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2023.2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不同史料对启的继位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记载“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晋书·束晳传》记载“益干启位,启杀之”。由此可知()A.《史记》对禅让制的记载不可信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C.不同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 D.历史文献的使用应辨别作者意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重在说明关于启的继位有不同的记载,说法不一,说明历史文献的使用应辨别作者意图,D项正确;《史记》对禅让制的记载不可信说法错误,排除A项;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的不同史料并没有相互印证,排除C项。故选D项。2.孔子反对弟子学习生产劳动技术,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墨子本人就直接参加生产劳动,认为“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这种差别主要是基于两者()A.人生经历迥异 B.阶级立场的不同C.劳动观念的分歧 D.所处时代的差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和墨子针对是否进行生产劳动产生分歧,究其原因是二者阶级立场的不同,孔子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墨子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B项正确;人生经历的迥异是其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劳动观念的分歧是其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所处时代的差异是其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3.秦朝任用县级有秩官吏一般在本县人中择任,但到汉武帝中叶以后,对郡县地方官和监察官的任用采取了“本地回避”的制度。这一调整旨在()A.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B.瓦解地方宗法体系C.完善国家监察制度 D.维护国家政治统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秦朝任用县级有秩官吏一般在本县人中择任,到了汉武帝时期,则是采用本地回避的制度,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D项正确;健全地方行政机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瓦解地方宗法体系不是其最终目的,排除B项;材料不仅仅涉及汉武帝时期,对郡县监察官采用本地回避制度,还包括郡县地方官,排除C项。故选D项。4.据《三国志》记载,鲜卑部落早期“贵少贱老,其性悍骜,怒则杀父兄”,习惯上也有“自杀其父兄无罪”的规定。有鉴于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下诏曰“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而律不逊父母,罪止髡刑,于理未衷,可更详改”。这一举措()A.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B.改变了法律审判程序C.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统一 D.削弱了北魏尚武精神【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将鲜卑的早期规定“自杀其父兄无罪”更改为“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而律不逊父母,罪止髡刑,于理未衷,可更详改”,这一举措利于民族融合,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律审判程序的改变,排除B项;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统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削弱了北魏尚武精神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明永乐年间,皇帝与内阁阁臣长时间“商机密”已为常例,成祖对外称内阁“代言之司,机密所系,且旦夕侍朕,俾益不在尚书下”。这表明永乐时期的内阁()A.与六部尚书分权制衡 B.能够参与中枢决策C.较大程度上侵夺君权 D.职权范围不断扩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代言之司,机密所系,且旦夕侍朕,俾益不在尚书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永乐年间,内阁可以参与朝廷事务的中枢决策,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内阁与六部尚书分权制衡,排除A项;C项与史实不符,君权是不断加强的,并没有被内阁侵夺,排除C项;D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6.据明朝万历年间《宣府镇志》记载,长城关隘张家口一带“南京罗缎铺,苏州绸缎铺,潞州绸铺,泽州帕铺,临清布帛铺、绒线铺、杂货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长城内外经济的互补性 B.抑商政策的松动C.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开发 D.商业资本的集聚【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长城关隘张家口一带贸易繁荣,究其原因则是由于政府设置贸易市场和长城内外经济的互补性,A项正确;明清时期朝廷昧于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大势,固守农本思想,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排除B项;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开发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商业资本的集聚,排除D项。故选A项。7.清初思想家唐甄认为:“为政之道,必先田市,死刑次之,盗贼次之⋯⋯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农安于田,贾安于市,财用足,礼义兴,不轻犯法,去残去盗之本也。”他意在()A.减轻民众负担 B.保护小农经济C.推行农商皆本 D.稳定社会秩序【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既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商业对国家富强的作用,所以体现的是农商并重的思想,C项正确;减轻民众负担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保护小农经济只是材料的一部分,排除B项;稳定社会秩序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8.1879年薛福成于《筹洋刍议》中指出:“近闻美国与日本议立新约,许归复其内治之权,外人皆归地方官管辖。中国亦宜于此时商之各国,议定条约。”这一观点主要针对列强在中国攫取的()A.领事裁判权 B.关税自主权 C.内河航运权 D.五口通商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近闻美国与日本议立新约,许归复其内治之权,外人皆归地方官管辖。中国亦宜于此时商之各国,议定条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针对的是列强在中国攫取的治外法权或领事裁判权,A项正确;关税自主权是《南京条约》签订后丧失,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内河航运权是《天津条约》签订后丧失,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五口通商指的是《南京条约》签订后开放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下表为1895年5月2日十八省举人组织的“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据此可知,其根本出发点是()一、请皇上发罪己、明罚、求才之诏二、迁都西安,以对日赔款改充军费,决不求和三、选将、练兵、购械,与日本续战四、变法,以成天下之治,力行富强、养民、教民之法A.拒签《马关条约》 B.学习西方技术C.推进变法革新 D.挽救民族危亡【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请皇上发罪己、明罚、求才之诏”“决不求和”“与日本续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出发点在于挽救民族危亡,D项正确;公车上书的背景之一就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排除A项;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排除B项;推进变法革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0.从1914年开始,大生纱厂得到快速发展。纱厂从一家发展到四家,资本增加了16倍。但到了1922年,大生一厂出现了31.7万两赤字,大生二厂赤字达到39.6万两,经营陷入困境。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市场逐渐趋于饱和 B.北洋政府无暇顾及实业C.国际形势发生剧烈变动 D.官僚资本压制民族工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大生纱厂发展迅速,由于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东顾,而1922年,大生纱场经营陷入困境,则是由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C项正确;国内市场逐渐趋于饱和说法错误,排除A项;北洋政府无暇顾及实业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压制主要是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1.下图为1926年发表于《北洋画报》的漫画《武力解决之未当》,漫画中的文字为:“小百姓说:用那改锥好,结果还要好的多呢,何必用锤!”该漫画意在揭示()A.北方民众反对国民革命 B.军阀统治致使民生艰难C.北洋时期政治分崩离析 D.国民政府崇尚武力治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军阀时期,军阀混战和割据,导致民生艰难,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北方民众对国民革命的态度,排除A项;北洋时期政治分崩离析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是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12.1941年,指出:“针对着敌人企图吸收法币,收括现银,滥发伪币的金融政策,政府银行应发行地方货币并确定为当地唯一通行的货币本位,以便打击伪钞,保护法币,阻止现银与法币流入敌区。”这在当时()A.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形成 B.有利于发展抗日根据地的经济C.保障了双减双交政策开展 D.间接加速了国统区经济的崩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企图“吸收法币,收括现银,滥发伪币”以扰乱中国的经济秩序,对中国实行经济侵略,而中共指出“政府银行应发行地方货币并确定为当地唯一通行的货币本位,以便打击伪钞,保护法币,阻止现银与法币流入敌区。”,这中做法有利于减少财富外流,从而有利于发展抗日根据地的经济,B项正确;1937年9月已实现国共合作抗日,排除A项;双减双交政策正式开展于194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全面抗战时期,国共合作抗日,中共“打击伪钞,保护法币”的措施不会加速国统区经济的崩溃,排除D项。故选B项。13.1953年11月,中共中央要求把优秀干部输送到工业建设部门去,做好团结改造原有技术人员的工作,大力培养、训练新的技术工人和技术专家。这一要求旨在()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保障抗美援朝战争胜利C.推进三大改造的完成 D.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53年11月,中共中央要求把优秀干部输送到工业建设部门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目的在于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是1949-1952年,排除A项;保障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三大改造是1953-1956年,排除C项。故选D项。14.下表为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亚洲、非洲、欧洲、美洲新增建交国数量统计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年代亚洲非洲欧洲美洲50年代1256060年代1141170年代12261513A.“一边倒”政策推动了50年代与亚洲建交高潮 B.八字方针政策调整促成了60年代中非建交高潮C.中美关系改善直接影响了70年代中欧建交高潮 D.全方位外交政策推动了70年代中国外交新高潮【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使得新中国进入了建交高潮,所以中美关系改善直接影响了70年代中欧建交高潮,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政策促进50年代与亚洲建交高潮的出现,排除A项;中国政府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实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把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重点,促成了60年代中非建交高潮,排除B项;全方位外交,是中国自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外交新思路,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使得新中国进入了建交高潮,排除D项。故选C项。15.1992年2月,上海《文汇报》连续发表《坚持“一个中心”》等评论文章,紧接着《深圳特区报》也连续发表《要敢闯》等八篇重点评论文章,同时《人民日报》也刊发了《改革的胆子再大一点》等社论或文章。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C.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鼓舞 D.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敢闯》《改革的胆子再大一点》等社论或文章出现,说明人们思想获得解放,究其原因是受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鼓舞,C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十三大提出来的,排除B项;1992年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6分,第1916.历史地图包含了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史学家樊树志认为,如果对唐朝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加以分析比较,就可以发现唐宋间的巨大社会变革。运用图中信息,分析说明这一观点。【答案】示例:从图中可以看出,唐朝长安城城市布局整齐划一,商业区位于特定区域,反映出唐代对商业实行严格的控制;北宋东京城市场多沿街而立,广泛地分布在城市聚居区,并出现了夜市,反映出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北宋时期瓦舍等娱乐场所的出现反映出城市服务业发达,城市居民生活丰富多彩。【解析】本题为观点说明类题目。首先,根据材料“史学家樊树志认为,如果对唐朝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加以分析比较,就可以发现唐宋间巨大社会变革。”可明确提炼出观点,唐宋间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变革所涉及的背景、内容、意义等进行说明,如:唐朝长安城城市布局整齐划一,商业区位于特定区域,反映出唐代对商业实行严格的控制;北宋东京城市场多沿街而立,广泛地分布在城市聚居区,并出现了夜市,反映出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北宋时期瓦舍等娱乐场所的出现反映出城市服务业发达,城市居民生活丰富多彩。最后,得出结论,说明观点的正确性。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陈外国相遇,中国危险之状;并发俄人蚕食东方之阴谋,称道日本变法致强之故事,请厘革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当时举京师之人,成以康为病狂,大臣阻格,不为代达。——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二当初次之失败(1895年广州起义)也,举国舆论莫不日予(我)辈为乱臣贼子。凡认识者,视(吾人)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孙中山《建国方略》(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认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始于“甲午战败”依据。并分析康有为和孙中山被时人视为“病狂”或“乱臣贼子”的原因。(2)1900年以后,人们对孙中山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问题?据此,孙中山进行了哪些活动?【答案】(1)依据:从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对国人冲击有限的角度作答;从甲午战争对中国朝野产生巨大冲击的角度作答。原因:从晚清社会状况的角度作答,例如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思想守旧等;从康、孙二人的思想或行动冲击传统政治和传统思想角度作答。(2)问题: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推翻清政府已成为大势所趋。实践:组织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宣传革命理论;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解析】(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梁启超之所以认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始于“甲午战败”从是因为甲午战争中清政府首次败于东方国家之手,而且是小国日本,对中国朝野产生巨大冲击,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康有为和孙中山之所以被时人视为“病狂”或“乱臣贼子”是因为康、孙二人的思想或行动冲击传统政治和传统思想。(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01年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推翻清政府已成为大势所趋。所以人们对孙中山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孙中山进行的实践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包括组织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宣传革命理论;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等。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变”与“不变”材料一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11月7日)材料二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中国工人阶级与农民,依然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群众,革命的知识分子,是民族革命中最可靠的同盟者。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摘自《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这一时期政策的“变”与“不变”作出合理解释。【答案】变的表现:由反蒋到反蒋抗日;革命的同盟扩大。从人民利益为重,逐步走向成熟角度作答;从中华民族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角度作答。不变的表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维护民众利益等。【解析】本题需要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政策的“变”与“不变”并作出解释,需要学生首先回答“变”与“不变”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原因。变的表现:根据材料一中的“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材料二中的“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群众,革命的知识分子,是民族革命中最可靠的同盟者”可得出“革命的同盟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由反蒋到反蒋抗日”;不变的表现:根据材料一中的“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维护民众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主要矛盾的改变,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等角度进行分析。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个体户——改革开放的缩影材料白士明的活动周围群众的反应1979年,白士明重新经营起父亲的“秀荣照相馆”开张后,没有宾客云集,倒受到一些冷眼和嘲笑:“个体户还想干出什么名堂?”1980年,参加哈尔滨市表彰先进个体户大会,受到市长的接见。会后,白士明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反对的声音认为,个体户经营中存在剥削成分,属于资产阶级范畴,个体户不能加入1983年3月15日,被特批加入同时代的个体户王杰说:“当时在报纸上看到他入党的消息,感觉又惊奇又困惑。一直觉得个体户入党是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1983年3月下旬,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有质疑的声音认为:“白士明是个体户,是有产阶级,怎么又成为人民的代表?”1983年6月,参加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他从会议回来以后,邻居都抢着和他握手,说你和领导握手了,我们也要和你握手2008年1月去世,去世前已是拥有500万资产的民营企业家注: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一条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日志中国:回望改革开放30年》(1)根据材料,指出个体户白士明社会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分析个体经营对当时社会发展影响。上述材料还可以用于探究哪一主题?【答案】(1)变化:由备受质疑、受歧视到社会认可、有较高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原因: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角度作答;从国家对个体经营户政策变化的角度作答;从民众思想观念转变的角度作答;(2)影响: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提供就业岗位、活跃商品市场、改变人们价值观念等角度作答均可。主题: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新时期党员职业结构。【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中的“开张后,没有宾客云集,倒受到一些冷眼和嘲笑”“有反对的声音认为,个体户经营中存在剥削成分,属于资产阶级范畴,个体户不能加入”“他从会议回来以后,邻居都抢着和他握手,说你和领导握手了,我们也要和你握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由备受质疑、受歧视到社会认可、有较高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学生可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国家政策的变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转变等角度作答。(2)影响:根据材料中人们对个体户白士明态度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改变人们价值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学生可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活跃商品市场等角度作答;主题:根据材料中的“受到市长的接见。会后,白士明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2023.2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不同史料对启的继位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记载“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晋书·束晳传》记载“益干启位,启杀之”。由此可知()A.《史记》对禅让制的记载不可信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C.不同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 D.历史文献的使用应辨别作者意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重在说明关于启的继位有不同的记载,说法不一,说明历史文献的使用应辨别作者意图,D项正确;《史记》对禅让制的记载不可信说法错误,排除A项;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的不同史料并没有相互印证,排除C项。故选D项。2.孔子反对弟子学习生产劳动技术,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墨子本人就直接参加生产劳动,认为“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这种差别主要是基于两者()A.人生经历迥异 B.阶级立场的不同C.劳动观念的分歧 D.所处时代的差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和墨子针对是否进行生产劳动产生分歧,究其原因是二者阶级立场的不同,孔子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墨子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B项正确;人生经历的迥异是其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劳动观念的分歧是其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所处时代的差异是其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3.秦朝任用县级有秩官吏一般在本县人中择任,但到汉武帝中叶以后,对郡县地方官和监察官的任用采取了“本地回避”的制度。这一调整旨在()A.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B.瓦解地方宗法体系C.完善国家监察制度 D.维护国家政治统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秦朝任用县级有秩官吏一般在本县人中择任,到了汉武帝时期,则是采用本地回避的制度,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D项正确;健全地方行政机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瓦解地方宗法体系不是其最终目的,排除B项;材料不仅仅涉及汉武帝时期,对郡县监察官采用本地回避制度,还包括郡县地方官,排除C项。故选D项。4.据《三国志》记载,鲜卑部落早期“贵少贱老,其性悍骜,怒则杀父兄”,习惯上也有“自杀其父兄无罪”的规定。有鉴于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下诏曰“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而律不逊父母,罪止髡刑,于理未衷,可更详改”。这一举措()A.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B.改变了法律审判程序C.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统一 D.削弱了北魏尚武精神【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将鲜卑的早期规定“自杀其父兄无罪”更改为“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而律不逊父母,罪止髡刑,于理未衷,可更详改”,这一举措利于民族融合,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律审判程序的改变,排除B项;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统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削弱了北魏尚武精神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明永乐年间,皇帝与内阁阁臣长时间“商机密”已为常例,成祖对外称内阁“代言之司,机密所系,且旦夕侍朕,俾益不在尚书下”。这表明永乐时期的内阁()A.与六部尚书分权制衡 B.能够参与中枢决策C.较大程度上侵夺君权 D.职权范围不断扩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代言之司,机密所系,且旦夕侍朕,俾益不在尚书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永乐年间,内阁可以参与朝廷事务的中枢决策,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内阁与六部尚书分权制衡,排除A项;C项与史实不符,君权是不断加强的,并没有被内阁侵夺,排除C项;D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6.据明朝万历年间《宣府镇志》记载,长城关隘张家口一带“南京罗缎铺,苏州绸缎铺,潞州绸铺,泽州帕铺,临清布帛铺、绒线铺、杂货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长城内外经济的互补性 B.抑商政策的松动C.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开发 D.商业资本的集聚【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长城关隘张家口一带贸易繁荣,究其原因则是由于政府设置贸易市场和长城内外经济的互补性,A项正确;明清时期朝廷昧于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大势,固守农本思想,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排除B项;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开发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商业资本的集聚,排除D项。故选A项。7.清初思想家唐甄认为:“为政之道,必先田市,死刑次之,盗贼次之⋯⋯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农安于田,贾安于市,财用足,礼义兴,不轻犯法,去残去盗之本也。”他意在()A.减轻民众负担 B.保护小农经济C.推行农商皆本 D.稳定社会秩序【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既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商业对国家富强的作用,所以体现的是农商并重的思想,C项正确;减轻民众负担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保护小农经济只是材料的一部分,排除B项;稳定社会秩序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8.1879年薛福成于《筹洋刍议》中指出:“近闻美国与日本议立新约,许归复其内治之权,外人皆归地方官管辖。中国亦宜于此时商之各国,议定条约。”这一观点主要针对列强在中国攫取的()A.领事裁判权 B.关税自主权 C.内河航运权 D.五口通商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近闻美国与日本议立新约,许归复其内治之权,外人皆归地方官管辖。中国亦宜于此时商之各国,议定条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针对的是列强在中国攫取的治外法权或领事裁判权,A项正确;关税自主权是《南京条约》签订后丧失,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内河航运权是《天津条约》签订后丧失,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五口通商指的是《南京条约》签订后开放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下表为1895年5月2日十八省举人组织的“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据此可知,其根本出发点是()一、请皇上发罪己、明罚、求才之诏二、迁都西安,以对日赔款改充军费,决不求和三、选将、练兵、购械,与日本续战四、变法,以成天下之治,力行富强、养民、教民之法A.拒签《马关条约》 B.学习西方技术C.推进变法革新 D.挽救民族危亡【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请皇上发罪己、明罚、求才之诏”“决不求和”“与日本续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出发点在于挽救民族危亡,D项正确;公车上书的背景之一就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排除A项;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排除B项;推进变法革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0.从1914年开始,大生纱厂得到快速发展。纱厂从一家发展到四家,资本增加了16倍。但到了1922年,大生一厂出现了31.7万两赤字,大生二厂赤字达到39.6万两,经营陷入困境。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市场逐渐趋于饱和 B.北洋政府无暇顾及实业C.国际形势发生剧烈变动 D.官僚资本压制民族工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大生纱厂发展迅速,由于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东顾,而1922年,大生纱场经营陷入困境,则是由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C项正确;国内市场逐渐趋于饱和说法错误,排除A项;北洋政府无暇顾及实业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压制主要是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1.下图为1926年发表于《北洋画报》的漫画《武力解决之未当》,漫画中的文字为:“小百姓说:用那改锥好,结果还要好的多呢,何必用锤!”该漫画意在揭示()A.北方民众反对国民革命 B.军阀统治致使民生艰难C.北洋时期政治分崩离析 D.国民政府崇尚武力治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军阀时期,军阀混战和割据,导致民生艰难,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北方民众对国民革命的态度,排除A项;北洋时期政治分崩离析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是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12.1941年,指出:“针对着敌人企图吸收法币,收括现银,滥发伪币的金融政策,政府银行应发行地方货币并确定为当地唯一通行的货币本位,以便打击伪钞,保护法币,阻止现银与法币流入敌区。”这在当时()A.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形成 B.有利于发展抗日根据地的经济C.保障了双减双交政策开展 D.间接加速了国统区经济的崩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企图“吸收法币,收括现银,滥发伪币”以扰乱中国的经济秩序,对中国实行经济侵略,而中共指出“政府银行应发行地方货币并确定为当地唯一通行的货币本位,以便打击伪钞,保护法币,阻止现银与法币流入敌区。”,这中做法有利于减少财富外流,从而有利于发展抗日根据地的经济,B项正确;1937年9月已实现国共合作抗日,排除A项;双减双交政策正式开展于194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全面抗战时期,国共合作抗日,中共“打击伪钞,保护法币”的措施不会加速国统区经济的崩溃,排除D项。故选B项。13.1953年11月,中共中央要求把优秀干部输送到工业建设部门去,做好团结改造原有技术人员的工作,大力培养、训练新的技术工人和技术专家。这一要求旨在()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保障抗美援朝战争胜利C.推进三大改造的完成 D.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53年11月,中共中央要求把优秀干部输送到工业建设部门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目的在于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是1949-1952年,排除A项;保障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三大改造是1953-1956年,排除C项。故选D项。14.下表为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亚洲、非洲、欧洲、美洲新增建交国数量统计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年代亚洲非洲欧洲美洲50年代1256060年代1141170年代12261513A.“一边倒”政策推动了50年代与亚洲建交高潮 B.八字方针政策调整促成了60年代中非建交高潮C.中美关系改善直接影响了70年代中欧建交高潮 D.全方位外交政策推动了70年代中国外交新高潮【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使得新中国进入了建交高潮,所以中美关系改善直接影响了70年代中欧建交高潮,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政策促进50年代与亚洲建交高潮的出现,排除A项;中国政府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实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把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重点,促成了60年代中非建交高潮,排除B项;全方位外交,是中国自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外交新思路,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使得新中国进入了建交高潮,排除D项。故选C项。15.1992年2月,上海《文汇报》连续发表《坚持“一个中心”》等评论文章,紧接着《深圳特区报》也连续发表《要敢闯》等八篇重点评论文章,同时《人民日报》也刊发了《改革的胆子再大一点》等社论或文章。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C.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鼓舞 D.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敢闯》《改革的胆子再大一点》等社论或文章出现,说明人们思想获得解放,究其原因是受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鼓舞,C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十三大提出来的,排除B项;1992年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6分,第1916.历史地图包含了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史学家樊树志认为,如果对唐朝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加以分析比较,就可以发现唐宋间的巨大社会变革。运用图中信息,分析说明这一观点。【答案】示例:从图中可以看出,唐朝长安城城市布局整齐划一,商业区位于特定区域,反映出唐代对商业实行严格的控制;北宋东京城市场多沿街而立,广泛地分布在城市聚居区,并出现了夜市,反映出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北宋时期瓦舍等娱乐场所的出现反映出城市服务业发达,城市居民生活丰富多彩。【解析】本题为观点说明类题目。首先,根据材料“史学家樊树志认为,如果对唐朝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加以分析比较,就可以发现唐宋间巨大社会变革。”可明确提炼出观点,唐宋间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变革所涉及的背景、内容、意义等进行说明,如:唐朝长安城城市布局整齐划一,商业区位于特定区域,反映出唐代对商业实行严格的控制;北宋东京城市场多沿街而立,广泛地分布在城市聚居区,并出现了夜市,反映出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北宋时期瓦舍等娱乐场所的出现反映出城市服务业发达,城市居民生活丰富多彩。最后,得出结论,说明观点的正确性。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陈外国相遇,中国危险之状;并发俄人蚕食东方之阴谋,称道日本变法致强之故事,请厘革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当时举京师之人,成以康为病狂,大臣阻格,不为代达。——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二当初次之失败(1895年广州起义)也,举国舆论莫不日予(我)辈为乱臣贼子。凡认识者,视(吾人)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孙中山《建国方略》(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认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始于“甲午战败”依据。并分析康有为和孙中山被时人视为“病狂”或“乱臣贼子”的原因。(2)1900年以后,人们对孙中山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问题?据此,孙中山进行了哪些活动?【答案】(1)依据:从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对国人冲击有限的角度作答;从甲午战争对中国朝野产生巨大冲击的角度作答。原因:从晚清社会状况的角度作答,例如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思想守旧等;从康、孙二人的思想或行动冲击传统政治和传统思想角度作答。(2)问题: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推翻清政府已成为大势所趋。实践:组织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宣传革命理论;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解析】(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梁启超之所以认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始于“甲午战败”从是因为甲午战争中清政府首次败于东方国家之手,而且是小国日本,对中国朝野产生巨大冲击,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康有为和孙中山之所以被时人视为“病狂”或“乱臣贼子”是因为康、孙二人的思想或行动冲击传统政治和传统思想。(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01年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推翻清政府已成为大势所趋。所以人们对孙中山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孙中山进行的实践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包括组织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宣传革命理论;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等。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变”与“不变”材料一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11月7日)材料二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中国工人阶级与农民,依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