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岳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湖南省岳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湖南省岳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湖南省岳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湖南省岳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本试卷共8页,共28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考号、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某学者指出,公元前四千年中国存在的区域文化带有内蒙古长城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大坌坑文化等,这些文化彼此相互作用。这表明A.不同文明的交融互动最终促成了国家的形成 B.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C.地理复杂性与分层性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 D.中华文明由黄河流域向周边逐渐扩展【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多个文化带同时并存且彼此之间相互作用,所以可以证明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B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未指向最后国家的形成,故A不正确;材料并非强调地理的复杂与分层,故C排除;这些文化带并未直接体现从黄河流域向周边的扩展,也不是先后的递进演进关系,故D不正确。2.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名称主要职能名称主要职能郎中令宫中警卫宗正皇室宗族事务卫尉宫门警卫廷尉司法少府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典客少数民族事务太仆宫廷车马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和税收奉常宗庙、礼仪和教化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根据材料“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可知,在秦朝,九卿在名称上是国家的政府机构名称,同时根据其职能可以看出其又是为皇帝进行服务的机构,说明秦朝九卿既是内臣,又兼是外臣,体现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D项正确;秦朝统一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与材料九卿职能无关,排除A项;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与材料中九卿职能无关,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是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的政治制度,与九卿职能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中文里原来并无“塔”字,魏晋以后才造出“塔”字。印度的塔早期多是“覆钵”或“覆盆”式,也就是一个半圆覆钵形的大土冢。而中国工匠将这种佛塔形式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结合,创造出各种造型美观、千姿百态的佛塔。这反映了A.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B.佛教本土化并逐渐成为主流思想C.中国墓葬形制深受佛教文化影响D.宗教信仰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答案】A【解析】魏晋以后,随着中国工匠在源自印度的佛塔的基础上创造出各种带有中国特色的佛塔,汉字“塔”应运而生,反映了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A项正确;中国工匠将印度的佛塔形式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结合,推动汉字中产生新文字,不能说明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并且佛教也没有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中国墓葬形制,C项错误;中国的佛塔和汉字“塔”的出现,不能说明宗教信仰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D项错误。4.唐德宗建中元年,朝廷税制从“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转变为“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一举措()A.抑制了王地兼并 B.减轻了人身束缚 C.发展了庄园经济 D.提高了商人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唐中后期将租庸调制进行调整;根据“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可知相对于租庸调制,朝廷税制改革有利于减轻人身束缚和赋税负担,B项正确;不能抑制土地兼并,排除A项;与庄园经济无关,排除C项;题干与商人地位高低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宋朝绘画以饱满的写实精神展现了社会百态,较之北宋对大型人物活动场景的过多关注,南宋绘画则更多地把村医、舟船、行旅、牧童、耕织、商贩等凡俗场景运用到绘画创作之中。这一变化反映出()A.社会逐渐由兴盛走向衰落 B.市民阶层的兴起C.城乡发展和商品经济繁荣 D.传统观念的颠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绘画可以反映社会现实,随着南宋城乡发展与商品经济的繁荣、商业流通的异常活跃,描绘现实生活人物的风俗画进一步发展,材料中“村医、商贩等凡俗场景更多地运用到绘画中”正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比北宋,南宋绘画场景的不同,展现的是经济的繁荣,而非衰落,排除A项;市民阶层在北宋时期已兴起,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南宋绘画场景有所改变,但“颠覆”一词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6.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其中母亲为汉人的占比为58%,妻子为汉人的占比近70%。这说明了元朝()A.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奉行民族歧视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元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可知,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超过一半的人的和汉人存在关系,这说明了元朝民族交融趋势加强,A项正确;“完全实现汉化”说法过于绝对,并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供科举考试的相关程序和录取标准,无法得知科举考试更加公平,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供民族区别对待的信息,无法体现“民族歧视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7.明代内阁辅臣的选任,大多采用由皇帝直接下令决定某人入阁的形式,叫“特简”。后来,也可以由阁臣会同非内阁的廷臣推荐候选人供皇帝选择;皇帝若拿不定主意,可以抽签决定,叫“枚卜”。从阁臣的产生可以看出()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内阁辅臣德才兼备C.内阁辅臣权力膨胀 D.利于皇帝控制内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也可以由阁臣会同非内阁的廷臣推荐候选人供皇帝选择;皇帝若拿不定主意,可以抽签决定”与“明代内阁辅臣的选任,大多采用由皇帝直接下令决定某人入阁的形式,叫‘特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内阁辅臣的选任方式有“特简”与“枚卜”,但是内阁辅臣的任命决定权,依然掌握在皇帝手中,这些选任方式利于皇帝控制内阁,D项正确;“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在清朝,时间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A项;本题主旨“内阁选任方式”,“内阁辅臣德才兼备”没有在材料中体现,排除B项;“内阁辅臣权力膨胀”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8.清前期,苏州女性流行以鲜花为头饰,当地又有“莺语东风二月过,山中花少市中多。桑畦尽作栽花地,那得缫丝有绮罗”之语。这反映了该地区()A.消费观念的奢靡化 B.产品加工的专业化C.土地利用的精细化 D.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前期的中国。据材料“女性流行以鲜花为头饰”“山中花少市中多。桑畦尽作栽花地”可得出,因为当时苏州女性流行以鲜花为头饰,鲜花成为了市场上畅销的商品,故很多农田种植了鲜花,这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市场化,D项正确;仅据该材料不能得出女性以鲜花为头饰是一种奢靡的消费观念,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鲜花种植出来后是否进行加工,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种植粮食作物或其他经济作物变为了种植鲜花,不能体现土地利用相对于之前是否精细化了,排除C项。故选D项。9.徽商形象反差很大,在明清文学作品中,徽商吝啬贪财。在现实中,徽商是明清最重要的商帮之一、生活作风克勤克俭、创业精神吃苦耐劳。此现象能够说明()A.明清闭关锁国,徽商地位没落 B.小农经济主体,商帮影响力有限C.传统思想观念,商人地位不高 D.政府有意引导,巩固统治的需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现实中,徽商生活作风克勤克俭、创业精神吃苦耐劳,但在文学作品中,徽商吝啬贪财。这种反差说明当时人们还是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商人社会地位不高,C项正确;明清闭关锁国与徽商在现实和文学中的形象反差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徽商在现实和文学中的形象反差很大,未体现商帮影响力有限,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徽商在现实和文学中的形象反差很大,这是因为当时人们还是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商人社会地位不高,未体现政府有意引导,排除D项。故选C项。10.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有一张出自乡绅之手的对英国侵略者的“晓谕”说:“我虽乡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A.初具民族主义观念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C.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D.饱读儒家经典著作【答案】A【解析】材料“我虽乡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表明,在列强侵略的背景下,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故选择A项;B与史实不符;材料反应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谈不上近代化,故C项错误;D在材料中并未体现。11.据史载,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国市场除洋布大宗之外,“(洋货)一切日用皆能体华人之心,仿华人之制,如药材、颜料、瓶盎、针纽、肥皂、灯烛、钟表、玩器,悉心讲求,贩运来华,虽僻陋市集,靡所不至”。由此可推知,当时中国()A.工业生产体系较为完整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传统手工业受到了冲击 D.积极融入世界市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1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1901年,洋货不仅在中国大城市销售,而且在偏远的市集也有销售,说明洋货在中国市场上销售范围扩大,必然会冲击中国传统的手工业,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洋货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情况,没有涉及中国工业生产体系,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洋货在市场中国市场上的销售情况,而不是中国商品销往国外,排除D项。故选C项。12.1895年至1898年,中国民族工业新设厂投资万元以上者55家,年均13.75家。而1904年至1910年间新设厂投资万元以上者276家,年平均39.4家,是前者的2.87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B.清末新政奖励实业C.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D.辛亥革命扫清障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1904年至1910年间,设厂数目与投资总额都大大地超过了前代。结合时间可知,清末新政采取一系列奖励发展工商业的措施,B项正确;1914年到1918年,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排除A项;1895年到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排除C项;1911年辛亥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13.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实际上经历了“西化”、“反西化”、“近代化”三个交叉的探索过程。下列各项中,符合“反西化”和“近代化”内容的是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C.辛亥革命,戊戌变法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答案】B【解析】本题运用排除法解答,“西化”指的是向西方学习,“反西化”指的是排斥西方,“进代化”是指经济上工业化,政治民主化等.四个选项中只有义和团运动是排斥西方的,符合反西化,故排除AC两项。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有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政治民主化,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不符合近代化的说法,故D项排除。故选B。14.有学者在研究新文化运动时说:“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与根深蒂固的自我压抑习性进行战斗;这种习性乃是由家族权威而非神权专制所支持……要将中国从数个世纪以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纲常名教中解放出来”。该学者意在()A.表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礼制的目标 B.说明国人思想的愚昧与落后C.强调思想解放与救亡图存的紧密联系 D.抨击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反对传统思想对人性的束缚,要把人们从纲常名教中解放出来,A项正确;说明国人思想的愚昧与落后只是方式,不是目的,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救亡图存与尊孔复古,排除C、D两项。故选A项。15.《申报》的报道称: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说明了A.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B.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C.新闻报道众说纷纭没有价值D.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答案】D【解析】新闻报道有一定的史料研究价值,故A错误;历史真相客观存在,并不因为年代久远而丧失,故B错误;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事件记录和研究的价值,故C错误;材料反映了中日两国的媒体因为立场不同导致对五四运动的解释不同,故D正确。故选D。『点石成金』: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申报》……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学生的一场暴动”,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日两国所处立场与历史解释的主观性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6.词句“横扫黔省,所向无敌。威震云南,龙云丧胆。追剿之敌,叫苦连天。克服天险金江,战胜雪山草地”,所描写的历史事件A.沉重打击了侵略势力B.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批骨干C.宣告诞生D.促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答案】B【解析】“克服天险金江,战胜雪山草地”所描写的历史事件是红军长征,长征并未沉重打击侵略势力,故A错误;长征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故B正确;中共一大宣告诞生,故C错误;秋收起义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故D错误。故选B。『点石成金』: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克服天险金江,战胜雪山草地”,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长征的史实出发,即可联系长征的历史意义,据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7.如图可以用于印证()1939年陕甘宁边区人民投票选举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 B.抗日民主根据地不断扩大C.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建立 D.抗日根据地民主制度推行【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9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抗日战争时期,在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上,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同时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材料图片陕甘宁边区人民投票选举反映抗日根据地民主制度推行,D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是在1937年,排除A项;从投票选举不能看出抗日民主根据地扩大,排除B项;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建立是在1937年,材料图片是边区政府建立后的选举,排除C项。故选D项。18.“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卢沟桥事变 D.重庆大轰炸惨案【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中国)。根据材料的描述,可以得知该事件时间是1937年12月13日,日本在南京屠杀了30万中国人,结合所学知识为日本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B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1931日本侵略东北的事件,排除A项;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的事件,排除C项;重庆大轰炸惨案,是日本由1938年1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对重庆进行的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排除D项。故选B项。19.根据如表内容,判断其主题应为时间解放区工作事项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改造基层政权,取消旧的保甲机构,建立了区公所。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及时打碎旧政权机构,废除保甲制度,建立街道政权组织。1949年3月北满各省普遍召开了村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村人民政府委员会。A.全国解放区展开基层治理 B.保甲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C.东北基层民主政权的建设 D.解放区人民实现当家做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长春解放后,改造基层政权建立了区公所”“沈阳解放建立街道政权组织”“北满各省普遍召开了村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村人民政府委员会”,可知东北解放后,逐渐在东北地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基层组织,C项正确;材料主要描述了东北地区的基层管理问题,排除A项;材料只能说明沈阳地区在解放后,保甲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排除B项;材料只能反映东北地区解放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排除D项。故选C项。20.如图为20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中“和平外交”与“和平共处”的使用频率图。“和平外交”与“和平共处”使用频率的变化反映了新中国()A.开创独立自主新型外交 B.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C.实现中西大国关系突破 D.打破西方外交孤立局面【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从1953年到1956年“和平外交”使用频率骤然增加,“和平共处”则每年以成倍增长的速度被《人民日报》使用,这显然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着直接的关系,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项正确;改革开放后开创独立自主新型外交,排除A项;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C项;新中国冲破美国外交孤立政策的标志是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1.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用党内通信的形式写信给省、地、县、社、队、小队六级干部说:“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例如,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产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毛泽东此信件()A.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B.纠正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错误路线C.提出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理论 D.总结了“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9年(中国)。根据材料“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的信息说明毛泽东已经认识到经济发展中措施存在一定问题,不要求群众按照上级指标行事,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纠正社会主义建设的错误路线,排除B项;农业合作化运动是1953-1956年实施,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不符合材料农业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22.1979年国家对稻谷、油料作物和棉花的定购价格提高了17.1%,对定购义务外的超购部分支付高于定购价30%―50%的奖励。在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下,当年农业总产值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反映出()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泛推行 B.统购统销取消促进了农业发展C.价格制度改革激发农民积极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79年(中国)。据材料“1979年国家对稻谷、油料作物和棉花的定购价格提高了17.1%,对定购义务外的超购部分支付高于定购价30%―50%的奖励”,可知,定购价适于为完成定购义务而出售的作物,超购价用于定购义务以外出售的作物,农产品价格调整及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地提高,农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C项正确;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泛推行,排除A项;1992年底,统购统销彻底停止,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23.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指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解析】从20世纪80年代这个时间来看“三十年后又分地”指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土地改革运动、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均是在20世纪50年代,选项A、B、C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石成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一项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而改革最早始于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的标志为“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即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4.中共中央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实现直接“三通”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D.践行“一国两制”构想【答案】A【解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A正确;实现直接“三通”是双方交流的步骤,排除B;加强经济密切合作是双方交流的体现,排除C;践行“一国两制”构想是两岸统一的结果,排除D。25.据统计,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参与建设的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这表明“一带一路”()A.使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更加明显 B.推动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的形成C.体现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核心地位 D.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新动力【答案】D【解析】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响应“一带一路”并且有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签署协议,这将推动更多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的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新动力,D项正确;“一带一路”并非区域经济集团,排除A项;多国参与“一带一路”并非一定能出现经济多极化格局,排除B项;C项说法拔高了“一带一路”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12分,28题20分,共50分)26.两汉至明清时期的选官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举孝廉是两汉时期察举制度中最普遍盛行的制度。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令二千石举孝廉”,正式规定郡国守相,若“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作为对二千石等官吏是否忠勤于国家的考察方式之一,后又规定了郡国察举孝廉的人数和具体标准。其标准有四项:“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摘编自《汉书》《续汉•百官志一》等材料二南宋至明清时期,考中的状元、进士群体的地理分布图—摘自张希清、毛佩琦等主编《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材料三宋朝科举制度取消了门第限制,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如“工商杂类”获得应试的资格,到北宋末年,甚至僧道亦可参加应试。在举行考试时,逐步形成了严格的密封考生姓名的“糊名”制度;设立专门负责誊录考生答卷的“誊录”制度,还有主持考试的高官不回家,锁门谢客,不与外人往来的“锁院”制度。—摘编自宋希清《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通史》(1)根据材料一,简析汉武帝时期实施“察举制度”“举孝廉”的主要目的,并概括这些选官制度的“具体标准”。(2)根据材料二,说明示意图反映的历史现象,从经济的角度阐述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析宋代科举制度的新变化,并概括这一变化对宋代政坛的影响。【答案】(1)主要目的:举荐人才,考察郡国官员是否忠勤于君主和国家。具体标准:品德(或德行);学识(或文化修养);才能(或工作能力)。(2)历史现象:江浙(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原因:南方经济逐步超过北方。(3)变化:考试程序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影响: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作为对二千石等官吏是否忠勤于国家的考察方式之一”可看出,其主要目的是举荐人才,考察郡国官员是否忠勤于君主和国家。第二小问具体标准:根据材料“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得品德(或德行);根据材料“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得学识(或文化修养);根据材料“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得才能(或工作能力)【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现象:从地图可以看出南宋至明清时期,考中的状元、进士群体多分布于江浙(长江中下游地区)。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文化教育随之发展。【小问3】本题是对比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宋朝科举制度取消了门第限制,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得出录取范围扩大;根据材料“逐步形成了严格的密封考生姓名的“糊名”制度;设立专门负责誊录考生答卷的“誊录”制度”得出考试程序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阶层流动、政治角度等分析可以得出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康乾盛世”大事简表(部分)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置台湾府。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奏折制度。雍正二年(1724年),行摊丁入亩。雍正四年(1726年),开始大规模改土归流。雍正五年(1727年),驻藏大臣。雍正十年(1732年),设军机处。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修《四库全书》。乾隆五十八年(1792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提出贸易通商等要求,乾隆断然拒绝。——据《用年表读通中国史》结合材料,以“盛世与危机”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盛世与危机。

清朝前中期达到了农耕文明顶峰,出现了盛世局面,表现在政治上平定三藩、设台湾府,实现国家统一与稳定;改土归流、设驻藏大臣等加强边疆治理和中央集权,疆域辽阔,奠定现代中国版图;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摊丁入亩、人口增长;文化上修订《四库全书》,传统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取得巨大成就。但是,清政府固守传统,未能及时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向工业文明迈进,实现社会转型,因而面临危机。表现在政治上以军机处为代表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经济上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文字狱钳制了人们思想,摧残了文化;外交上坚持天朝上国观念,采取闭关自守政策。这些措施导致了中国与世界隔离,逐步落伍于世界。总之,清朝前中期,在康乾盛世之下隐藏着危机。从清朝的历史发展中,我们需认识到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居安思危,具备世界视野、增强忧患意识。

【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范围为清朝(中国)。根据设问中给定标题“盛世与危机”,并结合材料中列举的一些史实,从清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清朝“盛世”,如政治上平定三藩、设台湾府,实现国家统一与稳定;改土归流、设驻藏大臣等加强边疆治理和中央集权,疆域辽阔,奠定现代中国版图;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摊丁入亩、人口增长;文化上修订《四库全书》,传统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取得巨大成就。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外交等方面,列举史实,说明清朝在鼎盛时期蕴含着危机。如政治上以军机处为代表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经济上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文字狱钳制了人们思想,摧残了文化;外交上坚持天朝上国观念,采取闭关自守政策。这些措施导致了中国与世界隔离,逐步落伍于世界。最后对论证总结:清朝前中期,在康乾盛世之下隐藏着危机。从清朝的历史发展中,我们需认识到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居安思危,具备世界视野、增强忧患意识。28.为实现独立富强,近代中国各阶层人民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有为认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他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康有为主张“全变”。——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发展转变的过程。先是以西方文化的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文化,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之后发展转变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思想文化运动。······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性质,也由其初期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转变成了为新的革命斗争服务的新文化运动了。——李世俊《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现代意义》材料三“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摘编自胡绳武、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这一观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在宣传内容和运动性质方面的变化。(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留给后人怎样的精神财富?【答案】(1)理解:洋务运动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有一定的进步作用,故作者认为它“并不是坏东西”。洋务运动是在封建制度基础上的修修补补,其根本目的是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并没有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故作者认为它是“小变”“量变”。(2)宣传内容的变化:初期宣传民主、科学和自由,之后宣传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后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性质的变化:由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转变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化。(3)原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励人们探求救国道路,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精神财富:爱国救亡,民主自由,文化启蒙,英勇斗争。【解析】(1)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有一定的进步作用,故作者认为它“并不是坏东西”;但是洋务运动是在封建制度基础上的修修补补,其根本目的是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并没有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故作者认为它是“小变”“量变”。(2)变化:根据材料“先是以西方文化的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可归纳出内容上的变化是初期宣传民主、科学和自由,之后宣传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后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结合上述分析的内容变化和所学知识可知,其性质变化体现为由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转变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化。(3)原因:结合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及思想方面对五四运动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精神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体现为爱国救亡,民主自由,文化启蒙,英勇斗争等方面。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本试卷共8页,共28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考号、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某学者指出,公元前四千年中国存在的区域文化带有内蒙古长城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大坌坑文化等,这些文化彼此相互作用。这表明A.不同文明的交融互动最终促成了国家的形成 B.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C.地理复杂性与分层性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 D.中华文明由黄河流域向周边逐渐扩展【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多个文化带同时并存且彼此之间相互作用,所以可以证明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B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未指向最后国家的形成,故A不正确;材料并非强调地理的复杂与分层,故C排除;这些文化带并未直接体现从黄河流域向周边的扩展,也不是先后的递进演进关系,故D不正确。2.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名称主要职能名称主要职能郎中令宫中警卫宗正皇室宗族事务卫尉宫门警卫廷尉司法少府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典客少数民族事务太仆宫廷车马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和税收奉常宗庙、礼仪和教化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根据材料“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可知,在秦朝,九卿在名称上是国家的政府机构名称,同时根据其职能可以看出其又是为皇帝进行服务的机构,说明秦朝九卿既是内臣,又兼是外臣,体现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D项正确;秦朝统一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与材料九卿职能无关,排除A项;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与材料中九卿职能无关,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是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的政治制度,与九卿职能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中文里原来并无“塔”字,魏晋以后才造出“塔”字。印度的塔早期多是“覆钵”或“覆盆”式,也就是一个半圆覆钵形的大土冢。而中国工匠将这种佛塔形式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结合,创造出各种造型美观、千姿百态的佛塔。这反映了A.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B.佛教本土化并逐渐成为主流思想C.中国墓葬形制深受佛教文化影响D.宗教信仰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答案】A【解析】魏晋以后,随着中国工匠在源自印度的佛塔的基础上创造出各种带有中国特色的佛塔,汉字“塔”应运而生,反映了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A项正确;中国工匠将印度的佛塔形式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结合,推动汉字中产生新文字,不能说明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并且佛教也没有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中国墓葬形制,C项错误;中国的佛塔和汉字“塔”的出现,不能说明宗教信仰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D项错误。4.唐德宗建中元年,朝廷税制从“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转变为“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一举措()A.抑制了王地兼并 B.减轻了人身束缚 C.发展了庄园经济 D.提高了商人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唐中后期将租庸调制进行调整;根据“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可知相对于租庸调制,朝廷税制改革有利于减轻人身束缚和赋税负担,B项正确;不能抑制土地兼并,排除A项;与庄园经济无关,排除C项;题干与商人地位高低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宋朝绘画以饱满的写实精神展现了社会百态,较之北宋对大型人物活动场景的过多关注,南宋绘画则更多地把村医、舟船、行旅、牧童、耕织、商贩等凡俗场景运用到绘画创作之中。这一变化反映出()A.社会逐渐由兴盛走向衰落 B.市民阶层的兴起C.城乡发展和商品经济繁荣 D.传统观念的颠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绘画可以反映社会现实,随着南宋城乡发展与商品经济的繁荣、商业流通的异常活跃,描绘现实生活人物的风俗画进一步发展,材料中“村医、商贩等凡俗场景更多地运用到绘画中”正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比北宋,南宋绘画场景的不同,展现的是经济的繁荣,而非衰落,排除A项;市民阶层在北宋时期已兴起,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南宋绘画场景有所改变,但“颠覆”一词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6.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其中母亲为汉人的占比为58%,妻子为汉人的占比近70%。这说明了元朝()A.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奉行民族歧视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元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可知,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超过一半的人的和汉人存在关系,这说明了元朝民族交融趋势加强,A项正确;“完全实现汉化”说法过于绝对,并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供科举考试的相关程序和录取标准,无法得知科举考试更加公平,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供民族区别对待的信息,无法体现“民族歧视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7.明代内阁辅臣的选任,大多采用由皇帝直接下令决定某人入阁的形式,叫“特简”。后来,也可以由阁臣会同非内阁的廷臣推荐候选人供皇帝选择;皇帝若拿不定主意,可以抽签决定,叫“枚卜”。从阁臣的产生可以看出()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内阁辅臣德才兼备C.内阁辅臣权力膨胀 D.利于皇帝控制内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也可以由阁臣会同非内阁的廷臣推荐候选人供皇帝选择;皇帝若拿不定主意,可以抽签决定”与“明代内阁辅臣的选任,大多采用由皇帝直接下令决定某人入阁的形式,叫‘特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内阁辅臣的选任方式有“特简”与“枚卜”,但是内阁辅臣的任命决定权,依然掌握在皇帝手中,这些选任方式利于皇帝控制内阁,D项正确;“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在清朝,时间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A项;本题主旨“内阁选任方式”,“内阁辅臣德才兼备”没有在材料中体现,排除B项;“内阁辅臣权力膨胀”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8.清前期,苏州女性流行以鲜花为头饰,当地又有“莺语东风二月过,山中花少市中多。桑畦尽作栽花地,那得缫丝有绮罗”之语。这反映了该地区()A.消费观念的奢靡化 B.产品加工的专业化C.土地利用的精细化 D.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前期的中国。据材料“女性流行以鲜花为头饰”“山中花少市中多。桑畦尽作栽花地”可得出,因为当时苏州女性流行以鲜花为头饰,鲜花成为了市场上畅销的商品,故很多农田种植了鲜花,这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市场化,D项正确;仅据该材料不能得出女性以鲜花为头饰是一种奢靡的消费观念,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鲜花种植出来后是否进行加工,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种植粮食作物或其他经济作物变为了种植鲜花,不能体现土地利用相对于之前是否精细化了,排除C项。故选D项。9.徽商形象反差很大,在明清文学作品中,徽商吝啬贪财。在现实中,徽商是明清最重要的商帮之一、生活作风克勤克俭、创业精神吃苦耐劳。此现象能够说明()A.明清闭关锁国,徽商地位没落 B.小农经济主体,商帮影响力有限C.传统思想观念,商人地位不高 D.政府有意引导,巩固统治的需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现实中,徽商生活作风克勤克俭、创业精神吃苦耐劳,但在文学作品中,徽商吝啬贪财。这种反差说明当时人们还是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商人社会地位不高,C项正确;明清闭关锁国与徽商在现实和文学中的形象反差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徽商在现实和文学中的形象反差很大,未体现商帮影响力有限,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徽商在现实和文学中的形象反差很大,这是因为当时人们还是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商人社会地位不高,未体现政府有意引导,排除D项。故选C项。10.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有一张出自乡绅之手的对英国侵略者的“晓谕”说:“我虽乡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A.初具民族主义观念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C.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D.饱读儒家经典著作【答案】A【解析】材料“我虽乡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表明,在列强侵略的背景下,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故选择A项;B与史实不符;材料反应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谈不上近代化,故C项错误;D在材料中并未体现。11.据史载,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国市场除洋布大宗之外,“(洋货)一切日用皆能体华人之心,仿华人之制,如药材、颜料、瓶盎、针纽、肥皂、灯烛、钟表、玩器,悉心讲求,贩运来华,虽僻陋市集,靡所不至”。由此可推知,当时中国()A.工业生产体系较为完整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传统手工业受到了冲击 D.积极融入世界市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1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1901年,洋货不仅在中国大城市销售,而且在偏远的市集也有销售,说明洋货在中国市场上销售范围扩大,必然会冲击中国传统的手工业,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洋货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情况,没有涉及中国工业生产体系,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洋货在市场中国市场上的销售情况,而不是中国商品销往国外,排除D项。故选C项。12.1895年至1898年,中国民族工业新设厂投资万元以上者55家,年均13.75家。而1904年至1910年间新设厂投资万元以上者276家,年平均39.4家,是前者的2.87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B.清末新政奖励实业C.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D.辛亥革命扫清障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1904年至1910年间,设厂数目与投资总额都大大地超过了前代。结合时间可知,清末新政采取一系列奖励发展工商业的措施,B项正确;1914年到1918年,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排除A项;1895年到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排除C项;1911年辛亥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13.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实际上经历了“西化”、“反西化”、“近代化”三个交叉的探索过程。下列各项中,符合“反西化”和“近代化”内容的是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C.辛亥革命,戊戌变法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答案】B【解析】本题运用排除法解答,“西化”指的是向西方学习,“反西化”指的是排斥西方,“进代化”是指经济上工业化,政治民主化等.四个选项中只有义和团运动是排斥西方的,符合反西化,故排除AC两项。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有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政治民主化,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不符合近代化的说法,故D项排除。故选B。14.有学者在研究新文化运动时说:“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与根深蒂固的自我压抑习性进行战斗;这种习性乃是由家族权威而非神权专制所支持……要将中国从数个世纪以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纲常名教中解放出来”。该学者意在()A.表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礼制的目标 B.说明国人思想的愚昧与落后C.强调思想解放与救亡图存的紧密联系 D.抨击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反对传统思想对人性的束缚,要把人们从纲常名教中解放出来,A项正确;说明国人思想的愚昧与落后只是方式,不是目的,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救亡图存与尊孔复古,排除C、D两项。故选A项。15.《申报》的报道称: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说明了A.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B.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C.新闻报道众说纷纭没有价值D.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答案】D【解析】新闻报道有一定的史料研究价值,故A错误;历史真相客观存在,并不因为年代久远而丧失,故B错误;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事件记录和研究的价值,故C错误;材料反映了中日两国的媒体因为立场不同导致对五四运动的解释不同,故D正确。故选D。『点石成金』: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申报》……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学生的一场暴动”,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日两国所处立场与历史解释的主观性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6.词句“横扫黔省,所向无敌。威震云南,龙云丧胆。追剿之敌,叫苦连天。克服天险金江,战胜雪山草地”,所描写的历史事件A.沉重打击了侵略势力B.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批骨干C.宣告诞生D.促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答案】B【解析】“克服天险金江,战胜雪山草地”所描写的历史事件是红军长征,长征并未沉重打击侵略势力,故A错误;长征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故B正确;中共一大宣告诞生,故C错误;秋收起义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故D错误。故选B。『点石成金』: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克服天险金江,战胜雪山草地”,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长征的史实出发,即可联系长征的历史意义,据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7.如图可以用于印证()1939年陕甘宁边区人民投票选举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 B.抗日民主根据地不断扩大C.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建立 D.抗日根据地民主制度推行【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9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抗日战争时期,在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上,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同时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材料图片陕甘宁边区人民投票选举反映抗日根据地民主制度推行,D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是在1937年,排除A项;从投票选举不能看出抗日民主根据地扩大,排除B项;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建立是在1937年,材料图片是边区政府建立后的选举,排除C项。故选D项。18.“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卢沟桥事变 D.重庆大轰炸惨案【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中国)。根据材料的描述,可以得知该事件时间是1937年12月13日,日本在南京屠杀了30万中国人,结合所学知识为日本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B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1931日本侵略东北的事件,排除A项;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的事件,排除C项;重庆大轰炸惨案,是日本由1938年1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对重庆进行的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排除D项。故选B项。19.根据如表内容,判断其主题应为时间解放区工作事项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改造基层政权,取消旧的保甲机构,建立了区公所。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及时打碎旧政权机构,废除保甲制度,建立街道政权组织。1949年3月北满各省普遍召开了村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村人民政府委员会。A.全国解放区展开基层治理 B.保甲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C.东北基层民主政权的建设 D.解放区人民实现当家做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长春解放后,改造基层政权建立了区公所”“沈阳解放建立街道政权组织”“北满各省普遍召开了村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村人民政府委员会”,可知东北解放后,逐渐在东北地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基层组织,C项正确;材料主要描述了东北地区的基层管理问题,排除A项;材料只能说明沈阳地区在解放后,保甲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排除B项;材料只能反映东北地区解放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排除D项。故选C项。20.如图为20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中“和平外交”与“和平共处”的使用频率图。“和平外交”与“和平共处”使用频率的变化反映了新中国()A.开创独立自主新型外交 B.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C.实现中西大国关系突破 D.打破西方外交孤立局面【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从1953年到1956年“和平外交”使用频率骤然增加,“和平共处”则每年以成倍增长的速度被《人民日报》使用,这显然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着直接的关系,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项正确;改革开放后开创独立自主新型外交,排除A项;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C项;新中国冲破美国外交孤立政策的标志是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1.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用党内通信的形式写信给省、地、县、社、队、小队六级干部说:“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例如,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产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毛泽东此信件()A.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B.纠正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错误路线C.提出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理论 D.总结了“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9年(中国)。根据材料“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的信息说明毛泽东已经认识到经济发展中措施存在一定问题,不要求群众按照上级指标行事,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纠正社会主义建设的错误路线,排除B项;农业合作化运动是1953-1956年实施,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不符合材料农业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22.1979年国家对稻谷、油料作物和棉花的定购价格提高了17.1%,对定购义务外的超购部分支付高于定购价30%―50%的奖励。在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下,当年农业总产值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反映出()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泛推行 B.统购统销取消促进了农业发展C.价格制度改革激发农民积极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79年(中国)。据材料“1979年国家对稻谷、油料作物和棉花的定购价格提高了17.1%,对定购义务外的超购部分支付高于定购价30%―50%的奖励”,可知,定购价适于为完成定购义务而出售的作物,超购价用于定购义务以外出售的作物,农产品价格调整及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地提高,农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C项正确;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泛推行,排除A项;1992年底,统购统销彻底停止,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23.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指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解析】从20世纪80年代这个时间来看“三十年后又分地”指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土地改革运动、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均是在20世纪50年代,选项A、B、C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石成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一项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而改革最早始于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的标志为“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即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4.中共中央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实现直接“三通”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D.践行“一国两制”构想【答案】A【解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A正确;实现直接“三通”是双方交流的步骤,排除B;加强经济密切合作是双方交流的体现,排除C;践行“一国两制”构想是两岸统一的结果,排除D。25.据统计,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参与建设的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这表明“一带一路”()A.使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更加明显 B.推动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的形成C.体现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核心地位 D.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新动力【答案】D【解析】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响应“一带一路”并且有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签署协议,这将推动更多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的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新动力,D项正确;“一带一路”并非区域经济集团,排除A项;多国参与“一带一路”并非一定能出现经济多极化格局,排除B项;C项说法拔高了“一带一路”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12分,28题20分,共50分)26.两汉至明清时期的选官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举孝廉是两汉时期察举制度中最普遍盛行的制度。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令二千石举孝廉”,正式规定郡国守相,若“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作为对二千石等官吏是否忠勤于国家的考察方式之一,后又规定了郡国察举孝廉的人数和具体标准。其标准有四项:“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摘编自《汉书》《续汉•百官志一》等材料二南宋至明清时期,考中的状元、进士群体的地理分布图—摘自张希清、毛佩琦等主编《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材料三宋朝科举制度取消了门第限制,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如“工商杂类”获得应试的资格,到北宋末年,甚至僧道亦可参加应试。在举行考试时,逐步形成了严格的密封考生姓名的“糊名”制度;设立专门负责誊录考生答卷的“誊录”制度,还有主持考试的高官不回家,锁门谢客,不与外人往来的“锁院”制度。—摘编自宋希清《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通史》(1)根据材料一,简析汉武帝时期实施“察举制度”“举孝廉”的主要目的,并概括这些选官制度的“具体标准”。(2)根据材料二,说明示意图反映的历史现象,从经济的角度阐述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析宋代科举制度的新变化,并概括这一变化对宋代政坛的影响。【答案】(1)主要目的:举荐人才,考察郡国官员是否忠勤于君主和国家。具体标准:品德(或德行);学识(或文化修养);才能(或工作能力)。(2)历史现象:江浙(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原因:南方经济逐步超过北方。(3)变化:考试程序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影响: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作为对二千石等官吏是否忠勤于国家的考察方式之一”可看出,其主要目的是举荐人才,考察郡国官员是否忠勤于君主和国家。第二小问具体标准:根据材料“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得品德(或德行);根据材料“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得学识(或文化修养);根据材料“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得才能(或工作能力)【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现象:从地图可以看出南宋至明清时期,考中的状元、进士群体多分布于江浙(长江中下游地区)。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文化教育随之发展。【小问3】本题是对比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宋朝科举制度取消了门第限制,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