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试题本试题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答选择题时,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时;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比如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这一点来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就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而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不能自已。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一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需要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有个大家都接受都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材料二:客观地讲,“礼治秩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起过一定的作用,正如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所说,“旧日中国文明最使人惊异者,即是其社会秩序恒自尔维持,若无假乎强制之力”。而且,礼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给人们一行为规范以维持社会秩序,更在于通过这些外部的规范来起到教化的作用,启发和涵养人们内在的理性自觉,不断培育人们的道德心,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当道德境界提到一定高度后,人们的行为就会由礼的约束进为道德自觉,由他律进为自律,达此道德境界,人的内心高度自由,行为则于礼无不自然相合。在潜移默化中将人引向道德之途,于不知不觉中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培养人的道德自觉,这就是礼的教化之功,也是礼治所以运作的内在机制。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传统教化,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得历经数千年而依然完好地保存流传下来,这是与中国同时代的其他文明古国无法做到,而且,“礼”中的很多优秀合理的成分,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谦虚礼让等好的传统直今天依然对我们富有教育意义。这些都是“礼治秩序”的积极作用。但是,从整个历史发展、社会进化的角度来看,它的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阻碍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尤其使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严重滞后。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曾有过辉煌的成就,四大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然而近四百年欧洲近代科学取得了辉煌成就,我们却远远落后了。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过于崇拜、依赖传统,因循守旧,躺在老祖宗的成果上睡大觉。其次,“礼治”往往被封建统治者利用,成为反对变革、维护封建制度的屏障。从汉武帝开始,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极力推崇儒学,提倡礼教,尤其是到了皇权专制空前强化的明清时代。再次,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在无形中扭曲了人格,压抑了人性,容易使人形成一种畸形心理。礼治社会的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民主、法治意识的淡薄甚至可以说是缺失,人们只知道承担义务,不知道行使权利。(摘编自张璐《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浅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礼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礼是由社会舆论所维持的,不需要外在的机构来维持。B.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并不带有“文明”“慈善”的意思,以现代标准去看,礼的内容是很残酷的。C.如果我们不过于崇拜、依赖传统,不躺在已有的成果上睡大觉,我们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就不会严重滞后。D.一直以来,在乡土社会中,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所以乡土社会的秩序主要依靠“礼”来维持。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符合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就算是残酷的行为或做法,也是符合礼治秩序的。B.材料二认为礼可以激发人的道德与良知,提高人的自知与自制能力,这与材料一中有关“礼治”的观点一致。C.礼治秩序在特定的时期与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教化百姓有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进步与科学发展方面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D.鲁迅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用“吃人”形象地表现出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对人的压抑与扭曲。3.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封建社会,上到帝王将相,下到普通百姓,在家族祭祀中都有比较严格的程序和要求。B.在印度某些偏远部族,丈夫死了之后,在丈夫的葬礼上要用火烧死他的妻子。C.过人行横道时,行人红灯停,绿灯行,行驶的机动车辆遇行人过斑马线时停车礼让。D.没有做过大夫的曾子在弥留之际发现自己躺在大夫专用的席子上,就命儿子把席子换掉。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在传统结婚习俗中,男方准备彩礼,女方准备嫁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出现了“天价彩礼”的现象,很多情侣因为彩礼问题而结束感情。现在《民法典》明确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请运用材料中“礼治”与“法治”的相关内容对上述现象进行简析。【答案】1.D2.B3.C4.①首先通过礼治社会的特点说明“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②从“礼是主动服于成规”“礼治的前提”两个方面分析礼与法治、道德的不同之处。5.①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在过去的婚姻习俗中,男方准备彩礼,女方准备嫁妆。这种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嫁娶的生活问题。大家都遵循这一传统行事,这就是礼治。②但是现在出现“天价彩礼”,传统的效力无法得到保障。《民法典》做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规定,就是要通过法律控制不良习俗,这就是法治。【解析】【导语】两则材料论述的对象都是“礼治”。材料一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侧重论述礼治社会的特点,什么是礼,以及辨析礼与道德和法律的不同之处等。材料二侧重论述礼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信息的能力。A.“礼是由社会舆论所维持的”错误,张冠李戴。材料一第4段指出“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B.“礼的内容是很残酷的”错误,曲解文意,说法绝对。由材料一第1段“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的”可知,原文有限制条件“以现代标准去看”,且用了“可能”一词。C.“如果……就……”错误,表述绝对。由材料二第2段“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过于崇拜。依赖传统,因循守旧,躺在老祖宗的成果上睡大觉”,这只是我国近代科学发展严重滞后的原因之一,并非造成“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严重滞后”的全部原因。没有这个原因,并不一定没有这个结果。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B.“这与材料一中有关‘礼治’的观点一致”错误。由材料一第5段“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可知,两者并不一致。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论点:只要符合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就算是残酷的行为或做法,也是符合礼治秩序的。A.自上而下祭祀都有严格的程序和要求,论证“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B.“用火烧死妻子”属于举例论证,论证“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也可以很野蛮”,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C.“行人红灯停,绿灯行,行驶的机动车辆遇行人过斑马线时停车礼让”属于“法”。不属于“礼”,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一观点。D.曾子自己要求换掉席子,论证“人服礼是主动的”,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本行文脉络的能力。①梳理行文脉络就需要概括每一段的内容。第一段先指出礼治社会的特点:并不是指文质彬彬,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由此得出“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这一结论。②下文重点分析礼治与法治、道德的不同之处。第二、三段说明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第四段说明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礼则有甚于道德;最后三段指出礼治是主动地服于成规,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当“所应付的问题如果需要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出现了“法治”。【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礼治”和“法治”两个角度分别加以分析,阐明题干中的内容哪一部分是属于“礼治”所规范的,哪一部分“法治”所要求的。同时必须指出,“礼治”和“法治”的效力的不同,特别是“礼治”所不能校正,所不能达到的地方,要用“法治”去规范治理。①从礼治角度看,材料一最后一段说“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如果满足了这一前提,它的秩序就可以用礼来维持。在传统婚姻习俗中,男方准备彩礼,女方准备嫁妆,这种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嫁娶的生活问题,满足了这一前提,就用礼来维持秩序,大家都遵循这一传统行事,这就是礼治。②从法治的角度看,材料一说“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现在婚姻习俗中出现“天价彩礼”,很多情侣因为彩礼问题而结束感情,传统的效力无法得到保障。《民法典》做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规定,就是要通过法律控制不良习俗,这就是法治。(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祖先们躬耕的样子半文铁耙是要高高举起,举至最高处,再轻轻放下。铁耙自半空落下,加速,再加速。父亲告诉我,自高处落下的铁耙,齿尖会自动锲入沙地。是的,铁耙会自己锲入沙地。沙地与别处不同,是很多粒沙聚在一起,成就了一整块厚实的沙地。散开之后,每一粒都仍是沙子,在天空飘浮、在风中飞扬的沙子。我多少次捏紧又放下,①是这些松软的沙子,滋养了我又放弃了我。我把铁耙举起,又放下。放下,又举起。沙地是一本大书,我一页一页,努力地翻阅脚下这一片沙地。泥土芬芳,沙地的气息让人陶醉。身在都市的人们,多少会从这样的气息里回想起飘浮在大地之上的那些麦子谷子和油菜花们的气息。不少城里人的内心,都还留着一条乡下的根。远离沙地的那些日子,我一回回在梦里回味这样一种芬芳。此刻,我站立在沙地之上,把肉身浸泡在这样一种芬芳里。汗水是自发根出发的,沿额头,至眉,到梁,沿鼻尖,绕行至下巴,如毛毛虫,一步一步往下爬。对我来说,汗水是埋进肉体的火,汗一出,滚烫的肉体瞬间清凉。如患头痛发热,以石膏、知母、甘草、粳米若干,熬成汤剂,一碗下去,便如汤沃雪,清热去烦。久坐办公室,体内虚火堆积,坐卧不安,此亦是病。下田,握耙,深翻一块地,浑身挂汗,两袖溽湿,则火灭神宁,病去身轻。可惜,大多时候,我只是在电脑屏前,遥想自己躬耕在一块田地上的模样,亦自然地想起父亲,②想起他的耕地播种、耘田、除草、收割。我躬耕在沙地上的模样,和父亲重叠。我在沙地上劳作的每一个侧面,都与父亲重合。而父亲与他的父亲重合。往前,与父亲的父亲的父亲重合。再往前,若以二十年为一代计,向前一百代,父亲的侧影,便与汉砖上的祖先重合。我翻看汉砖画册,两千年前那些耕作在汉代画像石上的先人,以耒、以耜、以犁,以与父亲相同的一个侧影,翻开新鲜而古老的大地。我握紧耙柄,挥动铁耙的时候,便感觉自己和父亲、和祖先们,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三千年前,在《诗经》中,上千农人亦以一个同样的侧影,耕作在商周的大地之上。想象那一个硕大的劳作的场景,黄河奔流,“千耦其耘”,大地在大河两岸不断地向上生长,生动的场面令人神往。可惜,时间禁不起花费,数千年转瞬即逝。时至今日,高楼、马路、飞机、高铁,大地已改变了模样,再看不到如此盛大的劳作画面,这一刻,被藏进一首诗,被定格在秦砖汉瓦之上。一块石头穿越千年,那些躬耕劳作的侧影,到今天仍与其如此相似。今日,我翻开大地的侧影,③就是祖先们在大地上躬耕的侧影——黑白,如弓。一滴汗水,自千年之前落下,在今日发出回响。今天,我所滴下的每一滴汗水,与父亲,与秦人,与周人,也是一个模样。此刻,正是沙地一年中最好的时节,芦芽冒尖,油菜起薹,沙地苏醒。这一日,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在一块地上挥汗如雨。翻土,犁地,播种,然后插秧,割草,耘田,治虫,施肥,收割。劳作与汗水,仿佛热恋,抵死缠绵。我举起铁耙,一遍遍举起,汗液在身体这个容器深处沸腾,滚烫如潮水,喷薄。没有人知道它们躲藏何处,像人不知道一穗麦子一朵菜花藏身何处。汗水把身体打开,如铁耙打开大地。大地如书卷,一层一层翻开,属于麦子的谷子的油菜花的芬芳,次第喷薄。大地丰饶,没有一种气味会如此丰饶。我一耙又一耙,把一块泥翻开,打碎,看沙土飞溅,看曲蟮造出一个一个桥洞,弓身奔逃。只有被不断翻开的大地,才拥有更多供庄稼呼吸的空气,像一本书,只有被不断翻开才拥有更持久的生命。我一遍遍把大地的秘密翻开又覆盖,却不知道到底是在寻找什么。有些东西,不需要“为什么”。劳作,是我唯一的目的。我只是向前,不停地向前。我像父亲一样举起耙,像父亲一样把口水唾在手心,像父亲一样握紧耙柄,像父亲一样用泥土搓手。④我把父亲翻了一辈子的地,重新翻开;把父亲撒了无数遍的种,再撒一遍;把父亲磨了数十年的耙柄,重又摩挲一回。打开大地,重走一遍父亲走过的路,我的手,慢慢地变成父亲的手,祖先们的手。我的模样,慢慢地变成父亲的模样,祖先的模样。此刻,坐在一个城市的上空,打开笔记本,我的指尖在键盘上奔走。我在心里念着那些赤脚站立在大地上的日子:劳动,多像一件往事!这个城市,城市之外的城市,会有许多和我一样的人,在回味劳动这一件往事。在回味里挥汗如雨,在回味里与大地肌肤相亲,在回味里一遍遍重叠那个三千年不变的躬耕的侧影。白天与黑夜,星辰与大海,自一张平整的白纸涌出。像大地上长出麦子,长出谷子,长出花朵,长出诗和往事。(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多生活在都市的人并没有把乡下的根遗落,依然会在闻到沙地的气息时回想起“麦子谷子和油菜花们”的气息,正如“我”一样。B.汗水在体内时便如火一般,一旦排出体外便瞬间使人清凉,火灭神宁,这一热一凉的感受,主要表达了“我”久坐办公室后对出汗的渴望。C.《诗经》中有对劳动场景的描写,可见中国人民自古以来便与大地亲密,古代的人和现今的人的辛勤是具有一致性的。D.只有不断地翻开大地,才能使它拥有持久的生命力,所以农人们每年都会一次次地举起铁耙,任齿尖锲入沙地。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以拟人手法赋予沙子人的特征,是沙子滋养了“我”,写出了“我”对沙子的感恩。B.句子②通过“耕地、播种、耘田、除草、收割”十个字便写尽了父亲的辛勤劳作。C.句子③“如弓”的躬耕场景是《插秧歌》中“低头折腰只不答”的形象描绘。D.句子④写出“我”追逐父辈们的脚步,决心回到农村劳作,与大地相亲相近。8.细节的作用不可小视,运用得当,会增加散文的艺术魅力。请指出文中第一段和第三段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表达效果。9.课堂上,语文课代表艾中华主动给大家分享了《祖先们躬耕的样子》这篇散文,老师要求大家阅读完本文后围绕关键词“父亲·劳动·往事”写一则文学短评。请你写出短评的内容要点。【答案】6.B7.D8.①铁耙高举轻放,半空落下时加速再加速,写出了劳动时的连贯动作;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劳作的得心应手(娴熟)和对“我”传授躬耕方法的耐心与细心。②详细描写了汗水从发根到下巴的过程,比喻真实贴切,凸显了劳作时汗流满面的情景,写出了劳动的辛苦。9.①父亲以及祖祖辈辈皆以劳动为生,他们勤勤恳恳,热爱劳动,热爱土地,质朴而让人敬重。②像“我”一样的人,曾像父亲一样劳动着,后来居于城市,劳动已然成为一件被回想的往事。③“我”虽然远离了劳动,却通过写作回味劳动这件往事,回想父亲们躬耕的侧影,表达了对劳动精神的赞美。【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B.“主要表达了‘我’久坐办公室后对出汗的渴望”理解错误,应是表达“我”对下田劳作的感受。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并鉴赏句子的能力。D.“决心回到农村劳作”错误,这句话表达的是作者对父亲劳动精神的传承,不是真要回到农村劳作。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细节描写和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理解细节描写的内容,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然后根据第一段和第三段的句子、词语分析表达效果。第一段中“高高举起,举至最高处,再轻轻放下”写出了铁耙高举轻放,加之对铁耙半空落下时加速再加速的描写,写出了劳动时的连贯动作;父亲的话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劳作的得心应手(娴熟)和对“我”传授躬耕方法的耐心与细心。第三段只有一句话,详细描写了汗水从发根到下巴的过程,把往下流的汗水比作毛毛虫,比喻真实贴切,对汗水流经的几个部位的描写使读者体会到劳作时汗流满面的情景,写出了劳动的辛苦。【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围绕关键词写文学短评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理解文学短评,文学短评是一种精短的,以作家、作品、文学创作等为评论对象的理论文体。根据题干中给出的短评关键词“父亲”“劳动”,可知短评的内容要点要概括文中父亲以及祖祖辈辈的劳动特点,根据文中“铁耙是要高高举起,举至最高处,再轻轻放下。铁耙自半空落下,加速,再加速”等对父亲劳动的描写,以及“我”想到的祖祖辈辈的劳动,可知短评要点要赞美父亲及祖祖辈辈的劳动精神。根据关键词“往事”可知,要写出劳动对谁已成往事的内容,根据“这个城市,城市之外的城市,会有许多和我一样的人,在回味劳动这一件往事”可知,在城市中有许多像“我”一样的人,现在劳动已然成为一件被回想的往事。最后把三个关键词结合在一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本文的主题情感。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劝学》荀子)材料二: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师说》韩愈)材料三: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②,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节选自《劝学》秦观)【注】①暗疏:默写。②寻绎数终:翻阅数遍。寻绎,从头至尾翻阅。数终,数遍。③孙搴答邢:北齐的大将。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把答案标号写在答题卡上。颇发愤A自惩B艾C悔前D所为E而聪明F衰耗G殆不如曩时H十一二11.下列对材料中画横线的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常废于不勤”,状语后置句,与《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句式不相同。B.“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而”是连词,表转折,与“而常废于善忘”的“而”字,用法相同。C.“非能水也”,“水”,游泳,名词用作动词,与《师说》中“君子不齿”的“齿”,用法不相同。D.“心善其说”的“善”,赞同、喜欢,与《劝学》中“积善成德”的“善”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劝学》中荀子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使论证形象生动,浅显易懂。B.《劝学》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C.荀子认为,对于“学”,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但同样需要后天的学习。D.秦观受到孙骞的影响,摘取“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13.把材料中画双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14.材料三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是否可以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答案】10.BDF11.C12.D13.(1)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那么就能见识明达,行为没有过失。(2)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14.①可以论证。②《荀子・劝学》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秦观叙述了自己年少时有好记性却贪图玩乐,年长因善忘而毁坏学业以及读书时常有所辍而导致的后果,他的做法属于不专心读书,不能持之以恒地学习,可以从反面论证“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解析】【导语】材料一选取了《劝学》中的段落,荀子通过比喻论证,强调善于借助外物、注重积累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意在说明学习需借助外力和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材料二《师说》则批判了当时的师道衰微,指出了尊师重道的重要性。材料三秦观则以自身经历告诫,揭示不勤奋和健忘导致学业荒废,强调努力的重要性,且借《齐史》之典故以“精骑”为喻,表明摘选精华的学习策略。【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过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自惩艾”是“颇发愤”的目的,二者联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自惩艾”后B处断开;“悔前所为”是动宾结构,其后D处断开;“聪明衰耗”是主谓结构,“殆”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正好搭配后面的约数“十一二”,故应归于下句,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句理解的能力。A.正确。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而常于不勤废”/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句意:学业却因为我的不勤奋给荒废了。/不知道断句,不明白疑惑的地方。B.正确。句意: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学业却常常因为健忘而荒废。C.错误。游泳,名词用作动词/并列、排列,名词用作动词。句意:不是能够游泳。/君子不屑与之并列。D.正确。赞同、喜欢/善行。句意: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D.“有文采的句子”错误。原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的意思是“我心中认为他说得好,于是选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事例,得到若干条,编辑成若干卷,取名为《精骑集》”。由此可知,原文说的是“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事例”,并不是“有文采的句子”。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日”,每天;“参省”,检查、省察;“知”通“智”,特指智慧、明智。(2)“滑稽”,巧言善辩;“游”,交往;“旬朔”,十天到一个月。【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①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可以论证。②由原文“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可知,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可见秦观叙述了年少时凭记性好贪图玩乐,以及读书时学时辍所导致的后果,属于不专心读书,不能积累学问,可以从反面论证“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参考译文:材料一: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很直,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就能见识明达行为没有过失。我曾整天地空想,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上高处能够见得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更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更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善于游泳,但是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罢了。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非凡的智慧自然就会获得,圣人的心怀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就没有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如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如果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材料二: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教,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哎!(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材料三:我年轻的时候读书,一看到文章就能够背诵。默写一遍,也没有大的差错。但是我却依仗这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所以虽然我有较强的记忆力,但是学业却因为我的不勤奋给荒废了。
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过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现在每阅览到一件事,一定要反复推敲多次才能懂,合上书卷便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这样反复读都记不住。所以虽然有了勤奋努力的劳累付出,学业却常常因为健忘而荒废。唉,荒怠我的学业的,就是不勤奋和善忘啊。最近我读《齐史》的时候,看到孙搴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摘录若干条,编为几卷,题名为《精骑集》。
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容易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蓟中作高适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①。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②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③【注】①翻:通“反”。②安禄山为夺取边功,数次侵扰奚、契丹,引起边患,却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③“孙吴”指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和吴起;“闭门”指东汉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开头以“沙漠”“塞垣”等特有景物勾勒了一幅塞外图画,又用白描手法刻画了“白日”昏暗、寒云苍茫的萧条之景。B.“边城何萧条”一句中的“何”字和形容词“萧条”,强烈地暗示出诗人的感慨之深与忧愁之重,为下文议论抒情做了铺垫。C.全诗叙事写景,形象逼真,境界浑朴;议论、抒情,深睿精警,跌宕起伏;语言看似平淡质朴,但字字含情,情感浓烈。D.“一到”引出由前面虚实结合的叙事写景到后面议论、抒情的转折,又巧妙指出了“边城何萧条”的具体原因:“胡虏”的反叛。16.全诗是如何抒发作者的惆怅之情的?请简要分析概括。【答案】15.D16.①借景抒情:开篇以“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展现塞外风貌,继以“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着力描绘边城的荒凉与昏暗,渲染出压抑氛围,借景表达对边城衰败的惆怅。②叙事抒情:“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叙述征战之地胡虏反叛之事,体现诗人对边境安全的担忧,传达出面对动荡局势的惆怅。 ③用典抒情:“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借孙膑、吴起及陈寔典故,抒发空有抱负却难施展而只能归隐的惆怅,融入壮志难酬与对现实的不满,使惆怅更显深沉。④运用对比:“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借自身有安边策却未被采用,与边将无功受赏对比,暗讽朝廷赏罚不明,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无奈、愤懑与惆怅。【解析】【导语】《蓟中作》通过描绘边塞的萧条与战乱,表达了作者对边境动乱的忧虑与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全诗以写景开篇,用议论点明朝廷忽视边患的问题,抒发对乱世无奈和无法施展抱负的惆怅。高适以平淡的语言传递出深沉的感情,对边疆守将的不满也一并揭示,表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与自我失落。【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虚实结合的叙事写景”错,诗歌前四句描绘边塞苍凉的景象,“沙漠”“塞垣”“边城”“白日”“黄云”均为作者所见之景,即写景是实写。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诗的开头“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以“沙漠”“塞垣”这些塞外特有的景物,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广阔的塞外空间场景。接着“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对边城的景象进行细致描绘。“萧条”一词直接点明边城的荒芜冷落,“白日黄云昏”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白日被昏黄的云层笼罩,给人一种压抑、沉闷的感觉。这种荒凉的塞外景色,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惆怅情绪。诗人看到边城的衰败和荒凉,心生感慨,借眼前之景抒发了对边城现状的担忧和惆怅。②“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这两句是叙事。诗人每次到达征战之地,就会忧愁胡人反叛。这表明诗人心系边疆战事,他所“愁”的是胡虏反叛带来的战乱。这种叙述体现了诗人对国家边境安全的深切关怀。诗人在叙事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通过“每愁”二字,让读者感受到他频繁地为边患而忧愁,从而抒发了自己面对动荡不安的边境局势的惆怅。③“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诗人引用孙膑和吴起这两位军事家的事迹,他们有军事才能得以施展,而自己空有抱负却无法实现。又用东汉名士陈寔“闭门悬车,栖迟养老”的典故,表达自己对现实失望,无奈归隐的心情。通过这些典故,诗人将自己的个人遭遇与历史人物相联系,更加深刻地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惆怅之情。④“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暗示自己有安定边疆的良策,但是将领们却凭借不正当的方式获得皇帝的恩宠。这是用现实中的不合理现象来表达自己的愤懑和惆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劝学》中“______,______”说的正是这个道理。(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一句用互文的手法写出了主人给客人送别时的设宴地点,“______”一句则写出晚宴有酒无乐的尴尬,为下文琵琶女的出场作了铺垫。(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4)曹操《短歌行》中,诗人借《诗经·鹿鸣》里的“______,______”通过描写鹿群的和谐共处,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期望和礼遇。【答案】①.锲而舍之②.朽木不折③.主人下马客在船④.举酒欲饮无管弦⑤.人生如梦⑥.一尊还酹江月⑦.呦呦鹿鸣⑧.食野之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锲、朽、弦、尊、酹、呦、苹。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干眼症这一看似不起眼的眼部疾病,正悄然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眼部不适,更是眼表健康受损的“警示灯”,其背后的复杂成因与多样化的治疗方法值得医生深入探讨。医学上称干眼症为角结膜干燥症,是一种由泪膜稳态失衡引发的眼表损害及不适症状。它与全身健康、生活习惯、环境等多个因素A,已是不少人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电子产品的使用是干眼症的常见诱因之一。通常情况下,人们每分钟眨眼10~20次,这一动作有助于将泪液均匀地涂布于角膜与结膜表面,形成泪膜,保护和滋润我们的眼睛。但在使用电子产品时,由于人们长时间B地盯着屏幕,眼睛眨动的次数减少,这使泪膜得不到补充,眼球表面直接暴露在空气之中,造成眼部不适,于是逐渐(甲)。除此之外,(乙)。①如过于干燥的环境会使眼睛失去水分,②加强干眼症的发生率;③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泪液的分泌减少,④也是引起干眼症的常见原因之一;⑤其他眼科疾病也可能导致干眼症的发生。(丙)?首先,应尽量控制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适当进行远眺或做眼保健操;更重要的是,要提醒自己多眨眼,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眼球表面干燥;也可使用蒸汽眼罩,但要警惕蒸汽眼罩温度过高、使用时间过长,以免烫伤眼睛。其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每天有充足的水分供给,保持眼球的湿润;还要养成室内通风的好习惯,维持适宜的温湿度;同时,建议合理饮食,多吃富含叶黄素的食物,如葡萄、芒果、猕猴桃、胡萝卜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我们行动起来,用心保护好它。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一段“警示灯”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B.叶老是爱国华侨,近年来多次为“希望工程”捐款。C.对于“老虎”和“苍蝇”决不能姑息,要严厉打击。D.像他这样的“模范”,大家觉得社会上还是越少越好。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要求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2.文中最后一段画波浪线句子: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心灵的窗户”比喻“眼睛”,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请以“生命”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暗喻;暗喻贴切,表达流畅。【答案】18.C19.甲:发展成干眼症乙:造成干眼症的原因还有很多丙:如何避免干眼症20.A.息息相关B.目不转睛21.(1)序号②修改为:增加了干眼症的发生率。(2)序号③修改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泪液分泌减少。(或“年龄的增长导致泪液的分泌减少”)22.示例一: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我们每个人都是那渡河的人。示例二:生命是一棵大树,生根、发芽、成长,都经历着风雨的洗礼。【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警示灯”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引用;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特殊含义;D.引号表示反语讽刺。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这里分析的是干眼症的诱因,“于是逐渐”表明后面是结果,也就是得了干眼症,故可填:发展成干眼症。乙:空处是个总结句,后文都是造成干眼症的原因,故可填:造成干眼症的原因还有很多。丙:此处是一个问题,与干眼症有关;后面都是避免得干眼症的方法,故可填:如何避免干眼症。【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语境指干眼症和多个因素关系密切,可填“息息相关”。息息相关: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B.结合后文“盯着屏幕,眼睛眨动的次数减少”可知,此处指专注地盯着屏幕,可填“目不转睛”。目不转睛:意思是指眼球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1)序号②,“加强干眼症的发生率”动宾搭配不当,改为“增加了干眼症的发生率”。(2)序号③,误用介词导致成分残缺,去掉“随着”,即“年龄的增长导致泪液的分泌减少”,或改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泪液分泌减少”。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有关幼儿园的小班月工作计划总结计划
- 2024年物流合作保险法律保障详尽协议版B版
- 买卖合同锦集六篇
- 2024年营养强化剂项目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服装销售店长工作计划
- 九年级计划作文600字
- 家长会发言稿集锦15篇
- 管理类实习经验报告毕业生
- 一周工作计划模板
- 年产12000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浓缩洗衣粉)提升改造项目环评报告表
- 理论力学(浙江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征信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JJF 1629-2017 烙铁温度计校准规范(高清版)
- 理想系列一体化速印机故障代码
- 检验科各专业组上岗轮岗培训考核制度全6页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拼音练习
- 工程停止点检查管理(共17页)
- 建筑施工危大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第七单元检测卷∣苏教版
- 爬架安装检查验收记录表1529
- 2021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