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课件-任务7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E/1E/wKhkGWd3ZZCAeAJSAACTRZe6e84440.jpg)
![《经济学基础》课件-任务7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E/1E/wKhkGWd3ZZCAeAJSAACTRZe6e844402.jpg)
![《经济学基础》课件-任务7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E/1E/wKhkGWd3ZZCAeAJSAACTRZe6e844403.jpg)
![《经济学基础》课件-任务7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E/1E/wKhkGWd3ZZCAeAJSAACTRZe6e844404.jpg)
![《经济学基础》课件-任务7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E/1E/wKhkGWd3ZZCAeAJSAACTRZe6e8444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知识目标】
1.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及核算方法。
2.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理解乘数理论。
4.理解IS-LM模型及该模型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理论根据的意义。
5.理解总需求和总供给变动对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技能目标】
1.会用国家统计局官网查找GDP等经济数据。
2.会计算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等。【思政目标】
1.通过学习GDP的含义与衡量等相关知识,学生应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养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认同和制度自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学习机会成本等相关知识,学生能够直面人生的选择与价值,养成学生爱国、敬业、诚实、友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任务一国民经济运行总流程任务二理论之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任务三理论之二:IS—LM模型任务四任务五理论之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国民收入核算理论1任务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1GDP的含义及相关概念2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和诺德豪斯在他们的著名教科书《经济学》中指出:国内生产总值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国内生产总值能够提供经济状况的完整图象,它能够帮助总统、国会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判断经济是在萎缩还是在膨胀,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在通胀威胁之中。国内生产总值和有关数据就像灯塔一样,帮助政策制定者引导经济向着主要的经济目标发展。——萨缪尔森任务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一)GDP的含义
GDP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量。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最重要的指标。
一、GDP的含义及相关概念
首先,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最终产品:是指以消费和投资为目的现期生产和出售的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生产其它产品的产品.以生产服装为例:棉花8-8棉纱1183棉布20119服装302010693930生产阶段产品价值中间产品成本增殖合计对GDP理解要点:
第二,某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只包括该年内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值,而不是所卖掉的产品总值。
例如某企业今年生产了1000万元的产品,只卖掉了800万元,所剩200万元产品可以视为企业自己买下来的存货投资,同样要记入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另一种情况是,即使该企业今年卖掉了1200万元产品,则计入GDP的仍是1000万元,只是库存减少了200万元而已。(一)GDP的含义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一国在本国领土内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既包括本国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也包括外国企业或合资企业在本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
例如,美国的耐克公司在中国生产的旅游鞋,其市场价值应该计入中国的GDP,而不是美国的GDP。同样地,中国的海尔公司在美国生产的电冰箱,其市场价值则应该计入美国的GDP,而不是中国的GDP。(一)GDP的含义
第四,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合法的市场活动导致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不经过市场销售的最终产品没有价格,无法记入国内生产总值。
此外,非法的市场交易,例如:走私、贩毒、赌博等黑市活动,也不计入GDP。(一)GDP的含义假设有A、B、C三厂商。A年产5000万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B买200万美元,C买2000万美元,其余卖给消费者。B年产500万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万美元,其中3000万美元由A购买,其余由消费者购买。问:1.假定投放在生产上的都用光,计算价值增加。2.计算GDP为多少。思考:(1)A:5000-3000=2000B:500-200=300C:6000-2000=4000合计价值增加:2000+300+4000=6300(2)GDP=2800+500+3000=6300
如果我们用一个国家的GDP除以这个国家的总人口,可以得到人均GDP。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GDP为20000亿美元,而其人口为2亿,那么这个国家人均GDP就是1万美元。2.人均GDP排名国家或地区GDP总量(亿美元)所在地区1美国254645美洲2中国181000亚洲3日本42335亚洲4德国40754欧洲5印度33864亚洲6英国30706欧洲7法国27840欧洲8俄罗斯22153亚洲9加拿大21397美洲10意大利20120欧洲2022年世界GDP排名前10名国家名单:排名国家或地区GDP总量(美元)所在地区1卢森堡127580欧洲2挪威106328欧洲3爱尔兰103176欧洲4瑞士92371欧洲5卡塔尔84425亚洲6新加坡82808亚洲7美国76348美洲8冰岛73998欧洲9丹麦66516欧洲10澳大利亚65526大洋洲2022年世界各国人均GDP排名(IMF)由于GDP是用货币来计算的,因此,一国GDP的变动有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假设一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到底是由通货膨胀引起还是商品和服务实际数量增加而带来的?为弄清国民生产总值变动究竟是由产量还是由价格变动引起的,需要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定义名义GDP是指按产品和劳务的当年销售价格计算GDP。实际GDP则是用不变价格(基年的价格)计算的GDP。实际GDP=∑(基年价格×现年数量)(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区别名义GDP既包括产量的变动又包括物价水平的变动;而实际GDP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只反映生产产量的变动,仅仅是产量的变动。
实际GDP比名义GDP更能反映真实的经济福利水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它反映了从基期到计算期整个社会价格总水平的变动情况。(GDP平减指数比较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格与基年同样物品与劳务的价格)(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NP):(三)国内生产总值相关概念
是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GNP是按国民原则计算,是一个国民概念;GDP是按国土原则计算,是一个地域概念。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折旧例如,某企业某年购置10台机器,其中2台用来更换报废的旧机器,则总投资为10台机器,净投资为8台机器。狭义国民收入(NI)=工资+利息+地租+利润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PDI)=PI-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三)国内生产总值相关概念GDPNDPNI折旧间接税PIDP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消费+储蓄个人所得税(三)国内生产总值相关概念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生产投入销售商品和服务购买商品和服务商品和服务市场企业家庭支出(=GDP)收入=(GDP)工资、租金和利润(=GDP)收入(=GDP)
经济循环图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循环流向图的意义:家庭从企业购买物品与劳务,企业用销售得到的收益来支付工人的工资、地主的租金和企业者的利润。GDP等于家庭在市场上为物品与劳务支付的总量。它也等于企业在市场上为生产要素支付的工资、租金和利润的总量。
总产出=总收入
内圈为实物循环,外圈为价值循环。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核算GDP有三种基本方法收入法部门法支出法
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该方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一)支出法(1)居民消费支出(Consumer)
♦
耐用品
♦非耐用品
♦住房租金(不包括居民购买新建住宅的支出)
♦其他劳务(2)投资(Investment)
♦厂房♦设备
♦居民用房
♦企业存货净变动额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补偿固定资本损耗和意外损坏)支出项目(3)政府购买支出(Government)。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是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主要有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不计入GDP。
政府购买=政府支出–转移支付
政府购买:政府在产品和服务上的支出。
转移支付:政府给予个人的,不以产品和服务作为回报的支付。支出项目(4)净出口(NX,X-M)。是出口(X)与进口(M)的差额。
GDP(Y)=C+I+G+(X-M)(总需求)中国的贸易顺差屡创新高,问题:▲一方面,顺差过大不利于改变国际收支状况,人民币有升值压力,国际贸易摩擦增大。▲另一方面,净出口增大使GDP增速居高不下,但外需波动容易造成经济大起大落,所以要扩大内需。支出项目国家统计局数据(用支出法计算的GDP)
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或称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即把劳动所得的工资、土地所得的地租、资本所得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的利润相加,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按收入法计算时。国内生产总值包括这样一些项目:(二)收入法(1)工资,是雇员对企业提供劳动获得的工资和各种形式的报酬。(2)利息,是指人们给企业提供货币资金所获得的利息收入(3)公司利润,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是税前利润。(4)租金收入,包括土地和建筑物所有者得到的租金,自用房屋的估计租金以及专利和版权的收入。(5)业主收入,是各种类型非公司型企业的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业主等个体从业者的收入。(6)间接税,指企业缴纳的营业税和国内货物税等。(7)补贴,是政府向生产者进行的支付,不应计入GDP。(8)资本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资产折旧率提取的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资产折旧。它虽然不是要素的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所以也应计入GDP。按照收入法来计算,GDP的计算公式就是: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业主收入+间接税+资本折旧收入项目(三)部门法(生产法或增加值法)
定义
部门法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所以又称生产法。(三)部门法(生产法或增加值法)计算步骤第一步,计算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值。第二步,计算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第三步,从总产值减去中间消耗,得出各产业部门的增加值。所有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总和,便是GDP。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注意:第一产业是指农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国家统计局数据(用部门法计算的GDP)2022年我国GDP构成
GDP不是万能的,但没有GDP是万万不能的!我们通过支出法可以看到政府拉动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一是刺激总消费,二是加大总投资,三是鼓励出口。国内生产总值的意义和局限性因此,做大一国的经济总量,增强一国的总体经济实力,政府会在三驾马车上做文章。让我们看一个工业产品的例子。大家知道,芭比娃娃是世界上有名的玩具,它是美国的品牌在中国加工生产的。芭比娃娃在中国加工的成本是多少呢?只有0.75美元;然后,他在香港通过转口、运输等环节,加价1.25美元;到了美国,经过广告宣传、分销等运作进入超市,卖10美元。也就是说,美国在广告费、营销费、品牌费等环节上,总共赚取8美元。芭比娃娃的生产环节是最费时间、最费材料、最费人力的,它本该体现最大产值,可结果却不是这样,生产环节只拿到0.75美元。通过这个例子我们看到,企业不仅要把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链做长,还要看到一件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哪个环节的附加值最大,哪个环节最赚钱。企业应该设法占据最有附加值的环节。只有这样,我们的GDP增长就多了,人均收入就上来了,整个国家就富强了。案例(1)不能反映分配是否公平;(2)不能反映环境污染到了什么程度;(3)不能反映财富的增长情况,有时GDP增加了,但财富减少了。(4)不能反映出未经过市场交易的产出。GDP的局限性①有许多经济活动并不是用来交换的。如家务劳动,子女对父母的照顾等等;②物物交易活动,没有以货币作为等价物的市场价格;③地下经济、黑市交易等逃避了官方的统计(1)不能反映分配是否公平;
收入差距方面,中国基尼系数和高低收入比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来由于精准扶贫等原因有所缩小。中国收入基尼系数从2008年的峰值0.491见顶回落,近年来维持在0.46-0.47区间。财富差距方面,比收入差距更显著,近年来有所缓和,但2020年再度扩大。中国财富基尼系数从2000年的0.599持续上升至2015年的0.711,随后有所缓和,降至2019年的0.697,但2020年疫情冲击下再度上升至0.704。2020年中国财富排名前1%居民占总财富的比例升至30.6%。GDP的局限性(2)不能反映环境污染到了什么程度;
目前,全国有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40%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3亿农民喝不到干净水,4亿城市人呼吸不到新鲜空气;1/3国土被酸雨覆盖;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的20个城市我国占了16个……GDP的局限性GDP低效率、高增长模式令人担忧:发达市场经济的国家投入产出比在1~2之间,即增加1~2元投入就可以增加1元产出,而我国多年一直徘徊在5~7之间,即增加5~7元投入才能增加1元GDP产出。这种高成本低效率的产出方式使增长质量不高的风险很大部分转移到了银行,使银行积累了系统性风险,大大削弱了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能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GDP的局限性
(3)不能反映财富的增长情况,有时GDP增加了,但财富减少了。例:一位德国学者和两位美国学者在合著的《四倍跃进》一书中,对GDP这样描述:“乡间小路上,两辆汽车静静驶过,一切平安无事,其对GDP的贡献几乎为零。但是,其中一个司机由于疏忽,突然将车开向路的另一端,连同到达的第三辆汽车,造成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好极了”GDP说。因之而来的是救护车、医生、护士,意外事故服务中心、汽车修理或买新车、法律诉讼、亲属探视伤者,损失赔偿、保险代理、新闻报道等,所有这些都被看作是正式的职业行为,都是有偿服务。即使任何参与方都没有因此而提高生活水平,甚至有些还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我们的“财富”——所谓的GDP依然在增长。GDP的局限性因此,国际上一些学者提出要用绿色GDP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绿色GDP是指在通常的GDP指标中,扣除自然资产损失,计扣除生态成本之后形成的真实的国民财富。它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对自然的负面效应越低,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和谐度越高。然而就作为人们一般物质福利测度而言,GDP还是一个有用的概念。绿色GDP绿色GDP
定义绿色GDP:
绿色GDP是衡量一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1993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在修改后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首次提出绿色GDP概念。
绿色GDP是在传统GDP概念的基础上,考虑经济对外部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后,得出的新的GDP的数值,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综合福利水平,也称为可持续发展的国内生产总值。其计算公式可为:绿色GDP=GDP—(环境恶化带来的价值损失+自然资源消耗带来的价值损失)。绿色GDP国民经济运行总流程2任务二:国民经济运行总流程
1两部门国民经济流程模型2三部门国民经济流程模型3四部门国民经济流程模型用支出法、收入法与部门法所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具有一致性,可以说明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基本平衡关系。总支出代表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需求;
总收入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供给。因此,从GDP的核算方法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恒等式: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储蓄购买最终产品投资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居民
企业
金融机构两部门国民经济流程模型总需求=消费+投资=C+I
总供给=消费+储蓄=C+S
总需求=总供给
C+I=C+S
I=S
一、两部门国民经济运行总流程购买最终产品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转移支付政府购买税收投资储蓄政府居民企业金融机构税收三部门国民经济流程模型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C+I+G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C+S+TAD=ASI+G
=S+T
二、三部门国民经济流程模型家庭从企业和政府处获得收入,从企业处购买商品即支出,并向政府交税;企业向家庭和政府出售商品获得收入,向家庭支付工资、薪金、股息、利息和租金,并向政府纳税;政府收税得收入,购买商品劳务并支付工作人员工资,向家庭支付利息和转移支付,也对企业支付转移支付。三部门国民经济流程模型的含义政府购买关税税收进口出口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投资储蓄购买最终产品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政府国外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四部门国民经济流程模型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AD=C+I+G+X总供给=消费+储蓄+政府税收+进口AS=C+S+T+M
I+G+X=S+T+M三、四部门国民经济流程模型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3任务三:理论之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1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二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3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4乘数理论“节俭的美德”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吗?18世纪,荷兰德曼德维尔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而后来,由于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社会的衰败。案例导入:蜜蜂的故事说的是“节俭的逻辑”,在经济学上叫“节俭悖论”。众所周知,节俭是一种美德,既然是美德,为什么还会产生这个悖论呢?让我们从国民收入决定的理论中寻找答案吧。(一)总需求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一、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部门需求出口需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是由总需求决定的,因此,总需求的变动必然引起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图9-5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决定从原点出发的450线上的各点都表示支出和收入相等。ADC+IC+I+GY0YeEADeC+I+G+(X-M)Y1Y0(一)总需求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二)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
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1收入水平、消费品的价格水平、消费者个人的偏好、消费者对其未来收入的预期、甚至消费信贷及其利率水平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因此,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及其消费的规模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影响居民个人或家庭消费的因素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但不如收入增加的那么快。全部消费分为两部分: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如果我们以C代表消费,以Y代表收入,则上述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C=f(Y)如果我们把该函数视作一个简单的线性函数,则其表达式为:C=a+bY上式中的a作为一个常数,在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为自发性消费,bY在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为引致性消费,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其中b作为该函数的斜率,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函数的特点: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其公式为:
MPC=△C/△Y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例如:2006-2007年之间,消费支出增加了2770亿美元,可支配收入增加了285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就等于:(二)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用几何图形来表示消费函数就可描绘出一条消费曲线,如下图:0450Y
CC=a+bYY1消费曲线图E自发消费}0a450Y
CC=a+bYY1E(二)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平均消费倾向:
(APC)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APC=C/Y(二)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二)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储蓄函数
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既然消费随收入增加而比率是递减的,则可知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2
储蓄(S)与收入(Y)的这种关系就是储蓄函数.
其公式是:S=S(Y)如果两者是线性的,公式为S=-α+(1-β)y
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以MPS表示边际储蓄倾向,以△S代表增加的储蓄,则是:
MPS=△S/△Y
平均储蓄倾向(APS)是指在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S)在收入(Y)中所占的比率,其公式是:
APS=S/Y(二)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储蓄函数用几何图形表示就是储蓄曲线,如下图:Y0-aS=-a+(1-b)YSY1
储蓄曲线
储蓄曲线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3APC和APS之和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
APC+APS=1MPC+MPS=1(二)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18世纪,荷兰德曼德维尔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而后来,由于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社会的衰败。蜜蜂的故事说的是“节俭的逻辑”,在经济学上叫“节俭悖论”。众所周知,节俭是一种美德,既然是美德,为什么还会产生这个悖论呢?从《蜜蜂的寓言》看“节俭悖论”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凯恩斯对此给出了经济学解释,他认为从微观上分析,某个家庭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往往可以致富;但从宏观上分析,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公众节俭+社会总消费支出下降+社会商品总销量下降
=厂商生产规模缩小、失业人口上升、国民收入下降、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下降、社会总消费支出下降……
1931年1月他在广播中断言,节俭将促成贫困的“恶性循环”,他还说“如果你们储蓄五先令,将会使一个人失业一天”。凯恩斯的解释后来发展成为凯恩斯定理,即需求会创造自己的供给,一个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刺激消费、拉动总需求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国民收入的目的。从《蜜蜂的寓言》看“节俭悖论”节俭是一种美德。从理论上讲,节俭是个人积累财富最常用的方式。从微观上分析,某个家庭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往往可以致富。然而,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实际上,这里蕴涵着一个矛盾:公众越节俭,降低消费,增加储蓄,往往会导致社会收入的减少。因为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即消费增加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以,储蓄与国民收入呈现反方向变动,储蓄增加国民收入就减少,储蓄减少国民收入就增加。根据这种看法,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就会促进经济繁荣;反之,就会导致经济萧条。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蕴涵逻辑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却是件坏事。节俭的悖论1.投资的影响因素企业投资目的在于赢利,因而在考虑风险的条件下,决定决定企业是否投资的因素取决于投资收益与筹资成本的比较。投资的收益由预期利润率决定,筹资的成本由市场的利息率决定。如果购买一项资本品的预期利润率大于使用资本的利息率,企业进行投资是有利可图的,投资是可行的;反之,企业就不会进行投资。因此,投资取决于预期利润率是否大于市场利息率。(三)投资与利率2.投资函数决定投资的因素中,利率是首要因素。这种利息率与投资之间的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就是投资函数。如果投资用I表示,利率用r表示,投资函数可表达为:
I=f(r)为分析的简便,投资函数以线性形式表示,即
I=I0-d·rI0成为自主投资,不随利率的变化而变化;(-d·r)则是由利率的变动引起的投资的变动,成为引致投资。(三)投资与利率(一)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两部门经济只包括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因此,在总支出方面,只包括家庭部门的消费以及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的投资。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即C=a+bY;投资是利率的函数,在这里我们假定投资为自主投资。当国民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由于收入恒等式为Y=C+I,C=a+bY,将这两个方程联立并求解,就得到均衡收入:二、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可见,如果知道了消费函数与投资,便可求出均衡的国民收入。例如,消费函数为C=100+0.8Y,自发投资为100亿元,则均衡收入: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可以用图形来说明,横轴表示总收入,纵轴表示总支出(即消费加投资),则在坐标图中的450线上,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从而决定均衡国民收入1000亿元。由此可知,总支出曲线和450线的交点E便是均衡点。E点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如果经济离开了均衡点,会引起生产的扩大和收缩,直到回到均衡点。二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200100C+I1000C+IC0450ºEY5001000(一)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还可以由投资等于储蓄(即I=S)的均衡条件加以说明。同样可得到均衡的国民收入为:
仍以上例来说,当C=100+0.8Y时,S=-a+(1-b)Y=-100+(1-0.8)Y,I=100,由I=S,即-100+(1-0.8)Y=100,得到Y=1000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联立方程与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结论相同。很显然,如果投资增加或者储蓄减少,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反之,投资减少或者储蓄增加,均衡国民收入减少。因此,储蓄是抑制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二)投资等于储蓄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在三部门经济体系中,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家庭、厂商和政府。引入政府部门对私人部门所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通过税收对私人收入的影响。当存在政府税收时,决定家庭部门消费和储蓄的收入不再是总收入Y,而是可支配收入Yd,Yd=Y-T。用收入—支出法将总支出函数代入均衡产出的条件可求得均衡收入,即:Y=C+I+G=a+bYd+I+G=a+b(Y-T)+I+G所以,均衡收入为:
式中,Yd为可支配收入,在三部门经济中,决定人们消费支出的收入不再是总收入,而是可支配收入;G为政府购买。很显然,均衡国民收入随着政府购买增加而增加,随着税收的增加而减少。三、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将刺激国民收入的增长。但需求增加对国民收入增长的刺激作用到底有多大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乘数。
乘数也称为倍数,它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某个影响因素的变化量的比率。以投资为例,所谓投资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投资变化量之间的比率关系。四、乘数理论以投资乘数为例。假设有位李先生利用木材建造了一幢价值1000元的水果店。他的木匠和木材生产者会因此增加收入1000元收入。如果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MPC)均为80%,他们会支出800元购买新的消费品。这些消费品的生产者又会增加800元的收入,如果他们的MPC也是80%,他们又会支出640元去消费。如此继续下去,每一轮新支出都是上一轮收入的80%。这样,李先生最初的1000元投资就导致了一系列次一轮的再消费支出,这种收支不停地进行下去,可以算出李先生最初投资的1000元,竞给其他人带来了5000的收入。也就是说,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是投资支出的5倍。四、乘数理论若用数学方法计算,其过程如下:四、乘数理论由此可见,新增加100元消费最终可以增加500元的产出。
若以K代表乘数,以MPC代表边际消费倾向,则乘数的公式是:
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四、乘数理论几种常见的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税收乘数:对外贸易乘数:四、乘数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之二:
IS-LM模型4任务四: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之二:IS-LM模型
1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2均衡利率的决定3IS—LM模型4货币市场均衡与LM曲线5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一、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货币的定义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在宏观经济学中,货币是任何一种被社会普遍接受为交换媒介、价值尺度、价值储藏与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一、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作为交换媒介货币的职能作为价值尺度作为价值储藏手段作为延期支付手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M0=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债券
货币供给分类——根据流动性原则一、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M0=流通中现金M1=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其中:M1为狭义货币供给量,M2为广义货币供给量,即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一、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一、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保存财富的数量(1)货币的交易需求(L1)个人和企业总要保留一定水平的货币和存款以备日常交易使用。货币交易需求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的收入量,是收入的函数。(2)货币的预防需求(L2)对货币的预防需求是指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而对持有货币的需求。同交易需求一样,货币的预防需求一般同货币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它与收入大体上成正比。L2=L2(Y)
一、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3)货币的投机需求所谓货币的投机需求,是指出于随时利用市场可能出现的有利生息机会而获利的目的所保持货币的动机。一般认为货币的投机需求与收入无关,只与利率有关。持有货币是有成本的,人们会在货币与有价证券上面临选择:当利率水平很高时,人们减少货币投机需求。当利率水平很低时,人们增加货币投机需求。这就是货币需求的投机动机:L3=L(r)一、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是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货币供给量由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构成。货币供给曲线rMSMO一、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1.什么是均衡利率?均衡利率就是货币供给与需求平衡时的利率。利率rMSr,rer1O
货币市场均衡Md
货币需求曲线与货币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均衡利率水平。图中的E点就是货币市场的均衡点,该点对应的利率水平re就是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水平,即由货币市场决定的市场利率。
二、均衡利率的决定货币数量MQ1Q2ii1i20QM1M2L(a)L1L2ii1i2Q10(b)
货币市场均衡与利率的变动二、均衡利率的决定2.利率传导机制:利率传导机制的起点是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货币供给(M)增加引起利率(r)下降,利率下降会鼓励投资(I)增加,而投资增加对总需求产生乘数效应。反之亦然,央行减少货币供给能够迫使利率上升,引起投资支出下降,并通过乘数机制拉动总需求下滑。这是凯恩斯模型中货币政策运行的概要。二、均衡利率的决定在IS—LM模型中,我们分析在利息率与投资变动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国民收入的决定,以及利息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IS—LM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决定的模型。
I是指投资,S是指储蓄,L是指货币需求,M是指货币供给。这一模型在理论上是对总需求分析的全面高度概括,在政策上可以用来解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因此,被称为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三、IS-LM模型IS曲线是产品市场达到均衡的条件下,即I=S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IS曲线如图所示:横轴代表的是国民收入,纵轴代表的是利率。由于投资与利率负相关,利率降低将使得计划投资增加,计划投资支出的增加最终导致国民收入增加。因此,利率降低导致国民收入增加,利率升高则国民收入减少。所以,IS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rYY2Y1r2r10IS(一)IS曲线(1)IS曲线是一条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即I=S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2)在产品市场上,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化的关系,即利率提高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减少,利率降低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增加。IS曲线的经济含义已知消费函数C=200+0.8Y,投资函数I=300-5r;求IS曲线的方程。
解:Y=C+I=200+0.8Y+300-5rIS曲线的方程为:r=100-0.04Y或:Y=2500-25r例题:1.投资需求变动2.政府支出及税收的变动3.净出口额变动r0Y1Y2Y0rIS1IS2IS00图10-3IS曲线移动示意图Y利率不变,外生变量冲击导致总产出y增加,IS水平右移(二)IS曲线移动(一)什么是LM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即货币需求(L)=货币供给(M)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以纵轴代表利率,以横轴代表国民收入,则可得到一条反映利率(r)和国民收入(Y)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即LM曲线。LM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是L=M,即货币市场上实现了均衡。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在货币市场上实现了均衡时,利息率与国民收入呈同方向变动,即利息率高则国民收入高,利息率低则国民收入低。四、货币市场均衡与LM曲线
r1
r2L2L1LMrrr2
r10M/PY1Y2Y0四、货币市场均衡与LM曲线(1)LM曲线是一条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即L=M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2)在货币市场上,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化的关系,即利率提高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增加,利率降低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减少。LM曲线的经济含义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的变化,都会使LM曲线发生相应的变动。0YrLM2LMLM1LM曲线的移动(三)LM曲线的移动第一,货币供给的变动。第二,货币投机需求变动。第三,货币交易需求变动。(一)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与收入。把IS曲线与LM曲线结合在一起,就可以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IS-LM模型。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也可用图形来表示。IS和LM曲线的交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形成了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0
r
r0Yy0LMISE五、产品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二)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在IS曲线和LM曲线既定条件下,IS、LM共同决定了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如果IS与LM曲线移动了,则均衡收入和利率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IS曲线的移动主要有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等因素的变动引起,LM曲线的移动主要有货币供给量、物价水平和需求函数的变动等因素引起。IS曲线与LM曲线的新的交点,将随IS、LM曲线变动的方向与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五、产品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例如:政府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再次达到均衡时,使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增加。例如:政府执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使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再次达到均衡时,使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增加。(a)扩张性财政政策(b)紧缩性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支出等LME0E1RR1R0Y0Y1YIS0IS1减少政府支出等LME1E0Y1Y0YIS1IS000LM曲线不动,IS曲线变动R1R0R例如:政府执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使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再次达到均衡时,使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增加。Y0YISE0ISr0r1rLM0E10LM1Y1IS曲线不动,LM曲线变动Y2Yr2rE10LM1IS2LM2IS1E2r1Y1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对经济的影响作用为:IS曲线和LM曲线同时变动变动用IS-LM模型分析下述情况对需求的影响(1)由于大量公司破产而引起的悲观情绪(2)货币供应量的增加(3)所得税的增加(4)与本国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发生衰退(5)物价水平的上升题例1:(1)首先大量公司破产将迫使厂商降低投资规模,引起投资下降;其次,由于投资规模的缩小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社会失业将增加,从而引起消费支出的下降。二者的共同作用使得总需求下降,IS曲线向左移动。(2)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首先引起货币实际余额的增加,结果导致债券需求增加,利率下降,从而引起厂商投资增加,收入水平上升。收入上升和利率下降将导致LM曲线向右移动。(3)所得税增加减少了可支配收入,消费同时下降,这样将导致产量下降。而产量下降将进一步引起收入下降,从而导致交易的货币需求下降,利率下降。所以产量和利率的同时下降将导致IS曲线向左移动。(4)本国产品出口水平的下降将导致本国产品总需求水平的下降,产量减少,也即国民收入下降,所以IS曲线向左移动。(5)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首先导致实际货币余额的下降,人们将通过卖出债券来维持实际货币余额不变。结果债券价格将下降,利率将上升,从而引起投资下降和收入减少。所以收入和利率同时下降将使得LM曲线向左移动。题例1: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二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都是亿美元)。(1)求IS和LM曲线;(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解(1)根据Y=C+I=100+0.8Y+150-6rIS曲线为:Y=1250-30r根据均衡时货币需求(L)=货币供给(M)0.2Y-4r=150LM曲线为Y=750+20r(2)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IS和LM相交于一点,该点上收入和利率可通过求解IS和LM方程而得,即得均衡利率r=10,均衡收入Y=950(亿美元)练习题:国民收入决定之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5《经济学基础》编写组Xxxxxxxxx学院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IS-LM模型都属于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即假定总供给可以自动适应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价格水平不会因此而发生变化。总需求分析理论没有讨论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以及对价格水平的决定。在现实经济中,总供给不可能总是与总需求的变化而同步变化。总需求的变化不仅引起总供给的变化,还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化。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将总需求分析与总供给分析结合起来,说明二者的变动如何决定了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任务五:国民收入决定之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总需求函数和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
总需求函数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即:AD=C+I+G+NX消费、投资、出口也被称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总需求函数是指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物价水平P与均衡国民收入Y之间的依存关系。总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Y=f(P)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物价水平P提高时,均衡国民收入Y减少;当物价水平P下降时,均衡国民收入Y增加,两者的变动方向相反。(一)总需求函数和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是表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总需求曲线为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即价格水平上升,总需求减少,价格水平下降,总需求增加。YPAD0(一)总需求函数和总需求曲线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财产效应1财产效应说明物价水平如何通过对财产的影响来影响人们的消费。物价水平(↑)→实际财产(↓)→消费(↓)→总需求(↓)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利率效应2利率效应是指物价水平通过影响利率的变化从而影响投资的变化导致总需求的变化。物价水平(↑)→实际货币量(↓)→利率(↑)→投资(↓)→总需求(↓)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汇率效应3汇率效应是指物价水平通过影响汇率的变化从而影响净出口导致总需求的变化。物价水平(↑)→利率(↑)→汇率(↑)→净出口(↓)→总需求(↓)Y0PAD0AD1总需求曲线变动图物价水平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用同一条总需求曲线上的上下移动来表示。(1)自发投资支出的变化(2)自发储蓄的变化(3)政府支出的变化(4)货币供给的变化
(5)外部因素(6)预期的影响AD2P1Y1Y2Y3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如果C↑,I↑,G↑,或NX↑,那么AD↑。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如果C↓,I↓,G↓,或NX↓,那么AD↑。(二)总需求曲线的变动总供给曲线的定义总供给曲线是表示物价水平与总供给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ASPY0abc三种总供给曲线:
a-b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b-c短期总供给曲线;
C以上长期总供给曲线。二、总供给凯恩斯总供给曲线:ab线,平行于横轴,表明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不断增加,这是因为没有充分就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供给。短期总供给曲线:bc线,从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表示总供给和价格水平成同向变化。这是在充分就业前或资源接近充分利用情况下,产量增加使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成本增加,最终使价格水平上升。长期总供给曲线:cd线,垂直于横轴,表明价格水平变化,总供给量不变。这是因为已充分就业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总供给量已无法增加,这是一种长期趋势。ASPY0abc
总供给曲线d三种不同的供给曲线情形的总供给与价格之间的关系AS0PY0AS1AS2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投资要素价格水平的变动;生产率的变动;劳动和资本供给的变动;对风险的态度;天灾人祸(地震、战争)如:利比亚局势的变化,世界石油供应量减少。P0(二)总供给曲线的移动ASPY0abcAD总供求分析模型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ASPY0AD2AD1AD0P0总供给不变的总供求变动E0E2E1Y2Y0Y1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分析(资源未充分利用时)总需求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1963年美国的失业率似乎停顿在5.5%这样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高水平。而10年前,失业率是2.8%。属于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肯尼迪总统的经济顾问们相信,削减个人所得税可以促使家庭更多地消费。这将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他们相信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将导致产量的增加而价格并不上升。这是因为他们相信经济具有过剩的生产能力,生产性工人与机器处于闲置状态。换句话说,他们认为当时的均衡点处在总供给曲线的相对平坦的部位。所以总需求曲线的增加将主要地转换为产量的增加,而价格水平并不提高。我们已经知道产量的增加意味着就业增加。肯尼迪顾问们的预测被证明是正确的。失业率在1965年下降到4.4%的水平。另外,从1964年到66年实际GDP以令人注目的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企业生产协作合同范本
- 2025年单位购房协议样本
- 2025年户外雕塑设计与安装合同协议
- 2025年节能服务项目规划申请报告范文
- 2025年建筑工程钢筋班组承包合同样式
- 2025技术创新与资本投入协议范例策划
- 2025年中外合资企业员工派遣协议范本
- 2025年岗位变动劳动合同细则
- 2025年住宅租赁合同解除
- 2025年公共建筑外墙涂装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 客房理论知识考试题库(500题)
- 乌鲁木齐超低温欧斯博热泵供暖制冷设计方案
- GB/T 6329-1996胶粘剂对接接头拉伸强度的测定
- 2023年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1220-2007不锈钢棒
- (2019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学案
- 彩生活运营模式2016年
- 某银行安全保卫工作知识考试参考题库(500题)
- 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单招真题政治试卷(原卷+解析)
- 片剂工艺流程图
- 国家标准图集16G101平法讲解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