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导学案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导学案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导学案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导学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习目标1.阅读文章,积累重点词语和文学文化常识;2.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3.体会作者辛辣、犀利、讽刺味极强的语言特点。【了解文学文化常识】作者作品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9月25日,时值“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之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进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帝国主义的奴役与中国古老的封建传统相结合,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力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1934年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针对这种论调,鲁迅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知识链接①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批驳方式:一驳论点,二驳论据,三驳论证。②杂文一种散文题材,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多为针对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而作,一般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反应迅速、褒贬色彩鲜明并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文学性。【掌握基础知识】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并规范书写。搽(chá)玄虚(xuán)慨叹(kǎi)脊梁(jǐ)前仆后继(pū)省悟(xǐng)倘若(tǎng)诬蔑(wūmiè)诓骗(kuāng)词语解释。玄虚:空而不切实,不可信。麻醉:文中比喻用某种手段使人认识模糊意志消沉。诓骗:说谎话骗人。诓,哄骗。为民请命:替人民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怀古伤今:怀念古代的社会,哀叹现实的社会,文中表示那种悲观厌世倒退还古的思想情绪。埋头苦干:专心地下苦功夫做事。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来,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舍身求法:原指佛教徒舍弃肉身去追求佛法,后来比喻为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3.文学文化常识填空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看,一般可分为和两种。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二是,三是,本文是文。答案:立论驳论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驳论【初步感知文本】梳理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答案:第一部分:提出对方的论据和论点。(第1、2段)第二部分: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通过驳论证的过程驳倒对方的论点。(第3—5段)第三部分:明确树立自己观点,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第6—8段)第四部分:得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看地底下。(第9段)这篇课文分为四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其中第一、二部分为“驳”,第三、四部分为“立”。【探究重点难点】1.本文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这个观点是谁提出的?答案:(1)批驳观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2)有人(国民党反动派)提出的。2.国民党反动派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根据原文句子回答。答案: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3.作者认同国民党反动派的观点吗?为什么作者开篇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答案:不赞同“欲擒故纵”,充满讽刺意味。4.针对国民党“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观点,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主要通过哪种论证方法来证明?答案:“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也可理解为作者认为“中国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举例论证(“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5.“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这句话与上文中哪句话相呼应?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答案:“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呼应开头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等谬论,“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呼应第7、8两段提及的中国的脊梁。这句话是说,中国人是否有自信力,不要看那些反动文人发表出来的文章,而要去看那些真正的堪称中国脊梁的人的作为,他们才是有自信力的中国人。6.综合以上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总结作者是如何驳对方观点的。答案:(1)自夸“地大物博”是信“地”信“物”;寄希望于国联是“他信”——这些都不是“自信”。(他信力)(2)求神拜佛是用以自我麻醉的“自欺”,也不是“自信”。(自欺力)这些批驳证明,不久前失掉的是“他信力”,现在正发展着的是“自欺力”,都不是“自信力”;也就是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