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雪亮工程解决方案_第1页
AI+雪亮工程解决方案_第2页
AI+雪亮工程解决方案_第3页
AI+雪亮工程解决方案_第4页
AI+雪亮工程解决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l+雪亮工程解决方案

1

目录

第一章项目背景及现状............................................7

1.1项目名称.................................................7

1.2项目建设单位.............................................7

1.3项目建设目标、内容、建设期...............................7

1.3.1建设目标..............................................7

1.3.2建设规模..............................................8

1.3.3建设内容..............................................8

1.3.4建设周期..............................................9

1.4设计编制依据.............................................9

1.4.1政策依据..............................................9

1.4.2技术依据..............................................9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现状............................................11

2.1项目背景................................................11

2.1.1国家对雪亮工程建设的要求..............................11

2.1.2XX市对雪亮工程建设的要求............................11

2.2建设现状................................................12

2.2.1前端监控建设现状.....................................12

2.2.2应用系统现状.........................................13

2.2.3通信网络现状.........................................13

2.2.4机房环境现状.........................................14

2.3存在问题分析............................................14

第三章需求分析及项目建设必要性.................................16

3.1与公共安全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目标分析...................16

3.1.1社会问题分析.........................................16

3.1.2目标分析.............................................18

3.2业务功能和业务量分析....................................28

3.2.1业务功能分析.........................................28

2

3.2.2业务量分析预测.......................................31

3.3系统性能指标............................................32

3.3.1应用系统.............................................32

3.3.2共享总平台...........................................32

3.3.3数据库系统...........................................33

3.3.4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33

3.3.5前端感知系统.........................................33

3.3.6网络系统.............................................37

3.3.7安全系统性能指标.....................................37

3.3.8运维管理平台.........................................37

第四章系统总体设计.............................................39

4.1总体设计原则............................................39

4.2总体目标................................................39

4.3总体架构................................................40

4.3.1总体逻辑架构.........................................40

4.3.2总体部署架构.........................................42

4.4开放体系设计............................................46

4.4.1平台能力开放.........................................46

4.4.2数据资源开放.........................................48

4.4.3基础设施开放.........................................49

第五章详细方案设计.............................................54

5.1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共享总平台设计..........................54

5.2公安应用分平台设计......................................64

5.2.1平台概述.............................................64

5.2.2平台功能设计.........................................64

5.3综治应用分平台设计......................................70

5.3.1平台概述.............................................70

5.3.2平台功能设计.........................................70

3

5.4综治可视会商应用设计....................................94

5.4.1平台概述.............................................94

5.4.2架构设计.............................................95

5.4.3平台功能设计.........................................96

5.5社会资源整合平台设计....................................97

5.5.1互联网整合共享需求...................................98

5.5.2整合内容.............................................99

5.5.3平台部署设计.........................................99

5.5.4平台功能设计........................................100

5.5.5平台服务............................................103

5.6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设计.................................105

5.6.1计算存储资源池设计..................................105

5.6.2资源统一管理调度平台设计............................110

5.6.3数据资源池设计......................................123

5.6.4数据资源平台设计....................................128

5.6.5算法仓库设计........................................131

5.7网络系统设计...........................................137

5.7.1概述................................................137

5.7.2传输接入网络详细设计................................137

5.7.3中心骨干网络详细设计................................139

5.8前端感知系统设计.......................................145

5.8.1建设目标............................................145

5.8.2设计思路............................................145

5.8.3设计方案............................................146

5.8.4前端点位明细........................................159

5.8.5常见场景点位设计....................................160

5.8.6前端感知系统工程配套设施设计........................166

5.9综治中心设计...........................................170

4

5.9.1系统概述...........................................170

5.9.2市综治中心建设......................................170

5.9.3区县综治中心建设...................................177

5.9.4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建设............................185

5.9.5村(社区)综治中心建设................................189

5.10备份系统设计..........................................191

5.10.1备份内容和和数据量.................................191

5.10.2备份系统架构.......................................193

5.10.3建议的备份策略.....................................194

5.10.4备份设备数量参数估算...............................194

5.11运维管理平台设计......................................194

5.11.1感知设备运维管理...................................194

5.11.2中心设施运维管理...................................195

5.11.3视频数据质量管理...................................196

5.11.4集中监控管理......................................197

5.11.5运维过程管理......................................197

5.11.6资产管理..........................................200

5.11.7运维人员管理......................................201

5.11.8知识库管理.........................................202

5.11.9运维考核应用......................................202

5.12系统安全设计..........................................202

5.12.1安全设计思路.......................................202

5.12.2安全域规划设计.....................................203

5.12.3网络安全防护设计...................................205

5.12.4网络安全管理......................................210

5.12.5系统数据安全......................................213

5.12.6故障抢修机制......................................215

第六章项目组织机构及运行保障..................................216

5

6.1领导和管理机构.........................................216

6.2项目实施机构...........................................216

6.3人员配置...............................................217

6.4运行管理...............................................217

6.4.1管理机制............................................217

6.4.2完善法律法规........................................217

6.4.3加强人才队伍培养....................................218

6.4.4服务方式...........................................218

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220

7.1项目实施各阶段.........................................220

7.1.1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220

7.1.2施工准备...........................................220

7.1.3施工...............................................220

7.1.4竣工验收...........................................221

7.2项目实施进度表.........................................221

第八章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223

8.1项目总投资估算.........................................223

8.2资源来源与落实情况.....................................223

第九章社会效益分析............................................224

9.1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224

9.2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224

9.3深化“平安城市”建设......................................224

9.4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224

9.5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224

6

第一章项目背景及现状

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XX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项目,暨XX市雪亮工程项目

19项目建设单位

1、项目建设单位:

2、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

3、项目责任人:

1.3项目建设目标、内容、建设期

131建设目标

本项目按照统一标准、分级分类、安全可控的原则,遵循“智慧城市”建设

相关要求,完善跨行业、跨部门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机制,实现图像信息的关联

和融合,实现视频图像联网可调可存可控可用,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

时可用、全程可控、全面应用”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格局,达到"预

测、预警、预防”的整体效果。为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

化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做出贡献。

建成后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应用系统能为xx市政府各部门提供相关的视频

图像应用,提供视频资源快速分类、权限划分等基础支撑服务,提供视频基础资

源的推送、共享,实现视频资源的全区共享应用。

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基于开放合作的生态能力,实现:

•构建一张打通多级、多域、多平台、多行业视频资源的公共安全视频专

网;搭建一个整合全网视频资源、提供全行业视频共享和支撑服务的公

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

•依托视频数据的采集、存储、解析、应用、管理等基本应用,提供基于

人脸、人体、车辆信息的等大数据分析应用,为各级各类公安机关、政

7

府部门及行业用户在提高公共安全、应急处突、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

方面提供价值服务。

•基于相关规范标准,合理规划、整合、应用各类视频数据,为搭建“公

安大数据”做好试点及数据资源储备。

L32建设规模

视频监控点划分为一、二、三类。一类视频监控点主要是覆盖重点公共区域、以公安机

关为主建设的监控镜头;二类视频监控点主要是覆盖重点行业、领域内涉及社会治安的重要

部位、易发案部位,以政府部门或者社会单位为主建设的监控镜头;三类视频监控点主要是

除一、二类视频监控点以外,以一般企事业单位、商户、居民社区或者住宅小区为主建设的

监控镜头。

一、本次项目新建规模:

详见建设清单。

二、本项目利旧及计划整合社会视频资源

利旧现有系统各类视频资源整合共计XXX路:包含1、公安“天网”现有前端点位XXX

路,卡口XXX套、微卡口XXX套、高空瞭望XXX套、违停XXX套;2、已整合社会资源前

端点位XXX路,包含背街小巷、交警、教委、景区、汽车站、机场。

计划整合二类三类视频资源。针对社会单位视频资源,政府鼓励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模

式,鼓励视频图像综合运营服务等企业对二类三类视频监控点进行整合,并将整合的视频图

像资源接入社会视频资源整合平台。二类和三类点位包括各部门的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系统

以及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监控点位,在各部门、各级政府按照标准建设完成相关

点位之后,将符合GB/T28181的标准码流推送至社会资源整合平台,从而实现对二类三类

点位的联网整合。

L3.3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平台应用系统:主要包含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共享总平台、公安应用分平台、综

治应用分平台、综治可视会商平台、社会资源整合平台等五个部分。

2、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该部分分为数据处理与资源存储两大部分,分别为计算

存储资源池、资源统一管理调度平台、数据资源池、数据资源平台、算法仓库

等几个部分。

3、网络系统

4、前端感知系统,包括:卡口抓拍机XX套,高清智能摄像机XX套,球机XX

套,微卡口XX套,人体摄像机XX套,人脸摄像机XX套,全景摄像机XX

8

套,高空瞭望摄像机XX套,无人机系统XX套,全局智能摄像机XX套,报

警求助系统XX套,热成像摄像机XX套。

5、公安指挥中心改造

6、综治中心建设

7、备份系统

8、运维系统

1.3.4建设周期

自项目开工日起2年。

1.4设计编制依据

141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4)《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

(5)《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

(6)《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

的若干意见》;

(7)《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中央综治办综治秘书室公安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公

安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方案(2015-2020)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1512056号);

(8)《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方案(2015-2020年)》;

(9)《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2015]996

号);

(10)《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十三五规划方案”》;

142技术依据

(1)《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3)《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GB8898-2011);

(4)《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17);

(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1994);

(6)《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

9

(7)《视频图像文字标注规范》(GA/T751-2008);

(8)《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GB35114-2017)

(9)《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

2016);

(10)《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11)《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GA/T669-2008)/(GA/T6692009);

(12)《信息技术局域网和城域网》(GB/T15629);

(13)《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GB/T16505-1996);

(14)《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GB/T17963-2000);

(15)《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高层安全模型》(GB/T17965-2000);

(16)《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GB/Z18493-2001);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8566-2007);

(18)《信息技术应用软件系统技术要求》(GB/T30882);

(19)《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术语》(GB/T11457-2006);

(20)《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14394-2008);

(21)《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GB/T15532-2008);

(22)《软件工程产品质量》(GB/T16260-2006);

(23)《系统与软件工程用户文档的管理者要求》(GB/T16680-2015);

(24)《软件系统验收规范》(GB/T28035-2011);

(25)《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8567-2006);

(26)《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T25070-2010);

(27)《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2008);

(28)《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20269-2006);

(2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

(30)《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2240-2008);

(31)《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A/T1389-2017);

(32)《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0-2006);

(33)《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2-2006);

(34)《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3

2006);

(35)《信息安全技术服务器技术要求》(GB/T21028-2007);

(3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1-2006);

(3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GB/T20282-2006);

(3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GB/T33200-2016);

(39)其它相关国标及部标,重庆市公安局有关文件及相关规定等。

10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现状

21项目背景

211国家对雪亮工程建设的要求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14〕69号),《意见》指出:要加快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高起点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和应用工作,提高公共区域

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密度和建设质量。加大城乡接合部、农村地区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力度,逐步实现城乡视频监控一体化。完善技术标准,强化系统联网,分级有效整合各类视

频图像资源,逐步拓宽应用领域。

由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

改高技〔2015〕996号)指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是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

和社会稳定、预防和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创新社会治安

防控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域覆

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在加强治安防控、

优化交通出行、服务城市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具体包括:重点公共区

域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新建、改建高清摄像机比例达到100%;重点行业、领域的重

要部位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逐步增加高清摄像机的新建、改建数量。重点公共区域

视频监控联网率达到100%;重点行业、领域涉及公共区域的视频图像资源联网率达到100双

重点公共区域安装的视频监控摄像机完好率达到98%,重点行业、领域安装的涉及公共区域

的视频监控摄像机完好率达到95%,实现视频图像信息的全天候应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

统联网应用的分层安全体系基本建成,实现重要视频图像信息不失控,敏感视频图像信息

不泄露。

?12XX市对雪亮工程建设的要求

〃本节建议结合项目当地的政策文件进行分析描述。以下内容仅为参考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

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4)69号)和国家发改委、中央综治办、

公安部《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方案(2015-2020年)》、《关

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2015)

996号)等工作要求,实现XX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

时可用、全程可控、全面应用”,解决现有视频监控系统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加

强治安防控、打击犯罪、服务城市管理、创新社会治理。2018年7月20日XX

11

市通过《XX工作条例》,明确规范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方式,

并明确了视频监控职能管理部门。为了加强视频图像信息整合与深度应用,明确

并规范视频图像信息接入与共享工作流程、工作范围、工作职责,XX市相应编

制了《公共安全视频图像系统建设技术指导意见》、《关于规范公共安全视频图像

信息接入与共享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指导我市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接入与共

享工作。XX年X月,市政法委联合市发改委、市公安局联合印发《XX市公共

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落实国家发改委、中央

综治办、公安部相关文件要求。

22建设现状

//本章节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编写,以下内容仅为参考。

221前端监控建设现状

221.1治安监控系统现状

目前全市已完成xx路前端监控镜头部署,初步实现了对区、县、市城区重点要害部位、

公共安全复杂场所的覆盖,提高了XX市各区县公安局的社会治安和防控能力,利用视频监

控系统,实现了对突发案(事)件“可视化、信息化’’指挥处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21.2高清卡口系统现状

XX市前期高清卡口建设主要以进出XX市周界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主要路口、

路段为主,环城道路为辅。目前已建成智能卡口XX套。

221.3移动前端建设现状

目前XX市已建成了覆盖主城区的公安340M平台XX套,配备340M视频指挥车共XX

辆。建成了以无线数字集群宽带(LTE)技术为支撑的覆盖全市XX处重点部位的移动应急无

线视频图像传输系统。

2.2,1.4社会视频资源接入现状

目前XX市公安局社会资源接入约XX多路,汇聚平台接入部分银行等单位的视频点位,

XX分局接入社会资源点位XX路;XX分局接入部分小区监控XX路;XX分局社会资源接入

学校监控XX路、接入客运站监控XX路等。

12

2.2一2应用系统现状

xx全市已建成从市局、分县局到派出所的三级网络架构的公安视频监控专

网,搭建视频监控平台XX套。其中,市级共享平台1套,各区县分局二级共享

平台XX套,警种二级共享平台X套(指挥中心、治安、刑侦、消防、交警、警

卫等警种),派出所三级共享平台XX套;共安装前端摄像探头XX路。

视频专网市级共享平台与省级共享平台级联,目前视频专网的共享平台提供了视频录

像、查看、回放等基本视频功能。全市卡口平台由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承建,

建成了以进出XX市周界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主要路口58处。此外,各警种也根据

自身业务需求,建设了视频应用平台,包括XX市公安局视频侦查实战应用平台(以下简称

“视侦平台”)、网综平台、图像综合管理平台等。XX市已建视频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

公安机关的战斗力,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等公安实战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综治应用方面,建设有覆盖市、区县、街道三级的视频会议系统,涉及市综治办、各区

县综治办、各街道,约XX套视频会议终端系统。

223通信网络现状

XX市公安视频专网经过多年的建设,市局至区县分局/直属单位的骨干网、区县分局至

基层派出所队的接入网已基本联通。网络现状拓朴如下:

,­.1通信网络示意图

XX市视频专网从逻辑上可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市局由X台核心路由器、X

台核心交换机组成市局网络的核心节点,X个区县分局及直属单位为区县网络的汇聚点,区

县分局以下网络为接入层。现有网络拓扑结构从总体上是“星链”“单核心双链路”结构,

X个区县分局的核心交换机通过电信1000M链路与市局核心交换机星形连接做为主用链路,

X个区县分局核心交换机通过省厅分发的交换机连接省厅分发的路由器,租用广电1000M

13

链路到市局省厅分发的NE40E路由器做备份链路,现备用链路只有交警分局、XX分局、XX

分局、等分局链路启用,其它区县分局备用链路未启用。

现有的XX市视频专网采用-55地址范围段的IP地址作为视频专

网的设备使用。

整个视频专网的路由协议骨干链路采用OSPF动态路由,引入静态路由,将连接服务器

接口设置配置为OSPF区域0,与区县分局交换机配置为区域100;备用链路的路由器采用

BGP+OSPF动态路由,全省所有市、区县节点在一个AS自制系统域。并引用静态路由。

22"机房环境现状

XX市局及XX个区县分局都有独立机房,但大部分机房面积较小,空调、消防等基础

设施无法满足本项目建设扩展需求。

2.3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各级政府领导对XX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的大力支持与资金投入,

XX市治安维稳成效卓著,人民幸福感逐年提升。但是由于各分局建设工作开展

的时间不同,资金配比不同,区域现状千差万别,致使整个系统包括前端建设、

应用系统、网络安全、运维保障等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前端建设存在问题

1)XX市重要区域、重要部位视频覆盖依然不足,存在监控点密度低,监控

死角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不能充分发挥视频监控对打击防范犯罪的实战效益,

特别是视频卡口数量远不能满足社会治安防控和公安实战工作的需要。

2)完成一类监控点位XX路的接入,其中XX属于模拟标清点位,只有XX

路为高清,高清视频占比约XX%,远低于全国主要城市高清视频占比XX%的平

均水平。

应用系统存在问题

目前XX市已建成视频监控共享平台,但平台仍存在着不足,制约了实战应

用能力及应用水平。主要体现在:

1)综治部门视频应用水平较低

XX市的视频监控应用基本集中在公安部门,综治部门的应用较少,甚至可

以说没有。

14

2)社会视频资源联网率低

XX市建设的监控系统现已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了派出所、分局、市局三级

视频图像应用。但社会行业单位现阶段仅完成少部分的视频图像接入,接入量小,

未能与社会单位形成有效的点位互补。

3)视频应用水平低

目前现场采集的案发监控视频线索的分析和识别,主要还是依赖人工观看,

当视频数据非常多时,看视频的工作量非常大并且效率不高。

视频应用大多停留在视频查看、事后调取的初级阶段,应用比较单一,视频

主动应用、深度应用手段不足。缺少对视频图像信息深层次挖掘,难以支撑不同

部门、警种的差异化应用需求;缺少成熟、实用的智能技术手段,不能满足海量

视频数据分析处理等应用需求;缺少视频图像信息与其他情报信息的有机结合,

不能满足综合分析和预警研判等应用需求。

运维保障存在的问题

由于前期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及日常运维经费尚未纳入城市基

本建设规划,政策保障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加之重建设、轻运维,轻应用,

使前端设备在线率、完好率不高,运维和监看人员不足,故障不能及时处理。

由于视频监控系统缺少有效的安全管理和安全审计手段,视频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与

应用存在安全隐患。

15

第三章需求分析及项目建设必要性

3.1与公共安全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目标分析

311社会问题分析

//本节描述的社会问题,是从比较高的层面(全国/全社会)对影响公共安全的全社会问

题进行的描述,是一种较为总体的归类方法和描述,各地(分公司)在编制方案文档时,应结合

当地相应的情况,进行丰富、完善,并有选择、有重点地予以突出当地比较显著的社会问题。//

当前,XX市总体上公共安全形势稳定,对突发公共安全问题的预防和处置进步明显。

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新型公共安全问题逐渐增多,传统型社会问题因互联网、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防控难度亦进一步提升。总结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类公共安全范畴的

社会问题。

1)自然灾害

XX市地处XXX区域,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平均每年发生XX起自然灾害事故。近年来,

自然灾害呈现出三项特征:一是灾害频发,涉灾面广,受灾人数多,民众生命和财产损失严

重;二是自然灾害发生具有一定的周期规律与地域特征,需要加强预防和预警,三是自然灾

害具有跨区域、跨行业的特点,需要通过分类管理与分级负责构建科学防治体系。

自然灾害的预防和预警环节是重中之重。及时有效的预防和预警能够防止灾难的发生,

降低公众的财产损失,减少人员伤亡,即使是在一些不可抗的情况下也能把损失降到最小。

加强自然灾害的预防和预警,要求逐步构筑起灾害风险防范系统,健全自然灾害立体监测体

系;完善灾害预警预报的信息发布机制,在灾害发生时给公众提供及时有效的科学避灾指导;

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众灾害防范意识,形成积极的防灾氛围。

2)事故灾难

我国事故灾难频发,事故总量偏大,表现出三项特征:一是由于监管不力导致多发的事

故灾难,需重视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二是标准化程度不高导致运转水平低下,

亟需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提高标准化程度;三是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导致管理缺位,需

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加强预防与整治。目前,在交通运输、煤矿安全、消防火灾等行业领域

重特大事故较为多发。

近年来,我国强化安全生产领域的管理和监督,持续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大力推进安全

生产专项整治。在现有基础上,要着力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健全督查安防和巡视制度,

强化地方属地监管责任,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尽快建立健全生产领域安全监管国家

标准。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加强标准化安全监管,严格按照流程和方式进行安全管理

和监督,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

3)公共卫生

近年来我国公共卫生事件频出,且波及范围大,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致命性强,传染病

疫情、食物中毒、药品安全等直接危及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二是传染性强,易扩大涉灾

面,加重社会负面影响;三是易导致社会恐慌,造成社会秩序失范、经济损失乃至人身伤害。

公共卫生事件促发的社会恐慌是导致社会秩序失范、经济损失乃至人身伤害的重要原

因。为更好地对此类事件进行防控,首先政府需妥善应对社会恐慌,一方面完善官方权威信

16

息发布制度,及时向全社会通报疫情信息和工作进展,同时掌握舆论主导权,做好舆论引导

和舆论监督,消除公众的恐慌情绪;另一方面完善物资供应保障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

生时确保物资的快速补给和充足供应。其次,社会组织要加强协同工作,对公众心理恐慌进

行疏导,增强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引导公众理性应对疫情,营造稳定的社会环

境。最后,公众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需保持理智,不信谣不传谣。

4)社会治安形势

我国社会治安状况表现出三大特点:第一,社会安全事件突发性强,控制力不足,易导

致社会恐慌;第二,社会安全事件的产生有其连带的社会管理根源,需加强社会综合治理;

第三,在社会安全事件的处置中,人力与物力筹备亟待加强。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和重点地区的排查

整治,取得较好的成效。针对社会安全的严峻形势,政府要重点加强社会面动态管控:建立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探索风险社会中的动态警务模式,形成动静结合、整体联动的巡

逻防控网络;其次要加强社区的安全防控建设。社会公众需开展群防群治,对社会安全环境

进行整体防控,加强防控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预见性,切实提升社会面动态管控和快速

反应能力。

5)公共场所突发事件

公共场所突发事件(群死群伤)问题日益突出。此类事件具有如下特点:第一,风险概

率虽小,但绝对个案多;第二,公共场所群死群伤现象具有“窗口效应”,与公众生活紧密

相关,易成为公众关注热点;三是公共场所群死群伤的可预见性强。近年来我国公共场所突

发安全事件导致群死群伤现象显著增多。全国发生多起公共场所电梯事故,例如2011年北

京地铁站自动扶梯发生故障致1死30伤,2015年湖北电梯“吃人”事故造成较大社会影响;

城市马路塌陷时有发生,如2012年哈尔滨市突发马路塌陷造成路人2死2伤;公共场所因

人口高度密集,踩踏事故造成群死群伤风险激增,如2014年末,上海外滩发生严重踩踏事

件致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

要对此类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进行防范,应加强城市综合风险治理能力,要求定期、持

久地开展城市安全评估工作,排查安全隐患,加强对城市综合风险的预防;强化职能部门的

联动性,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科学决策、快速处置;持续开展基础设施和设备建设,确保

其可用性和实用性;鼓励公众参与,通过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形成全民联动的社会风险治

理格局。

6)矛盾纠纷事件

矛盾纠纷致死伤事件凸显。此类事件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矛盾纠纷的潜伏性强;第

矛盾纠纷的发生具有征兆性;第三,矛盾纠纷是社会治理不善引发的公共安全问题,易

造成恶性人为死伤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

新时期,由于矛盾纠纷而导致人员伤亡事件频频发生。城管暴力执法与商贩暴力抗法

使双方产生争执引发的伤亡事件屡见不鲜才目关部门房屋拆迁时与住户发生矛盾引发住户自

残自焚等死伤事件时有发生;因患者和医生之间的医疗纠纷导致“医闹”和“医患”伤亡事

故激增。一系列因矛盾纠纷而人为造成的死伤事件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为我国社会安

全治理敲响了警钟。

矛盾纠纷的防治需要依靠制度建设,转变工作方式,重点关注极端个体,综合运用社

会治理手段来排查纠纷与化解矛盾。要重视和强化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化解工作,有效预防和

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集中力量开展矛盾纠纷大调解行动,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

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17

3.1.2目标分析

〃结合项目实际需要,描述项目涉及部门的实际需求,此章节仅供参考。//

结合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需求,对各职能部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建设区域及应用场

景明确如下:

1)公安机关

公共安全秩序并不是自发形成的,并不能由经济发展来得到保证。必须由国家的强制

力来保证。因此,公安机关构建和谐安宁公共安全秩序的能力,从根本来说关系到我国的社

会稳定。

依托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充分结合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

传感、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公安机关应积极创新社会治安防控手段。主

要设计思路以空间、时间防控为主线,提升构建、维护公共安全秩序能力;以指挥中心为锚

点,增强应急处突能力;以数据应用、系统交互为核心理念,提升综合警情研判水平。与公

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相关的具体目标包括:

>全方位防控

治安问题(犯罪),作为城市生活的衍生品之一,根植于城市的空间地域环境。随着我

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建设呈现多样化特征,空间地貌复杂,治安问题发生的

区域分布特征也随之扩散化。治安复杂地区和高发案点多,需要防控的范围大、地段多,警

力逐渐穷于应付,这就为整体治安防控,尤其是街面巡逻防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可通过视

频监控等技防手段虽然极大地丰富了空间防控的区域,运用视频监控新产品、新技术突破二

维平面限制,拓展纵向空间的层次防控。

>全天候防控

实现对于外部环境的全天候监控需求,达到24小时不间断、无缝隙的全面覆盖,并从

“事前、事中、事后”的时间纬度,结合各维度特征进行视频服务设计。事前,突出视频图

像针对人、车、物、行为、事件等要素的预警与控制;事中,突出视频图像针对突发/应急

事件、活动安保、路线警卫等事件的处理与响应;事后,突出视频图像针对治安事件、治安

案件、刑事案件等案事件的追踪与分析。

>大数据实战

以视频大数据应用为方向,将视频流转换为数据流,推进视频图像结构化建设,完善系

统前端、后端视频结构化功能,进而实现基于结构化数据的海量信息快速检索,构建完整案

事件时间链,并基于海量结构化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发好用、实用的事前、事中、事

后业务应用。

>全局指挥

通过充分整合视频资源、利用有线/无线调度网、移动指挥中心、高清移动监控设备、

无线摄像前端等网络通讯设备,实现指挥中心和现场处置人员的高效互联,健全完善扁平化、

可视化、智能化指挥防控体系,最大程度实现情报引领下的精准研判、精确指挥,建立扁平

化的勤务指挥模式,注重完善应急预案,切实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应急指挥能力和水平。

>协作共享

依托公共安全视频传输网络,加大整合力度,有效整合包括公安自建和其它政府部门、

18

社会面采集的视频图像信息,实现公安机关内、外部视频图像信息的整合。同时,切实解决

好区域之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共享不够和系统繁杂,烟囱式建设等突出问题,采用总

线式集成服务平台实现对多系统的统一登陆,统一用户权限分配、认证、管理,统一汇集基

础目录资源、统一日志管理,真正实现“应用无止境、平台即管道”的设计,满足后续不断

发展的系统模块开发及业务应用部署。

2)综治部门

综治部门的工作核心为“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主要负责指导

基层平安建设、综合治理、社会管理、网格化服务管理等工作,依靠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

的力量,分工合作,收集、掌握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的信息和动态,并督

促检查各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落实;加强综治创新,积极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有效

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最终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根本目标一一社会稳定:

重大恶性案件和多发性案件得到控制和逐步下降,社会丑恶现象大大减少,治安混乱地区和

单位的面貌彻底改观,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有安全感。

与公共安全相关的综治部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联网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信息全面采集:通过视频监控系统采集基层基础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治安情况、过往人员/车辆数据等。

>矛盾提前发现与预防:通过视频监控,提前发现异常情况,进而将社会

矛盾消灭在萌芽中。如,通过视频发现人员异常聚集,通过情况了解,进而

将矛盾纠纷解决。

>资源共享与应用:将分散在城市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的视频资源整

合汇聚,形成城市级的视频资源池,进而将视频共享至其他需要部门,实现

跨地区、跨部门视频图像信息联网体系;进而实现应急情况下视频调用、存

储和指挥、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应急指挥能力。

3)环保部门

环保部门承担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责任。牵头协调全市重特大

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指导协调对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警工

作;负责统筹、协调、监督全市重点区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

环保部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联网应用应注重污染源与环境质量可视化在线监测系统的

建设与联网,通过多方位的前端布局,实现对工业污染源、生态环境、环境监测、环境应急

等场景的实时、准确、全面的信息采集,构建全天候、立体化、多维度的智慧环保感知系统,

使得感知监测更透彻,资源整合更全面,智能应用更深入。

与公共安全相关的环保部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联网内容包括:

>工业污染监控

对工业污染进行全天候立体化监控,包括企业污水排放监测及企业烟气排放监测,并

建设高空瞭望系统对整个城市的烟气排放进行整体监控。

>城市环境监控

19

管理建设工程产业链(包括矿场、码头、堆场、搅拌站、建筑工地、渣土车运输、渣土

处理厂等)的扬尘污染,降低城市PM10和PM2.5污染;

保证城市内湖泊河流等重要的水资源水质的安全,部署摄像机对重要水体、重要区域

进行监控,当发生污染事件时,可通过调用不同摄像机画面,结合其他数据综合评估出污染

的来源、扩散面积以及后续的发展态势等;

4)交通部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行业发展迅猛,私家车数量

急剧增加,让市民深刻感受现代化便捷生活的同时,也使建设相对滞后的市区道路交通拥堵

问题日益加剧,道路拥堵成了一个难以治愈的交通顽症。我国城市居民的机动车保有量在逐

年增加,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加剧了本来就很脆弱的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当前我国大、中

城市的居民普遍感到出行不便、交通拥挤、道路阻塞,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而且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特别是日益增加的交通死亡率。道路交通事故除了造成大

量人员伤亡外,也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由于交通管理现状和需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与交通相关的刑事和治安案件数量也呈

逐年上升之势,特别是像肇事或作案后驾车沿公路逃逸、盗抢机动车辆、车辆违章行驶等案

件,成为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极大隐患。

止匕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大,轨道交通、公共交通

在交通出行中的占比也在不断增加,客流量不断刷新纪录,为交通管理带来极大

的困难,使公共交通成为暴力恐怖袭击、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最显著目标,此类

安全问题,成为城市管理中最为脆弱的环节一一具有代表性的,2013年发生在

厦门的公交车纵火案造成47人丧生,2014年3昆明火车站暴恐案等,此类

事件在加重大众心理恐慌的同时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了巨大冲击。

因此,交通管理部门与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相关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总体目标为:在图

像治安防范和道路交通监控的基础上,具备目标分类、目标特征识别,能够实现在海量视频

录像对特定对象的高效查证;在道路监控的基础上可以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车辆通行信息。

为基于数据分析、应用的业务,如交通态势评估、交通流量分析与发布等提供更加准确、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