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复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项脊轩志》复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项脊轩志》复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项脊轩志》复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项脊轩志》复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脊轩志

归有光复习重点1.再读名篇,巩固了解作者及唐宋派的文学主张,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点和文化常识。2.抓住“喜”和“悲”的线索,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梳理“归、过”等文言现象,翻译重要语句;3.学会借平淡的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品味文章志物怀人、悼亡念存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散文风格。一、再访归有光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昆山(今属江苏)人,明代散文家。9岁能属文,通经史,善古文。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其后20余年8次会试不第。后移居嘉定安亭江边,读书讲学。嘉靖四十四年(1565)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后为南京太仆寺丞,参与撰修《世宗实录》。归有光博览群书。明代中叶,文坛上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对扫除台阁体的文风有一定作用。但至嘉靖年间,已流为盲目尊古。王慎中、茅坤等人起而抵制,提倡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其魁首实为归有光。

归有光反对拟古,多从形式上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其散文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②注重细节,刻绘生动;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归有光的散文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主要作品:《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有《震川先生集》传世。明代中叶,文坛上理学思想统治人们的头脑,拟古主义成风,规摹古人,毫无生气。归有光一针见血地揭露当时文坛所谓“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不过是“以琢句为工”“剽窃齐梁之余”。归有光重视创作实践,在“唐宋派”古文家中,他的创作成就是最高的。由于归有光生平足迹不广,他的散文题材较狭窄,善于通过日常家庭琐事,描写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抒发内心的真挚感情,表现出一种与当时的复古派迥然不同的平易自然、清新淡远的艺术风格。《项脊轩志》是他这类散文中广为传诵的代表作。

选入教材时删去了“项脊生曰”一段议论。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代表。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桐城派的姚鼐评价他:“是架设在唐宋八大家与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近代林纾更尊他为“五百年来归震川一人而已”。了解文体“志”“志”为文体的一种,与“记”有相似之处,但二者还是有着明显区别。“记”通常用来记事或物,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等。“志”则大都用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项脊轩志》名为记“物”,内容则以记“人物事迹”为主,故以“志”为名。解题《项脊轩志》①“项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归道隆所居之处;②“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③“志”,记也,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二、再读志文项脊轩庖呱呱而泣老妪迨先妣象笏爨姊妹扃牖jǐpáo

dài

cuàn

zǐjiōngyǒu

.这些字词,你还会读吗?闵(mǐn)茕(qióng)孑(jié)陨(yǔn)矜(jīn)险衅(xìn)行(xíng)年祚(zuò)薄(bó)应(yìng)门之童日笃(dǔ)猥(wĕi)以微贱床蓐(rù)陨(yǔn)首责臣逋(bū)慢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作者写到一家几代的哪几位亲人?围绕着项脊轩,作者记叙了哪些事情?行文中那一句话,概括了作者在项脊轩中的生活的感受?哪些事情悲,哪些事情喜?一家三代,母亲、祖母、妻子、乳母。修葺项脊轩;叔父异爨、老妪忆母、大母励志、回忆亡妻。“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用:承上启下)喜——修葺项脊轩;悲——叔父异爨、老妪忆母、大母励志、回忆亡妻。一两三四间书斋种感情

世变迁个女人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多可喜,亦多可悲祖辈,父母辈,自己先大母,妪,先妣,妻子五件事情修葺项脊轩;诸父异爨、老妪忆母、大母励志、回忆亡妻整体感知小轩修葺←前←后小、亮、喜多悲家境败落慈颜犹在遗嘱尚存与妻欢聚遭火未焚妻亡、己病、复葺枇杷如盖项脊轩志破、暗雅、静某所,而母立于兹通“尔”,你1.通假字

2.古今异义①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②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③吾妻归宁①古义:一丈见方;今义:佛寺或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寺院的住持。②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③古义: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归,女子出嫁;今义:无此词,归,归来,回归。(1)过①人往,从轩前过②一日,大母过余③公子过谢侯生④必有过人之节)⑤过蒙拔擢,宠命优渥⑥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⑦闻大王有意督过之①经过②拜访,看望③前往,前去3.一词多义④超过⑤过分,过于⑥过错,过失(2)每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②妪每谓余曰③子入太庙,每事问 ——《论语》①副词,每次、每逢②副词,经常、不止一次③代词,每个、每一⑦责备,指责(3)案①举案齐眉

②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③无案牍之劳形④召有司案图⑤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①古代进食用的有短腿的木制捧盘②几案③处理公事的文书、案卷④同“按”,考察,查看⑤同“安”,安定(4)已①日过午已昏②庭中始为篱,已为墙③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①副词,已经②副词,不久后③动词,停止①垣墙周庭②妪,先大母婢也,

乳二世③客逾庖而宴④执此以朝⑤尘泥渗漉,雨泽下注⑥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①名词作动词,砌上垣墙②名词作动词,喂奶、哺育③名词作动词,吃饭、用饭④名词作动词,上朝⑤名词作状语,向下4.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⑥名词作状语,从上面⑦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⑧东犬西吠⑨内外多置小门墙⑩前辟四窗⑪亦遂增胜⑫庭中通南北为一⑬吾家读书久不效⑭垣墙周庭名词作状语,亲手⑧名词作状语,向西⑨名词作状语,在内、外⑩名词作状语,在前面⑪形容词作名词,美景⑫数词作名词,一体、整体⑬名词作动词,取得效果⑭使动,使……围住,即环绕(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项脊轩,(是)原来的南阁子。(2)妪,先大母婢也。判断句:这个老婆婆,是我去世的祖母的婢女。(3)鸡栖于厅。状语后置句:鸡在厅堂里栖息。(4)其制稍异于前。状语后置句:它的形制与过去稍有不同。(5)而母立于兹。状语后置句:你的母亲(曾经)在这儿站着。5文言句式(6)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状语后置句、省略句:我从童年起就在轩内读书。(7)以当南日。省略句:用(北墙)对着南边射来的日光(使其反照室内)。(8)语未毕,余泣。省略句:(老婆婆的)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9)轩凡四遭火,得不焚。被动句: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毁。三、赏析志文(1)“多可悲”统摄下文三事:①伯父、叔父的分家,使一个大家庭变得衰败;②乳母的深情回忆引发了作者对亡母的怀念;③祖母对自己寄寓厚望,而自己“读书久不效”。(2)三件事都是写悲,情感的表达却很有层次。“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只是在客观的记述中寄寓深长的感叹。“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情动于中,却还只是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令人长号不自禁”,则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完全失去控制。由内向转为外露,由沉稳渐趋于强烈,感情的发展脉络分明。1.文章第二段首句“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多可喜”收束上文,“多可悲”统摄下文,本段下文写了哪些可悲的事?作者的悲情愁绪是如何抒发出来的?全篇以叙事为主,穿插写景和议论,写得质朴自然,毫无矫饰。运用明净、流畅的语言,平静而不露声色地叙写往事,字里行间却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前面借象笏一事写对先大母的感念,后面以“吾妻死,室坏不修”写妻子亡故后生活的百无聊赖和内心的忧伤,都是含蕴较深,简淡而又极富情致的。而最为人所赞赏的是全文的结尾“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睹物伤怀,物是人非,没有一个字言及思念,而思念之情却表现得极为诚挚动人。明人王锡爵曾评归有光说:“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含而不露,以情动人,不刻意追求强烈的效果,却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这确是归有光散文的一个显著特色。2.这篇文章质朴自然,含而不露,以情动人,体现了归有光散文的显著特点,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作者若干年后重读旧文,想起妻子嫁给自己,给自己带来的喜悦,以及后来妻死室坏带给自己的伤痛,于是补写了项脊轩在妻死前后的变化,进一步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感和难以排遣的苦闷之情,表达了对死去亲人的思念,寄托了寂寥之感。这两段文字笔调内敛,语气平静,“以乐景衬悲情”,用婚后欢乐的生活细节反衬现在的伤感,尤其是“其后六年”“其后二年”“然自后”等一组时间短语,更寄寓了作者无限的感慨。(2)文末写亡妻手植的枇杷树现已“亭亭如盖”,含蓄地用景语结束全篇。句中“死之年”与“今”,形成今昔对比,暗寓“今不如昔”的人生感慨,引发读者的共鸣。3.《项脊轩志》中“余既为此志”以下部分是作者若干年后补写的。想一想,作者补写的这两段有什么作用,与前文相比,最后一段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什么特点。细节鉴赏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深含着母亲对子女的关切,婢女对主人的深切怀念,我对母亲的感念之情。祖母:看到孙儿整天在轩中默默攻读,“大类女郎”,怜惜万分;轻轻关门的动作及喃喃自语,细致入微地传达出祖母对孙儿的殷殷期盼;“持一象笏至”,“他日汝当用之”,寄托了望孙成龙的殷切期望和寄寓孙儿为改变“读书久不效”状况,光耀祖宗而奋发向上的心理。这些语言、动作,看似平常普通,实则感人肺腑。妻:归妻在小妹面前兴致勃勃地描述书房,自是轩的主人有奇特美妙之处,自是妻对轩的主人敬佩而热爱的缘故。妻死之年,手植枇杷,今已亭亭如盖。这个细节融入了作者对亡妻刻骨铭心的哀思。人亡而物在,睹物思人,情何以堪?把真切缱绻的感情融入景物,以景结情,以景语达情,言尽而意远。

清人林纾说:“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儿寒乎?欲食乎?”是否俗世的尘埃遮住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无法感受母亲的关爱?日日夜夜,有多少次母亲这样问我们,我们却毫不在意母亲那关切的眼神……四、复习反馈1.请填写文化常识的空缺部分。(1)室西连于中闺闺:一般指宫中小门或内室。“闺”字常和女子有关,没结婚的女子称“

”,女子的住室称“

”。文中的“中闺”指

。(2)妪,先大母婢也先大母,指

。在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太后(帝王的母亲)、大父(祖父)、大母(祖母)。在称谓前加“先”表已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或年长者。《礼记》: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故去世的父亲称“

”,去世的母亲称“

”。(1)闺女闺房内室(2)去世的祖母先考先妣(3)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指男孩

岁。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称谓。儿童时期,头发向上收起,束成小髻,称为“

”,于是称童年时期为“

”。(4)后五年,吾妻来归归:旧时指

。《易经·渐》:“女归,吉。”孔颖达疏:“女人……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此外,女子出嫁亦称“适”。《孔雀东南飞并序》:“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5)吾妻归宁归宁,指

。另外,古时诸侯朝觐毕,天子问其民安否,也叫“归宁”。“归宁”又不同于“归省”,“归省”指回家看望父母,不只限于出嫁女子。(3)十五总角总角(4)女子出嫁(5)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项脊轩志》中,描写明月之夜,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随夜风的吹拂而移动的可爱景象的句子是“

”。(2)《项脊轩志》中,描写项脊轩里面书多且有读书之趣的句子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