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智能化绿色建筑节能方案_第1页
建筑行业智能化绿色建筑节能方案_第2页
建筑行业智能化绿色建筑节能方案_第3页
建筑行业智能化绿色建筑节能方案_第4页
建筑行业智能化绿色建筑节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智能化绿色建筑节能方案TOC\o"1-2"\h\u11109第一章建筑行业智能化绿色建筑节能概述 2118971.1绿色建筑节能的意义 238151.2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326058第二章智能化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原则 364092.1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 3138932.2智能化与绿色建筑的融合 423959第三章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5160613.1外墙保温隔热技术 5228933.2窗户节能技术 5175763.3屋顶节能技术 512294第四章智能照明系统 625434.1照明系统设计原则 6324124.2智能照明控制技术 622030第五章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7146505.1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7300445.2通风系统节能技术 726992第六章智能能源管理系统 8182966.1能源管理平台构建 890936.1.1构建目标 8322946.1.2构建原则 8282496.1.3构建内容 8307646.2能源数据监测与分析 9315856.2.1数据监测 9163576.2.2数据处理与分析 9141706.3能源优化策略 9132266.3.1能源需求预测 9167996.3.2能源供需平衡 9200316.3.3能源设备优化 918766.3.4能源调度策略 10306916.3.5能源激励机制 1026817第七章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技术 10196427.1给水系统节能技术 10170317.1.1给水泵的选型与优化 10275587.1.2给水管道的保温与防腐蚀 10168047.1.3给水系统的分区与减压 10145417.1.4给水系统的自动控制 10246627.2排水系统节能技术 1064917.2.1排水泵的选型与优化 1070107.2.2排水管道的保温与防腐蚀 1167177.2.3排水系统的重力流与压力流 11108267.2.4排水系统的自动控制 11168837.2.5雨水收集与利用 116774第八章智能建筑电气系统 1134958.1电气系统设计原则 11277388.1.1安全性原则 11235838.1.2可靠性原则 1128498.1.3节能环保原则 11238968.1.4灵活性和扩展性原则 12313388.2智能电气设备应用 1250568.2.1智能照明系统 12130698.2.2智能配电系统 1272698.2.3智能能源管理系统 12120498.2.4智能消防系统 12239678.2.5智能电梯系统 1226161第九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3307139.1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 13183359.2资源化利用途径 1329535第十章智能化绿色建筑节能项目实施与评价 142533210.1项目实施流程 141303310.1.1项目启动 141673510.1.2可行性研究 141937610.1.3设计阶段 141474110.1.4施工阶段 143265410.1.5监理阶段 14719310.1.6运营维护阶段 142528510.2项目评价方法与标准 141709810.2.1评价方法 151121910.2.2评价标准 15第一章建筑行业智能化绿色建筑节能概述1.1绿色建筑节能的意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能耗问题日益凸显。绿色建筑节能作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能源压力、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绿色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及拆除等全过程中,采取一系列节能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建筑物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绿色建筑节能通过优化建筑物的围护结构、采用高效设备、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手段,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降低环境污染。绿色建筑节能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3)促进建筑产业升级。绿色建筑节能推动了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了建筑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为我国建筑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4)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绿色建筑节能在提高建筑物舒适性的同时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成本,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1.2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智能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科技手段,在绿色建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下为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概述:(1)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BIM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化的建筑信息管理技术,通过对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模拟,实现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的协同管理,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效果。(2)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建筑物的能耗、环境参数等信息,通过数据分析与优化,实现对建筑设备的智能控制,降低能源消耗。(3)可再生能源利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对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高效利用,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实现绿色建筑节能。(4)绿色建材与智能施工。智能化技术可以应用于绿色建材的研发与生产,提高建材的环保功能;同时智能施工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能耗。(5)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家居系统通过集成各类智能设备,实现家庭环境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居住舒适性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通过以上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绿色建筑节能在建筑物全生命周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第二章智能化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原则2.1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节能设计是智能化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其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遵循能源效率优先原则。在建筑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应优先考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通过选用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设备和系统,优化建筑布局,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2)满足舒适性需求。在节能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室内外环境舒适性,保证建筑内部环境质量满足使用者需求。通过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室内空气品质、光照等要素,实现节能与舒适性的平衡。(3)考虑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通过技术集成和创新,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4)遵循全生命周期节能原则。建筑节能设计应关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消耗,包括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和拆除等阶段。通过优化各阶段能源消耗,降低建筑整体能源消耗。(5)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在节能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通过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形态和色彩,提升建筑与环境的整体美观度。2.2智能化与绿色建筑的融合智能化与绿色建筑的融合是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以下为智能化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原则的具体内容:(1)智能化监测与控制。通过安装智能化监测系统,实时获取建筑能耗、室内环境质量、设备运行状态等信息,为节能设计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利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对建筑设备、照明、空调等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优化建筑围护结构。运用智能化技术,对建筑围护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保温、隔热、通风等功能,降低建筑能耗。(3)智能化能源管理。通过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对建筑能耗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预测,为建筑节能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建筑能源的智能化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集成绿色建材与设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选用绿色建材和设备,结合智能化技术,实现建筑节能与环保的统一。(5)智能化运维服务。通过智能化运维系统,对建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和诊断,保证建筑安全、舒适和节能。同时提供智能化运维服务,提高建筑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通过以上原则,智能化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将更好地满足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第三章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建筑围护结构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建筑能效、降低能源消耗具有的作用。本章将重点探讨建筑围护结构中的外墙保温隔热技术、窗户节能技术以及屋顶节能技术。3.1外墙保温隔热技术外墙保温隔热技术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核心在于减少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热交换。目前常用的外墙保温隔热材料包括有机和无机两大类,如聚苯乙烯泡沫板(EPS)、岩棉板等。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功能,而且施工方便、性价比高。在选择外墙保温隔热材料时,应综合考虑其导热系数、密度、强度、耐久性等指标。保温系统的设计也是关键环节,需要保证保温层与墙体之间的良好结合,避免热桥效应和脱落风险。目前外墙外保温系统、外墙内保温系统以及外墙夹心保温系统是市场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三种形式。3.2窗户节能技术窗户作为建筑围护结构的薄弱环节,其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整体建筑的能效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窗户的节能技术主要包括提高窗户的气密性、选择低辐射玻璃、使用双层或者三层玻璃、增加玻璃间隔层的厚度等措施。其中,低辐射玻璃通过在玻璃表面镀膜,有效减少了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热辐射的发射,从而降低了窗户的热损失。双层或者三层玻璃窗通过增加空气层,可以有效隔离室内外温差,减少热交换。同时使用高质量的密封条和窗框材料,也是提高窗户气密性的关键。3.3屋顶节能技术屋顶作为建筑物与外部环境接触面积最大的部分,其节能技术同样不容忽视。屋顶节能技术主要包括屋顶保温隔热、屋顶绿化以及屋顶光伏发电等。在屋顶保温隔热方面,可以采用与外墙类似的保温材料,如泡沫板、岩棉板等。同时考虑到屋顶的特殊位置,应选择具有良好耐候性和抗渗性的保温材料。屋顶绿化不仅可以提高屋顶的保温隔热效果,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可以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建筑物提供清洁能源,实现能源自给自足。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四章智能照明系统4.1照明系统设计原则照明系统设计在建筑行业智能化绿色建筑节能方案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设计智能照明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节能原则:在满足照明需求的前提下,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舒适原则:保证照明质量,使室内环境舒适、和谐,提高居住和工作质量。(3)智能化原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照明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提高照明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管理性。(4)安全原则:保证照明系统在设计、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4.2智能照明控制技术智能照明控制技术是建筑行业智能化绿色建筑节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智能照明控制技术:(1)感应控制技术:通过感应器实时监测环境光照强度和人员活动,自动调节灯光亮度,实现节能降耗。(2)定时控制技术:根据不同场景和时间需求,设定照明系统自动开启和关闭时间,减少无效照明。(3)场景控制技术:根据不同场景需求,预设照明模式,实现一键切换,提高照明舒适度。(4)远程控制技术: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实现对照明系统的远程监控和调控,提高照明系统的管理效率。(5)群控技术:将多个照明设备组成一个系统,实现统一管理和控制,降低照明能耗。(6)调光技术:通过调整灯光亮度,实现节能照明,同时满足不同场景的照明需求。(7)能效监测技术:实时监测照明系统的能耗,为节能分析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持。通过以上智能照明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建筑照明能耗,提高照明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为绿色建筑提供有力支持。第五章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技术5.1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空调系统作为建筑中重要的能耗部分,其节能技术的应用对于整个建筑的能源消耗具有重大影响。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空调系统节能技术:(1)冷热源节能技术冷热源是空调系统的核心部分,其能耗占整个空调系统能耗的绝大部分。目前常见的冷热源节能技术有:采用高效制冷机组、吸收式制冷技术、热泵技术、水源热泵技术、太阳能热泵技术等。(2)空调水系统节能技术空调水系统节能技术主要包括:采用变频调速水泵、优化水系统管路设计、采用高温冷水机组、采用分区供水方式、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等。(3)空调风系统节能技术空调风系统节能技术主要包括:采用高效风机、优化风道设计、采用变风量技术、采用空气侧热回收技术等。(4)末端装置节能技术末端装置节能技术主要包括:采用变频调速风机盘管、采用低温送风技术、采用辐射式末端装置等。5.2通风系统节能技术通风系统在建筑中起到重要作用,其能耗也不容忽视。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通风系统节能技术:(1)自然通风技术自然通风技术是指利用自然风或温差产生的气流,实现室内外空气交换的一种节能技术。合理设置通风口、优化建筑布局、利用地形等都是实现自然通风的有效手段。(2)机械通风节能技术机械通风节能技术主要包括:采用变频调速风机、优化通风系统设计、采用余热回收技术、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等。(3)通风系统智能化控制技术通风系统智能化控制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实现对通风系统的实时监测和自动调节,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主要包括:室内外空气质量监测、室内外温差监测、通风系统运行状态监测等。(4)绿色建筑材料在通风系统中的应用绿色建筑材料在通风系统中的应用,可以降低通风能耗,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如:采用绿色建筑材料进行室内装修,减少室内污染物排放;采用透水透气性好的建筑材料,提高室内外空气质量等。第六章智能能源管理系统6.1能源管理平台构建6.1.1构建目标能源管理平台构建旨在为建筑行业提供一种智能化、高效的能源管理手段,通过集成多种能源监测、控制与优化技术,实现对建筑能耗的全面监控与合理调配,从而提升建筑能效,降低能源消耗。6.1.2构建原则(1)系统性:能源管理平台应具备完善的系统架构,涵盖能源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存储等各个环节。(2)兼容性:平台应能兼容不同类型的能源监测设备、控制系统和通信协议,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3)智能化:平台应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对能源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能源优化建议。(4)安全性:平台应具备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安全性。6.1.3构建内容(1)硬件设施:包括能源监测设备、通信网络、服务器等。(2)软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能源优化建议模块等。(3)用户界面:提供可视化、友好的操作界面,方便用户查看能源数据、制定能源策略等。6.2能源数据监测与分析6.2.1数据监测能源数据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力监测:实时监测建筑内各用电设备的能耗情况。(2)热力监测:实时监测建筑内供暖、空调等热力设备的能耗情况。(3)燃气监测:实时监测建筑内燃气设备的能耗情况。(4)水监测:实时监测建筑内给排水设备的能耗情况。6.2.2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能源数据进行去噪、去异常值等处理,保证数据质量。(2)数据存储:将清洗后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便于后续分析。(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机器学习等方法,对能源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找出能耗规律。(4)数据可视化: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报表等形式展示,方便用户直观了解能耗情况。6.3能源优化策略6.3.1能源需求预测通过对历史能源数据的分析,结合建筑特点、气候条件等因素,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能源需求,为能源优化提供依据。6.3.2能源供需平衡根据能源需求预测结果,合理调整建筑内的能源供应,实现供需平衡,降低能源浪费。6.3.3能源设备优化针对建筑内各类能源设备,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方案,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6.3.4能源调度策略制定能源调度策略,合理分配建筑内各区域的能源使用,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6.3.5能源激励机制建立能源激励机制,鼓励用户积极参与能源节约,形成良好的能源管理氛围。第七章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技术7.1给水系统节能技术科技的进步和绿色建筑理念的深入人心,建筑给水系统的节能技术日益受到重视。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建筑给水系统的节能技术:7.1.1给水泵的选型与优化给水泵是给水系统的核心设备,其选型与优化是节能的关键。应选用高效、低噪音、节能型的给水泵,并根据建筑用水需求进行合理选型。采用变频调速技术,使给水泵运行在最佳工况,降低能耗。7.1.2给水管道的保温与防腐蚀给水管道的保温与防腐蚀是保证给水系统正常运行、降低热损失的重要措施。在管道设计时,应选用保温功能良好的材料,减少热损失。同时采用防腐蚀措施,延长管道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7.1.3给水系统的分区与减压为降低给水系统的能耗,应根据建筑高度和用水需求进行合理分区。在分区设置减压阀,降低给水压力,减少泵的能耗。采用分区给水系统,可减少水锤现象,提高系统稳定性。7.1.4给水系统的自动控制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对给水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实现给水系统的优化运行。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可降低给水系统的能耗,提高给水质量。7.2排水系统节能技术排水系统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节能技术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建筑排水系统的节能技术:7.2.1排水泵的选型与优化排水泵的选型与优化是排水系统节能的关键。应选用高效、低噪音、节能型的排水泵,并根据建筑排水需求进行合理选型。采用变频调速技术,使排水泵运行在最佳工况,降低能耗。7.2.2排水管道的保温与防腐蚀排水管道的保温与防腐蚀是保证排水系统正常运行、降低热损失的重要措施。在管道设计时,应选用保温功能良好的材料,减少热损失。同时采用防腐蚀措施,延长管道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7.2.3排水系统的重力流与压力流合理设计排水系统,使其在重力流与压力流之间实现平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采用重力流,降低排水泵的能耗。对于高层建筑,可适当采用压力流,减少泵的运行时间。7.2.4排水系统的自动控制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对排水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实现排水系统的优化运行。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可降低排水系统的能耗,提高排水质量。7.2.5雨水收集与利用雨水收集与利用是排水系统节能的重要措施。通过收集建筑屋顶及地面雨水,经过处理后用于绿化、景观用水等,可降低排水系统的能耗。同时雨水收集与利用有助于缓解城市排水压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第八章智能建筑电气系统8.1电气系统设计原则电气系统设计在智能建筑中扮演着的角色。以下为电气系统设计的主要原则:8.1.1安全性原则电气系统设计应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安全标准和规范。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电气设备的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等安全措施。8.1.2可靠性原则电气系统设计应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故障率。在设计过程中,要选择高质量、高功能的电气设备,并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布局。8.1.3节能环保原则电气系统设计应遵循节能环保原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等,以及智能化节能技术的应用。8.1.4灵活性和扩展性原则电气系统设计应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以满足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功能变更和升级需求。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系统的模块化和集成化,便于后期维护和升级。8.2智能电气设备应用智能电气设备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提升建筑智能化水平。8.2.1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照明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和传感器,实现对建筑内部照明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可自动调节照明强度和色温,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照明模式,实现节能、舒适、环保的照明效果。8.2.2智能配电系统智能配电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调度,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系统具备故障检测、预警、自动切换等功能,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8.2.3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对建筑内部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实现能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化利用。系统可对建筑内的各种能源设备进行集中监控,提供能耗数据分析和节能策略,助力建筑实现节能减排目标。8.2.4智能消防系统智能消防系统通过集成各类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对建筑内部火灾的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具备自动报警、灭火、疏散等功能,有效提高建筑消防安全水平。8.2.5智能电梯系统智能电梯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电梯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可实时监测电梯运行状态,自动调整运行速度和楼层停靠策略,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和舒适度。第九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9.1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建筑废弃物的处理技术是绿色建筑节能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减少建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废弃物的处理效率。当前,我国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破碎、筛分、磁选、浮选等方法,通过物理手段对废弃物进行分离、筛选,以便于后续的资源化利用。(2)化学处理技术:利用化学反应将废弃物中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常见的化学处理技术有中和、氧化还原、沉淀等。(3)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对废弃物进行分解、降解,转化为无害物质。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好氧堆肥、厌氧发酵等方法。(4)热处理技术:将废弃物进行高温焚烧,使其中的有害物质分解,同时减少废弃物的体积。热处理技术包括焚烧、热解、气化等方法。9.2资源化利用途径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绿色建筑节能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1)废混凝土资源化利用:废混凝土经破碎、筛分后,可制备再生骨料,用于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的生产。废混凝土还可作为路基、地基等工程的基础材料。(2)废砖瓦资源化利用:废砖瓦经破碎、筛分后,可制备再生砖瓦,用于建筑物的砌筑。同时废砖瓦还可作为路基、地基等工程的基础材料。(3)废金属资源化利用:废金属经回收、分类、熔炼等处理,可制备再生金属,用于金属制品的生产。(4)废塑料资源化利用:废塑料经回收、破碎、清洗等处理,可制备再生塑料,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废塑料还可作为燃料、化工原料等。(5)废木材资源化利用:废木材经破碎、筛分后,可制备木纤维、木粉等,用于复合材料、生物质能源等领域的生产。(6)废玻璃资源化利用:废玻璃经破碎、清洗、熔炼等处理,可制备再生玻璃,用于玻璃制品的生产。(7)废纸张资源化利用:废纸张经回收、制浆、造纸等处理,可制备再生纸张,用于印刷、包装等领域。通过以上途径,建筑废弃物得到了有效的资源化利用,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第十章智能化绿色建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