺文志》载当时收集的西汉乐府民歌有138首,但留存不多,现存大多为东汉乐府搜集的作品。★ 《乐府诗集》(南宋·郭茂倩)中包含汉乐府诗的有四类:“郊庙歌辞”:为文人制作的朝廷典礼乐章;“相和歌辞”:多为江南楚地的民间歌辞;“鼓吹曲辞”:是北方民族的乐曲,用于军乐;“杂曲歌辞”:指声调已经失传,无所归属的乐曲的歌辞。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第一类 揭露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的灾难和痛苦。属《战城南》:为汉《铙歌》十八曲之一,“鼓吹曲辞”。主题:诅咒战争艺术特色:想象丰富,人禽对话独具匠心;句式自由,杂言,整散句间出;善于渲染各种气氛;场面转换利落,跳跃性很大。第二类 反映劳动人民的穷困生活及对阶级压迫的反抗如《妇病行》、《孤儿行》、《东门行》等。东 门 行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上用沧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描写一个城市贫民因为家庭生活濒临绝境被迫奋起反抗的过程。全诗不足八十字,描写了人物的生活处境、心情神态及对话,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3)、汉乐府民歌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那些表现爱情、婚姻以及妇女美丽勇敢机智或善于持家的作品。如《白头吟》。白头
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4)、汉乐府民歌中还有一部分作品偏重于人生问题的思考,其中或感慨生命短暂,或鼓吹及时行乐,或追求不老长生,反映了人类对自身价值以及生命意义的探求与重视。《薤露》和《蒿里》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三、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性
汉乐府民歌在表现广阔多样的社会生活、人生思考的同时,也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成就。首先是浓重的叙事性及其成功的叙事手法。它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阶段。浓重的叙事性应该说是汉府民歌在艺术上最显著、最基本的特点。其次是语言朴素自然而带有感情。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它们采自民间,源于生活,为下层人民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之作,它通俗明快,不事雕饰,浑然天成,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的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再次是是形式灵活多样,富于创造性。乐府民歌的形式空前灵活多样,有四言、五方、杂言种种。此外,汉乐府民歌善用比兴,想象丰富奇特,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四、汉乐府民歌的影响
(1)、汉乐府民歌继承并发展了周代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后代诗歌的影响也表现在这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上。(2)、汉乐府诗歌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新的诗歌形式的创造上,创造了杂言体与五言体。(3)、在艺术手法上,特别是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汉乐府诗歌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五、汉乐府民歌善舞红袖传飞鸿苗k-
巳涂闺空寂寞止一圈`,,.天、地1、这首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前三句指天发誓,用的是直笔。后六句则用曲笔。作者一连假设了五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以此作为“与君绝”的先决条件,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坚定、永不变心的坚强性格。山、江水世上最永久的存在物雷、雪自然界最永恒的规律整个宇宙这一切,都可以用来象征爱情的品格,都可以代表姑娘对爱情的看法。通过这些比喻可以看出她的精神世界之丰富及爱情观之美好。天 地坚定不移江 水夏 雷冬 雪山 陵源远流长轰轰烈烈纯洁无瑕永存不变2、想象美好另外,全诗多以短语出之,字字落力,能给读者一种听觉上强烈的震撼力,而读起来一句一顿,若伴喘息,亦与少女吐露爱情时感情动荡、心潮起伏的声口相吻合《陌上桑》《陌上桑》一名《艳歌罗敷行》,又名《日出东南隅》,是一篇带有喜剧色彩的民间叙事诗。它描写了一个具有绝世之美的采桑女子,勇敢而巧妙地拒绝了太守调戏的故事。作品应该有两个主题:一是表现女性形象美的主题(外在美),一是表现女性道德美的主题(内在美)。43 5
〔陌上桑〕:在林间的小路上采桑。陌:林间的小路。桑:名词作动词,采桑。〔东南隅〕:指东方偏南。隅,方位、角落。我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蚕桑〕:养蚕采桑。〔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笼,篮子。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笼钩〕:一种工具:。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词语解释】〔倭堕髻〕:发髻偏在一边,呈坠落状。倭堕,叠韵字。〔耳中明月珠〕: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明月,宝珠名。〔缃绮〕: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织品。〔襦〕:短袄。【词语解释】罗敷容貌惊人日出照楼青丝桂枝堕髻耳珠缃绮紫绮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美好景物作渲染)(精美器物作陪衬)(华丽服饰为直描)(惊美之状为侧写)美丽非凡修辞上运用夸张和排比,又综合运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以虚寓实,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从而去展开联想和想象。这样一来极大美化了主人公,使人物形象更加形象、鲜明、突出。()铺陈铺叙;陈述。夸张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从丈夫的权势、富贵、地位、气度四方面夸耀自己的丈夫)〔一何〕:怎么这样。〔东方〕:指夫婿当官的地方。〔千余骑〕:泛指跟随夫婿的人。〔居上头〕:在前列。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词语解释】〔何用〕:用什么。〔骊驹〕:黑色的小马。这里指马。〔黄金络马头〕: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络,这里指用网状物兜住。〔鹿卢剑〕:剑把用丝绦缠绕起来,像鹿卢的样子。鹿卢,即辘轳,井上汲水的用具。〔千万余〕:上千上万(钱)。〔小吏〕:太守府的小官。有的本子作“小史”。〔朝大夫〕:朝廷上的一种高等文官。汉代宫名,大夫。〔侍中郎〕:出入宫禁的侍卫官。〔专城居〕:作为一城的长官(如太守等)。专,独占。【词语解释】【词语解释】〔白皙〕:指皮肤洁白。〔鬑鬑颇有须〕:胡须稀疏而长,须发疏薄的样子。白面有须,是古时候美男子的标准。颇;稍微。〔盈盈〕:仪态端庄美好。(冉冉):走路缓慢。〔公府步〕:摆官派,踱方步。〔殊〕:出色,与众不同,非同一般。赏 析高超的侧面描写。第一层描写罗敷之美,先用华丽词藻极写罗敷服饰之美,换角度,从侧面以调侃、夸张之笔描写各色人物见到罗敷后的失态举动,让读者从他们的神魂颠倒中想象罗敷之美。这样反而打破了正面描写的局限性,任何读者都可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在想象中重塑罗敷形象,获得最大的的美感。这种描写方法收到了正面描写所难以达到的效果。夸张、衬托手法和喜剧色彩。本诗的基本艺术手法是夸张,如写罗敷的服饰、人们见到罗敷的失态和罗敷夸夫。其次是衬托手法,如用人们见到罗敷的失态衬托罗敷之美,用罗敷夸夫比衬太守的丑恶。通过夸张和衬托,突出了罗敷的美丽、乐观、机智和自信的品质,产生了幽默情趣,渲染了欢快气氛,加强了喜剧效果。本诗富有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充满活泼、愉悦、轻松的气氛。这是诗歌主人公的美丽、乐观、机智、自爱、自信的品质带来的,也是作者对这位主人公的亲切、热爱、赞美之情渲染出来的,又靠运用某些艺术手法来完成。思考与练习1.简述乐府诗歌的历史发展过程。2.简述汉乐府的思想内容。学有所悟请结合《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篇目以及现代热议的“婆媳关系”、“彩礼之争”等问题谈谈爱情、婚姻与家庭的关系。第二节
汉代文人诗歌《古诗十九首》一、关于“古诗”:“古诗”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的五言诗。
《古诗十九首》
组诗名。汉无名氏作,非一时一人所作,
大都出于东汉末年。南朝梁萧统将其合为一组,
收入《文选》
,
题为《古诗十九首》。形式都用五言体,
语言朴素自然,
内容多写夫妇间的离愁别绪和士子文人的仕途失意之感,
充满了感伤情调。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二、《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描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1)游子的乡关之思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2、思妇的怀人念远之情这些作品,可能大多并非真正出自思妇之手,而是游子文士“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琢磨思妇的心态而创作的。如《行行重行行》、《凛凛岁云暮》、《客从远方来》、《庭中有奇树》、《青青河畔草》、《孟冬寒气至》等。2、表现文士们的人生愿望和他们对生存状态的深切感受。“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回车驾言迈》)“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明月皎夜光》)
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钟嵘《诗品》:“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1、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往往形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2、言有尽而意无穷,具有涵咏不尽的艺术效果《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明白,“平平道出,且无用工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明人谢榛《四溟诗话》卷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贵,但感别经时。3、明白晓畅、浅近自然而又精练丰富、情味隽永,是《古诗十九首》语言的重要特色。“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
三岁字不灭。”(孟东寒气至)此外,较多地使用叠字,也是《古诗十九首》一个值得注意的语言特色。如《青青河畔草》和《迢迢牵牛星》: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钎擢素手,轧轧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是我国诗歌史上文人五言诗的第一批丰硕成果。它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发展,揭开了我国诗歌史发展新的一页,而又是建安诗歌的先导,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四、作品赏析:《行行重行行》此诗乃思妇怀人念远之作。以思妇自叙的口吻,抒发了家居妻子对远行丈夫的思念之情。其笔触之细腻,情感之真切,向为后人称道。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生别离”:语出《楚辞.九歌.少司命》:“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与君生别离”是抒写思妇别离时的内心感受。“与君”二字表现出思妇与游子关系之亲切。而“生别离”三字则又表出思妇对此之无奈与不甘和难舍之情。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是思妇的想象之词。与游子分别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由于音讯杳无,不知游子已去了什么地方,在思妇看来她与游子之间的距离恐怕已经有万里之遥了吧,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语出《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阻”,指道路上的障碍;“长”,指道路间的距离。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两句是用比兴的手法,说明自然界的飞禽走兽都有思念故土的本能和情感。它主要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不忘本,如李善《文选注》引《韩诗外传》“诗曰‘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里’皆不忘本之谓也”。一种是《吴越春秋》:“胡马依北风而立,越燕望海日而熙,同类相亲之义也”。无论是“不忘本”,还是“同类相亲”,都是用来比喻人不忘乡土的情感的。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两句是写思妇在思念哀怨中产生的怀疑和忧虑。“浮云蔽白日”是古代最流行的一种比喻。一般用于谗臣之蔽贤,“浮云”常用来喻谗臣;“白日”常用来喻君王。同时,古人也常用日、月来比喻男人或丈夫。清朱筠释|“浮云”二句云:“‘不顾返’者,本是游子薄倖,不肯直言,却托诸浮云蔽日,言我思子而子不思归,定有谗人间之,不然,胡不返耶?”(《古诗十九首说》)张玉谷云:“浮云蔽日,喻有所惑;游不顾返,点出负心,略露怨意。”这两家说法,都是以白日比游子,浮云比谗人;谗人惑游子是‘浮云蔽白日’。”马茂元云:“浮云”当指思妇怀疑是丈夫有新欢,“象征彼此情感的障碍”(《古诗十九首初探》)。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这两句是继续写思妇内心相思的苦痛和感受。慨叹人生岁月匆匆,年华易逝。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其独到之处:首先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以鸟兽尚且留恋故乡作为比喻和反衬,暗示游子应早日还乡;“浮云蔽白日”则在比喻手法中隐含对游子(实也对自己命运)的担心,但表露得更为含蓄。其次是迂回诉说,耐人寻味。
含蓄深沉的写法,和主人公善良的柔情互为表里,正是中国诗歌传统的温柔敦厚诗风的生动体现。最后是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与君生别离”化自《楚辞》,“道路阻且长”化自《诗经》,表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纯熟的语言技巧。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汉初政论散文兴盛之因2、了解汉代政论散文的分期3、掌握《过秦论》《论积贮疏》《论贵粟疏》的观点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贾谊、晁错作品是教学重点,董仲舒、王充及其观点是教学难点。三、思政目标培养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第一节
汉代政论的分期汉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散文,上继先秦,与战国的散文一道共同构成了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它和唐宋的诗歌、元代的戏剧、明清的小说,分别雄踞于各个时期的文坛。一、西汉散文以政论为主,成就也最高。汉代散文家由于处在大一统的新政治格局之下,随着帝国政权的稳固和定儒家思想于一尊,他们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新兴政权和建立新时代的思想形态,这使汉代的文章缺少了思想表达的自由度但却显得严谨质实。二、到了西汉中期,随着国家形势的稳定,专制制度和君主权威的强化,以及辞赋的盛行,散文的内容和风格都相应发生重大的变化。政论散文以奏疏为主要形式而存在。三、东汉散文在西汉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政论散文相继出现了以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为代表的一批积极参与现实的作品。另外,游记、碑文等新的散文样式也崭露头角,开始成为文体大家庭的一员。从总的趋势看,东汉散文向着骈俪化的方向发展。第二节
政论散文代表作家1、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十八岁以博学能文而闻名于郡中。文帝时,由郡守吴公荐为博士,后升任太中大夫,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又改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自伤其未能尽职,竟抑郁而死,终年三十三岁。贾谊之文,继承战国褚子文章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散文有较大影响。著有《新书》十卷,后人辑有《贾长沙集》。《过秦论》《过秦论》,原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载于《新书》第一卷,《文选》卷五十一,另见于《史记·秦本纪》、《史记·陈涉世家》及《汉书》。全文着重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本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经验,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
《过秦论》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使用了铺张描写、对照、排比、比喻等手法,感情充沛,气势奔放,文辞富丽。2、晁错晁错(前200—前154),西汉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博古通今,有辩才,得幸太子,号称“智囊”。景帝即位,任晁错为内史,后升迁御史大夫。他曾先后上书主张重农贵粟,削诸候封地
以加强中央统治。因此触犯了朝内贵戚大臣和诸侯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对。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吴、楚七国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对汉朝中央政权的叛乱。景帝一时动摇,为求得七国罢兵而斩晁错。晁错之文,《汉书·艺文志》着录三十一篇,部分已亡佚。其文长于议论,感情激越,逻辑严密,风格质朴,切实有力。著名的政论有《贤良对策》、《论贵粟疏》、《言兵事疏》、《论守边备塞疏》等。
《论贵粟疏》《论贵粟疏》
写于公元前178年,即汉文帝二年。当是时,汉由于长期战争,因而造成经济凋敝,米价昂贵,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汉文帝时仍未改变。贾谊有感于此,作《论贵粟疏》一文,其中心是阐述重农贵粟,强本抑末的主张,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文章分析深刻、透彻,语言简洁明快,浑厚中见警策。
第三章、汉代历史散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司马迁的生平思想和创作心态2、了解《史记》的成书3、掌握《史记》的体例4、掌握《史记》人物传记的特色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史记》的人物传记的特点是教学重点,司马迁的创作心态和《史记》《汉书》的体例是教学难点。三、思政目标发掘司马迁身上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优良品德,弘扬他敢于战斗、勇于拼搏、以及为理想信念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史记》代表了中国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它是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司马迁是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他那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史记》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第一节、司马迁与《史记》1、家学渊源。司马迁(前145~?),字子长,夏阳龙门(今陕西省韩城)人。出生于世代史官的家庭,父亲司马谈做了三十年的太史令。司马迁早年即在文史职官的家庭氛围的熏陶与学者父亲的指导下悉心学习。一)、司马迁的生平向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向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太史公自序》,“年十岁则诵古文”2、漫游交友。司马迁入仕之前,曾有过一次相当广泛的漫游,仕后,司马迁担任郎中一职,作为汉武帝的侍从,就有更多的机会随武帝出巡或者奉命出使。司马迁有着极为广泛的交游,与各色人等,广交朋友,特别与亲历史实和熟悉史事者及其后人多有交往。受命修史司马谈向有修史之志,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司马谈病重,对司马迁作临终嘱托:“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自此,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下定了修史的决心。元封四年(公元前10年),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参与制订了著名的太初历。就在这一年(太初元年),开始了初名《太史公书》后亦即是《史记》的创作。;天汉三年(前98年),李广孙李陵率孤军深入匈奴境内,而以武帝宠姬李夫人兄李广利为统帅的后续大部队迟迟未至,以致寡不敌众,虽大挫敌人而终陷于败,只得投降匈奴。消息传来,朝廷震惊。武帝焦虑群臣忧惧,乃肆意攻击李陵。而司马迁以为李陵辩护,帝以为为李陵游说,即是委罪李广利,视为“诬上”,“卒从吏议”,论为宫刑。而司马迁“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报任安书》)李陵之祸自隐而终。司马迁大约死于公元前87年左右,与汉武帝约略相始终。而其卒年的确切时间,则尚难论定。《史记》的名称:“史记”本是史书的泛称。司马迁之作原名为《太史公书》,也有称《太史公记》、《太史公百三十篇》的。东汉末年时方有《史记》之称。创作意图: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二、)《史记》的体例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本纪12——序帝王——以主宰天下政局的帝王为纲,以编年的形式,提纲挈领地记载各个时期的国家大事;表10——系时事——用清晰简明的表格,概括排列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书8——详制度——专门记述礼乐、军事、历法、天文、祭祀、水利、经济等社会政治制度;世家30——记侯国——主要叙述侯王和有特殊功勋人物的历史;列传70——志人物——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代表性历史人物的传记。原始察
总终
原,
则见
:盛观衰三)、《史记》的叙事艺术一、《史记》人物传记的巧妙安排与叙事线索第一、传主的选择以尊重历史为依据。《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
记。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显示出
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本
纪项羽本纪吕太后本纪世
家孔子世家陈涉世家第二,《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
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军事家: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伍子胥战国策士:苏秦、张仪韩长孺、李广、《匈奴列传》、卫青、霍去病、公孙弘、主父偃、《西南夷列传》第三,《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有合传。分传即人各一传,合传是把几个人的
传记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合传都是以类相从,把某些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
起,《游侠列传》、《佞幸列传》、《滑稽列传》、《循吏列传》、《酷吏列传》
、《货殖列传》等,都是为专门人物设立的合传。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的
统一有时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廉颇蔺相如列传》首叙廉颇事迹,很快又引入蔺相如,然后叙述两人的交欢恩怨,中间又插入赵奢、李牧
传记,最后以廉颇事终结。这篇传记叙述的都是赵国将相的事迹,可谓以类相从,
是合乎逻辑的归纳;通过叙述这四位将相的事迹,又生动地展现了赵国兴亡的历程,具有高度的历史真实性。二、《史记》的叙事善于揭示事件的因果关系第一,《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司马迁非常重视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究,具有敏锐的目光和正确的判断力。“自矜功伐,奋其私智”、“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刻暴少恩第二,司马迁在探寻因果关系的时候,往往也误入宿命论的歧途。项羽吴起第三,《史记》叙事有详略之分,《史记》许多篇章的详写
与略写,往往和对因果律的展示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司马迁对于事情发展的起因,往往
都详写;而对于这种原因所引发的最终结果,往往是略写。张汤,杜陵人也。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鼠盗肉,父怒,笞汤。汤掘熏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父见之,视文辞如老狱吏状,大惊,遂使书狱。”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1、司马迁善于运用多种叙事方式,来处理头绪众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错杂的重大场面,条理清晰,有很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三、《史记》善于处理复杂的场面,显示出很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如西汉前期的重大事件莫过于诸吕之乱和七国之反,这两个事分别见于《吕后本纪》、《孝文本纪》、《绛侯周勃世家》、《吴王濞列传》等篇目。在叙述这两个事件的原委及经过时,司马迁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对事态
的轻重缓急明于心而应于手,成功地运用了顺叙、倒叙、正叙、侧叙等手法,使
人应接不暇而又无不了然。“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2、《史记》的场面描写也很精彩。不同场面有不同的气氛,司马迁采用白描、铺陈、渲染等笔法,传达出了各种宏大场面的实况及自己的独特感受。《史记》中的“纪”、“传”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散文,通过展示人物的
活动而再现多彩的历史画面。本纪、世家、列传中的人物来自不同阶层,上自帝
王将相,下至市井细民,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应有尽有,所涉人物四千多个,
重要人物数百名。四)、
《史记》的人物刻画一、善于选择与提炼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与环境,突出表现传主的主导性格。《留侯世家》:“(张良)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鸿门宴:“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默然不应”“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二、善于用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性格。经过作者选择提炼的典型细节,往往最能体现人物风神和个性。陈涉的佣耕之叹可见其素有大志,张良为圯上老人进履可见隐忍在成大事中的作用韩信受胯下之辱以见大丈夫能屈能伸,张汤审盗肉之鼠可见其日后审人之残酷。三、同类合传,比照衬托,在比较中显现个性。如秦廷惊变中荆轲与秦舞阳,鸿门宴中的刘邦与项羽、张良与范增、项庄与项梁,《李将军列传》中的李广与程不识等。四、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个性。五、司马迁在记写史实的时候,还用了“互见法”所谓“互见法”,指的是司马迁为组织安排结构、展示传主多方面性格特征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即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这样既避免了重复,又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表现了历史事件的复杂性与人物性格的丰富内涵,做到突出主题,详略得当,而又左右映带,完整圆融。六、通过外貌、神情描写,使人物形象具有可视性;通过对话和富有个性的语言揭示人物性格,也是《史记》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方法。
外貌,写张良“状貌如妇人好女”,李广“为人长,猿臂”。五)、《史记》的地位和影响一、传记文学的开端二、先秦文学传统的继承融汇三、人文精神的弘扬四、古代散文的楷模五、为后代小说、戏剧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宝贵的经验。《史记》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它的写作技巧、文章风
格、语言特点,无不令后代散文家翕然宗之。第二节
班固与《汉书》一、作者简介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他的父亲班彪是一个史学家,曾作《后传》六十五篇来续补《史记》。班固九岁能成文,16岁入洛陽太学读书,博览群书,诸子百家学说无不精通.班固23岁,父亲班彪去世,他回家居丧,研读其父遗作《史记后传》之后,认为不详细,决定写《汉书》。
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随从车骑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参预谋议。后因事入狱,永元四年死在狱中。那时《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成,汉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补作,马续协助班昭作了《天文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
《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
思考与练习1. 简论《史记》的思想内容和文学成就。2. 简述《汉书》的成书过程、体例。学有所悟请同学们结合屠呦呦、终南山、袁隆平等人物谈谈你们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社会责任感的理解和认识,对当代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有何看法?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
论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
东魏→北齐汉
魏北方十六国→北魏
末蜀西晋
西魏→北周建
吴隋安
南方东晋→宋→齐→梁→陈
↓ ↓
(196)………(约400年)……(589)返回魏晋南北朝又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各种学说同时并兴,玄学的兴起,佛教的兴盛,道教的风行,使汉代定于独尊的儒学相对衰微,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书法乃至园林建筑尤其是诗歌,在这一时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鲁迅称“曹丕的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一时期文学繁荣的另一标志是文学集团的空前活跃。先后出现了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邺下集团”,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以陆机、左思为代表的“二十四友”,以沈约、谢朓为代表的“竟陵八友”等。这些文学集团的出现促进了文学的兴盛,造成一些新的文学现象的产生,促进了文学风格的多样化。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196)开始,到隋文帝统一中国(589)结束,约400年的文学史。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太康文学东晋文学南朝文学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社会的变迁
,带来了诗歌的变化
.题材方面:出现了咏怀诗、咏史诗、游仙诗、玄言诗、宫体诗,以及陶渊明创造的田园诗,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等;诗体方面,五古更加丰富多采,七古也有明显进步,还出现了作为律诗开端的“永明体”,中国古代诗歌的几种基本形式如五律、五绝、七律、七绝等,在这一时期都有了雏形;辞藻方面,追求华美的风气愈来愈甚。藻饰、骈偶、声律、用典,成为普遍使用的手段。这一时期的文学除文人诗外,还有南北朝乐府民歌,辞赋,小说、文论等
.儒学丧失独尊的地位,玄学、佛教、道教从兴起走向兴盛
,对人们的思想和文学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文学创作逐渐摆脱大量引经据典的陋习,重视作家情感的自由抒发,一改板滞凝重的面目而为清峻、通脱。第二章第二节
第一章建安风骨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建安文学的概貌
2.了解“三曹”“七子”蔡琰的生平思想和创作
3.掌握曹氏父子诗歌的内容风格
4.掌握王粲诗歌的内容艺术
5.熟练掌握五言《悲愤诗》的内容特色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曹操、曹植、王粲及蔡琰的诗歌内容特色是教学重点,曹植前后期不同的诗歌内容风格、七子不同的文学成就是教学难点三、思政目标
发掘曹操父子及建安诗人起伏跌宕积极有为的人生经历,传颂他们一系列歌颂祖国大好河山、鞭笞黑暗社会现实、表达忧国忧民情感的诗歌作品,为大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提供有效助力。一.建安风骨(一)风骨概念“风骨”一词,出自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篇”。所谓“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它与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有关;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直接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准确、简洁、明晰,文章就能表现得有力。章培恒《中国文学史》:所谓“风骨”,乃是指作品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练刚健的特点。而建安风骨的形成,就是基于其作品中的慷慨悲凉的感情及其在艺术表现上的上述特征。(二)建安风骨的内涵与特征1、功业意识与慷慨文风。
建安文人“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文心雕龙·时序》)
2、生命意识与悲凉文风。
例如,钟嵘曾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二)建安风骨的内涵与特征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把建安文学的特征概括为:清峻、通脱、骋词、华靡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色彩和浓郁的的悲剧色彩,就是“建安风骨”这一美学范畴的内涵。二.
曹操(一)生平、思想1.生平
曹操(155—220),字孟德。二十岁举孝廉,镇压黄巾军,起兵讨董卓。建安元年迎献帝建都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建安文学的倡导者和杰出代表。
2.儒法兼取、礼刑互用的思想
3.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
一方面,曹操在经学方面有较深造诣。另一方面,对书法、音乐、围棋、药理、建筑等都相当精通,可谓多才多艺。而影响最大的,是开一代文风,鲁迅先生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二)曹操的诗1.曹操乐府诗概述
曹操诗今存22首,全用乐府古题写时事。“借古乐写时事,始于曹公。”(沈德潜《古诗源》)兼有四言、五言和杂言,其中四言诗已脱出“诗三百”束缚,开创了四言诗的新境界。
2.诗歌的主要内容:(1)反映汉末社会动乱和民生多艰。如《蒿里行》、《苦寒行》、《薤露行》、《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水果种植基地土地流转合同3篇
- 2025年度汽车4S店吊车租赁协议3篇
- 2025年度水车租赁及环保技术研发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新型投资理财担保合同书范例3篇
- 2024年终止房地产独家销售合同3篇
- 2024年度油罐车运输服务及设备维护合同3篇
- 2024年消防工程对接服务协议3篇
- 【状元之路】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一课一练: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含答案解析)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20210804230838
- 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教案
- 毒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整理大全附答案
- 瑞幸咖啡案例分析
- 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PPT-
- 学生资助手册
- (完整版)聚乙烯课件
- 中国雷暴日多发区特征及雷电发展变化
- 20232023山东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题及答案政治
- 独一味(正式稿2)
- 山西太原晋阳湖总体规划城市设计景观方案文本
- 干部业绩相关信息采集表
- 八年级上综合性学习 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练习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