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2《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2《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2《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2《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烛之武退秦师——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同步课时作业1.下列各组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夜缒而出 朝济而夕设版焉B.以其无礼于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2.下列《烛之武退秦师》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何厌之有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以其无礼于晋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吾不能早用子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焉用亡郑以陪邻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朝济而夕设版焉C.子亦有不利焉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5.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解释。(1)烛之武退秦师______________(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______________(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_____________(4)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5)夜缒而出______________(6)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7)又欲肆其西封______________(8)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______________(9)若不阙秦______________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_________(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________(3)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4)秦伯说______________(5)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_7.写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并分析。(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______________(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______________(3)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______________(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______________(5)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鲁隐公十一年夏,公会郑伯于郲,谋伐许也。郑伯将伐许,五月甲辰,授兵于大宫。公孙阏与颍考叔①争车,颍考叔辀②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及大逵,弗及,子都怒。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③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④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公孙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⑤,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唯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节选自《左传·隐公十一年》)【注】①公孙阏与颖(yǐng)考叔:公孙阏,字子都,与颍考叔都是郑国大夫。②辀:车辕。③傅:迫近。④许叔:许庄公的弟弟。⑤昏媾:婚姻,姻亲。8.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凡而器用A财贿B无置C于许D我死E乃亟F去之。9.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会郑伯”中的“公”为古代五等爵位之首,“伯”也是周朝五等爵位中的称谓。B.“壬午”与“壬戌之秋”的“壬戌”虽然都是干支纪法,但前者纪日,后者纪年。C.“君谓许不共”与“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共”字含义相同。D.“经国家”与“技经肯綮之未尝”(《庖丁解牛》)两句中的“经”字含义不同。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伯将要攻打许国时,他的手下公孙阏与颍考叔为抢夺兵车而发生矛盾,之后颍考叔在登上城墙后被公孙阏暗箭射死。B.鲁、齐、郑三国逼走许国国君后,许国的归属成为难题,齐侯与鲁隐公都不愿接手管理许国,最终许国落到郑伯手中。C.郑伯对许国的管理考虑得相对全面,让许国大夫百里事奉许叔主持国政,并安排公孙获住在许国西部进行辅助。D.郑伯告诉百里只有郑国能够像姻亲一样对待许国,希望百里不要迫于形势让别国占有许国,进而与郑国发生冲突。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2)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唯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12.“君子”为何说“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又有什么意义?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国将要被秦、晋所灭,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分量,以一个假设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郑文公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烛之武推辞,郑文公说:“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这里说明,烛之武去游说秦穆公,不仅是忠于君,更是忠于国,是正义的。烛之武劝说秦穆公,先退一步,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肯定秦、晋围城一定胜利。然后反过来说,用了四层转折:第一层是郑亡以后,秦国得不到郑国,对秦国无利,所谓“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第二层是灭掉了郑国有利于晋国,即“亡郑以陪邻”。第三层是加强了晋国就削弱了秦国,即“邻之厚,君之薄也”。这三转就说明了灭掉郑国对秦国的不利。第四层是放过郑国,对秦国有利,即“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这是就当前的情势说的,用的是一纵一擒,一放一收。①说到这里好像话已经将要说完了,②但烛之武还要进一步说。③所以以上讲的灭亡郑国以后,④对秦国无利而有害,⑤都是推测,⑥推测的话还没有得到证明,⑦举出事实来作证,⑧证明这种推测是正确的。于是,烛之武又搬出了曾经受过秦穆公帮助的晋惠公“朝济而夕设版”的旧例来离间他们。14.下列各句中的“即”和文中加粗的“即”,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在这样的条件下,即无他方之支援,我们也能按期完成任务。B.所谓以礼待人,即用你喜欢的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对待别人。C.复兴中学自即日起放假,新年后的开学日期将另行通知。D.一团昏黄的月亮若即若离地挂在车窗外,就像他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16.请你结合“许君焦、瑕”的典故,在文中画框句之后填写一段话,具体阐述烛之武的游说内容,不少于100字。17.根据下列短语,选填对联,注意:故事与人物要吻合。纵刘失增功名古已传鸿门设宴退秦存郑深夜出城是非今难断上联:楚霸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烛之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A项,而:连词,表修饰/而:连词,表顺承。B项,两个“于”均为介词,对。C项,其:代词,这/其:语气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D项,焉:疑问代词,哪里/焉:语气词,可不译。2.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类型,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常见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A项,“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状语后置句,语意上“于郑伯”是“言”的状语,应在“言”的前面。B项,“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语意上,“何厌”是“有”的宾语,应在“有”之后。C项,“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句,语意上“于君”是“有益”的状语,应在其前面。D项,“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语意上“于晋”是“无礼”的状语,应在其前面。故选B。3.答案:C解析:A项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B项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D项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4.答案:D解析:例句与D项中的“焉”都是疑问代词,哪里。A项,兼词,在这里。B项,兼词,在那里。C项,语气词,表感叹。5.答案:(1)退,使动用法,使……撤退(2)军,名词作动词,驻扎(3)亡,使动用法,使……灭亡(4)鄙,名词作动词,把……当作边邑(5)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6)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名词作动词,把……作为疆界(7)肆,形容词作动词,延伸、扩张(8)蔽,形容词作动词,损害(9)阙,使动用法,使……侵损、削减6.答案:(1)已,同“矣”,句末语气词,了(2)共,同“供”,供给(3)厌,同“餍”,知足、满足(4)说,同“悦”,高兴(5)知,同“智”,聪明、明智7.答案:(1)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2)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3)判断句,“也”表判断(4)状语后置句、省略句,正常语序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敢以之烦执事”(5)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夫晋,有何厌”8.答案:BDE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器用财贿”是并列成分,中间不宜断开,“凡而器用财贿”作主语,应在“贿”后断开,故勾选B处。“我死”主谓结构完整,且“乃亟去之”的主语不是“我”,应在“我死”前后断开,故勾选D、E两处。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含义相同”错误。“君谓许不共”的“共”同“恭”,是恭敬、恭顺的意思;“共其乏困”的“共”同“供”,是供给的意思。二者含义不同。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郑伯告诉百里只有郑国能够像姻亲一样对待许国”错误。由原文“其况能久有许乎”“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可知,郑伯认为郑国无法长久占有许国,此处是在请求百里,如果郑国以后有求于许国,希望许国能够像对待老姻亲一样帮助郑国。11.答案:(1)许国已经服罪,即使您有命令,我也不敢参与过问。(2)我之所以让您留在这里,不只是为了许国,也是为了姑且巩固我的边境。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既:已经。虽:即使。与闻:参与过问。(2)吾子:尊称,您。聊:姑且,暂且。圉:边境。12.答案:原因:①许国无视法度,郑庄公便讨伐它,服罪便宽恕它;②郑庄公估量德行来决定事情,量力而行,相时而动,不给后人留下忧惧。意义:礼法能够帮助治理国家,稳定社稷,让百姓有次序,对后代有益。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题干可知,本题的答题区间在原文第2段。该段先表明“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的结论,然后从“礼”和“知礼”两方面进行分析。从“礼”的角度看,阐述了“礼”的内涵,揭示了“礼”在国家、社稷、百姓、后嗣几个层面上的意义。从“知礼”的角度看,郑庄公对许国的态度和自身的行为解释了“君子”认为“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的原因,郑庄公对许国的讨伐和宽恕都是依礼而行,他的行为有利于国家、社稷、百姓、后嗣,与“礼”的内涵契合。据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参考译文】鲁隐公十一年夏,鲁隐公在郲地会见郑伯,谋划进攻许国。郑伯将要进攻许国,五月甲辰日,在太祖庙里分发武器。公孙阏与颍考叔抢夺兵车,颍考叔挟起车辕便跑,子都(即公孙阏)拔出戟去追他。到了大路,没有追上,子都恼火。秋七月,鲁隐公会合齐侯、郑伯进攻许国。庚辰日,(军队)迫近许国。颍考叔拿着郑伯的蝥弧旗抢先登上城墙,子都从下边向他射箭,(颍考叔从城墙)坠落(而死)。瑕叔盈又拿着蝥弧旗登上城墙,向四周挥动旗帜并大声喊道:“国君登上城墙了!”郑国军队全都登上城墙。壬午日,就进入许国。许庄公逃到卫国。齐侯把许国让给鲁隐公。鲁隐公说:“您说许国不恭顺,所以我跟随您征讨它。许国已经服罪,即使您有命令,我也不敢参与过问。”于是(齐侯把许国)让给郑人。郑伯让许国大夫百里事奉许叔,并居住在许国东部,说:“上天降灾难于许国,鬼神确实对许国国君不满意,而借我的手来惩罚他。我只是这样连一两个父老兄弟都不能和谐相处(的人),怎敢把征讨许国当作自己的功劳呢?我有一个弟弟,不能和睦相处,让他在各处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我难道还能长久占有许国吗?您事奉许叔来安抚这里的百姓,我将派公孙获来辅佐您。如果我得以善终埋葬于土地,上天或许会依礼撤除对许国造成的灾难,愿意让许公重新为他的国家效劳。希望我郑国对许国有所请求时,你们能像对老姻亲一般,可以降低身份同意。不要让别的国家迫近此处,来和我郑国抢夺这方土地。我的子孙如果连挽救(自己)灭亡的时间都没有,又哪能替许国祭祀呢?我之所以让您留在这里,不只是为了许国,也是为了姑且巩固我的边境。”于是派公孙获住在许国西部,说:“你的一切器用财物,不要放在许国。我死后,(你)就马上离开许国。我已故的父亲在这里建立新的城邑,而周王室已经衰败,周王室的子孙日渐丢失他们的祖业。许国,是四岳的后代,上天已经厌弃周王室的德治,我哪里还能跟许国相争呢?”君子说:“郑庄公在这件事情上合乎礼。礼,是治理国家、稳定社稷、让百姓有秩序、对后代有益的法规。许国无视法度便讨伐它,服罪便宽恕它,估量德行来决定事情,衡量能力去做事,看准时机才行动,不给后人留下忧惧,可以说是懂礼了。”13.答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4.答案:B解析:B项和文中加粗的“即”都是“就是”的意思。A项,意为“即使”;C项,意为“当下”;D项,意为“靠近”。15.答案:语句:①;修改为:说到这里好像话已经说完了。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