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3223回采作业规程_第1页
W3223回采作业规程_第2页
W3223回采作业规程_第3页
W3223回采作业规程_第4页
W3223回采作业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一、工作面基本情况

W3223工作面位于钱营孜煤矿一水平西二采区南翼,工作面机巷长度2830m,

标高-402〜-496m;上风巷长度2380m,下风巷长度387m,两巷方位角187°;

里切眼长120m,外切眼长128m,标高一444.5---485.5m,开切眼总长248m。

工作面内褶皱和断层构造发育,整体构造形态呈一轴部位于29-30与30勘探线

之间的宽缓向斜(即胡珏子向斜),褶皱构造造成煤层产状变化较大:向斜北翼

煤层倾向115〜127°,倾角5〜21°;向斜轴部煤层倾向90〜105°,倾角10〜

14°;向斜南翼煤层整体发育次级宽缓背斜,煤层倾向70〜110。,倾角9〜15°。

二、工作面工程控制情况

工作面有27、28、29、29-30、30、32、34等7条勘探线穿过;主要有2710、

2711、zl、286、287、292、2910、29-306、29-307,306、348、343、水4、354、

353等15个钻孔控制,其中306、343位于工作面内。

三、井上下对照

工作面上方为平原地形,地面标高23m左右。地面主要为农田,还有密如蛛

网的灌溉沟渠;泠河及其支流黄沟从工作面中部穿过;地面有张灯子、牛沟村、

小李村、胡坪子、黄桥头、胡庄、张牌坊、朱庄八个自然村在工作面回采影响范

围内,切眼南部约320m为青芦铁路,南偏西约375m为青芦铁路黄沟大桥。

表1工作面位置与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

水平、采区-650水平西二采区

地面标高(m)23m左右

井下标高(m)-496〜-343

地面相对位置、地面有八个自然村,工作面上部有泠河及其支流黄沟,

建筑物、小井及其它切眼南部有青芦铁路及青芦铁路黄沟大桥。

西二采区南翼,中部有胡用子向斜,

井下相对位置及

不利工作面排水,风巷位于F22断层防水

对回采的影响

煤柱附近。

邻近采掘情况及

附近无采空区

对回采的影响

第二节地质构造及岩浆侵入

一、地质构造

W3223工作面内褶皱和断层构造发育。煤层整体呈一宽缓的向斜构造,其枢

纽在30和29-30勘探线之间,走向SE50°,命名为胡坪子向斜。向斜造成煤层

产状变化较大:向斜北翼煤层倾向115〜127。,倾角5〜21°;向斜轴部煤层倾

向90〜105°,倾角10〜14°;向斜南翼煤层整体发育次级宽缓背斜,煤层倾向

70~110°,倾角9〜15°。由于褶曲构造的影响,风巷在F24点附近(标高

-435.331m)、机巷在J25点(标高-492.870m)为巷道最低点。

面内构造较多,已发现的有12条,多数断层普遍落差较小,落差大于10米

的断层为DF69、DF70与F51。根据三维地震勘探及实见资料显示,W3223工作

面内断层(褶曲)4条,落差均在5m以下。

主要影响工作面回采的断层叙述如下:

1、F51逆断层,142°Z60°,落差30米,位于工作面北侧,为工作面边界

断层。

2、DF69正断层,145°N65°,伴生小构造发育,两侧地层牵引明显,综合

落差12米,预计面内延伸128米。

3、DF70正断层,50°Z40°,落差13米,预计面内延伸140米。

4、DFX11正断层组,120°Z6O0,综合落差5米,W3223风巷Q13点与外切眼

Q20+6揭露,其中DFX11断层落差3米、DFX11T落差2米,煤层断开,预计面内延

伸250米,给回采带来很大影响。

5、DFX36正断层,97°Z80°,落差2米,W3223外切眼及下降风巷揭露,

预计回采落差2米左右,预计面内延伸430米。

6、DF144正断层,倾向SW,倾角70。,煤层受挤压变薄,煤层及围岩破碎,

1323机巷在J34点附近揭露,揭露落差6米,预计面内延伸110米。

7、DFX12正断层,位于工作面内,87°Z60-700,落差0-3米,在面内延

展长度为304m,对该面的回采工作有一定影响。

8、DFX17正断层,位于工作面内,225°Z70°,落差0-3米,在面内延展

长度为108m,对该面的回采工作有一定影响。

9.DFX27逆断层,M323机风联巷L1+13与W3223机巷J4点附近揭露,320°

Z6O0,落差4米,在面内延展长度为310m,对该面的回采工作有一定影响。

10、DFX37逆断层,位于工作面内,77。Z60°,落差0-3米,在面内延展

长度为107m,对该面的回采工作有一定影响。

11、F3223-l正断层160°Z70°,落差2米,口323风巷F14点附近揭露,

预计回采落差2米左右。

12、F423-2正断层263°Z50°,落差2米,W3223风巷F15点前47米附

近揭露,预计回采落差2米左右。

13、F3223-3逆断层倾向105°Z30°,落差3米,W3?23机巷J36点附近

揭露,预计回采落差3米左右。

14、Fa23-4正断层70°Z45°,落差1.6米,W323机巷J7点前20米附

近揭露。

0

15、F3223-5正断层199°Z25-43,落差1.9米,W3223机巷J21点附近

揭露。

表2W3223工作面断层一览表

序倾向倾角揭露预计面内

断层编号性质落差(m)

号(0)(°)位置延伸长度

贯穿工作

1F51逆1426030mF4点附近面及采区

上山

2DF69正1456512mF9点前31m128m

3DF70正504013mF18点附近140m

4DFX11正120605mQ20点附近250m

5DF36正97902mQ3点前17m430m

6DF144正200705mJ34点附近110m

7DFX12正87653m面内304m

8DFX17正225703m面内108m

9DFX27正320604mJ4点附近310m

10DFX37正77603m面内107m

11F3223T正160702mF14点10m

12F3,23-2正263502mF15点前47m10m

逆点

13F3223-3105303mJ36

点前

14F3223-4正70451.6mJ720m

15F3223-5正19925-431.9mJ21

二、其他构造

(1)、工作面无岩浆侵入。

(2)受现有技术条件限制,对面内落差小于3米的断层尚不能全部查明,

根据我矿其他面经验,大的构造附近小构造都比较发育,因此,工作面内可能还

存在其他小构造发育。

(3)、受矿区整体构造影响,局部岩石裂隙发育,比较破碎,层间滑动构造

较多,不利工作面回采和顶板支护管理。

第三节煤层赋存情况

一、32煤层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位于上石盒子组下部,上与2号煤层平均

间距116.5m,下与4号煤层平均间距90m左右。煤层结构较复杂,夹砰以泥岩

和炭质泥岩为主,少数为含炭泥岩。顶底板岩性以泥岩为主,次为粉砂岩和细砂

M-J

^5*。

二、W3223工作面及附近的15个钻孔显示煤层结构较复杂,煤厚2.26-

4.04m,平均煤厚3.02m,属中厚煤层;工作面及附近的15个钻孔中13个所揭

露煤层有10个具1〜3层夹研,28八Z:,钻孔因F22断层,3,煤层断缺,详见表30

表3工作面钻孔煤层结构表

序号孔号有益厚度(m)夹砰层数夹肝厚(m)总厚度(m)

127“3.2230.824.04

227,o2.520.42.9

328;2.44-2.44

42922.8310.323.15

529io2.0210.242.26

629-3063.0310.123.15

729-3072.3320.773.1

-

83062.612.61

93262.7510.212.96

1034:,2.3630.653.01

11z.2.99-2.99

123553.4710.193.66

2.02〜3.470.12〜0.822.26〜4.04

统计值

2.71(12)0.41(9)3.02(12)

133255.6530.856.5

三、工作面内“煤层为稳定煤层。通过工作面附近钻孔及掘进实际探煤资料

统计,32煤层煤厚1.9〜3.8m,平均总厚度为2.95m,结构简单,无夹砰,煤厚

变异系数丫=15%(32s孔煤厚异常未参与评定),煤层可采性指数K=l,属较稳定

煤层。据W3227风巷实际揭露资料,煤层顶板有0.3m±伪顶。煤层为缓倾斜煤层,

在工作面胡土于子向斜以北平均约14°;胡士于子向斜以南煤层倾角在10°左右。

四、附近的W3J2工作面准备期间在其机巷J22点前50m采取煤样进行自燃

倾向性测试,测试标准为《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GB/T20104-2006),

测试结果吸氧量(Vd)为0.55cn?/g,结论为自燃倾向性等级为H类,属自燃煤

层。

五、矿区有四个钻孔对32煤层的煤尘爆炸危险性进行试验,分别是346、296、

29-304、6&,试验结果各孔32煤尘火焰长度在30〜400以上或显示有火,岩粉量

在35〜8096,均有爆炸危险性。

六、工作面及其附近钻孔的瓦斯测试试验中CH,含量为:27Hl孔4.Im7t、2910

3

孔5.16m7t>3。6孔L47m'/t、3267L0.78m7t>3437L2.49m/to

七、煤层特征情况表见下表(表4)

表4煤层特征情况

指标数值备注

煤层厚度(m)2.02-3.47/2.71不计夹砰的有益厚度

煤层倾角(°)5-21°/10°

煤层结构复杂

煤厚变异性指数15%

煤层自燃性II类自燃

突出危险性无突出危险性

煤尘爆炸性指数有爆炸性

瓦斯含量(m3/t)0.78-5.16/2.8

相邻煤层2煤组和4煤组

第四节煤层顶底板

煤层顶底板岩性见下表(表5),煤层上下岩性见《1323工作面综合柱状图》。

29-30八zi钻孔的煤层直接顶底板为细砂岩,比较异常。

表5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普氏硬

顶底板名称岩石类型厚度(m)岩性特征

度系数

灰~深灰色,含较多暗色矿物,薄层

状,缓波状层理发育,层面含钙膜及云母

老顶细砂岩4.0112

片一,钙质胶结,下部渐粗,与下层明显接

触,岩石较完整,RQD=60.

顶深灰色,块状,致密,性脆,局部

板含粉砂质,平坦状〜参差状断口,含大

直接顶泥岩3.74

量植物化石,下部有薄层煤线,发育不

稳定。RQD定3%

W3227风巷实际揭露大部分存在伪

0.2〜

伪顶泥岩顶,工作面附近钻孔中局部发育伪顶,

0.5

综合分析工作面内伪顶局部发育。

深灰色,致密,块状,性硬,含粉

直接底泥岩1.694砂质,局部较高,平坦状〜参差状断口,

含大量植物化石碎片。RQD=77%

板灰白色,以长石、石英为主,细粒〜粗

粒结构,块状〜中厚层状,分选中等,

老底细砂岩2.3912

磨圆一般,钙质胶结,裂隙发育,方解

石脉充填,缓波状层理。RQD=75%

第五节、岩浆岩,冲刷带,陷落柱

整个矿区3?煤层全部为非火成岩侵入区,无冲刷带,发育陷落柱的可能性不

大。

第六节、瓦斯地质

矿区在-650m以浅的瓦斯测试试验样点28个,瓦斯含量在0.00~13.07m7t,

平均值为3.06m7t。工作面及其附近钻孔的瓦斯测试试验结果为:271。孔4.Im7t.

3J1

29io孔5.16m'/t、306孔1.47m/t>326?L0.78m/t>343JL2.49m"/t,平均值2.8m/10

瓦斯含量一般不高,但有局部富集现象,邻近W3?27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回风流

中平均瓦斯含量0.2遥,平均相对瓦斯涌出量2.7〜4.8m7t,最大相对瓦斯涌出

量4.8m7t0

根据瓦斯办提供的瓦斯资料显示:机巷掘进期间迎头瓦斯涌出与地质构造密

切相关,在胡坪子向斜轴部瓦斯涌出量较小,两翼明显较大,同时,两翼发育的

次级小褶皱轴部瓦斯涌出较大,两翼较小。目前工作面回风流中平均瓦斯浓度为

0.24%o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于2009年2月提交的《皖北煤电集团公司钱

营孜煤矿首采区32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中,通过K1值反演出的瓦斯压力

为0.UMPa,瓦斯含量为0.98m7t,通过掘进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反演出瓦斯含

量约为2.92m7t,得出瓦斯压力0.24MPa。报告确定钱营孜煤矿西翼在-650m标

高以上首采区务煤层并与实验区域有相同地质单元的范围,不具有突出危险性。

河南理工大学提交的《钱营孜煤矿瓦斯地质图》中,西二采区32煤层无突出危险

性。

第七节、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及工作面充水因素分析

1、务煤顶底砂岩裂隙水

西二采区说明书该含水层总厚为0.78〜28.52m,平均3.48m。主要由3~5

层的细砂岩和中砂岩组成,裂隙较发育,钻探揭露时在272、40s和29三孔发生

漏水,漏失量达5〜19.2m:7h,钻孔泥浆消耗量一般为0〜0.最大消耗量

0.64~4.8m'/h;据29s和402抽水试验资料:水位标高-2.82〜20.65m,q=0.00571—

0.01941/sm,K=0.0616-0.0567m/d,富水性较弱,矿化度为4.212〜3.528g/l,

水质为硫酸钠型水。经掘进验证,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富水性较弱,仅局部存

在滴淋渗水现象。

2、根据钱营孜煤矿首采区北部地面瞬变电磁法勘探报告结论分析与验证

根据32煤及煤层顶底板富水性发育程度分层平面分布图分析,W3223工作面

内3,煤及煤层顶底板富水异常区2处,分别为:3-3、3-5o在掘进过程中,接近

富水异常区前,井下分别在W3.23风巷F31点前58米、Q10点前11米、Q12点

前45.8米、Q15点前50米、W&23切眼Q1点前13.5米、Q4点前61米、Q7点

前7.5米位置分别采用了瞬变电磁法进行探测,根据数据结论分析局部存在相对

低阻异常区,可能为断层影响导致岩性发生变化所致或相对富水。经过巷道掘进

验证,无明显水文异常,仅局部存在滴淋渗水现象。

W3.23工作面掘进过程共出现出水段(点)4个,主要是32煤层的顶板裂隙

出水,出水点表现为滴淋水,巷道总涌水量约为In?/h。根据最近的观测数据,

各出水点水量均有减小的趋势(各出水点情况见表6)。出水点位置多数濒临构

造或揭露断层处。

表6W3223工作面出水段(点)统计表

出水量矿化度

编号点号出水范围出水类型水质类型

(m3/h)(g/ml)

1F26前521n顶板裂隙0.1砂岩裂隙水

2F30前10m顶板裂隙0.2砂岩裂隙水

3F33前13和前44m顶板裂隙0.2砂岩裂隙水

4Q22前38m顶板裂隙0.1砂岩裂隙水

二、断层富水

1、根据勘探及生产资料,该工作面存在水文异常的主要断层有F51和F22

断层。其中F51断层位于工作面北侧,W3223风巷穿过该断层无明显淋渗水现象,

表明该断层含、导水性差,对工作面无影响;F22断层位于工作面西侧,为西二

采区边界断层,南部(W3223切眼附近)为工作面边界。由Z、、Zz、Z3、28.等钻

孔资料显示,断层破碎带以煤系泥岩及粉砂岩为主,夹少量砂岩碎屑,所有钻孔

穿过断层带时,均未发生漏水现象。钻孔泥浆消耗量一般为。〜0.16n?/h,据28e

孔对F22断层抽水试验资料:水位标高19.82m,q=0.005071/sm,K=0.00685m/d,

富水性弱,矿化度0.344g/l,水质为重碳酸钙钠型水。根据地而瞬变电磁勘探

成果资料表明,F22断层在27-29勘探线间煤层及煤层顶板有大片富水异常区,

经掘进验证,无明显水文异常,仅局部存在滴淋渗水现象,说明该断层导水性差。

2、据淮北生产矿井所揭露的断层水文地质特征分析,由于采掘比钻孔揭露

的面积大,破坏程度高,破坏了原来的地质、水文地质天然平衡条件,使某些断

层的导水性有所增强(采掘中大部分落差大于2m的断层有淋水、滴水及渗水现

象,少数具导水现象),若沟通了富水岩层,而隔水层厚度小且较破碎时,就可

能产生突水。

三、钻孔封孔

工作面内及附近的所有钻孔均按要求用水泥砂浆封闭到松散层底界面上30m

或50m,并检查砂浆面深度,封闭质量验收均为合格。但矿区前期勘探中对井田

内的4个钻孔进行了启封检查,其中有2个钻孔封孔不合格,反映以往钻孔封闭

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回采时应予以重视。

表7W3,23工作面内勘探钻孔封孔情况一览表

123

38-340-541B1

终孔日期2005.2.42005.1.122001.1.19

基岩面深度(m)209.9202.75189.2

32煤层底板深度(m)437.7520.05512.5

终孔层位深度(m)747.55845.64892.21

封孔深度(m)179.5-747.55174.00—845.640-892.21

水泥(kg)470052006450

黄沙(kg)94001040012900

验收质量合格合格合格

四、工作面充水特点

32煤顶底砂岩裂隙水为工作面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其为静储量,水量不大。

工作面内断层的富、导水性弱。工作面防治水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疏排进入采场的

区煤顶底砂岩裂隙水。

五、工作面涌水量预计

a:利用地下水动力学公式计算

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法承压〜无压公式(“大井”法)估算金煤层顶、底板砂

岩裂隙水进入工作面正常涌水量。

估算公式

①地下水动力学法估算公式

Q=1.366KQS-"(1)

Ig&Tg%

R=10SVI(2)

7

r0=J//万(3)

Ro=R+r0(4)

②公式中各字母的含义及单位:

Q—估算采区矿井涌水量(m3/h)

S一水位降低值(m)

K一渗透系数(m/d)

M—含水层厚度(m)

h。一含水层底板以上动水位高度(m)

ha=0(m)

R—影响半径(m)

r0-“大井”引用半径(m)

R1-“大井”引用影响半径(m)

F—32煤层面积(m2)

2

F取一•水平W3223工作面32煤层储量面积,即F=658018m。

32煤顶底板砂岩裂隙水水位标高采用32煤平均值20.65m。

水位降低S值为一水平标高-495m的绝对值与32煤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

静止水位标高平均值代数和即S=495+20.65=515.65m03,煤层上下含水砂岩平均

厚度为6.40m。

渗透系数采用钻孔29s值,即:K=0.0616m/do

采用上述参数及公式(2)、(3)、(4)、(5)估算32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进入采

区的涌水量,估算结果见表8。计算结果,3,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进入矿井的

最大涌水量39.7m7ho

表832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涌水量估算结果表

23

F(m)K(m/d)M(m)S(m)R(m)ro(m)Ro(m)Q(m/h)

6580180.06166.40515.651280457173739.7

b:水文比拟法计算

W3223工作面与W3213工作面位于同一采区,水文地质条件相同,故本工作

面涌水量可以用W3J3工作面实测涌水量进行比拟。

表9比拟法估算工作面涌水量

名称水位降低S值(m)面积(km2)正常涌水量(m3/h)最大涌水量(m3/h)

W3J3647.080.791230

W3223515.650.6589.724.4

综上所述W3223工作面顶、底板砂岩裂隙水正常涌水量为9.7n?/h,最大涌

水量为39.7m3/ho

第八节、储量计算

采用公式@=5+(20$(1XMXARD

式中:Q—资源/储量(t)

S一煤层水平面积(m?)

a一煤层平均倾角

M一煤层平均厚度(m)

ARD一平均视密度(t/n?)

计算过程中以机风联巷为边界,且未考虑工作面内地质损失,计算结果见下

表:

表10储量计算成果表

参数SaMARD基础储量可采储量

o3

块段(n/)(m)(t/m)(万吨)(万吨)

W3,23614333122.951.42263250

第九节、地温及其它

矿区恒温带深度为33m,温度为17.9C,地温梯度在1.1〜2.8℃/百米,平

均为L9C/百米,深度每增加52.63m,地温增加1℃,属地温正常区。

矿区共有测温钻孔30个,其中近似稳态测温钻孔4个(27“、305、34」、40)

简易测温钻孔26个,简易测温与近似稳态测温深度为0〜1095m。测温成果显示

各可采煤层底板温度T(℃)与煤层埋深成正比,且相关性较好。其中32煤层测

温深度297.96〜1079.95m,底板温度17.56〜40.35℃。根据近年来井下大巷实

测温度资料,温度在18〜23℃,表明32煤层一水平以浅基本无地温异常现象

附图:W3?23工作面综合柱状图

W3z23工作面柱状图

地质年代累厚真厚岩性名称岩性描述

14.28〜51.44灰色带紫斑,泥质结构,块状,局部含少量砂质及植物

29.31—泥岩

29.31X化石碎片,断口次平坦状。RQD=70%

灰〜浅灰色,以石英、长石为主,含较多暗色矿物,中

。〜7.97厚层状,水平层理,分选一般,磨圆中等,钙质胶结,

32.29细砂岩

2.98/\裂隙发育钙质充填。RQD=63%

灰〜深灰色,泥质结构,致密,性脆,薄层〜中厚层状,

0-15.6

37.76泥岩水平层理,见植物茎叶化石,断口次平坦状,局部层内有

5.47薄层煤线,发育不稳定。RQD=57%

/

叠0-10.95浅灰色、局部灰绿色,以石英、长石为主,钙质胶结,

41.77细砂岩缓波状层理,薄层〜中厚层状,分选性、磨圆度中等,

4.01

系裂隙发育,方解石充填,偶见滑面。RQD=48%

0-10.45深灰色,块状,致密,性脆,局部含粉砂质,平坦状〜

45.48\/泥岩参差状断口,含大量植物化石,下部有薄层煤线形成煤

上3.71

层伪顶,发育不稳定。RQD=73%

石1.9-3.8/黑色,条痕黑褐色,上部以粉末状为主,次为块状,弱

48.43\32煤玻璃光泽,条带状结构,由半亮型和半暗型煤组成,属

2.95

合品于半暗型煤,煤层结构稳定,无夹肝

0-2.95\・深灰色,致密,块状,性硬,含粉砂质,局部较高,平

50.12泥岩

子1.69/坦状〜参差状断口,含大量植物化石碎片。RQD=77%

浅灰色,以石英、长石为主,次为暗色矿物,中厚层状,

1.14-5.63—

组52.50/细砂岩分选性、磨圆度中等,钙质胶结,缓波状层理,坚硬,裂

2.38隙发育,钙质充填。RQD=73%

。〜3.94深灰〜灰色,致密,均匀,泥质结构,块状,水平层理,

55.25\/泥岩

2.75断口平坦状,见植物茎叶化石碎片。RQD=72%

0-0.43

P52.56\/煤测井解释。

0.31

2SS

0-6.74泥岩深灰〜灰色,致密,均匀,泥质结构,块状,水平层理,

59.45断口平坦状,见植物茎叶化石碎片。

3.89RQD=72%

灰〜灰白色,以长石、石英为主,此为暗色矿物,细粒

0-14.61〜粗粒结构,块状〜中厚层状,分选中等,磨圆一般,

65.87细砂岩

6.42钙质胶结,裂隙发育,方解石脉充填,缓波状层

理。RQD=65%

0.38〜12.55——-灰〜深灰色,泥质结构,致密,性脆,中厚层状,断口

69.35泥岩

3.48平坦,含较多植物碎屑化石0RQD=68%

0-0.7

69.77煤测井解释。

042/

。〜4.70灰〜深灰色,泥质结构,致密,性脆,中厚层状,断口

71.63泥岩

1.86平坦,含较多植物碎屑化石。RQD=68%

/浅灰、灰绿色,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见暗色矿物,

。〜6.70

74.19细砂岩细粒结构,中厚层状,分选、磨圆中等,钙质胶结,水

2.56平缓波状层理,裂隙发育,方解石脉充填。RQD=48%

/

6.58〜32.22灰色,较多紫斑,泥质结构,致密,性脆,块状,断口

90.53—泥岩

16.34参差状。RQD=83%

第二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巷道布置

一、工作面布置概况

W323工作面位于西二采区南翼,采用走向长壁布置,工作面设置上下切眼,

下切眼回采至上切眼位置后,工作面对接。

二、机、风巷、切眼的支护形式,断而尺寸及用途。

1、机巷

支护形式:采用锚梁网索或平顶TU29型棚支护。

巷道断面规格:净宽X净高=4.8X3.0m(巷中),断面面积:S掘=15.5m\

5净=14.4m2o

巷道用途:机巷主要用于该面的进风、运煤及行人,并在靠巷道下帮铺设管

路、移动变电站、乳化液泵站、开关等,靠上帮铺设转载破碎机、带式输送机。

2、风巷

支护形式:采用锚网梁索或平顶TU29型棚支护,巷道断面规格:净宽X净

高=4.2X3.0m(巷中),断面面积:S掘=13.64m\S净=12.61^。

巷道用途:风巷主要用于该面的回风、进料及行人等。

3、工作面切眼(上、下切眼)

支护形式:采用锚梁网索支护,帮部采用玻璃钢锚杆+钢筋网+M型钢带联合

支护。

断面尺寸:净宽X净高(轨面至顶板)=7.3X3m,S净=21.9n?

巷道用途:用于安装支架、运输机、煤机。

第二节采煤工艺

根据本工作面的设计和地质条件,采用单一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综合

机械化,一次采全高。采用MG650/1620-WD型采煤机双向穿梭采煤,前滚筒割顶

煤,后滚筒割底煤,滚筒自旋使其截齿将煤破碎。

一、采煤工艺

采煤机割煤一运输机运煤一移架支护顶板。

1、采用MG650/1620-WD型双滚筒采煤机落煤。

2、采用采煤机组上下滚筒割装煤和运输机铲煤板前移配合装运底板煤。

3、工作面采用SGZ1000/2X1000型中双链刮板运输机运煤,机巷采用型号

为SZZ1000/400型桥式转载机、DSJ120/120/3X450型皮带机运煤。

4、双滚筒采煤机割煤,采煤机正常割煤采用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

的方式;改变采煤机割煤方向时,将滚筒的上、下位置调换。

5、采用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法,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顶板。

二、采煤机割煤进刀方式

1、采煤机割煤顺序:割煤一拉架一抵车。

本工作面采用割三角煤端头斜切进刀方式,自开缺口,进刀段长度为30m,

往返一次进二刀,具体如下:

采煤机割到机尾(头)时,抵车至煤机后滚筒不小于15m,拉完架,煤机往

回向机头(尾)牵引,吃满刀后,把机尾(头)车抵直,支架拉完拉齐,煤机再

向机尾(头)牵引割掉三角煤,最后返刀向机头(尾)割煤。

采煤机斜切进刀示意图:

采煤机斜切进刀示意图

.市浮工;^匚【……Iu

2、回采工艺流程

上行割煤一上行移架一推溜一端头斜切进刀一推移机尾一移端头支架一上

口端头护顶一调整前后滚筒一下行割煤一下行移架一推溜

第三节设备配置

一、采煤机

根据煤层倾角及工作面生产能力,选用采煤机型号为MG650/1620-WD型电牵

引采煤机,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型号:MG650/1620-WD型

采高:1.9〜4.56m

机面高:1549mm

滚筒直径:62240mm强力滚筒、内喷雾

滚筒转速:25.83r/min

截深:800mm

装机总功率:1620kW(其中两台截割电机2X650kW,两台牵引电机2

X90kW一台调高泵电机40kW,一台破碎机电机lOOkW现已不用。)

适应煤层倾角:W35°

下切深度:470mm

供电电压:3300V

牵引速度:0-12.5/25m/min

牵引力:775/388KN

牵引与调速型式:齿轮销轨式无链牵、交流变频调速

操纵方式:无线电遥控、端头站控制、本机控制

重量:85T

拖缆方式:自动卷电缆

二、工作面选用147架综采液压支架(8架端头支架和2架过渡支架为支撑掩

护式支架,其余137架为掩护式支架),下切眼74架,上切眼73架,支架技术特征

如下:

液压支架型号:ZY8800/21/42ZZY10000/21/42

支撑高度:2100〜4200mm

工作阻力:8800KN

初撑力:7916KN

支架中心距:1750mm

支架宽度:1.62〜L82m

泵站压力:31.5Mpa

操纵方式:本架控制

支护强度:0.98-1.OMPa

对底板比压(平均):1.82~1.90MPa

(前端):1.63〜3.42MPa

立柱:

缸径6400/6290mm

柱径6380/(1)260mm

行程一级1037mm

二级1033mm

初撑力P=31.5MPa3957KN

工作阻力P=35.OMPa4400kN

数量2根

推移千斤顶推移千斤顶:

推移千斤顶:

缸径/杆径(1)180/120mm

行程800mm

推力/拉力P=31.5MPa802/445KN

数量1根

平衡千斤顶:

缸径/杆径(1)230/6140mm

行程600mm

初撑力(推/拉)P=31.5MPa1308/823KN

工作阻力(推/拉)P=40MPa1661/1046KN

推移千斤顶:

缸径/杆径6180/(1)120mm

行程800mm

推力/拉力P=31.5MPa802/445KN

数量1根

抬底座千斤顶:

缸径/杆径(内注液)4)140/e105mm

行程240mm

推力/拉力P=31.5MPa485/213KN

数量1根

护帮、伸缩千斤顶:

缸径/杆径6100/。70mm

行程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