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保护措施指南_第1页
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保护措施指南_第2页
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保护措施指南_第3页
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保护措施指南_第4页
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保护措施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保护措施指南TOC\o"1-2"\h\u8300第一章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概述 2226871.1监测目的与意义 2157491.1.1监测目的 2308541.1.2监测意义 350801.1.3监测内容 31451.1.4监测方法 321318第二章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 4209241.1.5监测目的与意义 4284271.1.6监测内容与方法 460711.1.7监测频次与周期 4317091.1.8评价原则 4217881.1.9评价方法 560761.1.10评价结果的应用 51653第三章农产品产地水质环境监测 5290371.1.11监测目的与意义 5149251.1.12监测内容与方法 5298891.1.13监测频率与数据管理 6119971.1.14水源保护区划分 625741.1.15水源保护措施 618969第四章农产品产地大气环境监测 727011.1.16监测目标 7100221.1.17监测内容 7226411.1.18监测方法 731991.1.19源头减排 7166311.1.20过程控制 8308091.1.21末端治理 816323第五章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监测 874271.1.22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法 8138851.1.23生物多样性监测内容 9136461.1.24生物多样性保护 9324671.1.25生态系统功能维护 964731.1.26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9172241.1.27政策法规与宣传教育 1032215第六章农药使用与残留监测 10303261.1.28监测目的与意义 10240341.1.29监测内容与方法 1054251.1.30农药残留检测 10169551.1.31农药残留控制 1112075第七章农产品产地农业废弃物处理 1113821.1.32概述 1151.1.33农业废弃物分类 11232701.1.34农作物秸秆处理方法 12250831.1.35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处理方法 12240031.1.36畜禽粪便处理方法 12283571.1.37农膜处理方法 12185261.1.38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方法 122211第八章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政策法规 12183881.1.39概述 1352971.1.40相关法律法规 13121531.1.41政策法规实施 13145811.1.42概述 14136221.1.43相关法律法规 14173501.1.44政策法规实施 1426062第九章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14203481.1.45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宣传 14144231.1.46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知识普及 1532061.1.47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技术创新与推广 1588091.1.48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典型案例宣传 15116151.1.49宣传教育的方式 15232471.1.50宣传教育的途径 152807第十章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保护案例分析 1699231.1.51案例背景 1634631.1.52案例实施过程 16117641.1.53案例分析 1712621.1.54启示 17第一章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概述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章主要对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的目的与意义、监测内容与方法进行概述。1.1监测目的与意义1.1.1监测目的(1)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对农产品产地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觉和消除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风险,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2)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了解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状况,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3)指导农业生产:根据监测结果,为农业生产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4)预防和控制农业环境污染:通过监测,及时发觉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安全。1.1.2监测意义(1)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有助于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2)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通过对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3)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第二节监测内容与方法1.1.3监测内容(1)土壤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土壤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等指标。(2)水环境监测:主要包括水体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营养物质、微生物等指标。(3)气象环境监测:主要包括气温、湿度、风向、风速、光照等气象要素。(4)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农业生物多样性、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指标。1.1.4监测方法(1)现场调查法:通过现场调查,了解农产品产地环境的基本情况,为监测提供基础数据。(2)样品采集与分析法:根据监测内容,采集土壤、水体、农作物等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3)遥感监测法:利用遥感技术,对农产品产地环境进行宏观监测,获取大范围的环境信息。(4)模型预测法:建立数学模型,对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进行预测,为监测提供科学依据。(5)监测数据综合分析法:将各种监测方法获得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第二章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第一节土壤污染物的监测1.1.5监测目的与意义土壤污染物的监测旨在及时掌握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预防土壤污染,保障农产品安全。通过对土壤污染物的监测,可及时发觉和解决土壤污染问题,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1.6监测内容与方法(1)监测内容土壤污染物的监测主要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病原微生物等。(1)重金属:包括镉、汞、砷、铅、铬等。(2)有机污染物:包括农药、化肥、石油烃、多环芳烃等。(3)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2)监测方法(1)采样方法: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采用网格布点、随机布点等方式进行采样。(2)实验室分析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法、微生物培养法等。1.1.7监测频次与周期土壤污染物的监测频次和周期应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污染物迁移性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监测。第二节土壤质量评价方法1.1.8评价原则土壤质量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评价方法应具有科学依据,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2)客观性:评价过程应客观公正,避免人为干预。(3)系统性:评价应涵盖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含量、分布、迁移性等多方面因素。(4)可操作性:评价方法应简便易行,便于实际操作。1.1.9评价方法(1)单因子评价法根据土壤污染物的含量,将其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对比,判断土壤质量是否超标。(2)综合评价法综合考虑土壤污染物的含量、分布、迁移性等因素,采用综合评价指数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价。(3)模型预测法通过建立土壤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预测土壤质量变化趋势。(4)暂时性评价法根据土壤污染物的历史数据和现状,评价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5)生态风险评估法评估土壤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确定土壤质量的生态风险等级。1.1.10评价结果的应用土壤质量评价结果可用于以下方面:(1)指导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保护工作。(2)为农产品产地安全监管提供依据。(3)为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提供参考。(4)为土壤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第三章农产品产地水质环境监测第一节水质污染物的监测1.1.11监测目的与意义农产品产地水质环境监测旨在及时掌握农产品产地水质状况,发觉水质污染物,预防污染的发生,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对水质污染物的监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1.1.12监测内容与方法(1)监测内容水质污染物的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重金属:如铅、镉、汞、砷等。(2)有机污染物:如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等。(3)营养物质:如总氮、总磷、氨氮、硝态氮等。(4)生物污染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2)监测方法(1)现场采样:在农产品产地水源附近设立监测点,定期采集水样。(2)实验室分析:将采集的水样送至实验室,采用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方法进行检测。(3)在线监测:利用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水质污染物浓度。1.1.13监测频率与数据管理(1)监测频率根据农产品产地水质状况和污染物种类,确定监测频率。一般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全面监测。(2)数据管理建立健全水质污染物监测数据库,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保存,以便于查询、统计和报告。第二节水源保护措施1.1.14水源保护区划分根据农产品产地水质状况和周边环境,合理划分水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为核心区域,二级保护区为缓冲区域。1.1.15水源保护措施(1)污染源控制(1)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保证工业废水达标排放。(2)加强农业污染源治理,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3)加强生活污染源治理,提高生活污水处理能力。(2)水源保护区管理(1)设立水源保护区标志,明保证护区范围。(2)建立健全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加强巡查监管。(3)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从事污染水源的活动。(3)水源涵养与修复(1)加强植被建设,提高水源涵养能力。(2)开展水源地生态修复工程,改善水质状况。(3)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水源保护区生态用水。(4)水质监测与预警(1)建立健全水质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能力。(2)制定水质预警机制,及时应对水质污染事件。(3)加强水质监测数据共享,为农产品产地水质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第四章农产品产地大气环境监测第一节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农产品产地的大气环境质量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是保障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1.1.16监测目标大气污染物监测的主要目标是掌握农产品产地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分布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1.1.17监测内容(1)常规污染物监测: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10和PM2.5)、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等。(2)特征污染物监测:根据地区特点,监测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等特征污染物。(3)气象因子监测:监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因子,以分析大气污染物扩散和迁移规律。1.1.18监测方法(1)手工监测:采用采样、分析、数据处理等手段,对大气污染物进行定量和定性监测。(2)自动监测:利用大气污染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3)遥感监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信息。第二节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1.19源头减排(1)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低碳农业,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2)控制工业污染: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保证其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3)控制交通污染: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减少汽车尾气排放。1.1.20过程控制(1)提高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运行效率:对工业企业和农业设施进行技术升级,提高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2)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推广秸秆还田、生物质能利用等技术。(3)绿化造林:加大绿化造林力度,提高植被覆盖率,吸收大气污染物。1.1.21末端治理(1)大气污染物治理设施建设:建设大气污染物治理设施,如脱硫、脱硝、除尘等,减少污染物排放。(2)大气污染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大气污染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觉和应对大气污染事件。(3)环境宣传教育: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第五章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监测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监测的核心环节之一是对生物多样性的监测。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也是评估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本节将重点阐述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方法、内容及其在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中的应用。1.1.22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法(1)物种多样性监测:通过调查和统计农产品产地内不同物种的数量、分布和生态习性,分析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2)生态系统多样性监测:对农产品产地内的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和功能进行调查,评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3)遗传多样性监测: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农产品产地内的生物种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了解遗传多样性的变化情况。1.1.23生物多样性监测内容(1)物种组成:调查农产品产地内的动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分析物种组成特点。(2)生物群落结构:研究农产品产地内的生物群落结构,包括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等指标。(3)生态系统功能:评估农产品产地内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降解等。(4)生物多样性保护状况:分析农产品产地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状况,为制定保护措施提供依据。第二节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农产品产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旨在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1.1.24生物多样性保护(1)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保证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生物多样性。(3)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防止物种灭绝。1.1.25生态系统功能维护(1)保持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工程,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2)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水质安全。(3)恢复植被:加强植被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抗逆能力。1.1.26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1)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构建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时掌握生态环境变化情况。(2)开展生态环境评估:定期对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进行评估,为制定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1.1.27政策法规与宣传教育(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政策法规建设,保证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化。(2)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以上措施,有望实现农产品产地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六章农药使用与残留监测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农药的过量使用及残留问题日益凸显,对农产品产地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因此,对农药使用与残留进行监测,对农产品产地环境进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本章内容:第一节农药使用的监测1.1.28监测目的与意义农药使用监测旨在掌握农药使用现状,评估农药使用对环境及农产品质量的影响,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1.1.29监测内容与方法(1)监测内容(1)农药种类及使用量:监测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上使用的农药种类及使用量。(2)农药使用方式:监测农药的喷洒、拌种、灌根等使用方式。(3)农药使用频率:监测农药的使用次数及间隔时间。(2)监测方法(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民的农药使用情况。(2)田间调查法:对农田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农药使用数据。(3)数据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农药使用现状。第二节农药残留的检测与控制1.1.30农药残留检测(1)检测方法(1)仪器分析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仪器进行农药残留检测。(2)免疫分析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免疫分析方法进行农药残留检测。(3)快速检测法:利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卡、农药残留检测仪器等设备进行快速检测。(2)检测流程(1)样品采集:按照规定方法对农产品进行采样。(2)样品处理: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预处理,如切碎、匀浆等。(3)检测分析:采用上述方法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4)结果判定:根据检测标准判断农药残留是否超标。1.1.31农药残留控制(1)推广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降低农药残留风险。(2)优化农药使用技术:提高农药使用效率,减少农药用量。(3)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建立健全农药使用管理制度,规范农民用药行为。(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5)农业生态环境修复:对受农药污染的农田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减轻农药对环境的影响。通过以上措施,对农产品产地环境中农药使用与残留进行监测和控制,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提供有力保障。第七章农产品产地农业废弃物处理第一节农业废弃物的分类1.1.32概述农业废弃物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畜禽粪便、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农业废弃物的分类对于科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1.1.33农业废弃物分类(1)农作物秸秆:包括小麦、玉米、稻谷等农作物收获后的秸秆。(2)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包括果品、蔬菜、茶叶等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废弃物。(3)畜禽粪便:包括猪、牛、羊、鸡等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4)农膜: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后废弃的塑料薄膜。(5)农药包装废弃物:包括农药使用后剩余的包装物、容器等。第二节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方法1.1.34农作物秸秆处理方法(1)秸秆还田:将秸秆翻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2)秸秆饲料:将秸秆进行氨化、青贮等处理,用作饲料。(3)秸秆生物质能: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燃料,用于发电、供暖等。(4)秸秆工业原料:将秸秆作为工业原料,生产纸张、板材等。1.1.35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处理方法(1)堆肥化处理:将废弃物进行堆肥化处理,生产有机肥料。(2)沼气发酵:将废弃物进行沼气发酵,产生沼气用作能源。(3)资源化利用:将废弃物作为原料,生产相关产品。1.1.36畜禽粪便处理方法(1)堆肥化处理:将畜禽粪便进行堆肥化处理,生产有机肥料。(2)沼气发酵:将畜禽粪便进行沼气发酵,产生沼气用作能源。(3)资源化利用:将畜禽粪便作为原料,生产饲料、肥料等。1.1.37农膜处理方法(1)回收利用:对废弃农膜进行回收,重新利用。(2)焚烧处理:将废弃农膜进行焚烧,减少环境污染。(3)填埋处理:将废弃农膜进行填埋,降低环境影响。1.1.38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方法(1)回收利用:对农药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重新利用。(2)焚烧处理:将农药包装废弃物进行焚烧,减少环境污染。(3)填埋处理:将农药包装废弃物进行填埋,降低环境影响。通过以上方法,对农业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有助于保护农产品产地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八章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第一节国家级环境保护政策法规1.1.39概述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级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在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中起到了关键的引导和规范作用。这些政策法规旨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1.40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制度和措施。该法规定,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进行查处。(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明确了农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其中包括加强农业环境保护,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该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资源合理利用。(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法,明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制度和措施。该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4)《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条例》《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条例》是我国专门针对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的行政法规,明确了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措施和责任。该条例规定,国家对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综合协调、社会参与的原则。1.1.41政策法规实施国家级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实施,需要各级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具体措施包括:(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2)加强执法监管,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3)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的认识;(4)加大投入,支持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技术研究与推广。第二节地方性环境保护政策法规1.1.42概述地方性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是在国家级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的。这些政策法规对于落实国家政策、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1.1.43相关法律法规(1)地方性环境保护条例地方性环境保护条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的。这些条例明确了地方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措施和责任。(2)地方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法地方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法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具体化,明确了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职责、程序和措施。(3)地方性农业环境保护政策地方性农业环境保护政策是根据国家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的。这些政策包括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等方面。1.1.44政策法规实施地方性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实施,需要地方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具体措施包括:(1)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2)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污染农产品产地环境的行为;(3)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的认识;(4)加大投入,支持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技术研究与推广。第九章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第一节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旨在提高农民、企业及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农产品产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下:1.1.45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宣传(1)国家及地方关于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2)国家及地方关于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3)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相关标准与规范。1.1.46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知识普及(1)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及监测方法;(2)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科学使用;(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4)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1.47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技术创新与推广(1)节能减排、绿色生产技术;(2)生态环境保护型农业技术;(3)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1.1.48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典型案例宣传(1)农产品产地环境治理与修复案例;(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案例;(3)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案例。第二节宣传教育的方式与途径1.1.49宣传教育的方式(1)理论宣传: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对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讲解;(2)实践宣传:通过示范项目、现场观摩等形式,让农民和企业直观了解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的实际效果;(3)媒体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广泛传播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的信息;(4)文艺宣传:通过文艺作品、宣传画、标语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宣传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知识。1.1.50宣传教育的途径(1)引导:部门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2)社会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形成多方共治的局面;(3)教育培训:将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4)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在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提升我国宣传教育水平。第十章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