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67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长期盛石灰水的瓶子内壁上常会出现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

A.Ca(OH)2

B.H2SO4

C.CaCO3

D.HCl

2、北京“山顶洞人”从事的生产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采集野果。

B.

狩猎捕鱼。

C.

缝制衣服。

D.

钻木取火。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将一定量的上述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测得此时的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9%,则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约为()A.61.3%B.74.5%C.82.8%D.88.2%4、对下面一些现象和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异味--活性炭有吸附性B.蜡烛一吹即灭--空气流动使蜡烛降温至其着火点以下C.铝质饭盒不宜贮存酸性食品--铝易与酸性溶液反应D.用醋酸浸过的铁钉很易锈蚀--醋酸对铁钉锈蚀起催化作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分解反应C.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1:5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6、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相符的是()A.碳酸氢钠苏打NaHCO3B.水银汞HgC.氢氧化钠纯碱NaOHD.氯化钠食盐NaCl7、(2009•道里区一模)下列图标与文字相符的是()A.B.C.D.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CO2(CO)通过NaOH溶液B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CCaO(CaCO3)加水、过滤、蒸发DHCl溶液(H2SO4)加适量BaCl2溶液、过滤A.选项AB.选项BC.选项CD.选项D9、下列各组物质中不加其它试剂就能区别的是()A.HCl、H2SO4、NaOH、MgCl2B.Na2SO4、BaCl2、K2CO3、HNO3C.NaCl、Na2CO3、KNO3、HClD.NaOH、NaCl、CuSO4、MgSO410、下列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鉴别硬水和软水--肥皂水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C.除去食盐中的泥沙--蒸发结晶D.鉴别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加水11、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可选用的方法是rm{(}rm{)}A.将燃着的木条放入瓶口观察B.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底观察C.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振荡后观察D.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观察12、欲除去不纯物质中的杂质rm{(}括号内为杂质rm{)}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待提纯物质选用试剂操作方法rm{A}rm{NH_{3}(H_{2}O)}浓硫酸洗气rm{B}rm{NaCl(KNO_{3})}水溶解、降温结晶、过滤rm{C}rm{CaCl_{2}}溶液rm{(HCl)}rm{CaCO_{3}}过滤rm{D}rm{Cu(Fe)}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rm{(}rm{)}A.rm{A}B.rm{B}C.rm{C}D.rm{D}13、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物质ABCD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5044.61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待测20234.2A.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第二次测得A的质量为12.4gC.该反应中C与D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3:4D.该反应中共生成D的质量为4.2g14、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试剂或方法A氧气和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B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酚酞溶液C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石蕊溶液D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观察颜色A.AB.BC.CD.D15、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属于阳离子的是()

A.

B.

C.

D.

16、X;Y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2;它们跟硫元素共同形成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A.X2SY

B.XSY4

C.X2SY3

D.X2SY4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7、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Ⅰ.定性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哪一种并说出理由____.

【继续实验】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分别进行如下三组探究实验.

。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试纸变色,比照比色卡,pH<7____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上述三个实验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明显的一处错误是____;

(2)实验方案探究中也有一个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

II.定量探究。

取上述【演示实验】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100g;设计如图实验:

计算反应后溶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列出计算过程)18、写出下列元素符号或名称。

氮____氯____铁____K____Mn____.19、科学家研制成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晶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有关锶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中子数为38B.电子数为50C.核电荷数为38D.____.20、硬水与软水通常用____检验,泡沫较多的是____,泡沫较少的是____.21、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______.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______(填化学符号).

(2)如图1中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用化学用语表示图A:______,图B:______,图D:______.

(3)在玻璃杯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加入一块冰糖,在杯子的外壁沿液面划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消失了,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请通过这一现象,推测分子具有的性质:①______;②______.

(4)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若它们构成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图2所示的变化.

①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有氧化物生成。

B.反应前后各种微粒的数目均煤油改变。

C.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D.这是一个分解反应。

②从图中你还能获得的微观信息是______(答出一点即可).22、2019年9月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将在郑州举行。场馆建设中用到了大量的铜;铁、铝等金属材料。已知: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铁、钢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把上述。

三种金属样品分别编号为X;Y;Z.若把X、Y、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则X、Y溶解,Z不溶解,另取X、Y分别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Y溶解、X不溶解。请回答:

(1)X与Z的硫酸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Y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3、燃烧的定义:____物与____发生的____,____,____,____的____反应.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____物(2)____(3)温度达到____.24、现有225克20%的NaNO3溶液;若在此溶液中:

①加入225克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

②蒸发112.5克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

③加入75克NaNO3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

④加入5克NaNO3晶体和170克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

⑤加入45克NaNO3晶体再蒸发45克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

⑥加入50克20%的NaNO3溶液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20分)25、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____.(判断对错)26、只有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才能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从溶液中结晶出来____.(判断对错)27、发光、发热、变色或产生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____(判断对错)28、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探究题(共3题,共21分)2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结合提供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先要连接好仪器,把玻璃管插入带孔的橡胶塞时,先把玻璃管口______;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微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2)从提供的仪器中选择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组装好仪器,先检查______;然后加入药品,制取气体.

(3)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下列实验中哪一项能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______(填序号).

30、结合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图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rm{(1)}配制rm{200g}质量分数为rm{9%}的rm{NaCl}溶液,需rm{NaCl}______rm{g}

rm{(2)}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使用______滴加;

rm{(3)}操作rm{D}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

rm{(4)}如图操作中,一定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31、按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rm{(1)}燃烧的现象是____。rm{(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____。rm{(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评卷人得分六、推断题(共4题,共16分)32、某固体可能由氢氧化钠、硝酸镁、氯化钡、硫酸钾、硫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加水充分溶解后,有白色沉淀出现,现向该混合物中滴入稀硝酸,沉淀溶解情况如图所示,请判断该固体一定含哪些物质?可能含哪些物质?33、有A、B、C、D四种物质,已知A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更旺,生成无色气体C,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是空气的成分之一,约占空气体积的,从①~⑥中选择答案,将序号填入空格中:①氮气、②氧气、③木炭、④硫、⑤二氧化硫⑥二氧化碳则A是____,B是____,C是____,D是____.3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物质推断.A、B、C、D、E分别是硝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的一种,已知D物质是一种盐,其水溶液显碱性,他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1:

(1)物质B是____(填化学式).

(2)五种物质中属于碱类的物质是____(填字母).

探究二:某无色溶液甲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溶质;某无色溶液乙可能含有硝酸钡与氯化钠(如图2).

(3)通过上述操作可知,溶液甲中一定没有____(填化学式).

(4)滤液C中除指示剂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

(5)若观察到____的现象;则证明甲中存在氢氧化钠.

(6)通过上述操作不能确定无色溶液甲中某种物质一定存在,若要证明甲中该物质的存在,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35、有一包固体粉末A;已知其中可能是由氢氧化铜;硝酸铵、氯化铜、硫酸铵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为了鉴别它,按下列图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

(1)原固体粉末A中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铜.

(2)根据滤液D到溶液F的实验现象,说明原固体粉末A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

(3)若原固体粉末A能全部溶于水,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A中所含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

(4)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

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Ca(OH)2,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碳酸钙是一种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所以所以长期盛石灰水的瓶子内壁上常会出现一层白膜就是碳酸钙.

故选C.

【解析】【答案】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Ca(OH)2,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沉淀;所以长期盛石灰水的瓶子内壁上常会出现一层白膜就是碳酸钙.

2、D【分析】

A;采集野果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狩猎捕鱼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缝制衣服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钻木取火的过程中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解析】【答案】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C【分析】【分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化可以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解析】【解答】解: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质量为100g;氯酸钾的质量为x;

100g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为:x××100%=0.318x;

2KClO32KCl+3O2↑;

24596

xx

根据题意有:(100g-x)×39%=0.318x;

x=82.803g;

则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约为:×100%=82.8%;

故选:C.4、D【分析】【分析】A;根据活性炭有吸附性分析判断;

B;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判断;

C;根据铝能与酸反应分析;

D、根据醋酸能铁钉表面的锌反应分析.【解析】【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可用于去除冰箱异味,故A正确;

B;流动的冷空气降低了蜡烛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吹即灭,故B正确;

C;铝易与酸性溶液反应;所以铝质饭盒不宜贮存酸性食品.故C正确;

D;铁钉的表面一般进行镀锌处理;防止生锈.用醋酸浸过的铁钉破坏了锌层,所以铁钉很易锈蚀.故D错误.

故选D.5、D【分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各成分沸点的不同;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4:1;硫在氧气中燃烧放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据此解答.【解析】【解答】解: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是大量的白烟;不是烟雾,雾是液体小珠滴,而烟是固体小颗粒,故A错误;

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各成分沸点的不同;该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故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为=1:4;故C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放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D正确;

故选:D.6、D【分析】【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析】【解答】解:A、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其化学式为NaHCO3;其名称;俗名、化学式不相符.

B;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其名称、俗名、化学式相符.

C;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其名称、俗称和化学式不相符.

D;氯化钠的俗称是食盐;其化学式为NaCl,其名称、俗名、化学式相符.

故选BD.7、C【分析】

A;此图标的意思是禁止吸烟;故A错误;

B;此图标的意思是当心爆炸;故B错误;

C;此图标的意思是当心火灾故C正确;

D;此图标的意思是禁止放易燃物;不是放置易爆物,故D错误;

故选C.

【解析】【答案】根据图标和相应的文字说明进行比较;从中找出正确的答案.

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8、AC【分析】【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会与铜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氧化钙会与水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盐酸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解析】【解答】解:A;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混合气通过氢氧化钠后除去了二氧化碳,剩下一氧化碳,没有除去杂质,除去了物质,故A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混合气通过灼热的铜后,氧气会与铜反应最后就只剩氮气了,故B错误;

C;氧化钙会与水反应;加水后过滤,可以将碳酸钙除去,但是氧化钙也变成了氢氧化钙,故C正确;

D;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钡沉淀;过滤可以除去硫酸钡沉淀,最后就只剩盐酸了,故D错误;

故选AC.9、BD【分析】

A、NaOH和Mg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二者不能区分,盐酸和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二者与氯化镁都不反应,故不能鉴别出任何一种物质,所以错误.

B;使各物质分别两两反应;碳酸钾既能生成沉淀,又能生成气体,可先看出碳酸钾,与之生成气体的是硝酸,与之生成沉淀的是氯化钡,最后根据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解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判断出硫酸钠,所以正确.

C;虽然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产生气泡;但二者不能再进一步区分,氯化钠、硝酸钾、盐酸均无色,且相互间不能反应,三者也不能鉴别,所以错误.

D;呈蓝色的是硫酸铜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镁溶液,氯化钠与其它三种物质不反应,与其它物质混合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溶液.

故选B;D.

【解析】【答案】A;根据盐酸和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二者与氯化镁都不反应判断.

B;根据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解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碳酸钾与与氯化钡反应生成能溶解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碳酸钾与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判断.

C;根据氯化钠、硝酸钾、盐酸均无色;且相互间不能反应判断.

D;先根据颜色判断出硫酸铜溶液;再用硫酸铜鉴别出氢氧化钠溶液,然后用氢氧化钠鉴别出硫酸镁溶液,最后确定氯化钠.

10、AD【分析】【分析】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通过蒸发结晶不能除去食盐中的泥沙;

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现象,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解析】【解答】解:A;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因此可以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因此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C;通过蒸发结晶不能除去食盐中的泥沙;因此不能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食盐中的泥沙,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中的泥沙;

D;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现象;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因此可以用加入水的方法鉴别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故选:AD.11、CD【分析】解:rm{A}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都熄灭,现象相同,不能区别,故A错误;

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伸人瓶底,木条会熄灭,不能区分,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振荡后观察,石蕊变红色的为二氧化碳,无现象的为氮气,可以区别,故C正确;

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为二氧化碳,无现象的为氮气,可以区分,故D正确.

故选CD.

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二者都不支持燃烧;二者都无气味;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遇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性,可用于与其他气体区分.【解析】rm{CD}12、CD【分析】解:rm{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能与氨气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rm{KNO_{3}}和rm{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但硝酸钾是少量的,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rm{KNO_{3}}的方法不能析出硝酸钾晶体;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rm{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rm{.D}rm{Fe}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rm{CD}.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rm{(}提纯rm{)}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rm{.}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rm{垄脵}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rm{垄脷}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rm{(}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rm{)}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解析】rm{CD}13、BC【分析】【分析】反应后B质量增加16g;是生成物;

反应后C质量增加18.4g;是生成物;

反应后D质量增加3.2g;是生成物;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6g+18.4g+3.2g=37.6g.【解析】【解答】解:A;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三种,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第二次测得A的质量为:50g-37.6g=12.4g;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中C与D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8.4g:3.2g=23:4;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中共生成D的质量为3.2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C.14、BC【分析】【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进行分析;

B;根据酚酞溶液的变色规律;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进行分析;

D、根据黄铜是铜锌合金,锌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进行分析.【解析】【解答】解:A;取样品;通入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氧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取样品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分别加入酚酞溶液,都不会变色,现象相同,不可以鉴别,故B错误;

C;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是无色酚酞变红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错误;

D;取样品;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黄铜,没有明显现象的是黄金,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BC.15、BD【分析】

A;质子数=2=核外电子数=2;为原子;

B;质子数=3>核外电子数=2;为阳离子,符合题意;

C;质子数=6=核外电子数=6;为原子;

D;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符合题意.

故选:BD.

【解析】【答案】根据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分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16、CD【分析】

A、在X2SY中;X;Y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S元素的化合价为0-(+1)×2-(-2)=0,只有单质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A错误;

B、在XSY4中;X;Y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S元素的化合价为0-(+1)-(-2)×4=+7,硫元素的最高正价为+6价,故B错误;

C、在X2SY3中;X;Y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S元素的化合价为0-(+1)×2-(-2)×3=+4,故C正确;

D、在X2SY4中;X;Y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S元素的化合价为0-(+1)×2-(-2)×4=+6,故D正确;

故选CD.

【解析】【答案】根据X;Y元素的化合价;利用硫元素的在化合物中常见化合价有+4、+6价来判断可能形成的化合物.

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7、略

【分析】【分析】【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注意化学式的写法和配平;

【假设猜想】根据酸碱不能共存判断不合理的猜想;

【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解答;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II.定量探究。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解析】【解答】解:【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酸或碱可能过量,但不能同时过量,因为酸碱不能共存,会继续反应,故猜想四不合理;

【实验探究】(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因此溶液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2)溶液中有硫酸;滴加碳酸钠后,碳酸钠会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会看到产生气泡.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到pH试纸上;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

II.定量探究。

解:设反应后溶液中H2SO4与NaOH反应生成的Na2SO4的质量为x

H2SO4+2NaOH=Na2SO4+2H2O

80142

20g×10%x

=

x=3.55g

设反应后溶液中H2SO4与NaOH反应生成的Na2SO4与反应后溶液中原有Na2SO4的质量共为y

Na2SO4+BaCl2=2NaCl+BaSO4↓

142233

y23.3g

y=14.2g

反应后溶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是×100%=10.65%

故答案为:【学生板演】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猜想四H2SO4和NaOH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1)NaOH或氢氧化钠。

(2)有气泡产生。

【评价反思】

①pH试纸浸入溶液中。

②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II.定量探究10.65%(过程见解析).18、略

【分析】【分析】根据已有的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解答,书写时要注意一大二小.【解析】【解答】解:氮的元素符号为N,氯的元素符号为Cl,铁的元素符号为Fe,K表示钾元素,Mn表示锰元素,故填:NClFe钾锰.19、略

【分析】【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已知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中子数=88-38=50;根据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都等于38,所以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是50-38=12.

故选:C;补充: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是12.20、肥皂水软水硬水【分析】【分析】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解析】【解答】解: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泡沫少,产生大量浮渣,则是硬水.

故填:肥皂水;软水;硬水;21、略

【分析】解:(1)构成物质的微粒主要有分子原子离子;氯化钠有离子构成,主要是氯离子与钠离子。

故答案为:离子;氯离子和钠离子(或Na+和Cl-);

(2)A中表示的是一种分子,为单质;B中表示的是一种分子,该分子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C、D中表示属于混合物,故用化学用语表示图A为O2,图B为NH3,图D为N2、H2、O2.

(3)溶质的溶解反映了物质的微粒性;是分子扩散的结果,体现了微粒的运动性与分子之间的间隔.

故答案是: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3)①属微观粒子题;从宏观分析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可以看出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和个数发生了改变.故选B;

②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数目也有了相应的变化.故答案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故答案为:

(1)离子.Na+和Cl-.

(2)B,O2,NH3,N2、H2、O2.

(3)①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②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4)①B;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1)构成物质的微粒主要有分子原子离子;氯化钠有离子构成.

(2)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

(3)溶质的溶解反映了物质的微粒性;是分子扩散的结果.

(4)①属微观粒子题;从宏观分析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可以看出B答案错误.

②可从分子变化的角度解决.

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微观反应的分析,是对微观反应的本质探讨.【解析】离子;Na+和Cl-;B;O2;NH3;N2、H2、O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分子间是有间隔的;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22、Fe+CuSO4═FeSO4+CuAl+3AgNO3═Al(NO3)3+3Ag【分析】解:把X;Y、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则X、Y溶解,Z不溶解,说明X、Y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Z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则Z为铜;另取X、Y分别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Y溶解、X不溶解,则Y为铝,X为铁。

(1)X与Z的硫酸盐溶液反应,即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2)Y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即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铝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3AgNO3═Al(NO3)3+3Ag。

故答案为:

(1)Fe+CuSO4═FeSO4+Cu;

(2)Al+3AgNO3═Al(NO3)3+3Ag。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结合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铁;钢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解析】Fe+CuSO4═FeSO4+CuAl+3AgNO3═Al(NO3)3+3Ag23、略

【分析】【分析】根据燃烧的概念和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析】【解答】解: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故答案为:可燃;氧气;一种;发光;发热;剧烈;氧化.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24、略

【分析】【分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则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析】【解答】解:由于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则225g质量分数为20%的NaNO3溶液里溶质的质量为:225g×20%=45g.

①由于在该溶液中加入225克水后,溶质的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

②蒸发112.5克水,溶质的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0%.

③加入75克NaNO3晶体后,溶质、溶液的质量均增加,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0%.

④加入5克NaNO3晶体和170克水后,溶质、溶液的质量均增加,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2.5%.

⑤加入45克NaNO3晶体再蒸发45克水后,增加溶质的质量和蒸发溶剂的质量相等,所以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的质量不变,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0%.

⑥加入50克的NaNO3溶液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

故答案为:①10%;②40%;③40%;④12.5%;⑤40%;⑥20%.四、判断题(共4题,共20分)25、×【分析】【分析】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及常见溶液的颜色分析.【解析】【解答】解:溶液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填:×.26、×【分析】【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将溶液通过升温还是降温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解析】【解答】解: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所以;若要将物质从它的溶液中结晶出来,较适合的方法是蒸发结晶,不是才能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从溶液中结晶出来,故错.

答案:×27、×【分析】【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解析】【解答】解: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例如:电灯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氧气变成液氧过程中有变色现象,但不是化学变化;

水蒸发有气体产生;但不是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28、×【分析】【分析】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进行解答.【解析】【解答】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不可再分,而在结构上还可以再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故答案为:×.五、探究题(共3题,共21分)29、略

【分析】解:(1)将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前;要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起润滑作用;故填:用水湿润;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所以选择的仪器是CEFH,组装仪器应该是先左后右,先下后上,组装好仪器后,要检验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制取气体;故填:CEFH;装置气密性;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填:Ca(OH)2+CO2=CaCO3↓+H2O;

(4)实验甲中的现象是装空气的气球上浮;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实验乙中的现象是紫色石蕊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显酸性,实验丙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能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甲;故填:甲.

(1)根据组装玻璃管和橡胶塞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组装仪器应该是先左后右,先下后上,组装好仪器后,要检验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制取气体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4)根据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解析】用水湿润;CEFH;装置气密性;Ca(OH)2+CO2=CaCO3↓+H2O;甲30、略

【分析】解:rm{(1)}溶质质量rm{=}溶液质量rm{隆脕}溶质质量分数rm{=200g隆脕9%=18g}

rm{(2)}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用胶头滴管滴加;

rm{(3)}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氯化钠溶解;

rm{(4)A}称量时物码倒置;则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减小,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B;量取水时仰视;会使量取的水偏多,从而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C;倾倒水正确;不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D;溶解操作正确;不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rm{B}.

答案:rm{(1)18}rm{(2)}胶头滴管;rm{(3)}加速溶解;rm{(4)AB}

rm{(1)}根据溶质质量rm{=}溶液质量rm{隆脕}溶质质量分数求出溶质质量;

rm{(2)}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要用胶头滴管定容;

rm{(3)}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氯化钠溶解;

rm{(4)}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偏少或溶剂偏多,然后结合图示分析解答.

溶液的配制中玻璃棒的作用、天平、量筒的误差分析是考查的重点,物码倒置时造成称量物的质量偏小,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使量取的液体偏小,仰视使量取的液体偏大.【解析】rm{18}胶头滴管;加速溶解;rm{AB}31、(1)红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2)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消耗完(3)水倒吸入集气瓶内至原气体体积的约处【分析】【分析】

本题是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本探究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rm{垄脵}装置的气密性好;rm{垄脷}所用药品红磷的量,必须是足量;rm{垄脹}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rm{垄脺}生成物的状态一般要求是固态等。【解答】rm{(1)}红磷燃烧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rm{(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说明氧气已经充分反应了,即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消耗完;

rm{(3)}反应结束后,内外产生压强差,冷却到室温后,松开止水夹,现象是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且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rm{dfrac{1}{5}}

故答案为:rm{(1)}红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rm{(2)}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消耗完;rm{(3)}水倒吸入集气瓶内至原气体体积的约rm{dfrac{1}{5}}处。【解析】rm{(1)}红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rm{(2)}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消耗完rm{(3)}水倒吸入集气瓶内至原气体体积的约rm{dfrac{1}{5}}处六、推断题(共4题,共16分)32、略

【分析】【分析】根据Mg(NO3)2+2NaOH=Mg(OH)2↓+2NaNO3,BaCl2+K2SO4=BaSO4↓+2KCl,BaCl2+CaSO4=BaSO4↓+CaCl2所以给出的不溶物可能是氢氧化镁或硫酸钡或是两种物质的混合物,氢氧化镁可以溶于酸,而硫酸钡不溶于酸,再根据图象,加入硝酸后开始沉淀不消失等知识进行分析.【解析】【解答】解:氢氧化钠、硝酸镁、氯化钡、硫酸钾、硫酸钙五种物质两两混合能够产生沉淀的反应有:Mg(NO3)2+2NaOH=Mg(OH)2↓+2NaNO3,BaCl2+K2SO4=BaSO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