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八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八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八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八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八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昆八中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学者们意识到,精美的玉器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中国大地上首次出现时,往往模仿人们熟悉的石质和陶质器物或饰品,诸如斧、环之类。除了材质不同,大汶口文化的玉斧与石斧几乎毫无二致:二者的外观均近矩形,一端有刃,柄端钻有圆孔。与之类似,玉环也相当忠实地仿制了陶制装饰物。这些“仿制品”引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石斧或陶环使用普通材料,而且仅得少量时间和精力就能制作完成,但切割和打磨一块坚硬的玉石则需要长年累月的耐心和艰辛劳作。众所周知,攻玉之难在于其质地极为坚硬——甚至钢铁工具对其也难有影响,只有将半流质研磨剂和硬度超过玉石的石粉混合使用,才能将其切割。生产一件玉器因此意味着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我们因此希望理解,东部沿海的先民为何致力于制作这种器物?在我看来,这些玉器的秘密在于它们模仿了石器或陶器但不求完全相同。将玉斧与石斧放在一起,人们可以立即分辨出二者的区别:玉斧色译丰富,细腻的表面光彩照人。它平滑、温润、坚硬而又令人赏心悦目。与石器和陶器外形相似的一件玉器因此具有了象征和修辞上的意义:看似普通,但事实并非如此。对那些深知攻玉之难的人来说,这意味着将大量人力凝结入这些小型器物之中。这些精美的玉器因此隐喻了其所有者控制乃至“浪费”大量人力的能力,其结果是,这些玉器以其“常规”的外观和巨大的人力投入,把自身转化为权力的物质象征。并非巧合的走,公元前4000年东部中国的社会阶层出现了清晰的贫富分化。大汶口基地包括两类截然不同的墓葬:大多数墓中鲜有随葬品,但少数大型墓中却出土了许多精美的容器以及象征财富的猪头。玉斧无一例外地出现于这些随葬品丰富的墓葬中,并总是陪伴着男性墓主。玉与权力的关系贯穿于中国的王朝史中。故官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玉山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它完成于1787年,定制者和拥有者是清朝的乾隆皇帝。这件玉雕的原石发现于新疆,重达11795斤。历时数年,原石从新疆被运至长江下游,在那里被帝国最优秀的匠师雕琢。经过六年不懈的工作,玉雕成品又经大运河船运至北京紫禁城。它的创作过程因此已经彰显着皇权,而其上雕刻的故事进而把乾隆比拟为开创中国朝代史的夏禹。玉雕背部的长篇铭文清楚地点明了这个主题:大约四千年以前大水肆虐中国,大禹受命应对这场灾难。吸取了其父先前治水未成功的经验,他尝试疏通而非阻截河流,经过七年的艰辛工作最终战胜了洪水。大禹被视作无私奉献的化身和政治领袖的楷模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者。将雕刻这则传说的玉山安置在自己的宫中,乾隆皇帝把自己与大禹,也把玉与政治权力的合法化联在一起。摘编自巫鸿《玉与中国文化:一种艺术史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玉斧对石斧的忠实模仿,透露出二者在先民生产活动中共同的实用功能。B.玉器的特质和因此具有的赏心悦目的效果,决定了其象征和修辞上的意义。C.由于生产玉器客观上需要巨大的人力投人,雕琢玉器也就意味着拥有权力。D.乾隆皇帝将玉雕安置在自己的宫中,玉雕彰显皇权的作用由此开始生成。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探讨玉器与权力的关系,体现了由器物到历史、再由历史理解器物的研究思路。B.文章对不同墓葬随葬品的分析,证明中国在大汶口时期就已出现贫富分化的社会现象。C.对大禹治水玉雕的论述使玉斧与玉环不至于成为孤证,文章因此更具逻辑性和说服力。D.文章从玉器的生产过程人手,暗含对特权阶层滥用民力的批判,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玉器的生产过程伴随着人类创造力的发挥,工匠们研究出了将不同物质混合使用的切割方法。B.从大汶口时代到乾隆时期,工匠的玉雕水平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玉器彰显权力成为了可能。C.玉斧总是出现在男性墓主的随葬品中,说明在大汶口时期,中国已进入男权社会的历史阶段。D.乾隆皇帝借大禹的历史功绩和身份来自喻和自炫,这是封建帝王统治服务于神话传说的产物。【答案】1.C2.A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透露出二者在先民生产活动中共同的实用功能”理解有误。依据原文文句“大汶口文化的玉斧与石斧几乎毫无二致:二者的外观均近矩形”分析,二者仅是“外观相似,且玉斧无实用功能”;且依据文句“这些玉器的秘密在于它们模仿了石器或陶器但不求完全相同,与石器和陶器外形相似的一件玉器因此具有了象征和修辞上的意义”分析可知,二者功能是不一致的。B.“因此具有的赏心悦目的效果,决定了其象征和修辞上的意义”理解有误。依据原文“与石器和陶器外形相似的一件玉器因此具有了象征和修辞上的意义”分析可知,原文有其限定词“外形”;且是“具有”象征意义,不是“决定”。D.“玉雕彰显皇权的作用由此开始生成”理解有误。依据原文“它的创作过程因此已经彰显着皇权”分析可知,“它的创作过程已经彰显皇权的作用”;且依据原文“将雕刻这则传说的玉山安置在自己的宫中,乾隆皇帝把自己与大禹,也把玉与政治权力的合法化联在一起”分析可知,原句的意思是说“乾隆皇帝把玉与政治权力的合法化”了,但并意味着“彰显皇权的作用由此开始生成”。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体现了由器物到历史、再由历史理解器物的研究思路”理解有误。依据原文“玉与权力的关系贯穿于中国的王朝史中”分析可知,原文的意思是“玉与权力的关系在中国的王朝史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是说“作者的研究思路是由器物到历史、再由历史理解器物”;阅读文本可知,此文作者的思路是围绕着“玉是如何成为权力的象征的思路”展开论述的。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中国已进入男权社会的历史阶段”理解有误。依据原文“大汶口基地包括两类截然不同的墓葬:大多数墓中鲜有随葬品,但少数大型墓中却出土了许多精美的容器以及象征财富的猪头。玉斧无一例外地出现于这些随葬品丰富的墓葬中,并总是陪伴着男性墓主”分析可知,“大汶口基地包括两类截然不同的墓葬,玉斧无一例外地出现于这些随葬品丰富的墓葬中”说明“玉器因此具有了象征和修辞上的意义”,即是权力的象征,中国的社会阶层出现了清晰的贫富分化。并不能推断出“中国已进入男权社会的历史阶段”。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通过外接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摘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材料二:以温度25℃、相对湿度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00),计算在温度15℃、35℃和湿度1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湿度(%)寿命倍数温度(℃)一年平均湿度(%)70503010350.140.190.300.68250.741.001.563.57152.745.819.0520.70(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材料三: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如下:(1)去酸方案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2)修复方案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能增强纸张强度。但纸浆补书机法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的强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残缺处的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不够牢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来一触即碎的文件纸张,现在不但可以正常翻阅,甚至可以拿起抖动。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毛里求斯大使馆人员表示惊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摘编自周崇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4.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A.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B.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C.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D.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预防是为了减缓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损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行动,其侧重点主要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外部环境。B.如果将温度25℃、相对湿度50%下纸张的寿命定为标准寿命,当湿度不变、温度降低10℃时,纸张的寿命倍数就会达到5.81。C.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纸张的强度,又不会影响字迹的清晰度。D.国家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毛里求斯形成于18世纪的档案文件的修复工作是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6.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答案】4A5.C6.(1)气候方面,位于赤道附近,湿热多雨,造成纸张寿命短;(2)档案材料所用纸张方面,所用破布浆机制纸,柔韧性差,纸张严重酸化。(3)档案形成的年代久远。【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中重要概念在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然后结合上下文认真揣摩理解,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本提要求选出“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A项,“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张冠李戴,结合原文“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可知“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是脱水,属于治理方面的技术。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纸浆补书机修订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曲解文意,材料三中所说的“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可见去酸方案是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纸浆补书机修订法主要是修补书页。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材料二列举了温度和湿度对纸张寿命的影响,结合材料三所说的“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可以概括出气候方面,位于赤道附近,湿热多雨,造成纸张寿命短;材料三中“文件纸张为破布装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细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感鉴别,柔切性极差,几乎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可以概括为档案材料所用纸张方面,所用破布浆机制纸,柔韧性差,纸张严重酸化。结合材料材料三中“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可概括整合出“档案材料书写所用墨水方面,档案材料书写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加快了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综合以上内容,整理一下用简洁文字分条表述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理水(节选)鲁迅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禹一声也不响。“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禹一声也不响。“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B.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讽刺态度。C.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以所谓“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D.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8.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9.《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答案】7.D8.①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③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9.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③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解析】【分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D.“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错误,鲁迅从反顾历史和讽喻现实的目的出发,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上古时代的神话世界里插入大量的现代人事,使作品逸出了传统历史小说的范围,呈现出鲜明的怪诞性和讽刺喜剧情调。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和工笔等。本文对大禹形象的塑造主要采用了肖像、语言、对比等手法。肖像(外貌)描写:“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本句描写大禹的外貌,写出他因为治水穿着如同乞丐,脸被晒的黧黑,衣服已经很破旧。语言描写:“查的怎么样?”“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这些句子描写大禹的语言,考察回来并没有如其他大员一样“大排筵宴”,而是询问考查结果,并指出“湮”是错误,应当“导”,面对他人质疑,沉着鉴定,富有远见。对比手法:“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描写大臣们吃喝玩乐,不务正业,一味因循守旧;“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等句描写大禹考查地形,征询百姓意见,为治理洪水而努力,并敢于打破旧有的错误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二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大禹的形象。【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基本特征的能力。《理水》的基本特征要紧扣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三个要点去答题。作品中让人们习见不惊的熟悉事物以陌生的面目出现,使事物蕴含的滑稽丑陋性质基于陌生化的艺术处理而变得尖锐、醒目,消除习俗偏见涂抹在事物上的假相,给人们提供一个透视事物丑拙鄙陋本质的适当心理距离和最佳角度。在《理水》中,鲁迅一方面依据史有所载的神话传说,塑造了上古时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形象,同时又大胆突破传统历史小说的形式规范,将30年代中国社会形形色色的丑陋乖讹现象披上历史的外衣,讽刺性地嵌入上古时代的神话氛围里,刻画了文化山上的学者教授、视察大员、水利局官吏等众多喜剧角色,组成了一个古今杂揉的怪诞世界。此外,文本的“新”还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在讲历史故事的同时揉进了诸如“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新词,尧舜的天下不仅有满嘴外语以做学问谋生的学者,还有幼稚园、飞车等古代根本不存在的事物。鲁迅有意将现代话语和事物植入到古代的时空环境中,使时间错综交叉,呈现出非古非今、亦古亦今的特征,使文本的结构呈现出反讽的艺术形态。这种奇诡的艺术构思最典型地体现了作家在《故事新编》中所追求的“故”事“新”编的独特艺术风貌。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①,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处狄十二年而行。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②,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飧③,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毂?”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④,右属櫜鞬⑤,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⑥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节选自《左传》,有删改)[注]①校:同“较”,较量,对抗。②骈胁(piánxié):又名骈肋,肋骨紧密相连如一整体。属生理畸形。古人认为这是圣人之像。③飧:晚饭。④鞭弭(mǐ):鞭和弓。⑤櫜鞬(ɡāojiān):马上盛弓箭的器具。⑥唐叔:晋国始祖,周成王之弟,封于唐,其子改国号为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B.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C.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D.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礼。行拜礼时,拱手胸前先拜,而后叩头至地,为古人最恭敬的礼节。B.乘,古代一车六马为一乘。春秋时,常用“千乘之国”“万乘之国”来表示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C.不毂,先秦时期诸侯国君主对自己的谦称。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还有“孤”“寡人”等。D.三舍,行军三十里为一舍,三舍为九十里。后人常用成语“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避免冲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耳在蒲城时,面对晋国军队的讨伐,他不愿与君父为敌,没有迎战选择逃跑。B.重耳到了齐国之后,耽于安乐的生活,后被姜氏和子犯灌醉,被迫继续流亡。C.在楚国,面对楚王“何以报我”的提问,重耳承诺将来若两军交战,会先礼后兵。D.重耳常年流亡,各国均对他礼遇有加,比如齐桓公赠马给他,还给他娶妻。13.把下面课内和课外文段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2)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答案】10.A11.B12.D13.(1)(晋国)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2)晋公子志向远大而行为又有所约束,言辞文雅而又合乎礼仪。他的随从态度恭敬并且待人宽厚,忠诚又能够为他效力。【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的意思是我看晋公子的随从。“吾”作主语,“观”作谓语,“从者”作“观”宾语,应在“从者”后停顿,这样就排除B、D项。“夫子必反其国”的意思是公子一定会返回晋国。“夫子”作主语,“反”作谓语,“其国”作宾语,“夫子”是称呼用语,中间不能停顿,这样就排除C项。断句后,疏通语意为:我看晋公子随从,都是栋梁之才,在他们的辅佐下,公子一定会返回晋国,返晋国后一定会得志於诸侯。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古代一车六马一乘”错误,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故选B。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D.“各国均对他礼遇有加”错误,原文“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分析可见,卫、曹国君并未礼遇重耳。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1)句得分点为:“封”,疆界,第一句中用作动词;“肆”,扩张;“阙”,侵损、削减;“焉”,从哪里。第(2)句得分点为:“广”,志向远大;“俭”,通“检”,约束;“力”,为……效力。参考译文:晋公子重耳遭受祸难的时候,晋国人到蒲城去征伐他。蒲城人想抵抗,重耳不允许,说:“我依仗父亲的恩赐才享有养身的封地,才得到人民的拥戴。有了人民的拥戴就对抗自己的父亲,没有比这罪过更大的了。我还是逃跑吧。”于是逃到狄国。跟随他一块出逃的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重耳在狄国居住了十二年后离开走了。路过卫国,卫文公不礼遇。走到五鹿,向野人乞讨饭吃,野人给了一块土,公子大怒,要举鞭子打他,子犯说:“土块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土地。”重耳行跪拜礼后,把土块接过来,装上车子。到了齐国,齐桓公把女儿姜氏嫁给重耳,并陪嫁八十匹马。公子沉湎在这安逸的生活中,随从的大臣们认为不能这样。准备出走,在桑树下谋划。蚕妇在树上听到后告诉了姜氏。姜氏恐怕走漏风声杀了蚕妇,对公子说:“你有远大的志气,听到的人我已经把她杀了。”公子说:“没有的事。”姜氏说:“走吧,留恋安逸贪图享受是会败坏名声的。”公子不愿意走。姜氏和子犯合谋,以酒罐醉使公子离开齐国。重耳酒醒后,拿着戈追逐子犯。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公子腋下的肋骨是连在一起的,很想看公子的裸体。在公子洗浴时,近前观看。僖负羁的妻子对丈夫说:“我看晋公子的随从,都是栋梁之才,在他们的辅佐下,那公子一定会返回晋国,返晋国后一定会得志於诸侯。得志了必然要杀对他无礼的人。曹国是首当其冲要被杀的。你何不早点表明你和他们不一样呢?”于是,僖负羁送去一盘晚餐,为了表示他对晋公子的敬意,暗中在盘中放了块璧玉。公子吃了饭送还璧玉。到了楚国,楚成王设酒宴款待公子说:“如果公子返回晋国,怎么报答我呢?”公子回答说:“女人、玉石、丝绸,你是有的;鸟羽、旄牛尾、象牙、犀牛皮是你这儿产的。流及晋国的不过是你所剩的零头,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楚王说:“虽然这样,可你怎么报答我呢?“公子回答说:“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到晋国,晋楚交兵,在中原相遇,那就避君三舍(退避九十里)。假如得不到你退兵的命令,我左手拿马鞭,右手拿弓箭,以此和你周旋。”楚国令尹子玉请求杀掉公子。楚王说:“晋公子志向远大而行为又有所约束,言辞文雅而又合乎礼仪;他的随从态度恭敬并且待人宽厚,忠诚又能够为他效力。晋惠公不得人心,内外反叛。我听说,姬姓,在唐叔以后是最能持久的。可能由晋公子这一支继承下去。天有意提拔他,谁能废了他?违背天意,必有大祸。”于是把他们送到了秦国。(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半山春晚即事①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床敷②每小息,杖屦③或幽寻。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注】①此诗写于诗人推行新法失败,罢相后退居江宁时期。②床敷:安置坐具。③杖屦:扶杖漫步。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语奇妙,“取”“酬”二字赋予春风以生命,花虽凋谢,诗人却于清阴中倍感慰藉,透露出一种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B.颔联紧承春风慷慨赐予的“清阴”,抒写小路的蜿蜒曲折,树木的葱茏茂密,屋宇的隐约可见,动静结合,更显生机与活力。C.颈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或居家凭几小憩,或寻幽拄杖独行,刻画出园中主人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得的心境。D.这首诗对仗工稳,通过描写半山园的晚春景象和诗人的日常活动,展现了王安石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抒发了内心复杂的感情。15.清代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此诗:“寓感愤于冲夷(冲淡平夷)之中,令人不觉。”请结合这一评价赏析尾联用词的精妙。【答案】14.B15.①“唯”,只有。如今除了诗人独步寻幽之外,几乎无人来访,知音全无,只有途经此山的鸟儿,偶尔来安慰一下自己。在平和闲淡之中,流露出诗人举世无人相知的感慨。②“遗”,赠送,留下。运用拟人手法,将北山之鸟视为知己,在此宁谧的氛围里,鸟儿飞过,留下一片“好音”。明写鸟声,实则衬托诗人罢相后的孤寂心境。(意思对即可)【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B.“动静结合”不正确,是静景。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阵阵清脆悦耳之声,抬头看去,原是北山一鸟,掠飞而过,留下一片“好音”。这两句极富韵味。北山即钟山,六朝时周颙曾隐居于此。此时的北山,除了诗人独步寻幽之外,杳无人迹,只有声声鸟鸣,偶尔来慰其岑寂。“唯”,只有。在平和闲淡之中,流露出诗人举世无人相知的感慨。“遗”,赠送,留下。这里万籁无声,只有北山上的小鸟经过时,会留下美妙的声音。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北山之鸟视为知己,明写鸟声,实则衬托诗人罢相后的孤寂心境。诗人在平夷冲淡的外表下,怀孤往之志、举世无人相知的感慨显示于言外。(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2)《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浴乎沂②.风乎舞雩③.吴楚东南坼④.乾坤日夜浮⑤.素月分辉⑥.明河共影【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沂、舞雩、坼、乾坤、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是一部的悲剧。其不仅有般的悲惨,还有如花如诗般的凄美。《红楼十二钗评传》看待红楼女子,在悲剧艺术的层面考虑得更多一些。元、迎、探、惜四位公府千金,(),四类女子富有典型意义,成为家族末世各类小姐命运之悲的集中写照。十二正册中的三位贾府媳妇,凤姐、李纨、可卿,可以说是才、德、貌,可谓封建世家少奶奶的艺术画廊。曾经大权在握的王熙凤,虽然可以、谋财害命,但在当时的现实中,她没有去违背夫妻纲常,对“国舅老斧”的奉承、对平儿的拉拢与欺凌,足见其面对丈夫和侍妾时的角色意识。她既“泼辣”也“泼醋”,小说里被揭示的这位女强人的“辛酸”值得同情。李纨是唯一居住在大观园里的少奶奶,从居所来看,与豆蔻年华的怡红快绿不同的是,稻香村颇为另类。大观园中的“稻香老农”,是牧歌式的贞节牌坊,李纨应是物欲横流之贾府中的一件清雅的装饰。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彻头彻尾如泣如诉各有所长恃强怙宠B.彻心彻骨如歌如泣各有千秋恃强逞能C.彻头彻尾如泣如诉各有千秋恃强逞能D.彻心彻骨如歌如泣各有所长恃强怙宠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有进宫墙者的闺怨,入空门者的绝情,庶出者的身世叹惋,买卖与包办婚姻之下的哭诉。B.有进宫墙者的闺怨,庶出者的身世叹惋,入空门者的绝情,买卖与包办婚姻之下的哭诉。C.有进宫墙者的闺怨,绝情的入空门者,身世叹惋的庶出者,买卖与包办婚姻之下的哭诉。D.进宫墙者有闺怨,入空门者的绝情,庶出者叹惋身世,买卖与包办婚姻之下的哭诉。19.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她既“泼辣”也“泼醋”,小说里被揭示的这位女强人的“辛酸”引发同情。B.她既“泼辣”也“泼醋”,小说里揭示的这位女强人的“辛酸”值得同情。C.她既“泼辣”又“泼醋”,小说里被揭露的这位女强人的“辛酸”值得同情。D.她既“泼辣”又“泼醋”,小说里揭露的这位女强人的“辛酸”引发同情。【答案】17.C18.A19.B【解析】【分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彻头彻尾:从头到尾,全部、十足的意思。彻心彻骨:形容疼痛达到了极点。语境指《红楼梦》完全就是悲剧,应选“彻头彻尾”;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如歌如泣:声音呜呜动人。这里形容“悲惨”,应选“如泣如诉”;各有千秋: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各有所长:各有各的长处、优点,一般多指人才而言。这里形容塑造的人物形象各有特色,应选“各有千秋”;恃强逞能:依仗强大,卖弄才干。恃强估宠:指倚仗权势凭借宠幸作恶。这里修饰王熙凤“大权在握”,应选“恃强逞能”。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选填的句子对应是对贾府四位千金命运的概括,句子结构应当一致,构成排比。符合要求的是A项。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被”字误用,“引发同情”搭配不当;C.“被”字误用,“揭露……辛酸”搭配不当;D.“揭露……辛酸”搭配不当,“引发同情”搭配不当。故选B。20.在下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阐述自己的观点,首先得把观点想清楚,______。只有预先“想明白”,下笔才能“说得清”。很多时候文章观点含糊不清,牵强附会,很可能是因为自己事先没有“想明白”。而阐述观点时,要使人明白你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观点,是要纠正或补充他人的看法,还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意图清楚,观点明确,文章就容易有一个具体而鲜明的主旨。_______,这与写作意图不明有很大的关系。阐述观点的目的是说服人,这就需要对观点作充分的解释、论证。要仔细推敲观点内在的逻辑结构,以此为纲,选择真实典型能证明观点的论据;还可以回溯观点形成的过程,一步一步引导读者达到最后的结论,_______。从形成观点到写成文章,可以先打腹稿或列出提纲,把观点的若干方面梳理一下,看看先说哪些,后说哪些,做好安排。几个方面说完后,适当作点小结,总结并强调自己的观点,起到加深印象或延伸思考的作用。【答案】①.“想”是写的前提②.有些作文虽有观点却很空泛(或:有些作文观点含糊不清)③.从而让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处,前文说“首先得把观点想清楚”,结合后文“只有预先‘想明白’,下笔才能‘说得清’”,可知此处谈的是“想”和“写”的关系,故此处可填“‘想’是写的前提”。

第二空处,前文说“文章就容易有一个具体而鲜明的主旨”,结合后文“这与写作意图不明有很大的关系”,可知此处谈的是主旨或观点空洞不鲜明的问题,故此处可填“有些作文虽有观点却很空泛”。

第三空处,结合前文“要仔细推敲观点内在的逻辑结构,以此为纲,选择真实典型能证明观点的论据;还可以回溯观点形成的过程,一步一步引导读者达到最后的结论”,可知此处谈的是怎样让观点说服人,故此处可填“从而让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21.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京剧是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清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陆续在北京演出,于嘉靖、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昆剧、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而成。材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出通知,从2008年3月开始,全国十省市开展音乐课教京剧的试点工作,并公布了15部京剧进校园剧目中的唱段。此通知一出台,人们议论纷纷,赞叹声、反对声此起彼伏,莫衷一是。(1)每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内容。(2)你如何看待“京剧进校园”这个问题?请简述。【答案】(1)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部开展“京剧进校园”试点工作。(2)答案示例1:京剧进校园是件大好事。徽班进京已有百多年了,京剧是京城文化的一块活化石,人们通过它,了解了历史,了解了文化唱念做打的艺术更是令人陶醉,它是北京一张不可多得的名片。因此,我喜欢它,希望更多的人接近它,爱上它!答案示例2:目前京剧进校园条件尚不成熟。它的受众面极其狭窄,除了有闲情逸致的老年观众外,中青年几不涉及;它过于程式化,一招一式都有严格的限制;剧情过于拖沓;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脸谱化,好人坏人,让人一眼洞穿、拖腔又太长,要改进才有出路。答案示例3:对京剧进校园不要操之过急。要成立一个类似议会的机制,对其进程和效果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实时调整。还可采用1+X模式。1是指固定剧目,X是指选修剧目,可以是地方戏,也可以是其他优秀剧目。让学生通过学京剧和其他戏曲接受传统优良品德和民族精神的教育。答案示例4:中学生接受真正的传统文化重陶是非常必要的。京剧进课堂,当然是件好事。京剧是门综合艺术,脸谱是绘画艺术,身段是形体艺术,即便单看唱词,夹叙夹议,如诗如歌,也是很好的文学范本。哪怕仅仅是读读这些经典唱段,也能学到很多历史知识、生活常识;还能学到许多修辞方法,至少对写作有帮助。【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材料1主要是介绍京剧的,第一句总说“京剧是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后面介绍京剧的来源与演变、发展,可知京剧是清朝年间糅合多种唱腔发展而来。据此可概括出主要内容是“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材料2第一句话是介绍一件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出通知,从2008年3月开始,全国十省市开展音乐课教京剧的试点工作,并公布了15部京剧进校园剧目中的唱段”,可概括成“教育部开展‘京剧进校园’试点工作”,后面是人们对此事的看法。【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论新闻事件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京剧进校园”这个问题,考生可以肯定也可以质疑,但是要有理有据,表达充分。一般要先给出观点,然后分析。比如肯定“京剧进校园”,可从“京剧”的角度分析,从材料1可知,京剧是我国传统剧目,融合了很多唱腔,是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是北京乃至中国的名片,作为中国人,应当了解这些传统文化,从中感受艺术之美;或者从京剧的唱念做打等基本功角度分析,它是综合性艺术,对学生的艺术熏陶起着良好作用等。也可以质疑,可从如下角度分析:京剧本身存在一些问题,难以融入时代,让学生产生共鸣,比如其动作程式化、剧情拖沓、人物脸谱化等,都无法让学生“爱”上它。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可以慢慢改进。当然也可以认为京剧进校园不要操之过急,可以给出建议,慢慢让学生接受,更主要的是要有人监督效果,不能一“进”了之等。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和孟子有以下这样的对话。(齐宣王)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请根据以上对话的的内容,确定立意和主旨,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为与能人常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李宁的广告词说:“一切皆有可能。”联想公司也曾说:“只要你们想得到,我们就能做得到。”这些经典的语录告诉我们同一条理论:为,则无所不能!曾经只属于黑人的短跑金牌的历史,在雅典奥运会上,揭开了新的一页。那一刻,中国疯狂了,亚洲震惊了,整个地球震动了!是刘翔,是他那一份执著的心驱使他近似疯狂的为,他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