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墨子教育思想的对比分析》4000字(论文)_第1页
《孔子和墨子教育思想的对比分析》4000字(论文)_第2页
《孔子和墨子教育思想的对比分析》4000字(论文)_第3页
《孔子和墨子教育思想的对比分析》4000字(论文)_第4页
《孔子和墨子教育思想的对比分析》4000字(论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子和墨子教育思想的对比分析目录TOC\o"1-2"\h\u24186一、孔子修身思想的基本内容 110882(一)“仁”——爱善之心 114796(二)“义”——明辨善恶 227511(三)“礼”——内化外行 319152(四)“智”——德才兼备 322252(五)“信”——诚信正义 424209二、墨子实用主义的基本内容 41129(一)墨子的教育目的 423163(二)墨子的教学方法 518339三、总结 68069参考文献 6摘要:当前我国的发展日新月异,许多传统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也重新被人们拿出来,结合时下环境进行研究分析,使传统思想披上新的外衣。先秦时代,数以百计的各家思想进行聚集和碰撞,为当时社会营造出一幅绚丽的思潮图。战国初期中国思想巨匠孔子和墨子,他们的教育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学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对于当下的教育仍然有着有重大的启示和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孔子修身思想;墨子实用主义思想;教学方法一、孔子修身思想的基本内容对个人来讲,“修身”指个体品德的提升和完善。“修身”这一概念由孔子先行提出,经过孟荀等理论补充,形成包括“仁、义、礼、智、信”在内的修身内容,但这些仍属于孔子“仁”学的内容,同时在《论语》中也包含着对此的具体解释,故此孔子修身思想概括为这五个德目,来构成其较为完善的修身思想体系。(一)“仁”——爱善之心“仁”作为孔子修身思想的立足点。孔子于仁以一种道德上的含义,丰富了之前表达的人伦关系。在他看来,仁是一种发自内心,于情感内流淌的德行追求。1.仁,为人之本“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这句话可看出“孝弟”是“为仁”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即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是孔子在处理个人家庭关系的基本要求。2.仁,即“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这是仁的基本表现方式,同时也指出了对待别人要有爱人之心,善待他人。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这句话说出来了仁的一面,即面对客观对象时持一种被动态度,指出在与他人相处时要推己及人。又说,“己立”也要“立人”;“己达”也要“达人”这是一种积极面对事物的态度,体现了孔子的博大胸怀。二者都强调仁的原则,强调以“仁”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3.“克己复礼为仁”这是仁的内在修身方法。这与礼有一种交合。若要依礼而行,就要约束己身,同时指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立足自己,坚持不懈,先改变自己,就能离理想近一点。(二)“义”——明辨善恶义是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换句话来说就是规范举止,衡量善恶的标准。1.对“义”的阐述一方面,《中庸》中说“义者,宜也”,换句话说就是应为之所为。“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这里的“见义不为”,即是见到应为之事而不为,这便是无勇。这里“义”就是应该做的事。另一方面,《易经》说“义者,利之和也”。和,又说调,指各方利益在协调中至最佳状态。“利之和”,便是调整各方之得失。“士”应“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这句话谈论的是做学问之人的立身处事问题,当然也不仅仅是读书人,每一个追求完善,追求道义的人都应该这么做。“见危致命”,这里有一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是一种勇于担当的精神。“见得思义”,即“得”一定要合情合理,不应为满足个人欲望而牺牲他人利益。2.“义”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义”是君子为人做事的重要准则。“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是自身在处理义与利关系时的选择。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在这里孔子认为在合理的欲内,以道取义,这才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难能可贵的重要品质。(三)“礼”——内化外行礼仪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对其有明确的阐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不知礼”则“无以立”就是说在对人、对事和对物要做到明礼、守礼、行礼,否则无法成身立业。1.“礼”,典章制度形式孔子在这里强调以强制性的政治性规定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并且内化为自身应有的思想道德素质。孔子说,“约之以礼”,这里强调的是以礼规行,正己律心。2.“礼”,一种潜在的道德力量指从伦理上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干预,来维护社会制度。孔子说要“恭”且“有礼”,“慎”且“有礼”,“勇”且“有礼”,“直”且“有礼”,否则“劳”,“葸”,“乱”,“绞”,即“国家无宁”。礼,作为仁之本,是一种在社会交往中规范人之间的重要准则,换句话说就是人们内心的法律。在这里孔子把“礼”作为学习修身和处理事情的方法。(四)“智”——德才兼备孔子对“智”的论述有比较完整的认识,这是其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孔子的智论包含了对智的态度、追求,智慧,状态,不仅要求广泛学识,而且具备拥有大智慧的品德。了解自身拥有广博知识,内含洞察世事的智慧,这在个人修身中必不可少。1.知识学习是“修己”的过程。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在这里孔子重视读书学习,注重教育培养,不论是书中学习还是实践教导,不论是生而知之,还是学而知之,都注重知识的学习。2.智慧孔子将“智”融入修身思想,曰“智者不惑”,在这里“智”理解为理性和智慧,有对世事的洞察,是一种无上的大智慧。从中可看出,孔子所看重的是以智为代表的文化、智慧、思维、格局等方面。“知至”后“意诚”后“心正”,懂得通过拥有一颗明慧之心,铸造“智者无畏”的优秀道德品格,这才是学智的精华所在。(五)“信”——诚信正义“信”在孔子的思想中体现为言行不贰,要求真诚讲信用。“信”是孔子思想的最后一环,是为实现最终目标的工具。在拥有“仁爱”,懂得礼仪规范之后,就需要一个信念,这是个人修身所必备的道德品质。1.慎用承诺,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这句话引申出在跟人许诺时,要深思熟虑,衡量自己是否该做这件事,是否有能力去做这件事。否则,因无法兑现承诺,就是言而无信之人。这正是为人处事非常关键的德行。2.诚信交往,以诚相待诚信是一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保证,认为只有取得民众的信任,才能顺利地管理和领导民众。这说明在治国之道中,“诚”是为政的关键。“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揭示了在与人交往中诚信的重要性,这是人际沟通的重要法则。人与人交往,诚信正是其中的精神链条,具备了诚信的品质,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3.信义为本,言行一致“讷于言而敏于行”、“耻其言而过其行”诚信要求言行相顾,要求“言必信,行必果”。当然,“信”不止于行,而要以义为准,真正做到信义为本。从中看出,孔子十分重视对诚信的实践,这才是这一理念的落实之处,同时这些方面也是个人修身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之处。二、墨子实用主义的基本内容(一)墨子的教育目的墨子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在于培养“兼士”,认为教育是一种优化社会治理的方法,并且希望通过教育使得社会呈现出一种人人都相互有爱、人人都相互帮助的景象,建立一个“兼爱、非攻”的社会。墨子认为在德行方面敦厚,外在上具有表现力,还具有真才实学的,也就是“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这样的人才是“兼士”或“贤人”。很显然墨子的这种想法是理想化的,也反应出当时的群众对贤能之士的理想认识。(二)墨子的教学方法1.社会教育墨子推行社会教育,从上使拥有统治权的统治者为民谋福祉,从下使民众有功德意识,有道德,有素质。也就是“上说下教,遍从人而说之”,因为在统治者手中拥有权力,可以为民众谋幸福,也可以专制压迫,带给民众负担。对统治者进行劝告说教,可以使其认识到为民谋利的好处,进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而更重要的是对于民众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以提升他们的生产能力,社会公德意识,以改善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其社会地位。2.实践力行墨子强调以身作则,认为身教是高于言教的,他反对死板说教的教学形式,要践行身体力行的教学方法。“墨子长于行,儒者长于文,行利于一时,文传于后世。诸子百家之书,皆借儒家以传,欲借书以与儒争,必不胜也。故儒墨并世,则儒不及墨,逮乎后世,则墨不及儒”这是曹耀湘先生在《墨子笺》的一段话,充分反应当时儒墨两家的局面,墨家的以身示教更适用于当时社会的发展,而儒家则更适用于使其思想在后世中传下来。由此,也充分地肯定了墨子身教重于言教的主张,肯定了此主张的实用性。3.强学强教在儒家的传统教育观中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认为在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之后再来提问,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在这个问题上墨子不赞同儒家的这个观点,认为教师所掌握了解到的知识是好的,是有利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为什么不去主动进行将这些知识进行讲授传播呢?墨子认为应该主动教给学生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是一种偏向于精英教育的理念。在现实的应用中还是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开展主动的教学活动。4.量力性原则墨子由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量力性原则。他认为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的能力来进行学习。《墨子·公孟》中有:“二三子有复于子墨子学射者。子墨子曰:‘不可!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国士战且扶人,犹不可及也,今子非国士也,岂能成学而成射哉。’”认为一个有才能智慧的人,必定是先思量一下自己能力之所及,然后再去做事。三、总结墨子实用主义的教育学方法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现今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研究的基础,带给了现今教育学不少的启示。孔子修身思想在千年的历史实践中不断被引用,是因为修身思想中积极的方面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为个人及社会道德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总结和比对孔子墨子的教育思想,我们应该做的不应是单纯的回顾和总结,而是应融入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