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北省宜城市三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宜城市三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宜城市三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宜城市三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宜城市三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城三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命题人:万红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祝考试顺利★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1年初,多个诋毁中印边境卫国戍边英雄的败类相继被拘,在全社会再次强化了英烈凛然不可侵犯的深刻印象。曾几何时,“历史虚无主义”猖獗,大家耳熟能详的革命英烈,如方志敏、张思德、董存瑞、江姐、黄继光、邱少云、杨子荣等都被妖魔化。他们甚至把八路军抗日英雄群体“狼牙山五壮士”说成是“祸害老百姓的土匪”,而且还公开在网络和杂志上发表,这种行为受到正义之士的抨击和怒斥后,他们不但不知悔过,反而到法庭起诉他人侵犯了名誉权,要求道歉赔偿。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场捍卫“狼牙山五壮士”名誉的斗争,在法庭和舆论两个战场展开。在党和各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近3年的持续斗争,打了两场官司,终于在2016年8月15日取得了法庭斗争胜利,为国家英烈伸张了正义。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全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从此,有了一把专门定制的保护英烈的法律利剑。近年来,社会舆论和风气持续向好,但仍有一些人以身试法,变着花样诋毁污辱英烈。有些同志感觉愤怒和无奈,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英雄烈士保护法》学习不够。这部法律提供了很给力的法律武器:一、无论什么人以什么方式侵害英烈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必须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和刑事三种责任,《民法典》和《刑法》也有相应的制裁条款;二、各级人民政府都有保护英烈的职责,如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要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对侵害英烈的行为,近亲属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提供法律援助服务,英雄烈士没有近亲属或者近亲属不提起诉讼的,检察机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侵害英烈的行为,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这些法条,实质上宣告保护英烈人人有责,对那些屡教不改的败类绳之以法不是难事,大家要学会使用法律武器。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加强思想教育和改造。要让更多的人知法守法,不要触犯法律底线。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言论自由不受法律约束,对诋毁国家英烈的无耻言行必须零容忍。在全社会树立起爱国奉献、崇尚英雄的民族正气,形成对诋毁侮辱英雄的行为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摘编自王立华《<英雄烈士保护法>需要认真学》)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新时代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需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途径,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青少年成长全过程和各环节,实现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充分发挥网络空间作用。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需要结合青少年的新变化、新特点创新教育方式,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爱国主义是鲜活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要紧扣时代主题,着眼话语创新,优化内容供给,结合青少年兴趣点和接受习惯,制作推出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富有爱国主义气息的网络文学作品、动漫、有声读物、短视频等,使内容通俗化、接地气,既可感可知,又可亲可近,善用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语言讲好爱国故事、传播主流价值观,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积极创新传播手段,突出议题引领、立体传播、柔性推介,依托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传播平台,通过丰富优质的媒体产品和可视化、互动式体验,潜移默化地传递爱国主义精神,在网络上打造精准传播、有效覆盖的爱国主义教育新空间,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头脑、入心灵、见行动。发挥社会协同作用。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深度开发融教育性、知识性、文化性、体验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红色旅游产品,引导青少年以寓学于游的方式重温红色记忆,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深入挖掘重大纪念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发挥传统和现代节日的涵育功能,以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组织开展主题演讲、快闪等有情感、有深度、有温度的活动,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参与感,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大力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和鼓舞广大青少年勤奋学习、向上向善,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摘编自蓝晓霞《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代代相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的猖獗,导致很多革命英烈被妖魔化,也是中印边境卫国戍边英雄在网络上被诋毁的原因。B.2016年捍卫“狼牙山五壮士”名誉的斗争,在法庭斗争中取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埋下伏笔。C.《英雄烈士保护法》让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都要学会使用法律武器,将那些屡教不改、侮辱英雄的败类绳之以法。D.爱国主义教育要善用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语言,依托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传播平台,进行话语创新、优化内容。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保护英烈,要学会使用法律武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但最根本的还是加强思想教育和改造。B.在网络上打造精准传播、有效覆盖的爱国主义教育新空间,积极倡导社会舆论和风气,有助于让英烈受到应有的尊重。C.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是充分发挥社会协同作用,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的重要手段。D.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普及法律知识,更要充分发挥网络空间和社会协同的作用,才能行之有效。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近年来很多学校将爱国教育融入主题班会、开学典礼等活动中,定期开展爱国主义论坛讲座,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接受爱国教育。B.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1.2万多名“90后”甚至“00后”,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让青春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C.长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陕西省蒲城县,探访坐落于此的被誉为“民族英雄”、“林青天”的林则徐纪念馆,活动有参观旧址、阅读史料等。D.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教学。4.请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在新时代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应该如何加强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答案】1.A2.D3.C4.①首先从社会关注度高的时事写起,进而回顾近期相关社会新闻,探究事件背后原因深层,提出解决办法。②再详写解决办法的具体内容,引起读者重视。③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形成分总的行文结构,深化文章论点。5.①知法守法,不要触犯法律底线。②树立起爱国奉献、崇尚英雄的思想意识,对诋毁侮辱英雄的行为说不。③依托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传播平台,在网络上传递爱国主义精神。④积极参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感受爱国主义精神。⑤积极参加主题演讲、快闪等活动,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和鼓舞自己勤奋学习、向上向善,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的猖獗,导致很多革命英烈被妖魔化,也是中印边境卫国戍边英雄在网络上被诋毁的原因”错误。“历史虚无主义”不是“中印边境卫国戍边英雄在网络上被诋毁的原因”,中印边境卫国戍边英雄不是历史人物。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更要充分发挥网络空间和社会协同的作用,才能行之有效”错误。从原文来看,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充分发挥网络空间作用、发挥社会协同作用,并没有把“发挥网络空间和社会协同的作用”与“普及法律知识”进行比较的意思,故“更要充分发挥网络空间和社会协同的作用”中“更要”错误。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观点: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普及法律知识,充分发挥网络空间和社会协同的作用。A.属于爱国教育中学校的作用,不属于网络和社会协作作用。B.是爱国的体现,不是怎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C.林则徐纪念馆属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于发挥社会协作作用。D.教师的作用仍然属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行文脉络的能力。题干要求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解答这类题,考生要从两方面思考:一是理清各段的思路,提炼各段的大意;二是根据各段之间的逻辑联系,分析全篇的结构或思路。材料一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二段,首先由“多个诋毁中印边境卫国戍边英雄的败类相继被拘”的热点问题入手,引出话题;由“历史虚无主义”猖獗,大家耳熟能详的革命英烈被妖魔化的相关社会新闻,探究事件背后深层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定制保护英烈的法律利剑。第三段,由“这部法律提供了很给力的法律武器……”“这些法条,实质上宣告保护英烈人人有责,对那些屡教不改的败类绳之以法不是难事,大家要学会使用法律武器”分析可知,详写解决办法的具体内容,引起读者重视。第四段,对全文进行总结:最根本的还是加强思想教育和改造。形成分总的行文结构,深化文章论点。最后,选择恰当的连接词组织答案。【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由“近年来,社会舆论和风气持续向好,但仍有一些人以身试法,变着花样诋毁污辱英烈。有些同志感觉愤怒和无奈,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英雄烈士保护法》学习不够”“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加强思想教育和改造。要让更多的人知法守法,不要触犯法律底线”分析可知,知法守法,不要触犯法律底线。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言论自由不受法律约束,对诋毁国家英烈的无耻言行必须零容忍。在全社会树立起爱国奉献、崇尚英雄的民族正气,形成对诋毁侮辱英雄的行为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分析可知,树立起爱国奉献、崇尚英雄的思想意识,对诋毁侮辱英雄的行为说不。由“积极创新传播手段,突出议题引领、立体传播、柔性推介,依托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传播平台,通过丰富优质的媒体产品和可视化、互动式体验,潜移默化地传递爱国主义精神,在网络上打造精准传播、有效覆盖的爱国主义教育新空间,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头脑、入心灵、见行动”分析可知,依托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传播平台,在网络上传递爱国主义精神。由“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深度开发融教育性、知识性、文化性、体验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红色旅游产品,引导青少年以寓学于游的方式重温红色记忆,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分析可知,积极参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感受爱国主义精神。由“深入挖掘重大纪念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发挥传统和现代节日的涵育功能,以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组织开展主题演讲、快闪等有情感、有深度、有温度的活动,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参与感,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大力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和鼓舞广大青少年勤奋学习、向上向善,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分析可知,积极参加主题演讲、快闪等活动,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和鼓舞自己勤奋学习、向上向善,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雪莲花儿开乔正芳①当军区文工团慰问演出队即将出发的时候,杨灿灿背着背包气喘吁吁追上来。她昨夜似乎没有睡好,眼泡红肿,面色憔悴。②新任队长蒋小妮看了看她,说,老队长,这次演出你就别去了,你这几天就要转业回川了。③杨灿灿咬了咬牙,说,正是因为我马上要转业回川了,机会难得,所以这次演出我一定要去!④队友们都了解老队长的个性,互相看了眼,没有再提出异议。⑤她们这次慰问演出的边防哨所,大多都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雪山之上,山势陡峭,道路险峻,特别是最后一站月牙巅,常年积雪覆盖,平均气温在零下二十几度,是一座据说连鸟儿也无法飞跃的“孤岛”。⑥杨灿灿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登上这个哨所时的情景:由于海拔高,山风特别大,几间平房四角都用钢丝绳缀着硕大的石头。战士们每天巡逻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处处怪石嶙峋、险情暗伏。如果赶上天气不好,那就更加艰险。由于严寒干燥、环境恶劣,大雪封山时蔬菜不能及时补给,战士们个个皮肤粗糙,嘴唇干裂。看见她们前来慰问演出,战士们高兴得像过节一般。⑦这些可爱的大男孩,他们争相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苹果、大枣以及各种宝贝,招待这些勇敢的女客人。有个看上去十八九岁的小战士,还特意用烧开的雪水泡了老家寄来的绿茶。那场面,让已为人母的杨灿灿好生感动。她紧紧握着小战士皴裂的双手,流下了热泪。小战士很不好意思,反倒不停地安慰她,没事的,真的!我们都已习惯了。再说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也是我们每个男儿义不容辞的责任!⑧今天,她们这群被称为“高原上的百灵鸟”的文艺女兵们再一次登上了这个海拔4000米的雪山哨所。看到她们,战士们激动得欢呼雀跃,纷纷跑进屋,捧出平时舍不得吃的各种果子;他们用高压锅煮了米饭并开了几个香喷喷的肉罐头。⑨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说笑着,新队长蒋小妮问,战友们,你们最喜欢看我们表演什么节目呢?⑩一个战士说,我喜欢听《烛光里的妈妈》;另一个说,我喜欢听《我的祖国》,那高亢雄壮的旋律,每次听都让人热血沸腾。⑪一个戴眼镜的战士说,我喜欢看古典舞,那衣袂飘飘的女子,柔美曼妙,有着无法言传的美!⑫别胡说,老班长急忙打断他的话,你忘了这是在海拔四千米的雪山上?气温零下二十度呢!⑬这个战士自觉失言,不禁红了脸。⑭吃完饭,战士们集体集合站到了外面,腾出宿舍给女兵们作化妆间。⑮演出开始了。哨所前的冰地霎时暖意洋洋,战士们围成一圈,凝神观看着。⑯首先上场的是蒋小妮,她唱的是《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清澈嘹亮的歌声,飘荡在雪山之巅,飘荡在战士们的心里。接着是吴丽红、袁圆……⑰轮到她们的老队长杨灿灿上场了!战士们齐齐回过头,满怀期待的目光望过来——忽见眼前一亮,一团白光闪耀,天地澄明,万物安静。一位素衣女子,衣袂翩跹,如月华初上、光彩盈盈;她旋转腰肢,裙裾飞扬,清风细细,枝叶扶摇,俨然一株乍开似开的雪莲,在优美舒缓的旋律中,慢慢绽放……⑱所有的人全都睁大了眼睛:天哪,这个杨灿灿,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雪山上,在包裹着棉衣棉裤还嫌冷的哨所前,她竟然光着脚丫,身上只穿了一件绸纱!⑲战士们愣了愣,继而掌声雷动。⑳杨灿灿面色恬静,随着音乐,挥动水袖,旋转、拧倾、屈伸、俯仰,将一株雪莲花的生长画面徐徐展开——新芽初萌、喜逢甘霖、枝叶舒展、搏击风雪、傲然盛开!㉑战士们哭了,无声的泪水顺着鼻翼淌进了嘴巴,在心里涌起了滔天的巨浪。班长默默脱下身上的棉大衣,小心地铺在了花儿般旋转着的杨灿灿的脚边;所有的战士们全都脱下了自己的棉大衣,恭敬地放在了这株圣洁的雪莲边……㉒风静止了,雪静止了,整个天地都静止了——齐齐看一株最美的雪莲在海拔四千米的冰山上灿然盛开!㉓新队长蒋小妮呜咽着,使劲擦去流到下巴的泪水。只有她知道,就在前天,杨灿灿六岁的儿子,因为得了严重的高原心脏病,已经在四川某医院病逝了。(原载《小说月刊》2019年第4期)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队友们都了解老队长的个性,互相看了眼,没有再提出异议。”可以看出杨灿灿平时性格比较执拗,这点从后文她在零下二十度的天气穿绸纱跳舞可以得到印证。B.文中“一个戴眼镜的战士”是个次要人物,但也是一个推动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人物。C.杨灿灿回忆以前登上雪山哨所的情景,是一段插叙,交代了哨所恶劣的自然环境,也突出了坚守哨所的这一群可爱的军人形象。D.小说注重通过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如从文中战士们喜欢的歌曲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家国的热爱,正是这份热爱,支撑着他们在雪山上坚守。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注重细节描写,如文中“杨灿灿咬了咬牙”“她紧紧握着小战士皴裂的双手”“几间平房四角都用钢丝绳缀着硕大的石头”都属于细节描写。B.文中杨灿灿回忆以前登上雪山哨所的情景,将两次雪山演出的情景放在一起,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加快了文章的叙述节奏。C.文中语言具有诗化风格,如对杨灿灿舞蹈的描写,不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展现杨灿灿的曼妙舞姿,而且,四字短句,也能使音韵和谐。D.第⑥段写看到“战士们高兴得像过节一般”,第⑦段写了十八九岁的小战士,用雪水泡茶的情节,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刻画了一群可爱可敬的战士形象。8.本文与课文《百合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请联系《百合花》的内容,分析两篇文章的标题的含义。9.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6.A7.B8.《百合花》中以“百合花”为题有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新媳妇那床“百合花”的新被子;二是比喻小通讯员和新媳妇那“百合花”一般纯净美好的情感和品质。本文的标题“雪莲花儿开”表层含义指杨灿灿用舞蹈展现了雪莲花开的过程,给战士们带来了唯美的审美体验;深层含义指杨灿灿克服着身体、心理的痛苦全情为雪山上哨兵送出慰问的真诚情感和可贵的品质有如雪莲一样圣洁。9.①小说在结尾处设置了一个逆转后戛然而止,有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给读者内心带来强烈感动、震撼,引发读者想象和思索。②与前面设置的伏笔形成照应,使情节更完整。与文章第①段“她昨夜似乎没有睡好,眼泡红肿,面色憔悴”,第⑦段中“那场面,让已为人母的杨灿灿好生感动”等情节相照应,交代了原因,使情节更完整更合理。③突出人物形象。杨灿灿在退伍前,强忍着丧子的悲痛去雪山哨所慰问,给更多的“大男孩”们送去快乐。表现了一个女文艺兵的对部队、对战友、对家国的热爱。④凸显文章主题。一群在雪山坚守的可爱的战士曾经带给杨灿灿感动,今天杨灿灿忍着丧子之痛,上雪山哨所来慰问,在零下二十度的雪山为战友跳舞,感动了所有人。小说通过这一群可爱的人互相感动的故事来感动读者,展现了现代军人身上的人性美、人情美。【解析】【6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学类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A项,“可以看出杨灿灿平时性格比较执拗”理解有误。阅读文本可知,杨灿灿在零下二十度的天气穿绸纱跳舞并非因为性格执拗,而是作为一名文艺兵的对工作职责的坚守,对战友的热爱。故选A。【7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学类文本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B项,“也加快了文章的叙述节奏”理解有误。文中杨灿灿回忆以前登上雪山哨所的情景,将两次雪山演出的情景放在一起,从故事情节上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从而更加丰富人物性格,故插叙减缓了叙述节奏。使文章结构脉络清晰,从而避免了结构上的平铺直叙,故“也加快了文章的叙述节奏”理解有误。故选B。【8题详解】此题考查分析作品标题内涵的能力。《百合花》:首先,百合花,色泽淡雅,香气清幽,纯洁美丽。本的题目“百合花”是以借代的手法指小说主人公新媳妇的嫁妆(新被子)上的图案。表面上看,由“她拿出来的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可知,“百合花指的是被子上“百合花”图案,这是新媳妇结婚时的被子,寄托百年好合的美好寓意。百合花的纯洁清新美好好像只与新媳妇有关;其实,百合花的特点与小说中其它人物的性格,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紧密关联的。深层义:由“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小战士的脸”分析可知,百合花,作者赋予了它丰富的象征意义——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一句话,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人情美。从小说主旨看: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百合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高尚慊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雪莲花儿开》:(1)“雪莲花儿开”做标题,可谓一语双关,表层含义指杨灿灿用舞蹈展现了雪莲花开的过程,给战士们带来了唯美的审美体验;深层含义指杨灿灿克服着身体、心理的痛苦全情为雪山上哨兵送出慰问的真诚情感和可贵的品质有如雪莲一样圣洁。(2)雪莲花象征着纯白的爱、有边疆战士对祖国的爱,有作为老班长的杨灿灿对边疆战士的爱,这些如同雪莲花一样、坚韧、纯洁、给人们带来希望,也是圣洁的象征。(3)小说主旨:小说通过这一群可爱的人互相感动的故事来感动读者,展现了现代军人身上的人性美、人情美。【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题干要求“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做此题,可从情节、人物、主旨、手法等角度切入。(1)情节角度:此结尾情节与前文的情节关联性:与前文的内容第①段“她昨夜似乎没有睡好,眼泡红肿,面色憔悴”,第⑦段中“那场面,让已为人母的杨灿灿好生感动”等情节相照应,(2)主题角度:这样的结尾情节安排是典型的卒章显志的结尾。阅读文本可知,此小说内容刻画一群在雪山坚守的可爱的战士苦守环境恶劣的哨卡,即使这样,他们给杨灿灿送去满满的感动,如今杨灿灿忍着丧子之痛,上雪山哨所来慰问,在零下二十度的雪山为战友跳舞,感小说通过这一群可爱的人互相感动的故事来感动读者,充分表现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主题。(3)人物角度:小说围绕杨灿灿到月牙巅慰问,大男孩们拿出宝贝招待她,吃饭完后她在零下二十摄氏度雪山上跳古典舞。结尾交代前天他六岁的儿子在四川医院病逝,这样的结尾情节安排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的轨迹;从而刻画一个女文艺兵的对部队、对战友、对家国的热爱。(4)手法角度:小说在结尾处设置了一个逆转后戛然而止的结尾,从记叙手法上看,文章在最后结尾补叙“就在前天,杨灿灿六岁的儿子,因为得了严重的高原心脏病,已经在四川某医院病逝了”,给读者内心带来强烈感动、震撼,引发读者想象和思索。总结:出人意料结尾:结构上,使故事陡生波澜,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内容上,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表达效果上,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就。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遂移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B.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C.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D.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举进士,指参加进士考试。B.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C.勤王,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D.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天祥才华出众。他二十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应对时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考中状元,考官王应麟对他大为赞赏。B.文天祥堪当重任。他任湖南提刑时,与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为之动容,认为他有治理国家的能力。C.文天祥忠君爱国。长江上游告急时,他积极应诏勤王: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D.文天祥守节不屈。厓山被攻破后,他被元将张弘范送往京师,元朝廷劝降,他坚决不屈服,视死如归,最后从容就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14.文天祥为什么不听友入劝阻,仍然入卫京师?请简要说明。【答案】10.A11.D12.C13.(1)你率领一万多乌合之众奔赴京师,这与驱赶羊群和猛虎搏斗有什么不同。(2)我不能保卫父母,却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14.①国家危急,却无人应召;②以身报国,希望感召忠臣义士。【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意为: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派陈继周征发州中豪杰,联合溪峒少数民族,派方兴召吉州军队前来,各路英雄都回应,聚集了一万人的军队。“郡中豪杰”是指郡中的豪杰,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D;“诸豪杰”作“皆应”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B。故选A。【11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错误,应该是“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错误,原文“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可见,是张弘范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他拒绝了,而不是拒绝张世杰的劝降。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为:(1)以:率领;乌合:乌合之众;是:这;何异:与……有什么不同。(2)捍:保卫;乃:却,竟然;叛:背叛。【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归纳文言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通读全文,梳理文章大意,对文章的内容要有正确的翻译;其次是读懂题干,找准答题区域,把握住关键语句进行理解,最后分点作答。根据“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可知,文天祥为国家危机,竟然没有人愿意起兵勤王而感到遗憾痛心;根据“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可知,他希望自己做个示范者,能够感召天下的忠臣义士一起前来保家卫国,这样或许可以让国家延续下去。【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参考译文: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文天祥以“遵守天道,勤奋不息”为题,回答皇帝的策问,他的对策文章写了一万多字,不打草稿,一气呵成,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份卷子中存在的古代典籍之义理犹如明镜,可以起借鉴作用,这个人忠肝义胆如同铁石,所以臣敢为陛下得到人才而庆贺。”不久父亲去世服丧而归。咸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已经老了,综观天时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才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府。德佑初年,江上告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派陈继周征发州中豪杰,联合溪峒少数民族,派方兴召吉州军队前来,各路英雄都回应,聚集了一万人的军队。事情上报朝廷后,任命文天祥以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京。他的好友劝阻他,说:“如今蒙古大军分三路击鼓前来,攻破京郊,逼近内地,你以仓促集合的一万多人前往抵抗,这跟驱赶羊群去和猛虎搏斗又有何不同。”文天祥说:“我也知道是这样,只是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以义而胜者谋立功,人数众多就能成功,这样国家还能保住。”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趁夜色逃到真州,渡海到了温州,于是到了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以礼相待,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崖山被攻破,张弘范派遣使者护送到首都。文天祥在燕京共呆了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终不会屈服,于是把文天祥召入宫中,对他说:“你有什么心愿?”文天祥说:“我受宋朝的恩惠,做了宰相,怎么能够侍奉别的皇帝?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向南方叩拜而死,终年四十七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注]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这首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登上岳阳楼,看到了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B.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大雁带走诗人的愁心,远处的山峰衔来一轮美好的明月。C.首联是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俯视所见,颔联是写诗人仰观天宇时的主观感受。D.李白在此诗中将景物写得有情有意,表现了诗人在流放获释之后的放浪不羁。16.诗人是如何写岳阳楼之“高”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诗人没有正面写岳阳楼之“高”,而是运用衬托手法和夸张手法从侧面写岳阳楼之“高”。②首联写诗人登上岳阳楼,站得高,看得远,无边景色尽收眼底。衬托出了岳阳楼之“高”。③颈联和尾联写诗人感觉是在云间下榻设席,感觉是在天上推杯畅饮;而凉风渐起,衣袖飘舞。通过夸张手法表现了岳阳楼之“高”。(意思答对即可)【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放浪不羁”分析不当,结合“好月”“凉风”“雁引愁心去”等意象及诗句可知,不是“放浪不羁”,应是“轻快与喜悦”。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联写诗人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洞庭湖水,广阔无垠,依稀看见与长江相接。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夸张和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颈联写诗人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推杯换盏,畅饮美酒。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尾联写醉后朦胧里一阵阵凉风起,吹得翩翩起舞,袖带旋回。诗人仪表潇洒自如,情调舒展流畅,态度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这两联都用张手法表现了岳阳楼之“高”。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⑴杜甫在《登高》中,写到落木无边,江水无穷,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情景交融,表达作者无边无际,排解不尽的忧愁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了周瑜运筹帷幄。⑶曹操《短歌行》中借用《诗经》里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自己渴望得到贤才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无边落木萧萧下②.不尽长江滚滚来③.谈笑间④.樯橹灰飞烟灭⑤.青青子衿⑥.悠悠我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萧、尽、滚、樯橹、青、衿、悠。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清朝曾在此设立“木兰围场”,供皇家狩猎。“塞罕”是蒙语,意为“美丽”。塞罕坝自古就是一处美丽的绿色高岭,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乱砍滥伐和连年山火,到新中国成立时,赛罕坝已经改变了人迹罕至的荒漠高原,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严重。虽________,但历史遗迹比比皆是。三代塞罕坝人,五十多年,始终如一地坚持奋斗,今天的塞罕坝变成了草的家园,变成了花的世界,变成了林的海洋……今天的塞罕坝成为人们心中的________,草原________,花儿竞相绽放,“千里松林”再现,空气清新,骏马奔腾,________……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物是人非极乐世界一望无垠熙熙攘攘B.时过境迁世外桃源一望无垠游人如织C.物是人非世外桃源一览无余熙熙攘攘D.时过境迁极乐世界一览无余游人如织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乱砍滥伐和连年山火,到新中国成立时,塞罕坝已经变成了人迹罕至的荒漠高原,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B.由于乱砍滥伐和连年山火,到新中国成立时,塞罕坝已经变成了人迹罕至的荒漠高原,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严重。C.由于乱砍滥伐和连年山火,到新中国成立时,塞罕坝已经变成了人迹罕至的荒漠高原,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D.由于乱砍滥伐和连年山火,到新中国成立时,塞罕坝已经改变了人迹罕至的荒漠高原,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B19.C20.①“变成了草的家园,变成了花的世界,变成了林的海洋”,三个分句句式整齐一致,构成排比。②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文章的气势。③突出了塞罕坝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塞罕坝人奋斗与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意思答对即可)【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变化。物是人非:景物依旧,而人的情况却完全不同了。多用来表示对故人的怀念或对世事变化的慨叹。根据语境塞罕坝随着时代变迁,由“美丽”变为了荒原,应选用“时过境迁”。世外桃源: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极乐世界:佛教幻想的世界,也叫“净土”,与“尘世”相对。语境不涉及佛教内容,选用“世外桃源”。一望无垠:辽远广阔,看不到边际。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语境说草原辽阔无边,选用“一望无垠”游人如织:形容游人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语境说来塞罕坝旅游的人多,选用“游人如织”。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划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在“乱砍滥伐”前面添加“由于”;二是“遭到了……严重”搭配不当,将“破坏严重”改为“严重破坏”;三是“改变了人迹罕至的荒漠高原”搭配不当,将“改变”改为“变成”。只有C项修改都正确。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变成了草的家园,变成了花的世界,变成了林的海洋”,三句话都是“变成了……的……”的句式,整齐一致,构成排比。表达效果上,排比句式的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显得感情洋溢,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凸显“草的家园”“花的世界”“林的海洋”,“草——花——林”突出了塞罕坝从荒漠变为世外桃源的巨大变化,而这正是三代塞罕坝人,五十多年,始终如一地坚持奋斗的成果,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塞罕坝人奋斗与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将和我们见面。精彩纷呈的冬奥会上的项目离不开高质量的冰面。为了保证比赛场地的质量,北京冬奥会使用的冰都是非天然,①北京赛区的15块冰面皆是优先采用的环保型制冰剂,其中7块冰面采用了清洁、低碳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在制冰过程中,二氧化碳可以像氟利昂或氨一样作为制冷剂,它的制冷循环原理与普通制冷剂基本相同,都是蒸气压缩制冷(或热泵)循环。②二氧化碳液体罐中的液体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泵,以制冷需求量的1.5—2.5倍供液,这种方法可以解决传统制冰中冰场温度不均衡的问题,打造更完美的场地。运动员们能在冰面上旋转、跳跃、冲刺,展现优美的身姿,时速可达几十公里。这得益于冰的表面有薄薄的一层类似液态的水,即使在冰点以下,③当物体与冰面接触时,在一定的压强条件下,这些水不断地润滑物体与冰层的接触面,使冰面很滑。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请分别用一个问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①而是用二氧化碳人为制造出来的。②但是又有所不同。③也没有完全结成冰。22.①冬奥会场地的冰从哪里来?②与传统制冰有何不同?③冰面为什么那么滑?【解析】【分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第一个空根据空前“北京冬奥会使用的冰都是非天然”可得出“人为制造出来的”,根据空后的“优先采用的环保型制冰剂”“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可得出制冰的原料是二氧化碳。然后概括出第一空答案。第二个空的空前一句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冷循环原理与普通制冷剂基本相同,根据空后“这种方法可以解决传统制冰中冰场温度不均衡的问题,打造更完美的场地”,可得出空后内容介绍的是二氧化碳的制冷循环原理与普通制冷剂的不同之处,从而可知第二个空是对空后一句的总领。据此可概括出第二个空的答案。第三个空根据空前内容“这得益于冰的表面有薄薄的一层类似液态的水”,可知后面内容是介绍冰上的水,根据空前一句“即使在冰点以下”,可知此空应与前一句构成假设关系的句子,是介绍冰上的水即使在冰点以下,也没有完全结成冰。据此可概括出第三个空的答案。根据题目要求“每处不超过15个字”,作答时注意字数要求。【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段段意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根据题目要求“请分别用一个问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作答时要注意两点:1.必须用问句概括;2.每句不超过15个字。根据第一段“精彩纷呈的冬奥会上的项目离不开高质量的冰面”可知此段主要介绍冬奥会上的冰的一些情况。根据此段“为了保证比赛场地的质量,北京冬奥会使用的冰都是非天然”,可知本段主要介绍冬奥会场地的冰是从哪里来的。第二段共有两句话,前一句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冷循环原理与普通制冷剂相同的地方,后一句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冷循环原理与普通制冷剂不同的地方。根据分析可知此段重点是第二句,此段重点介绍北京冬奥会使用的冰与传统制冰的不同。根据第三段“这得益于冰的表面有薄薄的一层类似液态的水”,可知此段介绍了冰上的水的作用,根据“这些水不断地润滑物体与冰层的接触面,使冰面很滑”,可知冰上的水的作用是是冰面很滑,可得出此段重点介绍冰面为什么那么滑。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朋友们,岁月如诗,人生如歌,年轻的你,留下成长中的一个个精彩。镜头:生活中一次次磨练,学习中一次次探索,辩论赛上一次次交锋,绿茵场上一次次拼搏,与师长、同学一次次心灵碰撞……于是,意志坚强了,知识增多了,能力提高了,青春精彩了……而那美丽的一幕幕就构成了你成长中的一块块绿地。请选择自己成长过程中一个精彩镜头,以“我成长中一块绿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等信息。【答案】我成长中的一块绿地也许是厌倦了苦燥无味的化学方程式,也许是为了逃避令人窒息的x+y,我切盼着每天与你见面。你一次又一次地陪伴着我,你用那泛着清香的扉页,引领着我走向一个鲜活的世界——我心中那份渴望、那片怡人的“绿地”。熟悉我的朋友都喜欢说我慢悠悠,我从不否认这一点。或许我“慢悠悠”的性格注定是与城市快节奏的脚步格格不入的,然而正是这一点使我融入乡村那宁静的绿野之中。乡野,村庄,老家——那是我心中永远的一块绿地,它伴随着我成长。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永远的住在村庄里,尽管说出来往往被同伴笑作“天真幼稚”,我心里却从不改变这个念头。老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