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人物;在捍卫国家主权和维护国家统一方面,作出相同贡献的是()

①郑和。

②郑成功。

③戚继光。

④康熙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小刚同学为一位历史人物撰写《感动历史颁奖词》:一颗忠心,两朝元老,三顾茅庐而三分天下,五丈原头,八卦阵中,六出祁山而七擒孟获。这位历史人物应该是()A.刘备B.曹操C.诸葛亮D.孙权3、郑和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航海家,他的足迹最远到达()A.菲律宾群岛B.波斯湾沿岸C.印度半岛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4、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自比为太阳的暴君桀B.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商C.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镐,史称东周D.西周时期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周幽王5、战国时期各个国家逐步确立起了封建制度,秦国等大国确立该制度的主要方式是A.争霸战争B.铁农具的使用C.牛耕推广D.改革或变法6、下列周王在位的先后顺序()

①周武王②周幽王③周平王。A.③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②D.③②①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观察下图,请将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二中相应的方框内。(2分)A.辽东B.临洮8、选择填空题((1)(2)两题:将所提供的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入表格中相应的空格内):

(1)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吴越争霸。

E、牧野之战F、巨鹿之战G、城濮之战H、楚汉之争。围魏救赵A卧薪尝胆③纸上谈兵①武王伐纣E退避三舍②项庄舞剑,间在沛公H破釜沉舟F减灶计B①____②____③____

(2)A、孙武B、韩非子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儒家E、道家F、墨子。人物学派主要思想①法家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老子②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③兵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孔子④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⑤墨家主张“兼爱”“非攻”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

(3)第(2)题的表格中,____的主张最受当时的统治阶级欢迎。9、把音乐、歌舞、动作和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艺术的是--______。10、夏商周社会以______亲疏关系区分尊卑等级。西周时,______、卿大夫、______是享受各种特权的贵族。大小贵族往往兼任各级官员,构成统治阶级。11、______年,李渊建立唐朝建立,都城长安。12、西汉的都城是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3、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在牧野打败纣王,后建立周朝,定都在亳,史称西周。()14、夏商周时期被誉为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故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没有青铜器了。______(判断对错)15、夏、商、周是我国的青铜时代,因此,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______(判断对错)16、东周开始于公元前771年,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17、秦统一顺应了历史潮流,秦的中央集权制度导致了它迅速灭亡。()18、半坡人是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评卷人得分四、材料题(共3题,共9分)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司仓廪俱丰实”

材料二:唐朝户数增长表格。

。贞观末年武周末年开元末年300万户615万户841万户请回答:

(1)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

(2)表格中的“贞观”;“武周”、“开元”分别是哪个皇帝的年号或国号?

(3)这三个时期;唐朝人口呈什么趋势?原因是什么?

(4)从表中的人口数的变化里,你得到了什么认识?20、历史教授杨渭生先生认为:“两宋三百二十年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领先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经济发展繁荣】材料一宋代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洋、南亚、西亚、非洲、欧洲等地区总计58个国家通商。南宋初期对南方的大规模全面深度开发,促成南方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从此完全取代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维基百科请回答:(1)列举一例,说明宋代制瓷业的重大发展。

(2)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

(3)由材料一可以看出;宋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答出你认为南宋初期能够对南方进行“大规模全面深度开发”的两个因素。

【市民生活丰富】材料二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4)“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什么?

(5)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结合材料一、二,指出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21、这次改革产生了怎样影响?评卷人得分五、列举题(共2题,共8分)22、趣味历史。历史故事引人入胜,成语典故耐人寻味。请在空白处填写相应的历史人物。①纸上谈兵的________②烽火戏诸侯的________③破釜沉舟的________④卧薪尝胆的________⑤三过家门而不入的________23、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遗产,根据提示列出相关知识:(1)世界上现存最重的青铜器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已发现最早较完整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3题,共18分)24、(10分)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以上摘自《贞观政要》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1分)理由何在?(3分)(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2分)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2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料二:“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2分)“诸侯”的产生与哪一制度有关?(2分)(2)“秦王”能够“扫六合”的条件有哪些?(6分)26、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写道:“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据所学知识回答:(1)词里面涉及了哪几位中国封建帝王?(3分)(2)他们中有一位是少数民族,他是谁?属于哪个民族?(2分)(3)任选一位帝王说说他的历史功绩。(1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①郑和是明朝的航海家;不是捍卫国家主权的人物,不符合题意.郑成功打击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戚继光抗击倭寇;康熙帝两次击退沙俄的攻击.以上都是为捍卫国家主权和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故选B.

本题考查捍卫国家主权的人物.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主要史实.【解析】【答案】B2、C【分析】由题干中关键词“三顾茅庐”“七擒孟获”判断是对诸葛亮的赞誉.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后请来了诸葛亮,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刘禅巩固了蜀汉政权;诸葛亮曾七擒孟获,平定南中,六出祁山,想灭魏兴汉;相传八卦阵是诸葛亮所创.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描述的历史人物诸葛亮的认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C3、D【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故选D.

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解析】D4、C【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夏、商、西周兴亡的史实。四个选项中,C选项明显错误,因为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镐本来就是西周的都城。故答案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答案】C5、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战国时期我国封建制度确立的方式。战国时期,我国封建制度确立的方式是变法或改革,即各国通过变革进入封建社会。故选D。【解析】D6、B【分析】周武王是西周的建立者;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个国王,周平王是东周的建立者.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建立;灭亡和东周建立的知识点.

本题以周武王、周幽王和周平王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的建立、灭亡和东周建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解析】B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长城的相关知识,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秦始皇时期修筑了秦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所以答案是左框:B;右框: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解析】【答案】左框:B右框:A8、CGD韩非道家孙武儒家墨子法家【分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的史实。三个未填成语中;卧薪尝胆与春秋末期吴越争霸有关,当时越国被吴国所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灭掉吴国;纸上谈兵与战国末期秦赵长平之战有关,由于赵军主帅赵括不能灵活运用兵法,只能纸上谈兵,导致40万赵军被秦军坑杀;退避三舍与春秋时期晋楚城濮之战有关,当时晋文公以报楚王收留之恩为名,退避三舍,诱敌深入,大败楚军,由此成为中原的霸主。

(2)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史实。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老子是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孔子是春秋晚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

(3)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战国时期最受各国国君欢迎的应该是法家思想。因为战国时期;我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各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各国都想兼并他国,统一全国,而法家主张改革和法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适合当时时代发展的需要。

【点评】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中华文化的勃兴(二)9、略

【分析】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把音乐、歌舞、动作和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艺术的是元曲.

故答案为:元曲.

本题以把音乐;歌舞、动作和念白融合在一起为依托;考查元曲.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解析】元曲10、血缘诸侯士【分析】夏商周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区分尊卑等级。西周时;诸侯;卿大夫、士是享受各种特权的贵族。大小贵族往往兼任各级官员,构成统治阶级。

故答案为:

血缘;诸侯;士。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血缘诸侯士11、618【分析】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故答案为:

618。

本题考查唐朝的建立;知道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本题考查唐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61812、长安【分析】依据所学;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故西汉的都城在长安。

故答案为:

长安。

本题“西汉的都城”为切入点;考查的是西汉的建立。

本题以西汉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长安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3、×【分析】【分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此后,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故答案为:错误;改正:亳改为镐京。

【点评】本题考查武王伐纣。14、×【分析】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了进步,如: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分工细致;种类繁多,不仅有实用的功能,还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夏商周时期被誉为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青铜器的相关史实。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工艺高超。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青铜器的相关史实。【解析】×15、√【分析】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但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故答案为:

√。

本题以“青铜时代”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青铜文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商朝青铜文明。【解析】√1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东周的史实。东周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解析】【答案】×17、×【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灭亡的相关知识点。秦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秦始皇时期实行暴政,他的儿子继位后,更加残暴。他和宦官赵高狼狈为奸,任意屠杀他的兄长姐妹和文武大臣,政治十分黑暗。由于秦的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爆发,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故题目错误。故选F。【解析】F18、√【分析】本题考查半坡居民的生活。半坡原始居民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使用磨制石器,属新石器晚期,是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代表。本题是正确的,故选T。【解析】T四、材料题(共3题,共9分)19、略

【分析】

(1)本题考查唐朝农业的发展.

(2)本题考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3)本题考查唐朝人口增长及其原因.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1)据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司仓廪俱丰实”可知,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水稻;粟.

(2)表格中的“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武周”是武则天的国号,“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

(3)这三个时期;唐朝人口数由贞观末年的300万户直线上升到开元末年的841万户.人口激增的原因是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到唐玄宗时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开元年间进入鼎盛时期.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社会安定,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人口数量增长.反之,人口数量增长慢或减少.

故答案为:

(1)水稻;粟.

(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3)人口数直线上升;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到唐玄宗时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开元年间进入鼎盛时期.

(4)社会安定,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人口数量增长.反之,人口数量增长慢或减少.20、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制瓷业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再认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著名的瓷器产地有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浙江哥窑生产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等。(2)本题主要考查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概括材料信息及知识的识记应用能力。由材料一“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和南洋、南亚、西亚、非洲、欧洲等地区总计58个国家通商。”可知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是宋代海外贸易发达,与亚洲、非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贸易往来。

(3)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概括材料信息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一“南宋初期南方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从此完全取代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及所学知识,概括得出宋朝时期经济格局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变化;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从主观条件、客观环境、自然条件和政策因素的角度分析概括南方大规模开发的主要因素即可。(4)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城市繁荣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及知识的识记能力。由材料二“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及所学知识,得出这种“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瓦子。(5)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市民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概括材料信息及知识的识记应用能力。由材料二“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结合所学概括总结出宋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的特点。依据上述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得出上述特点的成因在于:宋代经济空前繁荣;伴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等。

【解析】(1)示例: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浙江哥窑烧制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2)宋代海外贸易发达,与亚洲、非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贸易往来。(3)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成为全国经济中心。原因: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并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和平安定;自然条件变化,南方适和农业发展;统治者的重视和鼓励。(4)瓦子。(5)特点:市民生活丰富多彩。原因:宋代经济空前繁荣;伴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21、(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他是商鞅;支持他变法的国君是秦孝公。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2)据材料“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可知,商鞅变法建立县制。据材料“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可知,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据材料“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可知,商鞅变法奖励耕织。据材料“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可知,商鞅变法废除旧贵族特权。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发展,废除了奴隶制的政治经济制度,巩固发展了封建制的政治经济制度,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商鞅;秦孝公。

(2)建立县制;奖励军功;奖励耕织;废除旧贵族特权。

(3)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分析】

本题以题干一则文字材料为依托;考查商鞅变法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商鞅变法的情况、内容和历史意义。【解析】【小题1】(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他是商鞅;支持他变法的国君是秦孝公。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2)据材料“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可知,商鞅变法建立县制。据材料“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可知,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据材料“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可知,商鞅变法奖励耕织。据材料“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可知,商鞅变法废除旧贵族特权。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发展,废除了奴隶制的政治经济制度,巩固发展了封建制的政治经济制度,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商鞅;秦孝公。

(2)建立县制;奖励军功;奖励耕织;废除旧贵族特权。

(3)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小题2】【小题3】五、列举题(共2题,共8分)22、略

【分析】本题考查有关古代成语的相关人物。“纸上谈兵”是战国末年秦赵长平之战时,赵括照搬兵书,夸夸其谈,不听劝告,全军覆没的史实;“烽火戏诸侯”是周幽王为了取悦自己的妃子,利用分封制自己拥有的权利,戏耍诸侯而亡国的故事;“破釜沉舟”是指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项羽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卧薪尝胆”是指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相传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带领大家治理洪水成功。故答案为:①纸上谈兵的赵括;②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③破釜沉舟的项羽;④卧薪尝胆的勾践;⑤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解析】①纸上谈兵的赵括、②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③破釜沉舟的项羽、④卧薪尝胆的勾践、⑤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23、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司母戊鼎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展发展,青铜工艺十分精湛,商朝制作的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所以填司母戊鼎。(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甲骨文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的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