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第1章 探究奇妙的生命现象【单元测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单元第1章 探究奇妙的生命现象【单元测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1单元第1章 探究奇妙的生命现象【单元测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1单元第1章 探究奇妙的生命现象【单元测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1单元第1章 探究奇妙的生命现象【单元测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探究奇妙的生命现象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中国诗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意境优美,还有很多对现实生活的描写,揭示了很多

生命现象。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C.“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答案】C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

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详解】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说明生物能够繁殖,属于生命现象,A不

符合题意。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的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

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

景象,影响因素主要是光照,具有生命现象,B不符合题意。

C.“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属于自然现象,不包含生命现象,C符合题意。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生命现象,

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所示都不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①蝴蝶;②珊瑚;③黑木耳;④智能机器人;⑤青苔;⑥流星;⑦陨石

A.①③⑤B.②④⑥⑦C.③⑤⑥⑦D.②⑤⑦

【答案】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

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

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1页共14页.

【详解】①蝴蝶:是昆虫的一种,具有细胞结构,能进行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命活动,

因此属于生物。

②珊瑚:是由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而成的,不是生物,珊瑚虫才是生物。

③黑木耳:是真菌的一种,具有细胞结构,能进行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因此属于生物。

④智能机器人:是人工制造的机器装置,不具有细胞结构,也不能进行新陈代谢、生长、繁殖

等生命活动,因此不属于生物。

⑤青苔:是苔藓植物的一种,具有细胞结构,能进行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因此属于生物。

⑥流星:是太空中的小天体(如小行星、彗星碎片等)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由于与大气层摩擦

燃烧而产生的光迹。流星本身不是生物,而是天体现象。

⑦陨石:是地球以外脱离原有运行轨道的宇宙流星或尘碎块飞快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

未燃尽的石质、铁质或是石铁混合的物质。陨石不是生物,而是天体物质。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只有②珊瑚、④智能机器人、⑥流星和⑦陨石是不是生物,B

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写了乡村田野的优美景色。水稻、青蛙等都是生

物,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下列描述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生物都有系统

B.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现象

C.生物都能运动

D.生物都能适应任何环境

【答案】B

【分析】生物具有生命现象,非生物不具有生命现象。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

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

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单细胞生物体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没有系统,A不符合题意。

B.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现象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B符合题意。

C.植物不能自由运动,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据报道,已经有AI教师在学校“正式上岗”。AI教师是一款基于生成式AI技术的人形机器

第2页共14页.

人,会说三种语言,能与学生互动。可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的是()

A.能否自由行走B.能否进行语言交流

C.能否生长和繁殖D.能否进行思维活动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

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

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能否自由行走”、“能否进行语言交流”、“能否进行思维活动”都不能

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而“能否生长和繁殖”才是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的标准。C符

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早秋惊落叶“”、“秋雨梧桐叶落时”,说明植物()

①需要营养

②能排出体内废物

③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④能适应环境

⑤能繁殖后代

⑥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A.②③⑤B.②③④

C.③④⑤D.④⑤⑥

【答案】B

【分析】植物是生物,生物具有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

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等特征。

【详解】题目中“早秋惊落叶”“秋雨梧桐叶落时”体现了植物落叶是排出体内废物的一种方式,

同时也是对季节变化等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也是植物适应环境的表现。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研究的实验变量是()

A.时间B.植被C.空气D.水分

【答案】B

【分析】探究实验,要求全面真实,减少实验误差。某小组同学测量裸地、草地和灌丛湿度,

第3页共14页.

因此要测量三种地点即裸地、草地和灌丛湿度,而且还要测量同一地点早、中、晚湿度,才能

全面真实的反映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探究的是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因此实验变量是不同

的植被。所以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某同学计划选用鱼开展相关生物学实验,设计了相关实验操作。下列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项目设计的实验操作

A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用湿纱布包裹小鱼的鳃盖和躯干

B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展开尾鳍并盖上玻片后显微观察

C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剪掉鱼的所有鳍,以探究鱼的运动器官

D探究水温变化对小鱼呼吸的影响对鱼每分钟呼吸次数多次计数,取平均值

A.AB.BC.CD.D

【答案】C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

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

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

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

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A.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

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纱布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

正常的呼吸,A正确。

B.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时,要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等小鱼安定后,将载玻片盖在上面,防止小鱼在培养皿中会跳动,影响观察,B正确。

C.在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时,如果直接剪掉鱼的所有鳍,那么鱼将无法进行正常的

游泳和运动,这会对鱼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导致死亡。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操作无法单独探究

每一种鳍的作用,因为鱼类的不同鳍在游泳和运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C错误。

D.对鱼每分钟呼吸次数多次计数并取平均值是一个合理的实验设计,这样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果,D正确。

第4页共14页.

故选C。

8.小秦看见广告上说:“XXX产品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的存活。”为了验证这一说法,他和小

聪两人分别进行了探究实验(下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小聪的实验比小秦的实验更合理

B.手指按压培养基之后,培养基必须进行高温灭菌

C.“手指往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的操作相当于接种

D.按手指后,培养基必须放在同一环境下培养

【答案】B

【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

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

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

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的步骤: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冷却接种;④恒温培养。

【详解】A.小聪的实验设置了洗手前按指处与洗手后按指处,两者形成对照,是否用XXX

洗手是该对照实验的变量,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小聪的实验比未设置对照实验的小明更合

理,A正确。

B.按手指后,即接种后应该将培养基恒温培养,不应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若再次高温灭

菌会将接种后的细菌杀死而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

C.“手指往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的操作,即将手指上的细菌涂抹在培养基上的过程,相当于

接种,C正确。

D.为控制单一变量,按手指后,培养基必须放在同一环境下培养,D正确。

故选B。

9.海南果农开展火龙果促花增产实验,探究夜晚不同时间段使用LED灯照明的增产效果,结

第5页共14页.

果如下表。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对照组实验组

组别

甲乙丙丁

夜晚照明时间段①18:30〜22:3022:30〜02:3002:30〜06:30

果实产量(千克/公顷)1980469394742940

A.①的处理是夜晚无照明B.各实验组的照明时长相同

C.增产效果乙>丙>丁D.丙组处理方法最具推广价值

【答案】C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出了该条件不

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

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B.根据题意该实验是探究夜晚不同时间段使用LED灯照明的增产效果,那么变量

是不同时段使用LED灯光照明,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对照组最好无

照明。因此,①的处理是夜晚无照明,各实验组的照明时长相同,AB不符合题意。

CD.从表格中数据分析可知,增产效果丙>乙>丁;由于丙组产量最高(9474千克),因此

丙组方法最具推广价值,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为研究菊花开花与光照时间及光照部位的关系,科研人员开展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分

析错误的是()

A.该实验存在光照时间和光照部位两个变量

第6页共14页.

B.仅甲、乙两组对比,说明菊花为长日照开花植物

C.仅丙、丁两组对比,说明菊花感受光照部位是叶

D.合理控制光照的时间,可使菊花提前或延后开花

【答案】C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

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

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

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A.该实验设计了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甲乙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时间;另一组是

丙丁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部位,A正确。

B.甲、乙两组对比,实验变量是光照时间,乙组全株菊花接受长日照提前开花,则说明菊花

为长日照开花植物,B正确。

C.丙、丁两组对比,实验变量是光照部位。丙组顶端长日照菊花提前开花,则说明菊花感受

光照部位是花,C错误。

D.通过两组实验对照,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合理控制光照的时间,可使菊花提前或延后开花,

D正确。

故选C。

11.如果房间里的光线较暗,在使用显微镜时,应该选用()

A.较小光圈、凹面镜B.较大光圈、凹面镜

C.较小光圈、平面镜D.较大光圈、平面镜

【答案】B

【分析】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

光圈,要想使视野亮度变强,要用大光圈,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

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

【详解】光圈用于控制进入显微镜的光线量,光圈越大,进入的光线就越多,视野就越亮;反

之,光圈越小,进入的光线就越少,视野就越暗。而反光镜则用于反射光线,它有两种类型:

平面镜和凹面镜。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弱,适用于光线较强的情况;凹面镜则能会聚光线,反

射的光线较强,适用于光线较弱的情况。由于房间里的光线较暗,为了在使用显微镜时获得清

晰的视野,我们需要增加进入显微镜的光线量。因此,我们应该选择较大的光圈来让更多的光

线进入显微镜。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光线的反射效果,我们应该选择凹面镜来汇聚光线,B

第7页共14页.

符合题意。

故选B。

12.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不正确的是()

A.视野太暗:改用平面镜反射光线

B.物像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

C.左方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向左移动玻片

D.物像太小:换高倍物镜

【答案】A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①镜壁:握镜的部位;②镜座:用以稳固和支持镜身;③载物

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④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

弱;⑤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

光弱时使用凹面镜;⑥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⑦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

降的幅度小;⑧目镜:接近人眼睛的镜头;⑨物镜:接近观察物体的镜头。

【详解】A.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

圈、凹面镜调节。所以,视野太暗时,要改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A错误。

B.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

晰的物像;所以,物像不清晰时,要调节细准焦螺旋,B正确。

C.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

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物像偏左方时,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物像正好向右方移

动到视野中央,C正确。

D.物镜和目镜是显微镜的主要部分,作用是放大物像,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

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所以,物像太小,可换高倍物镜,D正确。

故选A。

13.用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图1中物镜甲、乙组合来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图2是观察过程中看到的视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8页共14页.

A.对光时应选用物镜甲

B.观察时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

C.与甲的组合比,乙的组合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少

D.若将图2中的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向左上方移

【答案】D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安装装片、调焦),最后把显微

镜放回原处,整理实验台。图中甲、乙上端带有螺纹,是物镜;物镜越长倍数越大,物镜越短

倍数越小。因此,甲是低倍物镜,乙是高倍物镜。

【详解】A.对光时,我们通常选择低倍镜(即物镜甲)进行,因为低倍镜的视野范围更广,

更容易找到并调整光线,使视野明亮,A正确。

B.观察时用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便于边观察边绘图,B正确。

C.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时: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

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甲是低倍物镜,乙是高倍物镜,所以与甲的组合比,乙的组合视野

中的细胞数目少,C正确。

D.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若将图2中位于视野右下方

的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D错误。

故选D。

14.下图①-④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显微镜镜头,若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最大,应选择的镜

头组合是()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第9页共14页.

【答案】D

【分析】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有螺纹;目镜安放在镜筒上,没有螺纹。因此②④是物镜,

①③是目镜。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微

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显微镜的放

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因而要想看到细胞的体积最大,放大倍

数应该就最大,所以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③④,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将写有“生物”字样的临时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正确操作看到的图像应是()

A.B.

C.D.

【答案】D

【分析】我们使用显微镜看到的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

【详解】我们使用显微镜看到的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给一个字母或者文字,在显微镜

上看到是什么样子,最好把这个字母或者文字写到纸上,旋转180度,再看就是上下左右颠倒

的图像了。因此,将写有“生物”字样的临时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正确操作看到的图像

应是“”,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二.解答题(共3小题,每空2分,特殊说明除外,共30分)

16.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探究水在枣树内的运输路径,合作完成了“一滴水在枣树内的

旅行”记录。以下为部分观察记录。

(1)【第一站】根——水的吸收:枣树像一台高效运转的“抽水机”,根源源不断地吸收土壤中的

水。

(2)【第二站】茎——水的运输:枣树吸收的水和“搭便车”的无机盐顺着一条条中空的管道,由

根运输到茎,再运输到枣树的其他器官。

(3)【第三站】叶——水的散失:旅行到枣树叶的水,绝大部分通过水蒸气作用以水蒸气的形

第10页共14页.

式由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4)部分水在旅行途中参与了各种生命活动,经过时间的积累,红枣挂满枝头。为探究影响采

摘后鲜枣保存时间的因素,该小组同学采摘一批鲜枣进行了实验。

组别实验材料处理方法保存温度其他条件10天后腐败率

1鲜枣100个20℃清水浸泡2秒25℃6%

2鲜枣100个100℃清水浸泡2秒25℃相同3%

3鲜枣100个100℃清水浸泡2秒4℃1%

(注:鲜枣在100℃清水中浸泡2秒既能杀灭表皮上的大部分微生物,又不破坏表皮活性。)

①本实验在实施过程中选取了同一品种、大小相近、成熟程度相同的鲜枣,并保证其他条件相

同,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

②为探究保存温度对保存时间的影响,应选择两组进行对照实验(填组别序

号)。

③上述3组实验中,保存时间最长的是第组的鲜枣。

④关于食品保存,请提出一条合理的措施:。

【答案】①变量唯一;②2、3;③3;④高温杀菌;低温保存;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

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

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

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

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①一组探究实验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

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和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这就是控制单一变量。可见,本实验在实

施过程中选取了同一品种、大小相近、成熟程度相同的鲜枣,并保证其他条件相同,这样做的

目的是控制变量唯一。

②为探究保存温度对保存时间的影响,唯一变量是温度,其它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根据表格

信息可知,应选择2、3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③上述3组实验中,保存时间最长的是第3组的鲜枣,该组鲜枣10天后腐败率是1%,是三组

中最低的一组。

第11页共14页.

④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

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鲜枣在100℃清水中浸泡2秒既能杀灭表

皮上的大部分微生物。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对于食品保存,提出合理的措施可以是:高温杀菌;

低温保存。(写1条,合理即可)

18.请根据同学们做草履虫实验的过程,解答下列相关问题。

(1)使用显微镜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填下列字母)。

A.取镜和安放B.对光C.观察D.放置玻片标本E.整理实验台

(2)用显微镜观察时,应调节图1的④换成物镜进行观察;若实验室中的光线比较

昏暗,应调节图1中的(填序号)。

(3)若将图2中的草履虫移至视野中央,进一步进行放大观察,则应将玻片向方移

动。

(4)若探究“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则图3中B组的载玻片上应(填“不加

食盐”“加少量食盐”或“加等量食盐”)。

【答案】(1)ABDCE

(2)低倍⑥⑦

(3)在培养液中加少许棉花纤维

(4)左下

(5)不加食盐

【分析】图中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转换器,⑤物镜,⑥遮光器、⑦反光

镜;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详解】(1)使用显微镜时,为了确保观察的准确性和效率,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顺序。

首先,我们需要取镜和安放显微镜,确保它稳固且便于操作。接着,进行对光步骤,调整显微

镜的光源和反光镜,使视野明亮且清晰。然后,放置玻片标本在载物台上,准备观察。在观察

第12页共14页.

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和其他参数。最后,完成观察后,整理实验台,

将显微镜和其他器材归位。因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取镜和安放→B对光→D放置玻片标

本→C观察→E整理实验台。

(2)当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需要更详细地观察样本,我们应调节显微镜的物镜。具体来

说,应通过转换器用图1中的低倍物镜进行观察,视野范围大。若实验室中的光线比较昏暗,

为了增加视野的亮度,我们应调节显微镜的遮光器和反光镜。在图1中,应调节⑥遮光器(选

择较大的光圈)和⑦反光镜(使用凹面镜),以反射更多的光线进入显微镜。

(3)在实验过程中,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并便于观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一种常见

的做法是在载玻片上的培养液中放几丝棉花纤维。这些棉花纤维可以阻碍草履虫的自由游动,

使它们相对静止或移动速度减慢,从而更容易观察和记录。

(4)若图2中的草履虫不在视野中央,而是偏向左下侧,我们需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以便进

一步放大观察。由于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因此当我们看到草履虫偏向视野的某个方向时,实

际上它在玻片上的位置是相反的。所以,为了将草履虫移至视野中央,我们应将玻片向与草履

虫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