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知识_第1页
医学基础知识_第2页
医学基础知识_第3页
医学基础知识_第4页
医学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职业资格《公共(gōnggòng)营养师》培训课程医学(yīxué)基础知识

共六十二页

职业(zhíyè)等级

国家职业资格等级(děngjí)由低到高分为5个等级。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国家[中级]公共营养师共六十二页认识人体九大(jiǔdà)系统共六十二页整体(zhěngtǐ)感觉系统肌肉(jīròu)骨骼神经内分泌循环运动系统共六十二页呼吸消化(xiāohuà)泌尿生殖共六十二页身体是什么(shénme)构成的?原子(yuánzǐ)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共六十二页一、运动(yùndòng)系统运动(yùndòng)系统骨骨关节骨骼肌体腔骨质骨髓骨膜关节软骨*主要功能:人体完成各种运动动作的器官系统,同时也是人体的支架。共六十二页二、消化系统(xiāohuàxìtǒng)消化系统(xiāohuàxìtǒng)消化管消化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肝、胰、唾液腺食管腺、胃腺、肠腺等*主要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将食物残渣即粪便排出体外。共六十二页共六十二页共六十二页三、呼吸系统(hūxīxìtǒnɡ)功能:气体交换,即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特点:以骨或软骨作为支架,保证(bǎozhèng)气体通畅;管腔粘膜内含有较多腺体,粘膜上皮具有纤毛,可帮助尘埃或异物排出。共六十二页四、泌尿系统(mìniàoxìtǒnɡ)泌尿系统(mìniàoxìtǒnɡ)肾─是生成尿的器官

输尿管─输送尿进入膀胱的管道膀胱─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尿道─尿液排出的管道功能:把人体组织中的一些代谢产物通过脉管(循环)系统送到肾脏,在肾内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否则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甚至产生尿毒症。共六十二页泌尿系统(mìniàoxìtǒnɡ)共六十二页五、生殖系统(shēnɡzhíxìtǒnɡ)男生殖系统(shēnɡzhíxìtǒnɡ)女生殖系统内生殖系统外生殖系统男:睾丸、输精管道女: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男:阴茎、阴囊女:阴唇、阴蒂、乳房等*功能:产生生殖细胞,延续种族和分泌性激素。共六十二页共六十二页六、脉管(màiɡuǎn)(循环)系统脉管(màiɡuǎn)系统

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淋巴管淋巴结淋巴器官共六十二页脉管(màiɡuǎn)(循环)系统功能:

循环系统是由体液(包括血液、淋巴、组织液)及其借以循环流动的管道组成的系统。

循环系统分为心脏和血管两大部分,叫做心血管系统。循环系统是生物体内的运输系统,它将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输入血液,各组织器官(qìguān)的代谢产物经肺、肾排出。它还输送热量到身体各部以保持体温,输送激素到靶器官(qìguān)以调节其功能。共六十二页七、感觉(gǎnjué)系统感觉(gǎnjué)系统外部感觉器身体感觉器内脏感觉器皮肤(触觉)眼睛(视觉)耳朵(听觉)鼻子(嗅觉)舌头(味觉)。来自身体肌、腱、关节、内耳等各部位位置姿势改变所产生的刺激。接受来自内脏、心和血管壁的刺激,如压力、化学刺激、温度变化、渗透压等。共六十二页*功能(gōngnéng):感觉器是感觉神经末梢连同辅助(fǔzhù)结构所组成的特殊装置。

刺激

神经冲动

大脑皮质

感觉共六十二页八、神经系统(shénjīngxìtǒng)神经系统(shénjīngxìtǒng)按位置分按支配对象分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运动神经感觉神经脑脊髓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共六十二页*功能(gōngnéng):协调人体内各器官的功能活动(huódòng);使人体活动能随时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人的大脑皮层已进化到可以进行思维活动。共六十二页九、内分泌系统(xìtǒng)内分泌系统(xìtǒng)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组织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胸腺等睾丸卵巢胰岛等共六十二页在神经系统控制下的内分泌器是特殊类型的腺体,所分泌的物质叫激素,直接渗入血液循环并输送到全身。它主要作用于机体的新陈代谢、保持体内环境(huánjìng)的动态平衡与机体对外界的适应,主管个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激素过多或不足都会引起机体功能紊乱!共六十二页

侏儒症

巨人症共六十二页食物消化(xiāohuà)与吸收共六十二页消化系统(xiāohuàxìtǒng)解剖◆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管:(消化道或胃肠道):口腔、咽、食管(食道)、胃、小肠(xiǎocháng)、大肠。◆消化腺:肝、胆、胰腺、胃腺及三对唾液腺。共六十二页共六十二页共六十二页第一节消化

概念: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小分子(fēnzǐ)物质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

1机械消化:

通过消化管肌肉的运动,将食物磨碎,使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同时将其向消化管远端推送过程。

磨碎、混合、推送--量变(消化管肌肉的运动)

2化学消化:

通过消化液中各种酶的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大分子→小分子--质变(消化液中酶的作用)共六十二页一、机械性消化(xiāohuà)(一)咀嚼和吞咽(tūnyān)

1.咀嚼:是经牙齿切、撕、磨的作用而粉碎食物的过程。

*作用:通过舌的搅拌,使食物变成小块并与唾液混合,最后形成食团以便吞咽。共六十二页2.吞咽(tūnyān)口腔内食团经咽部和食管送入胃内的动作称为吞咽。将吞咽分为下列三期:(1)第一期由口到咽,随意动作,靠舌的翻卷运动,将食团由舌背推至咽部。(2)第二期由咽到食管上端,食团刺激(cìjī)了软腭部的感受器。

咽交叉----共六十二页

(3)第三期由食管至胃,食团进入食管后,引起食管产生(chǎnshēng)蠕动,将食团推送入胃。

蠕动是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表现为食团前方出现舒张波,后方为收缩波,蠕动波不断向前移动,食团便随之推向前进。共六十二页胃运动(yùndòng)的形式及意义(1)容受性舒张:

食物刺激了口、咽和食管等处的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mízǒu-shéngjīng)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平滑肌舒张,胃容积增大,称胃的容受性舒张。50ml→1.5L,能容纳1~2升食物。作用:使胃容量增大以完成容纳和贮存食物的功能:防止食糜过早地排入十二指肠。共六十二页(2)紧张性收缩胃壁平滑肌经常处于一定的收缩状态,称为紧张性收缩。作用

①维持胃的正常形态(xíngtài)和位置;②使胃内压上升,促使胃液渗入食物内部,有利于化学消化;③胃内压增加,可协助食糜向十二指肠方向移动。共六十二页(3)蠕动

食物入胃约5分钟蠕动即开始。特点:起源于胃中部,3次/分.过程:推送与反流生理意义:混合(hùnhé)、搅拌、粉碎、推进.共六十二页胃排空(páikōnɡ)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影响(yǐngxiǎng)胃排空速度的因素:

性状:稀、流体>稠、固体;颗粒小>大块;食物成分:水>糖>蛋白质>脂肪。

10min

2h2~3h5~6h

混合食物全部排空的时间:4~6小时。共六十二页影响(yǐngxiǎng)胃排空的因素

3.胃排空延迟:

•晚期糖尿病引起的胃张力(zhānglì)缺乏—即胃轻瘫或特发性胃轻瘫。

•弥漫性神经肌肉疾病。

•因迷走神经切除疾病。

•幽门功能障碍和十二指肠运动障碍都可影响胃排空。共六十二页二、化学性消化(xiāohuà)消化腺向消化管内分泌各种(ɡèzhǒnɡ)消化液;包括唾液、胃液、胰液、胆汁、小肠液和大肠液。每日消化液的总量约为6~8L。

唾液腺的解剖共六十二页化学性消化(xiāohuà)之-----唾液

(一)唾液腺的解剖:有三对,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均各有导管将所分泌的唾液输入(shūrù)口腔。成人每天分泌1~1.5升。(二)唾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1.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性质:无色、无味、中性。

成分:其中水约占99%,还有少量粘蛋白、唾液淀粉酶、溶菌酶和无机盐等。

2.唾液的作用:

(1)唾液中还含有粘液湿润食物便于吞咽(2)清洁口腔(3)杀菌作用有溶菌酶(4)水解淀粉.共六十二页化学性消化(xiāohuà)之----胃液(1)胃液(wèiyè)的成分包括盐酸(又称胃酸)等物质,由胃壁细胞分泌。作用:①杀菌--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因而对维持胃和小肠内无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②激活--盐酸为胃蛋白酶作用提供了必要的酸性环境,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③促分泌--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以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④利吸收--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但若盐酸分泌过多,会对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有侵蚀作用,它是胃溃疡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共六十二页小肠(xiǎocháng)内消化小肠在消化管中最长,大约有5~7米。通过蠕动可阻止大肠内容物倒流。作用:①促进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于消化;②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为吸收创造条件;③挤压肠壁促进血液(xuèyè)与淋巴液回流;以利吸收。

共六十二页

化学性消化(xiāohuà)之胰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胰腺分泌的胰液,经胰管注入(zhùrù)十二指肠。胰液是无色的碱性(pH7.8~8.4)液体,1~2升/日。1.碳酸氢盐:中和胃酸提供碱性环境。2.胰淀粉酶:使淀粉麦芽糖。3.胰脂肪酶:使脂肪甘油、甘油一酯、脂肪酸。共六十二页共六十二页化学性消化(xiāohuà)之

胆汁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胆汁是由肝细胞不断生成(shēnɡchénɡ)的,生成(shēnɡchénɡ)后由肝管流出,经胆总管移至十二指肠,或由肝管转入胆囊而存贮于胆囊,当消化时再由胆囊排出至十二指肠。胆汁和胰液、肠液一起,对小肠内的食糜进一步化学性消化。共六十二页胆汁的主要成分(chéngfèn)及其作用1.胆汁的性质(xìngzhì)和成分

胆汁是一种浓稠苦味的有色液体,成年人每日分泌胆汁约800-1000ml。

肝胆汁:

金黄色或桔棕色,pH为7.4;

胆囊胆汁:

颜色変至深绿色,pH为6.8。主要成分有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及无机盐类。胆汁不含消化酶。共六十二页

2.胆汁的作用:

①激活胰脂肪酶;②乳化脂肪: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作为(zuòwéi)乳化剂,减小脂肪表面张力,使脂肪裂解为直径为3~10um的脂肪微滴,分散在肠腔内,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使其分解脂肪的作用加速;

③促进脂肪(zhīfáng)的吸收:与脂肪(zhīfáng)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混合微胶粒的“水包油”)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④促进脂溶性Vit的吸收。共六十二页

混合(hùnhé)微胶粒的“水包油”首先(shǒuxiān)在小肠上段,通过小肠蠕动,由胆汁中的胆汁酸盐使食物脂类乳化,使不溶于水的脂类分散成“水包油”的小胶体颗粒,提高溶解度增加了酶与脂类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类的消化和吸收。在形成的水油界面上,分泌入小肠胰液中的酶,开始对食物中的脂类进行消化。共六十二页小肠液成分(chéngfèn)及其作用性质:弱碱性,1~3L/d.

作用:

1.稀释消化产物,利于(lìyú)吸收;

2.分泌肠致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

3.粘膜上皮细胞内含有多种肽酶和双糖酶。共六十二页大肠液(chángyè)及其作用

大肠液(chángyè)的分泌主要是由食物残渣对肠壁的机械性刺激引起的。大肠液的主要成分为粘液和碳酸氢盐,其主要作用是润滑粪便,保护肠粘膜。共六十二页第三节吸收

吸收:

消化后的小分子(fēnzǐ)物质,透过消化管粘膜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共六十二页一、吸收(xīshōu)的部位口腔、食管几乎不起吸收作用;胃可以(kěyǐ)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分;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小肠是吸收营养素的主要部位!共六十二页消化道每天进出(jìnchū)的水量共六十二页二、小肠(xiǎocháng)在吸收中的重要地位①小肠(xiǎocháng)有巨大的吸收面积,达到200m2;②食物在小肠内已被充分消化成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③食糜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大约3~8h④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素。共六十二页共六十二页三、各种主要(zhǔyào)营养物质的吸收1.糖的吸收:(1)形式:单糖,其中80%是葡萄糖。

(2)途径:血液。2.蛋白质的吸收:

(1)形式:氨基酸(2)途径:血液。3.脂肪的吸收:

(1)形式:甘油、脂肪酸、游离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二酯和胆固醇。不饱和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易于水解。食物中的脂类在成人口腔和胃中不能被消化。(2)途径:脂类的消化及吸收主要在小肠(xiǎocháng)中进行。

共六十二页

影响脂肪吸收(xīshōu)的因素:

(1)脂肪的熔点会影响其吸收。一般说来,植物油的熔点较低,所以较易吸收。脂肪的熔点若比体温越高,就越难于乳化,所以也就越不容易消化吸收。

(2)脂肪酸组成。一般来说,含短链脂肪酸的脂肪其吸收比长链的快。共六十二页(3)年龄因素:1岁内的婴儿脂肪(zhīfáng)吸收率低,常易发生消化不良。老年人脂肪(zhīfáng)的吸收和代谢都比年轻人慢得多。(4)与脂肪摄取量有关:

因为脂肪吸收比较慢,当少量食入时吸收率就高。而大量时吸收率会低。共六十二页

4.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吸收(xīshōu)

(1)水的吸收:胃肠道每日吸收的水达8L,机制为渗透。

(2)无机盐的吸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