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试卷(共7篇)_第1页
化学教学论试卷(共7篇)_第2页
化学教学论试卷(共7篇)_第3页
化学教学论试卷(共7篇)_第4页
化学教学论试卷(共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教学论试卷(共7篇)

第1篇:化学教学论试卷

化学教学论试卷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A)A、科学性原则B、绿色

化原则C、安全性原则D、可行性原则

2.化学教学设计的逻辑发展的四种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正

确的是(C)A.直感设计--经验设计-一系统设计--辅助设计

B经验设计--辅助设计-一系统设计--.直感设计C.直感设计-

一经验设计-一辅助设计-一系统设计D系统设计-一直感设计一

-经验设计-一辅助设计

3、以下哪项不属于化学实验的教学论功能(B)A、化学实

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B、化学实验是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C、

化学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

D、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

要途径

4、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C)A、

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B、联系一预测策略C、理论联系实际策

略D、知识结构化策略

5、科学探究的步骤正确顺序为(C)

a提出问题b制定计划c做出假设d搜集证据e进行实验f

解释与结论g反思与评价h表达与交流A、abcdefggB.

cabdefghC、acbedfghD>cabedfgh

6、教学目标是指(A)

A.预期的教学效果B.教学目的C.培养目标D.课程目

7、在化学教学中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各种景物指的

是(C)A教学情境B情境C教学情景D情景

8、探究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D)A第一层

级B第二层级C第三层级D新的综合的方法

9、化学基本技能指的是(D)

A化学实验技能B化学用于技能C化学计算技能D前三项

都包括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过程的一门科学B化学教学

论是研究化学教学现象的一门科学C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

学规律的一门科学D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方法的一门科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过程的一门科学B化学教学

论是研究化学教学现象的一门科学C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

学规律的一门科学D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方法的一门科

12、高层次和低层次的教学策略分别是(B)A、教学思路和

教学模式B、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C、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D、

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

13、下列哪一个不属于探究式教学的五个基本要素之一

化)人提出问题人猜想假设C、形成解释D交流发表

14、下列哪一个是化学理论性知识的学习策略(D)A、多

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B、联系预测策略C、知识结构化策略D、

概念同化策略

15、化学的绿色化是指(D)

A、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设计B、微型化学实验C、化学实验

的清洁化D、以上都有

二、简答题(25分)

1、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0分)答:整体设计与

要素设计统一原则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相结合的原则理性与可

操作性、可行性统一的原则规范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最优

化与阶段性统一的原则

2.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9分)答:启发学生动

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

循序渐进的学好双基与智能发展相结合

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

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知

识;

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3、促进学生有效探究的基本条件?(6分)

答:(1)必须将学生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并引导到他们

提出问题,或者向他们提出恰当的探究任务;

(2)必须为学生开展探究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并在资

料、材料、设备和指导方面提供恰当的支持;

(3)必须组织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帮助学生在自己探究的

基础上加深认识,达到教学目标。

三、案例分析(15分)教师甲:

【教师讲授】已知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0,可以看作是乙

烷C2H6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羟基(~0H)取代后的产物。【教

师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教师讲授】请大家写出乙醇结

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教师板书】乙醇的分子结构简式。

教师乙:

【教师讲授】已知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0,可以看作是乙

烷C2H6分子中多了个0原子。【教师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模

型。【教师提问】请大家设想在乙烷分子中插入一个氧原子会是

什么情况?有几种可能?【学生活动】学生分别在纸上画出可

能的结构。【学生回答】将氧原子插入乙烷分子,有两种可能的

情况。教师展示模型分析,并画出可能的结构。【教师提问】怎

样证明乙醇的分子结构式(1)式还是(2)式?我们通过实验

来证明。【实验演示】金属与钠与乙醇的反应。【教师讲授】实

验证明金属钠可以与乙醇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教师提

问】大家思考一些问题:分析(1)(2)式中的氢原子的位置,

有几种可能?已知Imol乙醇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只需0.5mol

氢气,则乙醇的结构式(1)(2)式?请指出反应中共价键的断

裂位置。【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反应中Imol乙醇只有

Imol氢原子被取代,说明有一个氢原子与其他不同,这说明乙

醇结构只能是(2)式。【教师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教

师板书】乙醇的分子结构简式。对于案例中的两位教师的教学

方法你有何评价?从中能否反映出甲乙两位教师拥有什么样的

教学理念?答:教师甲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结构模型展示。只

是告诉学生: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0。可以看作是乙烷C2H6分

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羟基(-0H)取代后的产物,而后展示乙醇

的分子结构模型,学生写,老师板书。教师甲的教学理念:X

教师为中心,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与

新课标提倡的科学探究相背离。

教师乙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结构模型展示,探究式教学

(提出猜想,学生活动与回答,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假设,得

出结论)。教师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知识与

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

机融合,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

者和亲密伙伴;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过程体现了科

学探究的过程要素,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四、教学设计(30分)

阅读教材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

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一氯

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本节的教学目标(10分);(2)确定本节教学的

重难点(5分);(3)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5分);(4)设计教

学过程(10分)(写出氯气的化学性质中氯气与水的反应,要

求设计为探究式教学模式)

答: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

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现象,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强化

科学探究意识,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究的优良品

质,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

(一)重点:1.氯气的化学性质;

2,运用科学的方法,专业的语言,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

问题。

(二)难点

1.氯气与水的反应;

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一

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进行实验一解决问题f提出新问

题……。变传统的“授--一受”教学模式为主动探究学习模

式。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经过对问题的探究,感受和体验知

识的发展和发生过程,更好的掌握知识,进一步培养其思维能

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过程:

【展示】一瓶氯水溶液。

【学生活动】闻氯水味道后回答:有时打开水龙头也会闻

到这种气味,难道我们喝的自来水就是氯水?

【讲解】因为很多自来水厂用氯气来杀菌消毒,我们所闻

到的刺激性气味就是余氯的气味。

【提出问题】氯水呈什么颜色?说明有什么微粒?

【学生回答】淡黄绿色,说明有氯气分子的存在。

【学生讨论】(1)假设氯气不和水反应,只是溶于水,那

么溶液中只存在氯气分子和水分子,这时溶液应该是中性的。

(2)假设氯气和水反应,那么溶液中除存在氯气子,水分

子外,还可能存在氯离子,溶液不一定是中性。【实验验证】

(1)加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加酸化的硝酸

银溶液检验氯离子。(3)加锌粒或碳酸钠粉末检验氢离子。【实

验现象】

实验1: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实验2: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氯离子存在。实验

3:有气体生成,说明了生成酸性较强的含氯物质。【结论】氯

水中有氯气分子,水,氢离子,氯离子。【板书】与水反应氯气

与水反应方程式【小结】氯水的成分:

【讲解】次氯酸是很弱的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动画

演示】氯水见光分解。

【引申】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故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第2篇:化学教学论试卷

化学教学论试题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讲到的四种“知识支

柱”是指(C

)A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B学会认

知、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c学会做事、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学会生存D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独立、学会思考、

学会学习2.中学化学教材是以(D)为主线编排的。

A基本概念

B元素化合物知识

C原子序数

D物质结构理论3.1987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

纲》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能力不包括(C)

A观察能力

B思维能力

C创新能力

D自学能力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过程的一门科学B化学教学

论是研究化学教学现象的一门科学C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

学规律的一门科学D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方法的一门科

5教育部在2001年6月8日正式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是(B)A学生的全

面发展

B以学生发展为本

C研究性学习

D素质教育

6、高中化学新课本特点正确的是(B)A立足基础要求

B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生与人文性C将基础知

识和技能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去考查

D在实验考查中注意引入科学探究,侧重考查学生在探究

活动中的实际表现

7、以下哪个主题属于化学课程内容的二级主题(D)A物

质构成的奥秘B身边的化学物质C化学与社会发展D质量守恒

定律

8、美国学者布鲁姆早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著名的“教育

目标分类学”认为教育目标应从哪些领域进行分类(A)A认

知、情感、动作技能B认知、过程、动作技能C行为、情感、

动作技能D行为、过程、动作技能

9、以下不属于化学课程目标确立依据的是(D)A国家对

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B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特点C化学学科

的特征D地域发展的特点

10、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

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

心组织课程,能弥补传统学科课程的缺点,以下哪个不属于活

动课程范畴(C)A社会调查B家庭实验C角色扮演D化学小制

11.化学教学中的“双基”指的是(A)

A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B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

C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

D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12.新课程口,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

原则是(C)o

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

B.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C.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D.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13.下列哪个不是化学课程标

准的内容(C)A前言B内容标准

C教学大纲

D课程目标14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应为(A)A.教

育目的一培养目标一课程目标一教学目标B.教育目的一教学

目标一培养目标一课程目标C.培养目标一教育目的一课程目

标一教学目标D.教学目标一教育目的一课程目标一培养目标

15.“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说明了教师劳动的特点具

有(C)o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重复性

二、简答题(25分)1.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a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

b确定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

c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与人文性

d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e倡导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f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g采取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2.初中阶段化

学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有哪些?

答: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

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3.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什么?

答: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三、案例分析(15分)根据下面的教学案例回答问题

【化学学习任务】认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化学教学活

动1】教师讲授,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液

中,溶液变红。

【化学教学活动2】教师演示,“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

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溶液颜色的变

化。

【化学教学活动3】学生进行“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

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化学教学活动4】学生进行如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1】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二氧化

碳;

【实验2】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

水,充分震荡,待溶解后,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1)分析该教学片断,教师采取的教学行为的异同。

答:同样是完成“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的化学学习任

务,四位老师所设计的化学教学活动和所采用的化学教学行为

却不同;

【化学教学活动1】是通过讲授实验的方式,【化学教学活

动2.3.4]是通过做实验的方式。

从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感知,对化学实验过程和方法的

体验来看,活动1和活动2.3.4相比,教学效果可定大不一

样。

活动2与活动3.4不同,前者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的形

式,后者是通过学生亲自做实验的形式

从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对实验过程和方法的

体验来看,活动3.4比活动2好。

活动3与活动4又不同,前者是照方抓药式地做,后者是

探究式地做,因此后者对学生体验科学过程,掌握科学方法,

形成“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具有

更大的作用。

(3)结合案例,谈谈为什么说“在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方

面,它学的优势是一个整体的优势”

答: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引导学生完成统一化学学习任

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化学教学活动来实施。从促进学生科学

素养主动全面发展着一化学教学目标出发,科学素养作为人的

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主要有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

能力、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5大要素组成。现代教育认为化学

教学不仅要学生掌握概念、定律、定理的内容及应用。还要掌

握其建立过程及研究方法做到既重视知识传授又重视过程方法

指导和能力培养。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状态提

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充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达到化学教学各项目标的前

提。化学的现象级规律源于生活,应从生活实际出发。要求创

设由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制造学生在认知

上的冲突一引起他们反省级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重视自主协助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科学能力的重要远远超过具体科学概念的掌握。科学能力

影视获取科学知识和探索科学新知识的能力3.运用探究教学模

式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

4.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树立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类科学文化的灵魂,他不仅可以激励人们学

习掌握和应用科学,鼓舞人们不断在科学的道路上攀登前进,

而且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科学的工作方式和

方法陪样“怀疑求实进取创新严谨合作奉献”的精神

四、教学设计。(30分)

阅读教材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化学1(必修)》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第一课

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并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10

分);(2)确定本节教学的重难点(5分);

(3)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5分);

(4)简述教学设计思路(10分)

第3篇:《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F)

《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F)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

题有1〜2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E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

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1分,

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

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D)

A.教学科目B.教学进程C.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D.前三

项都包括

2、启发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CD)

A.第一层级B.第二层级C.第三层级D.综合的方法

3、下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A.高信度必有高效度B.高

效度必有高信度C.高信度不一定有高效度D.高效度不一定有高

信度

4、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

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机能是指(BC)A.5

式B.同化C.顺应D.平衡

5、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A)

A.标准差B.标准分C.算术平均数D.区分度

6、下列说法壬确的是(2005年全国高考题)(A)

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

层电子数

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

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D.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

7、若以wl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mol/L和bmol/L氨水的

质量分数,且知2a二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

水的小)(C)(2003年高考题*江苏卷)

A.2wl=w2B.2w2=wlC.w2>2wlD.wl

8、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

2Q+R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参加反应

的Y和生产物Q的质量之比为(2005年全国高考题)(D)

A.46:9B.32:9C.23:9D.16:9

9、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

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这是由于石墨(2000年全国

高考题)(C)

A.有放射性B.易燃、易爆C.能导电D.有剧毒

10、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以下关于3He的说

法正确的是(C)(2004年高考题*上海卷)A.是4He的同分异

构体B.比4He多一个中子C.是4He的同位素D.比4He少一个

质子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化学教学论是研究的一门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学

科。

12、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作用是指导、限制、评价教学的

作用

13、建构主义教学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

习环境的四要素。

14、中学化学教学中对知识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

高是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和掌握

15、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着重培养学生五种能力分别

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6、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启发学习动机,培

养情感意志因素;(2)循序渐进的学好双基与发展智能相结

合;(3)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4)教为主导,学为主

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5)知识结构与学生认

知结构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6)教学过程最优化原

则。

17、简述化学教学方法的分类。(1)第一层级:以语言文

字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讲解法等;(2)第二层

级:以实践、实验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法、参观法

等;(3)第三层级:新的综合的方法,如启发法、探究法、发

现法等。

18、如何理解化学教学过程中“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活

动是指教学过程主体与客体(学习对象)通过学习者的外周活

动与中枢活动这两种活动形式而展开的,没有活动也就无所谓

教学过程,但是教学活动又包括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

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具有多维性的特点。因

此,化学教学是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

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

19、简要介绍中学化学课程的四种基本组织形式

分科课程基础型课程学科课程必修课L{2.{拓展型课程

3.{4.{

综合课程研究型课程活动课程选修课

20、请简单谈一谈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或弊

端,其教学改革的现状和趋势如何?存在的问题:(1)化学教材

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等问题;一一3分(2)化学教学

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灌输式;(3)教学组织形

式和手段上,缺乏多样性;

(4)教学过程更加注重了知识的获得,忽视了学生能力的

培养;(5)化学实验教学薄弱,学生动手的机会少。

趋势:(1)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新概念,增加人文关

怀。

(3分)(2)凸现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多动口,

多动手,多动脑。(3)加强STSE课程教学。

(4)精选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发展。

四、设计题。(8分)

21、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

事实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整合应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氯气与硫氧化性

强弱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5分钟

之内)要求按模式的结构设计。参考案例:

提出问题:从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S和C12都是比较活泼

的非金属单质,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那么他们之间的氧化性

强弱的关系如何呢?---1分

猜想与假设:从他们的原子结构看,他们都属于同一周期

的元素,氯的原子半径小于硫,氯束缚电子的能力比硫强。而

氧化性是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故得电子的能力为:氯大于硫。

因而可推测他们单质氧化性的强弱为:C12>So一一2分

实验验证:(3分)(1)组织引导学生设计验证的实验方

案:依据氧化性强弱不同。①Fe+S②Fe+C12可通过反应后检验

产物成分判断。(2)学生进行实验验证①产物溶于稀盐酸,滴

加KSCN溶液,无颜色变化,说明S把铁氧化为+2价。②产物

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C12把铁

氧化为+3价。得出结论: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他们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12〉S。一一1分整合应用:下列各物

质中,不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氧化而得到的是

()(1分)A、FeSB、Fe304C、FeC13D.FeC12

五、论述题。(12分)

22、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启发学习动机,培养

情感意志因素”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于300字)必要

性: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教学作为一个认识过程,它有彼此协同作用的两个方面,

一、智力因素;

二、非智力因素(或情意因素)。一一2分A、智力因素: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以及个体身上具体形成和表现的

各种能力,它主要承担对各种知识的加工和处理,因而是学习

任务的执行者和操作者。基础条件

知识,技能能力促进

技能可以简化智力活动的内容,技能通过实践训练形

成。---3分

B、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

等,在个体身上形成和表现为学习态度。使学习活动的发起者

和推动者。学习活动需要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参与,学习

成绩是两种因素相互作用产物,调查分析,学生学习成绩差的

原因,大多是情感因素缺乏。一一3分

(1)忽视化学学习动机培养,常以考分高低奖罚学生。

(2)忽视化学实验及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教

师偏爱优生。

2.实施方略:

(1)激发学习化学兴趣,加强STSE教学一一化学与生

活,化学与健康,绿色化学;(2)多做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情操。(3)改进教学方

法。---4分

第4篇:《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D)

化学专业《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D)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

题有1〜2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

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1分,

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

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D)

A.教学科目B.教学进程C.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D.前三

项都包括

2、教学目标是指(A)

A.预期的教学效果B.教学目的C.培养目标D.课程目标

3、用于指考试的可靠性、一般性指标是(A)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4、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课是(BC)A.化

学基础理论课B.化学用语课C.化学实验课D.元素化合物知识

5、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A)

A.标准差B.标准分C.算术平均数D.区分度

6、10gMg、Zn、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气体4.48L

(标况),则Mg、Zn、Fe总的物质的量是(A)

A.0.2molB.0.3molC.0.225molD.0.4mol

7、-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表示的碳原子(2000年全国高考题)(D)

A.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4个能参与成键B.核内有6个

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

C.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D.质量数

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

8、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B)(2004

年高考题*上海卷)

A.含磷洗衣粉B.酒精C.氟里昂D.含汞电池

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有侦察小分队到德国法西斯

一座十分隐蔽且戒备森严的军火厂。上级要求小分队在3天内

必须炸毁它,结果他们用10多只涂有化学药剂的老鼠完成了任

务。据你推测这种化学药剂是(D)

A.TNTB.KM04和H2SO4C.黑火药和炸药D.白磷的CS2溶液

10、24g硫和32g氧气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在标况下是

(C)A.16.8LB.33.6LC.22.4LD.5.6L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化学教科书是遵循化学课程标准,依据构建教科书的

三序结合的原则编制而成的,这三序是指知识的逻辑顺序、学

生的认识顺序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

12、化学教学活动要素主要有教师、学生、课程、教学方

法教学反馈、教学目的和环境。

13、教学重点是指教材的中心内容,知识的生长点和连接

点,具有广泛的迁移和应用价值;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起来困

难,容易混淆的内容。

14、中学化学教科书的基本内容由化学基础理论,化学基

本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六

大块组成。

15、说课内容大致包括五部分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

法、说教学过程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6、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启发学习动机,培养情感意尽因素;(2)循序渐进的

学好双基与发展智能相结合;(3)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

合;(4)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

息;(5)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结构化

知识;(6)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17、简述化学教学过程的特点。

(1)认识过程的特殊性和过程要素的多项性;(2)主导性

与主体性;(3)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4)自然制约性与社会制

约性。

18、化学教学过程是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的多向互动过程,

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请用相关化学教学理

论简单分析下图的含义。

(1)体现了教学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

理念;(2)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3)较强师一师互动,师

一生互动和生一生互动;(4)高考理科综合形势下,加强了学

科之间,学科内部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东部与西部,国内与

国外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19、简要介绍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及在化学教学中需要注

意的问题。(1)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引入演示一一介绍媒

体一一操作控制一一指导观察与思考一一整合与结论(2)基本

要求:a.实验的目的性b.保证实验的成功c.确保安全、环保、

无污染d.实验操作规范e.边示范边讲解f.尽量提高可见度

20、请简单谈一谈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或弊

端,其教学改革的现状和趋势如何?存在的问题:(1)化学教材

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等问题;(2)化学教学方法主要

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灌输式;(3)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

上,缺乏多样性;(4)教学过程更加注重了知识的获得,忽视

了学生能力的培养;(5)化学实验教学薄弱,学生动手的机会

少。趋势:(1)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新概念,增加人文关

怀。(2)凸现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

多动脑。(3)加强STSE课程教学。(4)精选教学内容,有利于

学生发展。

四、设计题。(8分)

21、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

事实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整合应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金属钠

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

教案。(5分钟之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回忆金属在活动

性顺序表中的位置。我们学习了活泼金属Na的化学性质,那么

你认为Na与CuS04溶液是否也能发生上述类似的置换反应

呢?---1分

提出假设: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最后全班同学形成了两种

分歧:能与不能。一一2分[师]现在同学们就这个问题存在两

种推测,认为Na与CuS04溶液能够发生置换反应的同学,请写

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如果认为不能,请说明理由,并亲自实验

检验你们各自的假设是否合理、科学、准确,因为只有化学实

验才是最客观、公正的裁判。

收集资料:学生分小组各自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实验方

案,确定可行后进行实验:将一小块Na投入CuS04溶液中,观

察反应的现象,并认真记录。一一2分

验证假设:提问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①钠浮在液面

上,熔化成小球并四处浮动,②有气泡,③发出嘶嘶的声音,

④蓝色浑浊。)并问他们观察到的现象与所写化学方程式是否吻

合。讨论、交流、合作,表达各自的看法和见解。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Na与CuS04溶液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而是氧化还原反应。实脸证明发生了如下的反应:

2Na+2H20+CuS04=Cu(OH)2I+Na2s04+H2t整合应用练习:将一

小块钠投入氯化铁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五、论述题。(12分)

22、试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

教学信息”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于300字)说明:围

绕下述观点论述

(1)论述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a.

之所以要“教为主导”,是因为:一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人类

间接经验,其学习行为受到自身生理、心理、认识水平等因素

的制约,需要教师的主导;二是教师“学在先,术有专攻”,

有能力进行主导;三是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外因,只能进行主

导。“教为主导”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学的领导、指导和辅

导。b.之所以要“学为主体”是因为:一是学生是认识上的两

个“飞跃”和学习上的两个“转化”的内因;二是学生具有主

观能动性;三是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效果主要看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

的自主权,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并与教师的主导同步。

(2)论述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多渠道传递与接收教学信

息”a.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实验多,内容多,广泛存在于社会

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b.化学教学过程是具有多维性,是

多向互动过程。c.有利于学生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

(3)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教学原则。一一4分

a.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b.创设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教学情

境。c.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d.多元沟通

第5篇:《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G)

《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G)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

题有1〜2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

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1分,

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

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D)

A.教学科目B.教学进程C.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D.前三

项都包括2、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AD)

A.特殊的认识过程B.实践过程C.科学认识过程D.知识的

再发现过程3、用于指考试的可靠性、一般性指标是(A)A.信

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4、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

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机能是指(BC)A.到

式B.同化C.顺应D.平衡

5、探究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CD)

A.第一层级B.第二层级C.第三层级D.新的综合的方法

6、8、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

=2Q+R中,当L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参加反

应的Y和生产物Q的质量之比为(2005年全国高考题)(D)

A.46:9B.32:9C.23:9D.16:97、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

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

这是由于石墨(2000年全国高考题)(C)

A.有放射性B.易燃、易爆C.能导电D.有剧毒

8、lOgMg、Zn、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气体4.48L

(标况),则Mg、Zn、Fe总的物质的量是(A)

A.0.2molB.0.3molC.0.225molD.0.4moi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某国有侦察小分队到德国法西斯一座十分隐蔽且戒备森严

的军火厂。上级要求小分队在3天内必须炸毁它,结果他们用

10多只涂有化学药剂的老鼠完成了任务。据你推测这种化学药

剂是(D)A.TNTB.KM04和H2s04C.黑火药和炸药D.白磷的CS2

溶液

10、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以下关于3He的说

法正确的是(C)(2004年高考题*上海卷)A.是4He的同分异

构体B.比4He多一个中子C.是4He的同位素D,比4He少一个

质子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化学教科书是遵循化学课程标准,依据构建教科书的

三序结合的原则编制而成的,这三序是指知识的逻辑顺序、学

生的认识顺序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

12、建构主义教学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和作为

学习环境的四要素。

13、2003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

出,高中化学要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使学生在课程目标的三

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这里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的三个

方面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4、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个课程模块组成,其中

必修包括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块分别是化学与生

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

基础和实验化学15说课五大部分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

法、说教学过程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6、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启发学习动机,培

养情感意志因素;(2)循序渐进的学好双基与发展智能相结

合;(3)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4)教为主导,学为主

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5)知识结构与学生认

知结构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6)教学过程最优化

原则。

17、你如何理解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

程?简要展开,每一点L5分。(1)有领导(2)间接性(3)

明显受控性(4)化学学科特征

18、化学教学过程是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的多向互动过程,

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请用相关化学教学理

论简单分析下图的含义。(1)体现了教学中“以人为本”,以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2)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3)

较强师一师互动,师一生互动和生一生互动;(4)高考理科综

合形势下,加强了学科之间,学科内部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

东部与西部,国内与国外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19、简要介绍中学化学课程的四种基本组织形式(1.)分

科课程,综合课程;(2.)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

程;(3.)学科课程,活动课程;(4.)必修课,活动课程;

20、你认为中学化学教学中,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一

节好课的标准:(1)目标明确,切合实际(2)内容正确,难易

适中(3)方法得当,运用灵活(4)语言生动,言简意赅(5)

结构紧凑,组织有序(6)以情感人,积极性高

四、设计题。(8分)

21、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

事实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整合应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金属钠

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

教案。(5分钟之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回忆金属在活动

性顺序表中的位置。我们学习了活泼金属Na的化学性质,那么

你认为Na与CuS04溶液是否也能发生上述类似的置换反应

呢?一一1分提出假设: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最后全班同学形

成了两种分歧:能与不能。一一2分

[师]现在同学们就这个问题存在两种推测,认为Na与

CuS04溶液能够发生置换反应的同学,清写出化学反应方程

式;如果认为不能,请说明理由,并亲自实验检验你们各自的

假设是否合理、科学、准确,因为只有化学实验才是最客观、

公正的裁判。

收集资料:学生分小组各自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实验方

案,确定可行后进行实验:将一小块Na投入CuS04溶液中,观

察反应的现象,并认真记录。一一2分

验证假设:提问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①钠浮在液面

上,熔化成小球并四处浮动,②有气泡,③发出嘶嘶的声音,

④蓝色浑浊。)并问他们观察到的现象与所写化学方程式是否吻

合。---1分讨论、交流、合作,表达各自的看法和见解。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Na与CuS04溶液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而是氧化还原反应。一一1分实验证明发生了如下的反应:

2Na+2H20+CuS04=Cu(Oil)2I+Na2s04+H2t整合应用练习:将一

小块钠投入氯化铁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五、论述题。(12分)

22、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

相结合”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于300字)(1)该教学

原则的涵义:应尽量以化学实验、实物等开路、引导,并在实

验过程中将实验一一观察一一思维统一,通过实验启迪思

维。---2分

(2)提出该条教学原则的必要性:从化学学科教学特点及

化学实验的作用进行分析“一一4分(3)实施这一化学教学原

则的途经:

a.多做实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b.教学中实施

,,看一一做一一想"相统一;c.学生能做的实验由学生自己完

成,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脑;d.加强教学反馈。

《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H)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

题有1〜2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E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

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1分,

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

1、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

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机能是指(BC)A.S

式B.同化C.顺应D.平衡

2、探究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CD)

A.第一层级B.第二层级C.第三层级D.新的综合的方法3、

教学目标是指(A)

A.预期的教学效果B.教学目的C.培养目标D.课程目标4、

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课是(BC)A.化学基础

理论课B.化学习题课C.化学实验课D.元素化合物知识课5、下

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C)A.高信度必有高效度B.高效度必有

高信度C.高信度不一定有高效度D.高效度不一定有高信度

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2005年全国高考题)(C)A.BF3B.H20C.SiC14D.PC157.24g

硫和32g氧气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在标况下是(C)

A.16.8LB.33.6LC.22.4LD.5.6L8,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2005年全国高考题)(B)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

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

液,溶液呈棕色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猷试液,溶液

呈无色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

拌后溶液呈中性

9、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B)(2004

年高考题*上海卷)A.含磷洗衣粉B.酒精C.氟里昂D.含汞电池

10、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

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这是由于石墨(2000年全

国高考题)(C)

A.有放射性B.易燃、易爆C.能导电D.有剧毒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教师素质的构成要素包括人格,知识和能力

12、中学化学教学中对知识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

高是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

13、2003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

出,高中化学要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使学生在课程目标的三

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这里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的三个

方面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4、化

学教学过程以实践、实验为基础,必须完成认识上的两个“飞

跃”是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

飞跃;两个“转化”是指知识转化为真知,真知转化为能力

15、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着重培养学生五种能力分别

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6、简述化学教学方法的分类。

(1)第一层级:以语言文字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讲

授法、讲解法等;一一2分(2)第二层级:以实践、实验为传

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法、参观法等;一一2分(3)第三

层级:新的综合的方法,如启发法、探究法、发现法等。17、

化学教学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1)认识过程的特殊性和过程要蓑的多项性;一一2分

(2)主导性与主体性;一一2分(3)活动与过程的多维

性;---1分(4)自然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1分

18、如何理解化学教学过程中“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

活动是指教学过程主体与客体(学习对象)通过学习者的

外周活动与中枢活动这两种活动形式而展开的,没有活动也就

无所谓教学过程,但是教学活动又包括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

的活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具有多维性的特

点。因此,化学教学是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的教师与学生、学生

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一一6分19、简要介绍演示技能

的构成要素及在化学教学中的基本要求。

(1)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

引入演示一一介绍媒体一一操作控制一一指导观察与思

考---整合与结论

——3分(2)基本要求:a.实验的目的性b.保证实验的成

功c.确保安全、环保、无污染

d.实验操作规范e.边示范边讲解f.尽量提高可见度

---3分

20、你认为21世纪化学教师应具各的核心能力有哪些?终

身学习的能力;反思教育的能力;基于网络资源教育的能力;

激活创造性的能力;心理辅导的能力;亲和力。一一6分

四、设计题。(8分)

21、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设得出结论

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5分钟之内)要求按模式的结构

设计。参考案例:

提出问题:从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S和C12都是比较活泼

的非金属单质,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那么他们之间的氧化性

强弱的关系如何呢?---1分

猜想与假设:从他们的原子结构看,他们都属于同一周期

的元素,氯的原子半径小于硫,氯束缚电子的能力比硫强。而

氧化性是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故得电子的能力为:氯大于硫。

因而可推测他们单质氧化性的强弱为:C12>S.——2分实睑验

证:(3分)(1)组织引导学生设计验证的实验方案:依据氧化

性强弱不同。①Fe+S-------

②Fe+C12-------

可通过反应后检验产物成分判断。(2)学生进行实验验证

①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无颜色变化,说明S

把铁氧化为+2价。②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

变成血红色,说明C12把铁氧化为+3价。得出结论:组织学生

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他们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C12>So——1分整合应用:下列各物质中,不能由组成它的两

种元素的单质直接氧化而得到的是()(1分)A、FeS

B、Fe304

C、FeC13

D、FeC12

五、论述题。(12分)

22、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启发学习动机,培养

情感意志因素”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于300字)1.必

要性: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猜想假设

实验事实

验证假

整合应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氯气与硫氧化性强弱的探

究。试设计能体现上教学作为一个认识过程,它有彼此协同作

用的两个方面,

一、智力因素;

二、非智力氏素(或情意因素)。一一2分A、智力因素: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以及个体身上具体形成和表现的

各种能力,它主要承担对各种知识的加工和处理,因而是学习

任务的执行者和操作者。

基础条件

知识,技能

能力

促进

技能可以简化智力活动的内容,技能通过实践训练形

成。---3分

B、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

等,在个体身上形成和表现为学习态度。使学习活动的发起者

和推动者。学习活动需要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参与,学习

成绩是两种因素相互作用产物,调查分析,学生学习成绩差的

原因,大多是情感因素缺乏。一一3分

(1)忽视化学学习动机培养,常以考分高低奖罚学生。

(2)忽视化学实验及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教

师偏爱优生。2.实施方略:

(1)激发学习化学兴趣,加强STSE教学一一化学与生

活,化学与健康,绿色化学;(2)多做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情操。(3)改进教学方

法。---4分

《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I)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

题有1〜2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

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1分,

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

1、用于指考试的可靠性、一般性指标是()A.信度B.效

度C.区分度D.难度2、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A.

标准分B.标准差C.算术平均数D.区分度3、化学课程中的“课

程”是指O

A.教学科目B.教学进程C.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D.前三

项都包括4、启发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A.第

一层级B.第二层级C.第三层级D.综合的方法5、下列化学课

中,属于以巩固知识、技能为主的课是()A.化学基础理论课

B.化学复习课C.化学实验课D.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6、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

2Q+R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参加反应

的Y和生产物Q的质量之比为(2005年全国高考题)()

A.46:9B.32:9C.23:9D.16:97、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

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

这是由于石墨(2000年全国高考题)()

A.有放射性B.易燃、易爆C.能导电D.有剧毒

8、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

2Q+R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参加反应

的Y和生产物Q的质量之比为(2005年全国高考题)()

A.46:9B.32:9C.23:9D.16:99、若以wl和w2分别表示浓度

为amol•L-1和b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

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2003年高考题

*江苏卷)A.2wl=w2B.2w2=wlC.w2>2wlD.wl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中学化学教学中对知识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

高是

o12,中学化学的“四基”是指

O

13、教师素质的构成要素包括

三个部分。14、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基础理论的主要内

容是

o15.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个课程模块组成,其

中必修包括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块分别是

O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6、化学教学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17、中学化学学科的特点是什么?

18、简要介绍中学化学课程的四种基本组织形式

19、简要介绍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及在化学教学中的基本

要求。20、你认为中学化学教学中,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四、设计题。(8分)

21、请对以下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所必须的基本

分析,具体包括:1相关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分析2教学对象分

析3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分析4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分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四

章卤族元素第一节“氯气”(第一课时)

五、论述题。(12分)

22、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

相结合”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于300字)

第6篇:《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化学教科书是遵循化学课程标准,依据构建教科书的

三序结合的原则编制而成的,这三序是指知识的逻辑顺序、学

生的认识发展顺序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

12、化学教学活动要素主要有教师、学生、课程、教学方

法教学反馈、教学目的和环境。

13、教学重点是指教材的中心内容,知识的生长点和连接

点,具有广泛的迁移和应用价值;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起来困

难,容易混淆的内容。

14、中学化学教科书的基本内容由化学基础理论,化学基

本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六

大块组成。

15、说课内容大致包括五部分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

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

11、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

科。

12、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作用是指导、限制、评价教学的

作用。

13、建构主义教学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

习环境的四要素。

14、中学化学教学中对知识的要求分

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是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和掌

握。

15、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着重培养学生五种能力分别

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

12、教学方法的十六字方针是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亦多法

贵在得法。

13、2003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

出,高中化学要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使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