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5届新高三历史暑假特训卷5_第1页
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5届新高三历史暑假特训卷5_第2页
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5届新高三历史暑假特训卷5_第3页
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5届新高三历史暑假特训卷5_第4页
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5届新高三历史暑假特训卷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肥东县高级中学2025届新高三历史暑假特训卷5一、选择题1.董仲舒认为,天意要大一统,皇帝受命于天,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思想A.冲击了男尊女卑秩序B.强调血缘关系的重要性C.贯彻了敬天法祖观念D.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须要2.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的材料,是其次性的。两者的观点的本质区分是A.“理”与“气”的地位B.是否反映人民的愿望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D.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3.司马光在《居家杂仪》中提到:“凡为子为妇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这一规定实质上是A.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B.对宗族公有财产的维护C.家庭内部冲突的解决D.宗法制在生活中的体现4.先秦以来,周公因"辅幼归政"的形象而备受世人推崇。然而,东汉建立后,周公的形象便完全退居到臣子的位置上,他那些“践祚当国”“摄行天子事"的壮举也不再被人们轻易提起。这一变更反映出A.君权神授思想影响增加B.儒学因王莽篡汉受到冲击C.儒家纲常伦理得到强化D.东汉后儒学重新成为正统5.顾炎武说:“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日: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由材料可知,顾炎武认为A.分封制下朝廷垄断多数权益B.郡县制下地方占据多数权益C.分封制与郡县制应并行运用D.中心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是治国良策6.孔子修订《春秋》,创建出“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梁启超却认为《春秋》“只能作经读,不能作史读”。这主要是因为此种修订A.奠定了儒家尊史重史的传统B.偏离了儒家的“道统”传统C.为主观目的而涂饰客观事实D.与近代的西方历史观相冲突7.汉武帝时期,“及窦太后崩,武安君蚧为丞相,黜黄老、刑名等百家之言,延文学情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矣。”从材料可知A.探讨儒学成为汉代封侯的基本标准B.汉代学术已沦为大一统政治的工具C.汉武帝时丞相左右儒术的发展方向D.汉代的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学术发展8.北宋《孙明复小集》中记载:儒家学者批判汉唐经学时说“汉魏而下,诸儒纷然四出,争为注解,使我六经之旨益乱”。《二程集》认为“汉之经术安出?只是以章句训诂为事。”由此可知宋代儒学A.反思汉唐经学并重建人文信仰B.留意学问系统忽视生活实践C.忽视了对先秦儒家经典的传承D.实现了儒学在危机下的复兴9.在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度巩固的过程中,须要相应的大一统思想与它配套,以下符合这一原则的主见是A.“保民而亡,莫之能御也”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为政以德,譬如北展。据其所而众星拱之”10.从北宋起人们就尊刘贬曹,舞台艺术上更是把曹操看成了白脸奸臣的典型,而刘备却成为长厚的仁君。人们对曹刘看法的变更,主要是A.曹操的确奸诈而又狡猾B.受历史正统观念的影响C.刘备才能远远赛过曹操D.受《三国演义》的影响11.《后汉书》记载:“明帝幸辟雍(太学),初行养老礼。以李躬为三老,桓荣为五更。礼毕,引桓荣及弟子升堂。上自为辩说,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儒学为尊,排斥了其他学说 B.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C.反映了汉代选官制度的变更 D.促进了社会好学风气的形成12.明代有人在评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时说:以身践之,则书与我为一;以盲视之,则判然二耳……自公“致良知”之说兴,士之获闻者众矣,其果能自致其良知,卓然践之以身否也?此人言论的本意是A.提倡脚踏实地、身体力行的学风 B.抨击程朱理学脱离现实的弊病C.弘扬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治学理念 D.论证知行合一与致良知的共性13.据史书记载:“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验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缘由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行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如同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隋唐中心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退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B.经济的发展消退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许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14.钱伟长青年时期在美国大使馆填写签证表的宗教信仰一栏目时,钱先生说:“我没有宗教信仰”,美国官员说:“没有是不行的,你就填信仰孔教吧。”这件事情说明A.外国人始终把儒教当成中国的国教 B.有些外国人将儒学视为一种宗教C.儒家应当主动向世界宗教推介自己 D.儒教或曰孔教就是中国人自己的宗教15.学者唐晏在《两汉三国学案》中指出:“夫汉家以经义断事,每有大争论、大诉讼、辄引经义以决之。”由此可知,汉代儒学A.背离了先秦儒学的宗旨 B.推动了政治道德化进程C.否定了法家的功利思想 D.实现了世俗化和社会化16.《后汉书·陈定传》中记载:颍川(今属河南)名士陈定的子孙们都很孝敬老人,其中陈纪最出名。豫州刺史知道了这个孝子的事迹,便向朝廷禀报,获得批准,豫州刺史将陈纪形象作为活教材绘于郡县繁华的街衢之中,于是就有了“图象百城,以厉风俗”的说法。朝廷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彰显君主以德治国B.加强社会道德教化C.促进家庭和谐稳定D.维护封建纲常秩序17.董仲舒推崇《春秋》,认为一切从尊贵者起先,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以正四方”。朱熹首推《高校》,认同“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一变更反映出A.天子从正心到修身的转变B.庶民社会留意个人自身修养C.儒家从天子之学转为庶人之学D.君主集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18.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国扶命。这表明A.儒道起先出现融合趋势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C.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须要D.“修身、齐家、治国”成为道教的宗旨19.元至正年间执掌国子学的吴师道,在《策问》中说:“近世司马公《书仪》朱子《家礼》,号为适古今之宜,好礼之家或所尊用,然不免于讪笑。非出朝廷著令使通习之,殆于不行。”材料说明元朝A.官方拒绝采纳司马光、朱熹定制的民间礼仪B.程朱理学的官方哲学地位受到冲击C.统治者感受到汉文化威逼其统治D.礼制与朱熹的《家礼》相互冲突20.梁启超曾说:假如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化总长,他肯定会把教化部改为教化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梁启超认为儒家A.借助仁爱之心和谐人际关系 B.强调有教无类,发展私立教化C.留意美育对道德修养的协助 D.留意借鉴不同文明,改革教化21.如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有①宗法观念②自然经济③道家思想④理学思想⑤社会习俗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22.朱熹撰写《资治通鉴纲目》,将历史事实的表达方法与道德理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书法”(用字规则)来倡节义、明道德,成为宋代义理史学的典范。这反映出A.理学观念影响史学探讨B.理学确立思想界的统治地位C.传统书艺标准渗人史学D.史学探讨体现“三教合一”23.明代思想家王艮认为,政治思想应当是“百姓日用之学”,百姓为国家之本,草莽匹夫亦应关切国家天下大事,追求尧舜时代那样的志向政治。“道”不应远人,其核心是“百姓日用”,其检验标准同样是“百姓日用”。该思想A.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 B.具有剧烈的平民意识色调C.成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 D.颠覆了传统儒学的民本观24.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从历史的分析中,黄宗羲揭示出传统政治A.走向成熟的轨迹 B.天下私有的本质C.因循反复的特点 D.天下为公的规律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乡贤是指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被称为乡贤文化。商代诞生最早的乡贤——宗族长。西周设“乡师”,掌管所治之乡的教化、稽核人口数字及老幼贵贱废疾等状况,听其狱讼。春秋战国设立乡里制度,乡贤被称为“父老”。在自发性邻里自治下,帮助无法维持生存的民户得到富有民户的借贷或救济、收养孤弱、排解邻里之间的冲突。汉初,乡贤父老被归到集权的限制体系中来,建立“三老制”,主要职责是教化乡民为善及民间自治。东汉以来随着选官制度的变更,渐渐形成乡绅群体。他们主要由本地中小地主、科举落第的学问分子、退休返乡的中小官吏及宗族元老等一批在当地基层有影响的人物组成。明中后期,乡绅成为政府与乡民之间的连接、监管纽带,为维护乡村秩序稳定和促进基层经济发展起到了肯定的作用。——摘编自徐丹《传统乡贤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探讨》材料二“文革”后,乡村从“一大二公”旧体制中解放出来,但乡村治理并未实现现代转型。至90年头,在城市化过程中,乡村社会精英持续流失,乡村社会内部缺乏组织领导乡民进行乡村现代建设的本土精英,总体上呈现出城市的旺盛与乡村的、不断边缘化、老龄化、贫困化的双重趋势。由此,传承发扬乡贤文化成为一种共识。1998年全国人大颁布《村委会组织法》,在法律层面规定乡村自治。借助重建乡贤文化实现以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摘编自季中扬《当代乡村建设中乡贤文化自觉与践行路径》(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学问,概括古代乡贤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发展的社会因素。(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学问,指出现代乡贤文化呈现的新特点,并简析其兴起的时代背景。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夫之指出,圣人“作《春秋》,明王道,内中夏,外戎狄”,正是华夏“自畛”以“绝夷”思想的体现。其根本缘由无他,乃是因为华夏之民“贵”于夷狄。因此,华夏政权只能在族群内部“可禅、可继、可革”,至于夷狄,根本没有资格参加,更不行能变更其现状,否则,只能导致天下大乱。——刘立夫《王夫之夷夏之辨与民族爱国主义》材料二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梁启超等部分维新人士被迫流亡海外。在此期间,西学的大量接触使梁启超的思想发生显著变更。1903年《新民丛报》发表的《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一文对民族主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合族民族主义”,既强调在中华共同体内各族为统一之民族,并称国家要实现自强,需平“满汉之届,诚支那自强之第一阶梯也”。此后,以“保种救国”为目标的大民族主义博兴,试图通过“合国内本部属之诸族以对国外诸族”,“合举国四万万之心为一心”,提出新的中华民族应是“合汉合满合蒙合藏,组成一个大民族,提全球三分之一之人类,以高掌远跖于五大陆之上”,遂达“合族救国”之大成的目标。——摘编自互联网《论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王夫之和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两种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缘由并简析其共同影响。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先秦时期是中国德育思想的发轫阶段,周公把德育与政治结合起来,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的道德规范。后经孔子创立,孟子、荀子发展完善,强调仁、礼,以教化为方式,逐步形成一套以人伦道德为基础的德育思想体系。《礼记•高校》中明确提出,高校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宋明时期,理学家们对儒家的人性论、义利观、修缮论进一步发展。一方面,重视崇高的精神境界,讲究节操,杀身成仁;另一方面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德育观念。到此,儒家德育思想成为约束人们道德行为的理论工具。——摘编自郭齐家《中国教化史》材料二古希腊德育主要着眼于寻求个人应有的德性,揭示个人所应具备的品质特征和追求的生活目的。文艺复兴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道德学说,提出解决道德和利益的关系以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等道德的基本原则。否定神性,强调人性;否定信仰,推崇理性。20世纪初,美国教化家杜威提出了好用主义哲学,构建了“培育良好公民”为目标,以“学问、情感、实力”为内容,以“从做中学”、间接引导为方法的德育思想理论,对美国20世纪初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影响。——摘编自高雅珍《西方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中西德育思想的不同。(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别概括中西德育思想产生发展的社会背景。

参考答案1.D2.C3.A4.C5.D6.C7.B8.A9.B10.B11.D12.A13.C14.B15.B16.D17.B18.C19.A20.C21.C22.A23.B24.B25.(1)特点:主体是乡里品德高尚有影响力的人;历史悠久,不断发展完善;职责掌乡村教化、凝合乡邻;实质是民间自治,被纳入中心集权体系。缘由: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小农经济);儒家思想影响;选官制度变更;传统宗族观念影响。(2)新特点:促进乡村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文革”结束,人民公社体制解体;改革开放深化;基层民主建设,法律制度保障村民自治;乡村建设面临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