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七套)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选择题
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C
)。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2.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C
)。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3.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
C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4.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5.布鲁纳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D)。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A
)。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7.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A
)。
A.教学计划一教学大纲一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一领域目标一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一课程评价一课程实施
D.知识一经验一活动
8.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D
)。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9.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A)的表现。A.课程是知识B.课程是经验C.课程是活动D.课程是项目10.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C)。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学校课程D.基础课程11.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A)。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教育目标分类学》C.《教育过程》D.《教学与一般发展》12.(D)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A.泰勒B.桑代克C.斯金纳D.杜威
13.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D)。
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14.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
B)。
A.杜威原理
B.泰勒原理
C.斯宾塞原理
D.赫尔巴特原理
15.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A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材
D.教科书
16.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
C
)。
A.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
B.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C.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D.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
17.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
B
)。
A.课程目标
B.课程实施
C.教学任务
D.课程评价
18.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B
)。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19.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D)。
A.整体性原则
B.迁移性原则
C.生理适宜原则
D.合理性原则
20.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A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21.课程论研究的是(C)的问题。A.为谁教B.怎样教C.教什么D.教给谁2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D)。A.教师B.学生C.班级D.课程23.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C)。A.杜威B.叶圣陶C.贾克森D.苏格拉底24.下列选项中,与现代科学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一项是(A)。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B.强调知识的系统、结构化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D.重视个别差异25.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首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属于(B)。A.学科教程B.活动课程C.学生课程D.教师课程26.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A)的问题。A.现代化B.综合化C.系统化D.理论化27.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可分为(D)。A.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B.综合课程和单一课程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28.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C)。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29.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A)。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30.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B)。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31.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B)。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本32.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B)。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学目的D.教学目标33.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A.开设哪些科目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34.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B)。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育目的D.教育政策35.教材的主体部分是(C)。A.讲授题纲和讲义B.教科书和参考书C.教科书和讲义D.讲义和参考书二、填空题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课程改革)。
2.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是(课程)。
3.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
)、(
教材)。
4.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分类,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5.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层次,课程类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6.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7.拓展课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8.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9.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儿童)。10.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叫(课程理论)。11.课程目标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是指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和(可操作性)。12.课程目标的依据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13.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14.教学计划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的设置)。15.安排课程需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应性原则)。16.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17.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18.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19.美国学者斯克里文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属于课程评价的(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20.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
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21.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本文部分)和其他或附录等几部分构成。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二)一、选择题
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A)。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D.文化传统
2.决定教育目的的是(C)。
A.家长B.学校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
3.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A)。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
4.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D)。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
5.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C)。
A.赫尔巴特B.杜威C.舒尔茨D.洛克
6.“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B)。
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7.“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A)的特点。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8.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B)。A.学校精神文化B.学校物质文化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9.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B.学校的物质文化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10.下列(D)不是学生文化的起因。A.学生个人身心特征B.同伴群体影响C.师生交互作用D.学校影响
11.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A)。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
12.“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C)的特征。
A.科学性B.价值性C.生产性D.未来性13.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A)。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14.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C)。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的水平D.教育的规模15.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B)。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16.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C)。A.校训B.班风C.校风D.校存17.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D)A.教育的领导权B.受教育的权利C.教育目的性质D.教育结构的变化18.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C)。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B.生产领域的C.学校教育D.市场推广19.文化(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D)。A.教育制度B.教育规模C.教育方法D.学校课程内容20.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是(A)。A.校园文化B.学生文化C.教师文化D.活动文化21.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C)文化的物质载体。A.组织B.制度C.精神D.观念22.教育可以推进科学的(B)。A.系统化B.体制化C.全面化D.多样化2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A)的关系。A.政治B.文化C.经济D.科技24.现在很多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有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趋势,这说明(A)。A.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C.教育要先于经济而发展D.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5.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C)。A.绝对独立性B.相对独立性C.历史继承性D.生产性二、填空题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教育结构变化)、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3.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5.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6.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美国经济第73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7.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科学的体制化)。8.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9.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学校环境文化),二是(学校制度文化)。10.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11.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12.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1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教育为政治经济的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民主)。14.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15.(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16.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关系。17.(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18.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学校文化可分成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等。19.(信息技术)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20.(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三)一、选择题
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A)。
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认识活动D.实践活动
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C.)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3.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D)。
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
4.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D)的特点。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
5.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一致的特点是(B)。
A.自主性B.长期性C.主动性D.创造性
6.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A.遗传素质B.家庭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7.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A)。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白板说
8.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C)。
A.荀子B.孔子C.孟子D.老子
9.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B)。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平衡论10.主张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D)观点。A.内发论B.白板说C.外铄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1.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D)。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12.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A.个别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13.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D)。A.遗传B.成熟C.环境D.个体主观能动性
14.“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B)。
A.儿童期B.少年期C.青年期D.幼儿期
15.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B)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B.少年期C.青年期D.幼儿期
16.在历史上持“遗传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C)。
A.洛克B.华生C.柏拉图D.施泰伦
17.在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D)。
A.柏拉图和霍尔B.柏拉图和华生C.霍尔和洛克D.洛克和华生
18.环境决定论认为,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C)。
A.遗传因素B.社会环境C.教育活动D.自然环境
19.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B)。
A.积极的过程B.能动的过程C.被动的过程D.主动的过程
20.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D)。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活动D.个体因素
21.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C)。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22.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D)A.主观性B.普遍性C.基础性D.能动性2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A)因素对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主观努力24.美国行为主义者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到:“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B)的观点。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家庭决定论D.儿童决定论25.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A)的典型代表A.外铄论B.内发论C.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26.“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B)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27.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28.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必须做到(B)A.长善救失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教学相长29.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C)A.社会本位论B.环境决定论C.遗传决定论D.教育万能论30.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B)的特征进行。A.顺序性B.互补性C.阶段性D.不平衡性31.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A)为标志A.自我意识B.创造能力C.预见能力D.选择能力32.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候比较聪明,5岁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13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这说明(C)A.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B.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C.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D.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33.“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B)的观点。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二因素论34.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B)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影响B.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更有利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二、填空题
1.初中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2.内发论者一般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人的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成熟机制所决定的。
3.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性恶论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外铄论。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6.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7.成熟的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8.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及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9.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10.人的力量是人的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11.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未来是最重要的概念。1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13.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14.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某方面能力,达到某种水平可能性最大的时期。(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的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15.个体主观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16.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影响。17.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18.高中阶段教育的一个特殊任务是要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四)一、选择题
1.培养劳动者是(A)。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C)。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B.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B)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4.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D)。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5.(C)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6.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D)。A.教育是为谁服务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7.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C)。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8.体育是以(C)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B.健全品德素养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9.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B)。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1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的是(C)。
A.教育实验的热潮B.教育改革的实践C.素质教育运动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11.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D)的认识。
A.精神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神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12.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为(B)。
A.德育B.智育C.美育D.体育
13.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A),它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
A.教育目的B.课程C.教育评价D.教学
14.“美育”一词最早是(C)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A.培根B.康德C.席勒D.卢梭
15.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D)。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B.教育无目的论
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16.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A)作出规定。A.社会价值B.个人价值C.素质结构D.人才规格17.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A.涂儿干B.卢梭C.赞可夫D.福禄贝尔18.教育这一社会活动所面临的问题是要解决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即促进受教育者的(B),引导他以某种方式参与社会活动。A.个性化B.社会化C.科学化D.个性自由发展19.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争论最多影响最大也最带根本性的问题,是教育活动究竟是注重于个人的发展还是注重(D)A.科学技术B.个人需要C.科学知识D.社会需要20.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A)提出“学校即社会”的主张,试图调和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分歧,做到个人与社会两者兼顾。但是,他的努力不能说是成功的。A.杜威B.卢梭C.马克思D.孔德21.素质教育是以培养(D)为重点的教育。A.实践能力B.健康的体魄C.高尚的道德D.创新精神22.素质教育是促进(A)的教育。A.个性发展B.认识发展C.情感发展D.意志发展23.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而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C)。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24.关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说法错误的是(C)。A.人才的规格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个性全面发展的问题B.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人特点,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C.全面发展强调五育并举,就是坚持学生的平均发展D.全面发展教育指坚持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25.培养学生的(D)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A.主体意识的实践能力B.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C.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D.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二、填空题
1.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三个主要领域:一是认知的;二是情感的;三是动作技能的。
2.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质量标准。
3.在西方国家,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涉及的最基本问题是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问题。
4.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5.教育目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总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6.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7.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8.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9.全面发展的人是体力与智力、能力与志趣、道德精神和审美精神等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10.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11.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12.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13.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14.一个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称为狭义的教育目的。15.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6.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教育目的的制定,都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17.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也是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教育。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五)一、选择题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B)。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C.《教师资格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特点。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
4.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D)聘任。A.国家教育部B.省级教委C.地市一级教育局D.县级教育局5.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创新开拓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B)素养。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7.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D)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8.教师对学校或其它教育及政府部门作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A)。A.教师申诉制度B.学生申诉制度C.学校事故D.法律救济
9.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A)。A.社会地位B.经济地位C.文化地位D.政治地位
10.(B)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A.1984B.1985C.1986D.198711.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C)。A.幼儿园B.小学C.中学D.大学12.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下列(D)不是其基本原则。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无歧视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D.无歧视原则、放任儿童意愿原则
13.“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C)。A.示范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传道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
14.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C)。
A.人格素养B.学科专业素养C.教育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15.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教师应具有(D)。A.组织能力B.调控能力C.管理能力D.教育能力16.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A)。A.学科专业素养B.职业道德素养C.政治思想素养D.人格特质17.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C)。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18.教师或学校不得以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有(D)。A.身心健康权B.隐私权C.人格尊严权D.人身自由权19.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B)。A.依赖性B.向师性C.背师性D.示范性20.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有(C)。A.高度的政治觉悟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D.良好的人际关系二、填空题
1.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3.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其中(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4.《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5.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6.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性)。7.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8.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教师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9.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教育理念)。10.(教育能力)是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11.教师的个性、情操、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是教师的(人格特征)。12.“师道尊严”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型师生关系,自19世纪以后出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模式。13.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14.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15.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16.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17.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教育教学权)。18.当代教师的质量集中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素养)方面。19.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根本目标的。20.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六)一、选择题
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C
)。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2.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C
)。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3.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
C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4.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5.布鲁纳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D)。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A
)。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7.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A
)。
A.教学计划一教学大纲一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一领域目标一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一课程评价一课程实施
D.知识一经验一活动
8.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D
)。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9.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A)的表现。A.课程是知识B.课程是经验C.课程是活动D.课程是项目10.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C)。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学校课程D.基础课程11.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A)。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教育目标分类学》C.《教育过程》D.《教学与一般发展》12.(D)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A.泰勒B.桑代克C.斯金纳D.杜威
13.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D)。
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14.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
B)。
A.杜威原理
B.泰勒原理
C.斯宾塞原理
D.赫尔巴特原理
15.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A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材
D.教科书
16.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
C
)。
A.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
B.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C.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D.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
17.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
B
)。
A.课程目标
B.课程实施
C.教学任务
D.课程评价
18.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B
)。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19.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D)。
A.整体性原则
B.迁移性原则
C.生理适宜原则
D.合理性原则
20.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A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21.课程论研究的是(C)的问题。A.为谁教B.怎样教C.教什么D.教给谁2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D)。A.教师B.学生C.班级D.课程23.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C)。A.杜威B.叶圣陶C.贾克森D.苏格拉底24.下列选项中,与现代科学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一项是(A)。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B.强调知识的系统、结构化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D.重视个别差异25.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首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属于(B)。A.学科教程B.活动课程C.学生课程D.教师课程26.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A)的问题。A.现代化B.综合化C.系统化D.理论化27.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可分为(D)。A.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B.综合课程和单一课程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28.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C)。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29.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A)。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30.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B)。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31.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B)。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本32.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B)。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学目的D.教学目标33.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A.开设哪些科目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34.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B)。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育目的D.教育政策35.教材的主体部分是(C)。A.讲授题纲和讲义B.教科书和参考书C.教科书和讲义D.讲义和参考书二、填空题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课程改革)。
2.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是(课程)。
3.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
)、(
教材)。
4.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分类,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5.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层次,课程类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6.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7.拓展课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8.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9.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儿童)。10.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叫(课程理论)。11.课程目标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是指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和(可操作性)。12.课程目标的依据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13.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14.教学计划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的设置)。15.安排课程需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应性原则)。16.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17.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18.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19.美国学者斯克里文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属于课程评价的(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20.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
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21.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本文部分)和其他或附录等几部分构成。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七)一、选择题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B)。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C.《教师资格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特点。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分期付款买卖合同样式
- 2025年度行政合同纠纷处理与概念探讨3篇
- 2025年度二零二五餐饮业员工加班工资与休息日工资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时尚产业广告合作合同1200字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股东借款及公司债务重组及股权激励合同范本一3篇
- 2024股东向公司借款的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情侣分手风险控制协议书下载3篇
- 2025年度定居签证申请代理服务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食品行业环保节能技术改造合同3篇
- 2024餐厅承包经营协议书
- 外配处方章管理制度
- 2025年四川长宁县城投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MOOC】PLC技术及应用(三菱FX系列)-职教MOOC建设委员会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3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Section A 第1课时(1a-2e)教案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泌尿科主任述职报告
- 新零售门店运营管理流程手册
- 心理学专业知识考试参考题库500题(含答案)(一)
- 2024年浙江高考技术试题(含答案)
- 资管行业投研一体化建设
- 物业费收取协议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