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门窗幕墙开关标志及符号 编制说明_第1页
建筑门窗幕墙开关标志及符号 编制说明_第2页
建筑门窗幕墙开关标志及符号 编制说明_第3页
建筑门窗幕墙开关标志及符号 编制说明_第4页
建筑门窗幕墙开关标志及符号 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门窗幕墙开关标志及符号》5825-86)是为了在建筑图上采用统一的标志符号,准确而简便地表达门窗扇工作状况。随着技术进步和标准化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门窗幕墙产业的迅猛发展,原标准已不能适应建筑行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1、无法应对产品多样化的现状。随着门窗产业发展,门窗开启方式、开关与控制方法种类繁多,尤其是建筑幕墙的广泛应用,对门窗开关状态的表述与应用已远超原标准编制时的情况。2、无法应对建筑工业化的需求。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全产业链中广泛应用,提高了对建筑门窗、幕墙数据信息数字化、规范化的要求,原标准已无法提供对数据全面性和准确性的支持。3、无法与现行标准衔接。相关的基础性标准已经修订,如《建筑门窗术语》GB/T5823、《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GB/T5824、《建筑门窗洞口尺寸协调要求》GB/T30591等均根据产业发展进行了修订,原标准内容与相关标准脱节,无法配套使用。因此,原标准需尽快完成修订,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3年第四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3]63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3年国家标准复审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3]64号)的要求,由北京建筑大学负责的国家标准《建筑门窗幕墙开关标志及符号》修订工作。该标准为国家推荐性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由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本标准的修订,将完善建筑门窗、幕墙开启部位开关参数的标志符号,便于在设计、生产、安装产业链中简洁、准确地传递数据信息,有利于建筑信息模型对门窗及相关部品信息的统一性、规范性提取,有助于推动建筑门窗及幕墙产品信息语言的系统化和标准化发展。2标准编制协作单位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沈阳建筑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北建大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建筑大学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奥润顺达窗业有限公司浙江勤业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亿丰罗普斯金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临朐县检验检测中心国家铝型材及门窗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西安高科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3主要工作过程及符号》编制启动暨第一次编制组工作会议在北京建筑大学举行。住建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产标处姚涛处长,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张喜臣,校领导张大玉(本标准主编)、李俊奇及来自全国2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筑设计与施工企业、门窗幕墙产品制造企业及我校科发院、建筑学院、设计院等单位的30多位领导、专家参会。启动会由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刘会涛主持。所有编制单位的代表都参加了会议,会上讨论了标准编制的总体目标、原则和内容,并制定了后续的分工及研讨会议计划等内容。年9月底提交了各自负责起草的稿件和相应的调研报告。主编单位在此基础上对稿件进行汇总和整理,并就其中需要协调的内容和待解决的问题与相关章节起草人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于2024年11月中旬形成了标准草稿。2024年12月17日标准编制组召集主要编制人进行了标准草稿的研讨会,会上就标准编制的总体逻辑与原则、标准的适用范围、主要内容、体例格式,以及与其他相关标准的衔接等重点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对标准草稿逐条进行了梳理。会议还商议了编制组第二次全体工作会议的时间、地点与主要内容。2024年12月底,编制组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以及相关文件,提请公开征求意见。4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12345法6789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及其确定的论据标准确定了“先进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核心原则。主要包(1)编制目的明确,内容科学、严谨、准确、可行。(2)采取的检测方法应经过试验及论证。(3)积极采纳、借鉴国外先进标准,参考国内相关地方标准。(4)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编写规定及其他相关要求。2主要内容的确定本标准的主要内容主要涉及分类的方法、编码的方法、开关信息确定等技术内容:(1)分类方法门窗幕墙分类方法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T7027的规定。采用混合分类法,以线分类法为主,面分类法作为补充。开启方式用线分类法进行分类,门窗幕墙等信息采用面分类法。(2)编码方法门窗幕墙编码方法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T7027的规定。采用并置码作为编码方式。编码结构包括构建类型编码、位移方式编码、位移信息编码,构建类型编码为1位,位移方式编码为2位,位移信息编码为9位。(3)开关信息确定位移信息通过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图形变换确定。门窗幕墙可开启部分的移动都可看作几何图形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移,图形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移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是采用图形变换的方法来描述。几何变换旋转、缩放、镜像、错切变换及其组合变换。图形学中利用变换矩阵法推导点集变换后的坐标,采用行矩阵表示图形的空间位移,三维空间点可以用行矩阵[xyz]表示,三维空间中图形的变换可以用一个4室外面对门的一面作为表达门开、关面位置的标志面;窗、幕墙朝向室内的一面,作为表达开、关面位置的标志面。采用世界坐标系建立坐标。将不同开启方式的门窗幕墙简化为几何图形后映射到不同的图形变换中,从而得到4×4的矩阵。从矩阵中可提取出不同位移的门窗幕墙可开启部分的参数作为位移信息。3新旧国家标准技术内容的对比本文件代替GB/T5825-1986《建筑门窗扇开、关方向和开、关面的标志符号》,与GB/T5825-198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删除了与ISO/R1226-1970关系的说明性文字(见1986年版的标准说明);——增加了开关中的位移信息(见5.1.2);——增加了空间坐标系的建立方法(见5.1.4);——增加了门、窗、幕墙的开关类型(见5.2.3);——更改了开关面标志符号(见6、7、8,1986年版的1.3、2.2);——删除了标志符号的应用(见1986年版的5);——更改了示例(见附录A,1986年版的附录A);——删除了符号的选择(见1986年版的附录B)。三、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门窗幕墙分类方法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T7027的规定。采用混合分类法,以线分类法为主,面分类法作为补充。开启方式用线分类法进行分类将门窗开闭时转动轴位置、推拉方向等属性进行分类,门窗幕墙等信息采用面分类法。表1各分类方法汇总门窗幕墙编码方法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T7027的规定。采用并置码作为编码方式。编码结构包括构建类型编码、位移方式编码、位移信息编码,构建类型编码为1位,位移方式编码为2位,位移信息编码为9位。表2各编码方法汇总位移信息通过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图形变换确定。门窗幕墙可开启部分的移动都可看作几何图形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移,图形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移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是采用图形变换的方法来描述。几何变换旋转、缩放、镜像、错切变换及其组合变换。图形学中利用变换矩阵法推导点集变换后的坐标,采用行矩阵表示图形的空间位移,三维空间点用行矩阵[xyz]表示,三维空间中图形的变换用一个4×4的矩图4错切变换室外面对门的一面作为表达门开、关面位置的标志面;窗、幕墙朝向室内的一面,作为表达开、关面位置的标志面。采用世界坐标系建立坐标。a)门在室外侧面向可开启部分,窗、幕墙在室内侧面向可开启部分建立坐标系;b)以可开启部分关闭状态下的闭合平面为XY坐标面;c)在XY坐标面中,以水平向右为X轴,自X轴逆时针旋转90°为d)以可开启部分的X、Y坐标最小值为空间坐标系原点O;e)以通过坐标原点垂直XY坐标面指向平面外为Z轴。注:当可开启部分关闭状态下的闭合面不是平面时,取闭合面上任意3点确定XY坐标面。将不同开启方式的门窗幕墙简化为几何图形后放入坐标系,可映射到不同的图形变换中。表3开启形式对应变换方式表4开启形式组合变换方式将不同开启方式的门窗幕墙可开启部分映射到不同的图形变换中,可得到对应的4×4矩阵,从矩阵中可提取出参数作为位移信息图9中轴旋转、偏心轴旋转图11滑轴平开、滑轴上悬图13折叠、卷帘图14绕过原点任意轴旋转通过总结得到各类型开启形式门窗扇对应参数。表5各开启形式对应参数表6各开启形式对应参数将各参数整理及汇总后共得到9位位移信息编码,不同位移方式对应不同缩略编码。表7位移信息编码标准提供了门、窗、幕墙可开启部分的标志及符号的一般性表达方法。可以为相关行业提供统一的技术支撑,有助于减少交流障碍、形成统一的市场、有助于中国标准和产品的出海,扩大中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建筑门、窗、幕墙行业从大到强,提升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四、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技术内容的对比情况,或者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目前没有与本标准内容完全一致的国内外标准,本标准的部分内容主要散见于各类制图、产品标准中,主要包括:国、行标中与制图相关的标准共计21本,其中:国标15本,行标6本。国、行标中门窗标准共计145本,其中:国标63本,行标82本(建工67本,建材准和图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还收集整理了国内主要设计单位、产品制造企业以及工程总包公司等企业内部的相关标准。编制时将上述标准、图集中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并与本标准主要内容均进行了比较和协调。编制时在符合本标准框架、逻辑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既有标志及符号方法,以保证行业的接受度。五、以国际标准为基础的起草情况,以及是否合规引用或者采用国际国外标准,并说明未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因原标准采用的ISO/R1226-1970标准已废止,目前没有与本标准内容一致的国际标准。六、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标准的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