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选修5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人教版选修5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人教版选修5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人教版选修5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人教版选修5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人教版选修5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22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形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下列选项与以上论述相符合的是A.“历史是‘博古史’,是基于‘密谋与隐私的传奇’”B.“历史发展的核心在于国家和精英层面的推动”C.“历史研究必须是计量的,才能是科学的”D.“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2、由于苏格拉底没有留下自己的著作,只能从其弟子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中加以探索,然后两人的记载又有所不同。有人认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发表的冗长理论其实是柏拉图自身的想法,色诺芬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亦是如此。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社会的变迁影响文献著述B.历史解释依赖文献互证C.历史文献著述具有主观性D.文献著述反映历史真实3、对下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用当地出产的皂石雕刻而成B.学名叫“红脚茶隼”C.当地人把它看做活着的国王与去世的国王之间的纽带D.是邪恶势力的象征4、在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中,我国迄今发现时间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遗存是A.一号宫殿B.二号宫殿C.一号墓葬D.二号墓葬5、2020年5月,在河南三门峡考古发掘现场出土了一个天鹅青铜壶,内装6斤2000年前的酒,这佐证了《汉书.食货志》中有关酿酒的记载。这说明A.历史文献对考古具有指导作用B.考古发现有助于印证历史记述C.文献记载的历史完全可信D.考古能够完全还原历史的真相6、意大利口述史学者波特利记录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1949年,意大利一家钢铁厂的一名工人,在参加反对意大利加入北约的游行示威活动时,在冲突中被警察枪杀。可是在20年后,波特利对诸多亲历者的采访中,很多人把此事发生的背景,记成了是在1953年反对资本家解雇和开除工人的抗议活动中。波特利认识到,比起把枪杀事件和北约联系起来,工人与资本家、与作为资本家代理人的国家的对抗,对受访者来说,才是更加广泛、更加普遍、更有意义的经历,也更能把他们战后的经历解说为融贯的一体。这主要说明()A.史学家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B.即便是对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C.运用史料需要秉持大胆怀疑、多源互证的原则D.亲历者的口述回忆是重要的史料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雄伟壮丽的阿房宫被项羽军队焚毁。但考古发掘表明,阿房宫并未建成更没有遭受大规模焚烧。由此可见A.考古发现比古人的记述更为真实B.史事的真实性需要考古的确证C.考古发掘是还原史事的重要手段D.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8、魏源撰《道光洋舰征抚记》认为,林则徐在广东防备严密,英军无隙可乘,遂北犯定海。当代史学家茅海建在研究中英两国军事实力、军事行动后,认为“英军有着制胜的武力,绝非害怕林的武备”。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时人记载更为接近历史的真相B.历史原因的探讨很难有定论C.历史研究应基于史料客观考证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9、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历史的发展主线和分期是两个密切关联的重要问题以不同的历史现象作为历史的发展主线会形成不同的史观;不同的史观往往会伴随产生不同类型的历史分期法,而这两个问题又涉及到能否科学地认识历史,正确地总结和阐释历史的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各种复杂的历史现象、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因此历来是史学家们研究讨论的重点。

请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史观给世界近代史分期(即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和下限),并说明理由。10、(探索历史的奥秘)

克里特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源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冲击下;克里特文明进入了快车道,靠近海岸的地方出现了堪称“宫殿”的大型建筑群。这些宫殿规模相当大;结构紧凑且合理、所用建筑材料为优质石材。宫殿内部即便以现代标准衡量也称得上豪华,里边发现了大量青铜短剑、精美的壁画、雕塑和其他奢侈品,还有以现代标准看也不落后的沐浴设施。种种迹象表明,克里特岛上的居民不仅从事农业生产,也同周边地区的人们进行海上贸易。

材料二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目前研究者对克里特文明覆没的确切原因只能进行猜测。原因可能是由于岛内严重的社会动乱造成的损害,也可能是由于一波又一波的海上入侵者造成的破坏,同样可能是由于内部动乱和外敌入侵合力造成的一种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局面。无论如何,迄今为止学术界在克里特文明消失的原因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阮炜《不自由的希腊民主》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克里特文明兴盛的表现,指出今人对克里特人知之甚少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克里特文明消失的可能原因,指出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对西方文明史研究的意义。11、(探索历史的奥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津巴布韦遗址位于首都哈拉雷以南300多公里的马斯温戈镇附近;是津巴布韦首都以南,非洲最大和最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址,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大津巴布韦在班图语中意为“石头城”。在公元13—15世纪,曾是南部非洲古王国的都城,遗址于1877年被发现,占地达一万多亩。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早年土著人的绘画和从“大津巴布韦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

——摘编自王青青《津巴布韦:大津巴布韦遗址》材料二大津巴布韦遗址之建筑群。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大津巴布韦遗址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2)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大津巴布韦遗址建筑的特点。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几十年三星堆等大量考古发现表明;蜀地曾有一个特色鲜明的古代文明。这个早期文明是一个以原始宗教维系的神权国家;是一个由多元文化有机融汇而成古蜀文明。古代蜀人相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一种朴素而充满生机活力的认识。他们信人神相通,人可以通过宗教活动升天成仙,并创造出许多祭器和礼器,表达出丰富完整的信仰观念和崇拜习俗。秦汉之后,从出土大量汉画像砖、摇钱树等文物中,也可以看出四川地区盛行一种以升入天国、极乐长生为主题的崇拜习俗。东汉后期四川兴起的“五斗米教”,正是在这些思想支配下产生的,并成为道教起源的重要基础。

——摘编自赵殿增《略论古蜀文明的形态特征》(1)根据材料;指出古蜀文明的特征,并结合三星堆的考古发现举例说明。

(2)根据材料,分析古蜀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关系。13、(探索历史的奥秘)

三星堆遗址的惊世发现集中反映了巴蜀文明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从早期城市的“磁体”和“容器”两大功能来看;三星堆古城可以成为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经济形态和文化特征的各支蜀文化的“兼容器”。三星堆文化所包含的四期文化层似应是历代蜀文化最早汇集的结穴处和时代性文化积淀的结果。在三星堆祭祀坑的龙虎尊等器物内出土了海贝4600枚,这应该是古代闭塞的“天府之国”同南海交通的明证,也不排除是殷商文化南进与商品交换的影响。

——摘编自谭继和《三星堆文化与古蜀文明》材料二西亚地区出土的大型雕像;多发现于宗庙祭祀场所(如神庙或露天的神庙广场),这与我国三星堆遗址的情况相似。这些雕像造型特点;艺术风格及表现手法也与三星堆铜像相似,在西亚地区也有雕像上覆盖金面罩、金箔的传统,古代西亚与三星堆类似的“神树”或“神柱”也时有发现。苏美尔人的神庙总是占据着城市中主要位置,也与三星堆古城情况相近。

——摘编自敖天照《三星堆蜀都源流再探》请回答:

(1)材料一是如何认识三星堆文化的?据材料一;指出这些认识的研究视角。

(2)据材料二,指出三星堆文化与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星堆文化的主要特点。14、【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岳麓书院藏秦简“秦始皇禁湘山诏",记载秦始皇巡游湘山(即洞庭湖君山)时,“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口见亦美,其皆禁勿伐”随行大臣提出: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封山禁伐)”《史记》则记载秦始皇在潮山遭遇大风,几乎不能渡过湘江,以为当地神灵作怪,“始皇大怒,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其裸露)其山”岳麓书院藏秦简“秦始皇禁湘山诏",记载秦始皇巡游湘山(即洞庭湖君山)时,“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口见亦美,其皆禁勿伐”随行大臣提出: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封山禁伐)”《史记》则记载秦始皇在潮山遭遇大风,几乎不能渡过湘江,以为当地神灵作怪,“始皇大怒,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其裸露)其山”——摘编自晏昌贵《禁山与赭山:秦始皇的多重面相》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宋孝宗继位,诏求直言。朱熹上疏提出了他的“帝王之学”的两条基本原则:“先格物致知”“自然意诚心正”这样就可以应对天下的一切事务。扩充了天理,克服了人欲,就会“圣心洞然,中外融彻”也就是心正意诚。据《宋史》记载,此后不久,有人在路上碰到朱熹,劝他见皇帝不可再讲“意诚心正”“上所厌闻,戒勿以为言”朱嘉回答说“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摘编自李中《简明儒学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两则史料中有关秦始皇的记述有何不同及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朱熹的思想和品格。材料二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宋孝宗继位,诏求直言。朱熹上疏提出了他的“帝王之学”的两条基本原则:“先格物致知”“自然意诚心正”这样就可以应对天下的一切事务。扩充了天理,克服了人欲,就会“圣心洞然,中外融彻”也就是心正意诚。据《宋史》记载,此后不久,有人在路上碰到朱熹,劝他见皇帝不可再讲“意诚心正”“上所厌闻,戒勿以为言”朱嘉回答说“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1题,共2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见解。一种认为:20世纪初,即1900年起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另一种认为: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一一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就材料中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论述。(要求:可以选取材料中任意一个观点阐述,也可以另立观点阐述,观点必须明确,简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楚)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1题,共2分)16、时代与史家。

社会文化,时有更新:史家智识,遂以变迁。试以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为例,叙述中国史家治史理念的变化趋势及其社会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材料反映了人类生产决定社会的其它方面的发展,“历史是‘博古史’,是基于‘密谋与隐私的传奇’”没有反映人类生产的决定作用,故A排除;“历史发展的核心在于国家和精英层面的推动”突出国家和精英层面,故B排除;“历史研究必须是计量的,才能是科学的”也不符合材料,故C排除;“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突出了人类生产的决定作用,故D正确。故选D。2、C【分析】从材料中的“有人认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发表的冗长理论其实是柏拉图自身的想法,色诺芬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亦是如此”来看,说明历史文献著述具有主观性,受到作者自身观点或明或暗的影响,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社会变迁的影响,排除A项;B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说法绝对,且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3、D【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图中的雕塑是皂石鸟,又名津巴布韦鸟,学名叫“红脚茶隼”,是用当地出产的一种名叫皂石的软质石材雕刻而成的,充分展示了非洲古代文化艺术的深厚底蕴,故AB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津巴布韦的艺术家们崇尚神灵,他们坚信万物有灵,石雕的题材、形态、人物大多来源于当地的神秘宗教及古老民间故事,充溢着原始的漂泊,当地人把它看做活着的国王与去世的国王之间的纽带,故C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该雕塑粗犷的节律,神秘的悟觉,沉默中崛起的震撼在朴实无华中得到升华,向人们展示的是一种精神,是在百折不挠中的豁然开朗,是在反复痛楚中的酣畅坦然,故D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4、A【分析】根据所学,一号宫殿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时间最早、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宫殿建设基址。故选择A项。其它几处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故排除。5、B【分析】【详解】

三门峡考古发现佐证了《汉书.食货志》中有关酿酒的记载,这说明考古发现有助于印证历史记述,B正确;题干描述是佐证而非“指导”,排除A;C表述绝对,排除;考古发现内容极为有限,不能完全还原历史真相,需要与文献资料印证,排除D。6、B【分析】【详解】

枪击事件的陈述虽然是事实,但是其背景却被转换,其原因在于新的背景陈述对于陈述者本身而言,更具有普遍性意义,这说明即便是对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B项正确;材料不是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深化,而是对陈述者陈述过程的考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到史料的甄别,排除C项;材料中涉及到的口述历史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并不能作为直接史料使用,排除D项。故选B项。7、C【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因为年代久远;考古发现的文物不一定保存完好,不一定比古人的记述更为真实,故A项错误;不是所有史事的真实性都能靠考古的确证,故B项错误;材料阿房宫的考古发掘证明《阿房宫赋》记载的错误,成为还原史事的重要手段,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考古发现对印证史料的重要性,与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史学理论与常识·史料·直接史料;间接史料。

【名师点睛】关于历史认识与研究,要注意把握到“史料”的选取。史料从来源上分为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等。从载体上分为实物史料(现场遗迹等)、加工史料(经过后人整理、完善的史料)等。第一手史料和实物史料最具可信度。而文学作品能够一定程度上反应当时时代的状况,但毕竟是文学作品,不是第一手史料,应该从多方面给予考辨。8、C【分析】【详解】

材料强调了历史研究要相互印证,即历史研究应基于史料客观考证,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记载属于二手史料不一定更为接近历史的真相,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历史原因的探讨并非很难有定论,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也不一定愈客观,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二、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9、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各种史观的认知和运用能力。历史的发展主线和分期是两个密切关联的重要问题。以不同的历史现象作为历史的发展主线会形成不同的史观;不同的史观往往会伴随产生不同类型的历史分期法。学生若从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经济史观等角度进行阐释,言之有理,自圆其说皆同等赋分,不必拘泥于答案。

考点:历史研究·史观·多元史观【解析】史观一: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2分);

世界近代史上限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亦可)(2分);理由: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议会制度和政党政治,为后来很多国家效仿;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思想意识上形成先进的政治和哲学思想。(3分,能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阐述即可)。

世界近代史下限是俄国十月革命(2分);理由: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改变整个世界历史走向,是人类历史进入新时代,开始以社会主义革命为标志的世界现代史。(3分)

史观二:全球史观(整体史观)(2分)

世界近代史上限是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2分);理由:1500前后,西欧酝酿并开始了一场历史性的空前变革,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原始资本积累,欧亚非连在一起,世界历史从黑暗中世纪进入近代,世界一体化进程开始启动。(3分)。

世界近代史下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2分),理由:从1500-1900年,西方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20世纪初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由自由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全球化进入一个更高层次阶段,世界近代史宣告结束。(3分,学生能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角度阐述即可,3分)10、略

【分析】【详解】

(1)第一小问;“这些宫殿规模相当大;结构紧凑且合理、所用建筑材料为优质石材。宫殿内部即便以现代标准街量也称得上豪华,里边发现了大量青铜短剑、精美的壁画、雕和其他奢侈品,还有以现代标准看也不落后的沐浴设施。种种迹象表明,克里特岛上的居民不仅从事农业生产,也同周边地区的人们进行海上贸易”以宫殿为中心的城市繁华;手工业和海外贸易发达;文化艺术繁荣;社会生活充满情趣。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无法释读线性文字A泥版;研究主要依靠考古实物和历史传说。

(2)第一小问,“原因可能是由于岛内严重的社会动乱造成的损害,也可能是由于一波又一波的海上入侵者造成的破坏同样可能是由于内部动乱和外敌人侵合力造成的一种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局面”可知为社会动乱;外敌入侵;火山爆发和地震。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使希腊跻身于世界文明古国之列。【解析】(1)表现:以宫殿为中心的城市繁华;手工业和海外贸易发达;文化艺术繁荣;社会生活充满情趣。

原因:无法释读线性文字A泥版;研究主要依靠考古实物和历史传说。

(2)原因:社会动乱;外敌入侵;火山爆发和地震。

意义:使希腊跻身于世界文明古国之列。11、略

【分析】【详解】

(1)状况:根据材料“曾是南部非洲古王国的都城;陈列着早年土著人的绘画和从“大津巴布韦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谁去、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津巴布韦遗址所反映的历史状况是曾经作为首都、既为政治统治服务,也为宗教服务、具有较高的经济技术水平、对外贸易较为发达、统治范围较广、会熔炼黄金和制造铁器和贫富差别等。

(2)根据材料“大津巴布韦在班图语中意为“石头城””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可知大津巴布韦遗址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建筑都用花岗石砌成、圣堂外墙和圆锥形塔的建筑水平高超、但卫城较为粗糙、不施灰浆、拼缝技术高超等。【解析】(1)状况:作为首都;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中心;既为政治统治服务,也为宗教服务;具有较高的经济技术水平;对外贸易较为发达;统治范围较广;会熔炼黄金和制造铁器;贫富差别。

(2)特点:建筑都用花岗石砌成(仅答石头,不得分);圣堂外墙和圆锥形塔的建筑水平高超,但卫城较为粗糙;不施灰浆;拼缝技术高超。12、略

【分析】【详解】

(1)特征:根据材料“这个早期文明是一个以原始宗教维系的神权国家;是一个由多元文化有机融汇而成古蜀文明”可知;古蜀文明神权与王权结合(神权国家),文化多元融合。说明:根据材料“他们信人神相通,人可以通过宗教活动升天成仙,并创造出许多祭器和礼器,表达出丰富完整的信仰观念和崇拜习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立人像象征着古代至高无上的蜀王与大巫师,由此可以看出古蜀国是一个神权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出土的数以千计的海贝和铜贝,表明当时三星堆一带可能与中原地区、东南沿海以及西南地区有交往,由此可以看出古文明由多元文化融汇而成。

(2)关系:根据材料“东汉后期四川兴起的‘五斗米教’,正是在这些思想支配下产生的,并成为道教起源的重要基础”可知,古代蜀人人神相通的观念,是古代道教的源头之一,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来源之一。【解析】(1)特征:神权与王权结合(神权国家);文化多元融合。

说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立人像象征着古代至高无上的蜀王与大巫师;由此可以看出古蜀国是一个神权国家;从出土的数以千计的海贝和铜贝,表明当时三星堆一带可能与中原地区;东南沿海以及西南地区有交往,由此可以看出古文明由多元文化融汇而成。

(2)关系:古代蜀人人神相通的观念,是古代道教的源头之一,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来源之一。13、略

【分析】【详解】

(1)由材料“三星堆古城可以成为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经济形态和文化特征的各支蜀文化的“兼容器”。三星堆文化所包含的四期文化层似应是历代蜀文化最早汇集的结穴处和时代性文化积淀的结果。”和“这应该是古代闭塞的“天府之国”同南海交通的明证;也不排除是殷商文化南进与商品交换的影响。”可见作者认为三星堆文化的产生不是孤立的;三星堆文化有悠久而独立的始源;三星堆文化受中华文明内部不同地域之间文化的影响。而“早期城市的“磁体”和“容器”两大功能”来看,材料是从早期城市的功能和三星堆文化是蜀文化的“兼容器”来分析三星堆文化。

(2)由材料“西亚地区出土的大型雕像这些雕像造型特点、艺术风格及表现手法.在西亚地区也有雕像上覆盖金面罩、金箔的传统神庙总是占据着城市中主要位置,也与三星堆古城情况相近。”,可见三星堆文化与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有:雕像放置场所,造型特点、艺术风格;神庙的城市位置。通过材料一、二,容易得出三星堆文化的主要特点:鲜明的地域特色;明显反映出中原商文化的影响;融汇了中原和其他区域的文明。【解析】(1)认识:三星堆文化的产生不是孤立的;三星堆文化有悠久而独立的始源;三星堆文化受中华文明内部不同地域之间文化的影响。

视角:早期城市的功能;三星堆文化是蜀文化的“兼容器”。

(2)相似之处:雕像放置场所;造型特点;艺术风格;神庙的城市位置。

特点:鲜明的地域特色;明显反映出中原商文化的影响;融汇了中原和其他区域的文明。14、略

【分析】【详解】

(1)第一小问;由材料“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口见亦美,其皆禁勿伐”,可见秦简记载秦始皇喜爱自然;欣赏美景,禁止砍伐树林以保护环境,对秦始皇进行正面的褒扬。由材料“以为当地神灵作怪”“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其裸露)其山”,可见秦始皇与神搏斗、征服自然、毁坏山林,对秦始皇进行负面的记述。第二问,由于秦简是秦代的官方记载,难免对统治者有一定的美化成分。《史记》是带有汉代价值观的记述,本着崇儒抑法的取向,具有批评秦始皇的倾向。

(2)第一小问,由材料“扩充了天理,克服了人欲”,可见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材料“‘先格物致知’‘自然意诚心正’,这样就可以应对天下的一切事务”,可见要求统治者通过“格物致知”和“意诚心正”来治理天下。第二小问,由材料“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可见朱熹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解析】(1)不同:秦简记载秦始皇喜爱自然;欣赏美景;禁止砍伐树林以保护环境,对秦始皇进行正面的褒扬。《史记》中记载秦始皇与神搏斗、征服自然、毁坏山林,对秦始皇进行负面的记述。

原因:秦简是秦代的官方记载;有一定的美化成分。《史记》是带有汉代价值观的记述,具有批评秦始皇的倾向。

(2)思想: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要求统治者通过“格物致知”和“意诚心正”来治理天下。

品格: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刚正不阿的气节。三、论述题(共1题,共2分)15、略

【分析】关于世界世界现代史开端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史观分析。首先要给出明确的分界线。如果用整体史观,要突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世界市场与世界经济最终形成。如果采用采用革命史观,要突出十月革命的意义,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起点,是人类历史由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到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伟大转折点,因而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或上限。

点睛:史观又叫历史研究范式,是高中历史学习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在采用不同史观分析历史问题时,前提是要对不同史观的适用性由精准把握。由于史观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