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测试时间:75分钟;卷面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认为:“殷商时代国家的领土观念是很模糊的。在邦和族统一的情况下,所谓内外之分,主要是邦族种姓之分。即使有服属关系,也是大国和小国的关系,不是畿内与畿外的关系……我们平常说的商王朝,就是这样一个以殷为中心的、不同邦族的、既有隶属关系又有联盟关系的不平等方国联盟。”这反映了商代()A.仍处于社会转型阶段 B.国家政治制度尚未形成C.内外服制度不够完善 D.正向中央集权方向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时期(中国)。从材料“领土观念是很模糊的”“主要是邦族种姓之分”“不同邦族的.既有隶属关系又有联盟关系的不平等方国联盟”可以看出,商代处于由原始部落社会向奴隶制国家的转型阶段,A项正确;商代已经形成了国家制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内外服制度完善与否的问题,排除C项;先秦时期权力尚未集中,排除D项。故选A项。2.法家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武帝“独尊儒术”后,立法思想开始向礼法结合、刑德并用的方向发展。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依据儒家经义系统地修订法律。这从侧面反映了()A.中华法系特征已经成型 B.儒家伦理的法家化趋向C.古代立法思想逐步成熟 D.古代法律制度日趋完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本题的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礼法结合”“儒家经义”从侧面反映出儒家伦理法家化,B项正确;中华法系的特征是礼法结合,这在唐代才形成,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律令儒家化,而非立法思想的成熟,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律令儒家化,而非法律制度的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3.宋代中央监察系统由御史台和谏院两部分组成。谏院官员有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左右拾遗。名义上,左右散骑常侍是最高级别的谏官,但这两个职位往往空在那里,就像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的职位一样,不授人。这反映了宋代()A.台谏合一的开端 B.君主专制的加强C.文人政治的弊端 D.监察制度的完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材料中“但这两个职位往往空在那里,就像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的职位一样,不授人”,说明皇帝防范和限制高级别官员的权力,反映了宋代君主专制的加强,B项正确;由材料看不出“台谏合一”的特点,材料重点在最后一句,体现了皇权的加强,排除A项;由材料看不出文人政治的弊端,没有涉及文人政治出现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监察系统加强皇权的表现,而不是监察制度的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4.明代民间契约习惯不仅遍及财产关系领域、家庭关系领域、人身关系领域,而且在工商贸易领域以及民间社会管理领域都较为普遍。仅《中国历代契约粹编》中有记载的,就包括买卖契约、契尾、税票等357件,典当契约9件,租佃、佃仆文约26件等。这反映明朝()A.政府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商品交换关系比较发达C.构建起近代化的金融体系 D.民众有较强的法律意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仅《中国历代契约粹编》中有记载的,就包括买卖契约、契尾、税票等357件,典当契约9件,租佃、佃仆文约26件等”可知,明朝民众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契约,并且其种类各样,这反映出当时商品交换活动的发达,B项正确;“明朝政府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此时中国并不存在近代化的金融体系,排除C项;由材料看不出民众的法律意识强弱,排除D项。故选B项。5.下表为清朝时期部分县志中记录的关于玉米种植的情况,据此可知()文献相关记录《分水县志》苞芦,俗呼箓谷,邑向无此种,乾隆间江闽游民入境租山刨种。《宣平县志》宣初无此物(玉米),乾隆四五十年间,安徽人来此,向土著租赁垦辟。《开化县志》苞芦,种自安庆来,近年处处种之。《嵩县志》今嵩民日用,近城者以麦、粟为主,菽辅之;其山民玉、黍为主,麦、粟辅之。A.玉米已成为清朝主要粮食作物 B.清政府成功解决粮食短缺问题C.玉米传入带来广泛的社会影响 D.清政府积极引进西方的农作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表格信息反映出当时玉米在中国很多地区都有分布,对民众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比信息,无法判定玉米已成为清朝主要粮食作物,排除A项;清政府成功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由材料看不出粮食短缺的问题被解决,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清政府对西方农业作物引入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6.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奖励出身大致可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依据各级不同情形,分别由官府予以选录。由此可见,《奏定学堂章程》的实施()A.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重要成果 B.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进程C.促使学堂选官制度由此设立 D.意味着科举制度的废除【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标志着学堂选官制度的设立,C项正确;《奏定学堂章程》是1904年颁布的,属于清末新政的成果,与戊戌变法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洋务运动中新式学堂的创办开启了教育的近代化,排除B项;学堂选官制度并没有完全取代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C项。7.“茶马古道”是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通过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三条大道为主线,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远达欧洲,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茶马古道”的开通()A.体现了汉藏经济互补的需要 B.适应了羁縻府州政策的要求C.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D.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汉、藏之间通过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A项正确;开通“茶马古道”是贸易需要,和羁糜府州政策无关,排除B项;开通“茶马古道”是贸易的需要,不是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排除C项;开通“茶马古道”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8.下表是1928年10月国民常务会议通过的《训政纲领》(节选)内容,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第一条中华民国于训政时期开始,由中国国民党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第二条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付托中国国民执行委员会执行之第五条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由中国国民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行之第六条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之修正及解释,由中国国民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议决行之A.主权在民政治理念得到了践行 B.国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C.国民政府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 D.国民党被确认为最高训政者【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训政纲领》是国民党政权进入训政时期的纲领性文件,确立了“一党治国,以党训政”的施政方针,规定:在训政期间,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在其闭会期间由国民执行委员会行使政权。国民政府从属于国民机关,确认国民党为最高训政者,从而建立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质为蒋介石个人独裁的政治制度,D项正确;国民党实行了一党独裁,没有践行主权在民的理念,更没有建立民主政治体制,排除A、C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训政纲领》把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及国民执行委员会规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排除B项。故选D项。9.《论十大关系》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全局性的十个大问题,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由此可见,《论十大关系》()A.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总结 B.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C.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遵循 D.是毛泽东思想的创新和运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报告,提出十大关系问题的主要目的在于要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总结我国的经验,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寻找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说明《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思想的创新和运用,D项正确;《论十大关系》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开端,排除A项;《论十大关系》没有涉及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B项;1957年以后的“左”倾错误违背了《论十大关系》的主张,没有得到遵循,排除C项。故选D项。10.1997年12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首脑会晤联合声明提出,“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符合所有各方的利益。承诺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或争端,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有关各方同意根据公认的国际法……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解决南海争议”。这说明()A.中国的多边外交有了新突破 B.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C.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得到践行 D.东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关键作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首脑会晤属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外交的重大成就,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材料与多边外交无关,排除A项;材料仅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首脑会晤的一个联合声明,至于联合声明后联合国宪章的原则是否得到践行,材料并未提及,排除C项;东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不是关键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11.罗马元老院是罗马共和政府中一个审议的团体,西赛罗曾说,元老院是公众事务的引导者、辩护者和捍卫者。下图为一幅19世纪的壁画,再现了罗马元老院一次会议里,西赛罗攻击喀提林(罗马的阴谋叛变者)之景。据此可知,元老院()A.是古罗马的最高权力机构 B.致力于捍卫罗马的共和制度C.代表全体罗马公民的利益 D.为近代议会制度奠定了基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罗马元老院是罗马共和政府中一个审议的团体”“元老院是公众事务的引导者、辩护者和捍卫者”与“西赛罗攻击喀提林(罗马的阴谋叛变者)”可知,元老院是古罗马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捍卫罗马的共和制度,B项正确;古罗马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排除A项;元老院作为氏族贵族的代表,维护的是贵族的利益,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元老院对后世的影响,无法得出元老院为近代议会制度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12.1295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召开议会,出席人员共400多名,其中有大主教、主教、教士、修道院院长、伯爵、男爵、骑士和城镇市民的代表,分别代表着社会上的三个阶层(贵族、教士、平民)。此后,议会就以1295年这次议会为榜样经常召开,1295年的英国议会被称为“模范议会”。“模范议会”反映了()A.近代宪政在曲折中发展 B.近代主权国家的形成C.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渊源 D.等级君主制的合法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英国。根据材料“出席人员共400多名,其中有大主教、主教、教士、修道院院长、伯爵、男爵、骑士和城镇市民的代表,分别代表着社会上的三个阶层(贵族、教士、平民)。此后,议会就以1295年这次议会为榜样经常召开”可知“模范议会”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渊源,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不是近代,排除A项;材料与近代主权国家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渊源,没有反映合法性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13.1851年,英国在业女性仅有283万余人,30年后就业女子达到3885万人,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25%,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这一状况()A.解决了社会的人才缺口 B.优化了社会家庭结构C.完善了英国的产业体系 D.有助于提升妇女地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1年(英国)。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妇女大量进入工厂劳动,有助于增加妇女的经济收益,从而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D项正确;“解决了”一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与家庭结构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女子就业人数,与产业结构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4.下图信息反映出()A.信息产业成为经济主导 B.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C.科技发展改变生活方式 D.纸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伴随科技的发展,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支付的用户规模越来越大,这反映出科技对民众生活方式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不能证明信息产业成为经济主导,排除A项;由材料看不出国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排除B项;纸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5.1950—1973年的23年间,国际贸易从600亿美元增加到5740亿美元,增长了8.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3%,高于同期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5.2%,也超过了国际贸易历史上增长最迅速时期的水平。这一局面()A.协调了世界各国的发展步伐 B.推动了公平经济秩序的建立C.得益于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 D.标志着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贸易体系建立,世界贸易向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C项正确;协调各国发展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公平经济秩序至今仍未形成,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礼法社会材料一北齐法律将十类“犯上作乱”的罪行作为“重罪十条”,置于律首。隋朝略作增损后,正式以“十恶”的罪名订入法典。后经唐入清,相沿未改。所谓“十恶”为:“谋反”,图谋危害国家;“谋大逆”,图谋毁坏宗庙、皇陵、宫阙;“谋叛”,背叛朝廷;“恶逆”,殴、杀丈夫及家庭尊长;“不道”,以残忍手段杀人、害人;“大不敬”,偷盗皇室祭器和御用物品,因失误危及君主安全等;“不孝”,咒骂或弃养父母、尊长;“不睦”,殴、杀近亲尊长;“不义”,属员杀长官、学生杀老师、士兵杀军官等;“内乱”,家族内乱伦。——摘编自王立民《中国法制史》材料二礼法和历史是古代中国人关于社会、国家管理治平之术的两大支柱。礼法团聚的社会是稳定的。因而自唐以后,王朝变换的速度放慢了,改朝换代所引起的社会动荡分裂的时间缩短了。道统礼法精神一向要求志于君父的人做到“父有过则隐,君有过则谏”。事实上,王朝设置谏官和察官来评价、监督朝廷的政治决策与政府行政,其中也包含对君主个人行为的礼制制约。君主的行为与表现出的个性应该和制度的现实与理想的观念相一致。中国古代特别是唐宋以后,有为之君多为开国皇帝,而他们各自的后代,平庸之辈不乏其人,但却少有专横、任性、暴虐之人。君主授权的科举制、职业官僚制和监察弹劾制一整套文官制度是维系礼法社会一统和民族认同趋势的制度性力量。——摘编自李宝臣《礼法社会的政治秩序——唐宋以来民族认同史反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重罪十条”的特征及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古代的“礼法社会”。【答案】(1)特征:礼法结合,援礼人法(或“援儒人法”“将儒家伦理渗透进法律”)。影响:有利于维护皇权和封建伦理道德;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刑民不分不利于法制;忽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2)评述:中国古代的礼法社会在维护封建专制王权和等级制度的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对君主也有规范、制约作用,在维护大一统和民族认同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一“‘恶逆’,殴、杀丈夫及家庭尊长”与“‘不睦’,殴、杀近亲尊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礼法结合,援礼入法。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积极与消极方面分析影响。积极方面,根据材料一“偷盗皇室祭器和御用物品,因失误危及君主安全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维护皇权和封建伦理道德;根据材料一“咒骂或弃养父母、尊长”可知,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消极方面,根据材料一“‘不义’,属员杀长官、学生杀老师、士兵杀军官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刑民不分不利于法制,并且忽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小问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二“礼法团聚的社会是稳定的。因而自唐以后,王朝变换的速度放慢了,改朝换代所引起的社会动荡分裂的时间缩短了”与“‘谋反’,图谋危害国家;‘谋大逆’,图谋毁坏宗庙、皇陵、宫阙;‘谋叛’,背叛朝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礼法社会在维护封建专制王权和等级制度的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根据材料二“事实上,王朝设置谏官和察官来评价、监督朝廷的政治决策与政府行政,其中也包含对君主个人行为的礼制制约”与“君主授权的科举制、职业官僚制和监察弹劾制一整套文官制度是维系礼法社会一统和民族认同趋势的制度性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时对君主也有规范、制约作用,在维护大一统和民族认同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17.近代的赋税制度与财政转型材料一厘金制度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厘金创始之初,本是一种地方临时筹款方法,同治三年七八月间,清廷臣工多有整顿各省厘金革除积弊的奏议,厘金曾经一度裁而未果,使它取得经常正税的地位。晚清政府试图实行“完税免厘”政策,但因其对财政管控的能力较弱,各省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对晚清政府出台的规定只是选择性地执行,未能裁撤厘金反而进一步造成了清末税制的征收混乱。央地财政分权政策使得地方获得了征税权,而财产的管理权归中央导致了运营权和税收权的分离,不合理的税制造成了难以协调的矛盾,严重阻碍晚清厘金的裁撤。至南京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之后,将厘金划为国家收入并开征统税以弥补地方裁厘的损失,在税制结构方面确立了以关税、盐税、统税为主的中央税收体系和以田赋为主的地方税收体系,才终于将厘金裁撤。——摘编自阮钰《从厘金征收到裁厘改统:清末民初的央地关系演化与市场整合变迁》等材料二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时间/年农业税工商杂税官业收入其他收入税收总额/万两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1849328177.296922.8————42501885307139.8392350.9——7159.377091894315038.7358444.1——139617.281301903346134.2662965.6——160.2101061909439616.71588860.415916.0444616.9263211911496716.51601053.0472315.6449114.930191——摘编自陈锋《清代财政制度创新与近代财政体制发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厘金制度的演变并说明相应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财政收入结构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答案】(1)19世纪中叶,厘金制度开始创立。原因是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筹集军饷。清朝晚期,厘金制度弊端日益暴露。原因是中央权力式微以及央地财政分权政策。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厘金制度被裁撤。原因是南京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2)变化:农业税收入占比下降,工商杂税占比上升;财政收入从农业税为主变为工商杂税收入为主。原因: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清政府财政制度的改革(或“财政体制的转型”)。【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一“厘金创始之初,本是一种地方临时筹款方法,同治三年七八月间,清廷臣工多有整顿各省厘金革除积弊的奏议,厘金曾经一度裁而未果,使它取得经常正税的地位。”可知,厘金制度在19世纪中叶创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是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筹集军饷;根据材料一“晚清政府试图实行‘完税免厘’政策,但因其对财政管控的能力较弱,各省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对晚清政府出台的规定只是选择性地执行,未能裁撤厘金反而进一步造成了清末税制的征收混乱。央地财政分权政策使得地方获得了征税权,而财产的管理权归中央导致了运营权和税收权的分离,不合理的税制造成了难以协调的矛盾,严重阻碍晚清厘金的裁撤。”可以概括出,清朝晚期,厘金制度弊端日益暴露;结合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是中央权力的式微以及央地财政分权政策。根据材料一“至南京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之后,将厘金划为国家收入并开征统税以弥补地方裁厘的损失,在税制结构方面确立了以关税、盐税、统税为主的中央税收体系和以田赋为主的地方税收体系,才终于将厘金裁撤。”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裁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是南京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2)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的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表格数据可以得出农业税收入占比下降,工商杂税占比上升,由此可知,财政收入从农业税为主变为工商杂税收入为主。第二小问原因,根据图表可知,“商税下降”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原因是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以及清政府财政制度的改革(或“财政体制的转型”)。18.西方的文官制度材料一西方国家对于中国考试制度予以适应性改造,并添加了许多现代元素,使之逐渐发展成为当今通行世界的文官制度。考试内容灵活多样,兼顾通才与专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建立了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可以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以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在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中,功绩制是重要原则,公开考试与择优录取,都是这项制度的重要内容。正是由于功绩制原则的确立,克服了西方传统的恩封制与“政党分肥制”带来的种种弊端,打破了论资排辈的晋升法则,代之以资历年限、升级考试成绩、年终考核成绩各种因素综合考查的办法,使西方文官从录用到升迁都相对公开公平。——摘编自李永强、马慧玥《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材料二在英国,国家试图对文官队伍加强政治上的控制,撒切尔夫人更是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文官的政治中立原则被其所摒弃。美国总统为了推进行政改革的进程,往往利用政治任命官员,从而加强了对文官系统的控制。在澳大利亚,政治家与官僚之间及官僚内部的权利再分配,强化了对文官的政府控制。在日本,绝大部分政务官是通过事务官进入政府,特别是政府首脑,大多数都有过从事事务官的职业经历。至1972年,日本20世纪出任首相的35人中,只有5人没有担任事务官或军官,因此,有人认为日本是文官收买了政党和政府。——摘编自秦勃《两官分途:西方文官制度一个基本原则的生成与嬗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对中国考试制度进行改造的表现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文官制度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答案】(1)表现:考试内容灵活多样,兼顾通才与专才;功绩制是重要原则,公开考试与择优录取相结合。影响:可以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以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打破了论资排辈的晋升法则,使西方文官从录用到升迁都相对公开公平;有利于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答对三点)(2)变化:打破“政治中立”的原则,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化倾向。影响:背离了两官分途(文官严格保持中立,事务官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的初衷,不利于廉政建设和维护资产阶级民主。【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世界。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一“考试内容灵活多样,兼顾通才与专才”可知,考试内容灵活多样,兼顾通才与专才;根据材料一“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中,功绩制是重要原则,公开考试与择优录取,都是这项制度的重要内容。”可知,功绩制为重要原则,公开考试与择优录取相结合。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西方各国建立了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可以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以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可知,可以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以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根据材料一“打破了论资排辈的晋升法则,代之以资历年限、升级考试成绩、年终考核成绩各种因素综合考查的办法,使西方文官从录用到升迁都相对公开公平。”可知,打破了论资排辈的晋升法则,使西方文官从录用到升迁都相对公开公平;根据材料一“正是由于功绩制原则的确立,克服了西方传统的恩封制与‘政党分肥制’带来的种种弊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有利于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提高国家治理能力。(2)本题是对比类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世界。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文官的政治中立原则被其所摒弃”可归纳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文官制度发生的变化,打破“政治中立”的原则,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化倾向。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在日本,绝大部分政务官是通过事务官进入政府,特别是政府首脑,大多数都有过从事事务官的职业经历。”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背离了两官分途(文官严格保持中立,事务官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的初衷;根据材料二“美国总统为了推进行政改革的进程,往往利用政治任命官员,从而加强了对文官系统的控制。在澳大利亚,政治家与官僚之间及官僚内部的权利再分配,强化了对文官的政府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利于廉政建设和维护资产阶级民主。19.华夏中心观与朝贡体系材料关于中国古代的朝贡体系,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无论由中国人还是由夷狄统治这个国家,朝贡一直是中国对外关系的方式”,并在中国自拟的中心性和优越性——亦即“华夏中心主义”的假设之上,认为中国和东亚其他政体之间存在着“等级式和不平等”的地区秩序。中国学者认为:在朝贡制度中,中国居于“天朝上国”的地位,周边各国属于“藩属国”,各国王室需受中国“册封”,由中国赐予印玺等以示正统,并要向中国派遣外交使节及定期纳贡。这种形式上不平等的秩序背后是各藩国实质性的自主权,即可以自愿选择效仿中华文明的程度,保留本土文化传统,也能在承认中国优越身份的前提下保持独立地位,几乎不受到任何政治控制或压迫。这与西方历史中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不可同日而语。请以“朝贡体系”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答案】示例--:论题:朝贡体系体现了华夏文化的影响力(或“朝贡体系是华夏文化中心观的体现”)。论述:中国是亚洲东部的文明古国,文明长期领先于周边国家和地区,并与域外有着广泛的交流。秦汉时期,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扩大,东汉时期,光武帝赐予倭国使臣“汉委奴国王”金印。隋唐时期,国力强盛,华夏文化影响力进--步扩大,日本、韩国、越南等国纷纷遣使来华学习中国文化,并自愿接受中国册封,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夏文化圈。明清时期,政府虽然致力于维护朝贡体系,但是随着国力逐渐衰落,华夏文化影响力下降,朝贡体系也逐渐瓦解,晚清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始向条约体系转型。总之,中国古代朝贡体系不存在任何政治控制和压迫,它是华夏文化影响力的体现,朝贡体系在中国文化领先周边国家的时期形成。伴随着中国文化影响力的下降而逐步解体。也可以以朝贡体系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外交体系。为观点进行论述。【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述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和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描述并评价“朝贡体系”这一概念。依据材料“可以自愿选择效仿中华文明的程度,保留本土文化传统,也能在承认中国优越身份的前提下保持独立地位”,可得出观点朝贡体系体现了华夏文化的影响力。其次,在论述时应该注重朝贡体系与华夏文化的影响力(客观存在)和华夏中心观(主观:意识)之间的关系,如秦汉时期,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扩大,东汉时期,光武帝赐予倭国使臣“汉委奴国王”金印。隋唐时期,国力强盛,华夏文化影响力进--步扩大,日本、韩国、越南等国纷纷遣使来华学习中国文化,并自愿接受中国册封,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夏文化圈。明清时期,政府虽然致力于维护朝贡体系,但是随着国力逐渐衰落,华夏文化影响力下降,朝贡体系也逐渐瓦解,晚清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始向条约体系转型。最后,回扣主题,归纳总结中国古代朝贡体系不存在任何政治控制和压迫,它是华夏文化影响力的体现,朝贡体系在中国文化领先周边国家的时期形成。伴随着中国文化影响力的下降而逐步解体。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测试时间:75分钟;卷面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认为:“殷商时代国家的领土观念是很模糊的。在邦和族统一的情况下,所谓内外之分,主要是邦族种姓之分。即使有服属关系,也是大国和小国的关系,不是畿内与畿外的关系……我们平常说的商王朝,就是这样一个以殷为中心的、不同邦族的、既有隶属关系又有联盟关系的不平等方国联盟。”这反映了商代()A.仍处于社会转型阶段 B.国家政治制度尚未形成C.内外服制度不够完善 D.正向中央集权方向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时期(中国)。从材料“领土观念是很模糊的”“主要是邦族种姓之分”“不同邦族的.既有隶属关系又有联盟关系的不平等方国联盟”可以看出,商代处于由原始部落社会向奴隶制国家的转型阶段,A项正确;商代已经形成了国家制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内外服制度完善与否的问题,排除C项;先秦时期权力尚未集中,排除D项。故选A项。2.法家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武帝“独尊儒术”后,立法思想开始向礼法结合、刑德并用的方向发展。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依据儒家经义系统地修订法律。这从侧面反映了()A.中华法系特征已经成型 B.儒家伦理的法家化趋向C.古代立法思想逐步成熟 D.古代法律制度日趋完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本题的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礼法结合”“儒家经义”从侧面反映出儒家伦理法家化,B项正确;中华法系的特征是礼法结合,这在唐代才形成,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律令儒家化,而非立法思想的成熟,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律令儒家化,而非法律制度的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3.宋代中央监察系统由御史台和谏院两部分组成。谏院官员有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左右拾遗。名义上,左右散骑常侍是最高级别的谏官,但这两个职位往往空在那里,就像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的职位一样,不授人。这反映了宋代()A.台谏合一的开端 B.君主专制的加强C.文人政治的弊端 D.监察制度的完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材料中“但这两个职位往往空在那里,就像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的职位一样,不授人”,说明皇帝防范和限制高级别官员的权力,反映了宋代君主专制的加强,B项正确;由材料看不出“台谏合一”的特点,材料重点在最后一句,体现了皇权的加强,排除A项;由材料看不出文人政治的弊端,没有涉及文人政治出现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监察系统加强皇权的表现,而不是监察制度的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4.明代民间契约习惯不仅遍及财产关系领域、家庭关系领域、人身关系领域,而且在工商贸易领域以及民间社会管理领域都较为普遍。仅《中国历代契约粹编》中有记载的,就包括买卖契约、契尾、税票等357件,典当契约9件,租佃、佃仆文约26件等。这反映明朝()A.政府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商品交换关系比较发达C.构建起近代化的金融体系 D.民众有较强的法律意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仅《中国历代契约粹编》中有记载的,就包括买卖契约、契尾、税票等357件,典当契约9件,租佃、佃仆文约26件等”可知,明朝民众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契约,并且其种类各样,这反映出当时商品交换活动的发达,B项正确;“明朝政府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此时中国并不存在近代化的金融体系,排除C项;由材料看不出民众的法律意识强弱,排除D项。故选B项。5.下表为清朝时期部分县志中记录的关于玉米种植的情况,据此可知()文献相关记录《分水县志》苞芦,俗呼箓谷,邑向无此种,乾隆间江闽游民入境租山刨种。《宣平县志》宣初无此物(玉米),乾隆四五十年间,安徽人来此,向土著租赁垦辟。《开化县志》苞芦,种自安庆来,近年处处种之。《嵩县志》今嵩民日用,近城者以麦、粟为主,菽辅之;其山民玉、黍为主,麦、粟辅之。A.玉米已成为清朝主要粮食作物 B.清政府成功解决粮食短缺问题C.玉米传入带来广泛的社会影响 D.清政府积极引进西方的农作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表格信息反映出当时玉米在中国很多地区都有分布,对民众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比信息,无法判定玉米已成为清朝主要粮食作物,排除A项;清政府成功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由材料看不出粮食短缺的问题被解决,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清政府对西方农业作物引入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6.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奖励出身大致可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依据各级不同情形,分别由官府予以选录。由此可见,《奏定学堂章程》的实施()A.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重要成果 B.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进程C.促使学堂选官制度由此设立 D.意味着科举制度的废除【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标志着学堂选官制度的设立,C项正确;《奏定学堂章程》是1904年颁布的,属于清末新政的成果,与戊戌变法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洋务运动中新式学堂的创办开启了教育的近代化,排除B项;学堂选官制度并没有完全取代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C项。7.“茶马古道”是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通过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三条大道为主线,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远达欧洲,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茶马古道”的开通()A.体现了汉藏经济互补的需要 B.适应了羁縻府州政策的要求C.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D.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汉、藏之间通过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A项正确;开通“茶马古道”是贸易需要,和羁糜府州政策无关,排除B项;开通“茶马古道”是贸易的需要,不是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排除C项;开通“茶马古道”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8.下表是1928年10月国民常务会议通过的《训政纲领》(节选)内容,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第一条中华民国于训政时期开始,由中国国民党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第二条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付托中国国民执行委员会执行之第五条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由中国国民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行之第六条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之修正及解释,由中国国民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议决行之A.主权在民政治理念得到了践行 B.国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C.国民政府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 D.国民党被确认为最高训政者【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训政纲领》是国民党政权进入训政时期的纲领性文件,确立了“一党治国,以党训政”的施政方针,规定:在训政期间,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在其闭会期间由国民执行委员会行使政权。国民政府从属于国民机关,确认国民党为最高训政者,从而建立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质为蒋介石个人独裁的政治制度,D项正确;国民党实行了一党独裁,没有践行主权在民的理念,更没有建立民主政治体制,排除A、C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训政纲领》把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及国民执行委员会规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排除B项。故选D项。9.《论十大关系》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全局性的十个大问题,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由此可见,《论十大关系》()A.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总结 B.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C.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遵循 D.是毛泽东思想的创新和运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报告,提出十大关系问题的主要目的在于要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总结我国的经验,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寻找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说明《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思想的创新和运用,D项正确;《论十大关系》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开端,排除A项;《论十大关系》没有涉及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B项;1957年以后的“左”倾错误违背了《论十大关系》的主张,没有得到遵循,排除C项。故选D项。10.1997年12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首脑会晤联合声明提出,“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符合所有各方的利益。承诺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或争端,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有关各方同意根据公认的国际法……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解决南海争议”。这说明()A.中国的多边外交有了新突破 B.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C.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得到践行 D.东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关键作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首脑会晤属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外交的重大成就,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材料与多边外交无关,排除A项;材料仅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首脑会晤的一个联合声明,至于联合声明后联合国宪章的原则是否得到践行,材料并未提及,排除C项;东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不是关键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11.罗马元老院是罗马共和政府中一个审议的团体,西赛罗曾说,元老院是公众事务的引导者、辩护者和捍卫者。下图为一幅19世纪的壁画,再现了罗马元老院一次会议里,西赛罗攻击喀提林(罗马的阴谋叛变者)之景。据此可知,元老院()A.是古罗马的最高权力机构 B.致力于捍卫罗马的共和制度C.代表全体罗马公民的利益 D.为近代议会制度奠定了基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罗马元老院是罗马共和政府中一个审议的团体”“元老院是公众事务的引导者、辩护者和捍卫者”与“西赛罗攻击喀提林(罗马的阴谋叛变者)”可知,元老院是古罗马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捍卫罗马的共和制度,B项正确;古罗马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排除A项;元老院作为氏族贵族的代表,维护的是贵族的利益,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元老院对后世的影响,无法得出元老院为近代议会制度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12.1295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召开议会,出席人员共400多名,其中有大主教、主教、教士、修道院院长、伯爵、男爵、骑士和城镇市民的代表,分别代表着社会上的三个阶层(贵族、教士、平民)。此后,议会就以1295年这次议会为榜样经常召开,1295年的英国议会被称为“模范议会”。“模范议会”反映了()A.近代宪政在曲折中发展 B.近代主权国家的形成C.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渊源 D.等级君主制的合法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英国。根据材料“出席人员共400多名,其中有大主教、主教、教士、修道院院长、伯爵、男爵、骑士和城镇市民的代表,分别代表着社会上的三个阶层(贵族、教士、平民)。此后,议会就以1295年这次议会为榜样经常召开”可知“模范议会”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渊源,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不是近代,排除A项;材料与近代主权国家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渊源,没有反映合法性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13.1851年,英国在业女性仅有283万余人,30年后就业女子达到3885万人,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25%,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这一状况()A.解决了社会的人才缺口 B.优化了社会家庭结构C.完善了英国的产业体系 D.有助于提升妇女地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1年(英国)。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妇女大量进入工厂劳动,有助于增加妇女的经济收益,从而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D项正确;“解决了”一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与家庭结构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女子就业人数,与产业结构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4.下图信息反映出()A.信息产业成为经济主导 B.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C.科技发展改变生活方式 D.纸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伴随科技的发展,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支付的用户规模越来越大,这反映出科技对民众生活方式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不能证明信息产业成为经济主导,排除A项;由材料看不出国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排除B项;纸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5.1950—1973年的23年间,国际贸易从600亿美元增加到5740亿美元,增长了8.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3%,高于同期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5.2%,也超过了国际贸易历史上增长最迅速时期的水平。这一局面()A.协调了世界各国的发展步伐 B.推动了公平经济秩序的建立C.得益于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 D.标志着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贸易体系建立,世界贸易向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C项正确;协调各国发展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公平经济秩序至今仍未形成,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礼法社会材料一北齐法律将十类“犯上作乱”的罪行作为“重罪十条”,置于律首。隋朝略作增损后,正式以“十恶”的罪名订入法典。后经唐入清,相沿未改。所谓“十恶”为:“谋反”,图谋危害国家;“谋大逆”,图谋毁坏宗庙、皇陵、宫阙;“谋叛”,背叛朝廷;“恶逆”,殴、杀丈夫及家庭尊长;“不道”,以残忍手段杀人、害人;“大不敬”,偷盗皇室祭器和御用物品,因失误危及君主安全等;“不孝”,咒骂或弃养父母、尊长;“不睦”,殴、杀近亲尊长;“不义”,属员杀长官、学生杀老师、士兵杀军官等;“内乱”,家族内乱伦。——摘编自王立民《中国法制史》材料二礼法和历史是古代中国人关于社会、国家管理治平之术的两大支柱。礼法团聚的社会是稳定的。因而自唐以后,王朝变换的速度放慢了,改朝换代所引起的社会动荡分裂的时间缩短了。道统礼法精神一向要求志于君父的人做到“父有过则隐,君有过则谏”。事实上,王朝设置谏官和察官来评价、监督朝廷的政治决策与政府行政,其中也包含对君主个人行为的礼制制约。君主的行为与表现出的个性应该和制度的现实与理想的观念相一致。中国古代特别是唐宋以后,有为之君多为开国皇帝,而他们各自的后代,平庸之辈不乏其人,但却少有专横、任性、暴虐之人。君主授权的科举制、职业官僚制和监察弹劾制一整套文官制度是维系礼法社会一统和民族认同趋势的制度性力量。——摘编自李宝臣《礼法社会的政治秩序——唐宋以来民族认同史反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重罪十条”的特征及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古代的“礼法社会”。【答案】(1)特征:礼法结合,援礼人法(或“援儒人法”“将儒家伦理渗透进法律”)。影响:有利于维护皇权和封建伦理道德;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刑民不分不利于法制;忽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2)评述:中国古代的礼法社会在维护封建专制王权和等级制度的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对君主也有规范、制约作用,在维护大一统和民族认同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一“‘恶逆’,殴、杀丈夫及家庭尊长”与“‘不睦’,殴、杀近亲尊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礼法结合,援礼入法。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积极与消极方面分析影响。积极方面,根据材料一“偷盗皇室祭器和御用物品,因失误危及君主安全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维护皇权和封建伦理道德;根据材料一“咒骂或弃养父母、尊长”可知,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消极方面,根据材料一“‘不义’,属员杀长官、学生杀老师、士兵杀军官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刑民不分不利于法制,并且忽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小问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二“礼法团聚的社会是稳定的。因而自唐以后,王朝变换的速度放慢了,改朝换代所引起的社会动荡分裂的时间缩短了”与“‘谋反’,图谋危害国家;‘谋大逆’,图谋毁坏宗庙、皇陵、宫阙;‘谋叛’,背叛朝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礼法社会在维护封建专制王权和等级制度的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根据材料二“事实上,王朝设置谏官和察官来评价、监督朝廷的政治决策与政府行政,其中也包含对君主个人行为的礼制制约”与“君主授权的科举制、职业官僚制和监察弹劾制一整套文官制度是维系礼法社会一统和民族认同趋势的制度性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时对君主也有规范、制约作用,在维护大一统和民族认同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17.近代的赋税制度与财政转型材料一厘金制度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厘金创始之初,本是一种地方临时筹款方法,同治三年七八月间,清廷臣工多有整顿各省厘金革除积弊的奏议,厘金曾经一度裁而未果,使它取得经常正税的地位。晚清政府试图实行“完税免厘”政策,但因其对财政管控的能力较弱,各省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对晚清政府出台的规定只是选择性地执行,未能裁撤厘金反而进一步造成了清末税制的征收混乱。央地财政分权政策使得地方获得了征税权,而财产的管理权归中央导致了运营权和税收权的分离,不合理的税制造成了难以协调的矛盾,严重阻碍晚清厘金的裁撤。至南京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之后,将厘金划为国家收入并开征统税以弥补地方裁厘的损失,在税制结构方面确立了以关税、盐税、统税为主的中央税收体系和以田赋为主的地方税收体系,才终于将厘金裁撤。——摘编自阮钰《从厘金征收到裁厘改统:清末民初的央地关系演化与市场整合变迁》等材料二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时间/年农业税工商杂税官业收入其他收入税收总额/万两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1849328177.296922.8————42501885307139.8392350.9——7159.377091894315038.7358444.1——139617.281301903346134.2662965.6——160.2101061909439616.71588860.415916.0444616.9263211911496716.51601053.0472315.6449114.930191——摘编自陈锋《清代财政制度创新与近代财政体制发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厘金制度的演变并说明相应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财政收入结构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答案】(1)19世纪中叶,厘金制度开始创立。原因是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筹集军饷。清朝晚期,厘金制度弊端日益暴露。原因是中央权力式微以及央地财政分权政策。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厘金制度被裁撤。原因是南京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2)变化:农业税收入占比下降,工商杂税占比上升;财政收入从农业税为主变为工商杂税收入为主。原因: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清政府财政制度的改革(或“财政体制的转型”)。【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一“厘金创始之初,本是一种地方临时筹款方法,同治三年七八月间,清廷臣工多有整顿各省厘金革除积弊的奏议,厘金曾经一度裁而未果,使它取得经常正税的地位。”可知,厘金制度在19世纪中叶创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是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筹集军饷;根据材料一“晚清政府试图实行‘完税免厘’政策,但因其对财政管控的能力较弱,各省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对晚清政府出台的规定只是选择性地执行,未能裁撤厘金反而进一步造成了清末税制的征收混乱。央地财政分权政策使得地方获得了征税权,而财产的管理权归中央导致了运营权和税收权的分离,不合理的税制造成了难以协调的矛盾,严重阻碍晚清厘金的裁撤。”可以概括出,清朝晚期,厘金制度弊端日益暴露;结合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是中央权力的式微以及央地财政分权政策。根据材料一“至南京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之后,将厘金划为国家收入并开征统税以弥补地方裁厘的损失,在税制结构方面确立了以关税、盐税、统税为主的中央税收体系和以田赋为主的地方税收体系,才终于将厘金裁撤。”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裁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是南京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2)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的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表格数据可以得出农业税收入占比下降,工商杂税占比上升,由此可知,财政收入从农业税为主变为工商杂税收入为主。第二小问原因,根据图表可知,“商税下降”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原因是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以及清政府财政制度的改革(或“财政体制的转型”)。18.西方的文官制度材料一西方国家对于中国考试制度予以适应性改造,并添加了许多现代元素,使之逐渐发展成为当今通行世界的文官制度。考试内容灵活多样,兼顾通才与专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建立了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可以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以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在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中,功绩制是重要原则,公开考试与择优录取,都是这项制度的重要内容。正是由于功绩制原则的确立,克服了西方传统的恩封制与“政党分肥制”带来的种种弊端,打破了论资排辈的晋升法则,代之以资历年限、升级考试成绩、年终考核成绩各种因素综合考查的办法,使西方文官从录用到升迁都相对公开公平。——摘编自李永强、马慧玥《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材料二在英国,国家试图对文官队伍加强政治上的控制,撒切尔夫人更是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文官的政治中立原则被其所摒弃。美国总统为了推进行政改革的进程,往往利用政治任命官员,从而加强了对文官系统的控制。在澳大利亚,政治家与官僚之间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工程清包合同:工程设计变更与施工方案调整
- 2024某企业与咨询公司之间的管理咨询服务合同
- 2025年度香菇食品产品线扩展与市场拓展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智慧交通系统开发与技术支持协议2篇
- 二零二五版二手房买卖合同公证与节能环保改造服务协议2篇
- 2025年度跨国企业集团财务合并报表编制合同3篇
- 2024年销售代理协议(意向)3篇
- 个性化活动策划方案协议2024规格版A版
- 2024版地暖安装工程承包合同书
- 2024版企业业务外包人员协议模板版B版
- 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
- 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归纳导图)
- 滴滴补贴方案
- 民宿建筑设计方案
- 干部基本信息审核认定表
- 2023年11月外交学院(中国外交培训学院)2024年度公开招聘24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荟萃附答案带详解
- 春节行车安全常识普及
- 电机维护保养专题培训课件
- 汽车租赁行业利润分析
- 春节拜年的由来习俗来历故事
- 2021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