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生物与环境(苏科版)(解析版)_第1页
专题02 生物与环境(苏科版)(解析版)_第2页
专题02 生物与环境(苏科版)(解析版)_第3页
专题02 生物与环境(苏科版)(解析版)_第4页
专题02 生物与环境(苏科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1.(23-24七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其影

响因素是()

A.水土B.水分C.阳光D.温度

【答案】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详解】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橘喜欢生长在温度较高的南方如淮南,若在温度较低的北方

种植橘的品质不好,主要是因为北方温度较低。温度低影响了柑橘的品质。因此“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

北则为枳”表明生物受环境温度的影响,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23-24七年级上·江苏泰州·期中)对于一只生活在麦田中的刺猬来说,影响它生存的环境因素包括()

A.麦田中的植物和蛇、鸟等动物

B.除刺猬外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

C.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非生物

D.除这只刺猬外的其他刺猬、其他生物和非生物

【答案】D

【分析】生物生活的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也有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指的是影响

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非生物因素指的是阳光、空气、温度和水分等。

【详解】A.麦田中的植物和蛇、鸟等动物,只是指的生活环境中的部分生物因素,而缺少了非生物因素,

A不符合题意。

B.除刺猬外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不够完整,麦田里还有其他的刺猬也会影响这只刺猬的生活,B不符合

题意。

C.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只是指的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缺少生物部分,C不符

合题意。

D.除这只刺猬外的其他刺猬、其他生物和非生物,既包含了这只刺猬以外所有的生物因素,也包含非生物

因素,属于环境的概念,D符合题意。

故选D。

3.(23-24七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大豆为根瘤菌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碳源、能源以及其他必须营养,

第1页共23页.

而根瘤菌则为大豆提供氮素营养,大豆与根瘤菌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B.捕食C.寄生D.共生

【答案】D

【分析】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生物与生物

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共生关系等。

【详解】A.竞争关系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现象。如杂草和农作物争夺养料

和生存空间,A不符合题意。

B.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如七星瓢虫与蚜虫,B不符合题意。

C.寄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物质维

持生存的现象。如水蛭寄生在牛等牲畜体内、菟丝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C不符合题意。

D.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

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

吸收的含氮物质,被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根瘤菌

与豆科植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因此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共生关系,D符合题意。

故选D。

4.(23-24七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在自然环境中,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下列属于生物对

环境适应的是()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

B.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D.地衣腐蚀岩石形成土壤

【答案】B

【分析】生物都生活在非常复杂的环境中,时刻受到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

生存繁衍。

【详解】A.蚯蚓在土壤中穴居生活,钻来钻去,会使土壤变得疏松,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错误。

B.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是一种拟态,有利于它的觅食和避敌,是对生活环境的适应,B正确。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意思是说长长的河堤因为蚂蚁的活动,打造了许多的蚁穴,破坏了河堤的牢固性,

而被河水冲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错误。

D.地衣腐蚀岩石,使岩石形成土壤,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第2页共23页.

5.(21-22七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某生物小组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组别裸地组草坪组灌木丛组

空气湿度平均值55.9%63.7%69.7%

A.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空气湿度B.实验可以选择在池塘、河流周围

C.需要使用的实验器材有干湿表等D.灌木丛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小于草坪

【答案】C

【分析】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影响、改变环

境。三处空气湿度的不同主要是由植物引起的,因此测量裸地、草坪和灌木丛的空气湿度,能说明植物对

空气湿度的影响。

【详解】A.此实验是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不同植被,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

裸地组虽然没有植物,但在该探究中作为对照需要进行测量,A错误。

B.为避免水源中水分蒸发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应选择在没有水源的地方进行测量,B错误。

C.该实验是测定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需要使用的实验器材有干湿表等,故C正确。

D.从实验数据看,草坪组空气湿度63.7%,灌木丛组空气湿度69.7%,由此可知灌木丛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大于草坪,D错误。

故选C。

6.(22-23七年级上·江苏宿迁·期中)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

A.生物的生存地点

B.生物周围的气候条件

C.光照及水分情况

D.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对其有影响的各种因素

【答案】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详解】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

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如:温度、食物、阳光、空气、水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

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生物生存的环境主要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对

其有影响的各种因素。由此可见,ABC错误,D正确。

第3页共23页.

故选D。

7.(23-24七年级上·江苏泰州·期中)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产生影响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答案】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

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

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

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产生的影响,A错误。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体现了非生物因素风、雨等对生物生存产生的影响,B错误。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主要是一种叫花青素的特殊色素在其中起着作用,随着季节更替,

气温、日照相应变化,叶片中的主要色素成分也发生变化,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少,对花青素的

形成有利,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细胞液此时呈酸性,叶片便呈现红色,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产

生的影响,C错误。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主要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导致豆

苗长势不好,属于竞争关系,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正确。

故选D。

8.(23-24七年级上·江苏镇江·期中)下图表示I、Ⅱ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各组生物的关系符合图示曲

线的是()

A.猫与老鼠

B.寄居蟹与海葵

C.寄生虫与人

第4页共23页.

D.稻田里的水稻与杂草

【答案】B

【分析】(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

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

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

(2)由图中的两条曲线可知:一种生物随着另一种生物的变化而变化,表示的是共生关系。

【详解】A.猫捕食老鼠;因此,猫与老鼠是捕食关系,A错误。

B.寄居蟹利用海葵来抵挡敌害,海葵也利用寄居蟹这个坐骑在大海中自由旅行,以获取丰富的食物,它们

生活在一起,互相利用,相依为命;因此,寄居蟹与海葵体现了共生关系,符合图示曲线I、II两种生物之

间的关系,B正确。

C.寄生虫寄生在人的体内,以获取自身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寄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C错误。

D.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体现了竞争关系,二者相互争夺水、无机盐、阳光、生存的空间等,D错误。

故选B。

9.(22-23七年级上·江苏宿迁·期中)如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

漠中的沙漠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沙漠狐,小耳利于散热

B.乙是北极狐,大耳利于保温

C.甲是北极狐,小耳利于保温

D.乙是沙漠狐,大耳利于保水

【答案】C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

理特征或行为。

【详解】甲、乙两图中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北极气

第5页共23页.

候寒冷、温度很低,狐为了适应环境减少热量的散失,皮肤的裸露面积很小;沙漠温度高,为了散失热量

降低体温,狐皮肤裸露面积大。由图示可以看出,图甲中的狐耳朵、鼻子短小,有利于减少热量的散失保

持体温,为北极狐;图乙中的狐耳朵、鼻子较大较长,有利于散失热量降低体温,为沙漠狐。由此可见,

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23-24七年级上·江苏宿迁·期中)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各种影响。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C.大豆和菟丝子之间的关系属于共生关系

D.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地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分

【答案】B

【分析】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许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

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详解】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指白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

堤,表明生物白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A错误。

B.在荒漠中,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可以吸收荒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荒漠环境,因此骆驼刺

根系非常发达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B正确。

C.菟丝子的叶片退化,细软的茎缠绕在大豆的茎上,它的根伸进大豆的茎内吸收水分和养料,对大豆造成

伤害,因此大豆和菟丝子之间的关系属于寄生关系,C错误。

D.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

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因此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

出地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空气,D错误。

故选B。

11.(22-23七年级上·江苏镇江·期中)下图是与小麦生活有关的环境因素,请分析以下问题。

第6页共23页.

(1)蜘蛛与蚜虫是关系;小麦与杂草是关系。

(2)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3)如果遇到干旱的年份,小麦就会生长不好,主要原因是缺少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收成,

这说明环境能生物。

【答案】(1)捕食竞争

(2)阳光、空气、水、土壤等(任两点)

(3)水影响

【分析】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如图是一个麦田生态系统,涉及影响生物生

活的因素、生物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结合图示逐一分析解答。

【详解】(1)捕食关系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麦田中蜘蛛可以吃蚜虫,属于捕食关系。小麦

与杂草之间彼此相互争夺阳光、水、无机盐、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

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一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因此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

物因素有:阳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

度、水、空气、土壤等。如果遇到干旱的年份,小麦就会因为缺水影响光合作用,造成长势不好,进而影

响收成,这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

12.(23-24七年级上·江苏宿迁·期中)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7页共23页.

(1)图中草本植物、乔木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和能量,消费者有

种,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2)图中蜘蛛和杂食性鸟既是捕食关系又是关系。

(3)若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和。

【答案】(1)生产者3/三

(2)竞争

(3)非生物成分/分解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是指阳光、空气和水等。

(2)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竞争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

发生斗争的现象。

【详解】(1)在生态系统中,草本植物、乔木等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

阳光的能量,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提供给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因此草本植物、乔木等植物是生

态系统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图中的消

费者有3种,分别是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

(2)杂食性鸟以蜘蛛为食,同时杂食性鸟和蜘蛛都以蝗虫为食,则两者的关系是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

(3)图中存在生物部分的生产者(如草本植物和乔木)和消费者(如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结合分析

可知,若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13.(22-23七年级上·江苏徐州·期中)某同学在学习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后,绘制了如下的概念图。

请将概念图补充完整,再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第8页共23页.

(1)图中①是生命,请将图中②、③的内容补充完整:

②、③。

(2)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多选题)。

a.铁树开花b.礼花绽放c.火山喷发d.蜜蜂采蜜e.猎豹捕食斑马

(3)图中A指的是“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对应实例: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4)“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谷雨前后适于播种和移栽植物”这两种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

的关系依次是。

【答案】(1)非生物生态因素

(2)ade

(3)细胞

(4)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分析】(1)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

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

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详解】(1)生物都具有生命现象,包括基本的共同特征。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

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

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可见,图中的①是生命、②是非生物、③

是生态因素。

(2)铁树是蕨类植物,“a.铁树开花”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蜜蜂是节肢动物,“d.蜜蜂采蜜”体现了生物

需要营养;猎豹和斑马是哺乳动物,“e.猎豹捕食斑马”体现了生物需要营养。“b.礼花绽放”、“c.火山喷

发”中没有生物,没有生命现象。故答案为:ade。

(3)病毒无细胞结构,故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

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

第9页共23页.

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

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这种现象说明生物适应环境。“谷雨前后适于播种和移栽植物”,体现了

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这种现象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14.(22-23七年级上·江苏泰州·期中)某同学为了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鼠妇的数量/只光照温度/℃土壤10分钟后鼠妇数量(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对照组50①25湿润土壤41

实验组50光②湿润土壤2

(1)该实验变量是。

(2)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在对照实验中,除了所要研究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遵循原则。

(3)该探究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答案】(1)光照

(2)阴暗/无光25单一变量

(3)光照对鼠妇的生活有/无影响。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

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1)为了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应为光照。

(2)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唯一变量是光照,除光照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如鼠

妇数量、温度、土壤干湿度等。因此表中实验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阴暗或无光,25℃,对照实验所要

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3)该探究实验作出的假设是光照对鼠妇的生活有/无影响。

15.(23-24七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以下某同学“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实验记录,请

据表回答:

不同植被

测量地点及次数项目

裸地草坪灌木丛

第10页共23页.

早中晚早中晚早中晚

温度/℃182016161814141612

相对湿

464551606266707268

度/%

(1)分析数据可知,早、中、晚裸地的最高,最低。

(2)该实验的对照组是。

(3)观察表格中同一时间测量裸地、草坪、灌木丛的空气湿度和周围环境温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实验中为什么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5)通过此探究可以证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依赖环境

【答案】(1)温度相对湿度

(2)裸地

(3)植物能降低空气温度、提高空气湿度

(4)减小实验误差

(5)B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出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

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

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早中晚的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灌木丛,其次是草坪,而湿度最小的是

裸地;温度最高的地方是裸地,其次是草坪,温度最低的地方是灌木丛。因此,分析数据可知,早、中、

晚裸地的温度最高,相对湿度最低。

(2)该实验是“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变量是植被,因此,没有植被的裸地为对照组。

(3)观察表格中同一时间测量裸地、草坪、灌木丛的空气湿度和周围环境温度,结果是:缺少植物的裸地

温度最高,植物多的灌木丛温度最低;缺少植物的裸地相对湿度最小,植物多的灌木丛相对湿度最大。由

此可以得出结论:植物能降低空气温度、提高空气湿度。

(4)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需要对实验设置重复组,或进行多次实

第11页共23页.

验,取其平均值。故实验中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主要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

(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草坪有矮小的植物、灌木丛植

物相对高大且茂密,裸地没有植物、这三处的植物密度不同,导致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不同,从而说明

生物能影响环境。由此可见,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23-24七年级上·江苏淮安·期中)菜农在冬天种植大棚蔬菜时,要经常:浇水,施肥,松土,寒冷的数

九天需要点燃火炉。这体现了生物的生存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请选出正确的对应顺序()

①营养物质②水③温度④空气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

【答案】C

【分析】生物的生存需要满足一定的基本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

的生存空间。

【详解】由分析可知,经常给蔬菜浇水说明蔬菜的生长需要②水,施肥是为蔬菜提供①营养物质,松土使

土壤疏松,利于④空气的进入,为根的呼吸提供氧气,寒冷的数九天需要点燃火炉,说明生物的生存还需

要适宜的③温度。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3-24七年级上·江苏淮安·期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什么样的关系()

A.捕食B.寄生C.合作

【答案】A

【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包括

共生、寄生、捕食、竞争等方式。

【详解】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螳螂捕蝉,黄雀在

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形成的食物

链应为:树→蝉→螳螂→黄雀,故A符合题意。

B.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故

B不符合题意。

C.合作关系是生物之间为了完成某一项活动,需要彼此合作、密切配合形成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第12页共23页.

3.(23-24七年级上·江苏扬州·期中)许多成语或诗句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诗句中的现

象与影响因素对应不合理的是()

选项成语或诗句影响因素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土壤

D万物生长靠太阳光照

A.AB.BC.CD.D

【答案】C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

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

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A.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A正确。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

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B正确。

C.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属于种间竞争关

系,C错误。

D.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的生长离不开光照,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3-24七年级上·江苏镇江·期中)下列现象中,主要说明生物能够影响非生物环境的是()

A.竹节虫的体形与树枝相似

B.沙漠中仙人掌的叶成刺状

C.北极熊毛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

D.地衣能够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

【答案】D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

第13页共23页.

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

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详解】A.竹节虫的体态像一支枯枝或枯竹,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称为拟态,不容易被敌害发现,体现

了生物适应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

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荒漠中干旱环境的适应,故B不符合题意。

C.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北极熊有厚厚的皮下脂肪层,有利于保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是对寒冷环境的适

应,故C不符合题意。

D.地衣生活在岩石上,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23-24七年级上·江苏镇江·期中)睡莲在水下有长长的叶柄,能使叶漂浮在水面,并将叶吸收的空气输

送到根部。主要体现了()

A.生物适应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D.生物改变环境

【答案】A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详解】A.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因此,

睡莲在水下有长长的叶柄,能使叶漂浮在水面,并将叶吸收的空气输送到根部,主要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A正确。

B.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B错误。

CD.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CD错误。

故选A。

6.(23-24七年级上·江苏泰州·期中)冬天来临,日照变短,生活在北极的雪兔将棕毛换成白毛,春天来临

时又将白毛换成棕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可以影响动物的行为B.毛色变化利于其躲避天敌

C.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D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1)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2)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

(3)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

第14页共23页.

【详解】A.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冬天来临,日照变短,生活在北

极的雪兔将棕毛换成白毛,体现了环境可以影响动物的行为,A正确。

B.冬天北极的雪兔将棕毛换成白毛是一种保护色,白色毛可以帮助它们融入雪地,避免被天敌发现,利于

其躲避天敌,B正确。

C.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雪兔根据季节

变化改变毛色,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正确。

D.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本事例中,不能体

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7.(23-24七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2021年9月,热带鸟类野生斑鹭现身南通如东海岸。专家表示,斑鹭

在南通的现身与南通自然环境的改善以及全球变暖都有关系。下列选项中()

A.枫叶在秋天由绿变红

B.枯叶蝶形似枯叶

C.地衣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

D.北极熊有厚厚的脂肪

【答案】A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

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

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斑

鹭在南通的现身与南通自然环境的改善以及全球变暖都有关系,体现的是环境影响生物。

【详解】A.秋天日平均温度降低,枫叶逐渐褪绿变红,反映了环境影响生物,A符合题意。

B.枯叶蝶的体色与体形与一片枯叶非常相似,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不符合题意。

C.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

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C不符合题意。

D.北极地区气候寒冷,温度很低。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皮下有厚厚的脂肪,脂肪保暖有利于保持体

温维持正常的生长,可以保护胸内的器官心脏等避免冻伤,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23-24七年级上·江苏泰州·期中)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下列描述的情境中,能反映生物

影响环境的是()

A.春暖花开

第15页共23页.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大雁南飞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答案】B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可以

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详解】A.春暖花开,反应了环境因素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影响,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

合题意。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蚂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反映了生

物蚂蚁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

C.鸟类的迁徙是对环境因素周期性变化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是候鸟迁徙的主

要原因,大雁南飞,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不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23-24七年级上·江苏泰州·阶段练习)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影响的实验中,分小组选择三种不同

的环境(灌木丛,草坪,裸地)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A.裸地B.灌木丛C.草坪D.不同植被

【答案】A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

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

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

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详解】题干中既然探究的是植物对环境中空气湿度的影响。那么应设计以植物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应设

置裸地与草坪和灌木丛形成对照,裸地为对照组,其它两个地方都有植物为实验组。BCD不符合题意,A

符合题意。

故选A。

10.(23-24七年级上·江苏镇江·期中)下列诗句中,能体现光照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的是()

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16页共23页.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答案】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

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详解】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意思是说:红豆生长在南方,每逢春天气温回暖不知长多少新枝,

描写的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A错误。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是说: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二月的春风就像是

一把剪刀。春天气温回升,柳树发出了新叶,影响柳树长出新叶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这体现了温度

对生物的影响,故B错误。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意思是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影响花凋谢的

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风力,故C错误。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意思是: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开得正盛的红杏探出墙来。

“红杏出墙”是因为植物体内有一种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细胞的生长,在单侧光照下生长素在背光的一侧比

向光的一侧分布的多,从而使背光侧生长加快,弯向光源,就出现了“红杏出墙”的现象。所以,“春色满园关

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体现了光照对生物生存的影响,故D正确。

故选D。

11.(21-22七年级上·江苏徐州·期中)下图是与小麦生活有关的环境因素,分析以下问题。

(1)蜘蛛与蚜虫的关系是关系;小麦与杂草的关系是关系。

(2)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3)如果遇到干旱的年份,小麦就会生长不好,主要原因是缺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收成,这说明

环境能生物。

(4)小麦灌浆期如果遇到阴雨天气也会导致减产,原因是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第17页共23页.

【答案】(1)捕食竞争

(2)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3)水分影响

(4)光照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

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一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详解】(1)捕食关系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麦田中蜘蛛可以吃蚜虫,属于捕食关系。小麦

与杂草之间彼此相互争夺阳光、水、无机盐、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

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一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因此,影响小麦生长的非

生物因素有阳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3)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水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因此,如

果遇到干旱的年份,小麦就会生长不好,主要原因是缺水分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收成,这说明环境能

影响生物。

(4)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没有光照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小麦灌浆期如果遇到阴雨

天气也会导致减产,原因是光照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12.(22-23七年级上·江苏徐州·期中)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中,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的关系。

(3)植物和动物死亡后,尸体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细菌、真菌等能将尸体中的分解为无机物

供植物再利用。

【答案】(1)植物动物

第18页共23页.

(2)捕食/吃与被吃

(3)分解者有机物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

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1)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

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植物是绿色植物,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

者是植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

入动物体内,因此动物是消费者。

(2)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叫做捕食,图中的消费者以生产者为食,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

者和消费者是捕食的关系。

(3)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可以将生物遗体和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供给植

物(生产者)再利用。

13.(22-23七年级上·江苏徐州·期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利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

妇生活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问:

(1)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则甲同学的实验现象是鼠妇大多集中在土一侧。

(2)丙同学的实验设计不科学,原因是其不遵循原则。

(3)丁同学实验中的变量是。由此丁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4)进一步分析,除本实验探究的因素外,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还可能有(写出一种即可)。

铁盒内放置的鼠妇数量应足够多,以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结束后,应该

将鼠妇放回适宜它们生活的地方。

【答案】(1)湿

(2)单一变量

(3)光/光照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或光对鼠妇生活是否有影响

第19页共23页.

(4)温度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

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

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由题图可知,甲同学实验的变量是水分,而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所以,甲同学的

实验现象是鼠妇大多集中在湿土一侧。

(2)变量唯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变量唯一才能正确地找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别,从而证明实验变

量的作用,因此除了实验变量外,无关变量都相同,是为了控制无关变量。可见,丙同学的实验具有光和

湿土两个变量,因此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3)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

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由题图可知:丁同学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提出的问题是光对鼠

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4)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

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所以,除实验探究因素外,影响

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还可能有温度、空气等。

14.(22-23七年级上·江苏宿迁·期中)下面是某同学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记录,请你将他探究

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2)制订、实施计划:

①在设计实验时,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阴暗两种不同的环境条件,这样处理目的是。

②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表:

环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明亮3只2只1只0只1只

阴暗7只8只9只10只9只

分析、得出结论:。

(3)在探究了“光对鼠妇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