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复式记账_第1页
第三章复式记账_第2页
第三章复式记账_第3页
第三章复式记账_第4页
第三章复式记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复式记账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的方法,通常只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以及应收、应付款的结算。一、记账方法第一节复式记账原理1、单式记账法

2、复式记账法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方法.1、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登记2、以相等的金额同时登记对每一笔经济业务复式记账法的要点:库存现金+1000

银行存款-10001企业从银行提取库存现金1000元会计固定资产+8000银行存款-5000应付账款+3000

企业购入自用微机一台价值8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5000元,其余3000元货款暂欠。2借贷第二节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在账户中登记资产和权益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复式记账法。资产类借贷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一、账户结构本期借方发生额12500本期贷方发生额4500期末余额9000库存现金借贷

①收入6000②收入2500③收入4000①支出1500②支出3000期初余额10001000(借)+12500(借)-4500(贷)9000(借)=权益类借贷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余额本期减少额…本期增加额…期初余额短期借款借贷本期借方发生额70000

本期贷方发生额110000期末余额6000020000(贷)+110000(贷)-70000(借)60000(贷)=①借入80000②借入30000①归还20000②归还50000期初余额:20000收入类借贷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结转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无余额主营业务收入借贷本期借方发生额136000本期贷方发生额136000结转本期收入134000期末无余额①销售收入72000②销售收入64000①销售退回2000

费用类借贷本期借方发生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结转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无余额管理费用借贷本期借方发生额9400

本期贷方发生额9400①差旅费6800②办公费2600①冲回费用600结转本期管理费用8800期末无余额复习巩固银行存款

期初余额3800

存入6500

存入8400支出2400支出1800支出3200本期借方发生额14900本期贷方发生额7400期末余额11300复习巩固应付账款期初余额7300

购料欠款9600

购料欠款3700

购料欠款2200偿还购料款7300偿还购料款9600本期借方发生额16900

本期贷方发生额15500期末余额59001、“银行存款”账户期初余额6000元,本期借方发生额85000元,期末余额96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为多少?2、“短期借款”账户期末余额40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78000元,本期借方发生额69000元,期初余额为多少?举一反三6000+85000-9600=8140040000+69000-78000=31000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二、记账符号

借、贷是沿用旧的会计术语,作为记账符号使用,用以表示在账户中的两个对立的记账部位和登记方向。

三、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即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和借贷相反的方向,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有借方必有贷方,而且借方与贷方的金额必须相等。

1、账户的对应关系

经济业务发生后所形成的借贷方账户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相互间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例如,从银行提取现金,这笔业务涉及“银行存款”账户的减少和“库存现金”账户的增加,则“库存现金”账户和“银行存款”账户是具有对应关系的账户,这两个账户互为对应账户。四、账户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2、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简称分录。它是对每项经济业务指出应登记的账户、记账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一笔会计分录主要包括三个要素:账户(及其所属明细账户)名称记账符号记账金额会计分录的书写格式:

先借后贷左右错开例:从银行提取现金1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库存现金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简单会计分录:“一借一贷”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多借多贷”借:固定资产8000

贷:银行存款5000

应付账款3000例:

企业购入自用微机一台价值8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5000元,其余3000货款暂欠。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所谓试算平衡,就是根据资产、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和记账规则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完整的一种验证方法。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有“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五、试算平衡

(一)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是用来检查全部账户的借贷方发生额是否相等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二)余额试算平衡法是用来检查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和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是否相等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第三节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一、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意义

总分类账户根据总分类科目来设置,提供各种总括分类的核算资料的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提供各种具体的,详细的分类核算资料的账户。第三节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二、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总分类账户提供的核算资料对所属明细分类账户起着统驭的作用,每个总分类账户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进行综合和控制。设有明细分类账户的总分类账户,也称统驭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提供的详细核算资料,对总分类账户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每个明细分类账户都是对统驭账户核算内容的必要补充,也称被统驭账户。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必须采用平行登记的方法。

所谓平行登记,就是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不但要记入有关的总分类账户,设有明细分类账户的,还要记入有关明细分类账户。三、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如下:

1.同时登记。

对于每项经济业务,在同一会计期间内必须既要记入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又要记入该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登记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原始依据必须相同,不能根据对方记录进行转记,以便总账和明细账之间能够互相验证和核对。

2.同向登记。每一项经济业务,在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登记时,其记账方向(借方或贷方)必须一致。3.等额登记。每一项经济业务,记入总分类账户中的金额,必须与记入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之和相等。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所产生的数量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末余额合计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通常利用这种相等关系来检查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例.某企业2010年6月份“原材料”和“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户和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的月初余额如下:“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户为贷方余额60000元,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余额为:红华工厂为贷方余额25000元,新星工厂为贷方余额35000元。应付账款应付账款—红华工厂应付账款—新星工厂60,00025,00035,000本月份发生的材料收发业务及与供应单位的结算业务如下:6月5日向新星工厂购进甲种材料14000千克,单价5元,计货款70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尚未支付。6月8日,以银行存款偿还欠新星工厂货款20000元。3.6月15日,向红华工厂购进乙材料8000千克,单价10元,共计货款80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暂欠。4.6月25日通过银行结算偿还新星工厂50000元,红华工厂100000元,共计150000元。5.6月28日仓库发出甲材料10000千克,单价5元,计50000元;乙材料3000千克,单价10元,计30000元。上述材料直接用于制造产品。

1.将月初余额分别记人“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根据上列有关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借:原材料——甲材料70000

贷:应付账款——新星工厂70000(2)借:应付账款——新星工厂20000

贷:银行存款20000(3)借:原材料——乙材料80000

贷:应付账款——红华工厂80000

(4)借:应付账款——新星工厂50000——红华工厂100000

贷:银行存款150000(5)借:生产成本80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50000——乙材料300003.根据上列会计分录,平行登记“原材料”和“应付账款”两个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并分别计算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户2010年凭证摘要借方贷方借/货余额月日字号615815251234月初余额购进材料偿还货款购进材料偿还货款200001500007000080000贷贷贷贷贷600001300001100001900004000030本期发生额及余额170000150000贷40000账户名称: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明细分类帐户2010年凭证摘要借方贷方借/货余额月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