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春秋战国时期,夷狄文化在西周贵族中逐渐流传:如鲁襄公由楚归而"作楚宫";陈灵公"弃衮冕而南冠(楚人之冠)以出";作为禹夏后裔的杞国,因毗邻东夷而杂用夷礼等。孟子曾愤然道:"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A.民族交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B.贵族摈弃了"夷夏有别"理念C.夷狄文化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D.传统宗法理念已经出现崩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夷狄文化在中原地区逐渐流传开来,甚至部分学者开始担心华夏族被夷狄同化的问题,这-现象的出现证实了当时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融程度不断地加深,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夷夏有别”的问题,且摒弃了“夷狄有别”理念与史实相悖,排除B项;夷狄文化适应了社会发展潮流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与宗法理念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汉文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十二月下诏,要求“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后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这些做法有助于()A.实现儒学的法律化 B.提升政府决策的合理性C.完善察举选官制度 D.落实“休养生息”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文帝的做法有助于发挥“贤良能直言极谏者”针砭时弊、匡时补缺的作用,有助于提升决策的合理性,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儒学的法律化,只体现了重视儒生和能直言极谏者,排除A项;察举制正式形成于汉武帝时期,汉文帝时尚未成熟,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鼓励“直言极谏”,与休养生息无关,故除D项。故选B项。3.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租庸调制的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重于为民制产。”与钱穆先生说法相符合的是()A.以资产为征税标准,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C.以货币形式缴纳赋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简化税收名目,纳税时间集中于夏秋两季,便利了纳税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及唐朝前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重于为民制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租庸调制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还可以以庸代役,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时间,B项正确;两税法以资产为征税标准,排除A项;租庸调制允许劳动者交纳实物代替劳役成为“以庸代役”,以庸代役缴纳的是实物而不是货币,排除C项;两税法将纳税时间集中于夏秋两季,排除D项。故选B项。4.至南朝刘宋时,江西已成为江南稻米的重点产区之一。《豫章记》云:“嘉蔬精稻,擅味于八方……沃野垦辟,家给人足,蓄藏无缺”。此外,宜春、新余、永新、萍乡等县,在东晋南朝时都是著名的水稻产区。此时江西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重农抑商政策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北民南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嘉蔬精稻,擅味于八方……沃野垦辟,家给人足,蓄藏无缺”、“宜春、新余、永新、萍乡等县,在东晋南朝时都是著名的水稻产区”可知,材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较为深入的开放,经济有所发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主要是得益于当时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D项正确;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只是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因为自然条件始终存在,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是指重视发展农业,抑制商业发展,和江南的发展没有必然关系,排除B项;经济重心完成南迁是在南宋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5.据苏洵《嘉祐集》记载:“吾宋制治……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由此可知,苏洵认为宋代的政治制度()A.使节度使掌握了实权 B.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C.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政权稳定 D.使其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对峙中处于优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可知,苏洵认为,宋代地方将领即便拥兵百万,也会随时听从皇帝的召唤,说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维护了政权的稳定,C项正确;宋代地方节度使不再掌握实权,排除A项;苏洵是认为宋代的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不是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排除B项;宋代在于少数民族政权的对峙中不占优势,排除D项。故选C项。6.元朝设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西域,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这表明元朝()A.加强边疆治理 B.重视对外贸易 C.实现民族平等 D.强化行省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元朝设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设北庭都元帅府、宜慰司管理西域,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元朝政府对边疆地区管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体现了元朝加强边疆治理,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元朝的对外贸易,排除B项;元朝实行“四等人制”,带有民族歧视的色彩,“实现民族平等”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行省的设置和管理,排除D项。故选A项。7.明代宋应星编撰的《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全书按“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分为十八卷,在文章排列顺序中,作者将关系农业的《乃粒》置于卷首,且在农业生产篇章中耗费了大量笔墨。这主要体现了作者()A.以农为本的理念 B.注重实验与总结 C.格物致知的精神 D.重道轻技的思想【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天工开物》将关系农业的《乃粒》置于卷首,且在农业生产篇章中耗费了大量笔墨,体现了其以农业为本的思想,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实验和总结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将农业放到重要地位,没有体现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指的是探究万物以获得其中存在的理,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以农为本的重视农业的理念,没有体现重道轻技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8.1901年6月,清廷正式向列强宣战,东南督抚随即与各参战国达成和平协议,并签订“上海租借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士产业归南洋大臣……切实保护”等条款这一现象()A.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 B.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C.反映了政府以保境安民为要 D.体现了适应外交近代化需要【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1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东南督抚与各参战国达成和平协议,这反映的是东南互保事件。“东南互保”是列强为保护已攫取的利益,防范义和团运动向南方地区扩展,而勾结南方相关督抚订立的协议。东南督抚为求列强战火不烧到各自辖区而不遗余力地实施该条约,表面上保住了其辖区的“常规”秩序,实则满足了列强的政治需要,维护了列强的在华利益,同时也反映了中央式微,地方权大,所以,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基础,B项正确;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始终存在,排除A项;清廷向列强宣战和东南督抚与各参战国达成和平协议,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是为了保境安民,排除C项;此时处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东南督抚与各参战国达成和平协议,是为了自己利益,也满足了列强的政治需要,维护了列强的在华利益,与外交近代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下:这一变化过程表明()注:常关负责管理水路沿岸与主要内陆贸易,收入归中央;厘金局负责管理地方贸易,收入主要归地方。A.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 B.列强资本输出缓慢增加C.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 D.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9世纪50年代以来,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的业务范围出现了重叠,特别是在19世纪90年代,被列强控制的海关管理权也管理了一部分厘金局和常关的税收权力,这表明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A项正确;据所学,《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列强从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并未放缓,排除B项;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税收机构重叠,体现的是地方和海关的税收机构侵占了清政府的税收权,与效率无关,排除C项;图片反映的是税收机构的业务范围变化,不能看出税收的实际数目,无法得出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0.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阐明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是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新学”,湮没了孔子学说的“微言大义”。这一主张A.说明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B.拉开戊戌维新运动的序幕C.直接导致了戊戌政变发生 D.彻底地否定了儒学的权威【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康有为借《新学伪经考》来否定儒学的正统性,为维新变法作宣传,A项正确;B项是公车上书,排除B项;这一主张并没有直接导致戊戌政变发生,排除C项;D项是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11.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某一事件发行了一组邮票。与该事件最相关的诗句是()A.“北伐西征荆满路” B.“致远鼓楫冲重围”C.“人间遍种自由花” D.“似火青春救国忙”【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图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湖北军政府旧址”及所学可知,黄花岗起义是革命党人1911年4月在广州举行的起义,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湖北军政府是1911年10月11日,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取得胜利以后,建立的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由此可知,题干描述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发起的反清斗争的相关事迹,这体现了革命党人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C项正确;“北伐西征荆满路”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信息,排除A项;“致远鼓楫冲重围”描述的是黄海海战的历史信息,排除B项;“似火青春救国忙”描述的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2.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其中“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A.秋收起义红军长征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红军长征渡江战役C.南昌起义北伐战争淮海战役 D.秋收起义红军长征渡江战役【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材料“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对长征时期的战役描述,材料“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对渡江战役的描述,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13.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期间收复了仁安羌油田,解救了7000多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先后发起缅北滇西作战,歼灭日军三万余人。1945年3月,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这说明()A.中国战场协助配合了盟军军事行动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C.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D.中国远征军的战绩名扬海内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期间收复了仁安羌油田,解救了7000多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先后发起缅北滇西作战,歼灭日军三万余人。1945年3月,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可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取得一系列重大战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C项正确;中国远征军是出国作战,不在中国战场,排除A项;材料说明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没有体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未体现“中国远征军的战绩名扬海内外”,排除D项。故选C项。14.1954年7月,我国自主制造的第一架雅克-18型飞机,从南昌飞上蓝天,8月1日毛泽东发来嘉勉信:“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始。”这反映了()A.工业落后面貌得以改变 B.“一五”计划取得显著成果C.工业分布趋于平衡 D.充分发挥了地方企业自主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54年(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54我国自主制造了第一架雅克-18型飞机,有利于我国飞机制造业的发展和增强国防力量。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一五”计划,因此这一成果反映“一五”计划取得显著效果,B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开始得到改变,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自主制造的飞机,未涉及工业区域分布,排除C项;材料中提到的自主制造是指我国自己完成,而不是指地方企业自主性,排除D项。故选B项。15.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许多台湾有识之士也提出“中华文化应是两岸沟通的共同语言”。这说明()A.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 B.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持久创新力C.文化认同有助于海峡两岸统一 D.海峡两岸的民众渴望祖国统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美丽的中文不老”、“中华文化应是两岸沟通的共同语言”可知,海峡两岸有共同的文化基础,汉字文化的认同有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海峡两岸的交流,排除A项;材料提及海峡两岸汉字文化的同根同源,无法体现出“持久创新力”,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有识之士,不能夸大为民众,排除D项。故选C项。16.2023年9月13日下午,国家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举行会谈。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经贸、教育、方游、科技、卫生、航天、民航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上述材料充分说明()A.中国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B.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C.中国积极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D.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问题治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题意可知,中国与委内瑞拉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双边合作,有利于两国交流的深入,促进共同发展,说明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加强对委内瑞拉的合作,并不能体现中国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排除A项;委内瑞拉不属于大国,排除C项;仅根据中国与委内瑞拉的经济合作,不是“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第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4分,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遗,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孔子便是这种思潮的代表。——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汉初奉行黄老思想,无为而治,最大的贡献是培养国力,但不适合于统一大帝国的治理。为了从意识形态方面维护中央集权体制,汉武帝采纳儒家出身的官僚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当历史向前演进,有识之士不能不想到,本土思想与佛教相比,自身有一些弱点、不足,例如.佛教讲祖统,禅宗最讲祖师法裔继承关系,而中国儒家没有这样的统绪。中国儒家谈“人道”,着重于人的道德实践,但缺少应有的抽象哲学理论。——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提出的“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有哪些,分析其思想遭到冷落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治国思想变化的原因,并简要评价这一变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存在的缺陷,儒学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答案】(1)原则: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克己复礼(回答2点即可;回答仁、礼亦可)原因:不适应春秋时期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形势。(2)原因:加强大一统帝国治理的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体制的需要)。评价: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塑造民族共同心理;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3)缺陷:缺乏祖统;缺乏抽象哲学理论解决:韩愈继承孔孟儒学,复兴儒学;融合佛道相关理论【解析】【小问1】原则: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孔子便是这种思潮的代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己复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还提出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孔子便是这种思潮的代表”和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遭到冷落的原因是不适应春秋时期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形势。【小问2】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中国)。根据材料“汉初奉行黄老思想,无为而治,最大的贡献是培养国力,但不适合于统一大帝国的治理。为了从意识形态方面维护中央集权体制,汉武帝采纳儒家出身的官僚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知,加强大一统帝国治理的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体制的需要)。评价: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中国)。根据材料“汉初奉行黄老思想,无为而治,最大的贡献是培养国力,但不适合于统一大帝国的治理。为了从意识形态方面维护中央集权体制,汉武帝采纳儒家出身的官僚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知,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塑造民族共同心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小问3】缺陷: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当历史向前演进,有识之士不能不想到,本土思想与佛教相比,自身有一些弱点、不足,例如.佛教讲祖统,禅宗最讲祖师法裔继承关系,而中国儒家没有这样的统绪”可知,缺乏祖统;根据材料“中国儒家谈‘人道’,着重于人的道德实践,但缺少应有的抽象哲学理论”可知,缺乏抽象哲学理论解决;解决: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儒家思想存在的缺陷,韩愈继承孔孟儒学,复兴儒学;融合佛道相关理论。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婚姻观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之千余缗。——(宋)朱彧《萍洲可谈》薛居正子薛惟吉之之嫠妇(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争相求娶。——(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北宋东京城平面图(见下图)(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2)若进一步探究影响宋代婚姻观念的因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答案】(1)现象:材料一:宋代婚姻重视财富,婚姻观念较为开放。材料二: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联系: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社会流动性增强,冲击了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导致婚姻重视财产,促进人们的婚姻观念开放。(2)示例:补充:宋代科举制的发展。理由:宋朝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推动科举制的发展与完善,加速社会阶层的流动,门第观念日益淡化,择婿更加重视才能。【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宋朝(中国)。第一小问是现象,材料一:据材料一“宋代婚姻观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之千余缗”可知,宋代婚姻重视财富;据材料一“薛居正子薛惟吉之之嫠妇(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争相求娶”可知,婚姻观念较为开放。材料二:据材料二“北宋东京城的商业繁华区和瓦肆等信息”可知,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第二小问是联系,结合所学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道德伦理观念的角度分析。【小问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宋朝(中国)。示例:第一小问是材料,结合所学从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来补充材料。第二小问是理由,结合所学从宋朝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科举制的发展与完善、社会阶层的流动、门第观念日益淡化的角度分析。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民族记忆·抗战精神材料一(1937年4月,红军指战员钟士灯致父母家书)原文摘录:我在外,大家都是为着抗日的,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庭,为着自己的未(来)做事……现在说起到达北方,使用(实行)国共合作、释放一切政治犯,联合(了)许多抗日友军,国家已经和平。材料二在抗日战争进程中,中国人民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不同地区共同传承着中华民族留下的集体记忆。(1)根据材料一、分析这封家书的史料价值。(2)根据材料二、请任选图中两处,围绕“民族记忆·抗战精神”,举出一条与该记忆所蕴含历史信息密切相关的重要史实,并加以阐释。【答案】(1)价值:该家书作为第一手史料,反映了当时第二次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形势,可信度较高,可作为研究抗战史的重要补充和证据。(2)①1945年8月,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回到祖国怀抱,是全体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铸就的伟大胜利。②1931年,九一八事变,这一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这是一场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伟大斗争。③1938年,台儿庄会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的信心。④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⑤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为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华民族坚定胜利的必胜信念。【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抗日战争时期。对于这封家书的史料价值可从该家书的史料类型、反映的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材料“1937年4月,红军指战员钟士灯致父母家书”可知这封家书属于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根据“现在说起到达北方,使用(实行)国共合作、释放一切政治犯,联合(了)许多抗日友军,国家已经和平”可知这封家书反映了当时第二次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形势,可信度较高,可作为研究抗战史的重要补充和证据。【小问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对于“民族记忆·抗战精神”的论述可结合图示中位置有关的历史事件展开阐述。如①处是台湾,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45年8月,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回到祖国怀抱,是全体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铸就的伟大胜利。②处位于东北地区,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这一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这是一场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伟大斗争。③处位于徐州地区,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8年,台儿庄会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的信心。④处位于北京地区,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⑤处位于延安,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为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华民族坚定胜利的必胜信念。从中任选两个即可。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从中国近代史长时间段来看,同光时期(学术界通常概指1861—1894年)中国社会的总体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关键词:危机、开放、自强与觉醒。危机是就国内、国际综合情况而言;开放是就中国的对外关系而言;自强是就中国对于危机的对策而言;觉醒指的是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所处的态势的理解思考。这四个关键词相互引领,相互激荡。——摘编自熊月之《自强运动时期思想演变脉络》根据材料提供的关键词,就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演进拟定一个观点,并用中国近代历史知识予以阐述。(观点明确,阐述围绕至少三个关键词,逻辑清楚,史论结合)【答案】论题:自强与觉醒体现近代中国人的抗争探索。

阐述: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的失败,刺激了知识分子中的有识之士,开始有了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林则徐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甲午战败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各阶层纷纷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传播,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才能真正救国。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的传播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民族意识的兴起和演变推动着社会的革命和变革,自强与觉醒体现近代中国人的抗争探索。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该题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发展演变,根据材料“从中国近代史长时间段来看,同光时期(学术界通常概指1861—1894年)中国社会的总体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关键词:危机、开放、自强与觉醒。”可知在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下,中国各阶层掀起了不同的爱国救亡运动。故可以“自强与觉醒体现近代中国人的抗争探索。”作为论题展开阐述,在阐述时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结合所学,可从近代中国不同阶层爱国救亡的史实展开分析。例如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掀起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农民阶级开展义和团运动;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领导五四运动等。需要阐明自强与觉醒推动近代中国的探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最后进行总结,升华主题,言之有理即可。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春秋战国时期,夷狄文化在西周贵族中逐渐流传:如鲁襄公由楚归而"作楚宫";陈灵公"弃衮冕而南冠(楚人之冠)以出";作为禹夏后裔的杞国,因毗邻东夷而杂用夷礼等。孟子曾愤然道:"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A.民族交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B.贵族摈弃了"夷夏有别"理念C.夷狄文化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D.传统宗法理念已经出现崩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夷狄文化在中原地区逐渐流传开来,甚至部分学者开始担心华夏族被夷狄同化的问题,这-现象的出现证实了当时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融程度不断地加深,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夷夏有别”的问题,且摒弃了“夷狄有别”理念与史实相悖,排除B项;夷狄文化适应了社会发展潮流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与宗法理念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汉文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十二月下诏,要求“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后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这些做法有助于()A.实现儒学的法律化 B.提升政府决策的合理性C.完善察举选官制度 D.落实“休养生息”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文帝的做法有助于发挥“贤良能直言极谏者”针砭时弊、匡时补缺的作用,有助于提升决策的合理性,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儒学的法律化,只体现了重视儒生和能直言极谏者,排除A项;察举制正式形成于汉武帝时期,汉文帝时尚未成熟,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鼓励“直言极谏”,与休养生息无关,故除D项。故选B项。3.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租庸调制的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重于为民制产。”与钱穆先生说法相符合的是()A.以资产为征税标准,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C.以货币形式缴纳赋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简化税收名目,纳税时间集中于夏秋两季,便利了纳税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及唐朝前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重于为民制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租庸调制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还可以以庸代役,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时间,B项正确;两税法以资产为征税标准,排除A项;租庸调制允许劳动者交纳实物代替劳役成为“以庸代役”,以庸代役缴纳的是实物而不是货币,排除C项;两税法将纳税时间集中于夏秋两季,排除D项。故选B项。4.至南朝刘宋时,江西已成为江南稻米的重点产区之一。《豫章记》云:“嘉蔬精稻,擅味于八方……沃野垦辟,家给人足,蓄藏无缺”。此外,宜春、新余、永新、萍乡等县,在东晋南朝时都是著名的水稻产区。此时江西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重农抑商政策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北民南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嘉蔬精稻,擅味于八方……沃野垦辟,家给人足,蓄藏无缺”、“宜春、新余、永新、萍乡等县,在东晋南朝时都是著名的水稻产区”可知,材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较为深入的开放,经济有所发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主要是得益于当时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D项正确;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只是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因为自然条件始终存在,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是指重视发展农业,抑制商业发展,和江南的发展没有必然关系,排除B项;经济重心完成南迁是在南宋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5.据苏洵《嘉祐集》记载:“吾宋制治……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由此可知,苏洵认为宋代的政治制度()A.使节度使掌握了实权 B.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C.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政权稳定 D.使其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对峙中处于优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可知,苏洵认为,宋代地方将领即便拥兵百万,也会随时听从皇帝的召唤,说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维护了政权的稳定,C项正确;宋代地方节度使不再掌握实权,排除A项;苏洵是认为宋代的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不是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排除B项;宋代在于少数民族政权的对峙中不占优势,排除D项。故选C项。6.元朝设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西域,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这表明元朝()A.加强边疆治理 B.重视对外贸易 C.实现民族平等 D.强化行省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元朝设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设北庭都元帅府、宜慰司管理西域,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元朝政府对边疆地区管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体现了元朝加强边疆治理,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元朝的对外贸易,排除B项;元朝实行“四等人制”,带有民族歧视的色彩,“实现民族平等”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行省的设置和管理,排除D项。故选A项。7.明代宋应星编撰的《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全书按“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分为十八卷,在文章排列顺序中,作者将关系农业的《乃粒》置于卷首,且在农业生产篇章中耗费了大量笔墨。这主要体现了作者()A.以农为本的理念 B.注重实验与总结 C.格物致知的精神 D.重道轻技的思想【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天工开物》将关系农业的《乃粒》置于卷首,且在农业生产篇章中耗费了大量笔墨,体现了其以农业为本的思想,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实验和总结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将农业放到重要地位,没有体现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指的是探究万物以获得其中存在的理,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以农为本的重视农业的理念,没有体现重道轻技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8.1901年6月,清廷正式向列强宣战,东南督抚随即与各参战国达成和平协议,并签订“上海租借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士产业归南洋大臣……切实保护”等条款这一现象()A.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 B.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C.反映了政府以保境安民为要 D.体现了适应外交近代化需要【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1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东南督抚与各参战国达成和平协议,这反映的是东南互保事件。“东南互保”是列强为保护已攫取的利益,防范义和团运动向南方地区扩展,而勾结南方相关督抚订立的协议。东南督抚为求列强战火不烧到各自辖区而不遗余力地实施该条约,表面上保住了其辖区的“常规”秩序,实则满足了列强的政治需要,维护了列强的在华利益,同时也反映了中央式微,地方权大,所以,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基础,B项正确;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始终存在,排除A项;清廷向列强宣战和东南督抚与各参战国达成和平协议,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是为了保境安民,排除C项;此时处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东南督抚与各参战国达成和平协议,是为了自己利益,也满足了列强的政治需要,维护了列强的在华利益,与外交近代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下:这一变化过程表明()注:常关负责管理水路沿岸与主要内陆贸易,收入归中央;厘金局负责管理地方贸易,收入主要归地方。A.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 B.列强资本输出缓慢增加C.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 D.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9世纪50年代以来,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的业务范围出现了重叠,特别是在19世纪90年代,被列强控制的海关管理权也管理了一部分厘金局和常关的税收权力,这表明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A项正确;据所学,《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列强从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并未放缓,排除B项;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税收机构重叠,体现的是地方和海关的税收机构侵占了清政府的税收权,与效率无关,排除C项;图片反映的是税收机构的业务范围变化,不能看出税收的实际数目,无法得出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0.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阐明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是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新学”,湮没了孔子学说的“微言大义”。这一主张A.说明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B.拉开戊戌维新运动的序幕C.直接导致了戊戌政变发生 D.彻底地否定了儒学的权威【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康有为借《新学伪经考》来否定儒学的正统性,为维新变法作宣传,A项正确;B项是公车上书,排除B项;这一主张并没有直接导致戊戌政变发生,排除C项;D项是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11.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某一事件发行了一组邮票。与该事件最相关的诗句是()A.“北伐西征荆满路” B.“致远鼓楫冲重围”C.“人间遍种自由花” D.“似火青春救国忙”【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图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湖北军政府旧址”及所学可知,黄花岗起义是革命党人1911年4月在广州举行的起义,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湖北军政府是1911年10月11日,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取得胜利以后,建立的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由此可知,题干描述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发起的反清斗争的相关事迹,这体现了革命党人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C项正确;“北伐西征荆满路”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信息,排除A项;“致远鼓楫冲重围”描述的是黄海海战的历史信息,排除B项;“似火青春救国忙”描述的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2.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其中“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A.秋收起义红军长征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红军长征渡江战役C.南昌起义北伐战争淮海战役 D.秋收起义红军长征渡江战役【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材料“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对长征时期的战役描述,材料“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对渡江战役的描述,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13.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期间收复了仁安羌油田,解救了7000多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先后发起缅北滇西作战,歼灭日军三万余人。1945年3月,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这说明()A.中国战场协助配合了盟军军事行动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C.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D.中国远征军的战绩名扬海内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期间收复了仁安羌油田,解救了7000多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先后发起缅北滇西作战,歼灭日军三万余人。1945年3月,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可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取得一系列重大战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C项正确;中国远征军是出国作战,不在中国战场,排除A项;材料说明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没有体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未体现“中国远征军的战绩名扬海内外”,排除D项。故选C项。14.1954年7月,我国自主制造的第一架雅克-18型飞机,从南昌飞上蓝天,8月1日毛泽东发来嘉勉信:“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始。”这反映了()A.工业落后面貌得以改变 B.“一五”计划取得显著成果C.工业分布趋于平衡 D.充分发挥了地方企业自主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54年(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54我国自主制造了第一架雅克-18型飞机,有利于我国飞机制造业的发展和增强国防力量。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一五”计划,因此这一成果反映“一五”计划取得显著效果,B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开始得到改变,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自主制造的飞机,未涉及工业区域分布,排除C项;材料中提到的自主制造是指我国自己完成,而不是指地方企业自主性,排除D项。故选B项。15.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许多台湾有识之士也提出“中华文化应是两岸沟通的共同语言”。这说明()A.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 B.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持久创新力C.文化认同有助于海峡两岸统一 D.海峡两岸的民众渴望祖国统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美丽的中文不老”、“中华文化应是两岸沟通的共同语言”可知,海峡两岸有共同的文化基础,汉字文化的认同有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海峡两岸的交流,排除A项;材料提及海峡两岸汉字文化的同根同源,无法体现出“持久创新力”,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有识之士,不能夸大为民众,排除D项。故选C项。16.2023年9月13日下午,国家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举行会谈。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经贸、教育、方游、科技、卫生、航天、民航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上述材料充分说明()A.中国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B.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C.中国积极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D.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问题治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题意可知,中国与委内瑞拉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双边合作,有利于两国交流的深入,促进共同发展,说明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加强对委内瑞拉的合作,并不能体现中国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排除A项;委内瑞拉不属于大国,排除C项;仅根据中国与委内瑞拉的经济合作,不是“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第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4分,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遗,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孔子便是这种思潮的代表。——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汉初奉行黄老思想,无为而治,最大的贡献是培养国力,但不适合于统一大帝国的治理。为了从意识形态方面维护中央集权体制,汉武帝采纳儒家出身的官僚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当历史向前演进,有识之士不能不想到,本土思想与佛教相比,自身有一些弱点、不足,例如.佛教讲祖统,禅宗最讲祖师法裔继承关系,而中国儒家没有这样的统绪。中国儒家谈“人道”,着重于人的道德实践,但缺少应有的抽象哲学理论。——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提出的“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有哪些,分析其思想遭到冷落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治国思想变化的原因,并简要评价这一变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存在的缺陷,儒学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答案】(1)原则: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克己复礼(回答2点即可;回答仁、礼亦可)原因:不适应春秋时期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形势。(2)原因:加强大一统帝国治理的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体制的需要)。评价: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塑造民族共同心理;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3)缺陷:缺乏祖统;缺乏抽象哲学理论解决:韩愈继承孔孟儒学,复兴儒学;融合佛道相关理论【解析】【小问1】原则: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孔子便是这种思潮的代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己复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还提出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孔子便是这种思潮的代表”和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遭到冷落的原因是不适应春秋时期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形势。【小问2】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中国)。根据材料“汉初奉行黄老思想,无为而治,最大的贡献是培养国力,但不适合于统一大帝国的治理。为了从意识形态方面维护中央集权体制,汉武帝采纳儒家出身的官僚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知,加强大一统帝国治理的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体制的需要)。评价: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中国)。根据材料“汉初奉行黄老思想,无为而治,最大的贡献是培养国力,但不适合于统一大帝国的治理。为了从意识形态方面维护中央集权体制,汉武帝采纳儒家出身的官僚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知,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塑造民族共同心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小问3】缺陷: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当历史向前演进,有识之士不能不想到,本土思想与佛教相比,自身有一些弱点、不足,例如.佛教讲祖统,禅宗最讲祖师法裔继承关系,而中国儒家没有这样的统绪”可知,缺乏祖统;根据材料“中国儒家谈‘人道’,着重于人的道德实践,但缺少应有的抽象哲学理论”可知,缺乏抽象哲学理论解决;解决: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儒家思想存在的缺陷,韩愈继承孔孟儒学,复兴儒学;融合佛道相关理论。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婚姻观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之千余缗。——(宋)朱彧《萍洲可谈》薛居正子薛惟吉之之嫠妇(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争相求娶。——(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北宋东京城平面图(见下图)(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2)若进一步探究影响宋代婚姻观念的因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答案】(1)现象:材料一:宋代婚姻重视财富,婚姻观念较为开放。材料二: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联系: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社会流动性增强,冲击了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导致婚姻重视财产,促进人们的婚姻观念开放。(2)示例:补充:宋代科举制的发展。理由:宋朝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推动科举制的发展与完善,加速社会阶层的流动,门第观念日益淡化,择婿更加重视才能。【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宋朝(中国)。第一小问是现象,材料一:据材料一“宋代婚姻观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之千余缗”可知,宋代婚姻重视财富;据材料一“薛居正子薛惟吉之之嫠妇(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争相求娶”可知,婚姻观念较为开放。材料二:据材料二“北宋东京城的商业繁华区和瓦肆等信息”可知,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第二小问是联系,结合所学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道德伦理观念的角度分析。【小问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宋朝(中国)。示例:第一小问是材料,结合所学从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来补充材料。第二小问是理由,结合所学从宋朝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科举制的发展与完善、社会阶层的流动、门第观念日益淡化的角度分析。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民族记忆·抗战精神材料一(1937年4月,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