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媒论文省际新闻流通与省委机关报-一个实证研究的案例_第1页
新闻传媒论文省际新闻流通与省委机关报-一个实证研究的案例_第2页
新闻传媒论文省际新闻流通与省委机关报-一个实证研究的案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省际新闻流通与省委机关报-一个实证探讨的案例[内容摘要]本文运用整合性分析框架,以省委机关报为代表媒体,通过长时段系统抽样内容分析方法,探讨了建国以来省际新闻信息流通的模式和演化历程,并从半个世纪新闻流通呈现出来的改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关键词]省际新闻流通;省委机关报;整合分析;社会变革地区间的新闻信息流通在操作上一般指甲乙丙多地相互报道和被报道的情形。它是新闻传播学探讨的重要课题,也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甚为关注的问题。诚如政治学者R.Muir指出(1):“各地域之间信息流通的水平及其改变,反映了它们之间联系的力度,以及趋向分别或整合的走势”(1981,P113)。新闻又是一种表征话语(discourseofrepresentation),它通过连绵不断地报道社会变动而与现实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并且将人们日常的、零碎的、本地的、相对静止的个人阅历与社会的、流淌的、制度的、整体性的以及聚焦化的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因而有一种“自动”获得的“合法”权力。新闻报道及其信息流通的这种特性使其扮演一种社会性的整合离聚功能,也因此,它彰显了所在社会的权力结构和统治合法性之间的互动关系。中国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地方与地方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相对于毛泽东时代而言,这些改变的特征较为集中体现在地方自主权和区域之间的联系加强。在这一过程中,地方各级传媒扮演了何等角色?地区间的新闻信息流通呈现出何种面貌?从一个长时段的视点来看(1949年建国以来),以省为单位的区域间新闻交互是如何演化的?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政经发展又是如何从一个侧面体现在省际新闻流通中?明显,这些都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不久前,笔者和香港城市高校祝建华教授合作,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探讨。(2)本文即是对该项探讨成果的一些初步综述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展深化。关于中国大陆“省”的探讨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全国还没有全部解放,由于国土宽阔,状况困难,百废待兴,中心政府为了便于加强对各地区党、政、军的领导,曾于50年头在有关省之上设置“行政大区”,分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西北等六大区。至1955年大局稳定,中心政府确定撤销大区。自此,“省”一级行政单位(包括中心直辖市和自治区)便成为大陆在中心政府干脆领导下最重要的地方行政单位。在“省”以下虽还有“地区”和“县”,也各自发挥其重要的地方行政功能,但并不能视为实质性的行政单位。近年来,学界对中国大陆“省”的探讨明显增多,论文数量快速增长。归纳起来,这些探讨主要采纳3种取向。第一种是“中心—地方”探讨取向。这是探讨传统的主流思路。其次种是“区域比较”。这种方法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它主要关注区域发展中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同时分析区域间的不平衡现象和探讨其发展的模式。第三种是“省的个案探讨”,通常以一个省,或几个省份为对象,进行深化分析探讨。上述3种探讨取向,主要是为实现不同的探讨目的而设计,方法虽异,但无所谓优劣,然而在分析阐述上则各有利弊。“中心—地方”探讨取向主要关注“省与中心(北京)”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因解除了省与省之间日益常见的交往互动,以致难以深刻理解中心与“省”之间的改变。“区域比较”方法将诸多省份划为大区(例如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中部地区、西北地区等),而不是针对省际关系和它们的互动状况探讨其性质,这样在说明区域发展或其他问题时,忽视了省际互动和其间差异这一重要因素。此外,这种探讨方法较多关注经济发展方面而甚少涉及其他方面。“个案探讨”取向虽然供应了某个省份的具体资料,但这种方法难以令人了解全貌。不过它可以为下一步的省际探讨奠定基础。通过以上简要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现有的对“省”的探讨,还未涉及省际互动领域,作为上述3种取向的补充,我们认为须要发展出第4种探讨取向,即:系统的省际关系互动探讨。这种探讨的基本思路是将被探讨对象视为某种同质单位(例如,“省”被视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最重要行政管辖单位),探讨的问题需涵盖或适用于全部这类单位,并对它们之间的交互关系或这种联系的某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这种探讨取向的好处是自不待言的,困难在于收集资料难度很大,不仅数量浩大,而且头绪繁多。另外,假如缺乏整合性的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式也使探讨不易进行。就本文而言,我们尝试采纳这种探讨取向,探讨中国大陆省际间的新闻信息交互流通。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对外开放,另一方面也要对内开放,只要目前市场经济及区域开放持续下去,特殊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之后,各省将进一步加强它们之间的互利交往。据此,省际间的新闻流通总量及分布状况在肯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了解省际水平互动关系和社会结构变迁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探究省际交互联系更具意义。当然,本文探讨的范围只是新闻信息,虽然这只是省际互动关系的一个方面,但其重要的潜在价值则不容忽视。省际新闻流通的分析框架上面提到,运用某种整合性的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式对采纳第4种取向的探讨至关紧要。我们在设计探讨方案时,受到盛行于70年头探讨国际间新闻信息流通方法论的启示。当时,一大批学者的实证探讨成果,促成了“建立国际信息传播新秩序”的大辩论,最终导致美国退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简言之,探讨国际新闻信息流通的学者揉合了发展传播学和批判学派的特点,视跨国新闻信息流通为世界体系运作的一个方面和构成要素。同时,它也是世界体系的产物。很多学者通过持续不断的探讨,揭示了不同等的国际新闻传播谱系,也揭示了世界体系内在的结构冲突和冲突关系。世界体系是当代左翼思想家华勒斯坦(Wallerstein)提出的一套分析全球问题的理论体系,其要旨是将世界划为“中心”(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边缘”(不发达国家)和“半边缘”(介于两者之间)三大块,以全球视野,分析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冲突和冲突。90年头,冷战结束,但华氏理论不仅未过时,反而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而倍受重视并被其他学者发展出很多新的分析和论述。传播学者几十年来通过探讨国际传播中不同国家媒体对外国的报道,总结了几种带有普遍性的模式。主要的发觉在于“中心”地带和“边缘”地带信息流通失衡现象及单向主导的传播资源安排制度。90年头中期,在两位闻名国际传播学者统筹下,一批学者同时对38个国家如何报道全球214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规模最大的国际新闻信息交互流通的调查,采纳系统整体的探讨框架和统一的内容分析方法,获得大量的第一手数据,从2000年起先,探讨成果分卷出版。回顾几十年来积累的文献,可以说国际新闻信息流通的探讨已具备充分的理论范式和整合分析的框架。我们认为,通过对有关因素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整,这一成熟的分析方法似可借鉴作为一国内新闻信息流通探讨的基础框架。省委机关报与省际新闻流通在国内传媒体制中,每一家省委机关报就是该省的“人民日报”,它代表省的领导层向全省说话,履行传递政令,上情下达的职责;同时,它在中心与地方的互动关系中扮演着中介角色,又在与外省的信息沟通过程中,成为把门人及外省特定形象的塑造者。但是,由于国内传媒传统上是一种垂直单向性的宣扬型模式,省委机关报历来以宣扬上面政策,报道下面省情为主;面对其他省份的报道,除了一些常规的新闻(如“祖国各地”,“塞外风情”等花絮新闻)可按编辑专业喜好处理外,还须要考虑其他因素。在改革搞活的年头里,尤其还要顾及地方的经济利益、贸易往来、人口流淌等有利或不利本省的因素。换言之,省委机关报在国内1500份地方报纸中占据关键位置,它们“守土有责”,通过某些机制,对其他省份的信息进行筛选,确定是否让它流入本地区。也因此,这种传递既涉及政经因素,也涉及编辑程序;既有肯定的采编运作习惯使然,也同省委领导层的理性偏好有关联。以此类推,这种状况也可存在于地方各级传媒中。这说明,中国地方传媒机关报和外部信息交互的运作机制,是一块有待深化开拓的探讨领地。省委机关报这种“精英导航”特性,使得它在众多的各类地方媒介生态圈内始终执政治传播之牛耳,其权威地位无可替代;也由于各省省报一般在1949年建国以后就起先不间断地连续出版,而其他种类的媒体则无此条件(如“晚报”和城市电视台,直到80年头才起先兴盛起来,且是以某一特定城市居民为服务对象),我们顺理成章选择了全国各省的机关报作为代表媒体,并以每一省的党报对外省的新闻报道作为探讨的对象,采纳长时段系统抽样内容分析方法搜集材料,试图从历史持续性的角度,探究建国以来省际新闻流通是怎样体现在省委机关报上的。探讨关注点和主要发觉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的问题和关注点定位于以下两个方面:1.1949年建国以来省际新闻流通的模式与形态改变;2.“文化大革命”前(1949—1966),“文化大革命”期间以及后毛泽东时代(1977—至今)3个阶段省际新闻流通的比较。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考察各地社会经济发展反映在省际新闻流通中的改变,为进一步探究它与50年来社会变革的关系供应探讨的基础资料。(3)因此,我们选择以系统纵向设计的方法搜集资料,然后进行内容分析。在具体操作上,分别选定3个年段,在相距各20年的时段中,又分别选取两个连续的年份点,每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