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突破练二(分值:74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4广东东莞期末)西晋创立了直诉制度,即在京师朝堂外设置登闻鼓,有重大冤屈者可以击鼓鸣冤,直诉中央。这一制度被南北朝所沿用,北魏太武帝及南朝梁武帝时,都曾发生过击鼓鸣冤的事件。直诉制度的建立()A.推动了律令儒家化进程B.维护了世家大族的特权C.加强了对司法活动的监督D.改善了基层治理的成效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直诉制度有利于纠正冤假错案,促进司法公正,故选C项;律令儒家化是指按照儒家经典来解释和适用法律,与直诉制度关系不大,排除A项;直诉制度没有维护世家大族的特权,排除B项;直诉制度是诉讼制度,不是基层治理制度,排除D项。2.(2024广东韶关期末)子孙“违犯教令”罪由来已久,秦汉已经出现类似罪名,唐朝正式立法。《唐律疏议》规定“祖父母、父母有所教令,于事合宜,即须奉以周旋,子孙不得违犯”。统治者明确这一法律意在()A.维系宗法制度的统治地位B.巩固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C.赋予家长管教子孙的权力D.利用儒家伦理以维持统治答案D解析《唐律疏议》对祖父母、父母教育子孙的规定有助于维护家庭、家族的秩序,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故选D项;宗法制度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材料仅仅体现了家庭的教化,并不涉及国家的治理,排除B项;赋予家长管教子孙的权力只是统治者巩固统治的手段,并非“目的”,排除C项。3.(2024广西高三联考)韩愈在《示儿》中言:“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余……安能坐如此,比肩于朝儒。诗以示儿曹,其无迷厥初(初心)。”类似诗歌还有白居易的《遇物感兴因示子弟》、李商隐的《骄儿诗》等,数量众多。唐朝十分重视推广此类诗歌,此举意在()A.鼓励文学创作B.促进理学传播C.宣传出仕思想 D.加强基层教化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唐朝此举的目的是宣扬韩愈等人在写给儿子、子弟的诗中提到的勤劳、节俭、好学、自强的品德,培育良好社会风气,加强基层教化,故选D项;唐朝此举是为了弘扬诗歌中蕴含的教化思想,而非鼓励文学创作,排除A项;理学形成于宋朝,排除B项;出仕是读书人的理想,唐朝推广此类诗歌的对象是基层百姓,排除C项。4.(2024广西北海二模)书院祭贤始于北宋的岳麓书院,祭祀对象主要包括儒家的先圣先师、先贤先儒、乡贤先祖。祭祀的祠宇具有开放性与公共性,书院之外的人员也可以参加书院祭祀活动。据此可知,宋代书院()A.具有社会教化功能B.推动了科举教育发展C.受佛道思想的影响D.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宋代书院祭祀的祠宇具有开放性和公共性,通过祭祀儒家先圣和乡贤等可以起到社会教化的作用,故选A项;材料强调书院祭贤对社会教化的影响,与科举教育无关,排除B项;从祭祀的对象看,祭祀活动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强调通过开放式的祭贤活动教化乡里,与封建专制统治无关,排除D项。5.(2024安徽联考)明朝成化年间,休宁知县颁布的《教民条约》写道:父慈而子孝,兄友而弟恭,夫和而妻柔,此民之乘彝而家道之所由昌也。……宗法族谱之设,所以别族类、明亲疏,古人敦本深源之意也。据此可知,《教民条约》的颁行意在()A.以法家思想主导地方治理B.借助封建礼仪强化等级C.用儒家伦理完善邻保制度D.依托宗亲关系教化乡里答案D解析据材料“父慈而子孝”“别族类、明亲疏”可知,《教民条约》渗透了儒家思想和宗亲观念,其目的在于依托宗亲关系教化乡里,实现地方治理,故选D项;《教民条约》体现了儒家思想,与法家无关,排除A项;《教民条约》不属于封建礼仪,排除B项;邻保制度是一种基层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6.(2024重庆联考)《史记》记载,秦国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A.制定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B.改善秦国不良的社会风俗习惯C.沉重打击奴隶主旧贵族D.遭到了守旧势力的极力反对答案C解析由材料“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可知,商鞅变法通过军功爵制打击奴隶主旧贵族,促进社会转型,故选C项;军功爵制的主要目的不是建立等级秩序,排除A项;军功爵制是政治军事方面的改革,与社会风俗习惯的改变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遭到了守旧势力的极力反对是结果不是目的,排除D项。7.(2024湖北十堰一模)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推行募役法与保甲法。百姓依照“募役法”免服差役且缴纳免役钱;保甲法下的农民成为保丁,但因其受到的训练不专业,在实际战争时仅能负责搬运粮草,平时依旧要服役。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的这些措施()A.强化了对社会的管控B.并未减轻百姓的负担C.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D.意在改善军队的待遇答案B解析据材料“平时依旧要服役”可知,政府要求那些纳钱代役的百姓服兵役,这些百姓既交了钱,还要服兵役,所以并未减轻百姓的负担,故选B项;材料强调变法的局限,强化社会管控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王安石变法意在富国强兵而非改善军队待遇,排除D项。8.(2024山东济南期末)嘉靖年间,山东棉花“六府皆有之,东昌尤多,商人贸于四方,其利甚博”;到万历年间,东昌府“高唐、夏津、恩县、范县宜木棉,江淮贾客列肆赍收,居人以此致富”。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农业经营方式的革新B.币制与赋役制度的变化C.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弛答案B解析据材料“其利甚博”“以此致富”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导致白银货币化,赋役征收由实物向货币地租转变。这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棉花贸易发展壮大,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C项;明朝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9.(2024山东济南期末)魏晋时期,除传统乐器之外,箜篌、琵琶等广为流传,后人有“东汉魏晋,乐则胡笛箜篌,御则胡床,食则羌炙、貊炙,器则蛮盘,祠则胡天”之说。这一现象说明了()A.经济交流推动文化多元B.政治改革导致风俗变迁C.社会动荡引发人口流动D.民族交往促进文化交融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人们的乐器、饮食起居、祭祀等方面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反映了民族交往促进文化交融,故选D项;经济交流是民族交往的表现之一,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胡汉文化的交融,政治改革和人口流动只是推动文化交融的原因之一,排除B、C两项。10.(2024广东佛山一模)唐朝永徽年间,使臣多依赖天山廊道将关于大食征服中亚等信息带至朝廷,使朝廷得以及时调整西天山的防御战线。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西域()A.与中亚地区互动较频繁B.成为感知外界的信息廊道C.经贸往来促进民族交融D.有效防范了外国势力入侵答案B解析据材料“使臣多依赖天山廊道将关于大食征服中亚等信息带至朝廷”可知,天山廊道是信息传入朝廷的重要通道,说明西域此时起到了信息传递收集的作用,故选B项;互动属于双向行为,材料不涉及互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族间的交融,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朝廷得以及时调整西天山的防御战线”的客观效果,排除D项。11.(2024江西高三联考)吉林金代早期女真贵族墓前发现有石雕文臣武将、石虎石羊,黑龙江金代女真人墓群出土有中原的丝织品和瓷器,河北发现的金人墓葬形制与辽墓有相似之处,甘肃发现有西夏纪年的汉人火葬墓。这些现象表明()A.女真有自己墓葬习俗B.女真葬俗受宋人影响C.金人葬俗受辽人影响D.各民族文化交流广泛答案D解析据题干可知,无论是墓葬形制还是墓群中出土的文物形制都具有一定的多元性,体现出多民族文化特色,反映出当时各民族间存在着广泛的文化交流,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而不是女真墓葬习俗的独特性,排除A项;B、C两项说法片面,排除。12.(2024辽宁辽阳二模)永乐年间,明政府制定了西藏的僧官制度,分为法王、西天佛子、大国师、国师、禅师、都纲、喇嘛各等级。各级僧官由朝廷授予不同的品级和职位。法王是最高的僧侣,奉朝廷敕命,行使地方职权。这说明明朝()A.加强了与西藏的经济文化联系 B.有效地对西藏行使管辖权C.在西藏建立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度 D.不干涉西藏的地方管理答案B解析僧官制度是明朝统治西藏的重要制度,各级僧官实际上是明朝的地方官吏,表明明朝有效地行使管辖权,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3.(2024湖南长沙一模)清朝理藩院原名“蒙古衙门”,最初只管理漠南蒙古诸部事务并负责处理对俄外交。康熙年间管理范围扩大至漠西蒙古和西藏地区,乾隆年间又增加了对新疆回部及大小金川土司诸事的管理。这一变化()A.体现了统一国家的发展B.蕴含着因俗而治的思想C.说明新疆开始归属中央D.目的是应对外来侵略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清朝理藩院职责范围逐渐扩大,在维护国家统一以及与民族分裂势力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故选A项;因俗而治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社会发展状况实施管理,与理藩院职能扩大无关,排除B项;新疆归属中央始于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排除C项;理藩院不是应对外来侵略的机构,排除D项。14.(2024广东东莞模拟)元朝推行一种户籍管理制度,它根据职业把全国的百姓进行分类管理,如农户、军户(世代当兵)、站户(在驿站提供服务)等,职业世袭,比较固定。这则材料可用于说明元朝()A.商品经济的繁荣B.社会控制的加强C.市民文化的兴起D.民族交融的发展答案B解析据材料“职业世袭,比较固定”可知,元朝通过职业固定分类的方式建立户籍制度,以便强化对不同职业身份人群的控制,故选B项;元朝户籍制度严格限制职业流动,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市民文化与户籍管理无关,排除C项;严格户籍管理制度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D项。15.(2024河北石家庄一模)唐代两税法采用“以支定收”的方法,建立中央至地方三级财政主体,将各地上缴的两税分为“上供、留使、留州”三部分,并严禁税外科配。然而一直到唐末,地方官员在两税之外“科配”的现象却禁而不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唐后期()A.官吏考核流于形式B.中央集权弱化C.地方行政效率低下D.均田制被破坏答案B解析据材料“地方官员在两税之外‘科配’的现象却禁而不止”可知,地方官员不服从中央命令,中央集权弱化,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吏考核,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官员办事流程,不能体现地方行政效率低下,排除C项;均田制被破坏是两税法实施的背景,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16.(2024江西高三联考)晚明时期的役银征收,江南地区“全自田粮起派,而但以丁助之”,江北地区“惟论丁起差,间有以田粮协带者”。造成这种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数量B.文化传统C.田亩产量D.政治制度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江南地区田地肥饶,粮食产量高,以征收田粮为主;而江北地区田稍瘠薄,粮食产量低,以征收丁税为主,故选C项;人口数量不是造成材料现象差异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役银征收的地域差异与文化传统无关,排除B项;江南地区和江北地区都处于封建政府的统治下,两者政治制度一样,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7.(2024湖北十堰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唐朝前期建立了户籍制度,《通典》记载大唐令:“诸户以百户为里……在邑居者为坊,别置正一人……在田野者为村,别置村正一人……天下户为九等,三年一造户籍。”唐朝前期,对因逃亡造成户籍脱漏、户口不实的,法律明确了州县官府、里正以及民户等不同主体的责任,定罪相当重。《唐律疏议》规定:“诸脱户者,家长徒三年。”唐朝前期的户籍上不仅记载了人们的年龄、户等、是否课役等信息,还记载了按均田制可占有的土地数及实际占有土地的情况。按照人的身份等级分配土地的均田制下,租庸调的承担纯粹根据人口状况,这凸显出通过户籍管理来控制“人”的重要性。——摘编自曹端波《唐宋户籍制度的变革与社会转型》材料二由于商品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强,社会贫富分化,原来严格控制“人”的赋役制度、户籍制度已不再适应时代需要。两税法下以资产为户等的户籍制度,到宋代逐渐规范化。(宋)仁宗时,“令佐责户长、三大户,录人户、丁口、税产、物力为五等”。宋代明确将人户划分为“主户”和“客户”两大部分,同时出现专门从事某项生产经营的专业户,如茶户、盐户等,按职业划分。户籍制度的转型导致乡里组织管理者出现质的变化,乡官向职役转化。里正从与郡守、县令性质相同的役民的官变成役于官的民,一般由地方富民担任。——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户籍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变化所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6分)参考答案(1)特点:突出城邑与乡村户口的差别;造籍频率较高;户口等级化色彩浓厚;造籍内容翔实;户籍管理严格。意义:保障了均田制与租庸调制的实行;有利于实现人口与土地的有效配置;强化了基层控制,提高了社会治理能力。(2)状况:商品经济发展;土地兼并严重;人口流动性增强;社会阶层分化,富民阶层出现;租佃关系发展;乡里制度发生转变。18.(2024广东肇庆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回溯历史,来自北、西两个方向的其他民族陆陆续续进入中原,与中原的原住民——华夏族交往、通婚,为华夏文明注入新鲜精悍的血液,丰富了中国人的生物学基因,也丰富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根据材料,围绕“文化基因”,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观点,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集合7篇
- 我的大学读后感-15篇
- 《猫城记》读书笔记个人书评
- 医学生自我介绍范文集合四篇
- 冠心病二级预防他汀治疗的理想与现实-血脂回顾和展望
- 浅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
- 教师年度总结范文5篇
- 健身徒步旅行合同
- 2025年放射性核素远距离治疗机合作协议书
- 餐馆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中学科技教育工作总结样本(4篇)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理工英语3》期末试题题库及答案1(试卷号:1377)
- 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物理 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仿真模拟卷三及答案
- 护理安全小组工作计划
- 2025办公室无偿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12月八省八校T8联考高三高考物理试卷试题(含答案)
- 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中国武术的起源》课件
- 期末测试卷(试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 2024年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样本(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