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异性交往应有度班会课件_第1页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异性交往应有度班会课件_第2页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异性交往应有度班会课件_第3页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异性交往应有度班会课件_第4页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异性交往应有度班会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交往有度——主题班会想一想你们心中的“早恋”是什么样子呢?爱情的模样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爱情”的:男女相爱的感情。

一般情况下,爱情发生在一男一女之间,相爱的两个人有共同的追求,愿意为共同的未来努力,愿意为对方付出自己的一切,从社会学角度讲爱情的终极目标是婚姻。

这样看来,"早恋”和"爱情”是相隔颇远的。人生走进初春季节,伴随着性生理的发育,便有一股从未有过的潮水在心中悄然涌动,便意识到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这便是性心理的萌动。这是自然而然的,也是必然而然的。这是一个人从儿童期步入青春期的一个心理标志,意味着人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且,健康的性心理的发展,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以坦然自若的态度,来认识性心理发展的规律,以便好好把握青春年少时期的两性感情。青少年性心理发展大致经历如下几个时期:

第一:排斥疏远期。第二:积极接近期。第三:依恋期

第一、排斥疏远期

这是进入青春期的最初阶段,从童年末期开始,由于男女生理上的差别日益明显以及对两性关系的一知半解,男女同学之间会产生一种对异性的陌生感、羞怯感、不安感和畏惧感,从而出现了对异性的暂时疏远排斥。

在学习和活动中,男女同学界限分明,相互很少往来,即使因活动需要也尽量避免接触,以至于有的男女同桌,在课桌中间还要画一条“三八线"。即使需要互相接近和交谈,双方也都感到羞涩而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家里也表现出男生喜欢与父亲接近,女生愿意跟母亲说悄悄话的现象。这一时期的交往特点,主要表现在小学阶段。

第二,积极接近期。

在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男女同学会产生一种彼此接近的需要,产生相互吸引的心理。经常的表现有:

一是希望引起异性的注意和好感。男同学特别喜欢在女同学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才华,在女同学面前逞强逞能,或以其他方式如摆阔气等,引起异性的注意和好感。女同学则变得腼腆矜持,开始注意修饰打扮,甚至连说话走路也讲究表情姿态,以引起异性的注意。

二是男女同学喜欢接近。男女在一起感到特别愉快,逐渐发展到互相发现了异性的长处。

三是有些同学与异性相互嬉闹打逗,甚至出现捉弄异性的情况。

这个时期男女同学交往的最大特点有两个。

其一是交往对象的广泛性。

这时候的男女同学交往常常不是一对一的,更多的是群体性的交往,许多男女孩在一起活动,或者是一个人与很多异性同学都很要好。

其二是交往对象的多变性。

这个时期有的男女同学之间不再是一种普通的交往,而是初步建立了异性友谊。即使这样,交往对象也还很不稳定,今天和这个很要好,明天又可能和那个成为朋友。这个时期的交往特点,主要表现在初中阶段。

第三,模仿初恋期。

随着性心理的进一步发展,男女同学开始在共同愿望和理想的基础上,建立了纯真的友谊。与此相伴随的,是异性朋友之间带有情感依恋的相互交往。由于对友情与爱情的认识的不深,于是有些同学可能进人了模仿性的初恋期。这种异性朋友的交往还远远说不上是恋爱,与正式的成熟恋爱不可相提并论。结

世界是由男女两种性别构成的,男女各顶半边天。青少年之间的异性交往,不仅可以,而且是正当的,也是健康的。

中学生和异性交往,是适应社会、认识世界和自身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对于完善自身、取长补短是有益的。

但是,如果这种交往过密,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中学生时期正处于人生的第二个身体发育的高峰期,这个时期男女同学生理上心理上都发生了变化,彼此之间产生了好奇和好感,不由自主地去接触异性、了解异性,或想取悦异性,以获得对方的青睐,又或者会互相吸引、互相仰慕对方,产生爱慕之情,这属于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可是这不成熟的单纯的幼稚的爱慕之情不是真正的恋爱,它就象天空中的云彩变幻莫测,正如徐志摩《偶然》诗中所描写的一样,转瞬间会消灭了踪影,请欣赏诗《偶然》。2007年9月26日傍晚,沈阳市康平县第一中学校园内发生一幕惨剧,一名高二年级男生因恋人提出分手,用尖锐的玻璃碎片扎破自己胸口,造成严重的心脏破裂,裂口长达1.5厘米,生命岌岌可危。事例1失恋少年自杀体内鲜血流出一半

早恋犯罪事例2早恋引发的犯罪四川一女生早恋被奶奶看见,怕奶奶告密她,杀死奶奶。@官方微博@kingsoft曾轰动郑州市“5·21”校园凶杀案近日告破,涉嫌故意杀人的犯罪嫌疑人普某已被依法逮捕。17岁的犯罪嫌疑人普某系郑州铁路某中学初中学生。经初步查明:普某因暗恋的女同学李某喜欢上别人,决定第二天把本班的女同学李某杀死,然后自杀。5月21日下午,普某在商店购买了锁、刀片、啤酒、烧饼等物品,将被害人李某骗至校园附近小屋内,将李某掐死。作案后,普某自杀未遂逃窜,后到公安机关投案。据悉,普某受早恋影响,心理不健康,且平时爱浏览黄色网站,中毒颇深,最终导致铤而走险,以身试法酿成命案。事例3早恋酿恶果一初中生杀死暗恋女生怀柔三中初二八班的古伟、李青男女两同学在牵手进教室时,被老师看见,随后遭到老师教育,认为两人还小,不该有谈恋爱的行为。当天,这两同学便离开学校,在铁路怀柔段相互拥抱卧轨自杀,死于非命。《京华时报》

2008年01月15日第二十一版

事例4北京:初中生“情侣”相拥卧轨自杀身亡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北京两个16岁的初三学生身上。由于缺乏性知识,他们偷尝禁果,并致使女生宫外孕。此后,两个人精神、心理和身体上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与压力。事例5两中学生偷尝禁果后的独白“真的很后悔……”异性同学交往的原则第一,交往方式保持公开性。

确立自我保护意识,男女生之间交往应注意时间、地点、场合的选择。校内也好,校外也好,与异性同学交往应尽量公开进行。

交往时要淡化性别的意识,落落大方。不要偷偷摸摸、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因为事情越“保密",别人就越好奇,越容易引起误解。

再有,也该注意一般情况下,最好不与异性同学单独相处很长时间。异性同学交往的原则

第二,交往范围增加广泛性,避免个别接触。

广泛接触有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

千万别傻乎乎地把目光集中在某一个异性同学身上,那样不仅容易使自己想入非非,而且会一叶障目,无法领略更多异性身上的风采。

交往的范围过于狭窄,会把自己放在一个被动的地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父母的猜疑,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议论……

多交往一些人,多结识一些异性,多参加一些男女同学的集体活动,增加广泛性还包括同性伙伴的交往。异性同学交往的原则

第三,交往情感坚持适度性。

把握交往的心理距离,男女同学交往要保持适度,不要投入太多的感情,不痴迷于对方,只把对方当作朋友,避免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如果我们在交往中发现自己或对方的情绪不平静,就要调整自己的态度,使彼此回复到波澜不惊、心静如水的状态。异性同学交往的原则

第四,交往关系保持距离感。

男女同学在一起总不免谈天说地甚至追逐打逗,这也很正常,但应与异性伙伴保持适当距离,既要不拒人于千里之外,又要把握好分寸。注意男女有别,不失礼仪。男女同学之间,既要打破相互隔阂的界限,又要注意男女有别,不能恣意放肆。比如,男女同伴在一起,开玩笑不要忘乎所以,谈话应回避敏感的话题,打逗时举止不要放肆忘形,等等。

第五、可以听听别人的意见,例如师长等。寄语花季的情感是一种最美好的情感,然而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毁了自己的一生。人生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使命,我们千万不可以在春天就去挥霍夏天。莫让情感航船过早靠岸。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每个人,无任男女,到了一定年龄是要谈恋爱,要过家庭生活的。但是,如树上的果子,是熟的好吃,还是生的好吃?像我们这里的杏子,要是没成熟就摘下来好吃吗?人也像果子,要长得成熟,有了学问,会做工作,又有养育子女的能力,就好比果子熟了,那时就可以得到真正的幸福了。要是书还没有学习好,工作能力没有培养好,谈恋爱会有好处吗?”关于性取向性取向的分类异性恋

同性恋

双性恋半性恋男性恋女性恋兼性恋无性恋无爱者灰色地带智性恋曲性恋泛性恋性单恋半无性恋取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各种性取向并无优劣之分,性取向的多样情况,在人类历史和世界不同国家与文化中都有描述。性取向和性愉悦有关,但不等同于性行为,性取向就是对某个性别或两性的性欲和爱情,所以判断性取向,两个因素都需要具备。很多人仅仅通过机械摩擦,就能性兴奋甚至达到性高潮。一个异性恋者可能会发生同性性行为,一个同性恋者也可能会发生异性性行为,这一切的前提是:特殊境遇。

同性恋,又称同性爱,是性取向之一,是指只对同性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具有这种性取向的个体被称之为同性恋者。在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中,也普遍存在同性性行为,但这与基于高级情感的人类同性恋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人类多元化发展的一种具体表现。同性恋同性恋

中国在2004年首次公布了同性恋的人数:根据卫生部统计,男同性恋的人数约为500万~1000万。同年,中国研究同性恋问题的著名专家张北川教授估计,女同性恋的人数也在1000万左右。200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再次公布了男同性恋的人数统计,中国大约有2000万左右的男同性恋者。2014年,根据统计,中国同性恋的人数可达7000万,其中男同性恋者的人数在3000万以上,女同性恋者的人数在3500万左右。在全球顶级智库兰德公司的最新同性恋人口比例调查报告中,美国有3.2%的男性和4.2%的女性是同性恋,也就是说,美国有1028万左右的男同性恋者和1349万左右的女同性恋者。而英国研究调查表明,英国大约有5%~7%的居民是同性恋者。

美国心理协会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成员总数超过15万人,其中包括研究人员、教育学家、临床心理医生、心理学顾问和学生等。早在1973年,他们就已经不再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精神疾病,将它从精神病手册中取消了。2001年4月20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出版,在诊断标准中对同性恋的定义非常详细,同性恋的性活动并非一定是心理异常。由此,同性恋不再被统划为病态。不再把同性恋看作一种病态心理,这是中国大陆社会的一个进步。

《分类》(第十版)(简称ICD-10)于1990年5月17日在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上得到通过。有关精神疾病分类的修改建议在各个国际专家组得到了讨论。在向大会递交之前,国际卫生组织与各个中心、各政府机构和非政府机构(包括国际同性恋联合会)进行了协作,修改建议最后被大会接受ICD-10的最重要修改之一就是将同性恋剔除出。2001年中国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单项目中取消。可以不赞同,但不应该把他视为一种病态去排斥!对于同性恋的态度抑郁症——2.4主题班会2.抑郁症

抑郁症又叫抑郁障碍,是典型的情绪障碍(心境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疾病。此类患者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部分患者存在自伤、自杀行为,甚至因此死亡。患者患有躯体化疼痛,胸闷,气短。呼吸急促,困难。有明显的焦虑。更严重者会出现幻听、被害妄想症、多重人格等精神分裂症状。抑郁症每次发作,度日如年,持续至少2周以上、一年,甚至数年,大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我们一起来了解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原因1:家庭环境和社会影响家庭关系不和家庭暴力受到忽略错误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环境方面社会方面不公平的对待,如歧视社会暴力压力原因2:人格特质和认知模式易冲动、焦虑,喜欢幻想,性格内向、孤僻,适应能力差,性格忧郁、怯弱过分地自我批评,自信不足,低自尊感原因3:依恋模式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原因4:生物学因素基因遗传,导致相关的神经-内分泌失调抑郁迹象1、你莫名地懒下来2、你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差3、你开始不愿意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