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综合调研指南_第1页
三农问题综合调研指南_第2页
三农问题综合调研指南_第3页
三农问题综合调研指南_第4页
三农问题综合调研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问题综合调研指南TOC\o"1-2"\h\u11114第一章:绪论 23541.1调研背景与意义 2260931.2调研目的与任务 322376第二章:农村经济发展 3282462.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3198022.2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4212702.3农村基础设施改善 428413第三章:农民增收问题 450273.1农民收入来源与结构 4321423.1.1农业收入 5136703.1.2非农业收入 5300873.1.3政策性收入 5258133.2农民增收途径与政策 550613.2.1提高农业产出效益 5114183.2.2发展农村非农产业 5237093.2.3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5232263.2.4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5319743.2.5实施政策性增收措施 6112783.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6235523.3.1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6226843.3.2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挑战 6121263.3.3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建议 612170第四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689934.1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6101704.2土地征用与补偿 722424.3土地利用与保护 712894第五章:农村金融服务 7173795.1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 7181705.2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8119575.3农村金融政策与监管 87345第六章:农村社会治理 9150096.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9253046.1.1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 9304776.1.2强化村务监督 969346.1.3加强村级组织人才队伍建设 9141956.2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924666.2.1教育事业 1069616.2.2卫生事业 1052166.2.3文化事业 1032456.3农村社会治理创新 10286476.3.1推进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创新 10150456.3.2加强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建设 10127286.3.3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模式 1026281第七章: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10228297.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10290667.2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11115007.3农村生态补偿机制 1112487第八章:农村扶贫开发 11309468.1扶贫政策与措施 1111518.2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12227948.3农村扶贫与社会保障 1219377第九章:农村教育卫生事业 12244699.1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12272139.1.1农村教育发展概况 1264469.1.2农村教育资源分配 12309489.1.3农村教育改革与创新 13185349.2农村卫生与健康 13130259.2.1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概况 13147449.2.2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380449.2.3农村公共卫生问题与对策 13232279.3农村教育卫生政策与改革 1346999.3.1农村教育卫生政策概述 13243219.3.2农村教育卫生改革实践 13199509.3.3农村教育卫生政策与改革趋势 1313365第十章:农村改革与发展战略 14490310.1农村改革总体思路 144710.2农村发展战略与规划 14766010.3农村改革与发展路径选择 14第一章:绪论1.1调研背景与意义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三农问题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短板。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但是当前我国三农问题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农业生产效率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因此,对三农问题进行综合调研,具有重要的现实背景和深远意义。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农村是城市发展的后盾,农村市场的繁荣与活力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民是我国最广泛的基层群体,农民福祉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现。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短板。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效率有待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仍有待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单一,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城乡收入差距较大。这些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2调研目的与任务本次三农问题综合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发展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具体调研目的和任务如下:(1)全面了解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分析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态势。(2)探讨影响三农问题的主要因素,包括政策、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3)分析现行政策对三农问题的影响,评估政策效果,提出改进措施。(4)研究农业现代化、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的发展路径,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5)总结国内外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三农问题提供借鉴。(6)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通过对以上任务的深入研究,为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参考,助力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第二章:农村经济发展2.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应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例如,加大对经济作物、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扶持力度,以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实现农业多元化。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提高畜牧业和渔业的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推广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在政策层面,应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如优化农业补贴政策,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2.2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通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有效整合农村各类资源,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推进农村产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相互交织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例如,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提升农村地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二是加强农村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格局。如将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民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2.3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应重点推进农村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例如,加大对农村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通达性和抗灾能力。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村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通过推广宽带网络、智能手机等信息化手段,促进农民与市场的信息交流,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关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施绿色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资源保护,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实施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合力。同时鼓励农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自我维护能力。第三章:农民增收问题3.1农民收入来源与结构农民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和政策性收入三大部分。以下对这三部分进行详细分析:3.1.1农业收入农业收入是农民最基本、最直接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粮食作物收入、经济作物收入、畜牧业收入和渔业收入等。粮食作物收入是指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收入,如水稻、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收入是指农民种植经济作物如棉花、茶叶、油料作物等所得的收入;畜牧业收入包括养猪、养鸡、养牛等养殖业收入;渔业收入则是指农民从事渔业生产所得的收入。3.1.2非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是指农民在农业以外领域取得的收入。主要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农村个体经营收入和农村集体经营收入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是指农民在城镇或外地务工、经商等非农产业取得的收入;农村个体经营收入包括农村个体工商户、农村合作社等经营实体所得的收入;农村集体经营收入则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所得的收入。3.1.3政策性收入政策性收入是指国家和地方为了保障农民利益,实施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所给予农民的补贴、奖励等收入。包括农业补贴、农村扶贫资金、农村社会保障等。3.2农民增收途径与政策农民增收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2.1提高农业产出效益通过科技创新、推广农业新技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方式,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3.2.2发展农村非农产业鼓励农民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如农村旅游、农村电商、农村文化产业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3.2.3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等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民收入。3.2.4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3.2.5实施政策性增收措施国家和地方应加大对农民的政策扶持力度,实施农业补贴、农村扶贫、农村社会保障等政策,保证农民增收。3.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以下从几个方面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行分析:3.3.1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转移就业规模逐年扩大,转移就业领域不断拓宽,转移就业质量逐步提高。3.3.2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挑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面临以下挑战:技能水平较低、就业信息不对称、社会保障不健全等。3.3.3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建议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2)建立健全就业信息网络,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在转移就业过程中的权益。(4)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创新创业。第四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4.1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呈现出加速趋势。在此背景下,如何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现代化,成为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要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地位。农民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享有流转的自主权。在流转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其合法权益。要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土地流转交易平台,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保证流转信息的透明公开。同时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管理,明确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维护流转秩序。要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对流转土地的用途、流转期限、流转价格等方面进行规范,防止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不正当竞争和资源浪费。同时加大对流转土地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4.2土地征用与补偿土地征用与补偿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另一个重要议题。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征用现象日益普遍,如何合理补偿农民损失,保障农民权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严格规范土地征用程序。在征用土地时,必须依法进行,充分征求农民意见,保证农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要合理确定土地补偿标准。补偿标准应充分考虑土地的区位、用途、产值等因素,保证农民在失去土地后能够得到合理的经济补偿。要完善土地补偿安置政策。对被征用土地的农民,除了一次性补偿外,还应提供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安置措施,保证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4.3土地利用与保护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成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要加强土地用途管制。明确各类土地的用途,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防止乱占滥用土地资源。要推进土地整理和开发。通过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耕地面积。同时加大土地开发力度,挖掘土地潜力,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要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防止土地污染、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要加强土地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占地、破坏土地资源等违法行为,维护土地管理秩序,保障农民权益。第五章:农村金融服务5.1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其需求与供给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居民消费和农村企业融资等方面。但是受制于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服务水平较低等因素,农村金融供给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在需求方面,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逐渐增长。农业生产方面,农村金融需求主要集中在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生产资料购买,以及农业技术改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金融需求包括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居民消费方面,金融需求涉及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消费领域。农村企业融资方面,金融需求主要表现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技术改造、市场拓展等。在供给方面,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业发展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等组成。虽然近年来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部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二是金融服务产品单一,难以满足农村多样化金融需求;三是金融服务水平较低,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5.2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为满足农村金融需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以下从几个方面探讨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方向。创新农村金融产品。针对农村金融需求多样化特点,开发适应农村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例如,针对农业生产周期性特点,推出农村信贷产品;针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开发消费信贷产品;针对农村企业融资需求,推出企业融资租赁、保理等业务。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提高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水平,简化贷款审批流程,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创新农村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发挥其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加强农村金融政策引导。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5.3农村金融政策与监管农村金融政策与监管是保障农村金融服务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以下从几个方面探讨农村金融政策与监管。完善农村金融政策体系。制定针对农村金融发展的专项政策,明确政策目标、任务和措施。同时加强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改革等相关政策的衔接,形成政策合力。加强农村金融监管。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监管制度,强化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农村金融改革。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优化农村金融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例如,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提高其服务能力;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布局优化,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加强农村金融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增强农村金融风险意识,为农村金融服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六章:农村社会治理6.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农村社会治理的基础,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几个方面:6.1.1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是农村基层组织的核心,应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通过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6.1.2强化村务监督村务监督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健全村务监督机制,加强村务公开,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同时加大对村务监督力度,保证村务管理的公正、透明和高效。6.1.3加强村级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村级组织人才队伍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保障。要注重选拔、培养、使用村级组织人才,提高村级组织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加强对村级组织工作人员的激励和保障,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6.2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几个方面:6.2.1教育事业加强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优化师资队伍,保证农村孩子接受良好教育。6.2.2卫生事业提升农村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保障农村居民基本医疗需求。6.2.3文化事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培训农村文化人才等方式,提高农村文化素质,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6.3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下为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几个方面:6.3.1推进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构建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的规范化、法治化、现代化。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推动农村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体系相衔接。6.3.2加强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提高农村社会治理能力,注重培养农村社会治理人才,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通过加强政策宣传、培训、指导等,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效能。6.3.3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模式积极摸索农村社会治理新模式,如“互联网农村社会治理”、“智慧农村”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村社会治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七章:农村生态环境建设7.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是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当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要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污染源治理,对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觉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在此基础上,还需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包括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污水处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等。应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形成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7.2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农村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环节。针对农村面源污染,应采取以下治理措施:一是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过量使用;二是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处理,提高农村环保设施覆盖率;三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面源污染治理。7.3农村生态补偿机制农村生态补偿机制是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手段。农村生态补偿机制旨在通过经济手段,引导和激励农民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补偿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农村生态补偿政策体系,明确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二是设立农村生态补偿基金,保证补偿资金的来源和稳定;三是加强农村生态补偿机制的监督与评估,保证补偿资金的有效使用;四是引导农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形成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合力。第八章:农村扶贫开发8.1扶贫政策与措施农村扶贫开发作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其核心在于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扶贫政策和措施。当前,我国扶贫政策主要包括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这些政策旨在从多个层面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实现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在产业扶贫方面,我国鼓励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持等手段,帮助贫困地区形成产业优势,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就业扶贫政策通过提供就业信息、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增加收入来源。8.2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农村全面发展。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我国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举措,如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保证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同时通过发展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措施,为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乡村振兴战略则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体目标,通过深化改革、加强政策扶持、创新体制机制等手段,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贫困人口返贫。8.3农村扶贫与社会保障农村扶贫和社会保障是保障贫困人口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在农村扶贫过程中,社会保障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针对贫困人口,我国制定了针对性的社会保障政策,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这些政策旨在保证贫困人口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得到及时救助,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我国还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通过建立健全农村扶贫和社会保障制度,为贫困人口提供有力保障,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第九章:农村教育卫生事业9.1农村教育事业发展9.1.1农村教育发展概况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历程较长,但受限于历史、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仍存在较大差距。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事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手段,农村教育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9.1.2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表现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育经费等方面。为改善农村教育资源分配状况,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推广信息技术等。9.1.3农村教育改革与创新农村教育改革与创新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当前,农村教育改革主要涉及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同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9.2农村卫生与健康9.2.1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概况农村卫生事业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农村卫生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9.2.2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的关键。要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同时要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9.2.3农村公共卫生问题与对策农村公共卫生问题主要包括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疾病预防与控制等方面。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提高农民的健康素养。9.3农村教育卫生政策与改革9.3.1农村教育卫生政策概述我国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条件,提升农村教育卫生水平。这些政策包括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政策、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政策、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等。9.3.2农村教育卫生改革实践农村教育卫生改革实践主要体现在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