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古发现,在大汶口文化遗存中,有的墓葬具有宽大的墓穴、精致的葬具,还随葬有一大批制作精美的玉礼器。有的墓葬不具有专门的营建墓地,只是散落在居住址的周围,墓穴狭小,随葬的只是简陋的陶器及小件的装饰用玉饰件。这些发现()A.说明当时已存在明显的贫富分化 B.是研究旧石器时代的一手史料C.利于研究新石器时代的礼乐制度 D.表明该时期已进入了阶级社会【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汶口文化遗存中,有的墓葬有宽大的墓穴、精致的葬具、精美玉礼器,而有的墓葬不具有专门的营建墓地,墓穴狭小,随葬品只有简陋的陶器及小件的装饰用玉饰件,这些发现说明当时已存在明显的贫富分化,A项正确;大汶口文化属于黄河下游新石器时代,排除B项;礼乐制是周代文化的集中体现,排除C项;材料信息只能得出贫富差距,不能证明该时期已进入了阶级社会,夏朝是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2.《史记·殷本纪》记载:“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周初则大封兄弟和同姓国。这表明()A.商周的姓氏均与分封有关 B.商代承袭前朝制度实行分封制C.商周时期都存在分封制度 D.商周的分封制均依据宗法血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可知姓氏与分封制是有关,由材料“周初则大封兄弟和同姓国”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故可知商周时期都存在分封制度,C项正确;“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说明不都是以国为姓,排除A项;商代自“契”之后分封但不能说明商代之后出现的姓源自商朝分封制,排除B项;商朝的分封制不都是依据宗法血缘进行分封,排除D项。故选C项。3.据史书记载,墨子构建的兼爱体系中所使用的孝、慈、仁、义等词语,基本上是儒者惯用的词汇。这表明墨家()A.并未突破儒家的藩篱 B.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C.认同儒家的部分思想 D.构建的理论体系不完善【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墨子构建的兼爱体系中所使用的孝、慈、仁、义等词语,基本上是儒者惯用的词汇,说明墨家虽然和儒家属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不同的学派,但是两者的思想主张有某些相似之处或也有吸收融合的地方,即墨家认同儒家的部分思想,C项正确;墨家和儒家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不同学派,因此不能说墨家并未突破儒家的藩篱,排除A项;墨家代表下层平民百姓的利益,而非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墨家构建的兼爱体系中所用的词语,与儒家有相似之处,并没有反映墨家构建的理论体系不完善,排除D项。故选C项。4.秦阳陵虎符是秦始皇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铜制兵符。虎的左右颈背各有相同错金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调兵遣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这说明秦朝()A.运用中央集权的治理模式 B.延续秦国的军功爵制度C.存在中央与地方相互制衡 D.设立郡县两级地方机构【答案】A【解析】结合题意可知,阳陵虎符的一半掌握在皇帝手中、一半掌握在将领手中,这体现出只有皇帝发出命令,地方才能派遣军队参与作战等规则,军权实际上操控在皇帝手中,这是运用中央集权的治理模式的体现,A项正确;材料强调秦朝兵符使用规则,不是选官制度,排除B项;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服从中央统治,排除C项;郡县两级地方机构是地方制度,与材料兵符使用规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5.1972年,山东莱芜考古发现了汉代农具铁范24件,为铸造犁、镰、铲、耙等形器范具,大部分范具上均铸有姓氏字样的铭文,如“李”“汜”“山”等。这些汉代农具铁范可直接用于研究()A.盐铁官营政策的破产 B.私人冶铁业的生产状况C.农具的生产标准繁杂 D.中原地区冶铁业最发达【答案】B【解析】考古发现的农业用具铁范上有不同的姓氏,这能证明当时私人冶铁业的生产状况,B项正确;私人冶铁业主要涉及到的是一般农具,无法证明盐铁官营政策破产,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到产生标准问题,排除C项;材料没有对不同地区的冶铁业水平进行比较,无法得出当时中原地区冶铁业最发达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6.下表是西汉王朝与南越国关系的表述。据此可知,汉政府对南越国的管理旨在()时期表述汉高祖封赵佗为南越王,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悲害”汉文帝遣使谴责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赵佗表示“去帝制”“为藩臣,奉贡职”汉武帝平定南越,将其分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A.践行以和为贵思想 B.加强边疆地区开发C.因地制宜确保稳定 D.维护国家政治统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汉加强了对南越地区的管辖,汉高祖册封南越王,让其稳定南部边疆地区;汉文帝谴责南越王称帝,令其臣服中央王朝;汉武帝平定南越叛乱,推行郡县制,强化了汉朝大一统局面,D项正确;汉政府对南越的措施是加强对南越的控制,不是“以和为贵”,且“以和为贵"不是目的,排除A项;材料措施有利于边疆地区稳定,但不是目的,目的是强化国家政治统一,排除B项;因地制宜是根据现实情况制定合适的办法,材料明显没有体现因地制宜,而是强调维护国家政治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7.唐朝长安城东西两市所有出售物品均由市司分为上中下三等,并规定每等价格;所售的金属器皿,以政府提供的样式为准,并勒刻工匠姓名;出售的绢布必须达到一定质量要求,违者杖六十。这反映出唐朝()A.对市场的监管较为严格 B.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C.限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D.对产品规格统一要求【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唐代政府对于长安城东西市商品的定价、样式以及质量要求等可以看出,唐代长安城的商业活动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A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看出政策的动态变化,排除B项;对商业活动的严格监管不等于限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D项错在“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8.北宋政府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这()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加强了中央集权C.杜绝了地方叛乱 D.导致了财政危机【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北宋政府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崇文抑武;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题干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提高行政效率无关,排除A项;C项中杜绝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宋朝的财政危机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且材料信息与财政危机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北宋时期,政府在各个外贸港口设立大量的“蕃市”,专卖外国商品;设立“蕃坊”,供外国人居住;设立“蕃学”,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还专门制定“蕃商犯罪决罚条”。上述材料可以用来佐证()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西北丝绸之路衰退C.北宋海外贸易繁荣 D.北宋规范朝贡贸易【答案】C【解析】“蕃市”“蕃坊”和“蕃学”以及涉及到“蕃商犯罪决罚条”,都说明当时有大量外国人在北宋从事商业活动,说明北宋海外贸易繁荣,C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A项;海外贸易繁荣不等于西北丝绸之路衰退,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贸易规范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10.某学者认为,唐朝女性服饰以显出女子身材为主,而宋朝女性的着装却趋于拘谨、呆板,包裹严实。唐宋服饰的变化反映了()A.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念已出现 B.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逐步加强C.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妇女着装 D.主流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唐朝女性服饰以显出女子身材为主,反映了唐朝社会主流风气相对开放,而宋朝女性的着装却趋于拘谨、呆板,包裹严实,反映了理学思想对人们行为规范的影响,因此唐宋服饰的变化反映了主流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项正确;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念已经出现,排除A项;宋代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削弱而非加强,排除B项;唐宋服饰的变化折射出主流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不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妇女作着装,排除C项。故选D项。11.明代阁臣焦芳假借皇帝的名义,裁减江西乡试名额五十名,使一大批大有前途的读书人断了仕途之路。同时,增加焦芳家乡河南乡试名额九十五名,美其名曰“优其乡士”。这反映当时()A.君主高度集权 B.科举制已名存实亡C.皇帝昏庸无能 D.贪污腐败现象严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代阁臣焦芳假借皇帝的名义,裁减江西乡试名额,排斥江西读书人,增加自己家乡乡试名额,这种做法违背了选官原则,实质是君主高度集权的产物,A项正确;明朝推行八股取士,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皇帝的施政能力,得不出皇帝昏庸无能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明朝官员的贪污情况,得不出贪污腐败现象严重,排除D项。故选A项。12.“三言二拍”、《醒世姻缘传》等明清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须繁。这表明()A.美洲等地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B.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社会生活奢靡之风日益盛行 D.明清文学出现世俗化的倾向【答案】B【解析】“三言二拍”作为明代小说,其所描述的场景中多次出现白银,这说明当时白银已经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B项正确;通过材料信息无法看出白银的来源,排除A项;白银在明代小说中被描绘,不能证明当时社会风气奢靡,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到清代,排除D项。故选B项。13.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在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命题。这反映了()A.抵制侵略与倡导中体西用的统一 B.挽救统治危机与学习西方的统一C.摒弃夷夏观念与唤醒民族意识的统一 D.反对封建专制与谋求自强求富的统一【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在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抵御外国侵略,挽救统治危机,维护清王朝统治,B项正确;洋务派主张抵制侵略与倡导中体西用的统一,排除A项;材料中“夷”就是对西方的蔑视,并不是摒弃夷夏观念,排除C项;林则徐、魏源等人是地主阶级抵抗派,没有反对封建专制,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表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中国机器厂矿和小火轮公司分布情况。据此可知()企业数量经费或投资额雇佣工人洋务派军事工业19个约5000余万两1万余洋务派民用工业约27个2964万两25500-29500私人资本企业170个879万两6万多A.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B.外国加强对华商品输出C.洋务企业已成经济主导 D.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中国机器厂矿和小火轮公司分布情况”的数据可知,该时期涉及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A项正确;材料是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情况,与外国加强对华商品输出无关,排除B项;近代中国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15.甲午战后,清朝各地督抚一方面自己设厂造军火,一方面又自筹费用采购军备,编练新军,经略地方。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初见成效 B.地方督抚倡导变法图强C.中央权力逐渐下移 D.西学东渐内容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清朝各地督抚一方面自己设厂造军火,一方面又自筹费用采购军备,编练新军,经略地方”可知,清朝地方督抚权力增强,中央权力逐渐下移并遭到削弱,C项正确;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排除A项;地方督抚倡导学习西方,并不是主张变法图强,排除B项;材料中的设厂造军火、编练新军等内容依然属于学习西方技术范畴,西学东渐内容没有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16.近代某著作认为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不过是刘歆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新学”,湮没了孔子学说的“微言大义”。该著作()A.初步提出学习西方的主张 B.宣传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C.反映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D.引导仁人志士走上革命的道路【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学伪经考》认为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不过是刘歆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新学”,没了孔子学说的“微言大义”。《孔子改制考》遵奉孔子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减少变法的阻力,宣传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B项正确;林则徐、魏源、徐继畬等睁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反映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排除C项;邹容的《革命军》成为引导仁人志士走上革命道路的明灯,排除D项。故选B项。1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这体现出中华民国确立了()A.责任内阁制 B.三权分立制 C.开明君主制 D.君主立宪制【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临时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可知,总统的权力受到参议院的制约,这体现了责任内阁制,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行政权和立法权,未涉及司法权,不符题意,排除B项;辛亥革命后废除皇帝,实行民主共和制,不符史实,排除C项;中华民国的政体属于民主共和制,不符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8.下图是某时期根据地形势图。这反映出()A.坚决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 B.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总方针C.摆脱了“左”倾错误影响 D.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答案】D【解析】根据形势图可以看出当时中共的执政中心在江西瑞金,这说明这是土地革命时期,从范围看,很多地区都出现了根据地,呈现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形势,说明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项正确;这一时期中共已经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排除A项;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总方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国民大革命结合到长征,这一时期,“左”倾错误思想并未被摆脱,排除C项。故选D项。19.1936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决定,取消国统区团组织,采用青年的、民主的、公开的活动方式开展青年工作,吸收广大青年参加抗日救国的民族统一战线。这一举措()A.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适应了民族战争发展需要C.加剧了国统区的统治危机 D.加速了全民族抗战的到来【答案】B【解析】1936年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中央改变青年工作的方式,吸收广大青年参加抗日救国的民族统一战线,这种转变适应了民族战争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这一转变意在抗战,而非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践行,排除A项;中共取消了国统区的团组织,有助于缓和与国民党的关系,排除C项;通过上述举措无法看出其与推动全民族抗战加速到来之间的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0.下图为《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颁布)的部分主要内容。这()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第五条乡村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乡村无地少地的农民所组织的贫农团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区、县、省等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A.反映出国民党统治开始被摧毁 B.推动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C.说明了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 D.使农民在政治经济上获得了解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了根据地;农民分到了土地,为了保护自己革命果实,组织人民武装,建立人民政权,并积极参加人民解放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D项正确;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统治覆灭,且材料没有体现开始被摧毁的信息,排除A项;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推动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排除B项;三大战役胜利,说明了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排除C项。故选D项。21.1949年,党和政府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这一措旨在()A.完成土地改革 B.稳定物价、巩固人民政权C.没收官僚资本 D.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答案】B【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上海等大城市进行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打击了投机资本,稳定了物价,巩固了人民政权,B项正确;1952年基本完成土改,排除A项;没收官僚资本、进行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与“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提出了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理念,即不论他国的社会制度如何,只要热爱和平,就可以成为中国交往、争取的对象。这表明新中国()A.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B.积极引进西方资金技术C.建立抗美的反帝国主义同盟 D.调整与苏联的外交政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不论他国的社会制度如何,只要热爱和平,就可以成为中国交往、争取的对象”可知,这一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符,为当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A项正确;这一时期西方对中国进行封锁,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中的理念相反,排除C项;材料中的理念并非专门指向苏联,排除D项。故选A项。23.1965-1975年,我国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5%。这表明我国()A.开始改变工业生产落后的基本面貌 B.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C.增强了国防力量,改变了经济布局 D.基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答案】C【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三线建设突出了国防特征,对于我国经济布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C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该表我国工业生产落后的面貌,排除A项;经过几个五年计划之后,我国逐步建立起来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B项;1956年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24.下表是某同学课堂笔记的片段。据此推断其主题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经济体制改革 B.十一届三中全会C.对外开放新格局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知,材料信息涉及经济体制改革,A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符,排除B项;对外开放新格局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排除C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与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时间不匹配,排除D项。故选A项。2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美国建立“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与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建立各种“战略伙伴关系”,与印度等国探索共同和平崛起的道路。这表明我国()A.开始打开外交的新局面 B.实施全方位的外交布局C.推行广泛结盟的外交政策 D.实行“一带一路”的战略【答案】B【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不同地区的不同国家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外交关系,这体现了我国实行全方位的外交布局,B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排除A项;我国奉行的是不结盟外交政策,排除C项;“一带一路”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了以下图片。图1西周分封制图2秦朝中央集权制(1)概括指出图1封国分布的特点。(2)概括指出图2政治制度的特点。(3)指出促使图1到图2政治制度演变的因素。【答案】(1)特点:封国集中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长江以南较少;分封的地区以平原和盆地为主,大多沿江河分布;同姓诸侯主要分布在都城周围,异姓封国大都位于外围地区。(2)特点: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度;地方听命于中央。(3)因素:经济发展;诸侯纷争;变法运动;华夏认同;百家争鸣。【解析】【小问1】根据“图1西周分封制”和所学封国所在的地理位置方面可知,封国集中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长江以南较少;分封的地区以平原和盆地为主,大多沿江河分布;同姓诸侯主要分布在都城周围,异姓封国大都位于外围地区。【小问2】根据“图2秦朝中央集权制”可知,秦朝在中央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结合两种制度的内容可知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度;地方听命于中央。【小问3】根据图示可知,图1是西周分封制,图2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关于图1到图2政治制度演变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济发展、诸侯纷争、变法运动、华夏认同、百家争鸣等方面思考作答。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南通大生纱厂作为中国近代早期的民族资本企业之一,是民族实业先驱张謇1895年开始创办的近代股份制纺织企业,曾占全国纱锭总数的11.9%。创办之初通过发行股票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但最终集资失败。后来在大生纱厂迭获利润,张謇也“稍获资本家之信用”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在筹办大生分厂时,“不一年而得投资者六十余万”。从1917年开始,纱价由每箱156元涨到230元,因此全年获利76万两。以后四年也连续赢利,1917-1921年五年共获利560多万两,大生纱厂迎来了“黄金时代”。张謇随后在南通又兴办一系列工厂、学校、博物苑和地方事业,对南通的城市建设和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开设的纺织染传习所是我国最早创办的纺织高等院校。然而到1922年至1926年间,大生集团面临着极大的困境,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亏损、资金不足。--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分析大生纱厂兴衰的因素。(要求:阶段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创办: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西方近代生产方式的影响;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国人观念落后。黄金时代: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华民国的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创办学校,培养专业人才。面临困境: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自身经营不善、资金不足。【解析】按照时间线索,从创办、发展的黄金时期以及衰落的企业发展三个阶段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从发展受阻的原因进行总结,完成论证。创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西方近代生产方式的影响;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国人观念落后。黄金时代: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华民国的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创办学校,培养专业人才。面临困境: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自身经营不善、资金不足。28.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逐步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对此进行了各自的阐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假如有人强迫我们签订承认伪满洲国等损害领土主权的时候,就是我们不能容忍的时候,就是我们最后牺牲的时候。中国目前形势,御侮之先决条件,乃得集中一切救国力量于中央指挥之下,齐一其步调,巩固其阵线,故御侮救亡需求统一与纪律,实为不可动摇的铁则,而军政军令之统一尤为近代国家之最低限度。--摘自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报告和宣言(1936年7月)材料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统一战线,是工农兵学商一切爱国同胞的统一战线没有一个民族民主的统一战线的政府是不可能的。现在国民党军队的制度还是老制度,要用这种制度的军队去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可能的。--摘编自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1937年9月29日)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国共两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阐述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原因。【答案】同:团结抗战。异:主张全民族抗战和组建民主联合政府;国民党主张统一和集权,突出和强化国民党的领导地位。原因: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始终站在全民族共同利益的立场;国民党则更希望通过抗战来达到强化独裁统治的目的。【解析】同:根据材料“中国目前形势,御侮之先决条件,乃得集中一切救国力量于中央指挥之下,齐一其步调,巩固其阵线”和材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统一战线,是工农兵学商一切爱国同胞的统一战线”可知,两党都主张团结抗战。异:根据材料“没有一个民族民主的统一战线的政府是不可能的。现在国民党军队的制度还是老制度,要用这种制度的军队去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可能的。”可知,主张全民族抗战和组建民主联合政府;根据材料“集中一切救国力量于中央指挥之下,齐一其步调,巩固其阵线,故御侮救亡需求统一与纪律,实为不可动摇的铁则,而军政军令之统一尤为近代国家之最低限度”可知,国民党主张统一和集权,突出和强化国民党的领导地位。原因:根据材料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从两党的立场看,始终站在全民族共同利益的立场;国民党则更希望通过抗战来达到强化独裁统治的目的。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以下是当代某学者所著论文《百年农村土地政策的历史演进与基本经验探析》中的部分目录摘编。一、对农村土地政策的百年探索历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奋力实现“耕者有其田”(二)(三)改革开放新时期: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新时代以来:实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二、对农村土地政策百年探索的基本经验(一)必须站在不同发展阶段党的基本纲领战略高度来谋划土地政策(二)必须立足不同历史时期农民的普通诉求来制定土地政策(三)必须抓住农村土地所有制这个关键问题来完善土地政策(四)必须从城乡关系与工农关系的系统格局来设计土地政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写标题(二)目录并对其进行阐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该论文第二部分补充一条基本经验。【答案】(1)标题(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或土地集体所有制)阐述:新中国成立后,为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开启了新一轮土地政策的探索。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3年,根据国内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开始对农业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土地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2)经验:必须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调整土地政策(或者必须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来制定土地政策)。【解析】(1)根据材料补写标题(二)目录,应该关于对农村土地政策的探索,比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或土地集体所有制)。阐述: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运用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和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史料论述,需要答出相关内容和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为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开启了新一轮土地政策的探索。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3年,根据国内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开始对农业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土地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2)经验:补充的基本经验应该是关于对农村土地政策探索的,比如从经济发展角度、或者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角度作答,可得出必须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调整土地政策(或者必须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来制定土地政策)。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古发现,在大汶口文化遗存中,有的墓葬具有宽大的墓穴、精致的葬具,还随葬有一大批制作精美的玉礼器。有的墓葬不具有专门的营建墓地,只是散落在居住址的周围,墓穴狭小,随葬的只是简陋的陶器及小件的装饰用玉饰件。这些发现()A.说明当时已存在明显的贫富分化 B.是研究旧石器时代的一手史料C.利于研究新石器时代的礼乐制度 D.表明该时期已进入了阶级社会【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汶口文化遗存中,有的墓葬有宽大的墓穴、精致的葬具、精美玉礼器,而有的墓葬不具有专门的营建墓地,墓穴狭小,随葬品只有简陋的陶器及小件的装饰用玉饰件,这些发现说明当时已存在明显的贫富分化,A项正确;大汶口文化属于黄河下游新石器时代,排除B项;礼乐制是周代文化的集中体现,排除C项;材料信息只能得出贫富差距,不能证明该时期已进入了阶级社会,夏朝是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2.《史记·殷本纪》记载:“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周初则大封兄弟和同姓国。这表明()A.商周的姓氏均与分封有关 B.商代承袭前朝制度实行分封制C.商周时期都存在分封制度 D.商周的分封制均依据宗法血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可知姓氏与分封制是有关,由材料“周初则大封兄弟和同姓国”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故可知商周时期都存在分封制度,C项正确;“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说明不都是以国为姓,排除A项;商代自“契”之后分封但不能说明商代之后出现的姓源自商朝分封制,排除B项;商朝的分封制不都是依据宗法血缘进行分封,排除D项。故选C项。3.据史书记载,墨子构建的兼爱体系中所使用的孝、慈、仁、义等词语,基本上是儒者惯用的词汇。这表明墨家()A.并未突破儒家的藩篱 B.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C.认同儒家的部分思想 D.构建的理论体系不完善【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墨子构建的兼爱体系中所使用的孝、慈、仁、义等词语,基本上是儒者惯用的词汇,说明墨家虽然和儒家属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不同的学派,但是两者的思想主张有某些相似之处或也有吸收融合的地方,即墨家认同儒家的部分思想,C项正确;墨家和儒家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不同学派,因此不能说墨家并未突破儒家的藩篱,排除A项;墨家代表下层平民百姓的利益,而非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墨家构建的兼爱体系中所用的词语,与儒家有相似之处,并没有反映墨家构建的理论体系不完善,排除D项。故选C项。4.秦阳陵虎符是秦始皇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铜制兵符。虎的左右颈背各有相同错金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调兵遣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这说明秦朝()A.运用中央集权的治理模式 B.延续秦国的军功爵制度C.存在中央与地方相互制衡 D.设立郡县两级地方机构【答案】A【解析】结合题意可知,阳陵虎符的一半掌握在皇帝手中、一半掌握在将领手中,这体现出只有皇帝发出命令,地方才能派遣军队参与作战等规则,军权实际上操控在皇帝手中,这是运用中央集权的治理模式的体现,A项正确;材料强调秦朝兵符使用规则,不是选官制度,排除B项;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服从中央统治,排除C项;郡县两级地方机构是地方制度,与材料兵符使用规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5.1972年,山东莱芜考古发现了汉代农具铁范24件,为铸造犁、镰、铲、耙等形器范具,大部分范具上均铸有姓氏字样的铭文,如“李”“汜”“山”等。这些汉代农具铁范可直接用于研究()A.盐铁官营政策的破产 B.私人冶铁业的生产状况C.农具的生产标准繁杂 D.中原地区冶铁业最发达【答案】B【解析】考古发现的农业用具铁范上有不同的姓氏,这能证明当时私人冶铁业的生产状况,B项正确;私人冶铁业主要涉及到的是一般农具,无法证明盐铁官营政策破产,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到产生标准问题,排除C项;材料没有对不同地区的冶铁业水平进行比较,无法得出当时中原地区冶铁业最发达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6.下表是西汉王朝与南越国关系的表述。据此可知,汉政府对南越国的管理旨在()时期表述汉高祖封赵佗为南越王,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悲害”汉文帝遣使谴责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赵佗表示“去帝制”“为藩臣,奉贡职”汉武帝平定南越,将其分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A.践行以和为贵思想 B.加强边疆地区开发C.因地制宜确保稳定 D.维护国家政治统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汉加强了对南越地区的管辖,汉高祖册封南越王,让其稳定南部边疆地区;汉文帝谴责南越王称帝,令其臣服中央王朝;汉武帝平定南越叛乱,推行郡县制,强化了汉朝大一统局面,D项正确;汉政府对南越的措施是加强对南越的控制,不是“以和为贵”,且“以和为贵"不是目的,排除A项;材料措施有利于边疆地区稳定,但不是目的,目的是强化国家政治统一,排除B项;因地制宜是根据现实情况制定合适的办法,材料明显没有体现因地制宜,而是强调维护国家政治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7.唐朝长安城东西两市所有出售物品均由市司分为上中下三等,并规定每等价格;所售的金属器皿,以政府提供的样式为准,并勒刻工匠姓名;出售的绢布必须达到一定质量要求,违者杖六十。这反映出唐朝()A.对市场的监管较为严格 B.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C.限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D.对产品规格统一要求【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唐代政府对于长安城东西市商品的定价、样式以及质量要求等可以看出,唐代长安城的商业活动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A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看出政策的动态变化,排除B项;对商业活动的严格监管不等于限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D项错在“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8.北宋政府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这()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加强了中央集权C.杜绝了地方叛乱 D.导致了财政危机【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北宋政府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崇文抑武;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题干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提高行政效率无关,排除A项;C项中杜绝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宋朝的财政危机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且材料信息与财政危机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北宋时期,政府在各个外贸港口设立大量的“蕃市”,专卖外国商品;设立“蕃坊”,供外国人居住;设立“蕃学”,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还专门制定“蕃商犯罪决罚条”。上述材料可以用来佐证()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西北丝绸之路衰退C.北宋海外贸易繁荣 D.北宋规范朝贡贸易【答案】C【解析】“蕃市”“蕃坊”和“蕃学”以及涉及到“蕃商犯罪决罚条”,都说明当时有大量外国人在北宋从事商业活动,说明北宋海外贸易繁荣,C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A项;海外贸易繁荣不等于西北丝绸之路衰退,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贸易规范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10.某学者认为,唐朝女性服饰以显出女子身材为主,而宋朝女性的着装却趋于拘谨、呆板,包裹严实。唐宋服饰的变化反映了()A.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念已出现 B.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逐步加强C.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妇女着装 D.主流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唐朝女性服饰以显出女子身材为主,反映了唐朝社会主流风气相对开放,而宋朝女性的着装却趋于拘谨、呆板,包裹严实,反映了理学思想对人们行为规范的影响,因此唐宋服饰的变化反映了主流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项正确;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念已经出现,排除A项;宋代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削弱而非加强,排除B项;唐宋服饰的变化折射出主流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不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妇女作着装,排除C项。故选D项。11.明代阁臣焦芳假借皇帝的名义,裁减江西乡试名额五十名,使一大批大有前途的读书人断了仕途之路。同时,增加焦芳家乡河南乡试名额九十五名,美其名曰“优其乡士”。这反映当时()A.君主高度集权 B.科举制已名存实亡C.皇帝昏庸无能 D.贪污腐败现象严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代阁臣焦芳假借皇帝的名义,裁减江西乡试名额,排斥江西读书人,增加自己家乡乡试名额,这种做法违背了选官原则,实质是君主高度集权的产物,A项正确;明朝推行八股取士,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皇帝的施政能力,得不出皇帝昏庸无能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明朝官员的贪污情况,得不出贪污腐败现象严重,排除D项。故选A项。12.“三言二拍”、《醒世姻缘传》等明清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须繁。这表明()A.美洲等地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B.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社会生活奢靡之风日益盛行 D.明清文学出现世俗化的倾向【答案】B【解析】“三言二拍”作为明代小说,其所描述的场景中多次出现白银,这说明当时白银已经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B项正确;通过材料信息无法看出白银的来源,排除A项;白银在明代小说中被描绘,不能证明当时社会风气奢靡,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到清代,排除D项。故选B项。13.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在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命题。这反映了()A.抵制侵略与倡导中体西用的统一 B.挽救统治危机与学习西方的统一C.摒弃夷夏观念与唤醒民族意识的统一 D.反对封建专制与谋求自强求富的统一【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在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抵御外国侵略,挽救统治危机,维护清王朝统治,B项正确;洋务派主张抵制侵略与倡导中体西用的统一,排除A项;材料中“夷”就是对西方的蔑视,并不是摒弃夷夏观念,排除C项;林则徐、魏源等人是地主阶级抵抗派,没有反对封建专制,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表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中国机器厂矿和小火轮公司分布情况。据此可知()企业数量经费或投资额雇佣工人洋务派军事工业19个约5000余万两1万余洋务派民用工业约27个2964万两25500-29500私人资本企业170个879万两6万多A.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B.外国加强对华商品输出C.洋务企业已成经济主导 D.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中国机器厂矿和小火轮公司分布情况”的数据可知,该时期涉及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A项正确;材料是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情况,与外国加强对华商品输出无关,排除B项;近代中国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15.甲午战后,清朝各地督抚一方面自己设厂造军火,一方面又自筹费用采购军备,编练新军,经略地方。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初见成效 B.地方督抚倡导变法图强C.中央权力逐渐下移 D.西学东渐内容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清朝各地督抚一方面自己设厂造军火,一方面又自筹费用采购军备,编练新军,经略地方”可知,清朝地方督抚权力增强,中央权力逐渐下移并遭到削弱,C项正确;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排除A项;地方督抚倡导学习西方,并不是主张变法图强,排除B项;材料中的设厂造军火、编练新军等内容依然属于学习西方技术范畴,西学东渐内容没有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16.近代某著作认为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不过是刘歆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新学”,湮没了孔子学说的“微言大义”。该著作()A.初步提出学习西方的主张 B.宣传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C.反映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D.引导仁人志士走上革命的道路【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学伪经考》认为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不过是刘歆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新学”,没了孔子学说的“微言大义”。《孔子改制考》遵奉孔子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减少变法的阻力,宣传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B项正确;林则徐、魏源、徐继畬等睁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反映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排除C项;邹容的《革命军》成为引导仁人志士走上革命道路的明灯,排除D项。故选B项。1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这体现出中华民国确立了()A.责任内阁制 B.三权分立制 C.开明君主制 D.君主立宪制【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临时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可知,总统的权力受到参议院的制约,这体现了责任内阁制,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行政权和立法权,未涉及司法权,不符题意,排除B项;辛亥革命后废除皇帝,实行民主共和制,不符史实,排除C项;中华民国的政体属于民主共和制,不符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8.下图是某时期根据地形势图。这反映出()A.坚决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 B.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总方针C.摆脱了“左”倾错误影响 D.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答案】D【解析】根据形势图可以看出当时中共的执政中心在江西瑞金,这说明这是土地革命时期,从范围看,很多地区都出现了根据地,呈现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形势,说明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项正确;这一时期中共已经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排除A项;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总方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国民大革命结合到长征,这一时期,“左”倾错误思想并未被摆脱,排除C项。故选D项。19.1936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决定,取消国统区团组织,采用青年的、民主的、公开的活动方式开展青年工作,吸收广大青年参加抗日救国的民族统一战线。这一举措()A.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适应了民族战争发展需要C.加剧了国统区的统治危机 D.加速了全民族抗战的到来【答案】B【解析】1936年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中央改变青年工作的方式,吸收广大青年参加抗日救国的民族统一战线,这种转变适应了民族战争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这一转变意在抗战,而非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践行,排除A项;中共取消了国统区的团组织,有助于缓和与国民党的关系,排除C项;通过上述举措无法看出其与推动全民族抗战加速到来之间的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0.下图为《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颁布)的部分主要内容。这()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第五条乡村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乡村无地少地的农民所组织的贫农团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区、县、省等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A.反映出国民党统治开始被摧毁 B.推动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C.说明了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 D.使农民在政治经济上获得了解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了根据地;农民分到了土地,为了保护自己革命果实,组织人民武装,建立人民政权,并积极参加人民解放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D项正确;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统治覆灭,且材料没有体现开始被摧毁的信息,排除A项;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推动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排除B项;三大战役胜利,说明了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排除C项。故选D项。21.1949年,党和政府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这一措旨在()A.完成土地改革 B.稳定物价、巩固人民政权C.没收官僚资本 D.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答案】B【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上海等大城市进行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打击了投机资本,稳定了物价,巩固了人民政权,B项正确;1952年基本完成土改,排除A项;没收官僚资本、进行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与“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提出了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理念,即不论他国的社会制度如何,只要热爱和平,就可以成为中国交往、争取的对象。这表明新中国()A.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B.积极引进西方资金技术C.建立抗美的反帝国主义同盟 D.调整与苏联的外交政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不论他国的社会制度如何,只要热爱和平,就可以成为中国交往、争取的对象”可知,这一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符,为当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A项正确;这一时期西方对中国进行封锁,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中的理念相反,排除C项;材料中的理念并非专门指向苏联,排除D项。故选A项。23.1965-1975年,我国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5%。这表明我国()A.开始改变工业生产落后的基本面貌 B.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C.增强了国防力量,改变了经济布局 D.基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答案】C【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三线建设突出了国防特征,对于我国经济布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C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该表我国工业生产落后的面貌,排除A项;经过几个五年计划之后,我国逐步建立起来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B项;1956年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24.下表是某同学课堂笔记的片段。据此推断其主题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经济体制改革 B.十一届三中全会C.对外开放新格局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知,材料信息涉及经济体制改革,A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符,排除B项;对外开放新格局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排除C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与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时间不匹配,排除D项。故选A项。2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美国建立“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与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建立各种“战略伙伴关系”,与印度等国探索共同和平崛起的道路。这表明我国()A.开始打开外交的新局面 B.实施全方位的外交布局C.推行广泛结盟的外交政策 D.实行“一带一路”的战略【答案】B【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不同地区的不同国家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外交关系,这体现了我国实行全方位的外交布局,B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排除A项;我国奉行的是不结盟外交政策,排除C项;“一带一路”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了以下图片。图1西周分封制图2秦朝中央集权制(1)概括指出图1封国分布的特点。(2)概括指出图2政治制度的特点。(3)指出促使图1到图2政治制度演变的因素。【答案】(1)特点:封国集中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长江以南较少;分封的地区以平原和盆地为主,大多沿江河分布;同姓诸侯主要分布在都城周围,异姓封国大都位于外围地区。(2)特点: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度;地方听命于中央。(3)因素:经济发展;诸侯纷争;变法运动;华夏认同;百家争鸣。【解析】【小问1】根据“图1西周分封制”和所学封国所在的地理位置方面可知,封国集中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长江以南较少;分封的地区以平原和盆地为主,大多沿江河分布;同姓诸侯主要分布在都城周围,异姓封国大都位于外围地区。【小问2】根据“图2秦朝中央集权制”可知,秦朝在中央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结合两种制度的内容可知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度;地方听命于中央。【小问3】根据图示可知,图1是西周分封制,图2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关于图1到图2政治制度演变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济发展、诸侯纷争、变法运动、华夏认同、百家争鸣等方面思考作答。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南通大生纱厂作为中国近代早期的民族资本企业之一,是民族实业先驱张謇1895年开始创办的近代股份制纺织企业,曾占全国纱锭总数的11.9%。创办之初通过发行股票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但最终集资失败。后来在大生纱厂迭获利润,张謇也“稍获资本家之信用”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在筹办大生分厂时,“不一年而得投资者六十余万”。从1917年开始,纱价由每箱156元涨到230元,因此全年获利76万两。以后四年也连续赢利,1917-1921年五年共获利560多万两,大生纱厂迎来了“黄金时代”。张謇随后在南通又兴办一系列工厂、学校、博物苑和地方事业,对南通的城市建设和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开设的纺织染传习所是我国最早创办的纺织高等院校。然而到1922年至1926年间,大生集团面临着极大的困境,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亏损、资金不足。--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分析大生纱厂兴衰的因素。(要求:阶段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创办: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西方近代生产方式的影响;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国人观念落后。黄金时代: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华民国的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创办学校,培养专业人才。面临困境: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自身经营不善、资金不足。【解析】按照时间线索,从创办、发展的黄金时期以及衰落的企业发展三个阶段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核电项目塔吊信号工聘用合同
- 2024年货物买卖合同(跨国)
- 2025年度航空航天器地面设备安装工程合同范本3篇
- 2024木材公司销售合同范本
- 2024弱电施工分包合同:数据中心电源系统施工工程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环保项目借款合同
- 2025版房屋买卖合同汇编:房屋买卖合同中房屋质量与保修责任2篇
- 2024年物业服务合同违约金计算方式3篇
- 2025版离婚冷静期二婚离婚协议辅导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精密医疗器械定制研发合作合同一
- 实验诊断学练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 2024版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电线电缆采购合同2篇
- 国家药包材检验标准培训
- 肿瘤科危急重症护理
- 2024-2030年中国加速器行业发展趋势及运营模式分析报告版
- 护理查房深静脉置管
- 计算与人工智能概论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湖南大学
- 2024年度油漆涂料生产线租赁合同3篇
- 2024-2024年上海市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庆祝澳门回归25周年主题班会 课件 (共22张)
- 《药事管理与法规》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