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涂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商周时期,殷人认为天帝“立子生商”,西周统治者形成了“以德配天”的天命思维,对天由“祭”转化为“礼”。由此可知,西周时期()A.天命观由兴起走向衰落 B.开始利用神权强化王权C.治国思维凸显人文理念 D.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材料体现的是商周时期的治国观念由突出王权神授到以德配天,强化礼治思维,具有浓厚的人文理念,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治国思维的转变,非天命观走向衰落,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人文观念,非神权对王权的强化,排除B项;华夏认同观念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排除D项。故选C项。2.西汉初期,受秦律影响,汉律规定妻子对家庭财产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到了西汉中期,汉律将妻子擅自动用家庭财产视为“盗窃”,并作为休妻的一项原则。这一变化表明()A.儒学开始面向基层渗透 B.法律深受主流思想影响C.家庭私有财产受到保护 D.汉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到西汉中期妻子对家庭财政没有支配权,妻子地位下降,这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夫为妻纲的影响,因此法律受到主流思想的影响,B项正确;宋朝时期儒学向基层渗透,题干涉及时间是西汉时期,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家庭中妻子的地位下降,而不是反映保护家庭私有财产,排除C项;《唐律疏议》是礼法结合的典范,排除D项。故选B项。3.据长沙走马楼出土的吴简统计,孙吴时期临湘县乡吏总数的26%、县吏的40%、县卒的33%都出身于“潘、邓、黄、谢”四大家族,这反映出当时()A.门阀影响地方官的选用 B.南渡高门士族执掌朝政C.江南经济有进一步发展 D.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成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时空是三国时期。根据材料“孙吴时期临湘县乡吏总数的26%、县吏的40%、县卒的33%都出身于‘潘、邓、黄、谢’四大家族”及所学可知,孙吴时期临湘县乡吏很多出身于四大家族,四大家族属于当地的士族,说明士族影响了孙吴地方官员的选用,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当地的四大家族势力,未涉及南渡的高门士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江南经济发展的情况,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地方官吏大多来自四大家族,反映的是地方士族的影响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4.敦煌遗书《唐户部格残卷》载,垂拱元年(685年)敕令:“诸蕃商胡,若有驰逐,任于内地兴易”,其籍贯属于安西、北庭等州府者,“验有公文,听于本贯以东来往。”该敕令可以用来说明唐代()A.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B.丝绸之路全面繁荣C.商贸政策有限开放 D.抑商政策逐步废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诸蕃商胡,若有驰逐,任于内地兴易”可知,胡商进入内地进行商业活动,可以在全国各地区进行,地区上不加限制,且安西、北庭等地的人可以在各地往来,说明唐代商贸对少数民族商人进行开放,并不多加限制,C项正确;胡商不是外商,材料看不出外国商人的活动,无从体现外贸频繁,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陆上丝绸之路衰落,“全面繁荣”说法错误,排除B项;古代中国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仅体现了对胡商允许经商,对内地商人的政策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5.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流行的骈文,提倡在先秦两汉古文基础上,写“词必已出”“文以载道”的新散文。这场运动持续到宋代,历时二百多年。这场古文运动()A.恢复儒学正统地位 B.有利知识阶层壮大C.强调表达真情实感 D.满足封建统治要求【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流行的骈文,提倡在先秦两汉古文基础上,写‘词必已出’‘文以载道’的新散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主张抛弃骈文的文章形式,主张使用新散文。新散文更加强调表达真情实感,促进了唐宋文化的发展,C项正确;儒学自汉武帝以后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尽管魏晋以来受到佛道二教的冲击,但主流地位仍在,排除A项;韩愈等人所发起的古文运动与知识阶层的壮大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古文运动的影响只是局限于文化上,没有完成封建统治要求,排除D项。故选C项。6.元朝时期,江南士人在鄙视和屈辱中求生存,画家王冕浪迹天涯。他的存世代表作《墨梅图》(下图所示),追求纯净内敛但不娇弱,柔韧素雅但不过于朴素,色彩艳丽但不娇艳炫耀的艺术效果,蕴含着道家和禅宗意识的超然境界。据此可知,《墨梅图》A.体现了文人画的世俗倾向 B.反映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C.弘扬了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D.拓展了艺术作品的生存空间【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江南士人在鄙视和屈辱中求生存”“该作品追求纯净内敛但不娇弱,柔韧素雅但不过于朴素,色彩艳丽但不娇艳炫耀的艺术效果,蕴含着道家和禅宗意识的超然境界”表明知识分子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内心感受,抒发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故B项正确;其余选项材料无法体现,故而不选。7.元朝改造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迁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以便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的粮食。这说明元朝()A.对外贸易成为重要财政来源 B.北方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C.区域经济差异推动长途贩运 D.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以便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的粮食”可知,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到元朝时,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财北运体现了南方经济地位的重要,D项正确;宋元时期,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但南方不是外国,不涉及对外贸易,排除A项;宋元时期北方经济也有所发展,“严重衰退”说法错误,排除B项;长途贩运贸易兴盛出现于明清时期,且材料中是政府行为,并非长途贩运,排除C项。故选D项。8.清朝统治者鼓励“直言”,不断督促监察官员多所建白,强调“国家设立都御史科道官,以建白为专责”,但科道官员“往往心怀畏惧”,“奏疏寥寥”,“建白甚少”。这主要是由于清代()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监察机构机能的削弱C.奏折制度的广泛推行 D.文字狱强化思想控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强调‘国家设立都御史科道官,以建白为专责’,但科道官员‘往往心怀畏惧’,‘奏疏寥寥’,‘建白甚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鼓励监察官员“直谏”,但科道官员并不敢对统治者提出“建白”,其根本原因在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监察机构机能削弱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实行奏折制度,等同于广开言路,群臣可以直言进谏,使大臣们相互牵制,加强了皇权。材料信息与奏折制度无关,排除C项;文字狱是清代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措施之一,材料未涉及文字狱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9.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法使葛罗宣称愿在“海口助中国剿贼,所有该国停泊各港口之船只兵丁,悉听调遣”。江苏巡抚薛焕主张攻入南京后所获财物,“以五成分赏中外兵勇,以中国二成、外国三成为断”。这造成当时()A.帝国主义改变了对华侵略方式 B.南方督抚开始谋划“东南互保”C.太平天国政权的形势危急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当时南方正在发生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定都于南京,材料中的太平军被外国称为“贼”,在签约后,法使和江苏巡抚都主张进攻南京,可见太平天国政权形势危急,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转变,排除A项;“东南互保”发生在义和团运动时期,排除B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10.1871年,在围绕琉球引发中日外交争端中,日本反对清政府对琉球继续使用“中国”国号,清政府认为“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最终,双方妥协,在汉文文本中用“中国”,而日文文本中用“大清国”。据此可知()A.日本阴谋削弱中国 B.东亚宗藩体系瓦解C.清朝外交观近代化 D.中日国力对比逆转【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日本反对清政府对琉球继续使用‘中国’国号,清政府认为‘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可知,日本意图将清朝与“中国”割裂开来从而激化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显示其图谋削弱中国的野心,A项正确;宗藩体系瓦解是在甲午中日战争,排除B项;材料中有琉球与清政府仍是宗藩关系可知无法反映外交近代化,排除C项;中日国力对比逆转在甲午海战后,1871年清政府洋务运动已进行了十年,日本1868年才开始明治维新,排除D项。故选A项。11.1915年,袁世凯政府仿照英国《济贫法》制定《游民习艺所章程》,收容贫苦无依者。1943年,国民党政府借鉴德国《社会救济法》,将社会上极度贫困群体与灾民作为优先照顾的对象。但是,这些做法都收效甚微,出现这一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A.传统文化缺乏慈善救助观念 B.西方经验脱离中国发展需要C.二战造成中国政治局势动荡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人民贫困落后的根源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现实,唯有实现民族独立解放,才能让社会救济和保障措施真正发挥效力,D项正确;传统文化有许多关于慈善救助观念的内容,“传统文化缺乏慈善救助观念”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西方经验脱离中国发展需要”是原因之一,但不符合“最主要原因”的要求,排除B项;“二战造成中国政治局势动荡”的说法无法解答为何民国时期相关政策效果不佳,排除C项。故选D项。12.1920年7月,谭平山等人组织成立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7月,广东支部成立,支部先后吸收阮啸仙、杨匏安等人入党。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广东与北京、上海成为当时党团组织活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金三角。这(
)A.为国民大革命奠定政治基础 B.使党团组织实现思想和组织统一C.使广东革命斗争进入新时期 D.为开辟革命新道路提供实践基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中国)。据材料可知,社会主义青年团和支部等组织在广州先后成立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广东民主革命斗争的发展提供了组织、思想基础,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项正确;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党组织和团组织的思想统一,排除B项;革命新道路的实践基础是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等,排除D项。故选C项。13.1923年12月,陈独秀撰文指出,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都是无产阶级开始表现他的社会势力以前,小资产阶级之重要的国民运动,其中所得的教训是,这四个运动都是小资产阶级独唱的舞台,也就是屡次失败之根本原因”。这说明陈独秀()A.认为只有才能救中国 B.主张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C.反思了国民大革命失败原因 D.意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3年12月(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陈独秀撰文指出,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都是小资产阶级独唱的舞台,也就是屡次失败之根本原因,可知陈独秀认识到了联合其他阶级的重要性,结合时间1923年12月,可得出陈独秀意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D项正确;“只有”的说法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材料主要强调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都是小资产阶级一个阶级领导,排除A项;陈独秀属于资产阶级,材料也没有提到陈独秀主张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排除B项;国民大革命失败发生在1927年,排除C项。故选D项。14.“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间长长的行列,结成了坚固的战线……”这首创作于八十多年前的《延安颂》诞生后,迅速在边区广为传唱并远播大江南北。这首歌的流传()A.揭露了日本并吞华北的阴谋 B.打击了国民政府的投降政策C.利于激发爱国青年抗日热情 D.表明全国抗战局面初步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八十多年前的《延安颂》”可知,这首歌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据材料“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间长长的行列”可知,《延安颂》中的相关歌词对于调动青年抗日具有促进作用,C项正确;“日本并吞华北的阴谋”指的是“华北事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打击了国民政府的投降政策”夸大了《延安颂》的作用,排除B项;表明全国抗战局面初步形成是在1937年的国共宣言之后,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5.新中国成立前,科、教、文、卫方面的知识分子有200万人左右,到1957年,全国仅教师的数量就达233.54万人,全国参加业余学校学习的职工共763.2万人,其中扫除文盲78.4万人。这表明新中国()A.增强了文化科教实力 B.构建了人才培养体系C.注重了意识形态教育 D.适应了经济改革需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前,文教、科技和卫生方面的知识分子有200万人左右,到1957年,全国仅教育系统拥有教师的数量就达233.54万人,全国参加业余学校学习的职工共763.2万人,其中扫除文盲78.4万人。”可知,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我国的知识分子数量大幅增加,并扫除了大量文盲,这说明新中国重视文化教育,重视增强文化软实力,A项正确;“人才培养体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排除C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做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始经济改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6.1980年,深圳允许内地乃至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深圳,推出了“设计搞评选、施工搞招标”,保工期、造价、质量的工程大包干等办法。结果在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中出现了三天一层楼的现象,成为深圳速度的标志。可见,深圳特区的建设()A.揭开了改革开放序幕 B.得益于市场机制的探索C.带动了内地同步发展 D.开创出引进外资之先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0年(中国)。根据材料,深圳特区基建时,“允许内地和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并推出“设计稿评选,施工搞招标”、“大包干”等办法,结合可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深圳特区在探索并引进市场机制,即深圳特区的建设得益于市场机制的探索,B项正确;揭开改革开放序幕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A项;1980年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与内地并不同步,排除C项;基建中开创“引进外资”先河的说法在材料里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7.在古代雅典,陪审员在任职之前需要统一发誓,其誓词的内容主要包括:依据城邦法律和人民大会法令进行公正的判决;禁止出现损害“雅典民众”的行为。在此基础上,誓词还列入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定。这说明陪审员的判决()A.有利于捍卫民主政体 B.保证了民众的参政权C.旨在维护社会公正性 D.简化了民主运作程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誓词内容及所学可知,雅典此举主要强调了陪审员“依法判决”的职责,要求陪审员依据“城邦法律和公民大会法令进行公正的判决”“禁止出现损害‘雅典民众'的行为”,维护了法律和公民大会的权威,以及雅典公民的利益,而作为民主政治基础的整个法律体系则要求禁止出现任何损害雅典民主政体的行为,A项正确。民众范围广泛,包括妇女,奴隶等,这与雅典民主实质明显不符,排除B项;雅典民主主要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层的利益,排除C项;材料主旨与简化民主运作程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8.英国13世纪初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如果国王因某个事项,譬如对外战争,确实需要附庸们的经济支持,需要额外征收税赋,必须召开由教会主教、修道院院长和贵族参加的全体会议讨论决定。”这表明《大宪章》()A.促成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B.注重维护臣民的私有财产C.强调国王权力神圣不可侵犯 D.形成了“王在法下”的原则【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215年的英国。根据材料“如果国王因某个事项,譬如对外战争,确实需要附庸们的经济支持,需要额外征收税赋,必须召开由教会主教、修道院院长和贵族参加的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可知,《大宪章》从法律上对国王权力进行了一定限制,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D项正确;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大宪章》对臣民私有财产保护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强调国王权力在法律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并非权力神圣不可侵犯,排除C项。故选D项。19.13世纪末,欧洲行会成员入会费上涨到最高点,许多没有经济实力的人无法入会,会员资格仅在已属于行会的富裕家庭中间流转,成为由父传子、子传孙的职位,而那些被带到城市中的农民则沦落为行会外的雇佣阶层。这一现象()A.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B.保证了工匠技艺的传承C.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D.反映了行会控制力下降【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据材料“许多没有经济实力的人无法入会,会员资格仅在已属于行会的富裕家庭中间流转”及所学知识可知,行会会员资格的限制,使得很多工商业者不能够加入行会,限制了工商业发展,进而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分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并非行会会员资格限制造成,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工匠技艺传承问题,不加入行会也可以传承技艺,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行会的控制力,而是行会的会员资格,排除D项。故选C项。20.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形成了罕见的艺术与科技活动相联系的境况。艺术家为了求真写实,以科学的方法来探讨自然界的空间关系、光影特征以及再现的秘密。这反映出()A.理性主义影响了艺术风格 B.思想解放推动艺术的革新C.艺术创作摆脱了宗教束缚 D.西方近代科技革命的兴起【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根据材料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为了求真写实,以科学的方法来探讨自然界的空间关系、光影特征以及再现的秘密,这反映出当时的思想解放促进了艺术革新,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思想解放推动艺术的革新,并未体现理性主义对艺术风格的影响,排除A项;当时宗教依然在影响着艺术创作,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思想解放推动艺术的革新,不能反映西方近代科技革命兴起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21.对比17世纪与19世纪中期欧洲男装的变化,这主要源于()A.科技进步 B.思想解放 C.工业革命 D.流行风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欧洲。根据材料可以看出,17—19世纪,男装变得更加简洁与文明,这与工业革命有密切的关系,这场发生在18—19世纪的工业革命极大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活动以及社会生活,使得人民逐步抛弃了笨重的旧服饰,换上更加简洁与文明的新服饰,C项正确;“科技进步”会促进服饰的变革,但是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思想解放”直接作用社会的思想领域,对于服饰变革没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排除B项;“流行风尚”会影响服饰变革,但作用有限,排除D项。故选C项。22.1950年美国移民局因为爱因斯坦支持反战并同情社会主义者,一度想取消其美国公民的资格。当时甚至连3岁的“童模”也要签署一份“忠诚宣誓书”,保证自己坚决支持和拥护美国的制度,并经过政府审查后才能拿到拍广告的钱。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经济危机影响了政府决策 B.冷战中心逐渐转移到国内C.资产阶级代议制全面异化 D.国内政策受国际局势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从材料“1950年美国移民局因为爱因斯坦支持反战并同情社会主义者,一度想取消其美国公民的资格……保证自己坚决支持和拥护美国的制度,并经过政府审查后才能拿到拍广告的钱”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国移民局对社会主义者的各种限制,典型的体现出冷战的特征,D项正确;美国当时并没有经济危机,排除A项;冷战的中心并没有转移,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代议制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23.2008年至2017年间,金砖五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从12%提升到23%,贸易总额占比从II%升至16%,对外投资占比从7%提高到12%。2017年金砖国家经济增速为5.6%,高于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4.5%,高于发达经济体的2%。金砖国家经济的发展()A.推动了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 B.逐步构建起国际经济新秩序C.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均衡发展 D.加快了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8年至2017年(世界)。据本题材料可知题干所示为当前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金砖国家的发展,提升了新兴市场国家的综合国力,推动了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A项正确;当今并未建立起国际经济新秩序,排除B项;“均衡发展”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C项;“稳定增长”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24.2023年3月,在中国的斡旋之下,断交了7年的沙特和伊朗两国达成协议,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美国则公开表示,沙特与伊朗之所以会谈判,是因为内部压力,而不是外部的因素。这表明()A.美国失去了在中东地区的霸权基础 B.大国博弈竞争影响国际关系C.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民族矛盾的和解 D.全球命运共同体已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材料“2023年3月10日,在中国的斡旋之下,因各种由来已久、成因复杂而断交了7年的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两国达成协议,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美国则公开表示,沙特伊朗之所以会谈判,也是因为内部压力,而不是外部的因素”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促成了阿拉伯和伊朗两国恢复外交关系,而美国则认为是由于两国内部因素所导致的,典型的体现出中国和美国在这一问题上博弈的特点,B项正确;“美国失去了在中东地区的霸权基础”表述太绝对了,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C项;“全球命运共同体已深入人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初继承明朝制度,邮驿组织是政府专用的通信机构,只传官书不传民信。民众通信需求,只能通过同乡亲友、民间信客、商帮会馆等方式来满足,这些方式无系统的带寄时间与组织,难以形成持续安全的递信体系。嘉道年间,东南沿海出现了专门负责民间书信传递的民信局,后逐渐向内陆扩展。其中重庆的“麻乡约民信局”是内地规模最大的民信局。大部分民信局功能仍以带运货物与汇兑银钱为主,同时带运信件。各信局均有自身服务之区域,逾出此区者,则与他信局交换递送,以确保其作为商业组织的最大利润。——摘编自刘广生《中国古代邮驿史》等材料二晚清至民国邮政大事记(节选)1842年,英国在上海开办邮局,称为“客邮”,粘贴英国邮票,收寄中外邮件。1878年,由海关试办邮政,称寄信局,开始使用印有云龙图案的邮票,时称大龙邮票。1897年,创办大清邮政,由总税务司管理,各海关寄信局统一改名为邮政局。1902年,大清邮政局大幅降低邮费,扩展邮路,经营信函、包裹、汇兑、报纸寄递等业务。1913年,北洋政府彻底废除驿站制度,所有公文归邮局递送。1914年,中国加入万国邮会。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邮政为“主权所在”,要求撤除客邮,获得列强同意。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取缔全国民信局,全国邮政事务由南京邮攻总局管理。1935年,最后一家民信局——重庆“麻乡约”民信局完全停业,其通信任务由邮政局承担。——摘编自姜希河《中国邮政简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中期邮驿事业发展的特征并简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至民国邮政事业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特征:①清初,邮驿体制以官方为主体,官民分立、民间递信体系落后;②清朝中期,民间邮递迅速发展,出现专门的经营组织③民信局从沿海到内陆发展④民信局业务功能多样⑤民信局具有地域性、垄断性;成因:①前代官民分立的邮驿制度传统的影响;②清初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③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的影响;④清朝中期工商业发展促进社会流动,民众的信息传递需求扩大。(2)变化:①从外国涉足、邮政半殖民地化到中国收回邮政主权;②从官民分立到政府统一管理经营邮政业务;③邮政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日益专业化;④使用邮票、废除驿站、把寄信局、民信局改称邮政局,邮政事业走向现代化;⑤加入万国邮会,中国邮政走向国际化;影响:①推动中国邮政事业发展;②便利了物资和信息的传递,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③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④推动了民众观念的更新【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清朝前中期(中国)。第一小问,关于清朝前中期邮驿事业发展的特征,据材料“清初继承明朝制度,邮驿组织是政府专用的通信机构,只传官书不传民信。民众通信需求,只能通过同乡亲友、民间信客、商帮会馆等方式来满足”可知,清初,邮驿体制以官方为主体,官民分立、民间递信体系落后;据材料“嘉道年间,东南沿海出现了专门负责民间书信传递的民信局,后逐渐向内陆扩展。”可知,清朝中期,民间邮递迅速发展,出现专门的经营组织;民信局从沿海到内陆发展;据材料“大部分民信局功能仍以带运货物与汇兑银钱为主,同时带运信件。各信局均有自身服务之区域,逾出此区者,则与他信局交换递送,以确保其作为商业组织的最大利润。”可知,民信局业务功能多样;民信局具有地域性、垄断性。第二小问,关于清朝前中期邮驿事业发展的成因,据材料“清初继承明朝制度,邮驿组织是政府专用的通信机构,只传官书不传民信。民众通信需求,只能通过同乡亲友、民间信客、商帮会馆等方式来满足”可知,前代官民分立的邮驿制度传统的影响;据所学可知,邮驿事业涉及重要的信息传递,清朝前中期邮驿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清朝维护封建统治;此外,清朝前中期工商业发展迅速,因此民众信息传递的量较大,民众对信息传递的需求是清朝邮驿事业发展的动力;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的特点,邮驿事业的发展可以弱化小农经济分散的弱点。【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第一小问,关于晚清至民国邮政事业的变化,据材料“1842年,英国在上海开办邮局,称为“客邮”,粘贴英国邮票,收寄中外邮件。”、“1897年,创办大清邮政,由总税务司管理,各海关寄信局统一改名为邮政局。”、“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邮政为‘主权所在’,要求撤除客邮,获得列强同意。”可知,从外国涉足、邮政半殖民地化到中国收回邮政主权;据材料“1902年,大清邮政局大幅降低邮费,扩展邮路,经营信函、包裹、汇兑、报纸寄递等业务。”可知,邮政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日益专业化;据材料“1878年,由海关试办邮政,称寄信局,开始使用印有云龙图案的邮票,时称大龙邮票。”、“1897年,创办大清邮政,由总税务司管理,各海关寄信局统一改名为邮政局。”、“1913年,北洋政府彻底废除驿站制度,所有公文归邮局递送。”可知,使用邮票、废除驿站、把寄信局、民信局改称邮政局,邮政事业走向现代化;据材料“1914年,中国加入万国邮会。”可知,加入万国邮会,中国邮政走向国际化;据所学可知,晚清时期邮政领域存在明显的官民之分,后来政府统一管理经营邮政业务。第二小问,关于晚清至民国邮政事业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据材料“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邮政为‘主权所在’,要求撤除客邮,获得列强同意。”可知,中国邮政事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据所学可知,晚清至民国邮政领域的一系列变化推动中国邮政事业发展;邮政业主要涉及信息传递、物资运输,因此晚清至民国时期邮政事业的发展便利了物资和信息的传递,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经济发展推动人们观念更新,伴随着近代邮政事业发展,人们的观念得到更新。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十六国时期几位帝王的事迹。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你发现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阐述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结论明确。)【答案】示例:现象: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帝王使用汉族姓名、年号、国号等。阐述: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迁居中原,与汉族接触频繁,受中原汉族文化影响,一些少数民族帝王使用了汉族姓名、年号、国号。同时,北方各民族政权混战、竞争,为了强化自身的正统地位,一些少数民族帝王使用了汉族姓名、年号、国号。结论:少数民族帝王使用汉族姓名、年号、国号现象,反映了少数民族华夏认同意识的增强,折射了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十六国时期。首先,根据材料“政权、民族、年号、谥号”及所学可得出现象: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帝王使用汉族姓名、年号、国号等。其次,由材料“前赵、后赵、前秦、南燕、匈奴、鲜卑、年号”及所学可知,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迁居中原,与汉族接触频繁,受中原汉族文化影响,一些少数民族帝王使用了汉族姓名、年号、国号。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少数民族帝王使用汉族姓名、年号、国号现象,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意识的增强,折射了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由材料“其先有虞氏(舜)之苗裔,其母祈于月而生坚,有神光坚姿貌魁杰,臂垂过膝,目有紫光。”“其先匈奴别部,勒生时赤光满室白气自天属于庭中。”“其先有虞氏(舜)之苗裔,其母祈于西门豹祠,孕十二月而生坚,有神光之异,自天烛庭背有赤文隐起。”及所学可知,北方各民族政权混战、竞争,为了强化自身的正统地位,一些少数民族帝王使用了汉族姓名、年号、国号。可得出现象:也可以概括一些少数民族帝王多出生神秘、相貌独特、能力超凡等认同五帝颛顼、舜、禹等为祖先。其次,结合所学知识,从传统史书描写帝王的套路化、程式化倾向角度分析说明。结论:可以得出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观念、正统观念加强。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内蒙古地广人稀,建国初,农牧民的文化生活单调。1957年,自治区工作组调研,决定建立小型文化工作队。6月,由九名农牧民、两辆马车、四件乐器组成的第一支乌兰牧骑(蒙语意为“红色嫩芽”)在苏尼特右旗宣告成立,报幕员兼歌手,马头琴师还能跳顶碗舞。他们演出不受场地、舞台的限制,哪怕只有一个牧民,他们也随时随地演出。《顶碗舞》《筷子舞》等节目都是自行创作、主要取材于农牧民生活。除了演出,队员们还宣传政策、修理家电,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为“玛奈呼和德(我们的孩子)”。几十年来,乌兰牧骑已发展为75支,培养出拉苏荣、金花、德德玛等一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在国内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成为草原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摘编自内蒙古人民政府网《我们的乌兰牧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乌兰牧骑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乌兰牧骑发展的影响。【答案】(1)原因:①内蒙古经济文化落后,群众文化需求强烈;②党和政府对基层文化生活的重视;③基层群众对乌兰牧骑的支持;④乌兰牧骑队员一专多能、紧密联系群众;⑤乌兰牧骑节目、工作贴近基层群众需要;(2)影响:①满足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需要;②推动了内蒙古基层文化发展;③培养了一批基层文艺人才;④扩大了党在基层的影响;⑤为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文艺工作、民族自治积累了经验;【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原因:①根据材料“农牧民的文化生活单调”可分析出内蒙古经济文化落后,群众文化需求强烈;②根据材料“自治区工作组调研,决定建立小型文化工作队”可分析出党和政府对基层文化生活的重视;③根据材料“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为‘玛奈呼和德(我们的孩子)’”可分析出基层群众对乌兰牧骑的支持;④根据材料“除了演出,队员们还宣传政策、修理家电”可分析出乌兰牧骑队员一专多能、紧密联系群众;⑤根据材料“《顶碗舞》《筷子舞》等节目都是自行创作、主要取材于农牧民生活”可分析出乌兰牧骑节目、工作贴近基层群众需要。【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影响:从满足群众文化需要、基层文化发展、文艺人才培养、扩大党的影响、民族自治经验等方面进行分析。①满足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需要;②推动了内蒙古基层文化发展;③培养了一批基层文艺人才;④扩大了党在基层的影响;⑤为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文艺工作、民族自治积累了经验;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73年10月,埃及、叙利亚为收复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失地,决定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向以色列开战。伊拉克、叙利亚等10国集结兵力约47万人,坦克3300辆,作战飞机约880架,另有大量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埃、叙为达成进攻突然性,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战术伪装欺骗措施:两国官员频繁出访国外,高谈和平,把开战日选定在伊斯兰教斋月和犹太教赎罪日。1973年10月6日,埃、叙分别在南线和北线同时向以军突然发起进攻。战争期间,在西奈半岛双方几千辆坦克进行决战,坦克与步、炮协同作战,以军使用直升机发射“小牛”“百舌鸟”空地导弹和“白星眼”电视制导炸弹等武器参战。在美苏斡旋下,埃叙、以按照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停战,于1979年3月签署和平和约。——摘编自于江欣《兵戈相见——五次中东战争始末》(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四次中东战争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影响。【答案】(1)特点:二战后具有现代化特点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参战国家多、战场范围小,兵力密度空前增大;坦克战和反坦克战成为作战的主要形式;大量使用新式武器,尤其是导弹和电子战技术与手段;国际社会的参与。(2)影响:造成了1973年石油危机;有利于实现埃及和以色列的和平,加强了和平解决阿以争端的趋势;推动了美苏对话,有利于美苏关系缓和;给人民带来极大痛苦,没有解决中东问题。【解析】〖祥解〗【小问1】根据材料“伊拉克、叙利亚等10国集结兵力约47万人,坦克3300辆,作战飞机约880架”得出参战国家多、战场范围小,兵力密度空前增大;根据材料“另有大量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在西奈半岛双方几千辆坦克进行决战,坦克与步、炮协同作战”“以军使用直升机发射‘小牛’‘百舌鸟’空地导弹和‘白星眼’电视制导炸弹等武器参战”等得出坦克战和反坦克战成为作战的主要形式;大量使用新式武器,尤其是导弹和电子战技术与手段;根据材料“在美苏斡旋下,埃叙、以按照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停战,于1979年3月签署和平和约”得出国际社会的参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具有现代化特点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小问2】关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影响,根据材料“在美苏斡旋下,埃叙、以按照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停战,于1979年3月签署和平和约”得出有利于实现埃及和以色列的和平,加强了和平解决阿以争端的趋势;推动了美苏对话,有利于美苏关系缓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造成了1973年石油危机;给人民带来极大痛苦,没有解决中东问题方面回答。【『点石成金』】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亨利·基辛格(1923年—2023年),犹太人,美国前国务卿。为躲避纳粹迫害,基辛格一家移民美国。1944年,他随美军赴欧洲战场,后来作为美军代表管理德国城市。1947年,出于赏识基辛格的理论功底和世界视野,哈佛大学教授艾略特推荐他就读哈佛大学,基辛格先后获文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直至担任哈佛大学教授。基辛格的高光时刻是1971年秘密访华,促成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卸任国务卿后,他仍活跃于世界舞台上。九十高龄,他每天仍工作15小时左右。去世前,他还出版专著,关注人工智能。他的百岁人生,经历了纳粹、大萧条、二战、冷战、越战、苏联解体等世界格局的激烈震荡。基辛格在国际关系中注重追求大国平衡,他的外交侧重国家利益而非道德情感,不囿于意识形态。——摘编自[美]沃尔特·艾萨克森著《基辛格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基辛格成为著名外交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基辛格秘密访华的影响。【答案】29.原因:①基辛格才华出众;②基辛格务实、理性的外交思想;③基辛格长寿、勤勉好学、丰富的人生阅历;④艾略特、尼克松对基辛格赏识、重用;⑤美国外交强国环境的影响。30.影响:①为尼克松访华奠定基础;②推动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③推动了中国与西方关系的缓和。④缓解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被动局面;⑤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⑥提高了基辛格国际地位、扩大了基辛格的影响。【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美国。根据材料“基辛格先后获文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直至担任哈佛大学教授。”可知,基辛格才华出众;根据材料“基辛格在国际关系中注重追求大国平衡,他的外交侧重国家利益而非道德情感,不囿于意识形态。”可知,基辛格务实、理性的外交思想;根据材料“九十高龄,他每天仍工作15小时左右。去世前,他还出版专著,关注人工智能。他的百岁人生,经历了纳粹、大萧条、二战、冷战、越战、苏联解体等世界格局的激烈震荡。”可知,基辛格长寿、勤勉好学、丰富的人生阅历;根据材料“1947年,出于赏识基辛格的理论功底和世界视野,哈佛大学教授艾略特推荐他就读哈佛大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艾略特、尼克松对基辛格赏识、重用;再根据美国的相关知识可知,美国外交强国环境的影响。综合以上可知,基辛格成为著名外交家原因。【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美国。根据材料“基辛格的高光时刻是1971年秘密访华,促成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尼克松访华奠定基础并且推动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根据材料“他的外交侧重国家利益而非道德情感,不囿于意识形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中国与西方关系的缓和并且缓解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被动局面;根据材料“基辛格在国际关系中注重追求大国平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再根据基辛格的生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提高了基辛格国际地位、扩大了基辛格的影响。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涂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商周时期,殷人认为天帝“立子生商”,西周统治者形成了“以德配天”的天命思维,对天由“祭”转化为“礼”。由此可知,西周时期()A.天命观由兴起走向衰落 B.开始利用神权强化王权C.治国思维凸显人文理念 D.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材料体现的是商周时期的治国观念由突出王权神授到以德配天,强化礼治思维,具有浓厚的人文理念,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治国思维的转变,非天命观走向衰落,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人文观念,非神权对王权的强化,排除B项;华夏认同观念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排除D项。故选C项。2.西汉初期,受秦律影响,汉律规定妻子对家庭财产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到了西汉中期,汉律将妻子擅自动用家庭财产视为“盗窃”,并作为休妻的一项原则。这一变化表明()A.儒学开始面向基层渗透 B.法律深受主流思想影响C.家庭私有财产受到保护 D.汉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到西汉中期妻子对家庭财政没有支配权,妻子地位下降,这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夫为妻纲的影响,因此法律受到主流思想的影响,B项正确;宋朝时期儒学向基层渗透,题干涉及时间是西汉时期,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家庭中妻子的地位下降,而不是反映保护家庭私有财产,排除C项;《唐律疏议》是礼法结合的典范,排除D项。故选B项。3.据长沙走马楼出土的吴简统计,孙吴时期临湘县乡吏总数的26%、县吏的40%、县卒的33%都出身于“潘、邓、黄、谢”四大家族,这反映出当时()A.门阀影响地方官的选用 B.南渡高门士族执掌朝政C.江南经济有进一步发展 D.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成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时空是三国时期。根据材料“孙吴时期临湘县乡吏总数的26%、县吏的40%、县卒的33%都出身于‘潘、邓、黄、谢’四大家族”及所学可知,孙吴时期临湘县乡吏很多出身于四大家族,四大家族属于当地的士族,说明士族影响了孙吴地方官员的选用,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当地的四大家族势力,未涉及南渡的高门士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江南经济发展的情况,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地方官吏大多来自四大家族,反映的是地方士族的影响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4.敦煌遗书《唐户部格残卷》载,垂拱元年(685年)敕令:“诸蕃商胡,若有驰逐,任于内地兴易”,其籍贯属于安西、北庭等州府者,“验有公文,听于本贯以东来往。”该敕令可以用来说明唐代()A.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B.丝绸之路全面繁荣C.商贸政策有限开放 D.抑商政策逐步废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诸蕃商胡,若有驰逐,任于内地兴易”可知,胡商进入内地进行商业活动,可以在全国各地区进行,地区上不加限制,且安西、北庭等地的人可以在各地往来,说明唐代商贸对少数民族商人进行开放,并不多加限制,C项正确;胡商不是外商,材料看不出外国商人的活动,无从体现外贸频繁,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陆上丝绸之路衰落,“全面繁荣”说法错误,排除B项;古代中国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仅体现了对胡商允许经商,对内地商人的政策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5.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流行的骈文,提倡在先秦两汉古文基础上,写“词必已出”“文以载道”的新散文。这场运动持续到宋代,历时二百多年。这场古文运动()A.恢复儒学正统地位 B.有利知识阶层壮大C.强调表达真情实感 D.满足封建统治要求【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流行的骈文,提倡在先秦两汉古文基础上,写‘词必已出’‘文以载道’的新散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主张抛弃骈文的文章形式,主张使用新散文。新散文更加强调表达真情实感,促进了唐宋文化的发展,C项正确;儒学自汉武帝以后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尽管魏晋以来受到佛道二教的冲击,但主流地位仍在,排除A项;韩愈等人所发起的古文运动与知识阶层的壮大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古文运动的影响只是局限于文化上,没有完成封建统治要求,排除D项。故选C项。6.元朝时期,江南士人在鄙视和屈辱中求生存,画家王冕浪迹天涯。他的存世代表作《墨梅图》(下图所示),追求纯净内敛但不娇弱,柔韧素雅但不过于朴素,色彩艳丽但不娇艳炫耀的艺术效果,蕴含着道家和禅宗意识的超然境界。据此可知,《墨梅图》A.体现了文人画的世俗倾向 B.反映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C.弘扬了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D.拓展了艺术作品的生存空间【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江南士人在鄙视和屈辱中求生存”“该作品追求纯净内敛但不娇弱,柔韧素雅但不过于朴素,色彩艳丽但不娇艳炫耀的艺术效果,蕴含着道家和禅宗意识的超然境界”表明知识分子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内心感受,抒发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故B项正确;其余选项材料无法体现,故而不选。7.元朝改造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迁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以便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的粮食。这说明元朝()A.对外贸易成为重要财政来源 B.北方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C.区域经济差异推动长途贩运 D.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以便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的粮食”可知,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到元朝时,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财北运体现了南方经济地位的重要,D项正确;宋元时期,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但南方不是外国,不涉及对外贸易,排除A项;宋元时期北方经济也有所发展,“严重衰退”说法错误,排除B项;长途贩运贸易兴盛出现于明清时期,且材料中是政府行为,并非长途贩运,排除C项。故选D项。8.清朝统治者鼓励“直言”,不断督促监察官员多所建白,强调“国家设立都御史科道官,以建白为专责”,但科道官员“往往心怀畏惧”,“奏疏寥寥”,“建白甚少”。这主要是由于清代()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监察机构机能的削弱C.奏折制度的广泛推行 D.文字狱强化思想控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强调‘国家设立都御史科道官,以建白为专责’,但科道官员‘往往心怀畏惧’,‘奏疏寥寥’,‘建白甚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鼓励监察官员“直谏”,但科道官员并不敢对统治者提出“建白”,其根本原因在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监察机构机能削弱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实行奏折制度,等同于广开言路,群臣可以直言进谏,使大臣们相互牵制,加强了皇权。材料信息与奏折制度无关,排除C项;文字狱是清代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措施之一,材料未涉及文字狱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9.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法使葛罗宣称愿在“海口助中国剿贼,所有该国停泊各港口之船只兵丁,悉听调遣”。江苏巡抚薛焕主张攻入南京后所获财物,“以五成分赏中外兵勇,以中国二成、外国三成为断”。这造成当时()A.帝国主义改变了对华侵略方式 B.南方督抚开始谋划“东南互保”C.太平天国政权的形势危急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当时南方正在发生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定都于南京,材料中的太平军被外国称为“贼”,在签约后,法使和江苏巡抚都主张进攻南京,可见太平天国政权形势危急,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转变,排除A项;“东南互保”发生在义和团运动时期,排除B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10.1871年,在围绕琉球引发中日外交争端中,日本反对清政府对琉球继续使用“中国”国号,清政府认为“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最终,双方妥协,在汉文文本中用“中国”,而日文文本中用“大清国”。据此可知()A.日本阴谋削弱中国 B.东亚宗藩体系瓦解C.清朝外交观近代化 D.中日国力对比逆转【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日本反对清政府对琉球继续使用‘中国’国号,清政府认为‘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可知,日本意图将清朝与“中国”割裂开来从而激化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显示其图谋削弱中国的野心,A项正确;宗藩体系瓦解是在甲午中日战争,排除B项;材料中有琉球与清政府仍是宗藩关系可知无法反映外交近代化,排除C项;中日国力对比逆转在甲午海战后,1871年清政府洋务运动已进行了十年,日本1868年才开始明治维新,排除D项。故选A项。11.1915年,袁世凯政府仿照英国《济贫法》制定《游民习艺所章程》,收容贫苦无依者。1943年,国民党政府借鉴德国《社会救济法》,将社会上极度贫困群体与灾民作为优先照顾的对象。但是,这些做法都收效甚微,出现这一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A.传统文化缺乏慈善救助观念 B.西方经验脱离中国发展需要C.二战造成中国政治局势动荡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人民贫困落后的根源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现实,唯有实现民族独立解放,才能让社会救济和保障措施真正发挥效力,D项正确;传统文化有许多关于慈善救助观念的内容,“传统文化缺乏慈善救助观念”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西方经验脱离中国发展需要”是原因之一,但不符合“最主要原因”的要求,排除B项;“二战造成中国政治局势动荡”的说法无法解答为何民国时期相关政策效果不佳,排除C项。故选D项。12.1920年7月,谭平山等人组织成立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7月,广东支部成立,支部先后吸收阮啸仙、杨匏安等人入党。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广东与北京、上海成为当时党团组织活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金三角。这(
)A.为国民大革命奠定政治基础 B.使党团组织实现思想和组织统一C.使广东革命斗争进入新时期 D.为开辟革命新道路提供实践基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中国)。据材料可知,社会主义青年团和支部等组织在广州先后成立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广东民主革命斗争的发展提供了组织、思想基础,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项正确;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党组织和团组织的思想统一,排除B项;革命新道路的实践基础是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等,排除D项。故选C项。13.1923年12月,陈独秀撰文指出,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都是无产阶级开始表现他的社会势力以前,小资产阶级之重要的国民运动,其中所得的教训是,这四个运动都是小资产阶级独唱的舞台,也就是屡次失败之根本原因”。这说明陈独秀()A.认为只有才能救中国 B.主张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C.反思了国民大革命失败原因 D.意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3年12月(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陈独秀撰文指出,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都是小资产阶级独唱的舞台,也就是屡次失败之根本原因,可知陈独秀认识到了联合其他阶级的重要性,结合时间1923年12月,可得出陈独秀意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D项正确;“只有”的说法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材料主要强调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都是小资产阶级一个阶级领导,排除A项;陈独秀属于资产阶级,材料也没有提到陈独秀主张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排除B项;国民大革命失败发生在1927年,排除C项。故选D项。14.“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间长长的行列,结成了坚固的战线……”这首创作于八十多年前的《延安颂》诞生后,迅速在边区广为传唱并远播大江南北。这首歌的流传()A.揭露了日本并吞华北的阴谋 B.打击了国民政府的投降政策C.利于激发爱国青年抗日热情 D.表明全国抗战局面初步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八十多年前的《延安颂》”可知,这首歌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据材料“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间长长的行列”可知,《延安颂》中的相关歌词对于调动青年抗日具有促进作用,C项正确;“日本并吞华北的阴谋”指的是“华北事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打击了国民政府的投降政策”夸大了《延安颂》的作用,排除B项;表明全国抗战局面初步形成是在1937年的国共宣言之后,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5.新中国成立前,科、教、文、卫方面的知识分子有200万人左右,到1957年,全国仅教师的数量就达233.54万人,全国参加业余学校学习的职工共763.2万人,其中扫除文盲78.4万人。这表明新中国()A.增强了文化科教实力 B.构建了人才培养体系C.注重了意识形态教育 D.适应了经济改革需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前,文教、科技和卫生方面的知识分子有200万人左右,到1957年,全国仅教育系统拥有教师的数量就达233.54万人,全国参加业余学校学习的职工共763.2万人,其中扫除文盲78.4万人。”可知,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我国的知识分子数量大幅增加,并扫除了大量文盲,这说明新中国重视文化教育,重视增强文化软实力,A项正确;“人才培养体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排除C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做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始经济改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6.1980年,深圳允许内地乃至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深圳,推出了“设计搞评选、施工搞招标”,保工期、造价、质量的工程大包干等办法。结果在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中出现了三天一层楼的现象,成为深圳速度的标志。可见,深圳特区的建设()A.揭开了改革开放序幕 B.得益于市场机制的探索C.带动了内地同步发展 D.开创出引进外资之先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0年(中国)。根据材料,深圳特区基建时,“允许内地和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并推出“设计稿评选,施工搞招标”、“大包干”等办法,结合可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深圳特区在探索并引进市场机制,即深圳特区的建设得益于市场机制的探索,B项正确;揭开改革开放序幕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A项;1980年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与内地并不同步,排除C项;基建中开创“引进外资”先河的说法在材料里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7.在古代雅典,陪审员在任职之前需要统一发誓,其誓词的内容主要包括:依据城邦法律和人民大会法令进行公正的判决;禁止出现损害“雅典民众”的行为。在此基础上,誓词还列入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定。这说明陪审员的判决()A.有利于捍卫民主政体 B.保证了民众的参政权C.旨在维护社会公正性 D.简化了民主运作程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誓词内容及所学可知,雅典此举主要强调了陪审员“依法判决”的职责,要求陪审员依据“城邦法律和公民大会法令进行公正的判决”“禁止出现损害‘雅典民众'的行为”,维护了法律和公民大会的权威,以及雅典公民的利益,而作为民主政治基础的整个法律体系则要求禁止出现任何损害雅典民主政体的行为,A项正确。民众范围广泛,包括妇女,奴隶等,这与雅典民主实质明显不符,排除B项;雅典民主主要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层的利益,排除C项;材料主旨与简化民主运作程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8.英国13世纪初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如果国王因某个事项,譬如对外战争,确实需要附庸们的经济支持,需要额外征收税赋,必须召开由教会主教、修道院院长和贵族参加的全体会议讨论决定。”这表明《大宪章》()A.促成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B.注重维护臣民的私有财产C.强调国王权力神圣不可侵犯 D.形成了“王在法下”的原则【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215年的英国。根据材料“如果国王因某个事项,譬如对外战争,确实需要附庸们的经济支持,需要额外征收税赋,必须召开由教会主教、修道院院长和贵族参加的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可知,《大宪章》从法律上对国王权力进行了一定限制,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D项正确;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大宪章》对臣民私有财产保护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强调国王权力在法律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并非权力神圣不可侵犯,排除C项。故选D项。19.13世纪末,欧洲行会成员入会费上涨到最高点,许多没有经济实力的人无法入会,会员资格仅在已属于行会的富裕家庭中间流转,成为由父传子、子传孙的职位,而那些被带到城市中的农民则沦落为行会外的雇佣阶层。这一现象()A.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B.保证了工匠技艺的传承C.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D.反映了行会控制力下降【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据材料“许多没有经济实力的人无法入会,会员资格仅在已属于行会的富裕家庭中间流转”及所学知识可知,行会会员资格的限制,使得很多工商业者不能够加入行会,限制了工商业发展,进而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分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并非行会会员资格限制造成,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工匠技艺传承问题,不加入行会也可以传承技艺,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行会的控制力,而是行会的会员资格,排除D项。故选C项。20.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形成了罕见的艺术与科技活动相联系的境况。艺术家为了求真写实,以科学的方法来探讨自然界的空间关系、光影特征以及再现的秘密。这反映出()A.理性主义影响了艺术风格 B.思想解放推动艺术的革新C.艺术创作摆脱了宗教束缚 D.西方近代科技革命的兴起【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根据材料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为了求真写实,以科学的方法来探讨自然界的空间关系、光影特征以及再现的秘密,这反映出当时的思想解放促进了艺术革新,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思想解放推动艺术的革新,并未体现理性主义对艺术风格的影响,排除A项;当时宗教依然在影响着艺术创作,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思想解放推动艺术的革新,不能反映西方近代科技革命兴起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21.对比17世纪与19世纪中期欧洲男装的变化,这主要源于()A.科技进步 B.思想解放 C.工业革命 D.流行风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欧洲。根据材料可以看出,17—19世纪,男装变得更加简洁与文明,这与工业革命有密切的关系,这场发生在18—19世纪的工业革命极大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活动以及社会生活,使得人民逐步抛弃了笨重的旧服饰,换上更加简洁与文明的新服饰,C项正确;“科技进步”会促进服饰的变革,但是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思想解放”直接作用社会的思想领域,对于服饰变革没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排除B项;“流行风尚”会影响服饰变革,但作用有限,排除D项。故选C项。22.1950年美国移民局因为爱因斯坦支持反战并同情社会主义者,一度想取消其美国公民的资格。当时甚至连3岁的“童模”也要签署一份“忠诚宣誓书”,保证自己坚决支持和拥护美国的制度,并经过政府审查后才能拿到拍广告的钱。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经济危机影响了政府决策 B.冷战中心逐渐转移到国内C.资产阶级代议制全面异化 D.国内政策受国际局势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从材料“1950年美国移民局因为爱因斯坦支持反战并同情社会主义者,一度想取消其美国公民的资格……保证自己坚决支持和拥护美国的制度,并经过政府审查后才能拿到拍广告的钱”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国移民局对社会主义者的各种限制,典型的体现出冷战的特征,D项正确;美国当时并没有经济危机,排除A项;冷战的中心并没有转移,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代议制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23.2008年至2017年间,金砖五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从12%提升到23%,贸易总额占比从II%升至16%,对外投资占比从7%提高到12%。2017年金砖国家经济增速为5.6%,高于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4.5%,高于发达经济体的2%。金砖国家经济的发展()A.推动了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 B.逐步构建起国际经济新秩序C.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均衡发展 D.加快了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8年至2017年(世界)。据本题材料可知题干所示为当前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金砖国家的发展,提升了新兴市场国家的综合国力,推动了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A项正确;当今并未建立起国际经济新秩序,排除B项;“均衡发展”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C项;“稳定增长”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24.2023年3月,在中国的斡旋之下,断交了7年的沙特和伊朗两国达成协议,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美国则公开表示,沙特与伊朗之所以会谈判,是因为内部压力,而不是外部的因素。这表明()A.美国失去了在中东地区的霸权基础 B.大国博弈竞争影响国际关系C.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民族矛盾的和解 D.全球命运共同体已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材料“2023年3月10日,在中国的斡旋之下,因各种由来已久、成因复杂而断交了7年的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两国达成协议,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美国则公开表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珠宝鉴定师考试的准备要点 - 试题及答案
- 煤气化过程智能监测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4年统计师考前准备试题及答案
- 复习技巧 2024年省考的综合能力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电力考试全景图试题及答案
- 收纳师必考要点试题及答案
- 2024税务师知识图谱试题及答案
- 收纳的奥秘 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记者证科技与新闻结合试题及答案
- 收纳策略与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5届高考作文备考训练:局中局外人生如棋
-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 中华武术-太极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 陕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物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 幼儿园获奖公开课:中班数学活动《认识8》课件
- 钩机清理合同范文5篇
- 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
- 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 幼教培训课件:《幼儿园思维共享的组织与实施》
- 2025年中考英语时文阅读:6篇有关电影哪吒2的英语阅读及相关题目(无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