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025年菁优高考语文解密之古诗文阅读一.诗歌阅读(共15小题)1.(2024•泰安四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使用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营造了今又话别情韵浓郁的意境。B.五更时分,凉风飕飕,听到这熟悉的声音,知道“秋”回来了,正面点题“始闻秋风”。C.“一年颜状镜中来”一句,抒写由“始闻秋风”生发的感慨:时光飞逝,容颜已改。D.“为君”照应首句,使诗的结构完整。“扶病”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2)有人认为,《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析其“高亢”的特点。2.(2024•福建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临江仙•辛未离杭至润,别张弼秉道①苏轼我劝髯张归去好,从来自己忘情。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俎豆庚桑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②愿闻吴越报丰登。君王如有问,结袜赖王生③。[注]①辛未年苏轼从杭州升调京城,张弼(字乘道)送他到润州。②庚桑楚向弟子南荣说明不赞成百姓为自己建生祠的理由。③西汉贤士王生设法成就廷尉张释之的好名声。此处王生指张弼等人。(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词人劝友人归隐,“归去”与陶渊明“归去来兮”中的“归去”意思不同。B.词人表示无论“江南”还是“塞北”自己都可以去,体现他随遇而安的心境。C.词人离任杭州后,仍然心系百姓,希望听到吴越一带农作物丰收的消息。D.下阕因事用典,连用几个相关典故表达了词人为人处世态度,含蓄而贴切。(2)词评家认为苏轼为官“造福百姓”“功成不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2024•湛江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桃花林古度①几树桃花一色红,野人篱落见春风。种来无意看偏好,开到多时赏复空。可奈蝶蜂群采处,亦闻鸡犬数声中。曾宜潘岳②《闲居赋》,别有芳名自不同。[注]①林古度:字茂之,明末清初诗人。明亡后,家财尽失,以遗民自居。②潘岳:西晋文学家,有才名,做官多次。后因母病去官,时年五十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几树”与“一色”两个数量词巧妙地点出篱笆旁桃花盛开、颜色纯粹的美景。B.鸡犬与蜂蝶相和,“鸡犬数声”与《桃花源记》中的“鸡犬相闻”异曲同工。C.诗人认为潘岳《闲居赋》中描写的桃花比“篱落”旁的桃花更具有美名。D.本诗从不同角度描写桃花,借桃花寄托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2)钱锺书先生《谈艺录》云:“若夫理趣,则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因物显。”请分析本诗颔联蕴含的理趣。4.(2024•重庆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鹧鸪天①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②,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歌缥缈,橹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几此是家。【注】①1166年春,作者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这首词就是在这一年,作者归家不久闲居镜湖之北时所作。②汉初邵平不愿为官,在长安青门外种瓜。(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用典,并着一“懒”字,词人借以表达不想学古人种瓜都城门外的心境。B.下片一二句,歌声与橹声并作,“缥缈”“呕哑”相映,极写山水之间的宁静素朴。C.下片第三句,以清露比喻杯中酒,以花比喻水中鱼,状物传情,想象丰富而自然。D.此词随手描写眼前景象和生活,毫不费力,在清妍自然中,蕴藏词人的内心情绪。(2)这首词有举重若轻之妙。末句“笑指船儿此是家”内涵丰富,请结合开篇第二句加以分析。5.(2024•河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送范寺丞①林逋林中萧寂款吾庐,亹亹②犹欣接绪馀。去棹看当辨江树,离尊聊为摘园蔬。马卿③才大常能赋,梅福④官卑数上书。黼座垂精正求治,何时条对召公车。【注】①天圣六年(1028)秋,范仲淹经过长途跋涉,再次拜访林逋,将其所写万言书《上执政书》呈送给林逋。林逋由此写下此诗。②亹亹:诗文或谈论动人,有吸引力,使人不知疲倦。③马卿:指司马相如。④梅福:梅福很有才华,却不被汉成帝刘骜重用,辞官居家,屡次上书朝廷议论朝政,终不被采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天树叶凋落的季节里,才华横溢的范仲淹拜访诗人,愉悦地倾听诗人谈论。B.离别时,诗人一直看着船远去直至消失,“辨”字突出诗人对范仲淹的不舍。C.离别宴会上,诗人特地为范仲淹采摘一些新鲜蔬菜,以表达对他的深厚情谊。D.后四句是全诗的重点,前四句的景物描写为后四句写范仲淹的《上执政书》做铺垫。(2)诗歌颈联提到马卿和梅福两人的典故,请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2024•武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江城子•九日与诸季①登高李纲②客中重九共登高。逼烟霄,见秋毫。云涌群山,山外海翻涛。回首中原何处是,天似幕,碧周遭。茱萸蕊绽菊方苞。左倾醪③。右持整。莫把闲愁,空使寸心劳。会取八荒皆我室,随节物,且游邀。【注】①诸季:群弟。②李纲:南宋初主战派大臣。此词作于贬谪琼州(今属海南)途中。③醪(láo):浊酒。(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开篇扣题,点明重九登高。因在贬谪途中,故词人自称为“客”。B.画横线句描写高处所见之景,运用了夸张手法,所写景物层次分明。C.下阕首句白描,写到了茱萸与菊花,与古人“重九”佩茱萸、赏菊的习俗有关。D.词人饮酒品蟹,闲愁顿消,是因为身处异乡可以尽情“游遨”,欣赏佳节美景。(2)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起伏变化的心情的?请简要分析。7.(2024•浙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随意①陆游随意上渔舟,幽寻不预谋。清溪欣始泛,野寺忆前游。丰岁鸡豚贱,霜天柿栗稠。余生知有几,且置万端忧。【注】①乾道二年秋,陆游因被劾“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罢归山阴。本诗即作于此时。(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预谋”与“随意”呼应,可见诗人登上渔舟寻幽探胜为一时兴起,没有事先计划。B.颔联叙写诗人泛舟清溪,游览野寺;“清溪”“野寺”正能体现上文“幽寻”之“幽”。C.年成丰收但鸡豚价贱,柿栗果稠然霜重天寒:诗人不禁为农民的悲苦命运感到担忧。D.尾联蕴含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慨;“有几”与“万端”形成对照,“且”字亦耐人寻味。(2)从本诗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写作背景及诗歌内容简要分析。8.(2024•长沙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九日寄秦觏陈师道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①丛桐欲暮鸦。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②。【注】①沙步:水边可以系船供入上下的地方。②落乌纱:晋孟嘉风流儒雅,素有声望。曾任桓温参军,九月九日桓温与众僚佐在龙山饮宴,风吹孟嘉帽落,桓温命人作文以嘲弄他,孟嘉从容作文应答,文辞优美。(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当前所见的景物下笔,描绘舟行一天,泊船投宿时的景色。B.颔联“九日”句忆往事,“十年”句写眼前,情感错综复杂,颇为沉郁。C.颈联写自己虽已渐向老境,然逢此佳节,心中多感慨,仍兴致勃勃。D.本诗以诗寄友,抒发自己万千感慨,笔触精练,意蕴深长令人回味。(2)诗歌中,诗人对秦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9.(2024•苏州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送人入蜀李远①蜀客本多愁,君今是胜游。碧藏云外树,红露驿边楼。杜魄呼名语,巴江作字流。不知烟雨夜,何处梦刀州②。[注]①李远,蜀(今四川)人。②《晋书•王浚传》:“浚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浚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贺曰:‘三刀为州,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果迁益州刺史。”(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中的“客”“君”即作者所送入蜀之“人”。B.颔联构思新巧,工于炼字,突出色彩,描绘了蜀地秀美明丽的景致。C.颈联对句“巴江作字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巴江蜿蜒曲折的特点。D.诗歌用典贴切,“杜魄呼名语”“梦刀州”都“切地”,切“蜀”。(2)李远《送人入蜀》与李白《蜀道难》两诗均涉及“送人入蜀”,但由此而抒发的感情并不相同,请简要概括。10.(2024•湖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①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②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注】①颜钱塘,姓颜的钱塘县令,名不详。②鸣弦,即鸣弦而治。《吕氏春秋•察贤》:孔子弟子宓子贱,曾为单父令,“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后人用鸣琴而治称颂地方官善理政务,诗中指代政务。(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里”句,从钱塘江潮之声威写起,突兀、劲峭,具有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B.“鸣弦”句运用典故,并通过“暂辍弹”这一行为,旨在赞美颜某等人善理政务。C.“照日”两句,既突出了季节特征,又写出了水天一色、江水浩淼。格调雄浑。D.诗歌围绕“望潮”展开,前四句侧重闻声而出,后四句侧重观潮所见,脉络分明。(2)该诗是如何表现钱塘江潮的气势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11.(2024•湛江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离峡州后回寄元珍表臣欧阳修经年迁谪厌荆蛮,惟有江山兴未阑。醉里人归青草渡,梦中船下武牙滩①。野花零落风前乱②,飞雨萧条江上寒。荻笋时鱼③方有味,恨无佳客共杯盘。[注]①青草渡与武牙滩均为峡州境内地名。②乱,这里有飞舞之意。③时鱼,即鲋鱼,为名贵食用鱼。(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联回忆,诗人深情赞美峡州的山水风物,并常在“醉里”“梦中”回到峡州。B.颈联写景,到了冬天,峡州野花飘落,一片狼藉,江上飞雨,让词人特别感伤。C.尾联抒情,诗人在享用当地物产的美味时,想起了好友,遗憾不能与好友共享。D.这首诗的结构非常严谨,首联点明了题意,中间两联承接自然,尾联富有情味。(2)本诗和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都写到自己的“迁谪”,二者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12.(2024•赣州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谢中上人寄茶齐己①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注】①齐己:唐朝晚期著名诗僧。(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颔两联展现了一幅清新灵动的谷雨采茶图,其中“绿嫩”一词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指谷雨时节娇嫩的茶芽。B.“并手”指双手同时采摘,即使这样,采茶数量依然“难盈笼”,写出了采茶不易和茶的珍贵。C.诗人通过写谷雨采茶、邀人品茶、以泉煮茶、朋友赠茶等活动,表达了对茶的喜爱和对友人的真挚感情。D.这首诗语言华美含蓄,感情真挚朴实,字里行间弥漫着宁静温暖的气息,令人愉悦。(2)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指出:“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试分析“试煮落花泉”一句是如何运用联想的意义丰富诗歌的意蕴的。13.(2024•江西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①辛弃疾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②。白石冈③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注]①这首词为辛弃疾在建康(今南京)所作;蒋山,指钟山。②出自《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③白石冈:地名,在建康城朱雀门外,为二人常游之处。(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苍茫”“日暮天寒”写出了环境的特点,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词人写景是为了抒情。B.“归去来兮”出自《归去来兮辞并序》,表达了这首词的主旨,与陶渊明表达的主旨相似。C.词人回忆曾与友人踏雪寻梅的经历;还引用《诗经》的诗句,写友人走后独游钟山的心境。D.“多情山鸟不须啼”强化了词人的思念之情,词人说他对友人的思念不须山鸟来表达。(2)这首词的“一片闲愁,芳草萋萋”与李煜《虞美人》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写了“愁”,二者分别是如何表现“愁”的?请简要分析。14.(2024•东莞市校级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姜夔括苍烟雨楼,石湖居士所造也。风景似越之蓬莱阁,而山势环绕,峰岭高秀过之。观居士题颜,且歌其所作《虞美人》,夔亦作一解①。阑干表立苍龙背,三面巉天翠。东游才上小蓬莱,不见此楼烟雨、未应回。而今指点来时路,却是冥蒙处。老仙鹤驭几时归,未必山川城郭、是耶非②。【注】①括苍:山名,在浙江处州。烟雨楼为范成大(石湖居士)任职处州时所建造。姜夔曾得到范成大许多帮助,两人交往甚密。本词作于开禧二年(1206),时范成大已去世十三年。蓬莱阁:在浙江绍兴。题颜:题写的匾额。②老仙鹤驭:古人讳称人死为“驾鹤归西”。《搜神后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学道仙去,后化鹤归辽,有歌云:“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旧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两句写凭栏眺望之景,“苍龙背”喻山峦奇伟,“巉天翠”状峰岭峻拔挺秀,写景如画,与小序中的叙写相呼应。B.刚游罢绍兴蓬莱阁,又来到括苍烟雨楼,两相比较,词人更钟情于烟雨楼烟雨迷蒙的特色,非领略此番景致不能尽兴。C.过片两句回眸来时登山路径,只见迷蒙幽深模糊不清,暗合“烟雨”两字,既是对上阕结句的回应,也隐含人生况味。D.因是终生难忘的知己长者,词人登临范成大生前所修建的烟雨楼时不免触景生情,作品记游写景亦含追念故人的感怀。(2)下阕结尾两句与姜夔《扬州慢》词中“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两句均为用典,艺术效果则同中有异,依据作品内容简要分析。15.(2024•山西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题刘朝英进斋杨万里灯火三更雨,诗书一古琴。唯愁脚力软,未必圣门深。莫笑云端树,初如涧底针。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运用白描手法,既描摹了刘朝英在书斋中刻苦夜读的情景,又写出了有古琴作陪的雅趣。B.颔联指出圣门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但让人忧愁的是求道者脚力不足,没有足够的学问功夫,这是诗人对刘朝英的担忧。C.尾联告诫刘朝英,要以圣道为心,不要因沉迷功名而虚耗人生,可谓推心置腹、语重心长。D.杨诗造语力求平易浅近,如本诗中的“莫笑”“不应”,近于口语,如话家常。(2)杨万里的诗注重以事显理,本诗颈联饱含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二.文言文阅读(共10小题)16.(2024•江西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数①,则互相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力成。何以论其然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者成之。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若聪能谋始,而明不见机,乃可以坐论,而不可以处事。若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而勇不能行,可以循常,而不可以虑变。若力能过人,而勇不能行,可以为力人②,未可以为先登③。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断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必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张良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为雄,韩信是也。体分不同,以多为目,故英、雄异名。然皆偏至之材,人臣之任也。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然英之分以多于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则智者去之。故项羽气力盖世。明能合变,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归之,两得其用。故能吞破楚,宅有天下。(选自《人物志•英雄》,有删改)材料二:太史公曰: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态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候,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注]①分数:这里指比例。②二分:分成两部分。③力人:力气大的人。④先登:先锋。⑤体分:票赋和素质。⑥高祖:汉高祖刘邦。⑦合变:随机应变。(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何以A论B其然C夫D聪明者英之E分也F不得G雄之胆H则说不行。(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文中指开始,与《琵琶行•并序》“千呼万唤始出来”中的“始”词义不同。B.“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中的“济”与成语“扶危济困”中的“济”词义不同。C.陈涉,陈胜,字涉。秦末陈涉揭竿而起,《阿房宫赋》中“成卒叫”反映了此事。D.“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与“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师”词义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花草中有英,野兽中有雄。文武才干出群的人取名为英雄,其中特别聪明秀出的人称为英,胆力过人的人称为雄。B.聪明是英才所具有的素质成分,但英才需要雄才的胆力;胆力是雄才所具有的素质成分,但雄才需要英才的智慧。C.如果一个人有超人的力气,也有行动的勇气,但没有处理事务的智慧,这样的人可以做将帅,却不可以任他为宰相。D.秦朝政令失误,天下众多豪杰争斗。项羽乘势兴起,率领五位诸侯灭掉秦朝,分割天下分封王侯,自号“霸王”。(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②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5)项羽和刘邦同为英雄,结局为什么会有不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17.(2024•河北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曹玮之守秦州也,州之西,立文盈关。关之所在,最为要害;关之左右,皆蕃俗也。玮以恩信结之,咸为之用,故秦州每岁出兵,以守文盈关而已。秦州所守既寡,则州兵虽少而用足,粮草可以自给。自后帅臣守其旧规,不改增。文盈之西九十里,号张小哥族,亦名张遵。旧与邻族有怨而本帐兵马衰耗常乞纳土前后帅臣皆以难守不许。及范翔作陕漕,权知秦州,遂许之,发兵城其地,建于古渭州。城既立,知州刘渔与秦州商贾及居人二千余家皆在城中,翔亦亲至其地,犒设其族。蕃人相约出兵截杀渔、翔等,翔等微知其语,犒设之日,晚还文盈。次日兵起,求翔不得,遂于中路筑城,截杀商贾及修城兵民共五六十人。道路隔绝,贼兵居其间,粮道断绝,城中无食。朝廷使张昇知秦州,刘涣、郭恩领兵苦战,攻破中路贼城。朝廷犹不能弃古渭,但罢不为州,置寨主、监酒二人,每季轮一将兵守之,张氏世袭蕃巡检。然自文盈至古渭九十里,其间但通一路,路旁即是界濠。秦州每岁支移省税应付古渭,而秦阙食则以贵价籴之,自是秦州始困矣。张氏既与蕃族不和,雠秦之兵,日向秦州驻劄①,当与同其患难,于张氏则便,而秦州实无所利也。(节选自苏辙《龙川别志》)材料二: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埸②,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节选自《说将•将材》)[注]①驻劄:同“驻扎”。②疆场:指战场;场,yì。(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旧与邻族A有怨B而本帐C兵马D衰耗E常乞纳土F前后帅臣G皆以难守H不许。(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指筑城,与《过秦论》中“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中的“城”词义和用法相同。B.微知,指暗中打探得知情况,其中的“微”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微”词义不同。C.苟免,指苟且免于损害。临事不苟且偷生,不为了利益而屈服,这样的将帅可谓坚守道义。D.殿,指最后。殿后,行军时走在最后,古代撤军时常安排轻骑兵殿后保护主力不受到追击。(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玮守秦州时,非常善于搞好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扼守险要的文盈关,以寡御众。B.范翔守秦州时,同意张遵率部归附朝廷,并派知州刘渔在古渭州治所筑城,扩大朝廷领土。C.在张昇守秦州时,刘涣、郭恩率军攻破阻挡在文盈关与古渭州间的蕃人城池,清除了障碍。D.《说将•将材》中把将材分为九类,一名优秀的步将需要武艺高强,气势超群,能巩固疆埸。(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而秦阙食则以贵价籴之,自是秦州始困矣。②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5)材料二中说“将材有九”,试据此评价曹玮具备哪些为将才能?18.(2024•辽宁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文本一:后梁太祖开平元年,荆南留后高季昌为节度使。季昌到官,城邑残毁,户口雕耗。季昌安集流散,民皆复业。二年冬十月,依政进士梁震过江陵,高季昌爱其才识,留之,欲奏为判官。乃曰:“震素不慕荣官,明公不以震为愚,必欲使之参谋议,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何必在幕府。”季昌甚重之,以为谋主,呼曰先辈。乾化二年,高季昌潜有据荆南之志,乃奏筑江陵外郭,增广之。乾化三年,高季昌造战舰五百艘,为攻守之具,朝廷浸不能制。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高季昌闻帝灭梁,避唐庙讳,更名季兴,欲自入朝。明宗天成元年四月,梁震荐前陵州判官贵平孙光宪于季兴,使掌书记,季兴大治战舰,欲攻楚。光宪谏曰:“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与楚国交恶,他国乘吾之弊,良可忧也。”季兴乃止。二年春,高季兴既得三州请朝廷不除刺史自以子弟为之不许。及夔州刺史潘炕罢官,季兴辄遣兵突入州城,杀戍兵而据之。帝怒,以刘训为南面招讨使,将步骑四万讨之。高季兴求救于吴,吴人遣水军援之。三年春,楚王殷如岳州,遣六军使袁诠击荆南,高季兴以水军逆战。季兴大败,请和。冬十二月,高季兴寝疾,命其子从诲权知军府事。丙辰,季兴卒。从诲既袭位,谓僚佐曰:“唐近而吴远,舍近臣远,非计也。”乃因楚王殷以谢罪于唐,帝许之。四年秋七月甲申,以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高从诲性明达,亲礼贤士,委任梁震,以兄事之。梁震曰:“先王待我如布衣交,以嗣王属我。今嗣王能自立,不坠其业,吾老矣,不复事人矣。”遂固请退居。从诲不能留,乃为之筑室于土洲,从诲时过其家,四时赐与甚厚,自是悉以政事属孙光宪。臣光曰:孙光宪见微而能谏,高从诲闻善而能徙,梁震成功而能退,自古有国家者能如是,夫何亡国败家丧身之有?(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氏据荆南》)文本二: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节选自西汉•贾谊《过秦论》)(1)文本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高季兴既得A三州B请C朝廷D不除E刺史F自以子弟G为之H不许(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意,指生机、活力,与现在所说的“生意盎然”的“生意”意思相同。B.臣,指让……臣服,与《苏武传》中“空以身膏草野”的“膏”用法相同。C.属,指嘱托,与《屈原列传》中“屈平属草稿未定”的“属”意思不同。D.谏,直言规劝,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的“谏”意思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梁时期,高季昌凭借出色的政治才能让原本凋敝落后的荆南恢复生机,后野心滋生,实力不断增强,逐渐超出朝廷的控制范围。B.后梁覆灭后,高季昌改名季兴,打算亲自入朝觐见后唐君主,没有得到允许,于是大量制造战舰,想攻打楚国,最后被孙光宪劝阻。C.潘炕罢官时,高季兴领军突击,杀死防守士兵并占领了夔州城。第二年楚王马殷派袁诠率军攻打荆南,高季兴派水军迎战,被击败。D.梁震因为自己年事已高、高从诲没有荒废先王遗业,请求退居。高从诲留不住他,于是为他在土洲修建府舍,每年给予他丰厚赏赐。(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高季兴寝疾,命其子从诲权知军府事。②自古有国家者能如是,夫何亡国败家丧身之有?(5)高季昌的为政之道与贾谊提倡的治国之道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19.(2024•全国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冬,十二月,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东郡;大兴卒塞之。春,三月,除关,无用传。晁错言于上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今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帝从之,令民入粟于边,拜爵各以多少级数为差。错复奏言:“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郡县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愈勤农,大富乐矣。”上复从其言,诏曰:“道民之路,在于务本。朕亲率天下农,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岁一不登,民有饥色;是从事焉尚寡而吏未加务。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也。且吾农民甚苦而吏莫之省,将何以劝焉!其赐农民今年租税之半。”春,二月,甲寅,诏曰:“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染盛,皇后亲桑以供祭服;其具礼仪。”是时,上既躬修玄默,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浸息。六月,诏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十五•汉纪七》)材料二: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使天下人A入粟B于边C以受爵D免罪E不过F三岁G塞下之粟H必多矣。(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得以除罪”与《陈情表》“除臣洗马”中的“除”字含义不同。B.“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与《促织》“窃发盆”中的“窃”字含义不同。C.“二月,甲寅”与《赤壁赋》“壬戌之秋”中的时间用法相同。D.“其于劝农之道未备”与《劝学》“劝学”中的“劝”字含义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晁错认为圣明的君王能够让百姓丰衣足食的原因,在于引领民众生产,进而获得富足。B.百姓通过缴纳粮食来获得爵位,晁错提倡将爵位的等级提至更高,边境粮食才会充足。C.晁错高瞻远瞩,统筹规划,他既重视农业生产,又重视减轻赋税,从而贮备了大量的粮食。D.文帝强调要免除田地的租税,激励农业发展,希望通过这些手段来实现农商没有分别。(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②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5)请结合材料,分析晁错上奏时运用的论证方法。20.(2024•湖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秦之为国,一而已矣,而关东之国六焉。使六国之君,知夫社稷之实祸在秦,而相与致诚缔交,戮力以摈秦,即秦诚巧于攻斗,则亦何能鞭笞六国,使之骈首西向而事秦哉?又况得以一一而夷灭之也?盖其不知虑此。凡所以早朝而晏罢者,皆其自相屠毙之谋。此秦所以得收其敝,而终为所擒也。盖六国之势,莫利于为从,莫害于为衡。从合则安,衡成则危,必然之势也。方其为从于苏秦也,秦人不敢窥兵函谷关者十五年。已而为衡于张仪,而山东诸侯岁被秦祸,日割地以求事秦之欢,卒至于地尽而国为墟。六国固尝收合从之利矣,然而终败于为衡之害者,其祸在乎自战其所可亲,而忘其所可仇故也!齐、楚自恃其强,有并吞燕、赵、韩、魏之志而缓秦之祸;燕、赵、韩、魏自惩其弱,有疑恶齐、楚之心而胁秦之威。是以衡人得而因之,散败从约。秦以气恐而势喝之故人人震追争入购秦唯恐甚独后之也。曾不知齐、楚虽强,不足以致秦之畏,而其所甚忌者,独在乎韩、魏也。韩、魏者,实诸侯之西蔽也,势能限秦而使之无东。秦苟有以越之,我得以制其后,此秦之所忌。使齐、楚、燕、赵审夫社稷之实祸在秦,而知韩、魏之为蔽于我,固守从约,并力一志,则秦甲不敢轻越函谷,而山东安矣!(节选自何去非《六国论》)材料二: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以相佐助,岂可得哉!(节选自李桢《六国论》)(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秦以气A恐B而势喝之C故D人人震追E争入购F秦G唯恐H其独后之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被,文中指遭遇,与《陈涉世家》中“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思不同。B.“卒至于地尽”与“怀王卒行”(《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卒”字意思相同。C.“自惩其弱”中的“惩”,与汉语成语“惩前毖后”中的“惩”字意思相同。D.视,文中表示比较,与《六国论》中“子孙视之不甚惜”的“视”意思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去非认为,倘若六国能采取正确的策略,即使秦国擅长作战,也难以使六国臣服,更不用说将六国一一消灭。B.何去非认为,齐国、楚国仗着自己国力强大,有吞并燕、赵、韩、魏四国的野心,导致四国下定决心投靠秦国。C.韩魏两国靠近秦国,从地理上看,是齐、楚、燕、赵四国对抗秦国的天然屏障,具有牵制秦军向东进攻的作用。D.李桢认为,崤山以东的六个诸侯国中,没有一国的实力超过秦国,他们拥有的地理形势也不像秦国那样有利。(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凡所以早朝而晏罢者,皆其自相屠毙之谋。②固守从约,并力一志,则秦甲不敢轻越函谷,而山东安矣!(5)关于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何去非、李桢、苏洵在各自撰写的《六国论》中有什么不同的思考?请结合相关文章分别概括。21.(2024•湖北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皖①,大夫之篑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皖,大夫之箦②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选自《礼记》)①华而皖:华美,光滑。②篑(zé):席子。材料二: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①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孔子冢大一顷。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①滑稽:此处指能言善辩,言语流利。(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尔之爱A我也不如B彼C君子之爱D人也以德E细人之爱F人也以姑G息H吾何求哉?(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病,指病重,与“故病且怠”(《种树郭橐驼传》)中的“病”意思不同。B.诸,兼词,之乎,与“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兰亭集序》)中“诸”意思相同。C.可以,可以用来,与“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中“可以”意思相同。D.然后,这样以后,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中“然后”意思相同。(3)下列对有关材料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春制止童子说“华而皖,大夫之簧与”,是担心曾子知道这件事情,又要换席子,这对病危的曾子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B.齐景公赞赏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点,是因为他需要这样的秩序来维护自己的地位,使自己可以安心享受奢侈浮华的生活。C.晏婴反对重用孔子,理由之一是自从圣君贤相相继去世,周朝王室衰落以后,礼乐残缺有一段时间了,孔子的主张不合时宜。D.曾子为了维护礼制,临死也要换掉超出自己身份的席子;齐景公也极力推崇礼制,所以用“季孟之间”的地位来对待孔子。(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②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5)用自己的话,概括晏婴对儒者的负面评价。22.(2024•拉萨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余与篛林交益笃,在辛卯、壬辰间。前此,篛林家金坛,余居江宁,率历岁始得一会合。至是,余以《南山集》牵连系刑部狱,而篛林赴公车,间一二日必入视余。每朝餐罢,负手步阶除,则篛林推户而入矣。至则解衣盘薄,谘经诹史,旁若无人。同系者或厌苦,讽余曰:“君纵忘此地为圜土,身负死刑,奈旁观者讪笑何?”然篛林至则不能遽归,余亦不能畏訾謷而闭所欲言也。余出狱,编旗籍,寓居海淀。篛林官翰林。每以事入城,则馆其家。海淀距城往返近六十里,而使问朝夕通,事无细大,必以关忧喜相闻。每阅月逾时,检篛林手书,必寸余。戊戌春,忽告余:“归有日矣。”余乍闻心忡惕若瞑行驻乎虚空之径四望而无所归也。篛林之归也,秋以为期,而余仲夏出塞门,数附书问息耗而未得也。今兹其果归乎?吾知篛林抵旧乡,与亲懿游好徜徉山水间,忽念平生故人,有衰疾远隔幽燕者,必为北乡惆然而不乐也。(节选自方苞《送王第林南归序》)材料二: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廓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是以宾客游从之士,无所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孥舟而来。升自宾阶,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哉?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节选自韩愈《送区册序》)(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余A乍闻B心忡惕D若暝行E驻乎F虚空之径G四望而H无所归也(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率历岁始得一会合”与《六国论》“率赂秦耶”中的两个“率”词义相同。B.“谘经诹史”与《出师表》“以咨诹善道”中的两个“诹”词义相同。C.“秋以为期”与《氓》中的“秋以为期”句式一样,正常语序为“以秋为期”。D.穷,文中指偏僻、荒僻;与成语“山穷水尽”中的“穷”词义不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前,王篛林家在金坛,方苞家在江宁,两人很少见面;直到方苞被囚禁在刑部监狱、王篛林进京应试,二人见面的机会才增多,交情也变得更为浓厚。B.方苞居住在海淀期间,王篛林在翰林院任官;两家虽然距离较远,但无论事情大小,都会互通消息。当王篛林打算回乡时,方苞劝说他不要离开。C.阳山地险兽猛、江急石利、行船艰险;韩愈初到此地,因为言语不通,只好通过在地上写字的方法把交纳租税的事情告诉当地人。D.区册主动同韩愈结交,从南海郡划船来到阳山。他仪表壮美、言辞思想非凡,韩愈认为这样的人很难遇到,和他一同治学游玩,心情也渐渐愉悦起来。(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君纵忘此地为圜土,身负死刑,奈旁观者讪笑何?②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5)方苞与王篛林、韩愈与区册的交往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23.(2024•河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材料一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已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劲、城不固,而求敌之不至,不可得也。敌至而求无危削、不灭亡,不可得也。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狂生者,不胥时而落。故人主欲强固安乐,则莫若反之民。(节选自《荀子•君道》)材料二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者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人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隳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能槁项黄馘①以老死于布褐乎?抑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有以处之而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此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节选自苏轼《六国论》)[注]①馘(xù):脸。(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秦之乱A虽成于二世B然使始皇知畏C此四人者D有以处之E而使不失职F秦之亡G不至H若此速也(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代指国家。“社”“稷”分别指土神和谷神,反映我国古代以农立国的社会性质。B.胥,片刻。不胥时,即不待时。与《聊斋志异•促织》“里胥猾黠”的“胥”意思不同。C.之徒,这些人,与《师说》“郯子之徒”中“之徒”意思相同,此意还有“之伦”“之属”。D.布褐,粗布短衣,形容贫穷的生活方式。“解褐”特指贫苦的平民连粗布短衣也穿不起。(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认为,君主是人民的源头,想要军力强大国家稳固,想要求得安逸快乐,必须回到人民上来。B.苏轼认为,正因为六国君主残害百姓的程度远不如秦始皇和秦二世严重,所以百姓无人起来叛乱。C.秦始皇认为,依靠法律可以天下大治,官吏只要遵守大秦律法即可加以任用,有才无才并不重要。D.苏轼《六国论》中优秀人才被弃置山野加速了秦朝灭亡的观点,与苏洵阐发的六国破灭的缘由完全不同。(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②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5)关于“君道”,荀子和苏轼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24.(2024•杭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圣人之辞,可为也;使人信之,所不可为也。是以君子强学而力行。〔疏〕“圣人之辞,可为也”者,谓可依放而得之;“使人信之,所不可为也”者,有其辞而无其德,人不信也。“君子强学而力行”者,《儒行》云:“夙夜强学以待问,力行以待取。”言圣人之所以能使人信者,不惟其辞,而惟其学与行。故求为圣人者,亦不惟务为圣人之辞,而当务为圣人之学与行也。《缁衣》云:“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中论•贵验》云:“孔子曰:‘欲人之信己也,则微言而笃行之。’”皆其义。(《法言义疏•修身》)材料二:客问于某曰:“张荆州之行,子将何以告之?”某应之曰:“吾将告之以讲学。”客笑曰:“若是哉,吾子之迂也!荆州早岁发策大廷,天子亲擢为第一,盛名满天下,吾子顾以讲学告之,不亦迂乎!”某曰:“子以吾所谓讲学者果何也耶?盖天下之患,莫大于自足,自足则画矣。信如子言,荆州若抰是数者以居,则仆尚何道?惟荆州方且退然若诸生,曾无一毫见于颜面,此仆之所以叹息慕向,而讲学之说是以敢发也。“盖天下之物众矣,纷沦轇轕,日更于前,可喜可怒,可慕可愕,所以荡耳目而动心志者,何可以数计?而吾以藐然之身当之知诱于外一失其所止则迁于物。夫人者,统役万物者也,而顾乃为物役,可乎哉?是以贵于讲学也。天下之事变亦不一矣。几微之形,节奏之会,毫发呼吸之间,得失利害,有霄壤之势。吾朝夕与之接,一有所滞塞,则昧几而失节。其发也不审,则其应也必盭〔注〕。一事之隳,万事之所由隳也,岂不可惧乎?是以贵夫讲学也。夫惟讲学而明理,则执天下之物不固,而应天下之变不胶。吾于天下之物无所恶,而物无以累我,皆为吾役者也。“然所谓讲学者,宁有它求哉?致其知而已。知者吾所固有也,本之六经以发其蕴,泛观千载以极其变,即事即物,身亲格之,超然会夫大宗,则德进业广,有其地矣。”(《南轩先生文集•送张荆州序》)[注]盭:同“戾”,乖戾,罪过。(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而吾以A藐然之身B当之C知D诱于外E一F失其所G止H则迁于物(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疏,指对古书的详细注解,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疏”意义不同。B.微,小、少,“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微”意为“没有”,两处词义不同。C.叹息,即叹气,与《琵琶行》中“我闻琵琶已叹息”的“叹息”词义相同。D.霄壤,指天地,比喻相去甚远,“霄壤之势”与成语“天壤之别”意义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要让人信服,不仅靠文辞,还要身体力行,材料一引用《儒行》《缁衣》等文章中的语句进一步强调了“行”的重要性。B.材料二提出人是万物的主宰者,天下事物“多”且“变”,学习的意义之一就是让人明白道理,应对变化,不拘泥于外物。C.张荆州名满天下,为人正直谦逊,南轩先生虽未曾与他谋面,却心生思慕之情,所以想趁送别之际向他表达对学习的看法。D.以六经为本阐发意蕴,纵观历史探究变化,亲身追寻事物本源,南轩先生认为这样学习,能帮助学者提升品德,增长学问。(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故求为圣人者,亦不惟务为圣人之辞,而当务为圣人之学与行也。②盖天下之患,莫大于自足,自足则画矣。(5)两则材料均涉及“学”的目的,而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25.(2024•湖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卢)方庆,武德中为察非掾,太宗深器重之,引与六月同事①。方庆辞曰:“臣母老,请归养。”太宗不之逼。贞观中,以为藁城令。孙袭秀,神龙初为监察御史。时武三思诬桓、敬②等反,又称袭秀与敬等有谋。至是为侍御史冉祖雍所按,辞理竟不屈。或报祖雍云:“适有南使至云,桓、敬已死。”袭秀闻之,泫然流泪。祖雍曰:“桓彦范负国刑宪,今已死矣。祖雍按足下事,意未测。闻其死乃对雍流涕,何也?”袭秀曰:“桓彦范自负刑宪,然与袭秀有旧,闻其死,岂不伤耶!”祖雍曰:“足下下狱,闻诸弟俱纵酒而无忧色,何也?”袭秀曰:“袭秀何负于国家,但于桓彦范有旧耳。公若尽杀诸弟,不知矣;如独杀袭秀,恐明公不得高枕而卧。”祖雍色动,握其手曰:“请无虑,当活公。”乃善为之辞,得不坐。陆德明受学于周弘正善言玄理王世充僭号署为散骑侍郎。王令子师之,将行束脩之礼,德明服巴豆散,卧东壁下。充之子入跪床下,德明佯绐之痢,竟不与语。贞观中,太宗谓褚遂良曰:“卿知《起居注》,记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检戒,庶乎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刘洎进曰:“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节选自刘肃《大唐新语》)材料二:夫观钱塘江潮,犹猛士之肝胆决裂,义士之怒发冲冠;观仙都天柱,犹直臣之气,不挠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为是而来游,来游而慨慕者几何人!(节选自刘炎《迩言》)【注】①六月同事:指玄武门之变。②桓、敬:指桓彦范、敬晖。(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陆德明A受学B于周弘正C善言D玄理E王世充僭F号G署H为散骑侍郎。(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之逼,意为不强迫他,与“臣未之闻也”中的“未之闻”句式结构相同。B.活,使动用法,使……活,与《与妻书》中“盗贼可以死”的“死”用法不同。C.束倏,扎成一捆的干肉,是古时学生送给教师的酬礼。后用作教师报酬的代称。D.是,代词,这,与《赤壁赋》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的“是”意思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三思诬陷桓彦范和敬晖谋反,并说卢袭秀与他们有所谋划,因此,卢袭秀受到侍御史冉祖雍的审查,但他在言辞和道理上最终没有屈服。B.卢袭秀听说桓彦范和敬晖都已死去,就在冉祖雍面前流下眼泪,并言明自己与二人有旧,闻此消息而伤感落泪,请冉祖雍不要因此杀他。C.褚遂良在唐太宗面前坦言,无论是国君好的言行还是坏的言行都要记录于《起居注》,用以约束警戒国君,并表示自己会恪守职责,秉笔直书。D.刘炎游览钱塘江潮和仙都天柱时有所感触,他由此而分别联想到敢于牺牲的猛士、怒发冲冠的义士以及不屈不挠的直臣,敬仰之情溢于言表。(4)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充之子入跪床下,德明佯绐之痢,竞不与语。②刘泊进曰:“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5)卢方庆、陆德明和褚遂良不挠不折的“直臣之气”各有怎样的表现?
2025年菁优高考语文解密之古诗文阅读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诗歌阅读(共15小题)1.(2024•泰安四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诗的首联使用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营造了今又话别情韵浓郁的意境。B.五更时分,凉风飕飕,听到这熟悉的声音,知道“秋”回来了,正面点题“始闻秋风”。C.“一年颜状镜中来”一句,抒写由“始闻秋风”生发的感慨:时光飞逝,容颜已改。D.“为君”照应首句,使诗的结构完整。“扶病”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2)有人认为,《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析其“高亢”的特点。【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特点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A.“今又话别”错,“今听玄蝉我却回”,是写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故选A。(2)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到了尾联,由于有颈联“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答案:(1)A(2)诗的颈联写“马思边草”“雕眄青云”,精神振作;豪情万丈。尾联写诗人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激情满怀。既表现了诗人对秋的热爱,更凸显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译文: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赏析: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这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首联“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到了尾联,由于有颈联“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作者刘禹锡晚年写的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2.(2024•福建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临江仙•辛未离杭至润,别张弼秉道①苏轼我劝髯张归去好,从来自己忘情。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俎豆庚桑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②愿闻吴越报丰登。君王如有问,结袜赖王生③。[注]①辛未年苏轼从杭州升调京城,张弼(字乘道)送他到润州。②庚桑楚向弟子南荣说明不赞成百姓为自己建生祠的理由。③西汉贤士王生设法成就廷尉张释之的好名声。此处王生指张弼等人。(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首句词人劝友人归隐,“归去”与陶渊明“归去来兮”中的“归去”意思不同。B.词人表示无论“江南”还是“塞北”自己都可以去,体现他随遇而安的心境。C.词人离任杭州后,仍然心系百姓,希望听到吴越一带农作物丰收的消息。D.下阕因事用典,连用几个相关典故表达了词人为人处世态度,含蓄而贴切。(2)词评家认为苏轼为官“造福百姓”“功成不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A.“意思不同”错,两个“归去”都是归隐之意,意思相同。故选A。(2)题干中“造福百姓”“功成不居”提示我们要找到相关诗句加以理解,其中“功成不居”就是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与之相关的诗句是“俎豆庚桑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此句运用典故,庚桑:复姓,此处为庚桑楚,老子的弟子。庚桑楚治理地区受人民爱戴,而自认为无功。这里借指苏轼自己,由此说:“真过矣”。南荣:庚桑楚的弟子。此处指杭州百姓。根据注释可知,庚桑楚向弟子南荣说明不赞成百姓为自己建生祠的理由。苏轼治理杭州时治理西湖,为杭州百姓办了实事,受到百姓爱戴,想要为他建造生祠,而苏轼却请张弼转告百姓不要这么做,认为治绩应归功于乡贤。正体现苏轼为官“造福百姓”“功成不居”。答案:(1)A(2)杭州百姓感念苏轼,为他建造生祠,苏轼不赞成,认为治绩应归功于乡贤。3.(2024•湛江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桃花林古度①几树桃花一色红,野人篱落见春风。种来无意看偏好,开到多时赏复空。可奈蝶蜂群采处,亦闻鸡犬数声中。曾宜潘岳②《闲居赋》,别有芳名自不同。[注]①林古度:字茂之,明末清初诗人。明亡后,家财尽失,以遗民自居。②潘岳:西晋文学家,有才名,做官多次。后因母病去官,时年五十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几树”与“一色”两个数量词巧妙地点出篱笆旁桃花盛开、颜色纯粹的美景。B.鸡犬与蜂蝶相和,“鸡犬数声”与《桃花源记》中的“鸡犬相闻”异曲同工。C.诗人认为潘岳《闲居赋》中描写的桃花比“篱落”旁的桃花更具有美名。D.本诗从不同角度描写桃花,借桃花寄托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2)钱锺书先生《谈艺录》云:“若夫理趣,则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因物显。”请分析本诗颔联蕴含的理趣。【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颔联蕴含理趣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C.“具有美名”错,原诗中是说此处桃花与潘岳《闲居赋》中的桃花相比,“别有芳名”,更胜一筹。故选C。(2)颔联的意思是:本来,我只是随意栽种的桃树,此刻看起来,却特别美好。美丽的桃花开得那么盛那么繁,欣赏的时候又好像哪一朵都没看清。①上句中,诗人写自己当初只是无意种桃,桃花却如此灿烂,侧面表现了桃花顽强的生命力。寓意着有时候我们没有刻意去追求某些东西,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②下句中,诗人借助写面对繁盛桃花时目不暇接、应接不暇的状态,突出了桃花“多”的特点。花开多时未欣赏,等去欣赏时,花期已过,期待成空,寓意着人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事物,不要错过。③颔联借桃花寄寓着世间万物盛衰互化、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答案:(1)C(2)①无意栽种的桃花却格外好看,寓意着有时候我们没有刻意去追求某些东西,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②花开多时未欣赏,等去欣赏时,花期已过,期待成空,寓意着人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事物,不要错过;③颔联借桃花寄寓着世间万物盛衰互化、辩证统一的哲思。4.(2024•重庆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鹧鸪天①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②,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歌缥缈,橹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几此是家。【注】①1166年春,作者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这首词就是在这一年,作者归家不久闲居镜湖之北时所作。②汉初邵平不愿为官,在长安青门外种瓜。(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上片首句用典,并着一“懒”字,词人借以表达不想学古人种瓜都城门外的心境。B.下片一二句,歌声与橹声并作,“缥缈”“呕哑”相映,极写山水之间的宁静素朴。C.下片第三句,以清露比喻杯中酒,以花比喻水中鱼,状物传情,想象丰富而自然。D.此词随手描写眼前景象和生活,毫不费力,在清妍自然中,蕴藏词人的内心情绪。(2)这首词有举重若轻之妙。末句“笑指船儿此是家”内涵丰富,请结合开篇第二句加以分析。【答案】见解答栏口【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涵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C.“以花比喻水中鱼”错。鲊并非水中鱼,而是盘中菜。鲊的意思是腌鱼,并且结合上文的“酒”也能推断出来。故选C。(2)“举重若轻”指:明写词人闲居生活的怡然自得,这是其“轻”;暗写词人被罢官之后的百无聊赖,这是其“重”。“笑指船儿此是家”我将笑着向他指着船儿说,这就是我的家啊!词人在全词结尾的部分将自己心中热爱自然的情趣推向了高潮,想要以船为家,一股旷世的情怀跃然纸上。词人虽然将自己的怡然自得表现得极为张扬,但联想到词人当时的处境可知,他被罢官免职,心中自然不会如此轻松愉悦,因此此处的“笑”实际上是强作笑颜,词中表现的旷达情怀实际上是强作旷达,词人心中仍然笼罩着挥之不去的阴霾。答案:(1)C(2)①末句内涵丰富,表面看似语言轻快、心境轻松,实则寄寓深沉悲慨的情思。②从“笑”字可以看出词人对眼前景色及渔钓生活的喜爱,以及免职归家后看似满足洒脱的心情。③但结合背景及照应第二句中的“只”“送”,不难看出其间蕴含着词人抗金和收复失地的爱国理想无法实现的愤懑与无奈。译文:不愿意靠近京城,像汉代初年的邵平那样在长安的青门外种瓜,只希望在打鱼垂钓中送走时光岁月。双双对对新来的燕子在长满春草的河岸上飞来飞去;远处的鸥鸟在夕阳的映照下轻盈如片片树叶在沙滩上飘落。歌声是缥缈动人的,迎合着呕哑的船橹声;酒是清纯的,洁白如露,配合上如花似锦的各种各样的鱼类食品,生活真是美不胜收啊!如果有人问道你将归向何方?我将笑着向他指着船儿说,这就是我的家啊!赏析:这首词写的是词人闲居生活的怡然自得,其中暗含着词人被罢官之后的百无聊赖。上片起首的“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两句,词人说自己不愿意在长安城附近学汉初的邵平,在青门外种瓜,而是一心只求能够回家过上渔钓的闲适生活,安度余生。词人本是一心报国之人,在此处却说自己想要归乡隐居,实际上是对自己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的派遣之词。由于词人此时已经迁居到山阴县南的镜湖之北、三山之下,在怡人的自然环境的感染之下,词人不免发出了“渔钓送年华”的呐喊,实际上是借此派遣自己心中的种种痛楚。接下来的“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两句,词人写的是镜湖之上的景色:成双成对的新燕在春意盎然的湖岸上飞来飞去,远处的天幕上沙鸥点点,轻轻地落在了暮色笼罩的沙洲之上。此二句紧承上文,描绘出一幅淡雅怡人的镜湖之画,透露着词人心境的愉悦。下片起首的“歌缥缈,掳呕哑,酒如清露鲜如花”三句,词人写湖中泛舟之人的歌声缥缈,大船上声音嘈杂,饮用的酒像清露一样甘醇,舴鱼像花一样诱人。这三句是词人对“渔钓”生活的具体描写,一派其乐融融的气象。结拍的“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两句,词人说逢人问自己要回到什么地方去,他笑着指着自己的船儿说:“这就是我的家。”词人在全词结尾的部分将自己心中热爱自然的情趣推向了高潮,想要以船为家,一股旷世的情怀跃然纸上。词人虽然将自己的怡然自得表现得极为张扬,但联想到词人当时的处境可知,他被罢官免职,心中自然不会如此轻松愉悦,因此此处的“笑”实际上是强作笑颜,词中表现的旷达情怀实际上是强作旷达,词人心中仍然笼罩着挥之不去的阴霾。写的是“渔钓”的闲适,所要传达的却是“渔钓”的因由。这首词移情于景,含而不吐,意境微妙,含蕴深厚,非常耐人寻味。5.(2024•河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送范寺丞①林逋林中萧寂款吾庐,亹亹②犹欣接绪馀。去棹看当辨江树,离尊聊为摘园蔬。马卿③才大常能赋,梅福④官卑数上书。黼座垂精正求治,何时条对召公车。【注】①天圣六年(1028)秋,范仲淹经过长途跋涉,再次拜访林逋,将其所写万言书《上执政书》呈送给林逋。林逋由此写下此诗。②亹亹:诗文或谈论动人,有吸引力,使人不知疲倦。③马卿:指司马相如。④梅福:梅福很有才华,却不被汉成帝刘骜重用,辞官居家,屡次上书朝廷议论朝政,终不被采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秋天树叶凋落的季节里,才华横溢的范仲淹拜访诗人,愉悦地倾听诗人谈论。B.离别时,诗人一直看着船远去直至消失,“辨”字突出诗人对范仲淹的不舍。C.离别宴会上,诗人特地为范仲淹采摘一些新鲜蔬菜,以表达对他的深厚情谊。D.后四句是全诗的重点,前四句的景物描写为后四句写范仲淹的《上执政书》做铺垫。(2)诗歌颈联提到马卿和梅福两人的典故,请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手法的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艺术手法和题干要求。(2)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解答】(1)D.“前四句的景物描写为后四句写范仲淹的《上执政书》作铺垫”错误。前四句主要是叙事,“林中萧寂”“江树”并没有为后四句作铺垫;后四句也没有直接写范仲淹的《上执政书》,而是化用典故暗示范仲淹一定会因为《上执政书》而受到朝廷重用。故选:D。(2)结合注释③“马卿:指司马相如”可知,“马卿才大常能赋”借用汉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的典故,表明诗人对范仲淹才华的充分肯定,暗含相信范仲淹未来一定会因其杰出的才能而得到朝廷的重用之意。结合注释④“梅福:梅福很有才华,却不被汉成帝刘骜重用,辞官居家,屡次上书朝廷议论朝政,终不被采纳”可知,“梅福官卑数上书”运用了梅福的典故;再结合注释“天圣六年(1028)秋,范仲淹经过长途跋涉,再次拜访林逋,将其所写万言书《上执政书》呈送给林逋。林通由此写下此诗”可知,此处表明了诗人对范仲淹虽然官卑却关心国家命运的肯定和赞赏。结合诗歌尾联“黼座重精正求治,何时条对召公车”可知,此处是说当朝皇帝正在励精图治、招揽人才;结合注释“梅福:梅福很有才华,却不被汉成帝刘骜重用,辞官居家,屡次上书朝廷议论朝政,终不被采纳”可知,诗人用梅福的结局来反衬范仲淹的命运,“何时条对召公车”预言范仲淹早晚会受到朝廷的重用,表现诗人对范仲淹的才华的钦佩,和对他的未来充满信心。答案:(1)D(2)①运用司马相如的典故,表明诗人对范仲淹才华的充分肯定,相信范仲淹未来一定会因其杰出的才能而得到朝廷的重用。②运用梅福的典故,表明诗人对范仲淹虽然官卑却关心国家命运的肯定和赞赏。③结合诗歌尾联可知,诗人用梅福的结局来反衬范仲淹的命运,预言范仲淹早晚会受到朝廷的重用,表现诗人对范仲淹的才华的钦佩,和对他的未来充满信心。6.(2024•武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江城子•九日与诸季①登高李纲②客中重九共登高。逼烟霄,见秋毫。云涌群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陕西省新安中心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4年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防城港市妇幼保健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4年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长治市商业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4年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江苏商贸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铁路旅客运输安全管理合同
- 2024年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高清版)DB2203∕T 4-2023 政务服务礼仪规范
- (规划设计)家具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康复科年度工作计划
- 拼图行业未来五年前景展望
- 广西玉林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质量测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医院医保科工作总结
- 2024-2025学年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上学期重点词汇短语句子归纳【考点清单】
- 广东省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英语试题
- 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的标准化实施方案
- 2024年企业采购部年终总结及今后计划(3篇)
- 2024中国诚通控股集团限公司总部招聘11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初级会计理论考试100题及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