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7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非有能早而____之也B.____其事以为官戒也C.____其本以观其疏密D.____我固当3、对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B.汝岂得自由古今意义相同,不受限制C.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诗中指挨在一起今义:主要指运输事业D.便利此月内古义:吉利今义: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容易达到目的4、下面句子中“而”字表示关系不相同的一项是A.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____言之不详B.渔工水师虽知____不能言C.盖叹郦元之简,____笑李渤之陋也。D.____陋者乃以考击而求之5、下列各句与“垣墙周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B.妪,先大母婢也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D.其制稍异于前6、下列划线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欲苟顺私情,则____不许B.日影____,室始洞然C.零丁孤苦,至于____D.臣之____,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7、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私见张良,具告以事A.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B.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C.爪其肤以验其生枯D.而木之性日以离矣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苟有能反是者B.其莳也若子。
理,非吾业也C.早实以蕃。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D.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9、下列句子的特殊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B.故不我若也C.吾又何能为哉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评卷人得分二、其他(共9题,共18分)10、翻译下列句子。
(1)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郦元以为下临深潭____________
(2)微风鼓浪____________
(3)水石相搏____________
(4)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____________
(5)南声函胡____________
(6)北音清越____________
(7)桴止响腾____________
(8)余韵徐歇____________
(9)石之铿然有声者____________
(10)森然欲搏人____________
(1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____________
(12)有大石当中流____________
(13)而臆断其有无____________
(14)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____________
(15)而笑李渤之陋也____________12、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词语。
(1)而此独以钟名____________
(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____________
(3)大石侧立千尺____________
(4)事不目见耳闻____________
(5)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____________
(6)虽大风浪不能鸣也____________13、写出下列加点的实词的含义。
(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____________(2)匪我愆期____________
(3)士也罔极____________(4)自我徂尔____________14、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秋以为期____________(2)泣涕涟涟____________
(3)总角之宴____________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夙遭闵凶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慈父见背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迨诸父异爨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门衰祚薄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而刘夙婴疾病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旧时栏循,亦遂增胜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大母过余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逮奉圣朝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庶刘侥幸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其制稍异于前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课外阅读《茶馆》全剧,观看电视剧《茶馆》,电视剧《茶馆》的结尾是王利发火烧茶馆并与之同归于尽。你觉得与原剧本相比,哪个结尾好?为什么?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18、《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成功的一首长篇抒情诗,作品写了焦仲卿与刘兰芝这对恩爱夫妻被家长活活拆散,接着又被双双逼死的过程,从而向罪恶的封建礼教提出了血的控诉。这首诗写出了青年人对自由爱情的渴望。评卷人得分三、古代诗歌阅读(共5题,共10分)19、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B.诗人登上快阁,在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倚晚晴”三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的描写做了铺垫。C.第五句中“朱弦”指琴,“佳人”即美人,引申为知音;这句话是说友人远离,自己早已没有弹琴的兴致。D.诗人即使见到美酒,眼中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一个“横”字传神地勾勒出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20、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选出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A.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至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但见”,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B.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C.颈联由颔联虚写客至转入实写待客。诗中的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D.全诗风格看似安闲恬静,其实充满悲意。诗人通过描写客至,旨在突出内心的苦闷寂寞。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和答元明黔南赠别①黄庭坚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朝云②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朝云②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急雪脊令③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急雪脊令③
【注】①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长兄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后黄庭坚作此赠别诗。②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隐寓自己往日的抱负只如登天之梦,已经破灭。③脊令:鸟名,即鹡鸰。
本诗的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2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宾至杜甫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至》首联写诗人住所周围绿水环绕,日日鸥鸟聚集,透露出春景的惬意和无人相依的寂寞心情,为下文表达客至的喜悦营造氛围,景中含情。B.《客至》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C.《宾至》“老病人扶再拜难”写自己老病,需人搀扶,不能尽礼,在致歉中隐含着诗人有客而来的喜悦。D.《宾至》一写客,一写己,在表现客人身份尊贵的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清高。(2)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2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①,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②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注]①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②祚:帝位。
(1)下列对这首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时空共说,笔力雄放,凸显诸葛亮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形象。B.颔联概括了诸葛亮的才能、功绩,赞扬他如鸾凤高翔,独步云霄。C.颈联用典,通过与伊尹、吕尚、萧何、曹参等功臣比较,来盛赞诸葛亮的才能。D.全诗除“遗像”句是咏古迹外,余句皆以抒情为主,情感跌宕起伏。(2)从主题、表达方式等角度比较分析本诗与《蜀相》的异同。评卷人得分四、语言表达(共3题,共6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简要概括宇宙爆炸在不同的时段物质所发生的变化。每条不超过15个字。宇宙在爆炸发生后的百分之一秒时,温度大约是一千亿摄氏度,比最热的恒星中心还要热,以致不可能聚集成任何普通的物质成分,即不可能聚集成分子、原子甚至原子核,能够在爆炸中相互飞速地分离的只是各种基本粒子,一类是电子,另外一类是正电子,还有数目大致相等的各种中微子。除此之外还充满了光。随着爆炸继续下去,温度下降了。在最初的三分钟终了时,下降到十亿摄氏度,这个温度能使中子和质子开始组成复合的原子核。这个时候宇宙的组成主要是光子、中微子和反中微子,核物质仍然只占很小的份额。又过了几十万年,温度终于冷却到足够低,可以让电子与氢核和氦核组成原子。
(1)第一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给下面的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中新网2011年11月20日电在科学家们再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证明后,一条重要的物理定律可能真的要被改写,光速并不是宇宙速度的极限。今年9月22日,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下属的一个名为“OPERA”的实验装置,接收到来自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中微子。经测算,中微子跑过这段732千米距离所用的时间,比光还快了60纳秒(1纳秒等于十亿分之一秒)。这一结果给科学界带来了巨大困惑,因为这与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极限,没有任何物质的速度可以超越光速的理论相悖。10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优化了实验方案并开始复核中微子超光速实验,最终“新的测量方法没有改变最初的结论”。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也表示,在中微子速度超越光速这一结论被驳倒或者被证实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26、阅读下面的材料,提取四个关键词。水星为什么比月球更黑?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尤其是水星上缺铁,而铁正是让月球呈现黑色的原因。现在,科学家认为他们知道了背后的原因:水星这颗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表面富含碳,并以石墨方式存在,又称“铅笔芯”。科学家利用美国宇航局(NASA)的信使号水星探测器发现了水星上碳存在的证据,相关比例比地球、月球和火星上发现的碳的比例更高。科学家推测,那些石墨来源于水星距今45亿年前的最初地壳,当时这颗行星正在从一个熔浆岩的球体逐渐固化。当时岩浆海洋中大多数结晶矿物质逐渐下沉,而石墨却漂浮到了最上层。评卷人得分五、写作题(共1题,共7分)27、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文学作品会通过对立和冲突,将美好的事物毁灭,展现动人心魄、撼人心灵的美感。请以《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中的某一个人物为例,谈谈你对悲剧美的理解。要求:结合作品内容分析。150字左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A项,副词,还是;B项,代词,它的;C项,代词;D项,代词。故选A。2、C【分析】试题分析:A项,蕃,使多,使动用法;B项,传,记载,名词做动词;D项,名,起名,名词做动词。3、B【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B.“汝岂得自由”中“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不受限制。
故选B。4、C【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文言虚词“而”的用法: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分析可知:C、并列关系“也”,其他三项为转折关系“却”。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5、A【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垣墙周庭”即“垣墙(于)周庭”;“在院子四周砌上矮墙”,是省略句。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即“余稍为修葺,使(之)不上漏”,“我稍微给它加以修补,使上面不再漏雨;落灰”,与题干中句子均为省略句。
B.“妪;先大母婢也”是说“这个老婆婆,是我已经去世的祖母的婢女”,为判断句,“也”表判断。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是说“又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
D.“其制稍异于前”是说“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其制稍于前异”。
故选A。6、B【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课内实词的中古今异义。A项;“告诉”古意是申诉;C项,“成立”古意是成人自立;D项,“辛苦”古意是辛酸;苦楚。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如何辨析古今异义:可以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来区分词的界限,从而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异;我们结合词语出现的上下文语境,通过分析比较,也能分辨出古今词义的差异;我们还可以运用训诂学的比较互证的方法,通过对古文献资料的考证,判定它的词义,区别它的古今义。同时,对于辨析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要将几种方法结合使用,才能使辨析更为准确。7、A【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介词,把。
A.介词;把。
B.表因果连词;因而。
C.表目的连词;来。
D.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连接状语与中心词。
故选A。8、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语气词;表示判断;代词,指人。
B.语气词;表示停顿;语气词,表示判断。
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目的。
D.二者均为连词;表并列。
故选D。9、A【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定语后置句;为“凡长安为观游豪富人及卖果者”;其余三项是宾语前置句分别为“故不若我也”“吾又能为何哉”“又以何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故选A。二、其他(共9题,共18分)10、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中;“扣”,敲击;“聆”,聆听;“函胡”,重浊而模糊;“桴”,鼓槌;“余韵”,余音;“歇”,消失。
(2)中,“目见耳闻”,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臆断”,主观想象去猜测。【解析】(1)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山那块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山那块山石的声音清脆而悠扬,鼓槌停止敲击,声音还在传扬,余音慢慢地消失。(2)任何事情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只凭主观想象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11、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
(1)句子意思是;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临”,靠近。
(2)句子意思是;微风振动波浪。“鼓”,激荡,掀动。
(3)句子意思是;水和石头互相拍打。“搏”,撞击。
(4)句子意思是;到了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旧址。“始”,才。
(5)句子意思是;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函胡”,同“含糊”,重浊模糊。
(6)句子意思是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清越”;清脆悠扬。
(7)句子意思是;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响。“腾”,传播。
(8)句子意思是;余音慢慢地消失。“歇”,消失。
(9)句子意思是;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铿然”,形容敲击金石发出的响亮的声音。
(10)句子意思是;阴森森地想要攻击人。“森然”,阴森的样子。
(11)句子意思是;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适”,到去。
(12)句子意思是;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当”,处在。
(13)句子意思是;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臆断”,主观猜测。
(14)句子意思是;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考击”,敲打。
(15)句子意思是,嘲笑李渤的浅陋。“陋”,见识短浅。【解析】①.临:靠近。②.鼓:激荡,掀动。③.搏:撞击。④.始:才。⑤.函胡:同“含糊”,重浊模糊。⑥.清越:清脆悠扬。⑦.腾:传播。⑧.歇:消失。⑨.铿然:形容敲击金石发出的响亮的声音。⑩.森然:阴森的样子。⑪.适:到去。⑫.当:处在。⑬.臆断:主观猜测。⑭.考击:敲打。⑮.陋:见识短浅。12、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
(1)句中介词结构“以钟”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名”名词作动词,译为“命名”。
(2)(3)(4)(5)句中名词“舟”“侧”“目”“耳”“夜”依次放在“行”“立”“见”“闻”“泊”等动词前作状语;表示方式;方位、时间等,译为“乘着船”、“在侧面”、“用眼睛”“用耳朵”、“在夜里”。
(6)语境中大风浪使(石钟山)发出声音,“鸣”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解析】①.名:名词作动词,命名。②.舟:名词作状语,乘着船。③.侧:名词作状语,在侧面。④.目、耳:名词作状语,用眼睛,用耳朵。⑤.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⑥.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13、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郎君不要生气,秋天到了来迎娶。将:愿,请。
(2)匪我愆期:并非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愆:拖延。
(3)士也罔极: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极:准则。
(4)自我徂尔:自从嫁到你家。徂:往。【解析】①.将:愿,请②.愆:拖延③.极:准则④.徂:往14、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句意:把秋天当作娶亲的日期。以为:把当作。
(2)句意:眼泪簌簌掉下来。涕:眼泪。
(3)句意:少时多欢乐。宴:快乐。【解析】①.把当作②.眼泪③.快乐15、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夙遭闵凶;意思是“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凶:名词,不幸。
②慈父见背;意思是“父亲就弃我而死去”。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译为“我”。
③迨诸父异爨;意思是“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迨:介词,等到。
④门衰祚薄;意思是“门庭衰微;福分浅薄”。祚:名词,福分。
⑤而刘夙婴疾病;意思是“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婴:动词,缠绕。
⑥旧时栏循;亦遂增胜,意思是“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胜:名词,美,美好的景致。
⑦大母过余曰;意思是“祖母来看我”。过:动词,看望。
⑧逮奉圣朝;意思是“到了晋朝建立”。逮:介词,及;至。
⑨庶刘侥幸;意思是“希望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庶:动词,希望。
⑩其制稍异于前,意思是“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制:名词,形制,规制。【解析】①.名词,不幸②.用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译为“我”③.介词,等到④.名词,福分⑤.动词,缠绕⑥.名词,美,美好的景致⑦.动词,看望⑧.介词,及、至⑨.动词,希望⑩.名词,形制,规制16、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探究《茶馆》的结局应结合人物形象塑造;环境、情节发展等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认为电视剧的结尾好。刘麻子始终对茶馆虎视眈眈;王利发那么失望,他把茶馆一起带走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确实也感到了画面的冲击力。如果是话剧,也没有办法点火,点了火也不好看。老舍原著中,王利发上吊自杀,表现的是他最后被社会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他连抗争的力气也没有。现在电视剧的结局王利发放了一把火,是更诗意的表达,最后他豁出去了,他有自己的抗争方式。光是一个上吊力度不够,王利发一把火烧掉茶馆,带着遗憾;依恋离开,也是跟旧制度、旧社会决裂。这样既有喻意,人物情绪也走到了这一步。
原剧本的结尾好。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比如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遭遇等,他虽然也有同情,但是很有限度,决不会为了他们而损害自己的利益。对巡警、特务则不同,他明知是敲诈,却巧于应付,不敢表示一点不满。对刘麻子之流,他虽然从心眼里厌恶,但仍然笑脸相迎,不愿得罪他们。但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比如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时”,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蕴含着他的不满、愁苦和愤恨。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在恶势力的压榨下,走投无路的他最终选择自杀更符合其性格,也更为合理。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解析】[示例一]电视剧的结尾好。王利发从逆来顺受到一把火烧掉茶馆,突出了其性格的变化,表现出了他的抗争性,更有震撼力;王利发带着遗憾、依恋与茶馆一同走向灭亡,是跟旧制度、旧社会的决裂,有利于更好地表现主题。
[示例二]原剧本的结尾好。王利发作为裕泰茶馆的掌柜,是个本分的买卖人,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但是他不敢跟社会较劲儿,只能俯首当“顺民”,逆来顺受。在恶势力的压榨下,走投无路的他最终选择自杀更符合其性格,也更为合理。17、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无以;没有用来的;晚年。
(2)见;看见;牧伯,长官;皇天后土,天地神明,;鉴,明察。
(3)陨首;献出生命;结草,报答恩情。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解析】(1)我如果没有祖母抚养;就不可能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没有我的照料,也不能够安度她的晚年。
(2)我的苦衷;不仅蜀地的人和梁州;益州的长官们目睹明白。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的。
(3)我活着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结草来报答陛下的恩情。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成功的一首长篇抒情诗”错误;《孔雀东南飞》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不是抒情诗。
故本题错误。【解析】×三、古代诗歌阅读(共5题,共10分)19、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D.“即使见到美酒;眼中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错误,颈联写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句中“青眼”运用阮籍的典故,表示喜爱,诗人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故选D。20、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
D.“旨在突出内心的苦闷寂寞”赏析错误;不是苦闷,是老朋友来访的愉悦。
故选D。
《客至》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作于成都草堂落成之后。此诗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六句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21、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
赏析诗句;首先要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仔细阅读颈联“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这是写景,出句写大雪纷飞中,但见鹡鸰鸟相互依傍,同时也是喻兄弟患难与共,这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对句则写惊风中,大雁离散失群,飞不成行。“雁行”也是切兄弟之意,就写景而言,这一联是赋笔,但赋中有比,同时从睹物兴怀而言,则又是象中有兴。诗人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他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所以将雪称作“急”,风称作“惊”,正反映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运用的手法是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中所写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薛荔墙”,正为黄庭坚所借鉴。这一联用典贴切,形象生动。对比鲜明,“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本题作答时,围绕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比喻和对比三种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组织答案即可。【解析】①颈联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急雪”与“惊风”凸显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诗人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正反应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②运用比喻,大雪纷飞中,借相互依傍的鹡鸰鸟,恓惶的鸿雁来比喻兄弟患难与共。③运用对比,“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22、略
【分析】【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隐含着诗人有客而来的喜悦”错误。“再拜”可见客人有一定的身份;但一个“难”字明显表现出诗人年迈多病,不胜应酬之苦的不悦。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客至》中;“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意思是:若肯与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朋友的到来,作者极为热情,非常高兴。
《宾至》中,“不嫌野外无借给,乘兴还来看药栏”意思是:你要是真的不嫌这野外没有好酒好菜,以后高兴时还可以来看看我的小园里芍药花开。诗人特致歉意,兼邀贵客重来。诗人说:如果不嫌“野外”“供给”菲薄,还望“乘兴”再“来看”花。这是客套话,也有送客之意。嘲讽之意,隐约可见了。再结合前文“老病人扶再拜难”“漫劳车马驻江千”可知,诗人品性高洁,对前来的贵宾敬而远之。【解析】(1)C
(2)《客至》尾联写主客对饮兴致渐浓,并招呼邻翁助兴,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突出场景的欢快热烈,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
《宾至》尾联写希望贵宾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再来看花,既表达了款待不周的歉意,又暗含送客的意味,言辞客气,流露出诗人的清高性格,表现了主人对贵宾的敬而远之。23、略
【分析】【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的能力。
D.“余句皆以抒情为主”错误;全诗除“遗像”句是咏古迹外,余句皆以议论为主,而非“抒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能力。
主题:本诗“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凸显诸葛亮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形象;“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评价武侯超人的才智和胆略;“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并对诸葛亮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由此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蜀相》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借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抒发了自身的仕途失意悲哀。
表达方式:本诗“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此句是咏古迹抒情,其余七句均是议论,“诸葛大名垂宇宙”评价诸葛亮名垂千古;“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评价诸葛亮的才能、功绩;“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评价其抱恨终身,英雄未遂平生志。不仅议论高妙,而且写得极有情韵。《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景,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议论,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赞扬其才能和忠心;尾联抒情,“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解析】(1)D
(2)主题:相同之处,都借吟咏诸葛亮,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雄才大略、丰功伟绩的称颂,对其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不同之处,本诗侧重表现诸葛亮的才智胆略,而《蜀相》吊古伤己,在称颂诸葛亮同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的感慨。
表达方式:相同之处,都有议论抒情。不同之处,本诗除“遗像”句是咏古迹抒情外,余句皆以议论为主。而《蜀相》颔联写景,颈联议论,尾联抒情。四、语言表达(共3题,共6分)24、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先找到表示时间的词语;然后根据内容来概括宇宙爆炸在不同的时段物质所发生的变化。
第一阶段:“宇宙在爆炸发生后的百分之一秒时;温度大约是一千亿摄氏度,比最热的恒星中心还要热,以致不可能聚集成任何普通的物质成分,即不可能聚集成分子;原子甚至原子核,能够在爆炸中相互飞速地分离的只是各种基本粒子,一类是电子,另外一类是正电子,还有数目大致相等的各种中微子”,关键点是“飞速地分离的只是各种基本粒子”,压缩为“(百分之一秒时)飞速分离出各种基本粒子”。
第二阶段:“在最初的三分钟终了时;下降到十亿摄氏度,这个温度能使中子和质子开始组成复合的原子核”,关键点是“中子和质子开始组成复合的原子核”,压缩为“(最初的三分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辆保管寄售协议书
- 人工费外包合同协议书
- 驾校投资加盟协议书
- 采样作业安全协议书
- 解除期权股权协议书
- 代家长陪读合同协议书
- 让老公签忠诚协议书
- 农场看护房转让协议书
- 车祸报废赔偿协议书
- 解除增资扩股协议书
- 超星尔雅学习通《美学原理(北京大学)》2025章节测试附答案
- (高清版)DB11∕T2256-2024城市轨道交通钢轨踏面维修技术规范
- DB11∕T2279-2024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评估规范
- 病历质量培训课件
- 机房施工安全培训
- 中国卒中学会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指南+2024解读
- 装饰报价单完整版本
- 设计单位现场施工期间配合及技术经验服务措施
- 【MOOC期末】《英美文学里的生态》(北京林业大学)期末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能源管理系统投标技术文件
- 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课件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