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寒假作业(十一)一.试题(共17小题)1.(2022秋•乌鲁木齐期末)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推崇/作祟饮马/长虹饮涧对称/称心如意 B.弧形/狐狸和谐/白头偕老树梢/春寒料峭 C.蔓延/瓜蔓提防/提心吊胆渲染/故弄玄虚 D.池沼/诏书榜样/依山傍水询问/瘦骨嶙峋2.(2023秋•武威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B.观赏日出的人们,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C.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 D.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3.(2023秋•阳谷县期末)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辛勤的蜜蜂穿行其间,忙着采花酿蜜。②无数条的小路,蜿蜿蜒蜒地钻进村子。③路旁,放羊的老人,坐在树下的蓑衣上,嘴里含着一根长旱烟,哼着吕剧或自编的小曲,眯缝着眼,神态自如,悠然自得。④路边是高低大小不一田地,茂密的庄稼尽情享受春风的宠爱。⑤田野里顶顶草帽或苇笠在浮动,乡亲们正忙着间苗或除草。⑥小麦在风中你推我揉,正忙着蹿个和灌浆。黄色的油菜花,身披暖洋洋的阳光,携手跳着舞蹈。A.②④⑥①⑤③ B.⑤④⑥①③② C.②④③①⑥⑤ D.⑥⑤①③②④4.(2023秋•武城县校级月考)下列各句中与“困于心,衡于虑”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此真将军矣 B.富贵不能淫 C.帝感其诚 D.告之于帝5.(2024•石林县校级开学)阅读《昆虫记》《红星照耀中国》,选出下列说法中有错的一项()A.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武装宣传”是指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B.《红星照耀中国》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5年6月到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C.法布尔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黄蜂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D.蟹蛛不会织网,只等猎物跑近才去捉。它横着走路。6.(2024秋•察隅县校级期中)下列对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2)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3)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4)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A.拟人、比喻、比喻、设问 B.比喻、拟人、比喻、反问 C.比喻、拟人、拟人、设问 D.比喻、排比、拟人、反问7.(2024秋•郾城区校级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诺贝尔奖主要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首届诺贝尔奖是1901年颁发的。 C.《“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主要介绍的是中国10米跳水冠军郭晶晶在印度新德里获得冠军的精彩瞬间。 D.《一着惊海天》是一篇通讯,主要报道的是我国核潜艇首次成功潜入深海的情况。8.(2024秋•聊城月考)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学校组织“走进太白楼”活动,你负责活动的宣传工作,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ㅤㅤ5月18日,《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播出,节目全长约13分钟,讲述了济宁太白楼的前世今生。为了这期节目的播出,栏目摄制组于3月6日走进济宁太白楼,采用多种方式对建筑、碑刻等有关遗迹进行拍摄。《国宝档案》是国内颇具知名度的一档文博类栏目,因高标准、高品位、高水准而深受文博界专家和海内外收藏爱好者的好评。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9.(2023秋•陇西县期末)近日,班级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请你参与。(1)根据下面两则材料,使用关联词“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材料一:“二十四节气”之谷雨每年4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为谷雨。习俗:喝谷雨茶、食香椿、祭仓颉。材料二: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他看到百姓们饥寒交迫,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架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状的“娇耳”,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吃。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后,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2)“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节气歌中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其中有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请你写出它的名称,并用一句话表达你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理解。(3)下面是小明根据节气特点制作的书签,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和示例,从诗句“春雨惊春清谷天”包含的节气中任选一种节气,完成书签内容的填写。立夏含义:夏之伊始,预示着万物进入旺盛生长阶段。诗意描绘:立夏时节,满塘含苞待放的荷花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含义:诗意描绘:10.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ㅤㅤ十月一日凌晨五时许,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只见鹤立鸡群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观旗区已经聚集了观看升旗的很多人,大家屏息敛声,翘()首以待升旗时刻的到来。终于,城楼上吹响升旗号角,随着一声“正步走”的口令,三军仪仗队护旗而出,以摧枯拉朽的步伐走过长安街。六时十一分,伴随着振聋发聩的升旗口令,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升旗手高高地扬起国旗,国旗徐徐升至旗杆顶端。晨光熹微,飘扬的国旗与绚丽多彩的鲜花交相辉映,可谓是“旗展五星光日月,花开四季丽山川”。这庄严的升旗仪式,会深深地juān()刻在我的生命里,成为我人生中的美好回忆。(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①翘首②juān刻(2)语段中划线的四个成语运用正确的一个是A.鹤立鸡群B.屏息敛声C.摧枯拉朽D.振聋发聩(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指出病句类型并写出修改后的句子。①病因:②改后语句:1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76.13%的上海市民对阅读的收获评价为“比较大”或“非常大”,20.28%的市民对阅读的收获评价为“一般”,只有3.58%的市民对阅读的收获评价为“比较小”或“非常小”。研究发现,从年龄段上看,老年人群体阅读收获评价最高,排在第二位的是未成年人群体,排在第三位的是中年人群体,排在第四位的是青年人群体。【材料二】数据显示,上海市民的日均阅读时长为102.17分钟,50.40%的上海市民每日阅读纸质内容的时长超过半小时,而有68.50%的市民每日阅读数字内容的时长超过半小时。另外,人们花在数字阅读上的时间多于花在传统的纸质阅读上的时间,日阅读时间越长,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之间的时长差距越大。(1)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如果你有机会向上海市政府提意见,结合材料谈谈你会怎么提。(不少于40字)12.默写填空。(1),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2)微动涟漪,。(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3)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写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4)崔颢的《黄鹤楼》中表现了浓浓乡愁的诗句是:?。(5)自然的风景往往触动诗人的情怀。微雨拂面或骤雨敲窗,都能被诗人听出无限的诗意。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含有“雨”字的古诗词:,。13.(2023秋•确山县期末)名著阅读。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A,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跑了过来。……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好像帆船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①这段文字出自法国昆虫学家的中。②本选段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螳螂准备捕食A时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螳螂的特点。14.(2011•舟山)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书院二小松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1)诗中“”、“”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刘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①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②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若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①除:任命。②脱:倘若,如果。(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廷不以安世不肖(没有才能)B.汝幸居此地(担任)C.在职累岁(劳累)D.其面折廷争(当面)(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以刀劈狼首(《狼》)B.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愿为市鞍马(《木兰诗》)C.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又有忧彼之所忧者(《杞人忧天》)D.旁侍者远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②若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4)文章写刘安世母亲与旁侍者,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16.(2020•河北模拟)石碾磨痕①长相略显蠢笨的石碾,堪称祖先最杰出的一大创造。两块石头,以如此巧妙的方式组合,解决了粮食加工的问题。不知道先人的奇思妙想是灵光一现偶然得之,还是苦心孤诣匠心独具。石碾作为重要的历史遗产,仍在焕发着生机。②利用石头,先人们蓄谋已久,他们天坐就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本领。遥远的石器时代,从一块石头开始,人类开始书写改天换地的英雄史诗。作为人类技术探索的最早实验品,石头曾被孜孜以求的祖先雕琢成器:石铲、石刀、石斧、石镰、石锄……在一块块石头的青灰底色上,灿然地浮起了人类文明最初的曙光。③有趣的是,石碾仍然是中国乡村最常见的景物,就如同乡村永远无法割舍的胎记:圆圆厚厚的碾盘上放着一个憨憨的碾砣子,碾砣子上用铁轴套连着一个方方正正的石碾框,碾框外头的圆孔里斜插着一根圆圆的碾棍子。石碾的构造尽管如此简单,却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它一圈圈碾着乡村简单而又朴实的生活,即便已老态龙钟,也不肯稍作停歇。④通常,石碾在一棵冠盖如云的大树下栖身,辛劳的村民就免去了雨淋日晒之苦。这些石碾大都有一把年纪,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斑驳的印记,它们也无言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没有谁知道这一盘盘石碾碾出了多少米面,但在波澜不惊、细水长流的日常生活中,它把人与乡村的感情碾得越来越细,越来越纯。⑤石碾的一生,充实而又忙碌,它紧紧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土灶和饭碗。青石板铺砌的碾道,人走驴踩,已深深凹陷。那一个个模糊不清的脚印,回响着强壮男人铿锵有力的足音,见证着风风火火的女人利索的身姿,记录着老人沉稳而踏实的步履,留下了孩子们轻盈矫健的身手。碾稻谷、碾玉米、碾小麦、碾高粱、碾地瓜干……五谷杂粮,哪一种都少不了和石碾的相亲相爱。那些胼手胝足、耕播岁月的农人,又有谁不曾和石碾相依为命?常常被这样一幕感动得热泪盈眶:石碾在反复地碾着,直到谷皮完全脱离,小心地捧一把碾好的谷子,轻轻地将谷糠吹去,眼前即刻呈现出金灿灿的小米。⑥想起粥,想起煎饼,想起窝头,想起乡村的任何一种食物,就不能不怀想石碾的恩情。石碾不停地碾着,碾出乡村一天天的温饱。只要石碾转动,就会有乡村的殷实和富足。我的父老乡亲,也像这古朴的石碾,心平气和、任劳任怨地过着普通、平静,而又悠然自得的生活。石碾就是我们感情至深的亲人,它心甘情愿地陪伴着父老乡亲一生耕耘,不离不弃,贫贱不移。⑦时光流转,日月轮回,石碾默然挺立于风雨之中,认真扮靓村庄素淡而悠闲的光阴,独自回味那些老去的农人和乡村远去的生活。这有血有肉的石碾,默默地奉献着,以其质朴而博大的情怀,成为乡村淳朴民风最值得珍惜的一部分。(1)文中①~⑤毁,写出了石碾的哪些特征?(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那些胼手胝足、耕播岁月的农人,又有谁不曾和石碾相依为命?(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利用石头,先人们蓄谋已久,他们天生就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本领。(4)为什么说“石碾是乡村淳朴民风最值得珍惜的一部分”?(5)近几年,农村的城镇化建设非常迅速,许多的类似于石碾这样的古物件都被废弃或被破坏,结合本文,请谈谈你的看法。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这个人志高品洁,我们便会称其为“高人”;这个人学术水准出众,我们便会称其为“高人”;这个人眼光敏锐,一语点醒梦中人,我们便会称其为“高人”;这个人手法高明,出手解旁人之危,我们便会称其为“高人”;这个人在某方面有异于常人的能力,我们便会称其为“高人”;这个人长得很高,我们便会称其为“高人”……请以《高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寒假作业(十一)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答案CBADBBB一.试题(共17小题)1.(2022秋•乌鲁木齐期末)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推崇/作祟饮马/长虹饮涧对称/称心如意 B.弧形/狐狸和谐/白头偕老树梢/春寒料峭 C.蔓延/瓜蔓提防/提心吊胆渲染/故弄玄虚 D.池沼/诏书榜样/依山傍水询问/瘦骨嶙峋【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解答】A.chóng/suì,yìn/yǐn,chèn/chèn;B.hú/hú,xié/xié,shāo/qiào;C.màn/wàn,dī/tí,xuàn/xuán;D.zhǎo/zhāo,bǎng/bàng,xún/xún。故选:C。2.(2023秋•武威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B.观赏日出的人们,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C.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 D.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成语的使用,首先学生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其次有些成语还要知道由哪些典故、文章演变流传而来,再次要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解答】A.使用正确,小心谨慎: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B.使用不当,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该成语不合语境。C.使用正确,毫无顾忌:对违反道德的行为丝毫没有反感或犹豫。D.使用正确,无动于衷: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故选:B。3.(2023秋•阳谷县期末)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辛勤的蜜蜂穿行其间,忙着采花酿蜜。②无数条的小路,蜿蜿蜒蜒地钻进村子。③路旁,放羊的老人,坐在树下的蓑衣上,嘴里含着一根长旱烟,哼着吕剧或自编的小曲,眯缝着眼,神态自如,悠然自得。④路边是高低大小不一田地,茂密的庄稼尽情享受春风的宠爱。⑤田野里顶顶草帽或苇笠在浮动,乡亲们正忙着间苗或除草。⑥小麦在风中你推我揉,正忙着蹿个和灌浆。黄色的油菜花,身披暖洋洋的阳光,携手跳着舞蹈。A.②④⑥①⑤③ B.⑤④⑥①③② C.②④③①⑥⑤ D.⑥⑤①③②④【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解答】此句段描绘田野的景象②引出了话题,可作为第一句;④由“路边是高低大小不一田地”写出了作者的视角,所以与②其衔接紧密,可作为第二句;⑥①承接上句句意,进一步描绘,可作为第三、四句;⑤由外到内,写到田野里乡亲们劳动的情景,为第五句。①回到路旁这一角度,有总结作用,可作为尾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④⑥①⑤③。故选:A。4.(2023秋•武城县校级月考)下列各句中与“困于心,衡于虑”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此真将军矣 B.富贵不能淫 C.帝感其诚 D.告之于帝【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辨识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例句:“困于心,衡于虑“是一个状语后置句。A.属于判断句式,“矣”表判断语气。B.不是特殊句式,“淫”是动词的使动用法。C.属于被动句式,原句应为“帝感于其诚“。D.属于状语后置句,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于帝告之”。故选:D。5.(2024•石林县校级开学)阅读《昆虫记》《红星照耀中国》,选出下列说法中有错的一项()A.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武装宣传”是指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B.《红星照耀中国》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5年6月到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C.法布尔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黄蜂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D.蟹蛛不会织网,只等猎物跑近才去捉。它横着走路。【答案】B【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解答】ACD.正确。B.有误,“1935年6月”表述有误,应该是1936年6月到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故选:B。6.(2024秋•察隅县校级期中)下列对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2)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3)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4)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A.拟人、比喻、比喻、设问 B.比喻、拟人、比喻、反问 C.比喻、拟人、拟人、设问 D.比喻、排比、拟人、反问【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解答】(1)“高原”比作“大毯子”是比喻;(2)“不折不挠、对抗”写白杨树是拟人;(3)“白杨树”比作“伟丈夫”,是比喻;(4)无疑而问,答案包含在句子中,是反问。故选:B。7.(2024秋•郾城区校级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诺贝尔奖主要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首届诺贝尔奖是1901年颁发的。 C.《“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主要介绍的是中国10米跳水冠军郭晶晶在印度新德里获得冠军的精彩瞬间。 D.《一着惊海天》是一篇通讯,主要报道的是我国核潜艇首次成功潜入深海的情况。【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背景必须独立成段表述错误,背景可以暗含在主体中;B.正确;C.“郭晶晶”应为“吕伟”;D.“我国核潜艇首次成功潜入深海的情况”应为“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情况”。故选:B。8.(2024秋•聊城月考)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学校组织“走进太白楼”活动,你负责活动的宣传工作,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ㅤㅤ5月18日,《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播出,节目全长约13分钟,讲述了济宁太白楼的前世今生。为了这期节目的播出,栏目摄制组于3月6日走进济宁太白楼,采用多种方式对建筑、碑刻等有关遗迹进行拍摄。《国宝档案》是国内颇具知名度的一档文博类栏目,因高标准、高品位、高水准而深受文博界专家和海内外收藏爱好者的好评。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答案】见解答。【分析】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学生需根据新闻及其标题的特点分析作答。根据“5月18日,《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播出,节目全长约13分钟,讲述了济宁太白楼的前世今生”“为了这期节目的播出,栏目摄制组于3月6日走进济宁太白楼,采用多种方式对建筑、碑刻等有关遗迹进行拍摄”“《国宝档案》是国内颇具知名度的一档文博类栏目,因高标准、高品位、高水准而深受文博界专家和海内外收藏爱好者的好评”可拟写标题为:《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国宝档案》播出。【解答】答案:示例:《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国宝档案》播出9.(2023秋•陇西县期末)近日,班级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请你参与。(1)根据下面两则材料,使用关联词“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材料一:“二十四节气”之谷雨每年4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为谷雨。习俗:喝谷雨茶、食香椿、祭仓颉。材料二: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他看到百姓们饥寒交迫,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架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状的“娇耳”,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吃。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后,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2)“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节气歌中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其中有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请你写出它的名称,并用一句话表达你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理解。(3)下面是小明根据节气特点制作的书签,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和示例,从诗句“春雨惊春清谷天”包含的节气中任选一种节气,完成书签内容的填写。立夏含义:夏之伊始,预示着万物进入旺盛生长阶段。诗意描绘:立夏时节,满塘含苞待放的荷花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谷雨含义: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诗意描绘:谷雨时节,田中的秧苗挺直柔韧的腰身,尽情吮吸着大地母亲的乳汁,欢快的成长。【答案】见解答。【分析】(1)本题考查提炼概括信息。材料一图片中是弯腰插秧的农民,表示谷雨是农忙时节,“每年4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为谷雨”点明了谷雨的时间和季节变化的规律,“喝谷雨茶、食香椿、祭仓颉”是谷雨的习俗。材料二讲的是冬至吃饺子习俗的来历。解答时,结合以上要点,用“不仅……而且……”的句式进行表达即可。(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掌握。节气歌中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为清明。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主要是悼念已逝的亲人和祖先,对他们表达自己的思念和敬意;清明时节,天气转暖,人们往往相约到郊外踏青游玩。插柳是清明的一种风俗,主要是为了纪念祖师神农氏,柳树有非常强的生命力,年年插柳,到处成荫,寓意也是非常吉祥的。据此作答即可。(3)本题考查文化常识、语言表达。“春雨惊春清谷天”包含的节气按顺序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解答时,任选一个节气,说出节气含义,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然景物。注意抓住景物特征,表达要流畅。【解答】答案:(1)示例:二十四节气,不仅归纳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且和人类的农事安排、民俗活动等密切相关。(2)清明。人们通过踏青、插柳、祭扫之类的活动迎接春天,缅怀先人和英烈,表达怀念之情。(3)示例:谷雨含义: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诗意描绘:谷雨时节,田中的秧苗挺直柔韧的腰身,尽情吮吸着大地母亲的乳汁,欢快的成长。10.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ㅤㅤ十月一日凌晨五时许,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只见鹤立鸡群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观旗区已经聚集了观看升旗的很多人,大家屏息敛声,翘()首以待升旗时刻的到来。终于,城楼上吹响升旗号角,随着一声“正步走”的口令,三军仪仗队护旗而出,以摧枯拉朽的步伐走过长安街。六时十一分,伴随着振聋发聩的升旗口令,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升旗手高高地扬起国旗,国旗徐徐升至旗杆顶端。晨光熹微,飘扬的国旗与绚丽多彩的鲜花交相辉映,可谓是“旗展五星光日月,花开四季丽山川”。这庄严的升旗仪式,会深深地juān()刻在我的生命里,成为我人生中的美好回忆。(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①翘qiáo首②juān镌刻(2)语段中划线的四个成语运用正确的一个是BA.鹤立鸡群B.屏息敛声C.摧枯拉朽D.振聋发聩(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指出病句类型并写出修改后的句子。①病因:语序不当②改后语句:观旗区已经聚集了很多观看升旗的人。【答案】(1)①qiáo②镌(2)B(3)示例:语序不当。观旗区已经聚集了很多观看升旗的人。【分析】(1)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根据积累可知,“翘首”的“翘”应读作“qiáo”,“juān刻”的“juān”应写作“镌”。(2)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A.有误,鹤立鸡群:指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不能形容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B.正确。C.有误,摧枯拉朽:指催拉朽枯的草木;比喻轻易的摧毁腐朽势力。不能形容“三军仪仗队”。D.有误,振聋发聩:意思是发出声响很大,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不能形容“升旗口令”。故选:B。(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联系“观旗区已经聚集了观看升旗的很多人”可知,此句语序不当,应改为:观旗区已经聚集了很多观看升旗的人。【解答】答案:(1)①qiáo②镌(2)B(3)示例:语序不当。观旗区已经聚集了很多观看升旗的人。1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76.13%的上海市民对阅读的收获评价为“比较大”或“非常大”,20.28%的市民对阅读的收获评价为“一般”,只有3.58%的市民对阅读的收获评价为“比较小”或“非常小”。研究发现,从年龄段上看,老年人群体阅读收获评价最高,排在第二位的是未成年人群体,排在第三位的是中年人群体,排在第四位的是青年人群体。【材料二】数据显示,上海市民的日均阅读时长为102.17分钟,50.40%的上海市民每日阅读纸质内容的时长超过半小时,而有68.50%的市民每日阅读数字内容的时长超过半小时。另外,人们花在数字阅读上的时间多于花在传统的纸质阅读上的时间,日阅读时间越长,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之间的时长差距越大。(1)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如果你有机会向上海市政府提意见,结合材料谈谈你会怎么提。(不少于40字)【答案】(1)市民整体阅读收获评价良好,超半数市民日阅读时长大于半小时,数字阅读日阅读时长多于纸质阅读。(2)可以设立一些节日,鼓励市民阅读,如设立“读书节”“读书日”等;可以举办全民阅读、读书沙龙等活动;可以加强各级各类公益图书馆的建设,创建网络读书平台;可以发放购书券刺激读书消费;可以组织开展图书介绍会、读书征文等活动。【分析】(1)本题考查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中可知,76.13%的上海市民对阅读的收获评价为“比较大”或“非常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市民整体阅读收获评价良好。从材料二中可知,上海市民的日均阅读时长为102.17分钟,50.40%的上海市民每日阅读纸质内容的时长超过半小时,而有68.50%的市民每日阅读数字内容的时长超过半小时。总体而言,人们花在数字阅读上的时间多于花在传统的纸质阅读上的时间。由此可得出结论:超半数市民日阅读时长大于半小时;数字阅读日阅读时长多于纸质阅读。(2)本题考查结合材料提意见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一是读懂材料的主题、内容等;二是要明确题目的要求,意见切实可行。【解答】答案:(1)市民整体阅读收获评价良好,超半数市民日阅读时长大于半小时,数字阅读日阅读时长多于纸质阅读。(2)可以设立一些节日,鼓励市民阅读,如设立“读书节”“读书日”等;可以举办全民阅读、读书沙龙等活动;可以加强各级各类公益图书馆的建设,创建网络读书平台;可以发放购书券刺激读书消费;可以组织开展图书介绍会、读书征文等活动。12.默写填空。(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2)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3)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写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4)崔颢的《黄鹤楼》中表现了浓浓乡愁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5)自然的风景往往触动诗人的情怀。微雨拂面或骤雨敲窗,都能被诗人听出无限的诗意。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含有“雨”字的古诗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无可奈何花落去(2)惊起沙禽掠岸飞(注意“禽”的写法)(3)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意“暮”的写法)(5)示例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示例②: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示例③: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注意“阑”的写法)13.(2023秋•确山县期末)名著阅读。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A,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跑了过来。……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好像帆船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①这段文字出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中。②本选段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螳螂准备捕食A蝗虫时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螳螂机警从容的特点。【答案】①法布尔《昆虫记》②蝗虫机警从容【分析】《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1879年第一卷出版,1907年全书首次出版。该作品是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人生感悟融为一体,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其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解答】①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根据“螳螂”“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等内容可知,语段出自法布尔的《昆虫记》,语段写的是螳螂捕食的情景。②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分析。结合《昆虫记》内容可知,语段写的是螳螂捕食蝗虫的情景,“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好像帆船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生动地表现了螳螂机警从容的特点。答案:①法布尔《昆虫记》②蝗虫机警从容14.(2011•舟山)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书院二小松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1)诗中“数粒”、“二尺”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在诗人们的笔下,松树有远离尘俗的天籁。“从此静窗闻细韵”,诗的第三句可能从前人诗句中得到过启发,但又别开生面。庭院里的两株小松,自然不会松涛澎湃,天籁高吟,而只能细韵轻送了。“细韵”一词,在小松的外表、神韵之外,又写出它特有的声音,仍然紧扣题旨,而且和“静窗”动静对照,交相映发。“琴声长伴读书人”,结句的“琴声”紧承第三句的“细韵”,并且将它具象化。“长伴读书人”,既充分地抒发了诗人对小松爱怜、赞美的情感,同时也不着痕迹地补足了题目中的“书院”二字。这样,四句诗脉络一贯,句连意圆,构成了一个新颖而和谐的艺术整体。【解答】(1)找到写小松的诗句,从中摘引即可。而以“粒”这样的量词来状写秋烟,新奇别致,诗中的“二尺鳞”,一方面如实形容松树的外表,其中的“二尺”又照应前面的“数粒”,切定题目,不浮不泛,点明并非巨松而是“小松”。所以,“数粒”、“二尺”两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2)本题是对诗人情感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根据诗人对景物的描写,体会诗人的心境,理解诗人对自然之物的情趣。“数粒”“二尺”写出小松的“小”,表现出作者对二小松的怜爱之情;运用比喻,把二小松长大后随风吹拂的声音比成美妙的琴声,不但表达出对二小松的喜爱和赞美,而且表达了因为读书时有松树相伴的喜悦之情。答案:(1)数粒、二尺。(2)“数粒”“二尺”写出小松的“小”,表现出作者对二小松的怜爱之情;运用比喻,把二小松长大后随风吹拂的声音比成美妙的琴声,不但表达出对二小松的喜爱和赞美,而且表达了因为读书时有松树相伴的喜悦之情。翻译:一双幽暗的松树在尘世出现,数粒如秋烟般稚嫩而翠绿的松叶挂在二尺高的松树上,从此静静的书窗外可以听这细微的松声,如琴声一般常伴着读书人。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刘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①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②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若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①除:任命。②脱:倘若,如果。(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朝廷不以安世不肖(没有才能)B.汝幸居此地(担任)C.在职累岁(劳累)D.其面折廷争(当面)(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A.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以刀劈狼首(《狼》)B.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愿为市鞍马(《木兰诗》)C.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又有忧彼之所忧者(《杞人忧天》)D.旁侍者远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②若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4)文章写刘安世母亲与旁侍者,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C(2)D(3)①皇上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如果我以母亲年老为理由推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②纵然(如果,假如)获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去的。(4)通过写刘安世母亲劝他当捐身以报国恩,如若获罪愿意与他一起承受,交代了刘安世成为“殿上虎”的原因——遵从母亲的教诲;皇帝发怒旁侍者害怕得缩头冒汗,衬托出刘安世毫不畏惧权势、仗义执言的刚直品性。【分析】译文:刘安世身材魁伟,容貌端庄,声如洪钟。起初任命为谏官,还未受命,回到家里对母亲说:“朝廷不因为我安世不贤,让我任谏官。倘若就任这个官职,那就要有胆识也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以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起职责。如果冒犯了皇上,灾祸贬官就会立刻到来。皇上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如果说我以母亲年老为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母亲说:“这就不对了。我听说谏官是皇上面前的敢于直言诤谏的重臣,你父亲一生都想做这样的官却未能做到,而你有幸任此官职,你应当献出生命来报效国家的大恩。纵使遭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去的。”(安世)于是接受了官职。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立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他当面指斥,在朝廷上谏争,有时碰上皇上大怒,(他)就握着手板退一步站立,等皇上怒气稍解,再上前争辩。旁边陪侍的人在远观看,缩着头害怕得身上冒汗,把他称作“殿上虎”,一时间没有人不敬仰他。【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ABD.正确。C.有误,句意:在职多年。累:多。故选:C。(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不同,因为/用;B.不同,是/为了;C.不同,代词,代官职/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相同,……的人/……的人。故选:D。(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语:方,正。若,如果。句意:皇上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如果说我以母亲年老为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②重点词语:若,假如。从,跟随。句意为:纵使遭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去的。(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语句。由文章的内容可知刘安世在任命为谏官之前,回家与母亲的对话其母刚正不阿,刘安世成为“殿上虎”是与母亲的教诲分不开的;而在皇帝发怒时写到其他人,与刘安世形成对比,更能衬托出刘安世品性。答案:(1)C(2)D(3)①皇上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如果我以母亲年老为理由推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②纵然(如果,假如)获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去的。(4)通过写刘安世母亲劝他当捐身以报国恩,如若获罪愿意与他一起承受,交代了刘安世成为“殿上虎”的原因——遵从母亲的教诲;皇帝发怒旁侍者害怕得缩头冒汗,衬托出刘安世毫不畏惧权势、仗义执言的刚直品性。16.(2020•河北模拟)石碾磨痕①长相略显蠢笨的石碾,堪称祖先最杰出的一大创造。两块石头,以如此巧妙的方式组合,解决了粮食加工的问题。不知道先人的奇思妙想是灵光一现偶然得之,还是苦心孤诣匠心独具。石碾作为重要的历史遗产,仍在焕发着生机。②利用石头,先人们蓄谋已久,他们天坐就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本领。遥远的石器时代,从一块石头开始,人类开始书写改天换地的英雄史诗。作为人类技术探索的最早实验品,石头曾被孜孜以求的祖先雕琢成器:石铲、石刀、石斧、石镰、石锄……在一块块石头的青灰底色上,灿然地浮起了人类文明最初的曙光。③有趣的是,石碾仍然是中国乡村最常见的景物,就如同乡村永远无法割舍的胎记:圆圆厚厚的碾盘上放着一个憨憨的碾砣子,碾砣子上用铁轴套连着一个方方正正的石碾框,碾框外头的圆孔里斜插着一根圆圆的碾棍子。石碾的构造尽管如此简单,却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它一圈圈碾着乡村简单而又朴实的生活,即便已老态龙钟,也不肯稍作停歇。④通常,石碾在一棵冠盖如云的大树下栖身,辛劳的村民就免去了雨淋日晒之苦。这些石碾大都有一把年纪,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斑驳的印记,它们也无言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没有谁知道这一盘盘石碾碾出了多少米面,但在波澜不惊、细水长流的日常生活中,它把人与乡村的感情碾得越来越细,越来越纯。⑤石碾的一生,充实而又忙碌,它紧紧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土灶和饭碗。青石板铺砌的碾道,人走驴踩,已深深凹陷。那一个个模糊不清的脚印,回响着强壮男人铿锵有力的足音,见证着风风火火的女人利索的身姿,记录着老人沉稳而踏实的步履,留下了孩子们轻盈矫健的身手。碾稻谷、碾玉米、碾小麦、碾高粱、碾地瓜干……五谷杂粮,哪一种都少不了和石碾的相亲相爱。那些胼手胝足、耕播岁月的农人,又有谁不曾和石碾相依为命?常常被这样一幕感动得热泪盈眶:石碾在反复地碾着,直到谷皮完全脱离,小心地捧一把碾好的谷子,轻轻地将谷糠吹去,眼前即刻呈现出金灿灿的小米。⑥想起粥,想起煎饼,想起窝头,想起乡村的任何一种食物,就不能不怀想石碾的恩情。石碾不停地碾着,碾出乡村一天天的温饱。只要石碾转动,就会有乡村的殷实和富足。我的父老乡亲,也像这古朴的石碾,心平气和、任劳任怨地过着普通、平静,而又悠然自得的生活。石碾就是我们感情至深的亲人,它心甘情愿地陪伴着父老乡亲一生耕耘,不离不弃,贫贱不移。⑦时光流转,日月轮回,石碾默然挺立于风雨之中,认真扮靓村庄素淡而悠闲的光阴,独自回味那些老去的农人和乡村远去的生活。这有血有肉的石碾,默默地奉献着,以其质朴而博大的情怀,成为乡村淳朴民风最值得珍惜的一部分。(1)文中①~⑤毁,写出了石碾的哪些特征?(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那些胼手胝足、耕播岁月的农人,又有谁不曾和石碾相依为命?(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利用石头,先人们蓄谋已久,他们天生就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本领。(4)为什么说“石碾是乡村淳朴民风最值得珍惜的一部分”?(5)近几年,农村的城镇化建设非常迅速,许多的类似于石碾这样的古物件都被废弃或被破坏,结合本文,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文的抒情对象是中国乡村最常见的景物——石碾,作者描述了石碾的构造简单、相素、饱经沧桑、充实忙碌等特点,赞颂它与千家万户的土灶和饭碗密切联系,见证了乡村人的日常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如石碾一样任劳任怨、质朴简单的乡村父老的歌颂与赞美。【解答】(1)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指定的段落内容来概括即可。文章第一段,主要介绍石碾的“长相略显蠢笨”,而且还只是由“两块石头,以如此巧妙的方式组合”,表现了石碾的构造简单;第二段介绍的是人类利用石头开启了文明时代,没有介绍石碾的特征;第三段“石碾的构造尽管如此简单,却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它一圈圈碾着乡村简单而又朴实的生活,即便已老态龙钟,也不肯稍作停歇”,表现它的朴实,任劳任怨;第四段“石碾大都有一把年纪,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斑驳的印记,它们也无言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可见突出的是石碾的饱经沧桑;第五段则是突出“石碾的一生,充实而又忙碌”。(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题干要求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所以首先要正确判断所用的修辞。这个句子运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意在加强语气,突出每一个农人都与石碾的关系密切。(3)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去推断其语境义。“蓄谋”原指在心中谋划很久,是一个贬义词。结合句子来看,是指人们在心中想了很久,想着如何来利用这些石头,是贬词褒用,表现了古代人聪明,对石头的有效利用。(4)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首先要明白“石碾是乡村淳朴民风最值得珍惜的一部分”意在突出石碾与乡村的关系密切,所以根据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一关系的相关句子来概括作答即可。文章中指出“石碾是中国乡村最常见的景物”“它紧紧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土灶和饭碗”,“我的父老乡亲,也像这古朴的石碾,心平气和、任劳任怨地过着普通、平静,而又悠然自得的生活。石碾就是我们感情至深的亲人,它心甘情愿地陪伴着父老乡亲一生耕耘,不离不弃,贫贱不移”,所以可从三个方面来概括。(5)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围绕着城市建设的同时要做好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来表述观点与理由即可。注意观点明确,语言流畅。答案:(1)构造简单(略显蠢笨),朴素,饱经沧桑,充实忙碌。(2)运用反问的修辞,增强语势,有力地说明了乡村的每个人都和石碾相依为命。(3)“蓄谋”贬义词褒用,在这里指思考了很久,琢磨了很久,体现了先人们的聪明智慧。(4)①石碾是中国乡村最常见的景物;②石碾紧紧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土灶和饭碗,见证了乡村人的日常生活;③石碾朴质简单,饱经沧桑,任劳任怨也象征着乡村的父老乡亲。(5)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是好事,表明了社会的进步;但在建设的同时,对一些代表乡村特点的标志性老物件应加以保护,它是几代人的记忆,应该选择一部分保留下来。(意思对即可)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这个人志高品洁,我们便会称其为“高人”;这个人学术水准出众,我们便会称其为“高人”;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建筑工程安全措施费用合同
- 急诊护士工作计划
-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模板合集五篇
- 教学管理教学总结
- 给朋友道歉信15篇
- 学法工作计划合集七篇
- 新媒体营销(第三版) 课件 项目一 新媒体营销认知
- 酒店的辞职报告模板八篇
- 川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安防基础知识培训(三星)
- 工程电力之DCS系统受电及系统复原调试措施
- 学前心理学 期末考试题库
- 小学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解读
- 信息光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苏州大学
- GB/T 28650-2012公路防撞桶
- GB/T 19559-2008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
- 医院眼科医院雷火灸操作评分标准
- 富士康生产企业薪酬管理制度
- 二年级口算题卡
- 毕业设计工程造价预算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