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近年来,插图艺术从综合性展览中分离出来,不断以专题展览的形式呈现,甚至出现了插图艺术馆,在唤起观众文化记忆的同时,也启发着人们进行有关插图艺术的思考。插图尺幅虽小,却是典型的大众文艺门类之一。改革开放之初,插图艺术在书籍报刊中地位显著。对于文艺类书刊而言,插图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以图画来阐发文章主题或文字内容,既美化了版面,又给予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当时形容某家刊物办得好,最常用的词汇就是“图文并茂”。出版社、杂志社经常邀请画家为书籍报刊创作插图,以美添彩;而画家们也因此在插图艺术领域有所建树,赢得读者和艺术界一致认可。由于种种原因,上世纪末,插图艺术呈现萎缩态势,创作者数量锐减,文艺书刊中插图所占比例大幅下降。但也有一些期刊依然坚持图文并举,团结了一批优秀画家,也培养了一批创作新人,刊物插图因此始终保持着较高水准。近些年,插图艺术迎来了新发展机遇。有的期刊拿出较大版面配发插图,有的约请画家为重点作品绘制题图和插图,并在封面上登载该刊历史上的插图佳作,颇有些温故知新的意味。许多出版社、杂志社逐步与插图画家建立起合作关系,一些美术院校也加大了对插图人才的培养力度。如今,在建设书香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插图艺术如何以新作为展示新魅力?发挥美育功能,播撒美的种子,是插图艺术的根本属性。近年来,我国少儿出版行业日益活跃。少儿读物的插图创作,也引发大众关注。优秀的插图,不仅有助于孩子理解书籍内容,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审美观、文化观。为少年儿童提供高品质的精神食粮,有赖于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对于出版社来说,应当尽可能组织优秀画家为少儿图书创作插图,或广泛征集画稿,确保优中选优。对于插图作者来说,要创作好少儿读物的插图,必须先成为一名好读者。用造型语言来阐释文学作品的插图创作,是一种以阅读为基础的再创造。在深入理解文本后,画家创作的插图作品才能在带给小读者视觉享受的同时,让他们拥有更深入丰富的阅读体验。在面向海外的少儿读物中,插图也有着超越文字的天然优势,以精美插图讲好中国故事,是沟通中外的艺术桥梁。目前,已有出版社尝试提升海外少儿出版物中的插图比重和品质,成效初显。壮大插图创作队伍,提升作品水平,是促进插图艺术繁荣发展的途径。从造型手段来看,“插图”包含范围极广。无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素描,还是剪纸,都可以作为插图的创作形式。近年来,还有一些青年艺术家使用平板电脑等媒介创作插图,促生了不少优秀作品。倡导各画种画家加入插图创作队伍,将有助于丰富插图艺术面貌,为其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参与插图创作也可以使画家的创作能力得到提升。许多插图创作都可被视为小型主题创作,它要求作者在准确理解文章主题的基础上,以相对简括的手法表达艺术构思。这一过程,能够锻炼画家的感受力、思想力和表达力。插图作者群体中,一些对创作主题性绘画巨构游刃有余的名家,都在一幅幅小型创作中汲取了成长养料。当下,传统出版业面临挑战,有人担忧插图艺术会因此受到影响。总体来看,人们的阅读需求并没有减少,只是阅读方式由“读纸”向“读屏”扩展而已。今天的插图艺术,应当合理利用数字技术手段,顺势而为。不少期刊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新尝试:编辑摘取重点文稿的精彩片段,配以插图,在刊物的微信公众号上推送。随着读者指尖的滑动,图文精粹尽收眼底。与纸质印刷效果相比,电子屏幕上插图的呈现更具透明度、鲜活感,公众号的页面版式也常常与期刊设计风格趣味接近。浏览时,仿佛有淡淡书香溢出屏幕。历史悠久的插图艺术,作为文学作品的视觉化呈现,其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深化读者对作品的理解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时下,在建设书香社会的潮流中,美术与文学携手并肩,插图艺术将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选自徐沛君《插图艺术新作展现新魅力》)(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艺类书刊的插图能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美感,有利于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增强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B.插图艺术在时代发展中不断获得新发展机遇,如今不少期刊尝试利用数字技术为插图艺术赋能,效果明显。C.新时代优秀插图有助于培养儿童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面向海外的少儿读物的插图也利于传播中国文化。D.要成为插图名家,离不开主题性绘画巨构创作的历练,这一过程能够锻炼画家的感受力、思想力和表达力。(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插图在文艺类书刊中用以阐发文章主题或文字内容,读懂插图是读懂文章的前提。B.各画种的画家参与插图创作,既有利于插图艺术发展,又能提升画家的创作能力。C.近年来,随着插图创作形式的发展,用平板电脑创作插图已成青年艺术家的首选。D.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插图更具透明度、鲜活感,促使传统的阅读方式发生根本改变。(3)下列选项,不适合用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A.2015年11月20日,“中国首届插图艺术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这是插图艺术第一次作为独立性的艺术门类,跻身全国大型展览。B.北京印刷学院联合中国插图装帧艺术专业委员会,连续举办了五届全国高校插图展,极大地推动了全国高校插图艺术专业的发展和插图人才的培养。C.沈尧伊为创作连环画史诗巨著《地球的红飘带》,曾多次沿着长征路进行采风,考察沿途的自然风貌、建筑、民俗等,为文学创作做了充分的准备。D.旅美插画师乔依利用AI加PS技术,创作出了大量与丝网印刷作品相媲美的插图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引领了当前插图艺术创作新潮流。(4)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5)2022年,“毒教材”事件刷屏。这些教材里的插图人物形态扭曲、表情怪异、动作不雅,毫无美感,引发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应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漫水村的好日子王跃文漫水是我村子的老地名,每次回去,都见村上有人家起新屋。低矮的老木屋慢慢消失,新房不断建起。若要问谁家起新屋花了多少钱,主人都只会谦虚地摇头笑。我知道,村里人都在通过自己的勤劳努力,过上好日子。溆水河从南边深山里奔腾而下,流到我的村子漫水,水势早已平缓。河两岸是宽阔绵延的平地,田里的水稻、玉米、红薯、油菜、甘蔗、橘子、西瓜,四季不绝。老辈人没出过远门,直把家乡当平原。我同老人谈天,告诉他们溆水流入沅江,沅江入贯洞庭,洞庭汇入长江,长江奔向东海。漫水真是个美丽的村子。记得小时候,老木屋家家相连,窄窄的村间小路多铺着石板。我夏天喜欢穿木屐,走在石板路上梆梆响。遇着村里的长辈,必站在路边行礼。隔上三五家,便可见大大小小的池塘,塘里养着大白鹅和大麻鸭,卸犁的耕牛泡在塘里戏水。鹅和鸭喜欢把头插进翅膀里,安闲地浮在水上睡觉。我夏天常常跳进塘里玩水,梦想自己也能有鹅鸭的功夫。村里最大的塘在王家祠堂前面,名字就叫大塘。乌桕树、松树、柳树,沿塘坎长着,树上落满麻雀、喜鹊、乌鸦、白鹭。一条小溪从大塘穿过,满塘清澈的活水,引得孩子们最爱在大塘游泳。村里人每天都下地做事,勤快是受人敬重的。小时候,妈妈夸我肯做事,我便越做越起劲。半夜醒来听得刮大风,我有些睡不着。村外山上必定落满了松茅。天刚微明,我就从床上滚下来,取下竹筢子和筲箕,飞跑着上山去。路上会遇着些大人或同龄人,他们也是去筢松茅的。各自心里都藏着一片山坡,那是大家多年筢松茅常去的老地方。有时起大雾,筢松茅的人鼻子碰鼻子,才看清对面的黑影是谁。相互玩笑着打个招呼,又消失在严雾紧锁的松林里,山里远近都听得见竹筢子的响声。新鲜松茅的清香很好闻,颜色嫩黄也好看。筢松茅时,倘又遇着一窝好枞菌,那天便是好运气了。我那会儿虽然力气不大,但挑着满满一担松茅也不觉重。松茅原本就不怎么砸秤。我把松茅稀里哗啦地倒在场院里,用扁担挑开摊匀,好让日头晒干。妈妈已做好早饭,我三扒两咽吃过,背上书包往学校跑,坐在课桌前打开书本,身上还满是松茅的香。松茅毕竟不经烧,家里要有足够的柴火,还需要上山砍柴。山林都是封禁的,只能砍松杉之外的杂木。离家近的山上,稍高大些的杂木早已砍尽。我人小,去不了太远的地方,只能在离家最近的山上,砍贴地生长的檵木丛。偶尔会砍伤手,有一回,伤口砍得太深,我用柴刀刮下油茶树皮上的黄色粉末,涂敷到伤口上,居然把血止住。事后伤口亦无感染,大概是油茶树的植物碱能杀菌消炎吧。当时,农村节能很受重视,不断推广各种节能灶。那些年,原是县里干部的父亲已回家当农民。他是读书人,手又灵巧,就自己动手打节能灶。父亲按新介绍的灶型,打了一款牛尾灶,引得村上的人都来学习。原理大致是两锅串联,共一孔灶眼烧柴。第一口锅煮饭,第二口锅炒菜,烟囱装在灶尾。用牛尾灶做饭炒菜,需主妇事先盘算清楚,眼快手疾,行云流水。我那时除了上山砍柴,别的农活也干,插秧、薅田、锄草、刨草皮、捉棉虫、收稻子,只是没资格鞭牛耕地,那是成年男人干的事。我想等自己长大,不会再用牛耕地,我会去开拖拉机。那时,力田劳作的社员都相信,手头很多事以后都是机器干的。十九岁那年,我离开那个叫漫水的村子。尔后,离家越来越远。父母仍在老家,我有空便回去探望。每次回去,都见村上有人家起新屋。低矮的老木屋慢慢消失,新房不断建起。若要问谁家起新屋花了多少钱,主人都只会谦虚地摇头笑。我知道,村里人都在通过自己的勤劳努力,过上好日子。大塘坎的树上仍是落满麻雀、喜鹊、乌鸦、白鹭,塘坎边的坪上却像城市小区公园,装有各种健身器材。晚上,村妇们在坪里跳广场舞,男孩子打陀螺,女孩子跳绳。男人们爱玩着健身器材摆龙门阵。池塘里的大白鹅依旧伸长脖子高亢地叫,一只鸭捉了一条鱼引得一群鸭争抢。塘里却不见耕牛。村里早已没有牛耕,而耕地的机械却比当年的拖拉机更先进。漫水是我村子的老地名,不知何故过去竟有多年被人改作“万水”。许是有人写字偷懒吧,但村里人仍把“万水”读作“漫水”。2012年,我创作了中篇小说《漫水》,用的就是家乡真实的地名。这篇小说后来获得鲁迅文学奖,并在英国翻译出版。乡亲们很高兴,又把村名改回漫水。父母都已是九旬老人,不肯出远门。母亲说,乡下同城里也差不多,又比城里清静。又说,如今村里人住得舒服,不要去井里担水,不要去山上砍柴,都用自来水和液化气。娘是劳动惯了,只道如今日子过得轻松,会不会把年轻人养懒了。有年春上,我回家看望父母,饭菜刚刚上桌,五只燕子飞进来,脆亮脆亮地叫,绕飞三匝,又翩然而出,像极了时下流行的快闪。妻惊呼:五燕旋堂,好吉祥啊!是啊,如今漫水人幸福吉祥的日子,不正是祖国发展的缩影吗?(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作者历数漫水村地里的庄稼、四季的瓜果、沿塘的树以及树上的鸟,在客观上展现了家乡美丽宜人的生活环境。B.文中两次提到“老木屋慢慢消失,新房不断建起”,作者在为家乡变化高兴的同时,也表达出了对岁月流逝的伤感。C.将村名由“万水”改回“漫水”,既有以“漫水”命名的作品获奖的因素,也是基于对老村名根深蒂固的心理认同。D.文中的父母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村庄,体现出乡土社会安土重迁的特点,与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观点具有一致性。(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详略结合,既有对家乡风物的简单罗列,又有对筢松茅、打节能灶等的细致描述。B.与“我离开漫水村”的表达相比,“我离开那个叫漫水的村子”饱含着依恋不舍之情。C.文中用了“薅田”“砸秤”“塘坎”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口语,增添了文章的乡土气息。D.文章结尾的五燕旋堂画面含有象征意味,含蓄地提醒人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日子。(3)文章标题为“漫水村的好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好日子”的含义。(4)本文入选《记得住乡愁》一书,如果你是该书编辑,请说明入选理由。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杨椿奉辞于华林园,帝下御座执手流泪曰:“公先帝旧臣,实为元老,但高尚其志,决意不留,既难相违,深用凄切。”椿亦歔欷,欲拜,帝亲执不听。赐以绢布,给羽林卫送。群公百僚饯于城西张方桥,行路观者,莫不称叹。椿临行,诫子孙曰:我家入魏之始,即为上客。自尔至今,二千石、方伯不绝,禄恤甚多。北都时,朝法严急。太和初,吾兄弟三人并居内职:兄在高祖左右,吾与(杨)津在文明太后左右。于时口敕,责诸内官,十日仰密得一事,不列便大嗔嫌。诸人多有依敕密列者,亦有太后、高祖中间传言构间者。吾兄弟自相诫曰:“今忝二圣近臣,居母子间难,宜深慎之。又列人事,亦何容易,纵被嗔责,勿轻言。”十余年中,不尝言一人罪过。时大被嫌责,答曰:“臣等非不闻人语,正恐不审,仰误圣听,以是不敢言。”于后终以不言。蒙责及二圣间言语,终不敢辄尔传通。太和二十一年,吾从济州来朝,在清徽堂豫宴。高祖谓诸贵曰:“北京之日,太后严明,吾每得杖,左右因此有是非言。和朕母子者,唯杨播兄弟。”遂举爵赐兄及我酒汝等脱若万一蒙明主知遇宜深慎言语不可轻论人恶也。吾自惟文武才艺、门望姻援不胜他人。一旦位登侍中、尚书,四历九卿,十为刺史,津今复为司空者,正由忠谨慎口,不尝论人之过,无贵无贱,待之以礼,以是故至此耳。闻汝等学时俗人,乃有坐待客者,有驱驰势门者,有轻论人恶者,及见贵胜则敬重之,见贫贱则慢易之,此人行之大失,立身之大病也。汝等若能存礼节,假不胜人,足免尤诮,足成名家。吾今年始七十五,自惟气力尚堪朝觐天子,所以孜孜求退者,正欲使汝等知天下满足之议,为一门法耳,非是苟求千载之名。汝等能记吾言,吾百年后终无恨矣。(节选自《北史•杨椿传》)(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遂举爵赐A兄及我B酒C汝等脱若D万一蒙E明主知遇F宜深慎言语G不可轻论H人恶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千石,据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B.忝,常用作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与“忝列门墙”中的“忝”意思相同。C.刺史,古代官职名,西汉武帝时期设立,察问郡县,履行监察职责,官阶低于郡守。D.始,才、刚刚,与姚鼐《登泰山记》“余始循以入,道少半”中的“始”意思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椿辞官归家,皇帝非常不舍,赏其绢布,派羽林军护送,还与群臣在城西为其饯行,足见对他的重视。B.杨椿兄弟三人担任内职时,言语谨慎,既没有遵从口敕密列他人过错,也没在皇帝和太后间挑拨是非。C.清徽堂宴会上,高祖对杨椿兄弟大加赞赏,认为唯有他们能够维护自己与太后之间的关系,难能可贵。D.杨椿虽然文武才艺、门望姻援等不如他人,但却凭借自己的品行获得了皇上的认可,同时赢得了声誉。(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臣等非不闻人语,正恐不审,仰误圣听,以是不敢言。②汝等若能存礼节,假不胜人,足免尤诮,足成名家。(5)杨椿对子孙后人提出哪些要求?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步至东皋高启①斜日半川明,幽人每独行。愁怀逢暮惨,诗意入秋清。鸟啄枯杨碎,虫悬落叶轻。如何得归后,犹似客中情?【注】①高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因不满朝廷的高压政策,内心充满痛苦和压抑,辞官归里,后创作此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扣题,写诗人置身东皋,感受到环境的寂寥冷清,流露出了孤独寂寞之情。B.“愁”“惨”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极不平静,从而引发读者深入思考。C.尾联以主客问答方式作结,含蓄地表现出诗人郁结于胸、难以言传的复杂情感。D.本诗与《归园田居(其一)》都写归隐,都思考自然和生命,但情感基调不同。(2)明人谢徽认为高启的诗“缘情随事,因物赋形”,请以本诗的颈联为例进行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涉江采芙蓉》中,“,”两句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浓烈的相思之情。(2)《赤壁赋》尽显苏轼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其中“,”两句用酒后杂乱的场景描写表现宴饮时的放纵,彰显了精神获得自由的愉悦之感。(3)古人认为后天的学习很重要,比如荀子在《劝学》中提出了“”的论点,而韩愈在《师说》首段用“”一句指出,任何人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道理的,所以要拜师学习。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2分)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近日,“扫兴式父母”成了社交网络上的热议话题。许多年轻人表示,有时想和父母分享自己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的所见所闻,却往往遭到漠视;有时取得成绩想得到父母的肯定,①_____。大多数网友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结为“代沟”,这是有道理的。父辈与年轻人之间的思维方式虽不能说有(a),但也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父母的“扫兴”并不是有意为难,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总是肯定、表扬孩子,就有可能使孩子“得意忘形”;而如果“从鸡蛋里挑出骨头”,②_____,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尽管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却往往(b)。因为长期的打压甚至否定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给他们的成长过程造成负面影响,心理产生阴影。说到底,父母的“扫兴”还是源于对孩子的担忧。对于孩子来说,与其与父母争论、对抗,③_____:自己已经可以为生活、工作负责了,已经真正“长大”了。当孩子有能力独立生活,不需要在生活、经济上过度依赖父母时,父母自然会意识到不该再过多干涉孩子了,那时,放手也就(c)了,“扫兴”的情况自然会越来越少。(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二)语言文字运用ⅡI(本题共1小题,8分)7.(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槐根梦郭辉沉入无边的黑暗里。不见阳光的日子,过了很久,很久。只是凭着感觉,才知道自己高扬的旗帜,是绿色的,爱在风雨阴晴中,喧响不同的季节。一辈子,永远只能与自己虚无的影子对话。却总是那么坦然,那么仁厚,如同身旁默默无闻的泥土。最为欢欣的,是自己身上那一枝枝梦想,会准时在三月,迎着浩浩东风,青青翠翠地摇曳。多少个蓬蓬勃勃的春天走过去了……终于,那个扛着电锯的秋日,翩翩走了过来。在一阵欢乐而又痛苦的震颤后,伟岸的身躯,依依惜别,轰然倒地。一部向上的历史,就这样撕落下——最后一页。岁月无情,往事如烟。孤零零的心,却深怀着一个强烈的渴望不愿死去。——谁能挖我出土?——谁能赠我一柄雕刀,雕一尊崭新的生命!(1)文中两处加横线的词语如果分别改为“青翠”和“蓬勃”,意思与原文基本相同,而原文表达更好,请简析原因。(2)请简要概括槐根的梦想。每句不超过10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站在树上的鸟,不怕树枝断裂,因为它依赖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近年来,插图艺术从综合性展览中分离出来,不断以专题展览的形式呈现,甚至出现了插图艺术馆,在唤起观众文化记忆的同时,也启发着人们进行有关插图艺术的思考。插图尺幅虽小,却是典型的大众文艺门类之一。改革开放之初,插图艺术在书籍报刊中地位显著。对于文艺类书刊而言,插图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以图画来阐发文章主题或文字内容,既美化了版面,又给予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当时形容某家刊物办得好,最常用的词汇就是“图文并茂”。出版社、杂志社经常邀请画家为书籍报刊创作插图,以美添彩;而画家们也因此在插图艺术领域有所建树,赢得读者和艺术界一致认可。由于种种原因,上世纪末,插图艺术呈现萎缩态势,创作者数量锐减,文艺书刊中插图所占比例大幅下降。但也有一些期刊依然坚持图文并举,团结了一批优秀画家,也培养了一批创作新人,刊物插图因此始终保持着较高水准。近些年,插图艺术迎来了新发展机遇。有的期刊拿出较大版面配发插图,有的约请画家为重点作品绘制题图和插图,并在封面上登载该刊历史上的插图佳作,颇有些温故知新的意味。许多出版社、杂志社逐步与插图画家建立起合作关系,一些美术院校也加大了对插图人才的培养力度。如今,在建设书香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插图艺术如何以新作为展示新魅力?发挥美育功能,播撒美的种子,是插图艺术的根本属性。近年来,我国少儿出版行业日益活跃。少儿读物的插图创作,也引发大众关注。优秀的插图,不仅有助于孩子理解书籍内容,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审美观、文化观。为少年儿童提供高品质的精神食粮,有赖于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对于出版社来说,应当尽可能组织优秀画家为少儿图书创作插图,或广泛征集画稿,确保优中选优。对于插图作者来说,要创作好少儿读物的插图,必须先成为一名好读者。用造型语言来阐释文学作品的插图创作,是一种以阅读为基础的再创造。在深入理解文本后,画家创作的插图作品才能在带给小读者视觉享受的同时,让他们拥有更深入丰富的阅读体验。在面向海外的少儿读物中,插图也有着超越文字的天然优势,以精美插图讲好中国故事,是沟通中外的艺术桥梁。目前,已有出版社尝试提升海外少儿出版物中的插图比重和品质,成效初显。壮大插图创作队伍,提升作品水平,是促进插图艺术繁荣发展的途径。从造型手段来看,“插图”包含范围极广。无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素描,还是剪纸,都可以作为插图的创作形式。近年来,还有一些青年艺术家使用平板电脑等媒介创作插图,促生了不少优秀作品。倡导各画种画家加入插图创作队伍,将有助于丰富插图艺术面貌,为其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参与插图创作也可以使画家的创作能力得到提升。许多插图创作都可被视为小型主题创作,它要求作者在准确理解文章主题的基础上,以相对简括的手法表达艺术构思。这一过程,能够锻炼画家的感受力、思想力和表达力。插图作者群体中,一些对创作主题性绘画巨构游刃有余的名家,都在一幅幅小型创作中汲取了成长养料。当下,传统出版业面临挑战,有人担忧插图艺术会因此受到影响。总体来看,人们的阅读需求并没有减少,只是阅读方式由“读纸”向“读屏”扩展而已。今天的插图艺术,应当合理利用数字技术手段,顺势而为。不少期刊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新尝试:编辑摘取重点文稿的精彩片段,配以插图,在刊物的微信公众号上推送。随着读者指尖的滑动,图文精粹尽收眼底。与纸质印刷效果相比,电子屏幕上插图的呈现更具透明度、鲜活感,公众号的页面版式也常常与期刊设计风格趣味接近。浏览时,仿佛有淡淡书香溢出屏幕。历史悠久的插图艺术,作为文学作品的视觉化呈现,其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深化读者对作品的理解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时下,在建设书香社会的潮流中,美术与文学携手并肩,插图艺术将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选自徐沛君《插图艺术新作展现新魅力》)(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艺类书刊的插图能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美感,有利于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增强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B.插图艺术在时代发展中不断获得新发展机遇,如今不少期刊尝试利用数字技术为插图艺术赋能,效果明显。C.新时代优秀插图有助于培养儿童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面向海外的少儿读物的插图也利于传播中国文化。D.要成为插图名家,离不开主题性绘画巨构创作的历练,这一过程能够锻炼画家的感受力、思想力和表达力。(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A.插图在文艺类书刊中用以阐发文章主题或文字内容,读懂插图是读懂文章的前提。B.各画种的画家参与插图创作,既有利于插图艺术发展,又能提升画家的创作能力。C.近年来,随着插图创作形式的发展,用平板电脑创作插图已成青年艺术家的首选。D.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插图更具透明度、鲜活感,促使传统的阅读方式发生根本改变。(3)下列选项,不适合用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CA.2015年11月20日,“中国首届插图艺术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这是插图艺术第一次作为独立性的艺术门类,跻身全国大型展览。B.北京印刷学院联合中国插图装帧艺术专业委员会,连续举办了五届全国高校插图展,极大地推动了全国高校插图艺术专业的发展和插图人才的培养。C.沈尧伊为创作连环画史诗巨著《地球的红飘带》,曾多次沿着长征路进行采风,考察沿途的自然风貌、建筑、民俗等,为文学创作做了充分的准备。D.旅美插画师乔依利用AI加PS技术,创作出了大量与丝网印刷作品相媲美的插图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引领了当前插图艺术创作新潮流。(4)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5)2022年,“毒教材”事件刷屏。这些教材里的插图人物形态扭曲、表情怪异、动作不雅,毫无美感,引发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应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解答】(1)D.“要成为插图名家,离不开主题性绘画巨构创作的历练,这一过程”错误。根据原文“许多插图创作都可被视为小型主题创作,它要求作者在准确理解文章主题的基础上,以相对简括的手法表达艺术构思。这一过程,能够锻炼画家的感受力、思想力和表达力”可见,首先“这一过程”指的是“在准确理解文章主题的基础上,以相对简括的手法表达艺术构思”,并非“巨构创作的历练”;此外,文中并未涉及“要成为插图名家,离不开主题性绘画巨构创作的历练”的内容。故选:D。(2)A.“读懂插图是读懂文章的前提”错误。根据原文“对于文艺类书刊而言,插图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以图画来阐发文章主题或文字内容,既美化了版面,又给予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可知,插图可以帮助理解文章,而不是“前提”,夸大了插图的作用。C.“用平板电脑创作插图已成青年艺术家的首选”错误。根据原文“近年来,还有一些青年艺术家使用平板电脑等媒介创作插图,促生了不少优秀作品”可知,原文表述是“一些”,且并未说“首选”。D.“促使传统的阅读方式发生根本改变”错误。根据原文“总体来看,人们的阅读需求并没有减少,只是阅读方式由‘读纸’向‘读屏’扩展而已”可知,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故选:B。(3)C.文章的观点是“插图艺术新作展现新魅力”,而该选项讲述的是沈尧伊创作《地球的红飘带》所做的前期准备,未涉及“插图”,不能支撑本文观点。故选:C。(4)文章共有8个自然段。第1段,插图艺术先从综合性展览中分离,呈现专题展览的形式,直到出现出图艺术馆,“也启发着人们进行有关插图艺术的思考”可知,首先以插图艺术近年来的发展来引出对插图艺术的思考。第2、3两段中,“改革开放之初,插图艺术在书籍报刊中地位显著”“上世纪末,插图艺术呈现萎缩态势,创作者数量锐减”“近些年,插图艺术迎来了新发展机遇”可知,是以时间为线简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插图艺术的发展历程。第4段,“如今,在建设书香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插图艺术如何以新作为展示新魅力?”提出问题。第5、6、7三段中,“发挥美育功能,播撒美的种子,是插图艺术的根本属性”“壮大插图创作队伍,提升作品水平,是促进插图艺术繁荣发展的途径”“今天的插图艺术,应当合理利用数字技术手段,顺势而为”是从三个方面提出新时代插图艺术实现新作为的具体措施,是对第4段的具体阐释。第8段中,依据“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深化读者对作品的理解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时下,在建设书香社会的潮流中,美术与文学携手并肩,插图艺术将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可知,本段是写插图艺术在当下的重要意义和价值。(5)①首先是插图创作者自身方面。根据原文“对于插图作者来说,要创作好少儿读物的插图,必须先成为一名好读者。用造型语言来阐释文学作品的插图创作,是一种以阅读为基础的再创造。在深入理解文本后,画家创作的插图作品才能在带给小读者视觉享受的同时,让他们拥有更深入丰富的阅读体验”“许多插图创作都可被视为小型主题创作,它要求作者在准确理解文章主题的基础上,以相对简括的手法表达艺术构思。这一过程,能够锻炼画家的感受力、思想力和表达力”可知,插图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插图作者自身的创作,所以就需要插图创作者提高思想,增强自身的思想力、感受力和表达力,准确解读文本,以阅读为基础进行再创造,以美添彩。②出版社方面。根据原文“当时形容某家刊物办得好,最常用的词汇就是‘图文并茂’。出版社、杂志社经常邀请画家为书籍报刊创作插图,以美添彩”“许多出版社、杂志社逐步与插图画家建立起合作关系,一些美术院校也加大了对插图人才的培养力度”“对于出版社来说,应当尽可能组织优秀画家为少儿图书创作插图,或广泛征集画稿,确保优中选优”可知,教材的好坏有赖于出版社把关的好坏,这就需要出版社增强社会责任感,广泛征集画稿,优中选优,确保质量;③政府等相关监管方面。根据原文“一些美术院校也加大了对插图人才的培养力度”“……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在建设书香社会的潮流中……”“在建设书香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可知,教材的广泛发行在建设书香社会的大背景大潮流中进行的,必须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如有关部门要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还要注重读者的反馈,听取意见,坚持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价值观,发挥好作品美育功能。答案:(1)D(2)B(3)C(4)①首先以插图艺术近年来的发展引出话题;②然后简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插图艺术的发展历程;③接着从三方面提出新时代插图艺术实现新作为的具体措施;④最后指出插图艺术的时代意义。(5)①插图作者要增强自身的思想力、感受力和表达力,准确解读文本,以阅读为基础进行再创造,以美添彩;②出版社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广泛征集画稿,优中选优,确保质量;③有关部门要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价值观,发挥好作品美育功能。(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漫水村的好日子王跃文漫水是我村子的老地名,每次回去,都见村上有人家起新屋。低矮的老木屋慢慢消失,新房不断建起。若要问谁家起新屋花了多少钱,主人都只会谦虚地摇头笑。我知道,村里人都在通过自己的勤劳努力,过上好日子。溆水河从南边深山里奔腾而下,流到我的村子漫水,水势早已平缓。河两岸是宽阔绵延的平地,田里的水稻、玉米、红薯、油菜、甘蔗、橘子、西瓜,四季不绝。老辈人没出过远门,直把家乡当平原。我同老人谈天,告诉他们溆水流入沅江,沅江入贯洞庭,洞庭汇入长江,长江奔向东海。漫水真是个美丽的村子。记得小时候,老木屋家家相连,窄窄的村间小路多铺着石板。我夏天喜欢穿木屐,走在石板路上梆梆响。遇着村里的长辈,必站在路边行礼。隔上三五家,便可见大大小小的池塘,塘里养着大白鹅和大麻鸭,卸犁的耕牛泡在塘里戏水。鹅和鸭喜欢把头插进翅膀里,安闲地浮在水上睡觉。我夏天常常跳进塘里玩水,梦想自己也能有鹅鸭的功夫。村里最大的塘在王家祠堂前面,名字就叫大塘。乌桕树、松树、柳树,沿塘坎长着,树上落满麻雀、喜鹊、乌鸦、白鹭。一条小溪从大塘穿过,满塘清澈的活水,引得孩子们最爱在大塘游泳。村里人每天都下地做事,勤快是受人敬重的。小时候,妈妈夸我肯做事,我便越做越起劲。半夜醒来听得刮大风,我有些睡不着。村外山上必定落满了松茅。天刚微明,我就从床上滚下来,取下竹筢子和筲箕,飞跑着上山去。路上会遇着些大人或同龄人,他们也是去筢松茅的。各自心里都藏着一片山坡,那是大家多年筢松茅常去的老地方。有时起大雾,筢松茅的人鼻子碰鼻子,才看清对面的黑影是谁。相互玩笑着打个招呼,又消失在严雾紧锁的松林里,山里远近都听得见竹筢子的响声。新鲜松茅的清香很好闻,颜色嫩黄也好看。筢松茅时,倘又遇着一窝好枞菌,那天便是好运气了。我那会儿虽然力气不大,但挑着满满一担松茅也不觉重。松茅原本就不怎么砸秤。我把松茅稀里哗啦地倒在场院里,用扁担挑开摊匀,好让日头晒干。妈妈已做好早饭,我三扒两咽吃过,背上书包往学校跑,坐在课桌前打开书本,身上还满是松茅的香。松茅毕竟不经烧,家里要有足够的柴火,还需要上山砍柴。山林都是封禁的,只能砍松杉之外的杂木。离家近的山上,稍高大些的杂木早已砍尽。我人小,去不了太远的地方,只能在离家最近的山上,砍贴地生长的檵木丛。偶尔会砍伤手,有一回,伤口砍得太深,我用柴刀刮下油茶树皮上的黄色粉末,涂敷到伤口上,居然把血止住。事后伤口亦无感染,大概是油茶树的植物碱能杀菌消炎吧。当时,农村节能很受重视,不断推广各种节能灶。那些年,原是县里干部的父亲已回家当农民。他是读书人,手又灵巧,就自己动手打节能灶。父亲按新介绍的灶型,打了一款牛尾灶,引得村上的人都来学习。原理大致是两锅串联,共一孔灶眼烧柴。第一口锅煮饭,第二口锅炒菜,烟囱装在灶尾。用牛尾灶做饭炒菜,需主妇事先盘算清楚,眼快手疾,行云流水。我那时除了上山砍柴,别的农活也干,插秧、薅田、锄草、刨草皮、捉棉虫、收稻子,只是没资格鞭牛耕地,那是成年男人干的事。我想等自己长大,不会再用牛耕地,我会去开拖拉机。那时,力田劳作的社员都相信,手头很多事以后都是机器干的。十九岁那年,我离开那个叫漫水的村子。尔后,离家越来越远。父母仍在老家,我有空便回去探望。每次回去,都见村上有人家起新屋。低矮的老木屋慢慢消失,新房不断建起。若要问谁家起新屋花了多少钱,主人都只会谦虚地摇头笑。我知道,村里人都在通过自己的勤劳努力,过上好日子。大塘坎的树上仍是落满麻雀、喜鹊、乌鸦、白鹭,塘坎边的坪上却像城市小区公园,装有各种健身器材。晚上,村妇们在坪里跳广场舞,男孩子打陀螺,女孩子跳绳。男人们爱玩着健身器材摆龙门阵。池塘里的大白鹅依旧伸长脖子高亢地叫,一只鸭捉了一条鱼引得一群鸭争抢。塘里却不见耕牛。村里早已没有牛耕,而耕地的机械却比当年的拖拉机更先进。漫水是我村子的老地名,不知何故过去竟有多年被人改作“万水”。许是有人写字偷懒吧,但村里人仍把“万水”读作“漫水”。2012年,我创作了中篇小说《漫水》,用的就是家乡真实的地名。这篇小说后来获得鲁迅文学奖,并在英国翻译出版。乡亲们很高兴,又把村名改回漫水。父母都已是九旬老人,不肯出远门。母亲说,乡下同城里也差不多,又比城里清静。又说,如今村里人住得舒服,不要去井里担水,不要去山上砍柴,都用自来水和液化气。娘是劳动惯了,只道如今日子过得轻松,会不会把年轻人养懒了。有年春上,我回家看望父母,饭菜刚刚上桌,五只燕子飞进来,脆亮脆亮地叫,绕飞三匝,又翩然而出,像极了时下流行的快闪。妻惊呼:五燕旋堂,好吉祥啊!是啊,如今漫水人幸福吉祥的日子,不正是祖国发展的缩影吗?(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文中作者历数漫水村地里的庄稼、四季的瓜果、沿塘的树以及树上的鸟,在客观上展现了家乡美丽宜人的生活环境。B.文中两次提到“老木屋慢慢消失,新房不断建起”,作者在为家乡变化高兴的同时,也表达出了对岁月流逝的伤感。C.将村名由“万水”改回“漫水”,既有以“漫水”命名的作品获奖的因素,也是基于对老村名根深蒂固的心理认同。D.文中的父母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村庄,体现出乡土社会安土重迁的特点,与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观点具有一致性。(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文详略结合,既有对家乡风物的简单罗列,又有对筢松茅、打节能灶等的细致描述。B.与“我离开漫水村”的表达相比,“我离开那个叫漫水的村子”饱含着依恋不舍之情。C.文中用了“薅田”“砸秤”“塘坎”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口语,增添了文章的乡土气息。D.文章结尾的五燕旋堂画面含有象征意味,含蓄地提醒人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日子。(3)文章标题为“漫水村的好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好日子”的含义。(4)本文入选《记得住乡愁》一书,如果你是该书编辑,请说明入选理由。【解答】(1)B.“也表达出了对岁月流逝的伤感”的说法错误,作者并没有对“老木屋慢慢消失”流露出伤感的情绪,而是从新房的不断建起中感觉乡村的好日子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启。故选B。(2)D.“含蓄地提醒人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日子”的分析错误。首先妻子惊呼:五燕旋堂,好吉祥啊!是啊,如今漫水人幸福吉祥的日子,不正是祖国发展的缩影吗?这是直抒胸臆,表达的是对当前乡村生活的欢喜和对祖国发展的赞美之情。故选D。(3)从表面上来看,“好日子”指的是作者小时候在漫水村的欢乐、充实的童年生活。比如“漫水真是个美丽的村子……我夏天喜欢穿木屐,走在石板路上梆梆响”“我夏天常常跳进塘里玩水,梦想自己也能有鹅鸭的功夫……一条小溪从大塘穿过,满塘清澈的活水,引得孩子们最爱在大塘游泳”。“好日子”不仅是过得快乐,“好日子”来自勤劳的付出,作者写了小时候常到山上筢松茅作为柴禾等等事情。从深层次来看,“好日子”指的是漫水村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文中“低矮的老木屋慢慢消失,新房不断建起”“塘坎边的坪上却像城市小区公园,装有各种健身器材”“晚上,村妇们在坪里跳广场舞,男孩子打陀螺,女孩子跳绳。男人们爱玩着健身器材摆龙门阵……”“母亲说,乡下同城里也差不多,又比城里清静。又说,如今村里人住得舒服,不要去井里担水,不要去山上砍柴,都用自来水和液化气”等语句看出:随着祖国的繁荣昌盛,乡村也与时俱进,开启了幸福的生活。(4)作者详尽地描绘自己19岁之前在漫水村度过的日子,描绘了漫水村的“好日子”。他笔下穿木屐走在石板路上的声响,在塘中尽情戏水的欢乐,在山上筢松茅等情景,都表现了作者对家乡深切的怀念之情,与“记得住乡愁”一书的情感基调是吻合的。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书写了家乡的风物,作者笔下的大白鹅、大麻鸭、耕牛、麻雀、喜鹊、乌鸦、白鹭……等最具家乡风情的事物,特别是漫水村人的友善、谦逊、勤劳以及对“好日子”的憧憬,也是作者记忆中最美好的回忆,这与“记得住乡愁”所倡导的时代精神高度契合。记住家乡的“美”“好”,更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父母都已是九旬老人,不肯出远门。母亲说,乡下同城里也差不多,又比城里清静”“乡亲们很高兴,又把村名改回漫水”,父辈们对家乡的风物以及乡土文化有着深厚的依恋,他们安土重迁,生于斯,老于斯,就是对这方水土及其滋养出来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底蕴的挚爱之情。因此该文入选“记得住的乡愁”一书尽在情理之中。答案:(1)B(2)D(3)①作者在漫水村度过的美好而快乐的年少时光;②漫水村的乡亲们,通过自己的勤劳努力而过上的幸福生活。(4)①文章回忆了作者在漫水村的生活经历,表现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与“记得住乡愁”的情感基调相契合;②文章展现了漫水村民风的淳朴、村民的勤劳以及人们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体现了乡情乡韵的持久魅力,与“记得住乡愁”的时代精神相吻合;③文章描绘了漫水村的风物景观,体现了家乡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与“记得住乡愁”的文化内蕴相符合。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杨椿奉辞于华林园,帝下御座执手流泪曰:“公先帝旧臣,实为元老,但高尚其志,决意不留,既难相违,深用凄切。”椿亦歔欷,欲拜,帝亲执不听。赐以绢布,给羽林卫送。群公百僚饯于城西张方桥,行路观者,莫不称叹。椿临行,诫子孙曰:我家入魏之始,即为上客。自尔至今,二千石、方伯不绝,禄恤甚多。北都时,朝法严急。太和初,吾兄弟三人并居内职:兄在高祖左右,吾与(杨)津在文明太后左右。于时口敕,责诸内官,十日仰密得一事,不列便大嗔嫌。诸人多有依敕密列者,亦有太后、高祖中间传言构间者。吾兄弟自相诫曰:“今忝二圣近臣,居母子间难,宜深慎之。又列人事,亦何容易,纵被嗔责,勿轻言。”十余年中,不尝言一人罪过。时大被嫌责,答曰:“臣等非不闻人语,正恐不审,仰误圣听,以是不敢言。”于后终以不言。蒙责及二圣间言语,终不敢辄尔传通。太和二十一年,吾从济州来朝,在清徽堂豫宴。高祖谓诸贵曰:“北京之日,太后严明,吾每得杖,左右因此有是非言。和朕母子者,唯杨播兄弟。”遂举爵赐兄及我酒汝等脱若万一蒙明主知遇宜深慎言语不可轻论人恶也。吾自惟文武才艺、门望姻援不胜他人。一旦位登侍中、尚书,四历九卿,十为刺史,津今复为司空者,正由忠谨慎口,不尝论人之过,无贵无贱,待之以礼,以是故至此耳。闻汝等学时俗人,乃有坐待客者,有驱驰势门者,有轻论人恶者,及见贵胜则敬重之,见贫贱则慢易之,此人行之大失,立身之大病也。汝等若能存礼节,假不胜人,足免尤诮,足成名家。吾今年始七十五,自惟气力尚堪朝觐天子,所以孜孜求退者,正欲使汝等知天下满足之议,为一门法耳,非是苟求千载之名。汝等能记吾言,吾百年后终无恨矣。(节选自《北史•杨椿传》)(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遂举爵赐A兄及我B酒C汝等脱若D万一蒙E明主知遇F宜深慎言语G不可轻论H人恶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二千石,据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B.忝,常用作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与“忝列门墙”中的“忝”意思相同。C.刺史,古代官职名,西汉武帝时期设立,察问郡县,履行监察职责,官阶低于郡守。D.始,才、刚刚,与姚鼐《登泰山记》“余始循以入,道少半”中的“始”意思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A.杨椿辞官归家,皇帝非常不舍,赏其绢布,派羽林军护送,还与群臣在城西为其饯行,足见对他的重视。B.杨椿兄弟三人担任内职时,言语谨慎,既没有遵从口敕密列他人过错,也没在皇帝和太后间挑拨是非。C.清徽堂宴会上,高祖对杨椿兄弟大加赞赏,认为唯有他们能够维护自己与太后之间的关系,难能可贵。D.杨椿虽然文武才艺、门望姻援等不如他人,但却凭借自己的品行获得了皇上的认可,同时赢得了声誉。(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臣等非不闻人语,正恐不审,仰误圣听,以是不敢言。②汝等若能存礼节,假不胜人,足免尤诮,足成名家。(5)杨椿对子孙后人提出哪些要求?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解答】(1)句意:于是举杯赐给四兄及我酒。你们如果万一蒙受时主知遇,必须深深慎于言语,不可轻易评论别人的坏处。“赐”的宾语是“兄及我酒”,C处断开;“脱若”“万一”都表假设,“蒙明主知遇”是动宾结构,是假设的情况,中间不断开,F处断开;“宜……”“不可……”内容相对,中间G处断开。故选CFG。(2)A.正确。B.正确。句意:现今我们忝居为二圣近臣。/对师长自谦之辞。意谓自己能幸运的被列在学生、弟子的行列当中。C.正确。D.错误。才、刚刚;起初、开始。句意:我今年已七十五岁。/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山,路不到一半。故选D。(3)A.“还与群臣在城西为其饯行”错,原文“群公百僚饯于城西张方桥”,可见皇帝并未饯行。故选A。(4)①“语”,议论;“审”,核实;“误”,妨害;“以是”,因此。译文:我们不是没有听到别人的议论,正是担心没有经过核实,妨害您的听闻,因此不敢说。②“存”,保持;“假”,即使;“尤诮”,过失和谴责;“名家”,有名望的人。译文:你们如果能保持礼节,即使不能超过别人,(也)足以免除过失和谴责,足以成为有名望的人。(5)①由“正由忠谨慎口,不尝论人之过”可知,忠谨慎言,不妄议他人是非;②由“无贵无贱,待之以礼”可知,无贵无贱,平等相待;③由“所以孜孜求退者,正欲使汝等知天下满足之议,为一门法耳,非是苟求千载之名”可知,安分知足,不求虚名。答案:(1)CFG(2)D(3)A(4)①我们不是没有听到别人的议论,正是担心没有经过核实,妨害您的听闻,因此不敢说。②你们如果能保持礼节,即使不能超过别人,(也)足以免除过失和谴责,足以成为有名望的人。(5)①忠谨慎言,不妄议他人是非;②无贵无贱,平等相待;③安分知足,不求虚名。参考译文:杨椿奉命在华林园辞别,庄帝走下御座,拉着他的手流着眼泪说:“您是先帝时的旧臣,实在是朝中的元老。但是,您志趣高尚,执意不肯留下来。既然我难以违拗您的意志,临别深感凄凉悲切。”杨椿也长长叹息,想要下拜,庄帝亲手拉起,不让他跪拜。赐给他丝绸布匹,派羽林军护送他。百官同僚在城西张方桥为他饯行,过路的人看了没有不感叹的。杨椿临行时,告诫子孙们说:我们家刚到魏时,就被待为上客。从那至今二十年,二千石爵禄、方伯职位连续不绝,所受禄恤很多。帝都在北边时,朝廷法律严急。太和初年,我们兄弟三人都居内职,兄在高祖左右,我和杨津在文明太后左右。当时太后口授,责成内官,十日希望秘密刺探一事上报,如不列太后便大发脾气。诸人多有依命秘密呈事的,也有在太后、高祖母子间传言离间的。我们兄弟自相告诫说:“现今我们忝居为二圣近臣,位处母子二圣之间很是困难,宜极为谨慎。又列掌人事,谈何容易,即使为二圣谴责,也不要轻易说什么。”十余年中,不曾说过一个人的罪过,当时大被嫌恶责备。我们回答说:“我们不是没有听到别人的议论,正是担心没有经过核实,妨害您的听闻,因此不敢说。”以后终于还是以不轻易说什么而蒙受赏赐。二圣之间的话,我们终不敢随便传通。太和二十一年(497),我从济州来到朝廷,在清徽堂参加宴会。高祖对诸王、诸贵说:“北都之时,太后严明,我每每被太后所杖罚,左右因此有些是非言语。协和我们母子的只有杨椿兄弟。”于是举杯赐给四兄及我酒。你们如果万一蒙受时主知遇,必须深深慎于言语,不可轻易评论别人的坏处。我自思文武才艺、门第姻援不如他人,一旦位登侍中、尚书,四历九卿,十任刺史,杨津今天又任司空,正是由于他忠诚贞正,小心谨慎,口中从来不谈论别人过失,不论他人贵贱,一律以礼相待,由于这个原因他才有今天这个位置。我听说你们学当时一般俗人,于是有坐在那里接待客人的,有奔驰显贵豪门的,有随便议论别人善恶的,见到显贵则敬重他们,看见贫贱的人则怠慢人家,这是为人品行的大过失,立身的极大毛病。你们如果能保持礼节,即使不能超过别人,(也)足以免除过失和谴责,足以成为有名望的人。我今年已七十五岁,自思自己气力,还能够朝见天子,之所以孜孜求退,正是为了让你们知道“满足”二字的含义,以立一门法式罢了,这并不是为了苟求千载之名。你们如果能记住我的话,我百年之后,终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步至东皋高启①斜日半川明,幽人每独行。愁怀逢暮惨,诗意入秋清。鸟啄枯杨碎,虫悬落叶轻。如何得归后,犹似客中情?【注】①高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因不满朝廷的高压政策,内心充满痛苦和压抑,辞官归里,后创作此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首联扣题,写诗人置身东皋,感受到环境的寂寥冷清,流露出了孤独寂寞之情。B.“愁”“惨”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极不平静,从而引发读者深入思考。C.尾联以主客问答方式作结,含蓄地表现出诗人郁结于胸、难以言传的复杂情感。D.本诗与《归园田居(其一)》都写归隐,都思考自然和生命,但情感基调不同。(2)明人谢徽认为高启的诗“缘情随事,因物赋形”,请以本诗的颈联为例进行分析。【解答】(1)C.“尾联以主客问答方式作结”错误。“如何得归后,犹似客中情”意思是“怎么能够在辞官归隐后,还好像是身处客中,无法真正找到归属感。”可知只有问,没有回答,抒发了作者深藏内心的忧愁。故选:C。(2)“缘情随事,因物赋形”是指针对客观事物本身的不同形态给予形象生动的描绘,随着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①“鸟啄枯杨碎,虫悬落叶轻”描写了鸟啄枯杨,枯萎的杨树叶因鸟的啄食而破碎掉落,瘦小的虫依附着细丝悬吊在冷寂的空中,破碎的落叶随着风的吹拂而飘摇摆动。诗中,枯木破碎,叶失依傍,描绘了缺乏安全感的环境。鸟雀啄食枯杨无法充饥,小虫悬于空中而处于危险之中,写出了生命的轻贱与脆弱。②这两句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在景物中蕴含着作者情感。枯杨、悬虫的处境恰恰是此时作者因不满朝廷的高压政策,辞官归里处境的写照,所以作者在诗中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自己苦闷压抑、惊恐不安的心境。答案:(1)C(2)①枯杨因鸟啄而破碎,虫附细丝悬吊空中,落叶随风飘零不定,描绘了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以及轻贱脆弱的生命状态。②诗人将眼前之景与自身处境紧密联系,借景抒情,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自己苦闷压抑、惊恐不安的心境。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高启在斜阳映照下的秋日景色中漫步的情景。“斜日半川明“写出了夕阳余晖洒满河川的明亮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幽人每独行“则点明了诗人的孤独身影,暗示了他的内心世界。“愁怀逢暮惨“进一步表达了诗人面对傍晚时分的忧郁心情,“诗意入秋清“则反映出诗人借景生情,秋意的清冷触动了他的诗兴。接下来的两句“鸟啄枯杨碎,虫悬落叶轻“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秋天的凋零与寂静,鸟儿啄食枯枝,虫儿附着在飘落的叶子上,画面生动而凄凉。最后,诗人发出感慨:“如何得归后,犹似客中情“,即使回到家乡,似乎也无法摆脱在外为客的那份情感,流露出淡淡的乡愁和对生活的深深思考。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日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涉江采芙蓉》中,“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句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浓烈的相思之情。(2)《赤壁赋》尽显苏轼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其中“肴核既尽,杯盘狼籍”两句用酒后杂乱的场景描写表现宴饮时的放纵,彰显了精神获得自由的愉悦之感。(3)古人认为后天的学习很重要,比如荀子在《劝学》中提出了“学不可以已”的论点,而韩愈在《师说》首段用“人非生而知之者”一句指出,任何人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道理的,所以要拜师学习。【解答】故答案为:(1)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重点字:离)(2)肴核既尽杯盘狼籍(重点字:肴、籍)(3)学不可以已人非生而知之者(重点字:已)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2分)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近日,“扫兴式父母”成了社交网络上的热议话题。许多年轻人表示,有时想和父母分享自己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的所见所闻,却往往遭到漠视;有时取得成绩想得到父母的肯定,①_____。大多数网友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结为“代沟”,这是有道理的。父辈与年轻人之间的思维方式虽不能说有(a),但也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父母的“扫兴”并不是有意为难,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总是肯定、表扬孩子,就有可能使孩子“得意忘形”;而如果“从鸡蛋里挑出骨头”,②_____,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尽管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却往往(b)。因为长期的打压甚至否定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给他们的成长过程造成负面影响,心理产生阴影。说到底,父母的“扫兴”还是源于对孩子的担忧。对于孩子来说,与其与父母争论、对抗,③_____:自己已经可以为生活、工作负责了,已经真正“长大”了。当孩子有能力独立生活,不需要在生活、经济上过度依赖父母时,父母自然会意识到不该再过多干涉孩子了,那时,放手也就(c)了,“扫兴”的情况自然会越来越少。(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解答】(1)a处:前面强调“代沟”有道理,接下来的句子是对上句的进一步阐释。再根据后文“但也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可知前面强调父辈与年轻人之间的思维方式有着极大的不同,所以可填“天渊之别/天壤之别”。“天渊之别”:天和地,一极在上,一极在下。比喻差别极大。/“天壤之别”:高天和平地的区别,极言差别之大。b处句中关联词“尽管……却……”表示转折关系,“父母的出发点是好”却导致相反的结果,所以可填“适得其反/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事与愿违”: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c处根据前文“父母自然会意识到不该再过多干涉孩子了”可知,后面的父母“放手”是在父母意识到之后必然出现的举措,所以可填“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渠。比喻条件成熟了,事情自然会成功。/“顺理成章”:形容写文章或做事,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2)画波浪线句子语病有三:一是语序不当。“打压”语义要比“否定”重,所以“打压”和“否定”应该是先“否定”后“打压”。二是搭配不当。“造成负面影响”的是“他们的成长”而非“过程”,所以删掉“的过程”。三是成分残缺。句子的主语是“长期的打压甚至否定”,而“心理产生阴影”却有主语“心理”,导致句子表意不连贯,应该在“心理产生阴影”前加上介词“使”。(3)①所填内容和“有时想和父母分享自己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的所见所闻,却往往遭到漠视”是并列的关系,可知:句式也应该是“却……遭到……”,“却”表示转折,所以,“取得成绩想得到父母的肯定”得到的结果也应该是相反的,父母不给予肯定的,所以可填“却常常遭到否定”。②句子“而”表示转折,所填内容应与前句“如果总是肯定、表扬孩子,就有可能使孩子‘得意忘形’”表达相反的语义。“‘从鸡蛋里挑出骨头’”即如果故意挑刺、找毛病,就会避免前面“得意忘形”的情况,而能够得到激励督促,变得越累越好,所以可填“则可能使孩子受到鞭策”。③根据前文“与其与父母争论、对抗”可知下文应选关联词“不如……”,再根据后文强调“孩子们能力独立生活,不需要在生活、经济上过度依赖父母时”“父母自然会意识到不该再过多干涉孩子了”可知,强调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