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规划与设计指导书_第1页
乡村规划与设计指导书_第2页
乡村规划与设计指导书_第3页
乡村规划与设计指导书_第4页
乡村规划与设计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规划与设计指导书TOC\o"1-2"\h\u31630第一章乡村规划概述 2309571.1乡村规划的定义与意义 2160461.2乡村规划的发展历程 3105601.3乡村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35565第二章乡村发展战略规划 4278032.1乡村发展战略的制定 4287202.2乡村产业布局规划 4300352.3乡村旅游业发展规划 4319872.4乡村可持续发展战略 53301第三章乡村空间布局规划 5258053.1乡村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544313.2乡村居住空间布局 5196553.3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6323453.4乡村生态环境布局 62280第四章乡村基础设施规划 6271004.1乡村基础设施规划的原则 6270834.2乡村交通设施规划 6213884.3乡村水利设施规划 691704.4乡村能源与通信设施规划 727603第五章乡村景观规划 712855.1乡村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 7211805.2乡村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758585.3乡村景观设计要点 858885.4乡村景观规划的实施与监管 829603第六章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8160526.1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 848086.2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9118156.3乡村环境治理与污染控制 9120106.4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评价 99968第七章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 10141107.1乡村文化传承的意义 10103087.2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1042087.3乡村文化创新与产业发展 117707.4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策略 1120544第八章乡村社会事业规划 11181998.1乡村社会事业规划的目标 1178198.2乡村教育发展规划 1174768.3乡村卫生与健康规划 12100788.4乡村社会保障与就业规划 1230432第九章乡村经济发展规划 13320099.1乡村经济发展战略 1342079.2乡村产业结构调整 1363519.3乡村市场体系规划 13234009.4乡村经济政策与措施 1422049第十章乡村规划实施与监管 142389910.1乡村规划实施的组织与协调 142576810.1.1建立乡村规划实施领导机构 141184010.1.2明确各部门职责 142039410.1.3加强乡村规划宣传与培训 142324010.2乡村规划实施的政策与法规 152804610.2.1制定乡村规划政策 152106910.2.2完善乡村规划法规体系 152471510.2.3加强执法监督 15135710.3乡村规划实施的监测与评估 152298410.3.1建立乡村规划监测体系 151651710.3.2开展乡村规划评估 15677110.3.3完善乡村规划反馈机制 152923010.4乡村规划监管机制与措施 151909610.4.1建立乡村规划监管机构 151278710.4.2加强乡村规划监管力度 161530610.4.3创新乡村规划监管手段 16第一章乡村规划概述1.1乡村规划的定义与意义乡村规划,是指根据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未来发展需求,对乡村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进行系统性的规划与设计。乡村规划旨在优化乡村空间结构,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乡村规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乡村规划有助于合理利用乡村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2)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通过乡村规划,可以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乡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3)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乡村规划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维护乡村生态平衡,保障乡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4)传承乡村文化。乡村规划关注乡村历史文化传承,有助于保护和弘扬乡村特色文化,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1.2乡村规划的发展历程乡村规划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传统阶段。在传统农业社会,乡村规划主要以农业生产为核心,关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村庄布局。(2)现代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规划开始关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发展问题,注重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配套。(3)可持续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村规划逐渐转向可持续发展理念,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文化传承。(4)新时代阶段。新时代背景下,乡村规划更加注重乡村全面振兴,关注乡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内容。1.3乡村规划的目标与原则乡村规划的目标主要包括:(1)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合理配置乡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形成有序、高效的乡村空间结构。(2)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发挥乡村产业优势,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3)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乡村居民生活需求。(4)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维护乡村生态平衡,保障乡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5)传承乡村文化。弘扬乡村特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乡村规划的原则主要包括:(1)以人为本。关注乡村居民需求,保障乡村居民利益,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2)可持续发展。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3)因地制宜。根据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特色的规划方案。(4)综合协调。统筹考虑乡村规划各个方面,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第二章乡村发展战略规划2.1乡村发展战略的制定乡村发展战略的制定是乡村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环节,旨在明确乡村发展的总体方向、目标和路径。应对乡村的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确定乡村发展的优势和潜力。以下为乡村发展战略制定的主要步骤:(1)明确发展目标:根据国家战略、区域规划和乡村实际,明确乡村发展的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2)分析发展条件:梳理乡村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资源,分析乡村发展的优势和劣势。(3)确定发展路径:结合乡村特点,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如生态优先、产业主导、文化引领等。(4)制定战略措施:针对乡村发展的关键领域,提出具体的战略措施,包括政策支持、项目引导、资金投入等。2.2乡村产业布局规划乡村产业布局规划是乡村发展战略实施的基础,应遵循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根据乡村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合理布局产业,发挥比较优势。(2)优势互补:加强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实现产业融合,提高整体效益。(3)绿色发展:注重生态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以下为乡村产业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1)明确产业发展重点:根据乡村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确定主导产业和辅助产业。(2)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合理规划产业用地,实现产业集聚,提高产业竞争力。(3)完善产业链:加强产业上下游配套,提高产业附加值。(4)培育新兴产业:发掘乡村潜在资源,培育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2.3乡村旅游业发展规划乡村旅游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以下是乡村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1)明确旅游业发展定位:根据乡村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确定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完善旅游基础设施。(3)开发旅游产品: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开发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4)优化旅游环境:加强旅游环境保护,提高旅游服务质量。(5)培育旅游市场:加强旅游宣传推广,拓展旅游市场。2.4乡村可持续发展战略乡村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实现乡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以下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1)生态优先:强化生态保护,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2)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乡村经济发展。(3)社会进步: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提高乡村居民生活水平。(4)文化传承: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弘扬乡村文化,增强乡村凝聚力。(5)人才培育: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乡村发展能力。第三章乡村空间布局规划3.1乡村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乡村空间布局规划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空间布局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尊重乡村地域特色,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历史文化等因素,体现乡村风貌。注重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生活、生产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强化规划引导,合理划分空间功能,促进产业集聚和区域协调发展。3.2乡村居住空间布局乡村居住空间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合理规划居住用地,保证居民居住环境舒适、安全。充分考虑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等因素,提高居住区的可达性。保护传统村落格局,尊重居民生活习惯,保持乡村风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具体布局措施包括:优化居住用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合理设置居住密度,保持适宜的居住空间;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改善交通条件,提高出行便捷度。3.3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充分考虑设施规模、服务半径等因素,提高设施利用效率。注重设施之间的协同发展,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体布局措施包括: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提高设施覆盖面;加强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合理设置设施规模,提高服务效率;加强设施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服务网络。3.4乡村生态环境布局乡村生态环境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乡村生态平衡。注重生态景观建设,提升乡村环境质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绿色发展。强化生态环境监管,保证规划实施效果。具体布局措施包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守生态红线;优化生态景观布局,提升乡村环境品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第四章乡村基础设施规划4.1乡村基础设施规划的原则乡村基础设施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农民的需求和利益,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统筹规划,整合各类资源,实现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和有效利用。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障乡村基础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创新驱动,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升乡村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4.2乡村交通设施规划乡村交通设施规划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乡村道路网络,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优化公共交通设施,方便农民出行。加强乡村交通与外部交通的衔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还应注重交通设施的维护与管理,保证交通基础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4.3乡村水利设施规划乡村水利设施规划应关注以下要点:保障乡村供水安全,提高供水质量和水量。加强乡村排水设施建设,防止水患灾害。合理利用水资源,推进节水型乡村建设。还应关注乡村水环境治理,提升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4.4乡村能源与通信设施规划乡村能源与通信设施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乡村通信网络建设,提升信息服务水平。推广清洁能源,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还应关注乡村能源与通信设施的运维管理,保证设施长期稳定运行。第五章乡村景观规划5.1乡村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乡村景观规划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规划应充分考虑乡村景观的整体性,把握乡村景观的时空演变规律,实现景观资源的优化配置。(2)生态优先原则:规划应尊重自然生态规律,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提高乡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3)以人为本原则:规划应关注乡村居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乡村景观的宜居性,促进乡村社会经济发展。(4)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乡村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5)地域特色原则:规划应充分挖掘乡村景观的地域特色,体现乡村文化底蕴,提升乡村景观的识别度。5.2乡村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乡村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应遵循以下策略:(1)摸清资源底数:对乡村景观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掌握各类资源的数量、分布和特点。(2)分类保护与利用:根据乡村景观资源的类型和特点,制定相应的保护与利用措施,实现资源的有序开发。(3)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规划引导,优化乡村景观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乡村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政策体系,加强对乡村景观资源的扶持。(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乡村居民对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认识,形成全民参与的保护氛围。5.3乡村景观设计要点乡村景观设计应关注以下要点:(1)景观格局:合理布局乡村景观要素,形成有序、协调、富有特色的景观格局。(2)景观风貌:注重乡村风貌的传承与创新,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景观品质。(3)景观功能:充分考虑乡村景观的功能需求,提高乡村景观的实用性。(4)景观生态:强化乡村景观的生态功能,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5)景观美学:注重乡村景观的美学价值,提升乡村景观的整体美感。5.4乡村景观规划的实施与监管乡村景观规划的实施与监管应遵循以下要求:(1)明确责任主体:明确乡村景观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保证规划的有效落实。(2)制定实施方案:根据规划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步骤、措施和时间表。(3)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健全乡村景观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4)强化监督检查:对乡村景观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觉和解决问题。(5)动态调整与优化:根据乡村景观规划实施效果,适时调整规划内容,优化乡村景观布局。第六章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6.1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是乡村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内容,其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整体性原则: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充分考虑乡村生态环境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动态性,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2)预防为主原则:针对乡村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预防为主的策略,提前预测和防范潜在的环境风险,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的可能性。(3)保护优先原则:在乡村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应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保证生态环境功能的正常发挥,为乡村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4)可持续发展原则: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6.2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实施:提高乡村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认识,加大执法力度,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2)优化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3)提高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教育培训、宣传引导等方式,提高乡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4)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乡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6.3乡村环境治理与污染控制乡村环境治理与污染控制是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加强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力,降低环境污染。(2)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3)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对乡村工业企业进行环境监管,保证其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4)加强乡村生态环境监管:建立健全乡村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查处。6.4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评价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程度:评价乡村生态环境质量是否得到明显改善,包括水质、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等方面的指标。(2)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评价乡村环境治理工程的实际效果,如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等指标。(3)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在乡村的实施情况,如法律法规执行力度、居民环保意识提高程度等。(4)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协调程度,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第七章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7.1乡村文化传承的意义乡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民族、民俗、宗教等文化内涵。乡村文化传承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民族特色,传承民族精神。乡村文化传承有助于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2)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文化传承有助于发挥乡村文化优势,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3)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乡村文化传承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7.2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乡村文化传承的关键环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立法保护。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责任主体。(2)建立健全保护机制。设立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加强对乡村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修复。(3)合理利用乡村文化遗产。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方式,将乡村文化遗产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乡村经济发展。(4)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乡村文化传承人,发挥其在乡村文化传承中的积极作用。7.3乡村文化创新与产业发展乡村文化创新是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应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具体措施如下:(1)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文化资源,为乡村文化创新提供素材。(2)培育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如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传统手工艺等,实现乡村文化价值转化。(3)加强科技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乡村文化表现形式,提升乡村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4)促进跨界融合。推动乡村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7.4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策略为实现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以下策略:(1)政策引导。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2)项目带动。实施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3)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形成合力。(4)人才培养。加强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提高乡村文化素质。(5)宣传推广。加大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宣传力度,提升乡村文化影响力。第八章乡村社会事业规划8.1乡村社会事业规划的目标乡村社会事业规划旨在推动乡村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其主要目标包括:优化乡村社会事业布局,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乡村社会事业服务水平,促进乡村社会事业与经济、环境、文化的协调发展。8.2乡村教育发展规划乡村教育发展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保障农民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权利;(2)合理规划乡村学校布局,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3)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注重乡村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农民。具体措施包括:(1)加大乡村教育投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2)优化乡村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3)加强乡村教师培训与引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4)关注乡村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全面发展。8.3乡村卫生与健康规划乡村卫生与健康规划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2)加强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预防疾病传播;(3)加大乡村卫生投入,改善卫生基础设施;(4)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农民健康素养。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健全乡村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2)加强乡村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3)加大乡村卫生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医疗服务条件;(4)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健康意识。8.4乡村社会保障与就业规划乡村社会保障与就业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2)促进乡村就业与创业,增加农民收入;(3)优化乡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效益。具体措施包括:(1)完善乡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2)加强乡村就业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3)鼓励乡村创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4)加强乡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第九章乡村经济发展规划9.1乡村经济发展战略乡村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导乡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方针和目标,旨在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下为乡村经济发展战略的几个关键方面:(1)明确发展定位。根据乡村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特点,明确乡村经济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特色经济。(2)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乡村经济快速发展。(3)推动产业升级。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引导乡村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4)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承载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9.2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乡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优化乡村经济布局、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以下为乡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几个方面:(1)发展特色农业。根据乡村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培育乡村新兴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3)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4)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促进产业链延伸,提升乡村经济整体竞争力。9.3乡村市场体系规划乡村市场体系规划是完善乡村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关键。以下为乡村市场体系规划的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市场体系。构建以农产品市场、农村消费品市场、农村要素市场为主体的市场体系,提高市场运行效率。(2)优化市场布局。合理规划市场布局,提高市场辐射能力,满足乡村居民消费需求。(3)培育市场主体。鼓励农民参与市场经营,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市场竞争力。(4)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市场退出等制度,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9.4乡村经济政策与措施乡村经济政策与措施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以下为乡村经济政策与措施的几个方面:(1)财政政策。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2)金融政策。优化农村金融服务,降低融资成本,支持乡村产业发展。(3)土地政策。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需求,提高土地利用率。(4)人才政策。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吸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