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_第1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_第2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_第3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_第4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一、单选题1.世界社会主义有着近500年的发展历史。它的最初形态是空想社会主义,时间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30-40年代,其影响几乎遍及欧洲,并达于美洲。托马斯•莫尔等人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圣两门、傅立叶和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集大成者。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后,空想社会主义日渐失去了影响。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发展到科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A.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巴黎公社的实践2.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在于他们()①创立了唯物史观,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②创立了无产阶级政党,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前进方向③创立了经济危机理论,明确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周期性④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3.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正确的是()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C.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4.学习了“原始社会的解题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这一内容后,同学们围绕“原始社会是理想社会吗”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以下四位同学的发言中,你认为最科学的是()A.

甲同学: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因此它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B.

乙同学:原始社会虽然生活艰险,但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因此它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C.

丙同学:原始社会虽然不存在剥削和压迫,但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因此它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D.

丁同学:原始社会有人吃人的现象,而且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想象,因此它不是一个理想社会5.在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时期,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和《大卫科波菲尔》等作品,都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凶残,描写了下层民众的悲惨处境,反映了劳苦大众的抗争。这表明()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决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③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6.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认为,尽管工人对资本家的愤怒是有理由的,但把“人间地狱”变成地上天堂,不能靠愤怒,不能靠阶级斗争,而只能靠宣传、示范,从而争取舆论。由此可见,空想社会主义者()①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没有贡献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③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掩饰资本主义的弊端④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性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围绕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某班同学搜集了以下资料,你认为表述准确的是()①创立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空想社会主义②产生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③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④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在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显著发展起来,商业和城市日益繁荣。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社会的变化表明()①奴隶制的建立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③奴隶制是一种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制度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下列现象,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①私有制的确立②生产力的发展③个体劳动盛行④贫富分化的加剧⑤氏族制度的瓦解⑥阶级和国家的产生A.④⑤③②①⑥ B.③②④⑤①⑥ C.②③①④⑤⑥ D.④①③⑤②⑥10.“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比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优越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这段材料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是()A.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具备了夺取政权的条件B.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C.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D.无产阶级必须进行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11.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以下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说法,错误的有()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③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彻底克服经济危机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伴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社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社会形态在战国时代步入了封建社会。下列关于封建社会表述正确的是()

①地主阶级完全占有土地和劳动者

②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成果

③收取地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④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开始出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随着剩余产品的积累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在各个氏族之间以及每个氏族范围内的各个家族之间,财产分化的现象也日趋加剧。同时,由于社会分工而引起的生产领域的扩大,增加了氏族公社、家族公社的每个成员的劳动量,吸收新的劳动力已成为必要的了。于是,战争中捕获的俘虏不再被杀掉,而是变为奴隶,奴隶制度开始产生。这段材料说明()①财产分化现象造成了激烈的阶级对抗②债务奴隶是最初的和最主要的奴隶来源③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④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逐渐形成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当时人们对它有个形象的比喻,称它“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里提到的“一个主体”“一双翅膀”分别指()A.总路线、总任务 B.轻工业、重工业 C.“一化、三改” D.巩固政权、恢复经济1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①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②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回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曲折③立足中国国情和社会矛盾变化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④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新中国史是一个不断认识和解决不同历史方位下的社会主要矛盾,从而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时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带领人民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确定了不同的历史任务,这些任务的正确顺序是()①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②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③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④在改革开放中创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①→④ D.②→③→④17.社会主义制度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①是以巴黎公社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为标志的②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为标志③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④重重地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对这两个步骤的相关理解正确的有()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③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④党的八大召开标志着两个步骤过渡完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9.“一五”期间,我国迅速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新兴工业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器、发电设备、冶金和矿山设备、精密仪表、新式机床、塑料、无线和有线电器材的制造等。我国建立起一大批新的钢铁、煤炭、电力、机械、有色金属、化工和军工企业,构成了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这得益于()①共产国际的大力援助②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③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④干部群众“超英赶美”的革命豪情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0.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毛泽东此论()①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②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③主张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④引发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这表现在()①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②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③肯定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④明确国营经济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2.三大改造到1956年完成,它使我国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其意义在于()A.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B.国营经济一统天下C.集体经济发挥主导作用 D.公私合营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2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的,基本完成了5亿农民从个体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转变。其意义在于()A.促成了主要矛盾的转化 B.集体经济成为主导性因素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更好适应工业化建设需要2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社会主义社会还有没有矛盾?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没有解决而实践又迫切要求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斯大林在1936年宣布苏联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后,曾长期否认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矛盾。中国共产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变为()①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②党和国家要领导人民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④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5.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大会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第一次明确地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庄严地写入党章。这一重大贡献()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③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26.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在不断变化,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农夫蚤出暮入,耕稼树蓺,多聚叔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经,多治麻丝葛绪、綑布縿,此其分事也。——《墨子》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材料二唐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很高。尤其是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唐代有定期举行的草市。草市在北方称“集”,也有按交易的主要物品命名的,如柴市、米市、马市等。材料三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的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1)《墨子》中的记述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其有何特点?到明末,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隋唐、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相似点。27.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彭博社日前发表一篇题为“厌倦资本主义?美国千禧一代已经做好准备讨论这一问题”的文章。文章称,在纽约进行了一场关于是否应放弃资本主义等议题的辩论,轰动全城。该文还称,调查显示美国的年轻人更倾向于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在此之前,特朗普长子发文表示,拿走自家闺女一半糖果,好早点教育她啥叫社会主义。材料二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1)结合材料一,运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的知识说明在美国进行“关于是否应放弃资本主义等议题的辩论”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阐释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的正确性。(3)结合材料二,试为如何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提出两条建议。28.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的“两个发现”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的历史意义。29.1956年与1952年相比,在国民收入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个体经济从71.8%下降为7%,私营经济从6.9%下降为0.1%,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三项合计比重从21.3%上升到92.9%。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即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用和平方式改造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并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设想,以新的经验和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阅读材料,谈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伟大历史意义。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自创立时起就确定的奋斗目标。但是,基于旧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基本国情,党确定实现社会主义必须分两步走,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这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1)结合材料,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在联系。(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1.答案:C2.答案:A3.答案:B4.答案:C5.答案:D6.答案:C7.答案:B8.答案:D9.答案:C10.答案:C11.答案:C12.答案:C13.答案:D14.答案:C15.答案:A16.答案:D17.答案:C18.答案:A19.答案:D20.答案:A21.答案:A22.答案:A23.答案:D24.答案:D25.答案:A26.答案:(1)①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②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个体农耕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容易破产,极具脆弱性。③变化: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2)①农产品日益商品化。②农村市场发展,如草市、工商业市镇兴起。③农业生产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如大茶园和产棉区出现。④农村经济结构日益调整,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商品农业发展等。27.答案:(1)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引发资本主义社会的系列危机,使得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遇到了困境。②社会主义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2)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吸收了以往人类思想的精华,结合了当时的实践斗争。②马克思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