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州高一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考古发掘情况来看,陶寺文化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有城子崖古城、石峁古城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有石家河古城、良渚古城等,这些古城遗址不仅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还出土了很多礼器。据此可知,这些古城遗址()A.部落间的交流比较紧密 B.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C.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D.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这些古城遗址拥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和大量礼器,这些特征表明了社会的复杂性和组织性,反映出早期国家的初始要素。宫殿和天文建筑显示出社会的分工和权力中心,而礼器则与礼仪制度和社会等级相关,C项正确;题干虽然提到有不同地区的古城遗址,但仅从所给信息,并不能直接得出部落间交流紧密的结论,缺乏相关直接证据,排除A项;这些遗址多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或向青铜时代过渡的时期,排除B项;“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虽然可能存在,但题干信息不足以直接得出这一结论,未涉及占卜、天意等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2.通过这一制度,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钩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时期邦国林立的状态。这一制度是()A.内外服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这一制度使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从而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并打破夏商邦国林立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是分封制,分封制下诸侯拱卫周王室,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B项正确;内外服制是商朝的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宗法制主要解决了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等无关,排除C项;礼乐制旨在规范社会秩序,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公元前386年一前381年,楚悼王当政,任命吴起为令尹,对楚国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吴起)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使封君子孙三世而收爵禄”。据此可知,这些做法()A.主要是为了安抚底层百姓 B.削弱了旧贵族的世袭特权C.重点在扩充国家领土范围 D.着重于加强对官员的监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86年一前381年(中国)。据材料“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可知,此措施主要针对的是贵族的特权,要削弱他们的特权,B项正确;材料的主要对象是贵族,不是百姓,排除A项;楚国吴起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民,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吴起改革是适应战国争霸的需要,富国强兵,D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4.战国时期,齐魏马陵之战后各国形势发生变化,诸侯国之间互派使节,而各国挑选的使节往往是对各国形势有深刻洞察且谋略出众的人。在各国合纵连横的策略实施中,这些使节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反映了当时()A.各国重视外交策略 B.诸侯华夏认同加强C政治局势渐趋稳定 D.主流意识形态一致【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诸侯国纷纷挑选对各国形势有深刻洞察且谋略出众的人担任使节,使节在各国合纵连横策略实施中起到关键作用,这反映了各国重视外交策略,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华夏认同的内容,B项结论无法得出,排除B项;战国时期诸侯国经常交战,政治局势并不稳定,排除C项;战国时期,各国思想文化多元,如儒家、法家、道家等思想并存,主流意识形态一致的情况并没有出现,而且这与外交使节在合纵连横中的作用没有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A项。5.下表所示为汉朝初期推行的部分举措。汉初这些举措旨在()统治者举措汉高祖令商人不许穿丝织衣服,不许乘车并加重他们的赋税汉惠帝规定商人子孙不得为官A.稳定社会秩序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推行抑商政策 D.保障经济秩序稳定【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题干汉高祖“令商人不许穿丝织衣服,不许乘车并加重他们的赋税”可知限制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活动,抑制了商业的发展,再结合材料汉惠帝“规定商人子孙不得为官”可知这进一步从政治地位上打压商人,综合这些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汉初,社会刚刚经历战乱,需要恢复和发展农业,稳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抑制商业发展可以引导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从而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A项正确;汉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主要目的并非单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排除B项;推行抑商政策只是手段,而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抑制商业来稳定社会秩序,排除C项;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西汉初年的经济秩序,但并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6.汉代司马相如在评论汉赋时说道:“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这一评价体现了汉赋()A.兼具华丽与宏大特性 B.风格单调且内容空洞C.只重形式而轻于内涵 D.创作理念古今难传承【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材料“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的大致意思为,司马相如认为要写好一篇文章,要有好的形式,一字一句,一辙一韵,都要认真推敲,这是赋的形迹;还要有丰富的内涵,作者要有广阔的胸怀,总览世间众生相,这样文章才能内涵深广,而不只是罗列一些表面现象。因此这一评价体现了汉赋兼具华丽与宏大特性,A项正确;风格单调和内容空洞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提到汉赋在内容上常常涉及广阔的主题,并非轻于内涵,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汉赋创作理念的继承和影响,无法得出创作理念古今难传承,排除D项。故选A项。7.《魏书·序纪》曰:“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这实际上是向世人宣布自己是黄帝的后人、昌意的子孙)”在此,材料强调了北魏()A.淡化鲜卑民族特色 B.是唯一的中原正统C.华夏认同观念较强 D.民族交往交流频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北魏意在向世人宣布自己是黄帝的后代,说明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即北方的鲜卑族也认同黄帝的土德,并以黄帝的后代自居,并且构建自身族号与华夏文化的历史渊源,C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未涉及鲜卑自身民族特色的问题,排除A项;“是唯一的中原正统”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鲜卑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8.有学者在谈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时说:“人在这里不再以两汉那种以外在的功业、节操、学问,而主要以其内在的思辨风神和精神状态,受到了尊敬和顶礼。”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A.儒学丧失统治地位 B.佛学文化推陈出新C.理性主义影响广泛 D.个人价值得到弘扬【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主要以其内在的思辨风神和精神状态,受到了尊敬和顶礼”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注重人的内在精神,说明士人关注个体价值,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注重人的内在精神,没有强调儒学丧失统治地位,且“儒学丧失统治地位”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佛学文化,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理性主义的影响,且“影响广泛”表述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9.隋至唐初,朝廷的关键职位多由关陇势力(如独孤氏、长孙氏等)把持,其他家族任职者相对较少。这()A.表明了皇权的高度膨胀 B.直接造成了隋唐政权的衰落C.体现贵族集团势力庞大 D.促进了地方势力的独立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隋至唐初,关陇贵族势力在朝廷中占据重要地位,说明这些贵族集团在政治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隋朝和唐初期,关键职位由关陇势力把持,没有涉及皇权的变化,排除A项;直接造成了隋唐政权衰落的是安史之乱,排除B项;虽然当时贵族集团势力较为庞大,但没有形成独立发展的地方势力,排除D项。故选C项。10.唐朝时期,唐与回鹘交往密切,双方互派使节时,必选“熟知双方习俗,且能灵活应变者”。回鹘的使节中有不少精通汉文化的人士,唐的使节也大多对回鹘文化有深入了解。这说明唐与回鹘()A.军事联盟稳固 B.经济联系加强C政治制度相似 D.文化交流密切【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题干中提到唐与回鹘在互派使节时,选择“熟知双方习俗,且能灵活应变者”,并且回鹘的使节中有不少精通汉文化的人士,唐的使节也大多对回鹘文化有深入了解,这些信息表明双方在文化上有深入的交流和了解,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唐朝与回鹘的政治交往,没有涉及军事、经济方面的联系,排除A、B项;虽然唐朝和回鹘存在密切的政治、文化交流,但两者的政治制度存在较大差别,排除C项。故选D项。11.据统计,唐代科举考生中士族子弟占58%,庶族子弟中中小地主子弟占25%,自耕农子弟占17%。由此可知,唐代()A.士族把持朝政加强 B.科举制度显失公平C.人才选拔范围扩大 D.社会阶层完全固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题干“唐代科举考生中士族子弟占58%,庶族子弟中中小地主子弟占25%,自耕农子弟占17%”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世家大族虽然依然具有巨大的政治优势,但庶族子弟中,中小地主子弟和自耕农子弟也有机会进入官场,说明人才选拔范围扩大,C项正确;土族把持朝政衰弱而非加强,排除A项;科举制度相对之前的选官制度来说是公平的,排除B项;社会阶层完全固化说法错误,社会阶层流动在增强,排除D项。故选C项。12.宋代民俗题材绘画基本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图1、图2分别为王居正的《纺车图》和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这些绘画作品()A.蕴含了一定的历史信息B.反映出社会阶层的流动C.体现了文化权力的下移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宋代王居正的《纺车图》和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是有关宋代纺织业发展和社会生活场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纺织业和人们生活的状况,可以作为研究宋代手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史料,蕴含一定的历史信息,A项正确;王居正的《纺车图》和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反映宋代纺织业和社会生活,未体现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B项;材料与文化权力的下移无关,排除C项;王居正的《纺车图》和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反映宋代纺织业和社会生活,不能直接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13.金朝在中原的统治确立后,为保证向内迁的猛安谋克授地,运用政权力量采取了超经济手段从汉族地主和自耕农那里强行括地。这()A.导致了金朝统治覆亡 B.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C.破坏了土地买卖制度 D.阻碍了均田制的推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金朝(中国)。根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金朝运用政权力量从汉族地主和自耕农那里强行括地,这种超经济手段违背了正常的土地交易规则,破坏了土地买卖制度,C项正确;金朝统治的覆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强行括地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不能直接导致金朝统治覆亡,排除A项;强行括地会损害汉族地主和自耕农的利益,破坏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排除B项;金朝这些做法有利于政府计口授田,均田制在唐朝中后期已经被破坏,排除D项。故选C项。14.元代郭守敬在《授时历》中,断然采用以万分为日法的制度,改变了古代的天文数据以分数形式来表示难以立即比较数值大小,在历法计算中又须作繁杂的通分运算的状况,使天文数据的表达方式走上了简洁合理的道路。据此可知,郭守敬()A.发明了万分日法 B.测定数据领先世界C.具有科学革新精神 D.数学领域成就突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根据题干“郭守敬在《授时历》中,断然采用以万分为日法的制度,改变了古代的天文数据以分数形式来表示难以立即比较数值大小,在历法计算中又须作繁杂的通分运算的状况,使天文数据的表达方式走上了简洁合理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郭守敬敢于打破传统,采用新的制度来改进天文数据的表达方式,这体现了他具有科学革新精神,C项正确;材料中只是说郭守敬采用以万分为日法的制度,并未表明他发明了该制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将郭守敬测定的数据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比较,无法得出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的是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方面的革新,而非在数学领域的成就,排除D项。故选C项。15.洪武时期制定了多种法典、法令,《大明律》和《大诰》是其主要代表。如表所示为《大明律》和《大诰》的简介。据表可知,这些法律的制定()法典简介《大明律》篇目由《唐律》十二篇改为七篇,刑名以笞、杖、徒、流、死五刑为主,增加了凌迟和充军两种补充刑罚《大诰》明太祖亲自撰写、刊布的刑事法规,汇总了一批惩治犯罪的具体案例,其中案例动辄处以凌迟、枭首、族诛等重刑,惩断极为严酷,绝大多数都超出了《大明律》的量刑标准A.为明朝统一创造了条件 B.推动了古代法律体系的成熟C.旨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保证了官吏队伍的廉洁奉公【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大明律》和《大诰》刑罚比较严厉,这体现了明初重典治国的特征,其旨在维护明朝封建专制统治,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大明律》和《大诰》颁布的时间,无法断定它们颁于明统一全国后,排除A项;材料信息仅涉及两部法律的简介,不能表明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成熟,排除B项;在中国古代人治社会下,法律的制定不能保证官吏队伍的廉洁奉公,排除D项。故选C项。16.根据史料统计,郑和七下西洋所输入中国货物计185种,其中香料29种、珍宝23种、药材22种、五金17种、布帛51种、动物21种、颜料8种、食品3种、木材3种、杂品8种材料可用来说明郑和下西洋()A.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 B.丰富了国人物质生活C.拓展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D.开启了中外物种交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可知,郑和下西洋带来了大量外国货物,这些货物的输入极大地丰富了国人的物质生活,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外国货物进入中国,不是中国货物输入外国,故材料不能说明中华文明的对外影响,排除A项;材料涉及郑和下西洋时期输入中国的货物,未出现海上贸易范围扩大,不能得出“拓展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排除C项;早在西汉,中外就已经出现物种交流,“开启了”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三者互相牵制,共同对皇帝负责。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西汉初期,在中央基本沿袭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相权逐渐膨胀。到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设立中朝,重用身边的亲信参与决策,从而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地方上实行郡国(郡县与分封)并行制,既有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又有分封的诸侯国。后来,诸侯王国势力坐大,威胁到中央集权,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逐步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摘编自张星久《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概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变化的原因。【答案】(1)变化: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西汉初期中央沿袭三公九卿制,汉武帝时中央中央设中朝;汉初至汉武帝时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2)原因: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强化皇权的要求;秦朝速亡的教训;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统治者的政治智慧和进取精神。【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得出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根据材料“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得出地方实行郡县制;根据材料“西汉初期,在中央基本沿袭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相权逐渐膨胀。到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设立中朝,重用身边的亲信参与决策,从而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得出西汉初期中央沿袭三公九卿制,汉武帝时中央中央设中朝;根据材料“地方上实行郡国(郡县与分封)并行制,既有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又有分封的诸侯国”,得出汉初至汉武帝时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得出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根据材料“为了加强皇权,设立中朝,重用身边的亲信参与决策,从而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得出强化皇权的要求;根据所学,还可从秦朝速亡的教训;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统治者的政治智慧和进取精神等角度进行总结。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需求。材料一董仲舒“推明孔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充分继承并发展孔孟荀的思想主张,构建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新儒学理论体系。董仲舒提出的“性三品”说,就深受孟子、荀子人性论的启示和影响。虽然董仲舒在构建他的思想理论体系时也吸收融合诸子思想,但这种吸收和融合只是使儒家思想进一步符合统治者的需要,是为了辅助和巩固儒家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第二,在国家选士、教育内容和统纪法度上向汉武帝建议以儒家经学为统一标准。“推明孔氏”将儒学从与诸子百家平行的位置提高到主导的位置,使儒家学说地位得以提升,为其成为“一尊”奠定基础。——摘编自欧亚琴《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建构》材料二唐代佛教大盛,儒学门庭冷落,“不过,儒学在中唐后仍然出现了一些生机”。这生机之出现,便有韩愈及其弟子之力。特别是韩愈,他不遗余力地抑制佛教的强势发展,接续道统,与佛教争正统地位,于是便有了中唐儒学复兴运动。中唐儒学复兴之生机,虽然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撼动佛教,但却“为宋明时期儒学的再度复兴作了思想的铺垫”。正是韩愈崇儒排佛,创建并守护道统,儒学才能在唐代儒释道三元一体的大格局下保持正统地位,进而使得宋代充满文化自信,在其频遭游牧民族入侵、民族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仍能坚守儒道,并吸收禅佛思想而创立宋明理学,儒学也得以再度复兴,走向辉煌。——摘编自甘也达《韩愈刺袁与中唐儒学复兴运动》(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唐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原因。【答案】(1)主张:构建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新儒学理论体系;提出“性三品”说;以儒家经学作为国家选士、教育内容和统纪法度的标准。(2)原因:唐代佛教大盛,儒学受到冷落;韩愈等人力图抑制佛教发展,接续道统,争夺正统地位;社会发展需要新的思想引领。【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材料一“ 充分继承并发展孔孟荀的思想主张,构建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新儒学理论体系”可得出“构建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新儒学理论体系”;据材料一“董仲舒提出的‘性三品’说,就深受孟子、荀子人性论的启示和影响”可得出“提出‘性三品’说”;据材料一“在国家选士、教育内容和统纪法度上向汉武帝建议以儒家经学为统一标准”可得出“以儒家经学作为国家选士、教育内容和统纪法度的标准”。【小问2详解】本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二“唐代佛教大盛,儒学门庭冷落”可得出“唐代佛教大盛,儒学受到冷落”;据材料二“便有韩愈及其弟子之力。特别是韩愈,他不遗余力地抑制佛教的强势发展,接续道统,与佛教争正统地位”可得出“韩愈等人力图抑制佛教发展,接续道统,争夺正统地位”;据材料二“进而使得宋代充满文化自信,……儒学也得以再度复兴,走向辉煌”可得出“社会发展需要新的思想引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东汉末年的分裂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传统的中央集权体制逐渐瓦解,地方势力崛起,形成了多元化的政治格局。同时,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儒家思想的地位受到挑战,文化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摘编自[日]川本芳昭《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社会与国家》提取材料中的部分或整体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与国家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阐述:东汉末年,中央集权崩溃,地方豪强崛起,曹魏、蜀汉、东吴三国鼎立,随后西晋短暂统一,但不久又出现南北朝的分裂局面。这种政权的频繁更替和战乱导致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地方豪强和世家大族的权力进一步增强,他们在地方事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甚至对国家政权产生了直接影响。战乱和政权更替导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许多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依附于豪强大族的佃农或流民。与此同时,世家大族通过土地兼并和经营庄园,积累了大量财富,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使得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力减弱。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通过特权垄断了官僚体系,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上层社会。门阀士族不仅在政治上拥有特权,在经济上也占据优势地位,对国家政权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与国家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地方豪强和世家大族的权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力减弱。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示例二论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多元化的政治格局。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格局呈现多元化特征。东汉末年,豪强并起,汉室衰微,三国鼎立局面初现,魏蜀吴三国在政治、军事上相互角逐又各自为政。曹魏重法家,推行九品中正制以选官,聚拢人才;蜀汉以兴复汉室为旗号,政治上延续汉制,凝聚人心;东吴则依靠江东士族,凭长江天险偏安一方。西晋短暂统一后,八王之乱使国家陷入混乱,少数民族内迁,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族在政治上相互碰撞与融合,五胡十六国政权林立,政治形态多样。东晋在南方建立,与北方政权形成南北对峙。南北朝时期,南朝历经宋、齐、梁、陈的更迭,士族与寒门势力在政治舞台上此消彼长;北朝则有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积极汉化,在政治制度上学习汉族,促进民族融合,后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再演变为北齐、北周,政治格局不断变动重组。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民族融合、地方势力发展、战乱纷争等因素,形成了复杂多元且不断演变政治格局,为后续大一统王朝的发展奠定了多民族融合与制度探索的基础。【解析】【详解】本题是材料题之评论解说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首先解读设问,提取材料中的部分或整体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根本变化”可提取论题: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与国家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材料“随着东汉末年的分裂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传统的中央集权体制逐渐瓦解,地方势力崛起,形成了多元化的政治格局”,可提取论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格局呈现多元化特征。根据材料“同时,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儒家思想的地位受到挑战,文化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可提取论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等等。其次,根据所选定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对所选定的题目进行阐述,例如,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与国家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阐述这个论题要从魏晋南北朝的政局演变着手,分析其社会经济形态,以及当时的世族政治的角度去论述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显著变化。最后综上所述,回扣主题,得出自己所论述的结论,例如: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豪强和世家大族的权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力减弱,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大量的乡村人口转入城市并最终转化为城市人口,这一现象是当时经济发展的折射。宋代农村人口增多而土地增长无法满足人口的需要,使得一部分无地少地的农民走向城市谋生;与此同时,城市工商业发展较为发达,创造了大量的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电子商务软件销售与网络营销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销售协议管理细则流程图模板
- 2025年涂覆材料合作协议书
- 2025微商代理合同
- 2024年知识产权全方位服务协议书示例版
- 2024年特定股权全面收购意向性框架合同版B版
- 2024年货物销售信誉保证协议3篇
- 2024年环保橱柜销售标准协议格式版B版
- 2025年度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协议书
- 2024年版智能仓库管理系统开发与实施合同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毛坯房验房专用表格详细
- 车辆维修保养服务方案(完整版)
- 幼儿园大班主题《我自己》个别化学习
- 派出所立体化勤务指挥室建设模式探析――以大连市公
- 物资设备部工作述职报告
-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龙门吊轨道基础施工方案
- 画廊与画家合作协议书范本
- 全口义齿-印模与模型-课件PPT
- 地方课程六年级上册
-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模板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