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了距今10000多年的几粒稻粒和具有原始特征的陶器。2006年,在浙江北部浦江上山遗址发现了距今有10000多年且数量较多的炭化稻以及人们生活的村落、石质农业生产工具和日用陶器。上述考古发现(
)A.印证长江中下游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B.表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农耕已经出现C.反映了阶级分化和不平等现象日益明显D.体现了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进程2.《风俗通义·穷通》记载:“齐威、宣王之时,聚天下贤士于稷下,尊宠之,若邹衍、田骈、淳于髡之属甚众,号曰列大夫,皆世所称,咸作书刺世。”据此可知,齐国的做法(
)A.得益于诸子思想的融合 B.体现了官府垄断学术C.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发展 D.促进了官僚政治确立3.汉代《九章算术》的出现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对于该著作的产生,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其所撰的《九章算术注》“序”中说“周公制礼而有九数,九数之流,则《九章》是矣。”这一表述(
)A.体现了儒学思想的世俗化 B.表明汉代数学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C.反映了政府对科技的重视 D.揭示出古代科技发展的儒学化特征4.《新唐书》记载,唐德宗时“州刺史月俸至千缗,方镇所取无艺,而京官禄寡薄,自方镇入八座(高级京官),至谓罢权。薛邕由左丞贬歙州刺史,家人恨降之晚。崔祐甫任吏部员外,求为洪州别驾”。由此可推知,当时(
)A.科举制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B.中央集权日益强化C.政局呈现内轻外重的特点 D.官僚队伍急剧膨胀5.《宋会要辑稿》:“顿亩,间架,四邻所至,税租役钱,立契业主,邻人,牙人写契人签字。”…只有经官府印押的红契才是买主取得所有权的有效凭证,白契(没有数纳契税和未加盖官印的契约)不受法律保护,涉及土地诉讼只有红契才有公证的性能。这种做法A.说明官府禁止民间土地买卖B.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C.有利于保证官府的赋税征收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6.《聊斋志异·罗刹海市》描述道:“马骥……十四岁,入郡庠,即知名。父衰老,罢贾而居。谓生曰:‘数卷书,饥不可煮,寒不可衣。吾儿可仍继父贾’。马由是稍稍权(权衡)子母(指利息与本钱)。”明清小说中类似描述也很普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长途贸易日益兴盛 B.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显著提高C.儒商群体初步形成 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四民观念7.段光清(1798—1878)在《镜湖自撰年谱》中指出:“(鸦片战争后)宁波码头卸载脚夫共三千余人,海船进口出口,皆系此辈运货上船下船,藉以糊口。合三千余人之家眷计之,仰食于海船之进出者,不下万余人。”这反映了(
)A.外贸格局影响区域发展 B.列强加大对华资本输出C.海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D.传统经济出现近代转型8.下图为1931年《申报》刊登的某外国品牌汽车广告。这反映出当时(
)A.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B.西方消费观念得到传播C.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D.汽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9.下表是“1947——1948年邯郸市(解放区)经营情况统计(部分)”,表中数据反映了(
)年份坐商(有固定店面的商户)山货药材店煤炭店磁器店首饰店酿酒作坊店烟膏店19471169户20家2家11家20家11家5家1668户50家15家23家1家7家0家1948A.战略决战胜利在望 B.工作重心转向城市C.社会面貌良性改变 D.土地改革成效显著10.新中国成立初针对英国追随美国参加朝鲜战争,中国给予严厉谴责,并没收英国在华部分财产;同时又针对英国希望与新中国保持往来的意愿,中国同意与英国谈判建交,开展经济贸易往来。这些做法(
)A.突破了西方对华经济封锁B.彰显了外交服务于国家利益C.奠定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体现了外交政策的不断调整11.1979年3月15日下午6点,某外企的手表广告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同一天,《文汇报》《解放日报》也印发了该企业的手表广告。此后3天内,到上海黄浦区商场询问该手表的人数超过了700。这说明,此时中国(
)A.积极吸引外国企业投资 B.电视已经融入大众生活C.经济运行环境发生变化 D.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12.据《吉尔伽美什与阿伽》记载,两河流域城邦时代(约公元前3200年—前2350年)早期,城邦首领、长老大会和城市大会共同组成城市决策机构,首领的决定名义上需得到长老大会和城市大会同意。这表明,当时的苏美尔文明(
)A.建立了完善的官僚系统 B.政治保留原始民主遗风C.已经形成地区性大帝国 D.受古希腊城邦制度影响13.13世纪,西欧庄园领主不再亲自监管农奴耕种领主自营地,而是和新开发的土地一样,向农奴收取租金;农奴通过在自由市场上出售剩余产品以赎买人身自由。这些现象(
)A.减少了封建领主的收入 B.根源于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C.孕育着西欧近代化因素 D.得益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4.1860—1868年,巴西东北海岸的原棉产量实现了倍增:埃及长线棉的出口量从1860年的2700万公斤增加到1863年的近6000万公斤:被英国视为棉花“补足产区”的印度,一跃而成为英国头号原棉进口地,在1862年时甚至占到英国棉花进口的近90%,导致上述状况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
)A.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 B.棉纺织业产生技术革新C.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D.内燃机动力的广泛应用15.1920年,苏俄耕地面积虽然只比战前减少了7%,但谷物总产量却减少了一半,单产减少了1/3,棉花产量仅为战前的6%,工业品产量也仅相当于1913年的1/7,日用品极端匮乏。这可用于说明,当时苏俄(
)A.粮食税的实行引发农民不满B.国内战争阻断了国家工业化C.政策调整迟滞带来消极后果D.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日益显现16.2024年1月1日,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正式参与金砖国家合作。扩员后,金砖十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30%,人口占全球人口近一半,贸易占全球贸易五分之一。这有助于(
)A.发展中国家发挥主导作用B.区域集团合作程度的加深C.打破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D.全球治理体系的不断创新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朝设“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四职管理周边民族事务,秦朝在中央设置“典客”。汉承秦制,武帝时期还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或内属的边疆民族。汉王朝对强大的匈奴先后采取和亲、武力进攻政策,将匈奴纳入管辖之下;对西域诸国先后采取频遣使者往来以密切关系、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政策和措施,最终设置西域都护统辖整个西域地区。唐朝在边疆民族地区设都护府、都督府、州等军政建置,广置羁縻府州,承认内地与边疆非平衡性的社会现实,尊重边疆民族经济条件和社会习俗。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少数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摘编自谷家荣等《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材料二
清军入关后,面临复杂的国内政治形势。为稳定和巩固边疆,清朝对内肃清反清势力,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军事控制;对外则通过战争、谈判等方式与俄国、廓尔喀、布鲁克巴和哲孟雄等国相继确认了疆土的归属,划定了边界,并延续历代王朝的统治策略,通过朝贡、册封等手段维系了与周边朝鲜、安南、缅甸等国的藩属关系,最终奠定了中国古代疆域的基本格局。——摘编自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趋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最终奠定中国古代疆域基本格局的原因。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英国越来越多的人口远离食品生产者,转而依靠中间商来供应食品,食品掺假泛滥。各大报纸杂志进行介绍和评论,使食品掺假问题成为英国社会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工人阶级是掺假食品的最大受害者,他们买的肉常常是病畜或死畜的。食品行业担心议会出台相关法案来强制解决掺假问题,因此,相当数量的商人开始自发售卖洁净食品,形成了一场“洁净食品运动”。1860年以后,英国政府陆续颁布《食品掺假法》《食品与药品销售法》等,经过半个多世纪,英国基本上建立了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立法体系与监管体制。——摘编自白景旭《19世纪英国食品掺假与工人认知》材料二
2023年6月7日是第五个世界食品安全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主题为“食品标准,安全所系”的“2023年世界食品安全日指南”。项目内容制作视频记录农民、卫生专业人员、厨师或食品经营者的故事,帮助人们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举办体育活动组织跑步、健走或跳舞活动,宣传食品安全人员培训无论是从事食品生产、服务还是销售,都可借此机会强化工作中的食品安全文化展示良好实践邀请食物种植、加工、销售或烹饪行业的人员介绍或展示其从事的食品相关工作以及食品安全为何如此重要提高认识,促进行动,帮助人们保障食品安全,打造健康体魄参与社交媒体——摘编自张聪《“2023年世界食品安全日指南”发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食品掺假泛滥的社会背景,并概括英国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策略。(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食品安全日指南”的现实意义。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资本主义文明创造出的巨大物质财富并没有带动社会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文明成果被少数剥削者攫取,无法惠及全体劳动者,造成了人类文明整体进程的偏离与逆转。立足新的发展方位,中国走出了一条与西方资本主义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一方面,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化解“成长的烦恼”,补回了资本主义文明现代化建设那“失去的二百年”。另一方面,为了超越资本主义拉大贫富差距与破坏自然环境等文明弊端……中国在实践探索中丰富完善了人类文明形态的系统构成。从“久困于穷”到全面小康,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多个世界第一,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并以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摘编自朱紫祎《人类文明新形态符合世界文明交往的必然趋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27年大革命失败,直接促成了中国社会史大论战的发生,“中国向何处去”成为社会各界重新思考的问题。在论战之初,各派围绕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展开激烈论争,不同问题、派别交织在一起,呈现异常复杂的局面。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充分展开后,随即陷入僵持状态,从既有的角度已无法再深入下去。于是,人们转而开始从历史的角度纵向考察中国社会各阶段的社会性质,以期有助于认清现实。1929年,讨论延伸到中国社会史领域。争论的实质是中国历史发展阶段与马克思主义所总结的人类历史发展基本规律是否一致,马克思主义是否适用于中国。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社会史大论战在1937年基本结束。总体而言,中国社会性质论战论述的是现实问题,政治性较强;中国社会史论战则由现实诉求引申到历史问题,学术性较强。经过论战,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得到广泛认同。在此次论战中,马克思主义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国现实和历史问题的研究。——摘编自李娟《中国社会史大论战的来龙去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应该“向何处去”。(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社会史大论战的意义。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DCCDABCB题号111213141516答案CBCACD1.B【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考古发现距今10000多年的稻粒和农业生产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稻粒和农业生产工具的出现表明当时早期原始农耕已经出现,B项正确;仅凭材料中呈现的两个例子,且未与同时期其他地区进行对比,不能得出长江中下游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排除A项;材料未能体现阶级分化和不平等的现象,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玉蟾岩遗址与浦江上山遗址存在交流联系或继承关系,不能体现中华文明走向一体,排除D项。故选B项。2.C【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战国时期(中国)。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文言文大意为齐威王、齐宣王时期,汇聚天下贤士到稷下,尊重并优待他们,如邹衍、田骈、淳于髡等贤士甚多,号称“列大夫”,这些人为社会所称道,他们著书立说,参议时政。齐国的做法有利于促进诸子百家学术争鸣,C项正确;齐国的做法有利于这一时期学术思想发展,但与诸子思想的融合无关,更不能指称为“得益于”,排除A项;齐国的做法并没有垄断学术,且春秋战国时期学术已经下移,学在民间,排除B项;官僚政治的确立是在秦朝,排除D项。故选C项。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周公制礼而有九数,九数之流,则《九章》是矣。”可知,数学家刘徽认为《九章算术》的产生与周公制礼有关,而周公制礼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观点揭示出古代科技发展具有儒学化特征,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儒学思想的世俗化问题,排除A项;数学是否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政府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4.C【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唐德宗时期,地方官员的俸禄高于京官,出现中央官员想要去地方当官的情况,反映了地方势力的上升,威胁中央集权,政局出现内轻外重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京官与地方官之间的问题,无法体现科举制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地方势力上升,威胁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京官与地方官的对比,没有涉及官僚队伍的人数变化,不能得知官僚队伍是否膨胀,更不能得出“急剧膨胀”,排除D项。故选C项。5.C【详解】从材料“顿亩,间架,四邻所至,税租役钱,立契业主”“经官府印押的红契才是买主取得所有权的有效凭证”“涉及土地诉讼只有红契才有公证的性能”中可以看出,宋朝政府通过“红契”来承认土地买卖的合法性,掌握土地“税租役钱”,这样有利于保证官府的赋税征收,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政府并没有禁止土地买卖,这样导致土地兼并加重,故A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对商品经济的推动作用,故D项排除。6.D【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根据材料概况可知:材料中描述了马骥在父亲的建议下,权衡了读书和经商的利弊后,选择了从事商业,这种现象在明清小说中较为普遍,这说明当时商业的发展对传统士农工商的四民观念产生了影响,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职业的选择,未涉及贸易发展的状况,无法体现长途贸易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明清时期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政治地位显著提高的表述错误,排除B项;儒商群体的初步形成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儒商,即指儒家伦理价值观念和商业经营活动有机结合,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且道德高尚、事业有成的商人,排除C项。故选D项。7.A【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宁波码头卸载脚夫共三千余人,海船进口出口,皆系此辈运货上船下船,藉以糊口。合三千余人之家眷计之,仰食于海船之进出者,不下万余人。”可知,《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广州在对外贸易中的“一口通商”地位被打破,宁波也成为通商口岸,对外贸易量增加,港口海船进口出口运货需用大量人力,这说明外贸格局影响了区域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反映的是西方对中国的贸易发展,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海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未体现运输方式的比较,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近代经济转型,反映的是对外贸易发展对经济的影响,未涉及对中国经济性质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8.B【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1年的中国。据材料“六气缸之汽车现照四气缸车以下之定价出售”“本行定有分期付款办法”可知,《申报》刊登的外国品牌汽车采取降价、向银行分期付款的方式来促销,体现了西方消费观念在中国的传播,B项正确;1931年时民族工商业处于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因此说当时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表述不符合史实,而且当时中国并没有汽车制造业,并不会因为外国汽车的进入而产生竞争,排除A项;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不符合史实,此时中国受到西方国家的侵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汽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都不符合当时的社会实情,且材料未涉及交通工具使用的比较,不能得出汽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排除D项。故选B项。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1947年至1948年,在邯郸市的经营情况中,坐商、山货药材店、煤炭点、瓷器店增加,首饰店、酿酒作坊店减少,尤其是烟膏店,在1948年为0,反映了解放区社会风貌的变化,人们重视手工业生产和商业,吸大烟等一些不良习俗得到控制,反映了社会面貌向良性方向改变,C项正确;战略决战的时间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1947年尚未开始战略决战,1948年战略决战仍在进行,不能说明战略决战胜利在望,排除A项;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决定,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没有涉及农民获得土地后生产积极性提高,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不能体现土地改革的成效,排除D项。故选C项。10.B【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选项用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可知,中国在谴责英国追随美国参加朝鲜战争的同时,又根据英国希望与新中国保持往来的情况,推动中英发展外交和商贸关系,中国在中英关系方面既坚持原则又保留余地的做法彰显了外交服务于国家利益,B项正确;西方对华经济封锁是多国参与的、多方面的,不会因为与英国一国关系的发展就被突破,排除A项;决定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是综合国力,与英国的关系不足以促成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提高,更不可能奠定,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我国外交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11.C【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79年3月15日下午6点,某外企的手表广告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同一天,《文汇报》《解放日报》也印发了该企业的手表广告。”并结合所学可知,外国企业积极运用广告促销,而电视台和报纸也利用广告增加营业收入,这有利于增强社会经济活力,即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进行,国家经济运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C项正确;材料只显示某外企打商品广告,看不出积极吸引外企投资,排除A项;当时电视尚未普及大众生活,也没有信息表明电视的发展程度,排除B项;1979年属于改革开放初期,“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说法与当时的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2.B【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苏美尔文明早期,城邦首领的决定名义上需得到长老大会等同意,这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始社会氏族成员共同管理社会生活的习惯,即政治上保留原始民主遗风,B项正确;完善的官僚系统一般包括中央和地方官僚体系等,材料无法体现其是否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官僚系统,排除A项;此时是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早期阶段,还未出现帝国,排除C项;此时古希腊城邦制度还未形成,时间不对,古希腊城邦制度为公元前8—前6世纪,排除D项。故选B项。13.C【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的欧洲。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首先,农奴通过赎买人身自由,获得了更多的人身权利和自由,这为后来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其次,农民阶层的崛起和参与市场经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最后,庄园经济的变革推动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为近代经济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总之,13世纪西欧庄园经济的变革,孕育着近代化的诸多因素,为后来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从材料“和新开发的土地一样,向农奴收取租金”,无法得出封建领主的收入减少,排除A项;材料现象的出现应该根源于生产力的发展,而非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排除B项;14-15世纪时,地中海沿岸城市才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3世纪时资本主义经济尚未产生,不能说这些现象得益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0—1868年(世界)。题干聚焦于19世纪60年代印度等地的棉花产量爆发性增加,大量出口到英国。结合所学,可知美洲地区,特别是北美地区的棉花种植园是生产棉花的重要出口区。由于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影响到美国南方棉花种植业、棉花出口减少,使得英国等工业国家对印度,巴西,埃及的棉花产量需求增大,其棉花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A项正确;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发生于18世纪六七十年代即第一次工业革命,不符合材料所涉及的时间1860-1865年,排除B项;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是新航路开辟后,不符合材料时间1860-1865年,排除C项;内燃机动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动力来源,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5.C【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1921年的苏俄。根据材料概括可知:1918—1921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出现了耕地面积虽然只比战前减少了7%,但谷物总产量却减少了一半,单产减少了1/3等现象,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能适应人民的需求,带来了消极后果,C项正确;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重要部分,农民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其实施的历史意义在于巩固了工农联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广大工农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才实行,此时工业化还未开始,排除B项;苏联农业集体化是1929-1933年间,在此期间,苏联大规模开展了将个体小农私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大集体经济的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6.D【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世界)。据本题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金砖国家间加强团结与合作,以期在全球治理中掌握更多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有利于全球治理体系的不断创新,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当今世界仍是发达国家发挥主导作用,发展中国家居于被动地位,说发展中国家发挥主导作用,表述不够妥当,排除A项;金砖国家是一个国际组织,不属于区域集团合作组织,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苏联解体后,世界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材料中强调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合作,二者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7.(1)趋势:管理机构日益完善;治理手段日益丰富;对边疆管控力度日益加强;逐渐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2)原因:历代王朝的边疆治理与开拓;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与政局稳定;封建经济的繁荣与国力强盛;民族政策和对外策略的有效运用;大一统思想的历史积淀。【详解】(1)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古代时期(中国)。趋势:据材料“周朝设‘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四职管理周边民族事务,秦朝在中央设置‘典客’。”可得出管理机构日益完善;据材料“汉王朝对强大的匈奴先后采取和亲、武力进攻政策,将匈奴纳入管辖之下;对西域诸国先后采取频遣使者往来以密切关系、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政策和措施,最终设置西域都护统辖整个西域地区。”可得出治理手段日益丰富;据材料“唐朝在边疆民族地区设都护府、都督府、州等军政建置,广置羁縻府州,承认内地与边疆非平衡性的社会现实,尊重边疆民族经济条件和社会习俗。”可得出对边疆管控力度日益加强;据材料“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可得出逐渐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2)本题是背景题。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原因:据所学各时期对边疆管理知识可得出历代王朝的边疆治理与开拓;据材料“为稳定和巩固边疆,清朝对内肃清反清势力,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军事控制”可得出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与政局稳定;据所学的经济发展可得出封建经济的繁荣与国力强盛;据材料“并延续历代王朝的统治策略,通过朝贡、册封等手段维系了与周边朝鲜、安南、缅甸等国的藩属关系”可得出民族政策和对外策略的有效运用;据中国古代的统一思想可得出大一统思想的历史积淀。18.(1)社会背景:工业革命加快英国城市化进程,食品需求量增大;政府推行自由放任政策,食品监管不力;市场经济条件下供应商对利润的追逐;科学的发展、化学剂的使用;工人阶级经济实力较弱且认知不足。主要策略:利用舆论监督引导社会关注;商人自发开展“洁净食品运动”建立食品安全立法体系与监管体制。(2)现实意义:增强民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有助于鼓励民众参与食品安全的实践行动;助推各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19世纪的英国。社会背景:根据材料“19世纪,英国越来越多的人口远离食品生产者,转而依靠中间商来供应食品,食品掺假泛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加快英国城市化进程,食品需求量增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政府推行自由放任政策,食品监管不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市场经济条件下供应商对利润的追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的发展、化学剂的使用也是食品安全为题产生的原因;根据材料“工人阶级是掺假食品的最大受害者,他们买的肉常常是病畜或死畜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人阶级经济实力较弱且认知不足。主要策略:根据材料“各大报纸杂志进行介绍和评论,使食品掺假问题成为英国社会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可知利用舆论监督引导社会关注;根据材料“因此,相当数量的商人开始自发售卖洁净食品,形成了一场‘洁净食品运动’”和“1860年以后,英国政府陆续颁布《食品掺假法》《食品与药品销售法》等,经过半个多世纪,英国基本上建立了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立法体系与监管体制”,可知商人自发开展“洁净食品运动”建立食品安全立法体系与监管体制。(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当代世界。现实意义:根据材料“记录农民、卫生专业人员、厨师或食品经营者的故事,帮助人们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可知其意义是增强民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根据材料“邀请食物种植、加工、销售或烹饪行业的人员介绍或展示其从事的食品相关工作以及食品安全为何如此重要”,可知其意义是有助于鼓励民众参与食品安全的实践行动;根据材料“ 2023年6月7日是第五个世界食品安全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主题为‘食品标准,安全所系’的‘2023年世界食品安全日指南’”,可知其意义是助推各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19.示例一: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阐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极大地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现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详解】本题是阐释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首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根据材料“立足新的发展方位,中国走出了一条与西方资本主义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一方面,协同推进新型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