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F/13/wKhkGWd5FRCAIv2VAAEvpcymZhs577.jpg)
![江苏专用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F/13/wKhkGWd5FRCAIv2VAAEvpcymZhs5772.jpg)
![江苏专用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F/13/wKhkGWd5FRCAIv2VAAEvpcymZhs5773.jpg)
![江苏专用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F/13/wKhkGWd5FRCAIv2VAAEvpcymZhs5774.jpg)
![江苏专用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F/13/wKhkGWd5FRCAIv2VAAEvpcymZhs57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6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理解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了解分析区域差异的主要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能独立查阅材料,学会分析不同区域的差异。,[学生用书P15])1.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收集区域的相关资料→资料的分析与整理→区域差异分析、比较→探究区域差异形成的缘由。2.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1)收集资料①干脆收集法:通过对区域的实地考察和调查,得到第一手资料。②间接收集法:通过会议、座谈、上网或查阅报纸、杂志、书籍等,收集资料。(2)区域差异分析方法在收集资料基础上,常用定性法、定量法、综合法对区域差异进行分析,详细如下表:方法含义说明举例定性法对区域内的地理事象进行定性的描述和说明,包括文字叙述、图像展示和列表归纳等该方法主要反映区域内地理事象的概况和基本特点描述区域的位置、范围、形态,以及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特点定量法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借助于数学手段对地理事象进行量化探讨实质是依据肯定的目标和要求,对地理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明确地理事象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彼此间的相互联系对区域内气温、降水量、河流流量等进行定量分析,了解河流流量与气温、降水量的关系,并预料流量的改变综合法对探讨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该方法能够综合分析区域发展中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河流上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从综合效益、对环境影响等多方面进行分析3.活动实例——分析长江流域不同区域的差异(1)收集资料:收集上游贵州省、中游湖北省、下游上海市区域发展的有关资料和数据。(2)资料分析:依据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图表等直观形式对这三个省市区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一、推断题1.在开展区域差异分析时,资料的整理是基础。()2.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针对目的,有重点地收集。()3.定量的方法主要反映区域内地理事象的概况和基本特点等。()4.定量分析的实质是明确地理事象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5.在河流上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要用综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答案:1.×2.√3.×4.√5.√二、选择题6.分析区域差异的主要方法有()①定性法②定量法③综合法④比较法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①③ D.①②④解析:选A。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主要有定性法、定量法和综合法。读我国长江沿岸部分城市分布图,回答7~8题。7.为对贵州、湖北、上海进行区域差异分析,在收集资料时应()①以实地考察和调查为主②以查阅资料为主③重点收集自然环境指标④重点收集社会经济指标和自然环境指标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8.三地的区域差异分析、比较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①区域发展条件、优势和劣势②区域经济分析③区域发展阶段评价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②③解析:第7题,对贵州、湖北、上海相关资料的收集应以查阅资料为主,同时既须要自然环境方面的资料,也须要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第8题,①②③均属于区域差异分析比较的内容。答案:7.D8.D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与步骤[学生用书P16]【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贵州省、湖北省、上海市在长江流域的位置图(见教材P24图1-4-1)。(1)长江流经哪些地形区?(2)长江上中下游是如何划分的?(3)贵州省、湖北省、上海市分别位于长江流域的什么位置?提示:(1)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2)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湖北宜昌与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3)贵州省位于上游,湖北省位于中游,上海市位于下游。【核心归纳】1.分析区域差异的步骤、主要方法及要求步骤所用主要方法要求(或意义)第一步:收集区域的相关资料干脆收集法要针对目的,有重点地收集间接收集法其次步:资料的分析与整理第三步:区域差异分析、比较定性的方法反映区域内地理事象的概况和基本特点等定量的方法明确地理事象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综合的方法综合分析影响探讨对象的各种因素第四步:探究区域差异形成的缘由—分析区域差异的目的是对区域发展进行评价,并制订区域发展的规划,以进一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2.进行区域差异比较时的项目和要素项目要素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矿产等经济条件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与发展方向等社会条件政治、文化、人口、民族与宗教等【跟踪训练】某中学学生利用暑假对自己的家乡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并对其作了如下一段文字描述:房屋多由土坯垒成,多呈坐北朝南形式。农夫为削减荒歉的危机,在耕地上栽种众多的作物,作物以冬小麦最多,其他还有谷子、甘薯、棉花、芝麻、花生、大豆等。据此回答(1)~(3)题。(1)该学生收集资料和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分别是()A.干脆收集法、定性的方法B.间接收集法、定量的方法C.干脆收集法、综合的方法D.间接收集法、定性的方法(2)影响该平原上房屋多呈坐北朝南形式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和风向 B.水源C.地形 D.宗教信仰(3)该地易出现荒歉的缘由是()A.生长期太短B.冬季风太强C.降水变率太大D.土壤盐度太高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对区域差异分析方法的理解,难度较小。第(2)题,依据题目所供应的信息,可确定该地区位于华北暖温带、半潮湿地区,住宅朝向多采纳坐北朝南的形式:一是向阳,二是为了防风。第(3)题,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改变、年际改变大,旱涝多发,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答案:(1)A(2)A(3)C,[学生用书P17])区域差异的分析思路【案例展示】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有很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下表是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进行的区域差异分析。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位于30°N旁边;东部沿海中部;长江入海口位于43°N~48°N之间,地处东北地区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大陆性较强土地条件以水稻土为主,耕地以水田为主,人均耕地少以黑土为主,耕地以旱地为主,人均耕地面积大矿产资源矿产资源贫乏石油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农业以水田耕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甜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水产业较发达农业以旱地耕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西部相宜发展畜牧业工业生产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重化工业基地【方法总结】区域差异的分析思路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也包括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区域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深刻影响着区域的发展,详细分析思路如下图所示:【针对练习】读我国三大经济圈位置示意图,完成(1)~(2)题。(1)我国三大经济圈发展的共同区位优势条件是()A.矿产资源丰富 B.劳动力成本低C.淡水资源足够 D.交通运输便捷(2)与“长三角”相比,促进“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A.经济腹地更广 B.科技实力更强C.产业基础更好 D.改革开放更早解析:三大经济圈发展的共同区位优势条件是交通运输便捷,与“长三角”相比,促进“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改革开放更早。答案:(1)D(2)D,[学生用书P18])对点练一分析区域差异的步骤和方法1.下列有关分析区域差异的步骤,正确的是()A.收集区域资料→区域差异分析、比较→资料分析、整理→探讨差异成因B.区域差异分析、比较→收集区域资料→资料分析、整理→探讨差异成因C.收集区域资料→资料分析、整理→区域差异分析、比较→探讨差异成因D.探讨差异成因→区域差异分析、比较→资料分析、整理→收集区域资料解析:选C。分析区域差异首先要收集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从而获得区域差异的详细体现,最终探讨区域差异形成的缘由。2.某中学生通过图书馆和网络得到的客家土楼民居资料为:永定位于闽西的龙岩地区,这里分布着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客家民居建筑群,它们被统称为“永定土楼”。土楼分为圆楼和方楼两种……客家土楼建筑闪烁着客家人的才智,它具有防震、防火等多种防卫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而且冬暖夏凉。该中学生收集资料和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分别是()A.干脆收集法、定性的方法B.干脆收集法、定量的方法C.间接收集法、定性的方法D.间接收集法、综合的方法解析:选C。通过图书馆和网络得到客家土楼民居资料是间接收集的方法;资料反映了区域的基本概况和特点,属于定性的分析方法。对点练二分析不同区域的差异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被称为我国的“中三角”。读图并结合所学学问,完成3~4题。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中三角”地区具有的优势是()A.工业基础好B.交通便捷C.资源丰富D.科技发达4.下列关于“中三角”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众多,商品农业发达B.三城市经济联系日益亲密,竞争力越来越强C.城市化水平已高达60%以上D.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解析:第3题,A、B、D三项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但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贫乏,不及“中三角”丰富。第4题,A、C、D三项是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描述。答案:3.C4.Beq\a\vs4\al([基础巩固])1.下列对实行综合的方法进行资料分析整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区域内的地理事象进行的描述和说明,包括文字叙述、图像展示和列表归纳等B.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借助于数学手段对地理事象进行量化探讨C.对探讨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D.该方法主要反映区域内地理事象的概况和基本特点等解析:选C。A项和D项是定性的分析方法,B项是定量的分析方法。我国幅员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图甲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图乙是某年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读图,回答2~3题。2.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西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3.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结论正确的是()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B.都是其次产业比重最大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D.第一产业比重都占一半以上解析:第2题,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中,西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面积最大;东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城市化水平最高。第3题,由图乙比重值即可得出结论。答案:2.AD3.B读我国四个省(市)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比较表,完成4~5题。项目地区粮食总产量(百万吨)人均粮食(吨/人)人均耕地(公顷/人)水稻小麦玉米甲40.2150.80.18乙1872.50.50.06丙3.523130.50.08丁130.10.70.20.04全国—0.40.034.与表中甲、乙、丙对应的省(市)分别是()A.江苏、山东、广东B.北京、吉林、江苏C.吉林、江苏、山东D.广东、北京、吉林5.与全国相比,丁地区的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的关系有特别性,其主要缘由是()A.人口增长较快B.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大C.耕地面积渐渐削减D.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大解析:第4题,依据表格数据,甲地玉米产量具有明显优势,而我国玉米大省是吉林。乙地水稻产量占比重最大,综合比较山东、吉林、江苏、北京四省(市),应为江苏,A、B、D错。丙地小麦产量占主导地位,应是北方省份,对应山东,C对。第5题,读表格数据,丁地区的人均粮食少,但人均耕地面积较大,说明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大,D对。图示材料不能表示人口增长较快,A错。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较小,B错。不能表示耕地面积的改变,C错。答案:4.C5.D读下面一则短信,回答6~7题。小强:你好!离开家后,我坐上了焦柳线北上的列车,很快就到了咱们家乡北邻的省;在换乘陇海线时,我在两条铁路相交的枢纽城市停留了一天,巡游了该城市的风景名胜。现在我已到达了目的地——乌鲁木齐。田里的油料作物拜托你照看了!小玲6.小玲家乡所在省及其主要油料作物是()A.山西大豆 B.河南花生C.湖北油菜 D.广西花生7.对小玲巡游的枢纽城市所在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侵蚀剧烈B.光照剧烈,氧气不足C.黄沙漫漫,驼铃叮当D.河水浑浊,含沙量大解析:由短信内容可知,小玲巡游的枢纽城市应当是焦柳线与陇海线的交会点——洛阳(河南省)。第6题,由于河南省是小玲家乡北邻的省,所以小玲的家乡是湖北省,当地种植的油料作物为油菜。第7题,喀斯特地貌分布在西南云贵高原;光照剧烈,氧气不足是青藏高寒区的特征;黄沙漫漫,驼铃叮当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特征;河南省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峻,河流含沙量大。答案:6.C7.D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24年3月3日11时受西西伯利亚东移南下的强冷空气影响,托克逊已经出现开春以来最强程度的大风、沙尘暴天气,托克逊瞬间最大风速达到32.6m/s,能见度小于50m,已经达到沙尘暴红色预警标准。“怎么会有这么多沙尘?它们从哪里来?我们应当怎么办呢?”爱动脑筋的小林确定通过查找、分析资料探究这些问题。材料二我国沙尘暴源头和路径示意图。(1)从小林查得的“我国沙尘暴源头和路径示意图”中可知,受沙尘天气影响的省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填简称,最少填三个)。图中还可判读出影响我国的沙尘暴有境外和境内两大源区。境外源区主要是蒙古和______________(填国家名);境内源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__________________(填省区名)。(2)经查找与分析资料,小林了解到形成沙尘天气的主要条件除了沙源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从图中分析沙尘移动的方向是向________。(3)探讨中小林归纳出荒漠化的形成除自然缘由外,还有人为缘由。当前促使全球土地荒漠化加速发展的人为因素,除毁林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解析:(1)仔细读图不难找出我国沙尘天气的源地及受沙尘天气影响的省区。(2)沙尘天气的形成须要两个条件:沙源、大风。据图中箭头可知,沙尘向东南方向移动。(3)除毁林外,人类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也使土地荒漠化加剧。答案:(1)新、甘、青、宁、内蒙古、陕、晋、冀、京、津、鲁(任选三个)哈萨克斯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大风东南(3)过度放牧eq\a\vs4\al([实力提升])1.某学校地理小组进行饮食与地域文化关系课题探讨,已完成表中部分内容。以下推断正确的是()菜系与地域文化风格对比菜系原料烹调文艺风格①鲁菜畜禽珍异排场壮丽“小白菜”浑厚深厚②川菜土产山珍灵活多样竹枝词新巧灵秀③苏菜?清淡平和吴侬民歌?④粤菜?华丽奇妙广东音乐?⑤蒙古菜牛马羊质朴浓烈?坦荡远犷A.②菜系以清淡酸甜为主要特点B.④菜系源地文化风格显现温婉清丽特点C.③菜系原料以生猛海鲜为主D.⑤菜系源地的文艺特色是长调牧歌解析:选D。由于②川菜源地位于四川盆地内部,太阳辐射较少,而且山多雾大,因此川菜以麻辣为特点,有利于祛湿;③苏菜用料广泛,以江河湖海水鲜为主;④粤菜源自广东,而广东地处沿海,多生猛海鲜;⑤蒙古菜源地是内蒙古自治区,地处草原,具有粗犷豪放的文化风格。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2~4题。2.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中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A.甲 B.乙C.丙 D.丁3.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洪涝灾难B.乙——土壤肥力C.丙——浇灌水源D.丁——生长积温4.①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一样的是(双选)()A.暖温带和亚热带的界线B.7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C.800mm年等降水量线D.半潮湿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解析:第2题,丁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第3题,乙区域为我国北方地区,华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旱涝、盐碱、风沙,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热量不足。第4题,①线为秦岭—淮河一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潮湿区与半潮湿区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样。答案:2.D3.B4.AC图a是我国某省年等降水量分布图,图b是该省某地区甲河水系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甲河下游地区是开发历史悠久的耕作区,当前限制其农业发展的突出因素是()A.土壤 B.地形C.水源 D.热量6.下图中①点表示当前甲河流域农业产值比重。为缓解当地的生态危机,拟调整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其中合理的规划方案是()A.② B.③C.④ D.⑤解析:第5题,图示甲河发源于祁连山地区,下游地区为河西走廊,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水源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突出因素。第6题,①点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比重分别约为65%、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