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后半部分知识点总结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_第1页
高一地理后半部分知识点总结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_第2页
高一地理后半部分知识点总结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_第3页
高一地理后半部分知识点总结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_第4页
高一地理后半部分知识点总结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壳运动和改变(1)1.D2.C3.C4.A5.答案:(1)褶皱背向 (2)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3)①②②④ (4)储油结构储水结构(5)增大滑坡和泥石流 (6)ABD6.(1)②背斜顶部受张力,轻易分化侵蚀成谷岩层中间老,两翼新(2)略(3)AC(4)峨嵋山万佛顶、泰山、庐山等等地壳运动和改变(2)1.D2.A3.C4.D5.A6.C7.A8.D9.(1)背斜断层(2)山岭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3)D(4)A背斜结构中岩层向上拱起,能起到支撑隧道上覆岩层作用,又能使地下水顺岩层向两侧渗流,减小渗漏;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大,相对疏松,采石工程难度较小,也可降低工程成本。(5)A背斜中不透水岩层能够预防石油、天然气挥发与渗漏,使地质时期油气逐步富集。地壳运动和改变(3)1.C2.C3.D4.C5.B6.C7.B8.C9.D10.B11.B12.D13.B14.A15.C16.B第1页★课标:利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1、(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主要能量起源,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直接热源。(2)与大气保温作用相关现象现象成因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抵达地面太阳辐射少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人造烟雾防冻效果可增强大气逆辐射,提升地面温度晚秋或寒秋,霜冻出现在晴朗夜晚及“十雾九晴”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低,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第2页(3)、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1对太阳辐射减弱作用吸收作用:含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白天温度不太高。散射作用:含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天空呈蔚蓝色等。2对地面保温效应: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②大气中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赔偿,起保温作用。第3页吸收作用: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4)大气运动(5)热力环流: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空气环流。第4页垂直方向规律:受热地方垂直(运动),高空(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受冷地方水平(运动),近地面(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水平方向规律:在同一水平面上,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6)风形成直接原因:气压梯度力。高空大气风向是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共同作用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大气风向是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共同作用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第5页★课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影响。(1)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分布之间水分和热量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水热分布。(2)三圈环流所对应地面气压带风带:(注:风向指南北半球风向)低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低纬信风带(风向:北半球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中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中纬西风带(风向:北半球西南风、南半球西北风)高纬环流: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风向:北半球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全球共有7个气压带,6个风带,其中有3个低气压带。因为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7月)北移,冬季(1月)南移。第6页(3)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切割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切割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别写知名称:7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1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4)季风环流

第7页第8页(5)大气环流对气候影响第9页第10页第11页第12页★课标:利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过程和主要步骤,说明水循环地理意义。4、(1)认识水循环各个步骤名称。组成内陆循环各步骤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4个)组成海陆间循环各步骤蒸发、凝结、水气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地下)(6个)组成海上内循环是蒸发、凝结。降水(3个)台风登陆属水汽输送步骤,江河入海属径流步骤,它们都属于海陆间循环。塔里木河只参加内陆循环。(2)水循环地理意义

联络各圈层,进行水分联络,同时进行物质迁徙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过程延续。使人类赖以生存淡水资源不停得到更新,并能连续利用。水循环还能塑造地表形态。第13页★课标:利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

第14页

四大渔场成因。北海渔场位于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秘鲁渔场形成原因:秘鲁海区冷海水上泛。★课标:利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第15页★课标:利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如右图2所表示,①冷却凝固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岩浆岩:因为岩浆活动岩浆喷出地表或停留在地壳中冷凝成岩浆岩。(内力作用)沉积岩:露出地表岩石经过外力作用(风化、侵蚀使其成碎屑,搬运到较低区域沉积压实,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外力作用)变质岩:岩石在地下高温高压经变质作用成变质岩。(内力作用)第16页造成地表形态改变内、外力原因,引发地表形态发生改变力量包含来自地球内部内力和来自太阳外力,我们统称为地质作用。内力和外力是一对矛盾,内力形成高生低谷,而外力削低高山填平低谷,二者总是同时作用。★课标: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改变内、外力原因第17页1板块结构学说基本论点:(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2)板块处于不停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3)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褶皱山脉。第18页第19页2地质结构与结构地貌(1)地质结构:因为地壳运动引发地壳变形、变位。(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2)常见地质结构及结构地貌第20页褶皱:形成地貌是高山、谷地,绝大部分山脉是褶皱山脉;地堑:地貌常呈狭长凹陷地带如:渭河平原、东非大裂谷地垒:地貌形成块状山地如:华山、庐山风力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