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记念刘和珍君课型新授课课标解读本课是高中阶段散文鉴赏的起始课,本文的学习对后面的散文教学有着领启、示范作用。通过学习本文,可使学生初步了解鉴赏结构复杂的散文的方法,摸索散文鉴赏的规律。因此,讲好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将对散文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教材分析《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饱醮着热泪,用悲愤的笔调写下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既有对爱国青年沉痛的悼念,又有对反动派愤怒的控诉,也有对国民觉醒的呐喊。文中描摹人物的音容笑貌,叙述人物的行为事迹,都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对学生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阅读和写作复杂散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情分析升入高中的学生,已经有一些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但他们阅读较复杂的文章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像《记念刘和珍君》这样“割裂”的文章形式;高中阶段,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还是他们学会收集、判断、处理信息,培养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时候。所以说,《记念刘和珍君》这样的文章既是散文鉴赏的极好范本,更是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极好教材。而这篇课文写作背景离学生太远,90后学生难有真切感受;而鲁迅的语言简练但思想深刻、结构复杂有时又曲折达意。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掌握鲁迅情感表达的艺术特点。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领会本文的写作目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作者悲愤交加的复杂感情。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接受鲁迅地思想感情的陶冶,接受鲁迅先生嫉恶如仇的性格,澎湃的激情、高度的正义感等精神。重难点重点: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关键文句的理解。教学准备教具:一体机、课件学具:笔、本《课本、练习册、作业本)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课前预习课前完成预习任务:作者介绍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2.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3.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4.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5.散文集:《朝花夕拾》6.散文诗集:《野草》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其中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知人论世课堂导入(视频)播放视频:《中国共产党为“三一八”惨案告全国民众》了解写作背景:1.大沽口事件1926年3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2.三·一八惨案3月18日,北京的工人、学生、市民五千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共产党人李大钊在会上作了演讲。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愿团,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随后,士兵们又手持大刀、铁棍追杀群众。打死47人,伤200多人,制造了屠杀爱国民众的“三一八”惨案,死难烈士中就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记念刘和珍君》就是鲁迅为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惨死的学生刘和珍写的,许广平曾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今天,就让我们沉潜在语言的海洋里,了解刘和珍其人其事,体会鲁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至情”,以及对烈士牺牲意义的理性思考。知人论世,了解背景。任务一:讲烈士故事,评烈士品质。情境任务设计:为歌颂革命英雄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校语文科组开展了“中国革命英雄人物”主题展板设计活动,激励学生追随英雄足迹,谱写青年华章。为此,我班同学决定以鲁迅的文章《记念刘和珍》为蓝本,设计有关刘和珍的展板。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文章,构思展板设计。整体感知,梳理思路通读全文,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第一部分(1、2),纪念刘和珍的缘由,分两层:一是为纪念烈士,二是为警醒庸人。第二部分(3、4、5),追忆刘和珍的生平,共三层:分别是认识过程、遇难经过概况及遇难经过特写。第三部分(6、7),“三一八”惨案的思索,分两层,分别论述请愿方式不当和精神永存人间。展板一:英雄简介选择英雄照片(通读全文,找出文中描写的刘和珍形象的突出特征)明确:相片突出特征:始终微笑着、和蔼的讨论:文章写刘和珍“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的句子,一共有几处?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写?明确:5处。鲁迅在文章中所谈到的五次“微笑”都彰显出了刘和珍君“温和”“和蔼”等细微的人物性格特点,所揭示出的反动政府强加给刘和珍的“暴徒”罪名可谓是无耻谰言这一事实更具说服力,所表达出的对反动政府的痛恶、憎恨之情也更加强烈。除此之外,鲁迅在回忆刘和珍君时多次谈到其“始终微笑和蔼”也在无形之中表达出了自己对于这位学生的不舍与悲痛之情,并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凸显出了刘和珍崇高的人格与伟大的精神,让文章更具警示性。英雄事迹和形象简介。阅读文章,思考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抓住关键词,概括人物形象。)毅然:艰难的生活中预定莽原——追求真理,坚定不移反抗:女师大风潮中反抗校长——坚持正义,敢于斗争微笑: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和蔼亲切,坚毅乐观黯然:虑及母校前途,黯然泣下——深谋远虑,有责任感欣然:欣然前往执政府请愿——为国为民,自觉参加勇敢:组织请愿,府门喋血——思想进步,勇于抗争总结: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温和善良而又有思想、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三)除了展示刘和珍的相片之外,展板一还可以展示哪些人物的相片?这些人和刘和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鲁迅怎样评价他们?明确:可展示的英雄相片有:杨德群、张静淑共同特点:追求进步的爱国青年女子,富有正义感和责任感。鲁迅评价:①称她们为“君”,表示对他们的尊敬。②称她们为“真的猛士”。③赞叹“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④赞叹她们“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梳理写作思路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概括人物形象。任务二:绘殉难细节,揭政府恶行。展板二:殉难详情为了还原事实真相,揭露反动政府的野蛮恶行,展板二决定展出三一八惨案的相关照片,请阅读第五部分,说说选择展出的相片应该突出哪些细节比较好,为什么?下劣——请愿、女生、执政府前、从背部入、手枪凶残——徒手、穿心肺、穿胸、立仆虐杀——棍棒伤痕、头部胸部猛击从中弹的细节分析,开枪者并不是在人群的前方对民众进行阻拦的,而是从刘和珍等人的背后袭击,且使用的武器是“手枪”;从牺牲学生中弹的部位来看,射击的人并没有扫射,而是瞄准了特定的目标,想要一击以毙命;“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足见子弹不是来自平行的方向,而是从高往低射出去的,射击的人当时是站在高处偷袭了学生。政府这样对待自己的民众,读者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惨况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名士兵在她头部和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真是令人发指!谁是“暴徒”就不言而喻了。总结:中弹地点,射击角度,中弹部位,枪械类型,中弹结果等等这些都属于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也就是细节描写。这一细节描写即表现爱国学生的英勇壮举,也揭露反动军阀的凶残暴虐。这一段看似只交代了惨案发生的细节,客观冷静,不动声色,实则是先生悲愤之情喷发到极致的极度压抑。没有直接抒情,但义愤之情尽在其中。一位优秀的中国青年竟被这样残忍杀害,鲁迅先生不禁愤然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思考讨论:1.流言家指的是哪些人?明确:“所谓的”学者文人。追问:“所谓的”,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态度?明确:讽刺,体现了他们的无耻和下劣。2.面对学者文人的流言,鲁迅先生的心情如何?你从哪里看出?明确:出离愤怒。“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3.对比阅读:此后几个学者文人的论调,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愤怒了。我深味这悲凉;以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他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点拨:抽调修饰语和虚词之后的句子读起来平淡了许多,不如原文的情感强烈。鲁迅先生看到了政府的凶残,更愤恨“所谓学者文人”的颠倒黑白。所以在这一部分情感表达上强烈激动。(三)殉难详情相片旁,需要配上一段文字,对这一惨像做进一步的说明,你觉得配哪一段文字好?为什么?配文: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分析:“从容”赞美刘和珍等人的勇敢和友爱;“伟绩”“武功”是反语,无情地嘲讽反动政府的卑劣凶残。品评语言,了解作者在冷静的叙述中蕴含的强烈情感。比较阅读,了解作者通过修饰词和虚词抒发情感的艺术手法。品评语言,了解作者通过反语抒发强烈情感的艺术手法。任务三:品读金句,体会情感。展板三:金句摘录(一)展板三要摘录鲁迅在文中的一些金句,以体现鲁迅撰写此文的情感及目的,你觉得可以摘录哪些金句,为什么?1.惨像,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的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分析:一二句:悲哀、尊敬、痛恨、愤怒、失望交织,感情太重太深而无言以对;第三四句:默无声息是因为反动政府残暴的屠杀、高压的言论,野蛮而严密的专制下,广大人民群众变得害怕、淡漠、麻木。第五句:既饱含了作者对反动派的警告,也饱含了作者对后死者的呼唤和激励。2.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分析:在鲁迅看来,真的猛士必须面对黑暗的现实,必须为推翻这黑暗的现实而不怕流血牺牲;由于面对黑暗的现实,他们会为人民的苦难而感到哀痛,并由哀痛激发起变革现实的斗志,以参加这样的斗争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所以,“真的猛士”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而“庸人”之“庸”,在于他们对“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虽有过哀痛和不满,却不能“直面”和“正视”,因此,会随着时间的流驶而忘却,客观上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从对待现实的两种态度的对比中,作者高度赞扬“真的猛士”,激励人们敢于正视残酷的现实,为变革现实而战斗,不能像“庸人”那样易于忘却,“暂得偷生”。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分析:徒手请愿不可取,吸取血的教训,改变战斗方法。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分析:作者虽然不提倡徒手请愿,但是有亲人友人的哀悼,对于烈士而言,也是一种慰藉,若生者可纪念死者,记住死者逝去的教训,烈士不算白白牺牲。5.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分析:这里的“苟活者”不但包括庸人,也指作者自身。将自身视为“苟活者”,可以见出鲁迅对自身的审视是非常深刻、无情的,他常常以质疑自身价值的方式进行自我贬抑,而这恰恰是其时刻保持一个观察者、审视者的表现。这里的“苟活者”更多地指向“庸人”,鲁迅在此处再度呈现了“真的猛士”与“庸人”之间的对比,但在对比中又展现出某种趋向未来的同一性,“庸人”能受到鼓舞,“真的猛士”则更受激励。(二)小组探究:文章反复提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该如何理解?1.“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①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②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③忘却的救世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明确:第一处是有必要悼念烈士;第二处是有必要揭露这一场暴行;第三处是有必要在人们快遗忘的时候来总结教训意义。2.“无话可说”:①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②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③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分析明确:①更深入地体会到浓黑的悲凉“非人间”。②警告反动军阀,无话可说,并不是真的无话可说,而是愤怒!反动派杀害人民的凶残,文人的污蔑和惑众的下劣,令人说不出话来。③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纪念烈士感到深深愧疚。小结:作者借此文悼念死者,批判凶残的“政府”,讽刺下劣“文人”,唤醒善于遗忘的“庸人”,赞扬真的猛士,为民族的复兴呐喊。这篇文章也是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通过对语言的赏析品味,我们既体会了鲁迅先生冷静克制的批判,也体会了他激动强烈的愤怒。学会通过抓住关键句子,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任务四:真情表白,致敬英雄。展板四:真情表白墙阅读了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你有什么话想对刘和珍或者鲁迅说的?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真情表白墙上。(100字左右)提示:可模仿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例:刘和珍:你以柔弱的身躯,扛起一个民族的良知;以坚决的反抗,唤醒黑幕之下的正义;以殷红的鲜血,证明中国女子的勇毅。罪恶的子弹,洞穿你的身躯,却无法穿透你对自由的追求。你从容笑对惨淡与鲜血,殒身不恤,鼓舞后人奋然前行!鲁迅:文章句句肺腑,话语声声掷地。你在暗里寻光,在雾里撒播希望,你望呼出真相,唤醒混沌众生。光已寻得,希望遍国;你的精神从此作百灯旷照,使千里通明。得志报国,无怨无悔;国立家安,民族有望。你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你是“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你把笔当作一把锋利的剑,向敌人凶狠地刺去;你把嘴当作唤醒人民的闪电雷鸣,为民族的危亡呐喊。你见识无数人的悲欢离合,又在黄昏里支起一盏夜灯。大星陨落,天地同悲;巨著行世,千秋共仰。德育链接与练笔写作: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及刘和珍等人的伟大人格,同时尝试练笔概括。拓展阅读(课后作业)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周作人一我是极缺少热狂的人,但同时也颇缺少冷静,这大约因为神经衰弱的缘故,一遇见什么刺激,便心思纷乱,不能思索,更不必说要写东西了。三月十八日下午我往燕大上课,到了第四院时知道因外交请愿停课,正想回家,就碰见许家鹏君受了伤逃回来,听他报告执政府卫兵枪击民众的情形,自此以后,每天从记载谈话中听到的悲惨事实逐日增加,堆积在心上再也摆脱不开,简直什么事都不能做。到了现在已是残杀后的第五日,大家切责段祺瑞贾德耀,期望国民军的话都已说尽,且已觉得都是无用的了,这倒使我能够把心思收束一下,认定这五十多个被害的人都是白死,这在所谓国家主义流行的时代或许是当然的,所以我可以把彻底查办这句梦话抛开,单独关于这回遭难的死者说几句感想到的话。——在首都大残杀的后五日,能够说这样平心静气的话了,可见我的冷静也还有一点哩。二我们对于死者的感想第一件自然是哀悼。对于无论什么死者我们都应当如此,何况是无辜被戕的青年男女,有的还是我教过的学生。我的哀感是从这三点出来,熟识与否还在其外,即一是死者之惨苦与恐怖,二是未完成的生活之破坏,三是遗族之哀痛与损失。这回的死者在这三点上都可以说是极重的,所以我们哀悼之意也特别重于平常的吊唁。第二件则是惋惜。凡青年夭折无不是可惜的,不过这回特别可惜,因为现在的戕害乃是人功。我常常独自心里这样痴想:“倘若他们不死……”我实在几次感到对于奇迹的希望与要求,但是不幸在这个明亮的世界里我们早知道奇迹是不会出来的了。三这回执政府的大残杀,不幸女师大的学生有两个当场被害。一位杨德群女士的尸首是在医院里,所以就搬回了;刘和珍女士是在执政府门口往外逃走的时候被卫兵从后面用枪打死的,所以尸首是在执政府,而执政府不知怎地把这二三十个亲手打死的尸体当作宝贝,轻易不肯给人拿去,女师大的职教员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到十九日晚才算好容易运回校里,安放在大礼堂中。第二天上午十时棺殓,我也去一看;真真万幸我没有见到伤痕或血衣,我只见用衾包裹好了的两个人,只余脸上用一层薄纱蒙着,隐约可以望见面貌,似乎都很安闲而庄严地沉睡着。我见了她们两位并排睡着,不禁觉得十分可哀,好像是看见我的妹子——不,我的妹子如活着已是四十岁了,好像是我的现在的两个女儿的姊姊死了似的,虽然她们没有真的姊姊。当封棺的时候,在女同学出声哭泣之中,我陡然觉得空气非常沉重,使大家呼吸有点困难……四二十五日女师大开追悼会,我胡乱做了一副挽联送去,文曰: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倚闾,亲朋盼信。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的枪声惊耳,弹雨淋头。殉难者全体追悼会是在二十三日,我在傍晚才知道,也做了一联:赤化赤化,有些学界名流和新闻记者还在那里诬陷。白死白死,所谓革命政府与帝国主义原是一样东西。惭愧我总是“文字之国”的国民,只会以文字来纪念死者。(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我”之所以冷静,是因为相信政府能够彻底查办凶手。B.“我”对政府的凶残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常常有“倘若他们不死……”的痴想。C.“似乎都很安闲而庄严地沉睡着”一句写出了烈士英勇抗争,视死如归的精神。D.作者在文章结尾重点阐述对自己只是“文字之国”的国民的惭愧之情,表达了不能以武力反抗反动者的无奈和痛苦。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自己“极缺少热狂”“颇缺少冷静”,连用两个表程度的副词“极”“颇”,突出了“三一八”惨案带给作者的心理震撼之强烈。B.“把这二三十个亲手打死的尸体当作宝贝”中的“宝贝”运用了反讽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对执政府试图掩藏自己卑劣行径的嘲讽。C.“好像是看见我的妹子”“好像是我的现在的两个女儿的姊姊死了似的”两句皆运用类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两个女师大学生的哀怜。D.在作者二十三日做的挽联中,上联的“赤化赤化”、下联的“白死白死”皆将词语重叠使用,既使上下联和谐对称,又使作者的愤怒之情以口语化的形式表达了出来。3.文章结尾作者写了两副挽联,有什么作用?4.这篇文章和《记念刘和珍君》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请举例探究。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林语堂今日是星期日,稍得闲暇,很想拿起笔来,写我这三天内心里的沉痛,但只不知从何说起。因为三天以来,每日总是昏头昏脑的,表面上奔走办公,少有静默之暇,思索一下,但是暗地里已觉得是经过我有生以来最哀恸的一种经验;或者一部分是因为我觉得刘杨二女士之死,是在我们最痛恨之敌人手下,是代表我们死的,一部分是因为我暗中已感觉亡国之隐痛,女士为亡国遭难,自秋瑾以来,这回算是第一次,而一部分是因为自我到女师大教书及办事以来,刘女士是我最熟识而最佩服嘉许的学生之一(杨女士虽比较不深知,也记得见过几回面),合此种种理由使我觉得二女士之死不尽像单纯的本校的损失,而像是个人的损失。三月十八日即她死的早晨八时许,我还得了刘女士的,以学生自治会名义请我准停课一天,因为她说恐怕开会须十一时才能开成,此后又恐怕还有游行,下午一时大家赶不回来。我知道爱国运动,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素来是最热烈参加的,并非一般思想茅塞之女界所可比,而且此回国民大会,纯为对外,绝无危险,自应照准,还告诉她以后凡有请停课事件,请从早接洽,以便通知教员,不知道这就是同她说话的末一次了。到下午二时我因要开会到校,一闻耗即刻同许季弗[即许寿裳(1883—1948年),字季弗,浙江绍兴人,教育家]先生到国务院,而进门开棺头一个已是刘女士之尸身,计前后相距不过三数小时。闭目一想,声影犹存,早晨她热心国事的神情犹可涌现吾想象间,但是她已经弃我们而长逝了。刘女士是全校同学钦爱的领袖,因为她的为人之和顺,及对于校事之热心,是全校同学异口同声所称赞的。功课上面,是很用功,是很想自求进益的一个人,看见她的笔记的人大都可以赞同,而且关于公益事宜尤其是克己耐苦,能干有为,足称为中国新女子而无愧。我本知她是很有希望的一个人才,但是还不十分知道底细,到许季弟先生对我详述,才知道她是十分精干办事灵敏的女子。上回女师大被章刘毁残,之所以能坚持抵抗,百折不挠而有今日者,实一大部分是刘女士之功,可称为全学革命之领袖。处我们现今昏天黑地,国亡无日,政治社会思想都须根本改造的时期,这种热心有为,能为女权运动领袖的才干,是何等的稀少,何等的宝贵!记得有一天很冰冷的晚上,到十时,刘女士才独自一人提了一个极大的皮箱来我家里。这是两月前女师大演剧的第二天,是为还借用的衣服来的。因为到各家去分还,所以跑到这里来已经时候很晚而十分疲倦了,但是她还是说“不累”,仍旧满面笑容的谈到前夜演剧的情况,个人的劬劳,好像全不在心上。我方明白女师大之所以能有奋斗到底的成绩,是因为有这种人才。在我的书桌上,有一本刘女士的英文作文簿,是她死的前一日交来的,一直到现在总是不忍翻开看。今天毅然打开看,最后一篇的题目是:“SocialLifeintheCollege”,后记Mar,16,1926,就是她死前二天做的。刘女士总是懊恼自己的英文程度太差,以前旷课太多,其实一看她的英文倒是很流畅通顺的。这一篇文中有很多可以引起我们感叹之语,很可以使我们知道她求学的心切,及上回因受摧残而旷学是如何逼不得已之事。里头有一段说(尽依原文,未改只字):[篇幅所限,以下三段英文原文删去,只保留本文作者的汉语译文——编者注](“人常说,学生时期为最快乐之日,但是我不敢赞同。我相信世上永无快乐之日,而学生时期,亦多纷扰。”譬如吾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自从我进校以来即永未见宁日。我不敢回忆我在校过去的生活。“现吾校已比较安静,我正预备静心求学。但是又风闻新教育总长马君武氏又正在阴图扰乱教育界。若今日之安宁,我们又不能享受了。啊,这是何等可怕!”)从这一篇中就可知道刘女士求学的热心及她受章士钊摧残的困苦感觉。同时也可以看见她对于政治的识见,远在一般丧家狗之文妖与名流之上。本学期创办英文自修室,她就很高兴的来预备努力研究,屡次来问我如何可以进步英文。我所说应买的书如Ox―fordPocketDictionary,她都很快就买来,果真如她所预料,自章士钊马君武再讲整顿学风,“若今日之安宁情况,我们又不能享受了。啊,这是何等可怕”。杨女士我虽然不深知,不能够详细表述,总也是女师大革命先烈之一。我希望有女师大同学能把她的生活较详细地叙述出来。刘杨二女士之死,同她们一生一样,是死于与亡国官僚瘟国大夫奋斗之下,为全国女革命之先烈。所以她们的死,于我们虽然不甘心,总是死的光荣,因此觉得她们虽然死得可惜,却也死的可爱。我们于伤心泪下之余,应以此自慰,并继续她们的工作。总不应在这亡国时期过一种糊涂生活。一九二六,三,廿一日。(二女士被难后之第三日)(《剪拂集·大荒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有删改)5.本文与《记念刘和珍君》是同一时期、针对同一事件的两篇纪念性文章,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与《记念刘和珍君》有哪些异同?6.本文与《记念刘和珍君》从写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参考答案:1.D2.C3.①在内容上,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了高度概括,揭露了所谓革命政府的反动本质,表达了作者对反动当局杀害学生,反动文人诬陷学生的强烈愤怒。②在结构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了文章的主旨。4.(1)《记念刘和珍君》叙述和议论的语言颇为冷静,抒情热烈而深沉。如“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作者强烈地抒写作者对反动派极为愤慨的心情,召唤人民起来反抗。(2)这篇文章语言冷峻,侧重于客观叙述,且在客观叙述中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如第三部分写刘和珍牺牲及入殓的一段文字,作者并没有特别描写段祺瑞政府的暴行,但读者从“刘和珍女士是在执政府门口往外逃走的时候被卫兵从后面用枪打死的……轻易不肯给人拿去”的客观叙述中不难体会杀人者的凶残。5.《记念刘和珍君》中表露的是“悲愤”的情感,对烈士的悲和对反动派的愤恨。本文流露出的情感是悲痛与惋惜,对自己学生逝世的悲痛和国家失去这样有为的女界领袖的惋惜。6.鲁迅先生的文章融记叙、抒情、议论于一体,以议论、抒情为主;林语堂先生的文章以记叙为主,中间融人抒情,记叙了刘和珍的若干生活细节,表现了刘和珍的高贵品质和对英才早逝的痛惜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的能力。A项,“相信政府能够彻底查办凶手”错,原文是说“我可以把彻底查办这句梦话抛开”,所以,原文表达的是“我”不相信政府能彻查凶手。B项,“对政府的凶残并没有深刻的认识”错,根据原文可知“我”已充分认识到了政府的凶残,知道奇迹并不会发生。C项,“写出了烈士英勇抗争、视死如归的精神”错,作者写这句话的目的是渲染悲痛的情感。故选D。2.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项,“皆运用类比的修辞手法”错。“好像是看见我的妹子”“好像是我的现在的两个女儿的姊姊死了似的”中的“好像”都表示比较,把死去的两位女学生和自己的女儿进行比较,以表达作者深深的悲痛;而类比要求要是不同事物之间相似的特征联系,所以这两处没有使用类比的修辞手法。故选C。3.本题考查文章重要内容的作用的能力。这道题重点考的是文章结尾两副挽联的作用,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这两幅对联是作者在开追悼会时写的,第一副的上联是“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倚闾,亲朋盼信”,下联是“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的枪声惊耳,弹雨淋头”;另一副上联是“赤化赤化,有些学界名流和新闻记者还在那里诬陷”,下联是“白死白死,所谓革命政府与帝国主义原是一样东西”。内容上,对联中的“多经几番的枪声惊耳,弹雨淋头”“革命政府与帝国主义原是一样东西”,高度概括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揭露了所谓革命政府的反动本质,表达了作者对反动当局杀害学生的愤怒。“有些学界名流和新闻记者还在那里诬陷”,表明作者对反动文人诬陷学生的强烈愤怒。在结构上,从结构来看,文章以这两幅挽联收尾,挽联是全文的总结和升华,突出了文章批判反动政府和反动文人的主旨。4.本题考查比较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的能力。周氏兄弟的两篇悼文都从写作心境写起,在语言风格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对来说,周作人的《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更多地采用口语,文风趋于平实,而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则于口语之中多杂以文言成分,并多用对偶、排比,混合着散文的朴实与骈文的华美与气势。例如:周作人文中“当封棺的时候,在女同学出声哭泣之中,我陡然觉得空气非常沉重,使大家呼吸有点困难……”;鲁迅文中“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工厂房屋租赁的合同
- 2025软件知识产权合同格式
- 二零二五年度新材料企业股权收购合同3篇
- 2025年度森林资源保护合作造林协议3篇
- 2025年度生态小区车库租赁与社区可持续发展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材料研发企业员工2025年度聘用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公司单位员工劳动合同续签与薪酬调整方案2篇
- 2025年度公寓租赁合同电子签名及备案服务合同样本3篇
- 2025年度温室大棚租赁与生态旅游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新技术产业公司合并协议2篇
- 现代机械工程图学 课件 第10章-装配图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1-72课测试题
- 天猫售后工作总结
- 国赛一等奖经验分享
- 2024年试验箱行业未来三年发展洞察报告
- 江西省萍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 《性格决定命运》课件
- 音乐行业商业计划书
-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
- 结节性痒疹护理查房课件
- 2020山东春季高考数字媒体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