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讲版第一部分
中考考点透析八年级(上册)课时13
遵守社会规则(第二单元)01课时思维导图02核心观点提炼03考点精准解读04教材栏目05议题式探究06河南五年真题及2024年模拟中考考查情况真题素材考查知识考查分值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2023.12)文明有礼、诚实守信2分在公共场所活动,要遵守一定的秩序(2021.10)维护公共秩序4分做文明有礼的人,礼貌用语的使用(2021.13)文明有礼漫画《不该的例外》(2020.3)文明有礼5分河南偃师新时代“三尺巷”的故事(2020.7)宽以待人1.社会规则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2.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3.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答题高频句)4.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答题高频句)5.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答题高频句)6.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答题高频句)7.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答题高频句)8.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9.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10.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11.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不一定就是犯罪。12.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的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答题高频句)13.同违法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14.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制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考点1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课标要求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员。(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核心素养维护公共秩序,讲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道德修养)★1.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秩序?(1)对社会: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2)对个人: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2.什么是社会规则?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3.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些?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4.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是怎样的?(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5.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①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①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进行。②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6.公民应该怎样自觉遵守规则,坚定维护规则?(1)需要他律(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和自律(自我约束)。要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做到自觉遵守规则。(2)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7.公民应怎样坚定维护规则?(1)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2)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8.积极改进规则的原因及做法。(1)原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②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③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2)做法:①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②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9.劝导的技巧有哪些?(1)有“礼”。劝导他人时最好先称呼对方,语言文明,态度和善。(2)有“理”。劝导时要晓之以理。最好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3)有“节”。劝导时要注意适可而止。劝导无效时,可以向公共场所的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反映情况。如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要机智地向他人求助,或拨打110报警电话寻求支援。易错易混1.维护秩序靠规则,只要制定了社会规则,就会有良好的社会秩序。(
)×[解析]
解读: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制定了社会规则就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最根本的还需要公民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因此公民要严于律己,自觉遵守规则、敬畏规则,将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绳,以确保良好社会秩序的实现。2.有同学认为,朋友圈是私人空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是我的权利和自由。有同学则认为,凡事要有约束,不能因泄愤而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解读: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②朋友圈确实属于私人空间,发表言论也是公民的自由,但是我们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权利,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③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我们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和自由,尊法守法,做守法公民。名言哲语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遵守规则2.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自律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考点2尊重他人1.尊重的含义及表现。(1)含义: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2)表现: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2.为什么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1)对个人:①尊重是交往的起点。②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③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④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2)对他人:有利于维系良好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信任,减少摩擦,消除隔阂。(3)对社会:有利于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3.受到他人尊重有哪些现实意义?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4.怎样尊重他人?(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和热情的帮助。(2)平等对待他人。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不能以家境、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3)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4)学会欣赏他人。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名言哲语1.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是相互的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换位思考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会欣赏他人考点3以礼待人★课标要求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核心素养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道德修养)1.礼的含义及表现。(1)含义: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2)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1)对个人: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2)对社会: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3)对国家:体现国家形象。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3.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1)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2)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3)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4)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4.【拓展】请你分别列举两个关于文明礼貌的成语、典故及名人名言。(1)成语:知书达理、礼尚往来、礼义廉耻、入乡随俗、地主之谊。(2)典故:程门立雪、孔融让梨、三顾茅庐。(3)名人名言: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子;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颜元。考点4诚实守信★课标要求1.恪守诚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求大同的核心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核心素养理解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做到言行一致。(道德修养)★1.什么是诚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1)从道德角度看: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从法律角度看: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强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2.诚信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讲诚信?)(1)对个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2)对企业: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3)对国家、社会: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①国无信则衰,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②诚信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③诚信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3.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1)树立诚信意识。①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②不要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③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2)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4.【拓展】为弘扬中华民族诚信美德,请你分别写出两个有关诚信的格言、诚信故事及宣传标语。(1)诚信格言:民无信不立;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诚信故事:尾生抱柱;曾子杀猪;商鞅立木树信;季布“一诺千金”。(3)宣传标语:诚实守信,知行合一;强化诚信意识,遵守信用规则;内强诚信素质,外树文明形象。5.【拓展】请你为构建诚信社会提出合理化建议。(1)国家:①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惩不讲诚信的行为。②推进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③完善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④加强道德建设和法治教育,提高公民的诚信意识。(2)社会:①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诚信的重要性。②利用媒体对不诚信现象进行曝光。③树立诚信榜样,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3)企业:以诚信为本,依法诚信经营。易错易混要讲诚信就不能说谎。(
)×[解析]
解读:诚信和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做诚实的人就应该拒绝撒谎。但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并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原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考点5法不可违★核心素养认识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法治观念)1.法律的作用。(1)指引作用: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2)评价作用: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3)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原因。(1)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2)原因:缺乏规则意识,法治观念不强。★3.违法行为的种类有哪些?★4.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的区别以及共同点。(1)区别:分类违反的法律典例表现法律后果社会危害性
民事违法行为民事法律规范——民法欠债不还、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等民事责任(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相对轻微分类违反的法律典例表现法律后果社会危害性
行政违法行为行政法律规范——治安管理处罚法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行政处罚——罚款、行政拘留)相对轻微续表分类违反的法律典例表现法律后果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行为刑事法律规范——刑法故意杀人,拦路抢劫、殴打他人致人重伤甚至死亡等刑罚
处罚严重(2)共同点:三者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续表5.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1)二者都是违法行为,都触犯了国家的法律法规,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具有社会危害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2)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虽然有着严格的界限,但两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导致犯罪。(3)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不一定就是犯罪。6.如何做到遵章守法?(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民事违法行为)易错易混一般违法行为情节较轻,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解析]
解读:一般违法行为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害,有些一般违法行为如不及时改正,还可能发展为犯罪。在我国,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考点6预防犯罪★课标要求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法治教育)★核心素养理解犯罪的特征及其后果,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观念)1.刑法的作用及内容。(1)作用: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2)内容: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2.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1)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3.如何正确认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1)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2)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3)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4)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4.什么是刑罚?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5.刑罚分为哪两大类型?这两大类型分别包括哪些内容?(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2)①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②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6.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1)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要杜绝不良行为。(3)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7.《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1)不良行为:吸烟、饮酒;多次旷课、逃学;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沉迷网络;与社会上具有不良习性的人交往,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参与赌博、变相赌博,或者参加封建迷信、邪教等活动;阅览、观看或者收听宣扬淫秽、色情、暴力、恐怖、极端等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网络信息等;其他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行为。(2)严重不良行为: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寻衅滋事行为;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殴打、辱骂、恐吓,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盗窃、哄抢、抢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信息等;卖淫、嫖娼,或者进行淫秽表演;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向他人提供毒品;参与赌博赌资较大;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8.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9.【拓展】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不当和自我放纵。(1)家庭原因: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不当,父母离异导致家庭结构失调,父母品行不端或有违法犯罪现象等,容易使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形成自卑和怨恨心理,自暴自弃,可能会被社会上的不良分子拉拢、引诱,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学校原因:应试教育的弊端、法治教育的不足、教育方法的不当、家校沟通的不畅等,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学习困难等问题,从而使他们产生目标丧失感和强烈的挫折感,导致他们的情感变得空虚,性格变得怪癖。这样的学生容易产生违法和犯罪心理。(3)社会原因:社会治安和秩序整治不力,官场不正之风和社会贫富悬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等不良社会文化等,会使未成年人滋生厌世情绪和报复心理,或染上爱占小便宜、追求高消费的不良风气,最终为满足物质需要去偷盗、抢劫,导致违法犯罪。(4)自身原因:自身素质不高、法治观念意识淡薄、抵御诱惑能力差,存在过激情绪,盲目好奇心理和消极模仿心理、盲目攀比和嫉妒心理、逞强好胜心理、从众结伙心理、报复心理和反社会心理等都是容易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不良心理。考点7善用法律★1.遇到侵害时,我们应如何依法维护合法权益?(1)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包括: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2)受到非法侵害,我们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3)我们可以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4)我们还可以使用非诉讼途径,主要指投诉、调解、仲裁、复议、申诉等。2.诉讼的含义、地位、种类。(1)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2)地位: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3)种类: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类型内容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行政诉讼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3.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诉讼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4.面对违法犯罪,我们应该怎样做?(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5.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有哪些常见方法?(1)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2)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3)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4)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5)保护好作案现场。6.公民应怎样尊法守法?(1)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2)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3)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4)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1.【八上教材P29·探究与分享改编】
生活中,我们在交通路口等红灯时,常常发现有些人看到大家都在闯红灯,自己也跟着闯过去。还有的人不管是不是有人管理,也不管车辆多少,那就是坚决不闯红灯。请你运用自律和他律的有关知识,对上述现象进行评析。[答案]
①闯红灯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我们都应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不闯红灯。②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也就是他律,也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③闯红灯是缺乏自律的表现,也是从众心理、侥幸心理的表现,既缺乏规则意识,也缺乏法治观念。坚决不闯红灯的行为,是具有自律品格的表现,是我们学习的榜样。④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把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把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八上教材P38·探究与分享改编】(1)你生活的小区存在哪些不文明行为?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哪些影响?[答案]
①不文明行为:车辆乱停乱放;楼道堆满杂物;楼里经常有噪声影响休息;等等。②造成的影响:影响居民正常的作息和日常生活;影响小区的环境;还会伤害邻里之间的感情。(2)请你为创建文明小区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
①居委会应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利用各种形式加强法治和社会公德宣传;坚持民主机制建设和民主协商工作的开展;积极开展邻里节、志愿服务活动。②物业应加大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③社区居民应树立公德意识、法治意识、规则意识,自觉遵守社区行为规范等。【链接课标】以“远离违法犯罪”为议题,以角色扮演、情景剧等方式,了解不良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危害,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依据课标“议题”,联系学生社会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如下问题。(1)未成年人存在哪些不良行为?[答案]
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2)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答案]
规则意识不强,法治意识淡薄;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制能力较弱;交友不慎等。(3)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有何危害?[答案]
①对个人: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危害身心健康,甚至诱发违法犯罪。②对家庭:影响家庭和睦,对家庭成员造成经济和精神损失。③对社会: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诱发违法犯罪,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4)从不良行为发展到犯罪这一过程,说明什么?[答案]
①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导致犯罪。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②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5)针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请制定整改措施。(请就杜绝不良行为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
①个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正确对待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谨慎交友;增强自制力,抵制不良行为。②家庭: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监管,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③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治教育。④社会:净化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1.(2023·河南)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我们应该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努力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对以下情况的处理,体现上述要求的是(
)BA.正在攻克难题时有客人来访,小光认真做题不予理睬B.买早餐时店主无意中多找了钱,小乐发现后立刻退还C.朋友和别人发生争执,小海不问缘由帮朋友斥责对方D.碰到昨天刚批评过自己的老师,小岩装作没有看到[解析]
题文中,买早餐时店主无意中多找了钱,小乐发现后立刻退还,体现了小乐是一个讲诚信的人,B项说法符合题意;有客人来访,小光应该有礼貌地接待客人,不理睬客人是不讲礼仪的表现,A项不符合题文主旨;小海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就斥责对方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C项不符合题文主旨;小岩的做法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没有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D项不符合题文主旨。故选B。2.(2022·河南)夜间施工、广场音响、邻里装修等噪声污染是社会各界近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于2022年6月5日起施行,回应热点问题的解决,以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谐安宁。该法的修订与施行表明(
)C①噪声污染防治只能依靠法律②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制定和修改的③国家禁止夜间施工、室内装修等活动④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噪声污染防治不仅要依靠法律,还需要公民提高道德水平,①说法错误;噪声污染防治法回应热点问题的解决说明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制定和修改的,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②④说法正确;国家用法律规范夜间施工、室内装修等活动,③说法错误,故选C。3.(2021·河南)在公共场所活动,公民应当遵守一定的秩序。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十二条对公民维护公共秩序作出了具体规定。下列行为符合维护公共秩序规定的是(
)C①购买商品、等候服务时依次排队
②文明就餐,使用公勺、公筷分餐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按秩序上下
④劳动者依法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解析]
商场和公交车属于公共场所,所以购买商品和等待服务时排队,按秩序上下车都属于维护公共秩序,有利于社会生活有序化,①③符合题意。使用公勺、公筷分餐是讲卫生的表现,劳动者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是依法维护权利、履行义务的表现。这两种行为都与公共秩序无关,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4.(2021·河南)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下列礼貌用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BA.这箱书太沉了,能劳驾您帮忙抬一下吗B.这事儿是我不对,大家的批评我包涵了C.你们不用再送了,就到这里,请留步吧D.不好意思,我有事得先走一步,失陪了[解析]
请人帮忙,要说“劳驾”,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对大家的批评,不能说“包涵”,B项礼貌用语使用不恰当;请人别送,要说“留步”,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中途先走,要说“失陪”,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故选B。5.(2024·驻马店模拟)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保密工作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2024年2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这折射出(
)B①社会规则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地转让协议书范文6篇
- 七年级上学期教学计划范文六篇
- 2023年一周工作计划
- 形容冬天寒冷的经典句子120句
- 三年级第二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 实习工作总结锦集十篇
- 新年工作计划(3篇)
- 《秋天的水果》中班教案
-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
- 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
- 2024-2025学年六上科学期末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 电力电子技术(广东工业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东工业大学
- 2024年中国移动甘肃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股权投资邮箱
- 江苏省全日制劳动合同书模板
-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所有古诗及文言文(人教版)
- 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的工艺研究
- JGP9L-6(10)(Y)(ZNCK-4A)-霍工090608结构图电子版的
- 拉威尔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钢琴谱Ravel-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efunte乐谱
- GB∕T 39937-2021 塑料制品 聚丙烯(PP)挤塑板材 要求和试验方法
-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验教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