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训练(附答案详解及翻译)_第1页
2025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训练(附答案详解及翻译)_第2页
2025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训练(附答案详解及翻译)_第3页
2025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训练(附答案详解及翻译)_第4页
2025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训练(附答案详解及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泰安一中高二月考)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太史公读《秦记》,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君子惧焉。及文公逾陇,攘夷狄,尊陈宝,营岐、雍之间,而穆公修政,东竟至河,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矫称蜂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①犹不能约束也。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比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盖若天所助焉。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悲夫!(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材料二: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注】①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以竹符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诗书A所以B复见者C多藏人家D而史记E独藏F周室G以故灭。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宾,把……当作宾客,与《师说》“吾从而师之”的“师”用法相同。B.用,因为,与《劝学》“用心一也”的“用”意思相同。C.逊,谦逊,与成语“毫不逊色”的“逊”意思不相同。D.之,“六国之盛自此始”与“藏之名山”的“之”用法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对天子和诸侯的祭祀规格作了明确规定,而秦国虽臣属于周王室,却在祭祀上与天子平起平坐,其僭越犯上之心已经初现。B.田常杀齐简公,诸侯列国本应武力讨伐,却无动于衷,这表明各国已经把注意力转移到保存本国实力,壮大军事力量上来。C.司马迁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真实性,综述事实本末,推究成败之理,得出王朝兴衰成败的关键在于地理形势的结论。D.《史记》全书分五体,百三十篇,任安来信时《史记》尚未完成,但规模已具。司马迁正因为“惜其不成”,所以受宫刑而无怨恨。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矫称蜂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4分)(2)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4分)14.司马迁对秦王朝历史的分析,体现了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创作意图,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送郑十八虔①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唐】杜甫郑公樗②散③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万里④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践迟。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注:①郑十八虔(qián):即郑广文,十八是郑的排行。安史之乱,陷叛军中,禄山授虔水部郎中,虔称病,并暗中与唐政府通消息。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陷叛军中官六等定罪,虔在三等,故贬台州。他是杜甫最要好的朋友之一。②樗(chū):落叶乔木,质松而白,有臭气。此指无用之才。③散:指无用之才。④万里:指台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作者写郑虔已经两鬓斑白,往往借酒消愁,自称是老画师,可见他年老而不得志。B.作者虽和郑虔是好朋友,但不虚美不掩恶,直言他老而无用,侧面体现了二人关系亲密。C.郑虔因身陷叛军的缘故而被朝廷定罪,作者认为他被定罪过重,因而对朝廷颇有微词。D.路途遥远,朋友老去,作者担心一别就成永诀,可见二人友谊之深,不同于一般的送别。16.明人顾宸在《杜律注解》中说,“古人不以成败论人,不以急难负友,其交谊真可泣鬼神”。请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7.1、《屈原列传》中用“

”两个句子高度评价《离骚》的主题宏大、言近旨远。2、贾谊的《过秦论》中表现陈涉起义的巨大影响力,写农民起义的星星之火顷刻间燃成燎原之势的两句是:

。3、《伶官传序》结尾,作者总结出“

”的历史教训,强调可以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参考答案:10.CDG(句意为:《诗》《书》之所以重新流传于世,是因为大多收藏于人家,而各国国史专门收藏在周王室,因此一下子就全毁灭了。“者”后断开,即C处;“诗书所以复见者”与“多藏人家”构成完整的原因分析,故D处断开;“史记独藏周室”,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其后断开,即G处。)11.A(A项错误,“宾”,通“摈”,排斥;“师”,意动用法,以……为师。B项正确,句意:秦国完成帝业是因为有雍州当大本营/因为用心专一。C项正确,成语“毫不逊色”的“逊”,差、不及。D项正确,“六国之盛自此始”的“之”,结构助词。)12.C(司马迁没有将王朝兴衰成败的关键归结于地理形势。)13.(8分)(1)各种谎言骗局蜂拥而出,立誓词盟约却不讲信用,即使互派人质,剖符为凭,还不能相互约束。(“矫称”“蜂出”“信”各1分,句意1分)(2)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之债,即使千万次地遭受侮辱,难道会后悔吗?(“偿”“责”“虽”各1分,句意1分)14.(5分)①司马迁推究秦国常雄诸侯、吞并天下的进程与原因,提出“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的观点,体现了“通古今之变”;②司马迁对秦吞并天下提出“盖若天所助焉”的慨叹,体现了其“究天人之际”的史识。③客观评价秦王朝的功过,否定汉代学者诋毁秦朝的耳食之见,体现了“成一家之言”。(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三点给5分。)15.B(“一语双关”“明朗开阔”错误。)【参考译文】材料一:太史公研读《秦记》,看到上面记载犬戎部族击败杀死周幽王,周王室往东迁都到洛邑,秦襄公开始被封为诸侯,就建造西時来侍奉天帝,这表明秦国越位犯上的苗头已经显现了。《礼经》上说:“天子才有权祭祀天地,诸侯只能祭祀本国封区内的名山大川。”当时,秦国夹杂着西戎北狄的民风习俗,把凶暴乖戾摆在前面,将仁德道义放在后头,地位处在捍卫王室的臣属行列,却在祭祀规格上同天子平起平坐,君子对此感到后怕。到秦文公,越过陇山,驱逐戎狄,祭祀陈宝,开发了岐山到雍地这片地区,而秦穆公修明政治,把东部国境扩展到黄河西岸,就与齐桓公、晋文公这些中原霸主势均力敌了。此后,家臣执掌国政,大夫世代

保持政治地位,六卿独揽晋国的大权,无论征伐还是会盟,威势都在诸侯之上。到田常杀掉

齐简公而自任齐相,诸侯却无动于衷不予讨伐,这标志着海内已经围绕怎样保持本国的军事

实力来争斗了。韩赵魏终于到最后瓜分晋国,田和也吞灭将齐据为己有,六国并立的局面由此开始了。首要之务在于壮大军事力量,兼并对方,因而权谋诈术得到普遍应用,合纵连横

的学说也相继兴起。各种谎言骗局蜂拥而出,立誓词盟约却不讲信用,即使互派人质,剖符

为凭,还不能相互约束。秦国起初只是一个偏远小国,中原各国都排斥它,把它比作戎狄。但从献公以后,一直在诸侯中称雄。论起秦国的德义,还不如鲁卫两国中那些凶暴乖戾的人;

计量秦国的兵力,也不如三晋强大,最后却吞并天下,这不一定就是因为秦国凭据天险,攻守方便,地理形势非常有利;好像上天对它有所扶助似的。有一种说法认为:“东方是万物萌生的地方,西方是万物最后成熟的地方。”据此看来,开创事业的人必定出现在东南,获取胜利果实的人常常诞生在西北。所以,大禹在西羌勃兴,成汤在亳地崛起,周人建立王朝是因为有丰镐作根据地去讨伐殷商,秦国完成帝业是由于有雍州当大本营才日益强大,汉朝

兴盛是从巴蜀汉中开始的。秦国已经统一天下,就焚烧《诗》《书》,而各国国史被烧得更厉害,因为书中有讽刺讥

笑秦国的地方。《诗》《书》之所以重新流传于世,是收藏的人家很多,而各国国史专门收藏

在周王室,因此一下子就全毁灭了。可惜呀!可惜呀!如今,只有《秦纪》传下来,又不写

明日月,内容简略也不完整。但是,战国关于变通和应急的对策也有大量可以采用的,为什

么非上古不可呢?秦国夺取天下暴行很多,但能随着时代的不同而相应调整对策,建树的功

业非常巨大。传世的典籍强调说:“效法后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后王距离自己近,当代

民俗的变化也和后王那个时期差不多,道理讲起来浅显明白,容易推行。一般的读书人局限

于平常听到的那点东西,看见秦朝高居皇帝宝座的时间很短促,不考察它本身发展的全过程,

就都耻笑它,不敢说,这和用耳朵吃东西没有什么两样,真可悲呀!材料二: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真实性,综述其事实的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上自黄帝,下至于当今,写成十篇表,十二篇本纪,八篇书,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传,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的言论。刚开始草创还没有成书,恰恰遭遇到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受到最残酷的刑罚也没有怨怒之色。我确实想完成这本书,把它(暂时)藏在名山之中,(以后)再传给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再让它广传于天下。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之债,即使千万次地遭受侮辱,难道会后悔吗?然而,这些只能向有见识的人诉说,却很难向世俗之人讲清楚啊!15.B16.①郑虔安史之乱中陷于叛军,平叛后被朝廷定罪贬谪台州,这是其仕途之“败”。(1分)作者并未因此而否定他,而是认为朝廷定罪不公,(1分)表达了作者对朝廷功过不分、处分过重的愤慨之情(1分)。②郑被贬台州,仓皇上路,这是其人生之“急难”。(1分)作者没有因此对老朋友避而不见,却因没有当面送别而遗憾,甚至希望与他九泉之下继续交友(1分)表达了作者对老朋友的真挚友谊及暮年贬谪的同情。(1分)17、(1)《屈原列传》中用“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两个句子高度评价《离骚》的主题宏大、言近旨远。(2)贾谊的《过秦论》中表现陈涉起义的巨大影响力,写农民起义的星星之火顷刻间燃成燎原之势的名句是: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伶官传序》中,作者总结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可以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莱州一中月考)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节选自西汉•贾谊《过秦论》)文本二:后梁太祖开平元年,荆南留后高季昌为节度使。季昌到官,城邑残毁,户口雕耗。季昌安集流散,民皆复业。二年冬十月,依政进士梁震过江陵,高季昌爱其才识,留之,欲奏为判官。乃曰:“震素不慕荣宦,必欲使之参谋议,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何必在幕府。”季昌甚重之,以为谋主,呼曰先辈。乾化二年,乃奏筑江陵外郭,增广之。乾化三年,为攻守之具,朝廷浸不能制。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高季昌闻帝灭梁,避唐庙讳,欲自入朝。明宗天成元年四月,梁震荐前陵州判官贵平孙光宪于季兴。季兴为舰,欲攻楚。光宪谏曰:“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与楚国交恶,他国乘吾之弊,良可忧也。”季兴乃止。二年春,高季兴既得三州请朝廷不除刺史自以子弟为之不许。及夔州刺史潘炕罢官,季兴辄遣兵突入州城,杀戍兵而据之。帝怒,将步骑四万讨之。高季兴求救于吴,吴人遣水军援之。三年春,遣六军使袁诠击荆南,高季兴以水军逆战。季兴大败,高季兴寝疾,命其子从诲权知军府事。丙辰,从诲既袭位,谓僚佐曰:“唐近而吴远,舍近臣远,非计也。”乃因楚王殷以谢罪于唐,帝许之。四年秋七月甲申,以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高从诲性明达,亲礼贤士,以兄事之。梁震曰:“先王待我如布衣交,以嗣王属我。今嗣王能自立,不坠其业,吾老矣,不复事人矣。”乃为之筑室于土洲,从诲时过其家,自是悉以政事属孙光宪。臣光曰:孙光宪见微而能谏,高从诲闻善而能徙,梁震成功而能退,夫何亡国败家丧身之有?(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氏据荆南》)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高季兴A既得B三州C请D朝廷E不除F刺史G自H以I子弟J为之K不许11.对文中加点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中的“白衣”,其手法与《燕歌行》中“铁衣远戍辛勤久”的“铁衣”相同。B.“始有生意”的“生意”与《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的“响应”都属于古今异义。C.“以嗣王属我”中的“属”,与《屈原列传》中“屈平属草稿未定”的“属”意思不同。D.“见微而能谏”中的“见”与《苏武传》中“见犯乃死”的“见”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梁覆灭后,高季昌改名季兴,打算亲自入朝觐见后唐君主,没有得到允许,于是大量制造战舰,想攻打楚国,最后被孙光宪劝阻。B.夔州刺史潘炕罢官时,高季兴领军突击,杀死了防守士兵并占领了夔州城。第二年楚王殷派袁诠率军攻打荆南,被击败。C.高季兴的儿子高从诲承袭爵位之后,认为唐近而吴远,舍弃近的国家却臣服远的国家,不是长远之计,于是向后唐请罪,获得正式任命。D.高从诲把梁震当兄长一样对待,而梁震因为自己年事已高、高从诲没有荒废先王遗业,请求退居。高从诲留不住他。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与楚国交恶,他国乘吾之弊,良可忧也。(2)乃因楚王殷以谢罪于唐,帝许之。14.高季昌据荆南时的治国之道与文本一贾谊所提倡的治国之道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寻隐者韦九朱湾寻得仙源访隐沦,渐来深处渐无尘。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路旁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点题,交代入山寻访隐者韦九。“仙源”“无尘”极写其隐居之处的清幽。B.颔联紧承上文,描述寻访途中所见所闻:修竹林中仅能通马,行至花间才见人家。C.颈联具体描写韦九居处的环境:四面云山环绕,环境优美;几户烟火人家相邻,生活过得自由自在。D.诗歌虽没有直接写到隐者韦九其人,但通过其居处的描写,读者自可想见其为人。16.诗歌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屈原“

”。(2)《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的武器与九国相比的句子是:“

”(3)《五代史伶官传序》借庄宗宠幸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

”岂独伶人也哉?”(4)《李凭箜篌引》中,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的美妙,与《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形同之妙的诗句是:“

”(5)《书愤》中的“

”两句,慨叹世事艰难,追述了作者年轻时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参考答案:10.CGK

11.D

12.A

13.(1)荆南遭受战乱以来,依赖您使士兵和百姓修养生息,(荆南)才开始有生机。如果又和楚国成为仇敌,其他国家趁我们空虚疲乏之际(前来侵犯),实在让人担忧。(2)于是通过楚王殷向后唐谢罪,后唐明宗答应了他的请求。14.①高季昌据荆南时的治国之道:懂得安抚百姓,恢复生产,善于纳谏。②贾谊则提倡君主要借鉴历史,更要根据当代情况,变化适时。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高季兴得到三州后,请求朝廷不要任命刺史,由他自己派子弟去充当,后唐明宗没有答应。“高季兴既得三州”中,“高季兴”为主语,“既得”为谓语,“三州”为宾语,句子结构完整,所以C处断开;“朝廷”既是“不除刺史”的主语,又是“请”的宾语,本句省略主语“高季兴”,所以在“刺史”后G处断开;“自以子弟为之”的主语是“自”,“不许”的主语应为“后唐明宗”,在“不许”前断开,即K处。故选CGK。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白衣”,借代,指平民;/“铁衣”,借代,指征夫。句意:(我)仅以平民身份侍奉在您的宴席之侧就可以了。/身披铁甲的征夫,不知道守卫边疆多少年了。B.正确。生意:古义,生机;今义,做买卖。/响应:古义,像回声一样应和;今义,用言语行动表示赞同、支持某倡议口号等。句意:(荆南)才开始有生机。/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C.正确。“嘱”,嘱托,托付;/写作。句意:(他)将您托付给我。/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D.错误。意思不同。看见/表被动。句意:孙光宪看到细微的过失能够进谏。/受到侮辱才去死。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没有得到允许,于是大量制造战舰,想攻打楚国”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由原文“欲自入朝。明宗天成元年四月,梁震荐前陵州判官贵平孙光宪于季兴,使掌书记。季兴大治战舰,欲攻楚”可知,原文没有“没有得到允许”的表述。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休息”,使……修养生息;“生意”,生机;“良”,实在,确实。(2)“因”,通过,经由;“谢罪于唐”,状语后置,向后唐谢罪;“许”,答应。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高季昌据荆南时的治国之道:由原文“季昌到官,城邑残毁,户口雕耗。季昌安集流散,民皆复业”可知,高季昌懂得安抚百姓,恢复生产;由原文“高季昌爱其才识,留之,欲奏为判官”“季兴大治战舰,欲攻楚。光宪谏曰:‘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与楚国交恶,他国乘吾之弊,良可忧也。’季兴乃止”可知,高季昌爱惜人才,善于纳谏。②由原文“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可知,贾谊则提倡君主不仅要借鉴历史,更要根据当代情况,做到取舍有序,变化适时。参考译文:文本一:俗话说:“过去的经验教训不忘记,就是以后做事的借鉴。”因此君子治理国家,考察于上古的历史,验证以当代的情况,还要通过人事加以检验,从而了解兴盛衰亡的规律,详知谋略和形势是否合宜,做到取舍有序,变化适时,所以历时长久,国家安定。文本二:后梁太祖开平元年,荆南留后的高季昌为荆南节度使。高季昌到任之后,看到城池残破被毁坏,人口凋敝。高季昌于是就安置召集流离失所的百姓,百姓于是都能够恢复农业生产。开平二年冬季十月,依政人进士梁震经过江陵,高季昌爱惜他的才能学识,将他留下,想要上奏朝廷任命他为判官。梁震说:“我向来不羡慕荣华仕禄,您不认为我愚笨无知,一定要让我参与谋划议事,(我)仅以平民身份侍奉在您的宴席之侧就可以了,何必一定在幕府任职。”高季昌十分器重他,让(他)担任谋士,称(他)为前辈。乾化二年,于是便上奏朝廷请求修筑江陵的外城,把它增加扩大。乾化三年,高季昌修造了五百艘战船,作为进攻防守的器械。后梁朝廷逐渐无法制约(他)。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高季昌听说后唐灭了后梁,为避后唐庙讳,改名为季兴,打算亲自入朝(觐见)。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四月,梁震向高季兴举荐前陵州判官贵平人孙光宪,(高季兴)让(孙光宪)担任书记一职。高季兴大造战船,准备进攻南楚。孙光宪劝谏道:“荆南遭受战乱以来,依赖您使士兵和百姓休养生息,(荆南)才开始有生机。如果又和楚国成为仇敌,其他国家趁我们空虚疲乏之际前来侵犯,实在让人担忧。”高季兴于是作罢。天成二年春天,高季兴得到三州后,请求朝廷不要任命刺史,由他自己派子弟去充当,后唐明宗没有答应。夔州刺史潘炕被罢官,高季兴便率领军队突然进入夔州城中,杀死防守士兵并占领了夔州城。后唐明宗大怒,率领四万步兵和骑兵讨伐高季兴。高季兴向吴国请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