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ACA 035-2021 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1页
T-ZACA 035-2021 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2页
T-ZACA 035-2021 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3页
T-ZACA 035-2021 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4页
T-ZACA 035-2021 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1.100.30T/ZACA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manufacturedsandconcrete浙江省质量合格评定协会发布IT/ZACA035—202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规定 5机制砂技术要求 6机制砂进场检验规则 7机制砂混凝土技术要求 8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9机制砂混凝土制备与施工 10机制砂混凝土检验与验收 T/ZACA035—2021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浙江省质量合格评定协会提出。本文件由浙江省质量合格评定协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智峰科技有限公司、嘉兴市方圆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犇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桐乡市钟大建材有限公司、安徽华仕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龙游通衢建材有限公司、浙江龙业建材有限公司、浙江慧峰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砼享未来工程技术研究院、桐乡鑫联混凝土有限公司、嘉兴市旭峰混凝土有限公司、桐乡大正建设工程建材有限公司、嘉兴市中元德丰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嘉兴哈津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企信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多元纺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嘉兴市南湖区社会福利保障指导中心、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清林、黄淑萍、陈维箐、陈星、吴昊、吴国祥、胡紫日、张骏杰、计海霞、杨茂林、袁威涛、鲁廷君、张红萍、朱先华、蒋亚、黄智峰、张樟雄、韩东明、吴伟峰、陆志刚、徐军强、夏胜伟、山佳炜、朱云婷、沈峰、李海霞、查凤佳、陈雅婷、胡满红、陈爱新、计晓鹏、熊丹燕、洪雷、陆佳丽、戴黎、姚叶斌。本文件为首次发布。1T/ZACA035—2021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机制砂混凝土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机制砂技术要求、机制砂进场检验规则、机制砂混凝土技术要求、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机制砂混凝土制备与施工、机制砂混凝土检验与验收。本文件适用于建设工程用机制砂拌制的预拌混凝土。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8076混凝土外加剂GB/T10171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混凝土搅拌站(楼)GB/T14684-2011建设用砂GB/T14685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902预拌混凝土GB/T18046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736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20491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GB/T23439混凝土膨胀剂GB/T25177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T50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T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50733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JC/T474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T475混凝土防冻剂JG/T317混凝土用粒化电炉磷渣粉JG/T351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用天然火山灰质材料JGJ/T10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2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2T/ZACA035—2021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JGJ/T178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TG/TF3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3术语和定义GB/T14684-2011界定的以及下述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机制砂manufacturedsand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矿山尾矿或工业废渣颗粒,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俗称人工砂。[来源:GB/T14684-2011,3.2]3.2机制砂混凝土manufacturedsandconcrete以机制砂为主要细集料配制而成的预拌混凝土。4基本规定4.1机制砂的性能指标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应符合GB50010和GB/T50476的规定。4.2用于生产机制砂的母岩宜优先选用石灰岩、石英岩、花岗岩、玄武岩、白云岩等,母岩的抗压强度应符合GB/T14685的规定,不得使用软质母岩。4.3机制砂混凝土的生产与应用应符合各级政府有关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规定。4.4机制砂的选择应符合所制备的混凝土的性能要求。4.5机制砂放射性应符合GB6566的规定。4.6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配合比应通过试验优化确定。4.7对于混凝土有碱骨料反应设计要求的工程,应遵循GB/T50733的规定。4.8机制砂进场后应进行抽样复检,检验不合格的机制砂不得使用。4.9制备机制砂混凝土前应根据机制砂混凝土的施工性能特点和结构特点制定机制砂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技术方案,并在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4.10机制砂混凝土应结合现场实际对设计配合比进行调整,制作过程中应按施工配合比准确计量。5机制砂技术要求5.1机制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三个类别。强度等级不小于C60的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宜用I类砂,强度等级C30~C55的混凝士宜用Ⅰ类、Ⅱ类砂,强度等级不大于C25的混凝土宜用Ⅰ类、Ⅱ类、Ⅲ类砂。3T/ZACA035—20215.2机制砂的粗细程度应符合GB/T14984的规定。5.3机制砂颗粒级配范围宜符合表1的规定,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允许一个粒级(不含4.75mm、0.60mm和筛底)的分计筛余可略有超出,但不应大于5%。表1机制砂的颗粒级配5.4机制砂的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坚固性、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有害物质、碱集料反应、含水率、饱和面干吸水率等应符合GB/T14984的规定。5.5机制砂的压碎指标应满足表2的规定。表2机制砂的压碎指标5.6机制砂的片状颗粒含量宜符合表3规定。表3机制砂的片状颗粒含量5.7机制砂的需水量比宜符合表4规定。表4机制砂的需水量比5.8当机制砂与天然砂混合使用时,天然砂的质量应符合GB/T14684的规定。6机制砂进场检验规则6.1机制砂进场时,应按规定批次进行进场检验,并检查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及有效期内型式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应包含下列内容:a)机制砂类别、等级和生产厂信息;b)批量编号及供货数量;c)出厂检验结果、日期及执行标准编号;d)合格证编号及发放日期;e)检验部门及检验人员签章。6.2机制砂进场后应进行抽样检验,建立检验台账。检验项目应包括:细度模数、颗粒级配、石粉含量、泥块含量、氯离子含量。4T/ZACA035—20216.3机制砂进场检验应按批进行。组批规则应符合以下要求:a)批量1000t或600m3以上的,应以同品种、规格、类别的1000t或600m3为检验批;b)批量1000t或600m3以下的,应以同种类、规格、类别每600t或400m3为一批;不足600t或400m3亦作为一批。6.4判定规则:a)若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文件第5章相应等级规定时,则应从同一批产品中加倍取样,对该项指标进行复检;若复检样品仍有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b)经检(含复检)后,各项指标符合本文件第5章相应等级规定时,该批产品判为合格。6.5机制砂取样应符合GB/T14684的规定。机制砂的取样数量和检验方法见表5。表5机制砂的取样数量及检验方法12347机制砂混凝土技术要求7.1原材料7.1.1原材料入场前,应提供型式检验报告和批量出厂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质量文件。原材料进场后,应实施原材料进场检验。7.1.2水泥应符合GB175的规定。7.1.3机制砂应符合本文件第5章、第6章的规定。7.1.4混凝土用粗骨料应符合GB/T14685、GB/T25177的规定。7.1.5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7.1.6混凝土用外加剂应符合GB8076、GB50119的规定;防水剂应符合JC/T474的规定;膨胀剂应符合GB/T23439、JGJ/T178的规定;防冻剂应符合JC/T475的规定。7.1.7混凝土用水应符合JGJ63的规定。7.2混凝土技术要求7.2.1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7.2.2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拌合物工作性能以坍落度、扩展度和维勃稠度表示。坍落度检验适用于坍落度大于10mm的混凝土拌合物,当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大于180mm时,宜同时检验坍落度和扩展度。7.2.3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应影响混凝土的正常施工。5T/ZACA035—20217.2.4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应满足运输、浇筑和养护工艺要求及早期强度、水化热温升控制要求,并通过试验确定。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应满足相关规定要求。7.2.5机制砂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GB/T14902、GB50164的规定,并应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7.2.6机制砂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应满足工程设计、施工和应用环境要求,并应符合GB50164等相关标准的规定。8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8.1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计算、试配、调整与确定,在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的条件下,遵循低胶凝材料用量、低用水量和低收缩性能的原则,宜符合JGJ55、JTG/TF30、JGJ/T12等规定。8.2机制砂混凝土的水胶比参照JGJ55进行计算。在配制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机制砂混凝土的水胶比可通过试验适量增减,一般不超过0.02。8.3机制砂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参照JGJ55进行初选,并宜根据机制砂需水量比进行适当调整,具体用水量应经试验确定。单位用水量过高时,宜通过掺外加剂调整。8.4机制砂混凝土的砂率宜根据砂的细度模数、颗粒级配、石粉含量,并按所选水胶比、碎石的最大粒径及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当采用相同细度模数的砂配制混凝土时,机制砂混凝土的砂率宜较天然砂混凝土砂率高2%~6%;当机制砂为粗砂、级配不良或其石粉含量低时,宜采用较高砂率。8.5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时,当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较低时,机制砂石粉含量可适当增加,当机制砂中的石粉不作为掺合料使用时,矿渣粉、粉煤灰等掺合料的掺用可不考虑石粉含量的高低;当机制砂中的石粉作为掺合料部分替代矿渣粉、粉煤灰等掺合料使用时,其替代量可通过试验确定。8.6宜优先采用活性掺合料,偏高岭土、硅灰应符合GB/T18736的规定,粉煤灰应符合GB/T1596的规定,钢渣粉应符合GB/T20491的规定,粒化高炉矿渣粉应符合GB/T18046的规定,粒化电炉磷渣粉应符合JG/T317的规定,天然火山灰质材料应符合JG/T351的规定。8.7机制砂混凝土宜掺用高效减水剂或高性能减水剂,减水剂掺量由试验确定。选定外加剂品种前,宜检验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8.8有特殊要求的机制砂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时,除应符合国家、行业和省地方有关标准的规定外,还应遵循以下规定:a)对于有抗折要求的混凝土宜优先选用I类的机制砂。路面混凝土宜按弯拉强度进行配合比设计,以28d弯拉强度为设计标准。机制砂的石粉含量、混凝土的水胶比、耐磨性及其他路用性能还宜符合JTG/TF30的要求;b)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有较高要求的机制砂混凝土,其配合比宜符合JGJ/T283的规定;c)对于有抗冻、抗渗、抗碳化、抗氯离子侵蚀和抗硫酸盐腐蚀等耐久性要求的机制砂混凝土,其配合比耐久性设计还宜符合GB/T50476的规定;d)对有抗裂要求的机制砂混凝土,宜通过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试验和收缩性能试验优选配合比;e)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所用机制砂的石粉含量不宜高于7%。6T/ZACA035—20219机制砂混凝土制备与施工9.1混凝土的制备与施工9.1.1制备机制砂混凝土的原材料应符合GB/T14902和GB50164的规定,还应符合本文件中7.1相关规定。9.1.2机制砂混凝土原材料应采用电子设备计量,其精度应符合GB/T10171的规定;各种原材料计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混凝土各种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按质量计)单位为百分比水注:累计计量允许偏差是指每一运输车中各盘混凝土的9.1.3机制砂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其搅拌时间应在天然砂混凝土搅拌时间的基础上适当延长,一般延长20s~30s。9.1.4机制砂混凝土应按下列要求加强混凝土拌合物质量稳定性的控制:a)严格控制计量精度;b)保证机制砂的颗粒级配、细度模数、石粉含量(含亚甲蓝试验)的检测频率;c)机制砂、粗集料堆存及取料时,采取措施防止离析;d)严格测定机制砂、粗集料的含水率,并按含水量变化及时调整机制砂、粗集料和拌合用水的称量,以确保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的一致性;e)机制砂混凝土搅拌时,当机制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